【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禮註疏】

 關閉 [複製鏈接]
18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1:54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弁師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冕服有六,而言五冕者,大裘之冕無旒,不聯數也。

 

延,冕之覆,在上,是以名焉。

 

紐,小鼻在武上,笄所貫也。

 

今時冠卷當簪者,廣袤以冠縰,其舊象與?

 

○數,所主反。

 

卷,起全反。

 

簪,莊林反。

 

袤,音茂。

 

縰,所買反,劉霜綺反。

 

與,音餘。)

 

疏「弁師」至「延紐」

 

○釋曰:云「皆玄冕者,古者績麻三十升布,染之,上以玄,下以朱,衣之於冕之上下。

 

云「延」者,即是上玄者。

 

「紐」者,綴於冕,兩旁垂之,武兩旁作孔,以笄貫之,使得其牢固也。

 

凡冕體,《周禮》無文。

 

叔孫通作《漢禮器製度》,取法於周,今還取彼以釋之。

 

按彼文,凡冕以版,廣八寸,長尺六寸,以此上玄下朱覆之,乃以五采繅繩貫五采玉,垂於延前後,謂之「邃延」。

 

故《玉藻》云「天子玉藻,前後邃延,龍卷以祭」是也。

 

○注「冕服」至「象與」

 

○釋曰:云「冕服有六」者,按《司服》祭祀六服,皆連冕言之。

 

今此惟云五冕者,但此弁師所掌冕,以旒為主,祭天用大裘,取質,其冕亦當無旒為質,故此不數之,惟有五冕耳,故云「王之五冕」也。

 

云「延,冕之覆,在上」,按《玉藻》註:「延,冕上覆。」

 

言雖不同,義則不異,皆以玄表覆之在冕上也。

 

以爵弁前後平,則得弁稱。

 

冕則前低一寸餘,得冕名,冕則俛也,以低為號也。

 

云「紐,小鼻在武上,笄所貫也」者,今時冠卷當簪者。

 

「廣袤以冠縰,其舊象與」者,古之紐武,笄貫之處,若今漢時冠卷當簪所貫者,於上下之廣及隨縰之袤以冠縰者,貫簪之處,當冠縰之中央。

 

云「舊象」者,是周冕垂紐於武,貫笄之舊象。

 

言「與」者,以無正文,故云「與」以疑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2:36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

 

(繅,雜文之名也。

 

合五采絲為之繩,垂於延之前後,各十二,所謂邃延也。

 

就,成也。

 

繩之每一匝而貫五采玉,十二斿則十二玉也。

 

每就間蓋一寸。

 

朱紘,以朱組為紘也。

 

紘一條,屬兩端於武。

 

繅不言皆,有不皆者。

 

此為袞衣之冕十二斿,則用玉二百八十八。

 

鷩衣之冕繅九斿,用玉二百一十六。

 

毳衣之冕七斿,用玉百六十八。

 

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

 

玄衣之冕三斿,用玉七十二。

 

○繅,音早,司農云:「古藻字。」

 

邃,息遂反,劉詩遂反。

 

斿,音留,下同。

 

屬,音燭。

 

鷩,必滅反。

 

希,張裏反,劉豬履反。)

 

疏「五采」至「朱紘」

 

○釋曰:言「五采藻十有二」者,此據袞冕而言,謂合五采絲為藻繩十二道,為十二旒也。

 

「就皆五采玉十有二」者,此各據一旒而言,玉有五色,以青赤黃白黑於一旒之上,以此五色玉貫於藻繩之上,每玉間相去一寸,十二玉則十二寸。

 

就,成也。

 

以一玉為一成,結之,使不相並也。

 

「玉笄朱紘」者,以玉笄貫之,又以組為紘,仰屬結之也。

 

○注「繅雜」至「十二」

 

○釋曰:云「繅,雜文」者,若水草之藻有五采,故云雜文之名也。

 

云「所謂邃延也」者,謂《玉藻》文。

 

云「繩之每一匝而貫五采玉,十二斿則十二玉也」者,以其云就皆五采玉十有二,明十二玉可知也。

 

云「紘一條,屬兩端於武」者,謂以一條繩先屬一頭於左旁笄上,以一頭繞於頤下,至句上,於右相笄上繞之。

 

是以鄭注《士冠禮》云:「有笄者屈組以為紘,垂為飾。

 

無笄者纓而結其條。」

 

彼有笄,據皮弁、爵弁。

 

此五冕皆有笄,與彼同。

 

此言屬於武者,據笄貫武,故以武言之,其實在笄。

 

云「繅不言皆,有不皆」者,謂王之五冕,繅則有十二,有九,有七,有五,有三,其玉旒皆十二,故繅不言皆。

 

有不皆者,則九旒已下是也。

 

玉言皆,則五冕旒皆十二玉也。

 

此經十二旒,據袞冕而言,是以鄭云「此為袞衣之冕十二旒」,以其十二旒旒各十二玉,前後二十四旒,故用二百八十八。

 

已下計可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3:23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諸侯之繅斿九就,昬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

 

繅斿皆就,玉瑱,玉笄。

 

(「侯」當為「公」字之誤也。

 

三采,朱、白、蒼也。

 

其餘,謂延組皆玄覆朱裏,與王同也。

 

出此則異。

 

繅斿皆就,皆三采也。

 

每繅九成,則九旒也。

 

公之冕用玉百六十二。

 

玉瑱,塞耳者,故書「昬」作「無」。

 

鄭司農云:「繅當為藻,繅古字也,藻今字也,同物同音。

 

無,惡玉名。」

 

○侯,依注音公。

 

昬,本又作瑉,亡貧反。

 

瑱吐練反。

 

無音無。)

 

疏「諸侯」至「玉笄」

 

○釋曰:諸公云「繅九就」,又云「繅斿皆就」,作文與上言「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繅玉別文,則繅有差降,玉無差降。

 

此諸公繅玉同文,則惟有一冕而已,故鄭計一冕為九旒,旒各九玉。

 

據冕九旒,不別計鷩冕已下,以其一冕而已。

 

冠五服故也已下侯伯子男,亦皆一冕冠數服也。

 

王不言玉瑱,於此言之者,王與諸侯互見為義,是以王言玄冕朱裏延紐及朱紘,明諸侯亦有之,諸公言玉瑱,明王亦有之,是其互有也。

 

○注「侯當」至「玉名」

 

○釋曰:鄭知「侯」當為「公」者,以下別見諸侯,又此經云「九就」,當上公以九為節,故知是公也。

 

知三采朱白蒼者,《聘禮記》 「公侯伯繅藉三采,朱白蒼」,故知三采亦朱白蒼也。

 

云「出此則異」者,異謂天子朱紘,諸侯當青組紘之等,不得與王同也。

 

云「繅斿皆就,皆三采也。

 

每繅九成,則九旒也」者,此釋有一冕九旒之意也。

 

云「無,惡玉名」者,按許氏《說文》:「無,三采玉,從玉無聲。」

 

以其三采,又非無璠,故云「惡玉名」也。

 

《說文》又云:「瑉,石之美者,從玉民聲。」

 

如是,經云「昬玉三采」,當以無為正,故先鄭從無為惡玉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4:1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王之皮弁,會五采玉基,象邸,玉笄。

 

(故書「會」作「<骨會>。

 

鄭司農云:「讀如馬會之會,謂以五采束發也。

 

《士喪禮》曰:『檜用組,乃笄。』

 

檜讀與<骨會>同,書之異耳。

 

說曰:『以組束發乃著笄,謂之檜。』

 

沛國人謂反紒為<骨會>。

 

基讀如綦車轂之綦。」

 

玄謂會讀如大會之會。

 

會,縫中也。

 

基讀如薄借綦之綦。

 

綦,結也。

 

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十二以為飾,謂之綦。

 

《詩》云「會弁如星」,又曰「其弁伊綦」是也。

 

邸,下柢也,以象骨為之。

 

○會,劉古外反,注同,並「<骨會>」、「檜」二字亦同,或一音戶外反。

 

基,音其,本亦作基。

 

邸,丁禮反。

 

著,張略反。

 

紒,本又作紒,音計。

 

綦,音其,下同。

 

縫,扶用反,下同。

 

薄,劉芳惡反。

 

柢,丁禮反,劉音帝。)

 

疏注「故書」至「為之」

 

○釋曰:先鄭以會為「五采束發」,讀經以為皮弁會五采,引《士喪禮》及沛國之事,後鄭皆不從,故以會謂縫中解之。

 

先鄭讀從馬會,取會結之義。

 

又讀「基」如「車轂綦」之綦,直取音同,未知何義也。

 

玄謂會如大會之會,漢曆有大會、小會,取會聚之義,故為縫中。

 

又云「基讀如薄借綦之綦。

 

綦,結也」者,漢時有「薄借綦」之語,故讀從之。

 

亦取結義,薄借之語未聞。

 

云「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十二以為飾,謂之綦」者,天子以十二為節,約同冕旒也。

 

引《詩》「會弁如星」者,《衛詩》,彼注云「會,謂弁之縫中,飾之以玉,皪而處,狀似星也」,與經義合,故為證也。

 

「又曰『其弁伊綦』是也」者,基既為玉,又得為結義,得兩合耳。

 

云「邸,下柢也」者,謂於弁內頂上,以象骨為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4:56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王之弁絰,弁而加環絰。

 

(弁絰,王吊所服也。

 

其弁如爵弁而素,所謂素冠也。

 

而加環絰,環絰者,大如緦之麻絰,纏而不糾。

 

《司服職》曰:「凡吊事,弁絰服。」)

 

疏注「弁絰」至「絰服」

 

○釋曰:云「弁絰,王吊所服也」者,《司服》文。

 

又《雜記》云「凡弁絰,其衰侈袂」,故知弁絰是王吊服。

 

云「其弁如爵弁而素」者,按《曾子問》云:「麻弁絰。」

 

鄭云:「麻弁絰者,布弁而加環絰也。」

 

此不言麻者,皆素為之,故云而素也。

 

云「所謂素冠」者,《詩》云「庶見素冠兮」,彼素冠謂祥冠,與此雖義別,同是素為之。

 

云「而加環絰」者,謂先著素弁於下,乃上加環絰,故云加也。

 

「環絰者,大如緦之絰」者,緦麻絰,五服之輕者,吊服乃五服之外,故約同之。

 

但緦之絰則兩股,此環絰以一股,纏之不糾,粗細同耳。

 

引《司服》者,證弁絰是吊服之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5:46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韋弁、皮弁、弁絰,各以其等為之,而掌其禁令。

 

(各以其等,繅斿玉基如其命數也。

 

冕則侯伯繅七就,用玉九十八。

 

子男繅五就,用玉五十,繅玉皆三采。

 

孤繅四就,用玉三十二。

 

三命之卿繅三就,用玉十八。

 

再命之大夫藻再就,用玉八,藻玉皆朱綠。

 

韋弁、皮弁則侯伯基飾七,子男基飾五,玉亦三采。

 

孤則基飾四,三命之卿基飾三,再命之大夫基飾二,玉亦二采。

 

弁絰之弁,其辟積如冕繅之就然。

 

庶人吊者素委貌。

 

一命之大夫冕而無斿,士變冕為爵弁。

 

其韋弁皮弁之會無結飾,弁絰之弁不辟積。

 

禁令者,不得相僭逾也。

 

《玉藻》曰:「君未有命,不敢即乘服。」

 

不言冠弁,冠弁兼於韋弁、皮弁矣。

 

不言服弁,服弁自天子以下,無飾無等。

 

○辟積,必亦反,劉傳曆反,下同。)

 

疏「諸侯」至「禁令」

 

○釋曰:「諸侯」者,上已言公,則此諸侯謂侯伯子男。

 

云「及孤卿大夫」者,此文既承諸侯之下,故鄭以為諸侯之孤卿大夫解之也。

 

既不別見天子之臣,文中可以兼之。

 

上天子與公不言韋弁,此言之,亦是互見之義。

 

云各以其等為之,不言爵而言等,則依命數矣。

 

○注「各以」至「無等」

 

○ 釋曰:云「各以其等謂藻旒玉基如其命數也」者,經云「冕」,故云旒;

 

經云「弁」,故云基;

 

如其命數,釋經云「等」也。

 

侯伯子男之冕,亦據一冕如上公矣。

 

侯伯子男繅玉皆三采者,亦約《聘禮記》「藻三采,朱白蒼」而言之。

 

四命已下,皆據《典命》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二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而言。

 

二采朱綠,亦據《聘禮記》「聘臣藻皆二采朱綠」而言也。

 

云「弁絰之弁,其辟積如冕繅之就然」者,以其吊服非吉,故無飾,故辟積有就也。

 

云「庶人吊者素委貌」者,此經不云庶人,鄭園此者,以有大夫已上,因言庶人,且欲從下向上,因推出士變冕為爵弁之意也。

 

云「一命之大夫冕而無旒」者,此亦無文,鄭知然者,凡冕旒所以為文飾,一命若有,則止一旒一玉而已,非華美。

 

又見一命大夫衣無章,士又避之,變冕為爵弁。

 

若一命大夫有旒,士則不須變冕為爵弁,直服無旒之冕矣,故知一命大夫無旒也。

 

若然,爵弁製如冕,但無旒為異,則無旒之冕亦與爵弁不殊。

 

得謂之冕者,但無旒之冕亦前低一寸餘,故亦得冕名也。

 

云「韋弁皮弁之會無結,飾弁絰之弁不辟積」者,一命大夫及士冕弁既無旒,故知無此等。

 

云「禁令者,不得相僭逾」,而引《玉藻》「君未有命,不敢即乘服」者,彼諸侯之卿大夫聘於天子,天子賜之冕服,歸國告君,得君命乃服之,未得君命,則為僭逾,故引為證也。

 

云「不言冠弁,冠弁兼於韋弁、皮弁矣」者,玄冠,繅布衣,繅帶,素蹕,天子以為田服,即諸侯及臣之朝服,亦皮弁之類。

 

不言之者,兼於韋弁、皮弁也。

 

云「不言服弁」,服弁即衰絰喪服也。

 

云 「不言之者,自天子以下,無飾無等」者,則喪服自天子達士,共一章是也。

 

自此一經,總包諸侯及臣,不言天子之臣,但天子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士三命以下,冕弁之屬亦各以其等為之可知。

 

司甲(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16:29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

 

(五盾,幹櫓之屬,其名未盡聞也。

 

等謂功沽上下。

 

鄭司農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櫓,音魯。)

 

疏「司兵」至「軍事」

 

○釋曰:言「各辨其物與其等」者,五兵五盾,各有物色與其善惡、長短、大小之等。

 

云「以待軍事」者,按此下有舞者兵及廞五兵,直云「以待軍事」者,五兵五盾以軍事為主故也。

 

○注「五盾」至「夷矛」

 

○釋曰:鄭云「五盾,幹櫓之屬,其名未盡聞也」者,按《祭統》云「朱幹玉戚以舞《大武》」,《秦詩》云「蒙伐有苑」,注云「伐,中幹」,《左氏傳》「建大車之輪以為櫓,而當一隊」,則有朱幹、中幹及櫓,聞其三者,二者未聞,故云其名未盡聞也。

 

云「等謂功沽上下」者,功謂善者,為上等。

 

沽謂粗惡者,為下等也。

 

必知有此法者,見《槁人職》云「書其等以饗工,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明兵盾亦當然。

 

先鄭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者,此謂車之五兵,故下注云「車之五兵,司農所云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8:5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及授兵,從司馬之法以頒之。

 

及其受兵輸,亦如之。

 

及其用兵,亦如之。

 

(從司馬之法,令師旅卒兩人數所用多少也。

 

兵輸,謂師還有司還兵也。

 

用兵,謂出給衛守。

 

○卒,子忽反,下同。)

 

疏注「司馬」至「衛守

 

○釋曰:云「授兵從司馬之法」者,司馬主六軍,是一官之長,先受於王命,知多少,乃始出軍,故從司馬法以頒之。

 

鄭知用兵是出給衛守者,以其既言授兵,下別言用兵,明是衛守之處須兵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9:21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祭祀,授舞者兵。

 

(授以朱幹玉戚之屬。)

 

疏注「授以」至「之屬」

 

○釋曰:鄭知此兵是「朱幹玉戚」者,《祭統》云:「朱幹玉戚以舞《大武》」,則《大武》用朱幹玉戚矣。

 

又按下《司戈盾》云:「祭祀,授旅賁殳,故士戈盾。」

 

司兵尊於司戈盾,明所授兵據以《大武》朱幹玉戚也。

 

其司幹所授者,又是羽籥之等,非幹戚可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9:43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大喪,廞五兵。

 

(故書「廞」為「淫」。

 

鄭司農云:「淫,陳也。

 

淫讀為廞。」

 

玄謂廞,興也。

 

興作明器之役器五兵也。

 

《士喪禮》下篇有甲胄幹笮。

 

○廞,虛金反。

 

興,虛應反,下同。

 

笮,字又作筰,側白反,劉醜伯反。)

 

疏注「故書」至「幹笮」

 

○釋曰:先鄭一部之內,「廞」皆從「淫」,故云淫為陳。

 

後鄭皆不從者,以為廞興解之者,見《司服》云「大喪,共其複衣服、斂衣服,掌其陳序」,《圉人職》云「凡賓客、喪紀,牽馬而入陳。

 

廞馬亦如之」。

 

以此言之,廞陳既別,則廞不得為陳,以興象為義也。

 

云「興作明器之役器五兵也」者,按《既夕禮》,明器之用器有弓矢,役器之內甲胄幹笮。

 

彼雖不具五兵,此既言五兵,明五者皆有也。

 

故鄭引《士喪禮下篇》甲胄幹笮為證。

 

言《士喪禮下篇》,即《既夕禮》也。

 

言《士喪禮下篇》者,以其《士喪》論葬事,《士喪》與《既夕》二篇同有記,皆在《既夕篇》下,故二篇連言之也。

 

按彼注,笮謂矢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1:50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軍事,建車之五兵。

 

會同亦如之。

 

(車之五兵,鄭司農所云者是也。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

 

疏「軍事」至「如之」

 

○釋曰:云「建車之五兵」者,凡器在車,皆有鐵器屈之,在車較及輿,以兵插而建之,故有出先刃、入後刃之事。

 

○注「鄭司」至「弓矢」

 

○釋曰:「鄭司農所云者是也」,即上文注是也。

 

必知如先鄭義者,見《考工記•廬人》云:「戈、殳、戟、酋矛、夷矛乃云六建既備,車不反覆。」

 

注「六建,五兵與人也」。

 

以是故從司農所云也。

 

云「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者,即《司右》注引《司馬法》所云者是也。

 

有弓矢是能用五兵者,若前驅所建則有四兵,故《詩》云「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注引《考工記》車有六等之數,除軫與人四兵為證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2:23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頒之。

 

(分與授用。)

 

疏注「分與授用」

 

○釋曰:「分與授用」者,即下文祭祀會同之等皆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2:45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祭祀,授旅賁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亦頒之也。

 

故士,王族故士也,與旅賁當事則衛王也。

 

殳如杖,長尋有四尺。)

 

疏注「亦頒」至「四尺」

 

○釋曰:云「故士王族故士」者,據《司士》而言。

 

云「與旅賁當事則衛王」者,按旅賁氏掌執戈盾而趨,此執殳者,以其與故士同衛王時,以為儀衛,故不執戈盾。

 

知「殳如杖」者,廬人所為,不見有刃,故知如杖。

 

知「尋有四尺」者,車有六等,云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3:07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軍旅、會同,授貳車戈盾,建乘車之戈盾,授旅賁及虎士戈盾。

 

(乘車,王所乘車也。

 

軍旅則革路,會同則金路。

 

○乘,繩證反,後「乘馬」、「陪乘」、「參乘」皆準此,注「王所乘車」依字讀。)

 

疏「軍旅」至「戈盾」

 

○釋曰:軍旅會同皆貳車,貳皆有車右,故授之以戈盾。

 

云「乘車之戈盾」者,王所乘車有車右,故建戈盾。

 

「授旅賁氏及虎士戈盾」者,衛王故也。

 

○注「乘車」至「則金路」

 

○釋曰:軍旅乘革路,會同乘金路,皆《巾車》文。

 

會同則彼以賓,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5:49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

 

(舍,止也。

 

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如今之扶蘇與?

 

○與,音餘。)

 

疏注「舍止」至「蘇與」

 

○釋曰:按《掌舍》,王行止住不言設藩盾者,當宿衛之事,非止一重,除彼梐枑車宮之外,別有此藩盾之等也。

 

云「如今扶蘇」者,舉漢法以況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9:24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

 

(法,曲直長短之數。

 

○守,劉於又反,亦如字,下「攻守」同。

 

藏,才浪反,沈如字。)

 

疏「司弓」至「出入」

 

○釋曰:此經與下為目。

 

「辨其名物」者,六弓八矢,各有名號物色,出入者頒之受之。

 

○注「法曲」至「之數」

 

○釋曰:「曲直」者,謂若「王弓弧弓合九成規」,已下或合七、合五、合三,是曲者合少,直者合多。

 

「長短」者,《弓人》云:「弓之上製,六尺六寸,中製六尺三寸,下製六尺。」

 

是其長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9:44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

 

(弓弩成於和,矢箙成於堅。

 

箙,盛矢器也,以獸皮為之。

 

○中,音仲,下同。

 

箙,音服,《詩》云:「象弭魚服。」

 

盛,音成。)

 

疏注「弓弩」至「為之」

 

○釋曰:矢箙獸皮為之者,按《詩》云「象弭魚箙」,雖不言用獸,蓋魚之似獸者為之。

 

若然,此獸則魚形也。

 

惟有《國語》云「檿弧箕箙」,不用獸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50:05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及其頒之,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夾弓、庾弓以授射犴侯、鳥獸者,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使者、勞者。

 

(王、弧、夾、庾、唐、大六者,弓異體之名也。

 

往體寡,來體多,曰王、弧。

 

往體多,來體寡,曰夾、庾。

 

往體來體若一,曰唐、大。

 

甲革,革甲也。

 

《春秋傳》曰:「蹲甲射之。」

 

質,正也。

 

樹椹以為射正。

 

射甲與椹,試弓習武也。

 

犴侯五十步,及射鳥獸,皆近射也。

 

近射用弱弓,則射大侯者用王、弧,射參侯者用唐、大矣。

 

學射者弓用中,後習強弱則易也。

 

使者、勞者弓亦用中,遠近可也。

 

勞者,勤勞王事,若晉文侯、文公受王弓矢之賜者。

 

故書椹為鞎,鄭司農云:「椹字或作鞎,非是也。

 

《圉師職》曰:『射則充椹質。』

 

又此《司弓矢職》曰:『澤共射椹質之弓矢。』

 

言射椹質自有弓,謂王、弧弓也。

 

以此觀之,言鞎質者非。」

 

○射甲,食亦反,下以意求之。

 

椹,張林反。

 

夾,占洽反,劉古協反。

 

庾,師儒相傳讀庚,本或作庾。

 

犴,音岸,又音雁。

 

使者,所吏反,注同。

 

蹲,音存,劉才官反。

 

參,素感反。

 

易,以豉反。

 

鞎,戶根反,一音魂,或胡本反,李音艮,一音居言反,又音很。)

 

疏「及其」至「勞者」

 

○釋曰:此經六弓,強弱相對,而言王、弧直,往體寡,夾、庾曲,往體多,故四者自對先自,唐、大往來若一,故退之在後也。

 

○ 注「王弧」至「者非」

 

○釋曰:云「六者,弓異體之名也」者,即所引弓人之職往體來體之等是也,此據體而言。

 

若以色而言,即《春秋》、《尚書》所云彤弓、玈弓之等是也。

 

云「甲革,革甲也」者,欲見甲以革為之,其實一物也。

 

引《春秋傳》者,事在成十六年,楚之養由基善射之事。

 

云「質,正也。

 

樹椹以為射正」者,謂若賓射之正然也。

 

云「射甲與椹試弓習武也」者,見《圉人》云「澤則共椹質」,是在澤宮中試弓習武也。

 

云「犴侯五十步,及射鳥獸,皆近射也。

 

近射用弱弓,則射大侯者用王、弧,射參侯者用唐、大矣」者,此據諸侯言之。

 

若據天子,則用王、弧射虎侯,用唐、大射熊侯,用夾、庾射豹侯也。

 

云「學射者弓用中,後習強弱則易也」者,用中,謂唐、大往來體如一,是中也。

 

云「使者、勞者弓亦用中,遠近可也」者,使有遠有近皆可也。

 

云「勞者,勤勞王事,若晉文侯」者,謂《文侯之命》賜之彤弓、旅弓是也。

 

云「文公」者,謂僖二十八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襄王賜之以彤弓、旅弓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50:30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其矢箙皆從其弓。

 

(從弓數也。每弓者一箙百矢。)

 

疏注「從弓」至「百矢」

 

○釋曰:云「從弓數也」者,以經云「矢箙皆從其弓」,故知從弓數也。

 

云「每弓者一箙百矢」者,按《文侯之命》及僖二十八年晉文公受弓矢,皆云「彤弓一,彤矢百」,雖是所賜之弓矢,射之弓矢約同之。

 

按《詩•頌》云「束矢其搜」,毛注云「五十矢為束」,鄭從之。

 

至此為百矢者,無正文,鄭兩從不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50:51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三十二


凡弩,夾、庾利攻守,唐、大利車戰、野戰。

 

(攻城壘者與其自守者相迫近,弱弩發疾也。

 

車戰、野戰,進退非強則不及。

 

弩無王、弧,王、弧恆服弦,往體少者,使矢不疾。

 

○攻,如字,劉音貢。

 

強,其丈反,又其良反。)

 

疏注「攻城」至「不疾」

 

○釋曰:云「攻城壘」者,城謂城郭,壘謂軍壁,若宣公十二年云「禦靡旌壁壘而還」之類也。

 

云「與其自守」者,即城壘也。

 

云「弩無王弧,王弧恆服弦」者,按上弓有六等,有王、弧,至此弩,以有夾、庾等四種,故云「弩無王、弧」也。

 

「恆服弦」者,若弓用則服弦,不用則弛。

 

惟弩則用與不用,一張之後,竟不弛,故云恆服弦也。

 

若然,恆服弦用弱者,以其強弓久不弛則就弦,弱則隨體不就弦也。

 

又王、弧往體少,使之恆服弦,則使矢不疾,故不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01:28 , Processed in 0.73439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