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註疏 卷四十一】
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馬。
(射,琰出者也。
勺,故書或作「約」,杜子春云:「當為勺,謂酒尊中勺也。」
鄭司農云:「鼻,謂勺龍頭鼻也。
衡,謂勺柄龍頭也。」
玄謂鼻,勺流也。
凡流皆為龍口也。
衡,古文,假借字也。
衡謂勺徑也。
三璋之勺,形如圭瓚。
天子巡守,有事山川,則用灌焉。
於大山川,則用大璋,加文飾也。
於中山川,用中璋,殺文飾也。
於小山川,用邊璋,半文飾也。
其祈沈以馬,宗祝亦執勺以先之。
禮,王過大山川,則大祝用事焉。
將有事於四海山川,則校人飾黃駒。
○射,食亦反。
注及下注同。
勺,上灼反,注同。
衡,音橫,注「衡謂」並同。
祈沈,如字。
劉居綺反,《小爾雅》曰:「祭山川曰祈。」
沈按《爾雅》「祭山曰庪縣,祭川日浮」,沈祈音九委反,今讀宜依《爾雅》音。
大祝,音泰。
校,戶教反。)
疏「大璋」至「前馬」
○釋曰:此經說王巡守、出行、過山川禮敬之事。
三璋據為勺柄,黃金勺以下據為勺頭。
○注「射琰」至「黃駒」
○釋曰:「射,琰出者也」者,向上謂之出,謂琰半已上,其半已下為文飾也。
先鄭云「鼻,謂勺龍頭鼻」,後鄭增成其義。
「衡,謂勺炳龍頭」,後鄭不從。
玄謂衡,古文為橫,謂勺徑,破先鄭為勺柄。
云「三璋之勺,形如圭瓚」者,圭瓚之形,前注已引漢禮,但彼口徑八寸,下有盤徑一尺。
此徑四寸,徑既倍狹,明所容亦少,但形狀相似耳。
故云形如圭瓚也。
知用灌者,以其圭瓚灌宗廟,明此巡守過山川用灌可知。
「於大山川」已下至「半文飾」,皆無正文,鄭君以意解之。
云「祈沈以馬」者,取校人飾黃駒,故知馬也。
知「宗祝亦執勺以先之」者,即引《大祝職》云「王過大山川,則大祝用事焉」。
是大祝用此經黃金勺之事也。
云「將有事於四海山川,則校人飾黃駒」者,《校人職》文。
引之者,見禮山川非直灌,亦有牲牢。
以山川地神,故用黃駒也。
《大祝職》云:「王過大山川,大祝用事。」
不言中山川、小山川者,舉大者而言,或使小祝為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