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素節注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20:24 | 只看該作者

風厥漉汗


《靈樞‧五變篇》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


少俞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


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


少俞曰:?肉不堅而無分理者,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


此言其渾然者。


肉不堅而腠理疏,風邪易入,故善病風而汗多如水漉,名漉汗。


膝後曲處為?,?肉不堅而無分理,或理粗,則其皮不致密而腠理疏矣。


渾然者,即無分理之謂也。


《素問‧評熱病論》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


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


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


帝曰:愿卒聞之。


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裡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裡刺之,飲之服湯。


此即仲景所云風傷衛之病也。


風為陽邪,性疏泄,故自汗,而煩滿不為汗解者,以太陽名巨陽,統營衛而主一身之表,其經內通少陰,故為表裡,因太陽風邪化熱,而少陰之氣上從,上從者,上逆也,上逆而陰並於陽,則上實下虛,上實則煩滿不解,下虛則足冷而厥,因風邪所致,故名風厥。


是當表裡兼治,既刺以解表,服湯以和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24:54 | 只看該作者

勞風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


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濃,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太陽經淺在皮毛,而皮毛為肺之合,平日勞傷肺氣,太陽風邪乘虛入肺,肺氣主降,邪隨走於肺下。


太陽經脈為目上綱,風邪傷之,故目不能正視,勉強上視,即冥無所見;


肺下之邪,與津液膠結,故唾出稠痰如涕;


表邪仍在,故惡風而振寒,此因勞傷而感風邪,故名勞風。


太陽經脈行於背,故背強不能俯仰,治之當先救其俯仰,用針法引太陽經之精氣三日,若中年及精衰之人,須引五日七日,精氣生發,則內陷之邪得以漸出,咳出青黃涕如濃,大如彈丸,或從口或從鼻而出,病方可愈。


若邪不出,則傷肺,傷肺將成失音、肺癰等病而死也。


引太陽精氣,如用藥當開提肺氣,疏利太陽經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25:12 | 只看該作者

酒風


《素問‧病能篇》帝曰: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酒風。


治之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撮,為後飯。


酒熱傷風,腠理疏豁,外風易入,內多濕氣,故汗出如浴,惡風少氣,身熱懈惰,病名酒風。


即上《風論》所云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是也。


治之以澤瀉、朮健脾去濕,麋銜草祛風邪,合為散,服三撮,後以飯壓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30:23 | 只看該作者

腎風


《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龐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


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龐然如有水狀者,身面皆腫也。


水腫其脈必沉弱,今脈大且緊,即所謂真臟脈也。


此腎虧陽氣化風,故名腎風。


腎氣逆,中不和,故不能食,雖食亦少,腎水虧,肝失養,故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木枯不生心火,心氣消索,則生機已絕而死矣。


上文《風論》所云腎風多汗惡風,面龐然腫,其身不腫,是外邪之風傷腎也;


此腎水枯,虛陽化風,是內傷病也,以至肝木心火,皆無生氣,則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30:46 | 只看該作者

風水


《素問‧評熱病論》帝曰:有病腎風者,面?龐然壅,害於言,可刺不?


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風水,論在《刺法》中。


帝曰:愿聞其說。


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


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


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


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


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


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


薄脾則煩不能食;


食不下者,胃脘膈也;


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經曰: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


?,足面也,頭面足?,皆龐然壅腫,此因腎虛水泛,風邪由太陽而入腎經,風鼓水涌,故名風水,以腎為水臟,與太陽為表裡也。


腎經之脈,上連舌本,邪壅經氣不得上達,舌不能轉,故害於言。


此虛證,不當刺而刺之,五日後其病氣必然復至,則更重,遂現所敘諸病。


經衣冠文物晰,毋須贅注。


臥則驚者,以胃不和,肝氣被郁也;


薄脾者,邪盛迫脾,以遏心火,故煩;


胃氣格逆,故食不下;


而胃氣不得下達於足,故身重難行;


心氣遏而不下通,則胞脈閉,月事不來也。


此正虛挾邪之病,與上兩證之腎風,皆各不同也。


《素問‧水熱穴論》帝曰:少陰何以主腎?


腎何以主水?


岐伯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


帝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腎者,胃之關也。


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腫,?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


岐伯曰:腎者,牝臟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


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裡,傳為?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


所謂玄府者,汗空也。


冬為寒水主令,腎為水臟,故水之本出於腎;


水為金子,子能令母實,故其末在肺。


肺腎氣不通調,則三焦輸化失職,以致積水為病。


所以然者,腎開竅於二便,水液滓濁由之而出,故為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中水飲壅積,與腎水類聚,上下漫溢於皮膚經絡,而?腫為病也。


諸水皆生於腎者,以腎為牝臟,牝者,陰也,陰氣從陰,故地氣之上蒸者,屬於腎而生水液,蓋物以類聚,所謂水流濕也。


以陰從陰,故曰至陰。


若其勇而勞力甚,則腎汗出而經絡疏,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而客於玄府,行於皮裡,傳為?腫。


玄府為汗空,即毛竅也。


因用力汗出而竅開,風邪客之,其水本於腎,與風邪相鼓於皮裡肌膚而成腫病,故名風水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處者,是何主也?


岐伯曰:腎俞五十七穴,積陰之所聚也,水所從出入也。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


故水病下為?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


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


凡五十七穴者,皆臟之陰絡,水之所客也。


此明所以成水病者。


蓋腎俞有五十七穴,陰氣之所積聚,水者陰類,故從五十七穴而出入。


其氣鬱而不從三焦水道滲入膀胱,乃由俞穴行於皮膚肌肉,則下為?腫大腹也;


子能令母實,故使肺逆而喘呼,腎水泛為腫,標本俱病也,肺氣逆則不得臥,以俞穴之氣分布相輸,而周身俱受水氣,留而不行也。


伏兔等穴,為腎氣所行之街,足三陰經交會而結於腳也。


踝上等穴,腎脈下行之路也,名太衝。


共凡五十七穴,皆臟之陰絡,故水蓄之,即陰從陰、水流濕之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57:13 | 只看該作者

石水風水


《素問‧大奇論》曰:腎肝並沉,為石水;


並浮,為風水。


此舉脈象以辨病也。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


是石水者,陰邪盛於陰分,故云多陰少陽,而肝腎之脈並沉,則木沉水中,水中陽微,陰凝如石也;


腎肝之脈並浮者,風木之氣勝,水從風鼓而泛濫,故為風水之病也。


蓋腎臟為陰陽之根,根本固,則陰陽和平,而生化不息,根本空虛,則陰陽妄動,陽化為風,陰變成水。


陰盛則水壅結而沉伏,名曰石水也;


陽盛則風鼓水而泛濫,以致身面皆腫,名曰風水也。


皆根本空虛之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59:09 | 只看該作者

虛邪賊風、虛風賊邪


《素問‧八正神明論》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


四時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


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勿能傷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星辰,所以分周天之度數,而制日月之行,以定晝夜四時之氣候也。


東南西北,四正四隅,所來之風名八風,隨八節之氣候而變,以分邪正虛實,義詳後《九宮八風篇》圖注。


日月者,陰陽之精氣,以長養萬物者也。


月為太陰,受日陽氣而後有光,而人賴日月之精氣以充身者,故隨月之圓缺而為盈虛也。


若值人身之虛,而逢天之虛風,則中其邪,深入至骨而傷臟,故聖人避虛風賊邪,如避矢石,良工測候而救之,則邪勿能傷,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


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虛風賊邪傷人則病重,若非虛邪而尋常風寒,因人用力汗出,腠理開,乘虛而感者,其邪微而身不覺,故莫見其病形。


惟上工於三部九候之脈氣,先見其病端,而救其萌芽,盡法調治而不敗。


下工不能先知,而救之於病已成、已敗,往往用力不及,是不知三部九候之脈氣相失,因病已成而敗之也。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此言上工能知病邪之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隨邪所在處而治之,如守門戶,不使其邪蔓延入內,本人雖莫知病情,而良工已見邪形,治其萌芽,不待病成而調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4:59:31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離合真邪論


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隴起。


夫邪之入於八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


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


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此言天地人由一氣相貫者也。


天有宿度,循氣而行,地有經水,即江河也,人身經脈血氣流行,皆如之。


故經水隨寒熱風而變,人身經脈血氣亦然,必溫和而安靜也。


若寒則血凝泣,熱則氣淖澤,淖澤者,熱氣相蒸而化濕也。


寒熱擾其氣血,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遇風鼓之則隴起。


其行於脈中循循然,隨氣而至寸口,其應於手,時大時小,大則為邪氣至,小則為氣血平。


其邪氣流行,亦無常處,或在陰,或在陽,不可為一定之度,必從三部九候而察之。


如仲景所云風傷衛者,脈浮緩;


寒傷營者,脈浮緊之類。


察之既明,卒然逢邪,即早解之,遏其內入之路,如是乃為良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00:05 | 只看該作者

靈樞‧歲露論


少師曰: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


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極病,其病患也卒暴;


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


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充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


至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患也卒暴。


此言邪氣中人,不得以時者,不得以遇邪之時測其病也。


要必以人身之虛實,而分邪入之淺深。


若遇月滿時,人身氣血充盛,腠理閉密,雖中虛風賊邪,其入淺,而其病徐以遲;


至月廓空,則氣血虛,皮膚縱而腠理開,則其邪入深,而病患卒暴也。


此與前《八正神明論》岐伯所云義理大同,此為詳耳。


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


少師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


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命曰三實。


然此一夫之論也。


馬注:乘年之衰者,即《素問‧刺法》、《本病》二篇所謂司天失守也;


逢月之空者,即上文月廓空也;


失時之和者,即春應暖而反寒之類也。


有此三虛,而賊風傷之,則暴病暴死。


三實者反是。


然此言一人之所病也,至於眾人同病詳後。


其《刺法》、《本病》二篇,在《靈樞》卷末補遺中。


帝曰:愿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


少師曰:此八正之候也。


常以冬至之日,太乙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


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


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


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怠,而皆中於虛風,故多病。


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至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於虛風,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


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


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


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馬注:此言八正之候,常以冬至之日,太乙立於葉蟄之宮,風雨從南方來,是謂從後來者,為虛風賊邪。


夜可避,晝難避。


民或中之,邪客於骨而不發,至立春,陽氣大發而腠理開,又值風從西方來者,為虛風也。


此兩次之虛邪相搏,人之經氣結而代脈見矣。


然不特此也,凡太乙居於別宮,如立春遇西風、北風之類,皆謂之遇歲露焉。


大抵歲之賊風有多少,則民病之多少系之矣。


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


候之奈何?


少師曰:正月朔日,太乙居天留志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死者,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


正月朔日,天利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


此所以候歲之風,?殘傷人者也。


二月丑,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戊,不溫,民多寒熱;


四月巳,不暑,民多暴病;


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一歲生成之氣化,始於元旦。


風者,陽氣所動,故可占一歲之豐歉,及余月之寒溫。


愆期不調,即以驗民病之吉凶也。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揚沙石之厲風,故名虛邪賊風,而為災害之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00:33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金匱真言論


帝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


岐伯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此言人本天地之氣而生,既成身形,故與天地氣化相通,而受邪各有所屬也。


八風即上文八正之風,有邪正虛實不同。


風由經絡而觸五臟,故有五風之謂。


蓋五臟具五行之性,合五時之序,五行有生克,故其風邪相傳有勝負。


如春勝長夏,木克土也;


長夏勝冬,土克水也;


冬勝夏,水克火也;


夏勝秋,火克金也;


秋勝春,金克木也。


其邪之相傳,以相克為凶,如肝木之邪傳脾土之類;


以相生為吉,如肝木之邪傳心火之類。


若去其邪,當用制勝之法,如木邪,則助金以制之;


若助其正,當用相生之法,如滋水生木、補火生土之類也。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


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


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


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氣者,病在頭;


夏氣者,病在臟;


秋氣者,病在肩背;


冬氣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此平人脈法也。


此承上文以明外風觸五臟之病證也。


春屬木,其位東,應於肝臟,故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也,俞在頸項者,頸項本少陽經脈所行之部,以肝膽為表裡,風必由表入裡,故俞在頸項也;


心火主夏,位於南,故南風病在心也,俞即心包經脈所行,在胸脅也;


肺金主秋,位於西,故西風病在肺,而俞在肩背也;


腎水主冬,位於北,故北風病在腎,而俞在腰股也;


中央為土,故病在脾,而俞在脊也。


此言五臟應五行時令氣候,而邪皆由俞穴而入也。


其言春氣病在頭,以及冬氣病在四肢者,義又不同。


是以天地升降之氣候,而應人身表裡、淺深、上下之部位也。


春病鼽衄者,血隨春陽之氣,上升至頭,由鼻而衄,故言春氣病在頭也;


夏病胸脅者,心火當令,其俞在胸脅,仲夏陽氣初降而浮於身表,其內則虛,故言夏氣病在臟也;


長夏,季夏也,病洞泄寒中者,正值陽降陰升,如地熱井寒,脾土主令,故言病在脾也;


秋病風瘧者,余暑內伏,涼風外加,則發寒熱之瘧,秋為肺金主令,其俞在肩背,風邪由之而入,故言秋氣病在肩背也;


冬病痹厥者,是時陽氣盡入於地,寒邪逼於身外,陽氣伏於五內,不能暢達四肢,而陰陽經脈交接之處,不得通貫,則為痹、為厥,故言冬氣病在四肢也。


按蹺者,按摩導引,以通氣血,流行經脈,即為治痹厥之法也。


然必不得已而用之者,蓋冬令當順其歸藏之候,不宜擾動氣血,故冬不按蹺,則氣血沉靜,而春不病鼽衄,以至夏秋冬皆可調順而無患也。


良以陰精為陽氣之根,乃一身之本也,要在冬令歸藏固密,以滋春生之氣。


是故冬能藏精,則陽氣足,而春陽發生,和而不亢,則無溫病。


若夏令,又當順其風泄之氣,如汗不出,其氣不宣,則暑伏於內,秋風外襲,即成風瘧也。


以上雖分兩義,而統明隨順陰陽五行、四時氣化、升降流行之序。


如上所云,順之則治,逆之則亂,以發諸病,是故為診視平人之脈法,不可不知也。


若其病之變化,又當隨宜而治,不可拘執冬不按蹺,夏必汗出之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01:00 | 只看該作者

靈樞‧刺節真邪篇


帝曰:余聞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


何謂真氣?


岐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


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


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此言生初所稟本元之氣,及平時由呼吸所受天地中和純粹之氣,是陰陽之精氣,故為真氣,與飲食之穀氣合並而充身者,故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則又統括陰陽五行氣化,以長養萬物者也;


正氣即正風,由太乙所居正位而來,以少陽之氣所化,而柔弱不厲,正可舒養萬物,故名正氣,或有過猛之時,其中人亦淺而不傷,不能勝身中真氣,則自去而不為病也;


其虛邪賊風,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則傷而成病,下更詳之。


虛邪之中人也,洒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


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


搏於筋,則為筋攣;


搏於脈外,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


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


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為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洒淅動形者,寒?毛豎也,以其邪厲,故發腠理而深入至骨,則為骨痹,必骨痛也;


邪搏於筋,則筋拘攣;


脈者血之府,邪搏於脈,故血閉,甚則經脈不通而成癰;


肉在脈外,衛氣所居,故邪侵肉,則與衛氣相搏,其陽勝則為熱,陰勝則為寒,寒則真氣去而虛,虛則寒;


搏於皮膚之間,發腠理,開毫毛,而往來行,則為癢,久留不去,則為痹,衛氣因之不得流行,其肉頑木而不仁也。


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此言邪氣偏傷,其入深,則成偏枯,半身不遂;


入淺,則一邊經脈疼痛,以其真氣耗去,而邪居之也。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為骨蝕。


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


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


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速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


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


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


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此言人身陰陽氣血而中賊風,日久深沉,寒熱相結,在陰則寒勝,在陽則熱勝,寒勝則骨疼肉枯,熱勝則爛肉腐肌而為膿,內傷於骨,則骨損如蟲蝕也。


上言邪搏於筋而筋攣,即屈不能伸,邪居其間,則發為筋溜,同瘤也;


邪氣內結,衛氣留滯,津液不輸,與邪合而結成腸瘤,久者,數歲乃成;


初起按之尚柔,已有所結,則氣日以歸,而津液留之,邪氣中之,故凝結日易而成昔瘤,謂由宿昔漸結,故云數歲乃成,於是按之堅矣;


如邪深中於骨,氣因循骨而行者,與邪並結,日以益大,則為骨疽也;


宗氣本溫分肉者也,邪中於肉,則宗氣歸之,邪留不去,有熱則肉化成膿,無熱則結為肉疽,故有熱為癰,無熱為疽,疽為陰證,癰為陽證也。


凡此邪氣中人發病,無一定之常處,及其成病,則有一定之常名,因名以辨陰陽、表裡、寒熱而治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01:23 | 只看該作者

靈樞‧論勇篇


帝曰:有人於此,並行並立,其年之少長等也,衣之濃薄均也,卒然遇烈風豪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


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


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


青色薄皮弱肉者,不勝秋之虛風;


赤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冬之虛風也。


帝曰:黑色不病乎?


少俞曰:黑色而皮濃肉堅固,不傷於四時之風。


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而有虛風者,病矣;


其皮濃而肌肉堅者,長夏而有虛風,不病也。


其皮濃而肌肉堅者,必重感於寒,外內皆然,乃病。


此言四時之風,本於五行之氣,而人稟陰陽五行以生,其氣質各有強弱之異,而五行有生克,故氣質有勝負。


假如黃色,土質也,土畏木,故不勝春之虛風;


白色,金質也,金畏火,故不勝夏之虛風;


青色,木質也,木畏金,故不勝秋之虛風;


赤色,火質也,火畏水,故不勝冬之虛風。


此皆言虛風者,即虛風賊邪也。


惟黑色為水質,水畏土,長夏未月,土旺主令,而有虛風,其皮薄肉弱,而色不一定常黑者,方中其邪;


若色黑而皮濃肉堅者,其陰陽皆充實,故長夏虛風,亦不能傷之,無論四時之風也。


必其重感寒邪,內外俱傷,乃病,即所謂兩感者也。


故如黃白青赤之人,亦皆言皮薄肉弱,而不勝四時之風,如其皮濃肉堅,亦未必皆病。


以此推之,可概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01:48 | 只看該作者

靈樞‧賊風篇


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令人病焉。


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


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


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


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此言不感虛風賊邪,而卒然病者,以平日嘗傷濕氣,藏於血脈分肉之間,久留不去,而不自覺;


又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不去;


或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其腠理閉不通,及開而遇風寒,血氣凝結,新故之邪相襲而成痹;


或有因熱汗出而受風,如此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故邪加重,而卒然發病焉。


蓋上言正風之氣柔弱,不能勝真氣,則自去而不為病,此因先有所傷之邪,與外風相襲,則加重而病發,不必虛風賊邪方病。


以余觀之,平時此等病證為多,而虛風賊邪所傷者少也。


帝曰:夫子之所言者,皆病患之所自知也。


其毋所遇邪氣,又無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何也?


惟有因鬼神之事乎?


岐伯曰:此亦由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


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


帝曰:其祝而已者何也?


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來,可祝而已也。


此言初無外感、內傷之因,而有卒然病發,心昏語亂,似為鬼神所憑者,以其有故邪內伏,而不自覺,適因所惡所慕之情感觸,氣血內亂,其情志與故邪兩氣相搏而病發。


其所從來,由微而漸,故視之不見,聽而不聞,卒然發作,似乎鬼神所憑。


其有祝之而已者,先巫知百病相勝之理,如恐勝喜、怒勝思之類,審其病之所生,即以其情志之相勝者祝之,使情志平調,則氣血和而病自愈。


昔有一女子,許字未嫁,其夫外出,多年無信,因而結思成病。


朱丹溪治之,用激怒之法,遂大哭,嘔吐痰涎,慚以夫有信至將歸,遂調理而愈,旋即其夫果歸矣。


可知情志之病,由漸而成,其卒發者,必有故邪相觸,而亦真有鬼神所憑者,必由其內氣先病,乘虛而入也。


蓋人鬼乃陰陽之分,鬼之侮人,人之陽虧,或心不正直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16:07 | 只看該作者

九宮八風、太乙居游日期


《靈樞‧九宮八風篇》曰:太乙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


太乙日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反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


太乙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汗。太乙在冬至之日有變,占在君;


太乙在春分之日有變,占在相;


太乙在中宮之日有變,占在吏;


太乙在秋分之日有變,占在將;


太乙在夏至之日有變,占在百姓。


所謂有變者,太乙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


各以其所主占貴賤,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


風從其所居之鄉來者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


從其沖後來者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


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如避矢石,邪勿能害,此之謂也。


太乙者,太歲之神也,有行住之分。


自冬至日住居坎宮;


次日游行艮宮,由震而巽;


至第五日,游於中宮;


第六日,游於離宮,由坤而兌;


至第九日,游於乾宮,為一周,第十日仍居坎宮。


次日又游艮宮,如是周而復始,至立春日,太乙遷居艮宮,次日游於震宮,由巽而離;


至第五日,游於中宮;


第六日,游於坤宮,由兌而乾;


至第九日,游於坎宮,為一周,第十日仍居艮宮。


次日又照前游歷。


如是循節氣遷居,逐日游歷,至遷居乾宮,已周一歲,乃至冬至之日,即次年之太歲神居坎官也。


挨查節氣日期,觀太歲神所居之宮,占風雨寒熱之氣,以驗吉凶,如經文所云者是也。


假如太乙居坎宮之日,以離、坤、兌、乾為後,以中央、巽、震、艮為前;


太乙居中宮之日,以坎、艮、震、巽為後,離、坤、兌、乾為前;


太乙居離宮之日,以中央、乾、兌、坤為前,巽、震、艮、坎為後,余可類推矣。


其從前來者為實風,從所居之鄉來者為正風,從後來者為虛風賊邪,主殺害,故聖人避之,如避矢石。


是故太乙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占吉凶也。


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


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為弱;


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


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


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


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凶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


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身濕;


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


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患。


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


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


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


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仆偏枯矣。


此又申明太乙居中宮之日,而辨八風為病之理也。


風由八卦方位而來,故其傷人臟腑,亦按八卦方位以應之,而八卦具五行之氣,即氣變化而成其病也,然皆論其常理耳。


凡經論陰陽、五行、八卦之道,皆是活法,變化無窮,要必明其圓通至理,方能頭頭是道,如或拘泥穿鑿,即有不能融貫者矣。


其從後來之虛風,傷人為甚,若又逢月廓虛,人身虛,是謂三虛會合,則暴病卒死。


或兩實一虛,兩虛一實,其病有輕重不等,未至卒死。


其三虛會合,或不卒死,而偏中其邪,則必跌仆而成偏枯半身不遂之病。


故聖人避虛風,如避矢石焉。

 

【九宮節氣圖注】


九宮節氣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17:35 | 只看該作者

諸痹證


行痹痛痹著痹


《素問‧痹論》帝曰:痹之安生?


岐伯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風為陽,寒濕為陰,三氣雜合而成痹病。


風陽而性動搖,傷衛氣,故風多則流走,名行痹也;


寒陰而性凝斂,傷營血,故寒多則身痛,名痛痹也;


濕邪濁滯,營衛俱傷,故濕多則氣血滯著,身體重,名著痹也。


此一病而以邪之多寡分三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19:14 | 只看該作者

骨痹筋痹脈痹肌痹皮痹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


腎主冬令,骨屬腎;


肝主春令,筋屬肝;


心主夏令,血脈屬心;


脾主長夏,肌肉屬脾;


肺主秋令,皮毛屬肺。


本經《風論》言: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余臟皆然,今痹邪亦同此義。


蓋五臟應五時之氣候,故外邪即乘氣而入其部,以成病也。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


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內舍於其合也。


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


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


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


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


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


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凡手足十二經,經皆有穴,名曰井、滎、溜、俞、合。


其出氣者名井,入氣者名合,氣血由之而出入,流行於一身者也。


邪乘時令之氣而入,久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又不去而復感於邪,則深舍於臟。


所以名痹者,因重感於邪,自淺而深,閉結不出也。


《靈樞‧五變篇》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


蓋粗理肉不堅,則腠理疏而邪易入,乃留滯成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22:54 | 只看該作者

肺痹心痹肝痹腎痹脾痹


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滿喘而嘔;


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


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脾痹者,四肢解墮,發咳嘔汁,上為大塞。


邪客於臟則病重,為難治矣。


肺痹者,遏其心火而多煩,肺主氣而居胸,氣痹,故胸滿而喘,肺胃相連,故胃氣亦逆,則嘔也;


心主血脈,痹則脈不通而煩,煩則氣動,故心下鼓,暴逆犯肺則喘,心火上灼則嗌干,脘滯則善噫,陽上亢而下虛則厥,厥則傷腎而恐也;


肝藏魂,氣痹而魂不安,故夜臥則驚,肝火鬱,故多飲,數小便者,肝木主疏泄也,肝陽本上升,痹不得達,故上引如有物在懷中也;


三焦通主升降,而腎司下焦,腎氣痹而下焦不宣,則中上兩焦皆不通利,故善脹也,督脈通腎,腎痹而督脈陽氣不通,蹺維之脈皆不用,而兩足不舉,以尻代踵,尻音考,平聲,尾骨也,督傷則天柱骨痿,頭垂背曲,故脊以代頭也;


脾主四肢,氣痹不得充於四肢,故懈墮無力,脾為肺母,母病必及於子而發咳,有痰名嗽,無痰有聲名咳也,脾不運,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汁上泛,則嘔出,濁壅不降,上焦大塞也。


病至如此,不可治矣,故下文言入臟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25:38 | 只看該作者

腸痹胞痹


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胃中水穀下行,由小腸變化釐清濁,清滲膀胱,濁傳大腸,邪痹於腸,傳化失職,津液不輸,口舌乾燥而數飲,下既不化,水蓄於中不得出,與中氣格爭而喘息,爭久則水暴瀉而發飧泄,飧泄者,水穀不化,皆由腸痹之故也。


胞即胞脈,連系膀胱,胞痹氣壅,故於少腹按之內痛,以其陽郁化熱,故如湯沃,而澀於小便,水液不得下泄,反被熱蒸上行,而為清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26:00 | 只看該作者

五臟證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淫氣喘息,痹聚在肺;


淫氣憂思,痹聚在心;


淫氣遺溺,痹聚在腎;


淫氣乏竭,痹聚在肝;


淫氣肌絕,痹聚在脾。


諸痹不已,亦益內也。


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


此言陰氣謂臟氣,臟為陰也,以表情欲躁擾乃傷臟,飲食不節則傷腑,因不同而同為內傷本元,因此外邪得以聚而成痹也。


夫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故陰氣靜,則精神藏,若躁擾,則消耗而亡矣。


飲食本以滋養,如不節而倍多,則反傷腸胃。


凡偏駁不純者,皆名淫氣,傷寒本元,本元傷則淫氣聚,而正氣痹矣。


故如淫氣而喘息者,知其痹聚在肺也;


淫氣而憂思難釋者,知其痹聚在心也;


淫氣而遺溺者,知其痹聚在腎也;


淫氣而乏竭無力者,知其痹聚在肝也;


淫氣而肌絕者,知其痹聚在脾也。


肌絕謂無陽氣煦和,不知痛癢也。


諸痹不已,則內傷本元益甚也。


如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其病易已;


若寒濕陰邪,則凝滯難愈也。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此言邪痹淺深不同,而愈有難易,其邪入臟,則本元氣竭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15:26:21 | 只看該作者

六腑證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


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此言外邪由內邪引之深入者,故其食飲居處為之病本也。


六腑各有俞,邪中於俞,而內傷應之,邪即乘虛入舍於腑而成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2:47 , Processed in 0.93750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