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醫籍考】

 關閉 [複製鏈接]
7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1:57:32 | 只看該作者

〔王氏( )泰定養生主論〕


醫藏目錄十六卷 存自序曰。中陽立是。清淨幽居。將二十載。以靜待動。備見正邪。其為枉病枉死。盲醫瞎灸。莫知所由。故澄心適興。信筆而書。或一日得數千言。或迤邐連月。不欲措一辭。中間論不避嫌語其害生者。


方不貴多。載其必效者。


今年六月。峻絕人事。謾編成卷。一家之說。未能盡善。故泄二教之機奧。引九流之緒余。疏謬之辭。固不足取信於人。盡其在我。庶可杜門。然則是書之於世也。


如郵亭之於歧路。而示人曰。此去則有虎野狼出沒。彼去則為驛程大道。征人感念曰。此蹊徑也。


憧憧往來者。


莫非行役乎。


彼大道也。


行役幾希。而我獨進之耶。


或者一旦遇害。則征人唯曰命矣。


夫彼之大道。又烏知其為果無野狼虎乎。


余故知世人之情。聞鵲聲則眾喜之。


如有所得。殊不知鵲亦能噪凶。聞鴉聲則眾惡之。


如有所失。殊不知鴉能使人避凶。而亦能報吉。故鴉純吉。而鵲半凶。而終不惡鵲。終不喜鴉。嗚呼。


凶乎吉乎。


喜乎惡乎。


事在於彼不在此。而鵲不得不噪。鴉不得不報。唯人自裁之。


雖欲勿用。養生其舍諸。故首以原心。為發明之始。次序婚合孕育。嬰幼童壯。衰老宣攝避忌。以御未然之病。然後運氣標本。陰陽虛實。脈證病治。以為全生去病之法。然後類方對證。以為規矩之用。備述痰證一條。以為方書補闕拾遺之式。更類雜治活法。常驗之方。並無毫發苟簡穿鑿之妄。倉卒乏醫之處。雖不能明脈問疾用藥。井井有條。外選肘後秘寶。諸家備急數門。續抄古今明訓二道。自省一篇。以為閑邪存誠之要。用質高明。非敢固望人人共為枯槁幽棲。然後盡善。但於一切據方用藥之時。知有所生之心耳。


或曰。吉人之辭寡。而子之辭。無乃喋喋乎。


余曰。吾聞晉書云。平蜀之後。其將問蜀士曰。孔明言句。何其瑣碎。士曰。簡辭惟聖。與聖則可。彼師旅之眾。故當詳喻。於是余之反復而言。正欲人人共曉之也。


始作於泰定改元。又莊子云。宇泰定者。發乎天光。故命曰泰定養生主論。莊子亦有養生主論。養生而有主。則不惑於二三說也。逸人洞虛子王中陽自序。


楊易跋曰。上泰定續養生主論一編。予得之藩參東皋冒公。舊本但稱洞虛子。稱中陽。竟不知作者名氏。比讀匏庵吳先生集。始為元之其人。王均章之書也。


其略云。均章名?。自號中陽老人。生元盛時。年未四十。棄官歸隱虞山之下。慕丹術。尤邃於醫。年余九十而卒。又謂見吳思庵跋。乃考之元史。無其傳。敏德吳公思庵集。無其跋。蓋薄榮愿慕高蹈之流。而國史家集。偶遺之也。


所著之書。凡數種。此特其一。且長於繪事。錢氏所藏虞山圖。乃其手寫隱居所。有柴關冊灶藥欄之屬。亦以其詩而知耳。


東臬公雅好醫術。而篤於奉親。問嘗以是編及予。知予有老母也。


茲欲刻梓以傳。又將推及予之心。以及於人人。養生君子。時一閱焉。


當不待藏刀牧羊之悟。其亦思過半矣夫。


正德辛未夏六月初吉。進士建安楊易讀跋。


四庫全書提要曰。泰生養生主論十六卷。舊本題元洞虛子王中陽撰。其書論婚孕老幼。陰陽氣運。節宣之宜。並摘錄服證方劑。以資調攝。取莊子宇泰定者。


發乎天光。及養生主之語名之。


前有中陽自序。及至元戊寅段天序。蓋正德間。兵部郎中冒鸞所重刊也。


後有楊易跋。謂吳寬集中。載中陽為吳人。名 字均章。自號中陽老人。生元盛時。年四十。棄官歸隱虞山之下。慕丹術。尤邃於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13:08 | 只看該作者

〔薩德彌實瑞竹堂經驗方〕


國史經籍志十五卷 存王都中序曰。曩予誦范文正公良相良醫之言。未嘗不斂衽嘉嘆。何則。良相輔弼元首。佐治邦政。興利除害。選賢任能。使人樂其業。而其仁之見諸事者。


足以澤被四海。良醫導人有脈。療理有證。脫?起痼。干元氣而開壽域。使人安其生。而其仁之蘊諸心者。


亦足以被及萬姓。蓋出處之轍雖殊。而吾人之用心則一。君子不可斯須而忘吾仁。則吾仁之在天下。不可勝用矣。


謙齋薩公志文正之志。學文正之學。初以?馬繡衣。風威所及。奸貪破膽。而生靈奠安。由柏垣而登薇府。一以是心。民以是濃。茲守建昌。殆將小試龔黃事業。為異日姚宋良相之效。公乎?哉。


公猶以為未盡。乃退而考訂名家方書。及游宦博采以經驗諸方。分門別類。為書一十五卷。鋟梓郡庠。題曰瑞竹堂經驗方。將以傳之萬世。如公之仁。可為至矣。


予辱公之知。屬序編首。俾人誦茲集者。


不唯知公之心良於醫。抑以知公之志良於相。相者皆自其仁心中之流溢也歟。時泰定丙寅九月望日。閩中王都中序。程文海薩德彌實謙齋御史瑞竹詩曰。江南御史彈琴處。插竹為援竹自成。不見稚叢緣節上。渾疑鄰筍過牆生。
清陰已比甘棠愛。直氣先占衣繡榮。回首荊台舊亭下。高枝應有鳳凰鳴。(文集)


四庫全書提要曰。瑞竹堂經驗方五卷。元沙圖穆蘇(原作薩理彌寶今改正)撰。沙圖穆蘇。元史無傳。其事跡不可考。以吳澄王都中二序核之。


則其字為謙齋。嘗以御史。出為建昌太守。是書即其在郡時所撰集也。


原書本十五卷。楊士奇等文淵閣書目。載有一部一冊。而晁?寶文堂書目內。亦列其名。則是明中葉以前。原帙尚存。其後遂鮮傳本。今據永樂大典所載。搜采編輯。計亡闕已十之五六。而所存者尚多。謹依方詮次。分立二十四門。厘為五卷。
 

中間如調補一門。不輕用金石之藥。其處方最為醇正。又女科之八珍散。即四君子湯。四物湯之並方。其用尤廣。明薛己醫案。已詳著之。

 

至瘡科所載返魂丹。與今世瘍醫所用梅花點舌丹。奪命丹相類。內托千金散。以治癰毒。亦見殊功。是皆可資利濟之用。惟幼科之褐丸子。與蘇沈良方中所列褐丸。名目相類。治療亦同。特彼用烏頭、桂、香附、乾薑、陳皮、配合。攻補兼行。頗為周密。此乃用黑牽牛、京三棱、蓬莪朮諸品。殊病其過於峻利。 蓋金元方劑。往往如斯。由北人氣稟壯實。與南人異治故也。


此在於隨宜消息。不可以成法拘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14:15 | 只看該作者

〔張氏(道中)古今通變仁壽方〕


佚吳澄序曰。世之醫方不一。唯有所傳授。得之嘗試者多驗。予最喜嚴氏濟生方之藥。不泛不繁。用之輒有功。蓋嚴師於劉。其方乃平日所嘗試而驗者也。


淮南張道中學脈法於朱煉師永明。朱之師劉君。名開。劉之師崔君。名嘉彥。傷寒一科。專學於李。祖李氏意。集諸家所用藥。分門類證。名之曰古今通變仁壽方。觀其中風傷寒二部。藥皆精審。視濟生方加詳焉。


是亦有所傳授。得之嘗試。豈苟然也哉。


其所學於崔劉者深。探今原別有編類文。不止藥方而已。(文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15:35 | 只看該作者

〔徐氏(文中)加減十三方〕


一卷 存徐克昭曰。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


自少傳其婦翁針藥方術。又善符咒。鞭龍縛鬼。以此名湖間。始為縣吏。即棄去。又為安陸府吏。後棄去。游吳。吳大戶患濕腿腫。文中與療。針行病除。留為郡吏時。鎮南王妃臥疾。不可起坐。王府御醫。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禿魯。以文中名聞。即馳驛就吳郡召之。


至則王以禮見。賜坐便殿。道妃所疾苦。延入診視。王曰。疾可為乎。


對曰。臣以針石。加於玉體。不痊其安用臣。遂請妃舉手足。妃謝不能。文中因請診候。按手合谷曲池。而針隨以入。妃不覺知。少選請舉如前。妃復謝不能。文中曰。針氣已行。請舉玉手。妃不覺為一舉。請足足舉。王大喜。明日妃起坐。王大設宴。賜賞賚無算。聲震廣陵。皆以為盧扁復出也。(稗史集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16:32 | 只看該作者

〔亡名氏加減十八方〕


國史經籍志一卷 存四庫全書提要曰。靈秘十八方加減一卷。舊本題德府良醫所良醫胡嗣廉校編。前有嘉靖十七年可泉子序。云。不知何人所輯。則嗣廉但校正編次算。非所撰也。


其書以世人多用和劑局方。不知加減之用。因以此十八方。各詳其因證加減之法。以便於用。然病機萬變。相似者多。但據證以加減藥味。似非必中之道。仍與執局方者等也。


十八方後。又附補中益氣湯等四方。共為二十二方。亦不知何人所加。或即嗣廉續入歟。


按是書。收在於?仙活人心下卷。蓋演徐文中之方而所編。仍附於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17:18 | 只看該作者

〔潘氏(陽坡)加減方〕


一卷 未見朱?曰。劉守真先生。金朝人也。


初傳得劉君榮甫。再傳得劉君吉甫。三傳得陽坡潘君。(心印紺珠經序)


按上見於 竹堂書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20:15 | 只看該作者

〔李氏(仲南)永類鈐方〕


醫藏目錄二十二卷 存自序曰。嘗聞病家有抱病以用醫者矣。

 

有人子而不知醫藥。納死生?他人之手者矣。


醫家有曰。家傳秘密貰藥。而不錄方。因有以藥試病者矣。


世之方藥何限矣。


僅可以備醫氏之搜檢。而或尚昧於所施。病者醫者。隱忍詿冒。何所逭哉。


鈐方之作。本之醫經。傷寒有法。雜病有方。傷寒屬外因。言法者一定之例也。

 

雜病通三因。立方者。當謹所向也。


要知傷寒之法。可以推而治雜病。而雜病之方。未嘗不出於仲景百十三方也。


今人諱疾惡目傷寒之名。棄其書而不讀。乃攻雜病之方以出奇。是皆棄其本者。


是編以風寒暑濕四中四傷。居其前。以傷寒雜病。通為一門。凡仲景傷寒證中。有此病者。


因以雜病之亦有此病者。


附其後。而加三因之所向以明之。


並以脈病因證治。增為五事。鈐而為圖。貫串彼此。互為發明。泛觀者。


必以博為煩。詳考之。


當知其約且要也。


醫學家不獨得處用感發之助。衛生家實可備持循切急之救。豈復有隱忍詿冒之失哉。雖然。醫經猶易經也。


醫者意也。


易者變也。


程子之序易曰。至微者理也。


予所傳者辭也。


由辭以得意。則在於人焉。


愚曰。易之陰陽。亦猶夫病之有陰陽也。


羲黃是書。理固由此而出也。


推意而知變者。


當自得之。


鈐成。允賢孫君常恨其集成之略。揭治法於此。補訂加詳焉。


倡諸公之刻則盛。中天隱德君子也。


方本曰錫類者。


天池先兄夸言之。


今曰永類。誠欲著吾永感也。


至順二年辛未至日。棲碧山中李仲南序。


滕賓序略曰。是編曰錫類鈐方者。


吾天池李君名乃季棲碧所為也。


棲碧平生無世俗嗜好。見其光四方。其弟館百裡外。念伯季既不可以俱出。而雙親老恩。有以壽之者。


則謝諸公館聘,結道院水月間。以延方外。必有如眇道士回先生者。過之有以壽其親也。


既於還丹之學有得會。而乃翁還。初先生不相待矣。


則慨曰。丹之道遠矣。


庶幾明方脈。以壽吾母耳。


則大集古人醫書。條其鈐列。為錫類之書,蓋諸科之方藥。一閱而無不在目者矣。


倉卒遇證。如暮夜求水火。無不應者。


嗟乎。


棲碧方著是書。豈搜獵岐黃之遺哉。求以生其親。而不可得。則是銜哀茹痛。恨得其道之不早。而先君子之不可復生也。


而其壽母夫人者猶在此,則此書之傳。豈非以錫類為孝哉。


錢曾曰。永類鈐方二十二卷。棲碧山中人李仲南。校檢古今醫書。並以脈病因證治。增為五事。鈐而為圖。


貫串彼此。發明成書。使人一覽了然,其初名曰錫類。後改為永類者。


仲南以書成於親歿之後。銜哀茹痛。所謂著其永感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24:48 | 只看該作者

〔危氏(亦林)世醫得效方〕


國史經籍志二十卷 存自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後工。乃精醫者。


舍方書何以為療病之本。自難經湯液靈樞傷寒論等篇出。而後之醫師。著述者殆數百家。蓋發縱指示。俾對病而知證。因證而得藥。其用心亦仁矣哉。


仆幼而好學。弱冠而業醫。重念先世授受之難。由鼻祖自撫而遷於南豐。高祖云仙游學東京。遇董奉二十五世孫京。授以大方脈家。而醫道日行。伯祖子美。復傳婦人正骨金鏃等科。其父碧崖。得小方科於周氏伯熙。載進學眼科。及療瘵疾。至仆再參究瘡腫咽喉口齒等。及儲積古方。並近代名醫諸方。由高祖至仆。凡五世矣。


隨試隨效。然而方浩若滄海。卒有所索。目不能周。乃於天歷初元。以十三科名目。依按古方。參之家傳。昕夕弗怠。刻苦凡十稔。編次甫成。為十有九卷。名曰世醫得效方。首論脈病證治。次由大方脈雜醫科以發端。至瘡腫科而終編。分門析類。一開卷間。綱舉而目張。由博以見約。固非敢求異於昔人。直不過欲便於觀覽云耳。


斂惟國朝念群黎之疾苦。惠民有局。設教有學。於醫尤切。然自愧山林鄙陋。見聞不博。妄意纂集。舛謬惟多。尤賴當道縉紳醫師。進而教之。


訂其訛。補其偏。俾繡諸梓。則庶幾廣聖皇好生之仁於無窮。豈不韙歟。仍至元三年歲丁丑七月既望。嘉禾後學達齋危亦林拜手謹書。


啥刺歹等題辭曰。南豐危亦林世醫得效方。編次有法。科目無遺。江西提舉司校正之。


箋上於院。下諸路提舉司重校之。


復白於院。院之長二僚屬皆曰善。付其屬俾繡梓焉。

噫。是方之效。豈以此一言。而遂傳歟。至元五年。太醫院識。


四庫全書提要曰。世醫得效方二十卷。元危亦林撰。亦林字達齋。南豐人。官本州醫學教授。是編積其高祖以下五世所集醫方。合而成書。一曰大方脈科。分子目九十有一。二曰小方脈科。分子目七十一。三曰風科。分子目十。四曰產科。兼婦人雜病科。分子目三十有三。五曰眼科。分子目十二。六曰口齒兼咽喉科。分子目六。 七曰正骨兼金鏃科。分子目二十九。八曰瘡腫科。分子目二十四。共十九卷。附以孫真人養生法節文一卷。其總目針灸一科。有科無書。校檢其文。皆散附各科之中。蓋標題疏舛。實非闕佚。自序稱,創始於天歷元年。迄功於後至元三年。其用力亦云勤篤。前有至元五年太醫院題識。備列院使十一人。同知院事二人。僉院事二人同僉院事二人。判官二人。經歷二人。都事二人。 掾吏一人,銜名蓋江西官醫提舉司。以是書牒醫院。下諸路提舉司重校。覆白於醫院。而後刊行。亦頗矜慎。序中稱其高祖遇仙人董奉二十五世孫。傳其秘方。雖技術家依托之言。不足深詰。而所載古方至多。皆可以資考據。


未可以罕所發明廢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26:12 | 只看該作者

〔仁存孫氏(闕名)治病秘方〕


十卷 闕文淵閣書目。孫氏仁存方。一部四冊闕。


按?先子曰。是書。向有同僚藏去者。


借而閱之。舊人鈔本。蓋二百年前物。缺自首卷至第四卷。所存第五卷以下。僅六本。是雖零殘。然希世之異編。因鈔而藏之。甲子冬。偶詣少將云州公(治卿)邸。座間有書數卷。公舉見示。乃是書?本。亦恨闕第一卷。然文字端雅。紙刻精妙。實元板也。余遂貸歸,鈔補前四卷。雖未至完。 然各病門類。於是始具矣。


但無序跋。故不得知孫氏何代人。熊均醫學源流曰。仁存孫氏治法方。雖有板刻以行。 未詳其年代出處。今考其書體例。論病集方之旨。亦為元人無疑矣。


本草綱目附方。引孫氏仁存堂經驗方。考諸是書。靡有載者。豈別有其書者歟。
 

〔孫氏仁存堂經驗方〕未見按上見於本草綱目附方。


〔亡名氏神異諸方〕文淵閣書目一部一冊闕 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28:52 | 只看該作者

卷五十三


方論(三十一)


〔羅氏(知悌)心印紺珠〕一卷 佚戴良曰。羅名知悌。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於醫。得金劉完素之再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性褊甚。恃能厭事。難得意云。(九靈山房集丹溪翁傳)

朱震亨曰。泰定乙丑夏。始得聞羅太無並陳芝岩之言。遂往拜之。


蒙叱罵者五七次。趑趄三閱月。始得降接。因觀羅先生治一病僧。黃瘦倦怠。羅公診其病因。乃蜀人。出家時。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經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歸無腰纏。徒爾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時僧二十五歲。羅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豬肚甘肥等。煮糜爛與之。


凡經半月余。且時以慰諭之。言勞之。


又曰。我與鈔十錠作路費。我不望報。但欲救汝之死命爾。察其形稍蘇。與桃仁承氣。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塊痰積。方止。次日只與熟菜稀粥將息。又半月。其人遂如故。又半月余。與鈔十錠遂行。因大悟攻擊之法。必其人充實。稟質本壯。乃可行也。


否則邪去而正氣傷。小病必重。重病必死。羅每日有求醫者來。必令其診視脈狀回稟。羅臥聽口授。用某藥治某病。以某藥監某藥。為引經。往來一年半。並無一定之方。至於一方之中。自有攻補兼用者。


亦有先攻後補者。


有先補後攻者。


又大悟古方治今病。焉能吻合。隨時取中。其此之謂乎。


是時羅又言。用古方治今病。正如拆舊屋揍新屋。其材木非一。不再經匠氏之手。其可用乎。(格致余論)


錢曾曰。羅知悌心印紺珠一卷。知悌字子敬。號太無先生。集六散三丸十六湯。以總持萬病。意在康濟斯民。甚盛心也。


是冊繕寫精楷。乃名手所書。宜珍秘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51:50 | 只看該作者

〔朱氏(震亨)格致余論〕


國史經籍志一卷 存自序曰。素問載道之書也。


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


故非吾儒不能讀。學人以易心求之。


宜其茫若望洋。淡若嚼蠟。直以為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


相率以為局方之學。間有識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醫道隱晦。職此之由。可嘆也。


震亨三十歲時。因母之患脾疼。眾工束手。由是有志於醫。遂取素問讀之。


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伯考之瞀悶。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積痰。一皆歿於藥之誤也。


心膽摧裂。痛不可追。然猶慮學之未明。至四十歲。復取而讀之。


顧以質鈍。遂朝夕鑽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羅太無諱知悌者。


為之師。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濕熱相火。為病甚多。又知醫之為書。非素問無以立論。非本草無以立方。有方無論。無以識病。有論無方。何以模仿。夫假設問答。仲景之書也。


而詳於外感。明著性味。東垣之書也。


而詳於內傷。醫之為書。至是始備。醫之為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於局方也。


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間南政。翕然而成俗。豈無其故哉。
 

徐而思之。


濕熱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局方之盛行也。


震亨不揣蕪陋。陳於冊。並述金匱之治法。以證局方之未備。間以己意。附之於後。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余論,未知其果是否邪。後之君子。幸改而正諸。宋濂題辭曰。金之以善醫名。凡三家。曰劉守真氏。曰張子和氏。曰李明之氏。雖其人年之有先後。朮之有攻補。至於惟陰陽五行。升降生成之理。則皆以黃帝內經為宗。而莫之有異也。


張一再傳。其後無所聞。李雖多門弟子。又在中州。人有罕知之者。


獨劉之學。授之荊山浮屠師。師來江南。始傳太無羅知悌於杭。太無。宋寶中人。受幸穆陵。得給事禁中。性倨甚。無有能承其學人。又獨至烏傷朱君。始能傳之。初君之未從太無也。


手抄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有七方。晝夜而習焉。既而悟曰。故方新病。安有能相值者。泥是且殺人。乃盡棄去。渡浙河。走吳中。尋師而求其說。久之不能得。復走宛陵。走南徐。走建業。皆無。吳中時累累道途。

聞方不能所適。忽有以太無為告者。遂還杭拜之。凡十往返不得通。君乃立其門。終日不動。太無憐其志。為敷暢三家之旨。而一析以經。越數年。悉受其學以歸。鄉之群醫。方泥裴陳之學。聞君言皆大驚。已而又皆大服。

翕然共尊事之。


君年既高。所見益粹精。其自得者。


類多前人所未發。乃徇門人張翼等請。著為書若干篇。名之曰格致余論。持以示金華宋濂。濂竊受而讀之。


見其立言深察證詳。未嘗不嘆君用志之勤也。


蓋當大觀之方盛行。世之人烏知有所謂內經之學。君獨能崎嶇數十百裡。必欲求師而受其說。雖險阻艱難。更嬰迭挫。曾不為之少動。以卒能成其學。向使君之志稍變焉。


烏有今日哉。


傳曰。用志不分。其道乃成。殆君之謂矣。


君之此書。其有功於生民者甚大。宜與三家所著。並傳於世。故濂得備書傳學用功之所自於篇端。其見君之自序者。


因不暇及也。


君名震亨。字彥修。許文懿公之高第弟子。公講學人華山。時君即從之游。而聞道最先。剛明正直。不可干私。其安貧守道。雖古君子弗過也。


而醫又特其一事云。至正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金華宋濂書於浦陽東明山中。劉桂曰。丹溪。醫之聖者也。


其為格致余論一書。超邁今古。奚容輕議。然沉潛反覆。竊有可疑者焉。


論中左大順男右大順女之說。丹溪獨指氣血之陰陽。反遺脈位之陰陽。乃以醫人之左右手立論。有戾經旨者。


可疑者一也。


醇酒宜冷凍飲料之論。吾見世人飲熱酒者亦無恙。飲冷酒者。


雖盛暑亦致病焉。


可疑者二也。


至如倒倉一法。丹溪自云得之西域異人。近世余目擊士大夫數人。信行此法。死者相繼。可疑者三也。


噫。


西域之人。殊方異城。風氣不同。稟賦亦異。此法豈可行於東南柔弱之人乎。


門人誤錄於勞瘵吐血門中。為禍甚大。且勞瘵咳血。真陰虧損。臟腑脾胃虛弱。津液枯竭。不宜吐瀉。昔徐文伯治范云之疾。有取汗之戒。尚促天年。況吐下之法。施於勞損之人可乎。


或以是罪余輕議前人。余應之曰。孫真人千金方。有房中補益法。丹溪辯之曰。苟無聖賢之心。神仙之骨。未易為也。


又曰。若以房中為補。殺人多矣。


丹溪能為孫公之忠臣。余顧不能為丹溪之忠臣乎。


語曰。不以人廢言。使丹溪復生。其殆不廢余言矣。(續醫說)


四庫全書提要曰。格致余論一卷。元朱震亨撰。震亨字彥修。金華人。受業於羅知悌。得劉守真之傳。其說謂陽易動陰易虧。獨重滋陰降火。創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張介賓等。攻之不遺余力。然震亨意主補益。故諄諄以飲食色欲為箴。所立補陰諸丸。亦多奇效。孫一奎醫旨緒余云。丹溪生當承平。見人多酗酒縱欲。精竭火熾。復用剛劑。以至於斃,因為此救時之說。後人不察。遂以寒涼殺人。此不善學丹溪者也。


其說可謂平允矣。


是編前有序云。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特以是名書。蓋震亨本儒者。


受業於許謙之門。學醫特其余事。乃性之所近。竟不以儒名。而以醫名。然究較方伎者流。為能明其理。故其言如是。戴良九靈山房集。有丹溪翁傳。敘其始末甚詳云。
 

〔丹溪醫案〕國史經籍志一卷 存


〔丹溪醫論〕二卷 未見


〔朱氏傳方〕一卷 未見按上見千 竹堂書目。


〔丹溪隨身略用經驗良方〕二卷 未見


〔丹溪集〕二卷 未見按上見於述古堂書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53:35 | 只看該作者

〔丹溪脈因證治〕


二卷 存喻昌曰。朱丹溪脈因證治一書。先論脈。次因。次證。後乃論證。其書即不行。而心法一書。群方錯雜。則共宗之。(寓意草)


〔丹溪手鏡〕三卷(述古堂書目作二卷)存陳乾陽序略曰。丹溪先生之書。為世所誦習。如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等集。以列於張劉諸大家。毋或敢置喙矣。


獨手鏡一帙。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挾與俱。不輕以示人。迄今垂三百年。海內之急。欲一見之。


不啻如長桑陽慶所稱禁方。而不可得。以為殆非人間有也。


不佞嘗為言明府吳公。乃?得之於其後裔。神物之出。豈有其候耶。


先生之後。興廢者數矣。


然皆徒秘其書。相戒毋泄。而不能有所表章。故亦時有魚豕之憾。公於是為一一考正。而命剖剞以廣之。


不佞陽獲卒業焉。


其文簡質。而旨奧衍。其洞人之臟腑陰陽。而為之劑。往往於單辭片語。輒能奇中。然大要淵源於黃帝語。非素問弗道也。


錢曾曰。丹溪手鏡二卷。此為清常手校本。序稱丹溪著醫書數帙。皆行於世。此乃耄年所作。故傳之獨秘獨遲。未知清常從何本是正。其校書可謂專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55:36 | 只看該作者

〔金匱鉤玄〕


國史經籍志一卷 佚李濂曰。戴原禮訂正丹溪先生金匱鉤玄三卷。間以己意著其後。


四庫全書提要曰。金匱鉤元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禮校補。中稱戴云者。原禮說也。


末附論六篇。不刻於目錄中。一曰火豈君相五志俱有諭。一曰氣屬陽動作火論。一曰血屬陰難成易虧論。一曰滯下辨論。一曰三消之疾燥熱勝陰論。一曰泄瀉從濕治有多法論。皆不題誰作。觀其滯下辨論。引震亨之言。則亦原禮所加也。


震亨以補陰為宗。實開直補真水之先,其以郁治病。亦妙閘內經之旨,開諸家無窮之悟。雖所用黃柏知母。不如後人之用六味丸。直達本原。所制越鞠丸。亦不及後人之用逍遙散。和平無弊。然筆路藍縷。究以震亨為首庸。是書詞旨簡明。不愧鉤元之目。原禮所補。亦多精確。明史方伎傳。載此書於原禮傳中。卷數與今本同。稱其附以己意。人謂不愧其師。其為醫家善本可知矣。


原禮。浦江人。洪武中御醫。本名思恭。以字行。故史作戴思恭。


朱國禎涌幢短劇曰。戴元禮。國朝之聖醫也。太祖稱為仁義人。太孫即位。拜院使云云。元禮即原禮。蓋國禎得諸傳聞。


故音同字異耳。


(按焦氏經籍志。別載平治薈萃方三卷。然與鉤玄一書名異耳。仍不著錄。其編輯在於薛己二十四種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2:56:51 | 只看該作者

〔丹溪秘傳方訣〕


十卷 存張應雕跋曰。上丹溪秘傳方訣。彥修先生家藏書也。


證下有論。論下有方。辭雖簡略。包括無遺。誠若良金美玉。為世之稀有者。


予久慕斯集。弗獲一睹。近因考績歸省。偶得觀於友人朱思貞家。目駭心異。喜而不寐者累夕。遂求思貞原本用鍥諸梓。庶使先生利濟之心。不致於泯沒。而紛紜之庸醫。不致於繆誤。思貞素以仁愛存心。況能旁通於醫者。


樂然付與。因捐俸命工。計日刊成。仍?書於卷末。以記歲月云。時成化十一年歲次乙未八月九日。四明張應雕志。


〔丹溪治法語錄〕 一卷 未見


〔丹溪心法〕 國史經籍志三卷 未見


〔楊氏( )丹溪心法類纂〕 醫藏目錄四卷 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3:01:18 | 只看該作者

程氏(充)丹溪心法〕


四卷 存自序略曰。泰定中。丹溪朱先生起江東。先生許文懿公高弟。諱震亨字彥修。婺之烏傷人。為元鉅儒。因母病脾。刻志於醫曰。


醫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養親不可缺。遂遍游江湖。尋師無所遇。還杭拜羅太無。乃得劉張李之學以歸。窮研素問之旨。洞參運氣之機。辟局方之非宜。悟戴人之攻擊。別陰陽於疑似。辨標本於隱微。審察血氣實虛。探究真邪強弱。一循活法。無泥專方。誠醫道之宗工。性命之主宰。而集先賢之大成者也。


其徒趙以德劉叔淵戴元禮氏。咸能翼其道。遺書傳播有年。景泰中楊楚玉集其心法。刊於陝右。成化初。王季 附方。重梓於西蜀。志欲廣布海內。使家傳人誦。不罹夭枉。其用心仁矣。


而楊之集。篇目或有重出。而亦有遺。附以他論。使玉石不分。王因之附添諸方。多失本旨。充江左一愚。夙志於此。每閱是書。實切病焉。


輒不自揆。妄意竊取平治薈萃經驗方。及玉機微義。衛生寶鑒。濟生拔萃。東垣河間諸書校究之。


尾會首。因證求方。積日既久。復得今中書烏傷王允達先生。以丹溪曹孫朱賢家藏的本寄示。合而參考。其或文理乖訛。意不相貫者。


詳求原論。以正其誤,篇目錯綜。前後重疊者。芟去繁冗。以存其要。此有遺。而彼有載者。


采之以廣其法。論既詳。而方未備者。


增之以便檢閱。一言去取。無敢妄有損益。庶幾丹溪之書。 猶涇渭合流。清濁自別。烏鷺同棲。皂白攸分。學人免惑於他歧。疾?得歸於正治。未知其然否乎。


極知?逾。無所逃罪。同志之士。倘矜其愚。正其訛舛。而賜教之。


則充之至愿也。


於是乎書。成化十七年歲次辛丑仲冬。休寧後學復庵居士程充謹識。


跋曰。楊楚玉類集心法。中間水腫。虛腫。痛風。肢節痛。麻木。婦人小便不通等證。文多重出。又取別論。附於其間。雖能補其缺略。不免混淆難別,致丹溪主病之旨不明。王季?因正論及附論中方未備載。又作附錄。如夢遺椿樹根丸。淋證六味地黃丸。婦人三補丸等。不錄丹溪原方。卻於他書。取方名相同。增入藥味。與病懸隔。充恐用者不察。反致有誤。今以丹溪原論。考訂遺誤。錄於證首。次附戴元禮辨證。次錄正方。以見正法不雜。其附論不去。題曰附錄。用存編者之意也。


復盡載附論中方。題曰附方。恐人妄去取也。


庶幾明白。又增入外科倒倉等法。以翼其未備。觀者詳為。成化庚子花朝日。程充識。程敏政序略曰。予宗人用光世業儒。而好醫。其讀素難之書甚稔。最喜朱氏之說。嘗以丹溪心法。有川陝二本。妄為世醫所增附。深懼上有累於朱氏。乃為之彪分臚列。厘其誤而去其復。以還其舊。凡朱氏之方。有別見者。


則以類入之。


書成將刻梓以傳。請予序。予故以多病好醫。而未能也。


輒以醫卜並言於篇首。使業醫者。


知其道本出於聖人。其書本足以比易。而非可以自卑。則日勉焉。以致力乎。


本草素難脈經之書。以及五君子之說。而尤以朱氏為入道之門。則庶幾上可以輔聖主拯世之心。下可以見儒者仁民之效。而醫不失職矣。


用光名充。休寧叉口人。與予同出梁將軍忠壯公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3:06:53 | 只看該作者

〔方氏(廣)丹溪心法附余〕


明志二十四卷 存自序曰。昔予母年艾時。以家事繁冗。不暇啜粥,惟飲冷酒。以致內傷脾胃。遍身發出赤斑。是時天?瘡傳染。斑與相類。醫之者多不能辨。遽然而卒。罔覺其咎。蓋斑無頭粒。瘡有頭粒。易分別而不知爾。厥後葬母。不得已而與鄰人訟。三載始白。既而感激。乃志於學。讀書之余。恆取醫書丹溪心法覽之。


見其所謂飲食內傷脾胃。發出赤斑之論。乃喟然悲嘆。


其前病果誤於醫者。


正程夫子所謂病臥於床。委之庸醫。譬之不孝者也。


終天之恨。曷有窮耶。


由是心之於醫。若口之於芻豢。不能釋也。


竊惟斯道肇自軒岐。迄漢而下。代不乏賢。求其可以為萬世法者。


張長沙外感。李東垣內傷。劉河間熱證。朱丹溪雜病數者而已。


然而丹溪實又貫通乎諸君子。尤號集醫道之大成者也。


先生既沒。而其遺書。則有丹溪心法傳於世。蓋其術至精。故其為言至切。實保命之良規。濟人之妙訣也。


惜乎是書詳於法。而猶略於方。袖珍等書。則又詳於方。而略於法,皆不便檢閱。時祥符鄭尚宜張汝孝輩。亦達於醫者也。


以予言為然。


予於是乃將心法。立訛留正,群方刪繁就簡。合為一書。凡五年余始脫稿。不敢他有所名。名之曰丹溪心法附余。其間病目分之以門。藥方聚之以類。每證之下。先具心法。後附群方。俾法不離乎方。方不離乎法。又取丹溪本草衍義補遺。及崔真人脈訣舉要。王節齋明醫雜著。附載於中。而於醫之藥性脈理。病機治法。經絡運氣。六者粗備。其正誤補闕。以俟後之君子。然初學之士。與養生之家。或有取焉。庶乎得醫道之正。而不為他歧所惑。?妄之罪。固知無所逃矣。


謹序。嘉靖十五年丙申春三月穀旦。新安後學方廣序。立書本旨曰。予觀得醫道之全者。丹溪一人。發丹溪之蘊者。


心法一書。然其書自程用光重訂之後。若無余憾。第附錄不盡削去。而與正法矛盾焉。


丹溪纂要。醫學集成。雖能備丹溪群書。然因心法混淆。而采取亦不免於差謬。蓋丹溪群書,其門人戴元禮趙以德劉叔淵已采載於丹溪心法之上矣。


而纂要集成二書。又是將丹溪群書。翻謄一次。今以百年之後。追想其人之言。何若親炙領教之為的哉。


玉機微義。搜輯群書。條陳潔白。為醫書之折衷。惜乎丹溪心法。而不得與焉。


袖珍方。乾坤生意。保生余錄等書。雖備群方。然其間有一等用藥辛香燥熱。與夫瞑眩之劑。實非氣血虛者所宜乎。


因此而留心焉。


今除玉機微義一書不煩之外。謹將丹溪心法。除去附錄。止以正法正方具於前。群書惟取切合病情之劑附於後。彪分臚列。集為一書。名曰丹溪心法附余。將與玉機微義同驅並駕於世。而醫之方書。庶幾乎備矣。


觀者詳焉。


凡例曰。一病目。謹依丹溪心法之舊。凡有增入者。


注新增二字以別之。


其間以門而分者。


庶見病機之同也。


一各證。首具丹溪正法正方。依程用光考索精確。為醫門萬世之規矩準繩者也。


一附諸賢論。庶見病之源流。治之方法也。


不能悉載。其間有闕者。


君子宜於玉機微義求之。


一附脈理。庶知病之陰陽表裡。虛實寒熱之情也。


亦不能悉載。其間有闕者。


宜於脈經脈訣求之。


一附諸方。以輔丹溪所不及。其間以類而聚者。


庶見治法之異也。
 

然方書汗牛充棟。不勝其多。姑取不違於理者。


列載於上。以待君子采擇焉。


一王節齋明醫雜著方論。取附於各證之下。蓋節齋深得丹溪之旨。故備栽以俟參考焉。


一病證欠發明處。藥方有疑難處。予綴俗說以通之。


有廣按二字別之。


倘有差謬。後之君子。幸賜教焉。


一丹溪本草衍義補遺。雖另成一書。然陝板蜀板閩板丹溪心法。咸載之。


程用光重訂丹溪心法。而徽板乃削去之。


反不為美。今仍取載書首。使人獲見丹溪用藥之旨也。


賈詠序略曰。予以多病懇乞賜休林下。暇日檢方。亦竊疑之,於是遠延方君過?。因出所次丹溪心法附余。


凡二十四卷。相與訂之。


夫方君名廣字約之。


古庵其號。新安儒醫也。


嘗游河洛。旅寓陳留。野亭劉公亦雅重之。


恆以藥活人。乃謂是害超邁群識。尤切日用。雖楊楚玉輩再纂。而不能備集脈訣之詳。程用光氏翻刻。而不能盡芟附錄之誤。於是重加?栝。訛者正之。


偽者去之。


且萃諸君子方論於下。精切簡要。不畔古經。銓次成帙。間亦竊附己意。以發明之。


四庫全書提要曰。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明方廣撰。


廣字約之。


號古庵。休寧人。是書成於嘉靖丙申。因程用光所訂朱震亨丹溪心法。贅列附錄。與震亨本法。或相矛盾。乃削其附錄。獨存一家之言。別以諸家方論。與震亨相發明者。


分綴各門之末。然均非震亨之原書矣。


〔趙氏(良仁)丹溪藥要〕佚按上見於蘇州府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3:09:53 | 只看該作者

〔盧氏(和)丹溪纂要〕


國史經籍志八卷(趙應春刻為六卷楊捷刻為二卷)存凡例曰。丹溪衣缽一書。其立例據病。論治最為切當。但略而未備。門人各為增錄。名薈蕞。鉤玄。心法。


師友淵源等書。固亦遺漏尚多。且其中互有得失,今肆為刪正裁取。更加潤色。以歸於一。其有附會謬說。竄入雜方。直削之。


一格致余論等成書。並本傳。及書柬中所具長篇。則摘取其要語。少加潤色錄之。


一凡門人所錄論方。果系丹溪所授者。不復識別。一篇中所有古方。如內傷篇補中益氣湯之類。悉附於後。又有一等古方。如傷寒篇麻黃湯之類。雖非篇中所用。然皆切於施治。而不可無者。


亦附之以備參用。一凡藥方。惟備於一處。於目錄中見之。


一凡丹溪本文。皆大字。愚所注皆小字。但其藥方下。分兩制度。亦照舊用小字者。


所以便觀覽也。


一凡篇中藥方下。分兩制度。或有或無。或詳或略。或大字。或小字。皆仍諸書之舊也。


一凡篇中方名。亦用陽文。各藥亦分層具列。皆所以便檢覽也。


李呈祥曰。丹溪。隱君子也。


細觀纂要一書。燮理之道寓焉。


不但可為卻病延年之助而已。(古源山人集)。


按醫藏目錄。有趙應春丹溪心要。據費延之纂要序曰。丹溪纂要。


海內刻之累矣。


重校之者。


江陰蟠龍山人也。


山人趙姓。諱應春。幼業舉子。書畫殊絕。有松雪遺風。素多病。


尤精於醫云。則所謂心要者。


亦是書也。


余嘗得丹溪要刪一書。凡八卷。題云山陰適適道人校。蓋亦唯改是書篇目者。


乃明時坊刻也。


〔亡名氏丹溪適玄〕醫藏目錄三十卷 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3:11:36 | 只看該作者

〔丹溪心要〕

 

八卷 存高賓序日。醫家之有丹溪。猶吾儒之?夫子。蓋惟深於其道。而?真獨得之妙。則凡立言成?繼往開來。師法百世。莫之?丹溪之?為醫?南者多矣。


成化間。又有心法之刻。弘治間。又有醫要之刻。此外又有心要一書。則所家藏而未出者。


?歲雖已刊行。而魯魚亥豕。訛舛特甚,吾侄子正潛心斯道之久。而常寤寐於丹溪之心。故於是書。尤注意焉。


又誠不忍坐視其謬。以誤天下也。


遂加手校而重刻之。


俾同人以共躋斯民於仁壽之域。雖極勞費。所不辭焉。


可尚也已。吾因錯五三書。而互觀之,心法言心。而不曰要。醫要言要。而不曰心。此則曰心。又曰要焉。


蓋雖一家之言。互相出入。而此書之視二書。則尤精且備焉。


蓋實丹溪精神心術之微,鑿鑿乎流出肺腑者矣。


此心要之所由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4:09:14 | 只看該作者

〔葛氏(乾孫)醫學啟蒙〕

 

佚徐顯葛乾孫傳曰。葛乾孫。字可久。平江人也。


生而負奇氣。儀狀偉特。膂力絕倫。未冠好為擊刺之術。戰陳之教。百家眾技。靡不精究。及長遂吏。折節讀書。應進士舉所業。出語驚人。主司方按圖索驥。不能識?弛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亞撰。君曰。此不足為也。


吾寧齷齪從諛。離析經旨。以媚有司意乎。


遂不復應試。猶時時指授弟子。皆有可觀。金華黃公?。尤奇其文。勸之仕不應。世傳藥書方論。而君之工巧。獨自天得。治疾多奇驗。自丞相以下。諸貴人得奇疾。他醫所不能治者。


咸以謁君。無不隨愈。有士人患傷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視。則發狂循河而走。君就?置水中。使禁不得出。良久出之。


裹以重繭。得汗解。其治他疾。多類此。當是時。可久之名。重於南北。


吳人有之四方者。


必以可久為問。四方大夫士過吳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請焉。


其為人倜儻而溫雅。慈愛而好施。故人無賢不肖。皆愛敬之。


至正壬辰。徽寇轉掠江浙。吳人震恐。浙西廉訪僉事李公仲善。請君與圖。君勸城之。


因守以討賊。仍請身任其事。李公壯其言。然其計。卒城之。


而民賴以安。明年癸巳春正月。與予游開元佛舍。私與予言。吾聞中原豪傑方興。而吾不及預命也。夫公茲六氣淫厲。吾犯司地。殆將死矣。


如斯必於秋。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注視之。則猶談笑無他苦。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其詩未及詮次。
 

藏於家。其行於世者。


有醫學啟蒙。又經絡十二論。君既沒。而朝廷聘君之命適至。已無及矣。(稗史集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 14:12:26 | 只看該作者

〔十藥新書〕

 

澹生堂書目一卷 存序略曰。前十藥。如神之妙。如仙之靈。雖盧醫扁鵲在世。亦不過此。吁。時之方脈用藥。不過藥木金石。碌碌之常用耳。


何以得通神至仙。奇異決效之藥也。


予蒙先師傳授此書。在於中吳。治勞證。起死回生者。何止千余人。止用得十灰散。花蕊石散。獨參湯。保和湯。保真湯。太平丸。消化丸。病決愈。未嘗用後之三食料之藥。間或用之。


則猶遽愈。予平生得此妙用。受其金銀禮物。曷可計也。


未嘗與一人。予今漸老。恐此書泯失。重錄次序一新。名之曰勞證十藥神書。留遺吾家子孫用之。


不許亂授外人。如違父訓。以不孝也。


時至正乙酉一陽日。可久書於姑蘇養道丹房。又曰。余自髫稚。學業醫道。考究方脈。三十余年。遍歷江湖。多學廣博者。


不過言國文字形容之耳。


及至用藥治病。皆不能捷。是以日夜苦心用志。務在中病。後遇至人。同處三月。斯人極明醫道。精通方脈。用藥如發矢。無不中的。余曰。必神人也。


遂拜為師。得授奇方一冊。閱之或群隊者。


或三四味者。


皆余目觀至人用效者也。


使予如久旱逢霖。夜行得月。心中豁然。自此回至吳中。一用一捷。無不刻驗。信乎奇方。可鋟梓者也。


余以三余暇日。將至人所授奇方。並日用決效之法。類成一帙。名曰十藥神書。蓋余用效者。


輒記錄之。


今西浙大痴道人與余通家之好。用禮求授。故錄以奉養生濟人之功用爾。時至正戊子春正月三陽日。可久書於蘇之春先堂。寧獻王序曰。藥有奇方。醫有妙理。非天賜神授。世俗而能是乎。


古之醫方非不多。世之名醫非不眾。治療證者。


皆載於方冊矣。


然能知是證。而不能治其疾。染其疾者。而無更生之說。則曰醫所不療之疾也。


果方之不驗歟。醫之不然歟,孰不知犯大難者。


非神力不能免。苟非神聖之功。曷能救其死亡耶。是書也。


非世醫之常方。實神授之秘書也。


胡氏子瞻傳子云翱。云翱傳子光霽。八十年間。活數百人矣。


未有藥到而不愈者。


誓曰。不許輕泄妄傳。違者同不孝論。光霽為吾王門佳賓得之。


予曰。仁人之心。天下共之。


豈特私於家哉。乃取崔氏灸法付之。


以倡其書。仍命刊印。博施化域。誠不刊之秘書也。


得之者。


實希世之奇遇焉。


可謂生死出於指掌。有是理矣。


程永培跋曰。吾吳天士葉先生凡治吐血症。皆祖葛可久十藥神書。更參以人之情性。病之淺深。隨宜應變。無過不及。治無不愈。然亦治之於初病之時。與夫病之未經深入者。


若至五臟遍傳。雖盧扁亦莫可如何矣。


家藏此書有年。幾獲脈望。故亟付梓。然書中僅列十方。世皆以方少忽之。


不知十方中錯綜變化。有幾千百方。故復采周氏之說。使人粗曉,業是者更察虛損二字。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不致概以六味開手矣。


劉桂曰。葛可久十藥神書。其方治勞損吐血。頗有功效。但疑太平丸後跋曰。此方利人甚眾。所得貺不可勝紀。未嘗妄傳非人。余漸老,恐致泯失。由是編次。與子孫濟人無窮之利云。觀此等語。知其非葛氏之書矣。


可久。豪傑士也。


雖醫術亦所不屑為之。


豈區區言利者哉。姑蘇志。有可久傳。稱其著書有醫學啟蒙。經絡十二論。


而不載是書。非其所著也明夫。(續醫說)


按弟堅曰。余嘗疑續醫說。稱葛可久十藥神書。觀其跋語。知非葛氏之書。而今本則云。胡子瞻得之於異人。


傳於子孫一語。不及可久矣。


頃閱修月魯般經後錄。具載十藥。又有可久跋。正與其言符。且據李濂醫史。及湖海搜奇。可久之學。特受其父。而是書有先師字樣。益可疑也。


然魯般經。為元季明初之書。與可久眉睫相接。則贗書之成。殆在可久存世之日。豈以其盛名而然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3:21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