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295|回復: 29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卿子傷寒論】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9-15 14:4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卿子傷寒論

 

書名 張卿子傷寒論

 

作者 張卿子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1644-1911年

 

分類 傷寒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張卿子傷寒論/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000 金幣 +1000 龍幣 +1000 學習 +1000 收起 理由
巨蟹龍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47:21 | 只看該作者

嚴序

 

夫前聖有作。後必有繼而述之者。

 

則其教乃得著於世矣。

 

醫之道。源自炎黃 。

 

以至神之妙。始興經方。繼而伊芳尹以元聖之才。撰成湯液。俾黎庶之疾  。咸遂蠲除。使萬代之生靈。普蒙拯濟。後漢張仲景。

 

又廣湯液為傷寒卒 病論十數卷。然後醫方大備。 茲先聖後聖若合符節。至晉太醫令王叔和。

 

以仲景之書。撰次成序。得為完 帙。昔人以仲景方一部。為眾方之祖。蓋能繼述先聖之所作。迄今千有餘年 。不墜於地者。

 

又得王氏闡明之力也。

 

傷寒論十卷。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 詳。非寡聞淺見所能賾究。後雖有學人。

 

又各自名家。未見發明。仆忝醫業 。自幼徂老。耽味仲景之書五十余年矣。

 

雖粗得其門而近升乎堂。然未入於室。常為之慊然。昨者邂逅聊攝成公。議 論該博。朮業精通。

 

而有家學。注成傷寒十卷。出以示仆。其三百九十七法 之內。分析異同。彰明隱奧。候陳脈理。區別陰陽。使表裡以昭然。俾汗下 而灼見。百一十二方之後。通明名號之由。彰顯藥性之主。十劑輕重之攸分 。七精制用之斯見。別氣味之所宜。明補瀉之所適。

 

又皆引內經。旁牽眾說 。方法之辨。莫不允當。實前賢所未言。後學所未識。是得仲景之深意者也 。昔所謂慊然者。

 

今悉達其奧矣。

 

親覿其書。誠難默默。不揆荒蕪。聊序其 略。 時甲子中秋日洛陽嚴器之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47:34 | 只看該作者

 

夫傷寒論。蓋祖述大聖人之意。諸家莫其倫擬。故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云。

 

伊芳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

 

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 。用之多驗。近世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 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農之經。 得不謂祖述大聖人之意乎。

 

張仲景漢書無傳。見名醫錄云。

 

南陽人。名機。 仲景乃其字也。

 

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於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識用 精微過其師。所著論。 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所能及。自仲景於今八百余年。惟 王叔和能學之。

 

其間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孫思邈輩、非不才也。

 

但各自名家。

 

而不能修明之。

 

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曾編錄進上。其文理舛錯 。未嘗考正。歷代雖藏之書府。

 

亦缺於讎校。是使治病之流。舉天下無或知 者。

 

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臣奇續被其選。

 

以為百病之急。無急於傷寒。今 先校定張仲景傷寒論十卷。總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復重定有 一百一十二方。今請頒行。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臣林 億等謹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47:45 | 只看該作者

醫林列傳

 

張機

 

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也。

 

受業於同郡張伯祖。善於治療。尤精經方。舉孝 廉。官至長沙太守。後在京師為名醫。於當時為上手。

 

以宗族二百余口。建 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

 

而傷寒居其七。乃著論二十二篇證。 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其文辭簡古奧雅。古今治傷寒者。

 

未有 能出其外者也。

 

其書為諸方之祖。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

 

故後世稱 為醫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47:55 | 只看該作者

王叔和

 

王叔和。高平人也。

 

性度沉靜。博好經方。尤精診處。洞識養生之道。深曉 療病之源。采摭群論。撰成脈經十卷。敘陰陽表裡。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 口神門。條十二經二十四氣。奇經八脈。五臟六腑。三焦四時之 。纖悉備 具。咸可按用。

 

凡九十七篇。 又次張仲景方論為三十六卷。大行於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48:17 | 只看該作者

成無己

 

成無己。聊攝人。家世儒醫。性識明敏。記問該博。撰述傷寒義。皆前人未 經道者。

 

指在定體分形析證。若同而異者明之。

 

似是而非者辨之。

 

古今言傷 寒者祖張仲景。但因其證而用之。

 

初未有發明其意義。成無己博極研精。深 造自得。本難素靈樞諸書。

 

以發明其奧。因仲景方論。

 

以辨析其理。極表裡 虛實陰陽死生之說。究藥病輕重。去取加減之意。 真得長沙公之旨趣。所著傷寒論十卷。明理論三卷。論方一卷。大行於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59:15 | 只看該作者

傷寒卒病論集

 

論曰。

 

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怪當今 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 中以保身長全。

 

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 。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卒然遭 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

 

而方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 歸天。束手受敗。賚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 嗟嗚呼。

 

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啼泣。 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云哉。

 

而進不 能愛人知人。 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

 

趨世 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穀。至於是也。

 

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 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 並平脈證辨。 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 腑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

 

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 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 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

 

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 終始順舊。 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 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 。明 堂闕庭。盡不見察。 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孔子云。

 

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 之。

 

多聞博識。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 漢長沙守南陽張機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59:28 | 只看該作者

凡例

 

一、仲景之書。精入無倫。非善讀。未免滯於語下。諸家論述。各有發明。 而聊攝成氏引經析義。尤稱詳洽。雖牾附會。間或時有。然諸家莫能勝之。

 

初學不能舍此索途也。

 

悉依舊本。不敢去取。 一、諸家善發仲景之義者。

 

無過南陽。外此如叔維、潛善、潔古、安常、東 垣、丹溪、安道。近代如三陽、宇泰諸君子。單詞片語。雖不盡拘長沙轍跡 。實深得長沙精義。急為采入。

 

以補六經未發之旨也。

 

一、是書仲景自序原為十六卷。至叔和次為三十六卷。今坊本僅得十卷。

 

而 七八卷又合兩為一十卷。僅次遺方。先後詳略。非復仲景叔和之舊矣。

 

今依 辨平脈法為第一卷。自傷寒大例及六經。次第。不復。妄有詮次。止以先後 勻適。 約為六卷。其遺方並入論集。便於簡閱。大抵因三陽王氏義例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59:40 | 只看該作者

卷一

 

辨脈法第一

 

問曰。

 

脈有陰陽者。

 

何謂也。

 

答曰。

 

 

凡脈大、浮、數、動、滑。

 

此名陽也。

 

脈沉、澀、弱、弦、微。

 

此名陰也。

 

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內經曰。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 。茲首論曰。

 

脈之陰陽者。

 

以脈從陰陽始故也。

 

陽脈有五。陰脈有五。

 

以脈 從五行生故也。

 

陽道常饒。大浮數動滑五者。

 

比之平脈也有餘。故謂之陽。陰道常乏。沉澀 弱弦微五者。

 

比之平脈也不及。故謂之陰。傷寒之為病。邪在表。則見陽脈 。邪在裡。則見陰脈。陰病見陽脈而主生者。

 

則邪氣自裡之表。欲汗而解也 。

 

如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者是也。

 

陽病見陰脈而主死者。

 

則邪氣自表入裡。正虛邪勝。

 

如譫言妄語。脈沉細者死是也。

 

金匱要略曰。

 

諸病在外者可治。入裡者即死。

 

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4:59:55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王三陽云。

 

陰病見陽脈。邪氣雖盛。

 

而元氣未脫也。

 

陽病見陰脈。邪氣既盛 。

 

而元氣已脫也。

 

此皆初起便是陰症。便是陽症。固非後來自裡之表。自表 之裡也。

 

何也。

 

若邪既傳裡。難得復之表而發汗。況邪氣自表入裡。

 

此又陽症傳陰之常。豈 可便斷為死乎。

 

惟陽症脈沉。則陰脈見矣。

 

沉又不數而反見微弱。方是死脈 。然則此非元氣脫而何。故成引厥陰中風譫言妄語二條。是自裡之表自表之 裡二句。不能無疑也。

 

問曰。

 

脈有陽結陰結者。

 

何以別之。

 

答曰。

 

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

 

此為實。名曰陽結也。

 

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 反硬名曰陰結也。

 

期十四日當劇。 結者。

 

氣偏結固。陰陽之氣。不得而雜之。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雜 以為和。 不相雜以為結。浮、數、陽脈也。

 

能食而不大便。裡實也。

 

為陽氣結固。陰 不得而雜之。

 

是名陽結。沉、遲、陰脈也。

 

不能食。身體重。陰病也。

 

陰病見陰脈。則當 下利。今大便硬者。

 

為陰氣結固。陽不得而雜之。

 

是名陰結。論其數者。

 

傷 寒之病。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 。至六日為傳經盡。七日當愈。七日不愈者。

 

謂之再傳。經言再傳經者。

 

再 自太陽而傳。至十二日再至厥陰。為傳經盡。 十三日當愈。十三日不愈者。

 

謂之過經。言再傳過太陽之經。

 

亦以次而傳之 也。

 

陽結為火。至十七日傳少陰水。水能制火。火邪解散則愈。陰結屬水。 至十四日傳陽明土。 土能制水。水邪解散則愈。彼邪氣結甚。水又不能制火。土又不能制水。故 當劇。內經曰。

 

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0:10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王文祿云。

 

傷寒傳經。陽三日。陰三日。結者。

 

陰陽偏劇。陽劇於參天。故 十七日。陰劇於兩地。故十四日。 問曰。

 

病有洒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答曰。

 

陰脈不足。陽往從之。

 

陽脈不足 。陰往乘之。

 

曰何謂陽不足。答曰。

 

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 陽中。則洒淅惡寒也。

 

曰何謂陰不足。答曰。

 

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 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

 

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陰偏不足。則陽得而從之。

 

陽偏不足。 則陰得而乘之。

 

陽不足。則陰氣上入陽中。為惡寒者。

 

陰勝則寒矣。

 

陰不足 。則陽氣下陷入陰中。為發熱者。

 

陽勝則熱矣。

 

張兼善云。

 

 

此章論所以然之理。非病已發於外而言也。

 

凡病傷寒者。

 

皆因榮 衛不足。是以尺寸之脈皆微弱。外邪因得相襲。使陰陽相乘。故洒淅惡寒而 復發熱也。

 

陽脈浮。陰脈弱者。

 

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

 

陽為氣。陰為血。陽脈浮者。

 

衛氣強也。

 

陰脈弱者。

 

榮血弱也。

 

難經曰。

 

氣 主 之。

 

血主濡之。

 

血虛則不能濡潤經絡。故筋急也。

 

張卿子云。

 

論中衛強榮弱。強字往往失解。 其脈沉者。

 

榮氣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0:28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內經云。

 

脈者。

 

血之府也。

 

脈實則血實。脈虛則血虛。

 

此其常也。

 

脈沉者。

 

知榮血內微也。

 

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

 

衛氣衰也。

 

針經云。

 

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脈浮。汗出 如流珠者。

 

腠理不密。開闔不司。為衛氣外衰也。

 

浮主候衛。沉主候榮。

 

以 浮沉別榮衛之衰微。理固然矣。

 

然而衰甚於微。所以於榮言微。

 

而衛言衰者 。

 

以其汗出如流珠。為陽氣外脫。所以衛病甚於榮也。

 

榮氣微者。

 

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躁煩也。

 

衛、陽也。

 

榮、陰也。

 

燒針益陽而損陰。榮氣微者。

 

謂陰虛也。

 

內經曰。

 

陰 虛而內熱。方其內熱。

 

又加燒針以補陽。不惟兩熱相合。

 

而榮血不行。必更 外發熱。

 

而內躁煩也。

 

唐不岩云。

 

流、或作留。非。方其始也。

 

雖微而不得不流者。

 

燒針以迫之也 。及其既也。

 

已衰而不得復行者。

 

燒針以竭之也。

 

脈藹藹如車蓋者。

 

名曰陽結也。

 

藹藹如車蓋者。

 

大而厭厭聶聶也。

 

為陽氣鬱結於外。不與陰氣和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0:44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王宇泰云。

 

按車蓋言浮大。即前浮數之陽結也。

 

脈累累如循長竿者。

 

名曰陰結也。

 

累累如循長竿者。

 

連連而強直也。

 

為陰氣鬱結於內。不與陽氣和雜也。

 

王宇泰云。

 

按長竿者。

 

緊弦也。

 

即前沉遲之陰結也。

 

脈瞥瞥如羹上肥者。

 

陽氣微也。

 

輕浮而陽微也。

 

脈縈縈如蜘蛛絲者。

 

陽氣衰也。

 

縈縈、滯也。

 

若縈縈惹惹之不利也。

 

如蜘蛛絲者。

 

至細也。

 

微為陽微。細為 陽衰。脈要曰。

 

微為氣微是未至於衰。內經曰。

 

細則氣少。

 

以至細為陽衰宜 矣。

 

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

 

亡其血也。

 

綿綿者。

 

連綿而軟也。

 

如瀉漆之絕者。

 

前大而後細也。

 

正理論曰。

 

天樞開發 。精移氣變。陰陽交會。胃和脈生。脈復生也。

 

陽氣前至。陰氣後至。則脈 前為陽氣。後為陰氣。脈來前大後細。為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是知亡血。 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

 

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

 

名曰促。脈陽盛 則促。 陰盛則結。

 

此皆病脈。 脈一息四至曰平。一息三至曰遲。小快於遲曰緩。一息六至曰數。時有一止 者。

 

陰陽之氣。不得相續也。

 

陽行也速。陰行也緩。緩以候陰。若陰氣勝而陽不 能相續。 則脈來緩而時一止。數以候陽。若陽氣勝而陰不能相續。則脈來數而時一止 。傷寒有結代之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為死脈。

 

此結促之脈。止是陰陽 偏勝而時有一止。即非脫絕而止。云此皆病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1:08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王宇泰云。

 

結、促、代、皆動而中止。但自還為結促。不能自還為代。無常 數為結促。 有常數為代。結促為病脈。代為死脈。不可不辨。 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者。

 

此三焦傷也。

 

動為陰陽相搏。方其陰陽相搏。

 

而虛者則動。陽動為陽虛故汗出。陰動為陰 虛。故發熱也如不汗出發熱。

 

而反形冷惡寒者。

 

三焦傷也。

 

三焦者。

 

原氣之 別使。主行氣於陽。 三焦既傷。則陽氣不通而微。致身冷而惡寒也。

 

金匱要略曰。

 

陽氣不通即身 冷。經曰陽微則惡寒。 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

 

如豆大。厥厥動搖者。

 

名曰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1:28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脈經云。

 

陽出陰入。

 

以關為界。關為陰陽之中也。

 

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 頭尾。 如豆大。厥厥動搖者。

 

是陰陽之氣相搏也。

 

故名曰動。 王宇泰云。

 

陽升陰降。二者交通。上下往來於尺寸之內。方且沖和安靜。焉 睹所謂動者哉。

 

惟夫陽欲升而陰逆之。

 

陰欲降而陽逆之。

 

兩者相搏。不得上 下。擊鼓之勢。隴然高起。

 

而動脈之形著矣。

 

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濡。陰脈與陽脈同等者。

 

名曰緩也。

 

陽脈。寸口也。

 

陰脈。尺中也。

 

上下同等。無有偏勝者。

 

是陰陽之氣和緩也 。非若遲緩之有邪也。

 

陰陽偏勝者為結為促。陰陽相搏者為動。陰陽氣和者 為緩。學人不可不知也。

 

脈浮而緊者。

 

名曰弦也。

 

弦者。

 

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

 

脈緊者。

 

如轉索無 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1:47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脈經云。

 

弦與緊相類。

 

以弦為虛。故雖緊如弦。

 

而按之不移。不移。則不足 也。

 

經曰。

 

弦則為減。

 

以緊為實。是切之如轉索無常而不散。金匱要略曰。

 

脈緊如轉索 無常者。

 

有宿食也。

 

許叔微云。

 

少陽之氣通於春。春脈弦者。

 

以應春陽時令之脈也。

 

如浮大而弦 。洪長而弦。浮滑而弦。浮數而弦者。

 

皆為陽也。

 

若夫沉微而弦。沉澀而弦 。沉細而弦。 皆為陰症之脈也。

 

仲景以弦脈分陰陽二用之理。其義微矣。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

 

此名為 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弦則為減。減則為寒。寒者。

 

謂陽氣少也。

 

大則為芤。芤則為虛。虛者。

 

謂 血少不足也。

 

所謂革者。

 

言其既寒且虛。則氣血改革。不循常度。男子得之 。為真陽減而不能內固。故主亡血失精。婦人得之。

 

為陰血虛而不能滋養。 故主半產漏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02:01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問曰。

 

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

 

何也。

 

答曰。

 

脈浮而緊。按之反芤。

 

此為 本虛。 故當戰而汗出也。

 

其人本虛。是以發戰。

 

以脈浮。故當汗出而解也。

 

浮為陽。緊為陰。芤為虛。陰陽爭則戰。邪氣將出。邪與正爭。其人本虛。 是以發戰。正氣勝則戰。戰已。復發熱而大汗解也。

 

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

 

此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

 

浮、數、陽也。

 

本實陽勝。邪不能與正爭。故不發戰也。

 

問曰。

 

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

 

何也。

 

答曰。

 

脈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而解 也。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爭則戰。脈大而浮數。皆陽也。

 

陽氣全勝。陰無 所爭。何戰之有。 問曰。

 

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

 

何也。

 

答曰。

 

其脈自微。

 

此以曾經發汗。若 吐若下。若亡血。

 

以內無津液。

 

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 脈微者。

 

邪氣微也。

 

邪氣已微。正氣又弱。脈所以微。既經發汗、吐下、亡 陽、亡血。內無津液。則不能作汗。得陰陽氣和而自愈也。

 

王宇泰云。

 

 

此三脈。皆於病將解之時而候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14:35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問曰。

 

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患身涼和者。

 

何也。

 

答曰。

 

 

此為欲解也。

 

解以夜半。脈浮而解者。

 

 然汗出也。

 

脈數而解者。

 

必能食也。

 

脈微而解者 。必大汗出也。

 

傷寒三日。陽去入陰之時。病患身熱。脈浮數而大。邪氣傳也。

 

若身涼和。 脈浮數而微者。

 

則邪氣不傳而欲解也。

 

解以夜半者。

 

陽生於子也。

 

脈浮。主  然汗出而解者。

 

邪從外散也。

 

脈數。主能食而解者。

 

胃氣和也。

 

脈微。主大汗出而解者。

 

邪 氣微也。

 

王宇泰云。

 

上言脈微。故不汗出而解。

 

此言脈微而解。必大汗出。上以曾經 吐下亡血。邪正俱衰。不能作汗而解。

 

此以未經汗下。血氣未傷。正盛邪衰 。故大汗出而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14:59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問曰。

 

脈病欲知愈未愈者。

 

何以別之。

 

答曰。

 

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 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

 

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三部脈均等。即正氣已和。雖有餘邪。何害之有。王三陽云。

 

三處浮沉遲數 同等者。

 

非如成云均等也。

 

各照本部應得脈看。

 

如肺脈當浮。腎脈當沉之謂也。

 

立夏得洪大脈。 是其本位。其人病。身體苦疼重者。

 

須發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

 

不須 發汗。若汗自出者。

 

明日便解矣。

 

何以言之。

 

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時脈。故 使然也。

 

四時仿此。 脈來應時。為正氣內固。雖外感邪氣。但微自汗出而亦解爾。內經曰。

 

脈得 四時之順者。

 

病無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4-9-15 15:15:15 | 只看該作者

辨脈法第一

 

問曰。

 

 

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曰。

 

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 得病。 夜半愈。何以言之。

 

日中得病。夜半愈者。

 

以陽得陰則解也。

 

夜半得病。明 日日中愈者。

 

以陰得陽則解也。

 

日中得病者。

 

陽受之。

 

夜半得病者。

 

陰受之。

 

陽不和。得陰則和。是解以夜 半。陰不和。得陽則和。是解以日中。經曰。

 

用陽和陰。用陰和陽。 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假令脈遲。

 

此為在臟也 。 經曰。

 

諸陽浮數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 趺陽脈浮而澀。少陰脈如經也。

 

其病在脾。法當下利。何以知之。

 

若脈浮大 者。

 

氣實血虛也。

 

今趺陽脈浮而澀。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

 

以少陰脈弦 而浮。才見此為調脈。 故稱如經也。

 

若反滑而數者。

 

故知當屎膿也。

 

趺陽者。

 

胃之脈。診得浮而澀者。

 

脾胃不足也。

 

浮者以為氣實。澀者以為血 虛者。

 

此非也。

 

經曰。

 

脈浮而大。浮為氣實。大為血虛。若脈浮大。當為氣實血虛 。今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虛。澀則脾寒。脾胃虛寒。則穀不消而水不別。 法當下利。少陰腎脈也。

 

腎為肺之子。為肝之母。浮為肺脈。弦為肝脈。少 陰脈弦而浮。為子母相生。故云調脈。若滑而數者。

 

則客熱在下焦。使血流 腐而為膿。故屎膿也。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 節煩疼。 當發其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2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