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1)】

 關閉 [複製鏈接]
7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5:55:35 | 只看該作者

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


此津液之為精髓也,膏,脂膏也精液和合為膏,以填補於骨空之中,則腦為髓為精為血,故上至顛頂,得以充實,下流陰股,得以交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5:57:41 | 只看該作者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


陰陽不和,則精氣俱病,氣病則不攝,精病則不守,精氣不相統攝,故液溢於下,而流泄於陰竅,精髓皆減,輸泄過度,則真陰日虛,故為腰痛脛痠等病,此勞瘵之所由作也,○脛形景形敬二切,痠音酸。


(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寫津液,不化水穀,并於腸胃之中,別於迴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


此津液之為水脹也,三焦為決瀆之官,膀胱為津液之府,氣不化則水不行,所以三焦不能寫,膀胱不能滲,而腫賬之病所由作,故治此者,當以氣化為主,試觀水潦為灾,使非太陽照臨,則陰凝終不能散,泥濘終不能乾,能知此義則知陰陽氣化之道矣。


(此津液五別之道順也)。


陰陽和,則五液皆精,而充實於內,陰陽不和,則五精皆液,而流溢於外,此其所謂逆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4:07 | 只看該作者

風水黃疸之辨


素問平人氣象論○五十九


(頸脉動喘,疾欬曰水)。


頸脉謂結喉旁動脉,足陽明之人迎也,水氣上逆,反侵陽明,則頸脉動,水溢於肺則喘急而疾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4:45 | 只看該作者

目裏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


自裏者,目之下胞也,胃脉之所至,脾氣之所主,若見微腫,如臥脉起之狀,是水氣淫及脾胃也,評熱病論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中者,必使目下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5:13 | 只看該作者

溺黃赤,安臥者黃疸


疸,黃病也,論疾診尺篇曰,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安臥小便黃,赤脉小而寒者,不嗜食正理論謂之勞,以女勞得之也。○疸音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5:33 | 只看該作者

巳食如饑者胃疸


巳食如饑者,是胃熱也,善消穀食,故曰胃疸,又論疾診尺篇曰,脉小而澀者,不嗜食,言中寒也,所以治疸者,當知陰陽之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5:58 | 只看該作者

面腫曰風


風為陽邪,故面腫者曰風,陽受風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6:21 | 只看該作者

足脛腫曰水


水為陰邪,故足脛腫者曰水,陰受濕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6:45 | 只看該作者

目黃者曰黃疸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諸經有熱則上薰於目,故黃疸者其目必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7:10 | 只看該作者

消癉熱中


六十附消癉治法。


(帝曰消癉虛實何如)。
 

素問通評虛實論○消癉者,三消之總稱,謂內熱消中而肌膚消瘦也。○癉,音丹又上去二聲廣韻曰火癉,一曰黃病。


(岐伯曰,脉實大,病人可治,脉懸小堅,病人不可治)。


邪熱在內脉,當實大者為順,故病雖久,猶可治,若脉懸小,則陽實陰虛,脉證之逆也,故不可治,○五變篇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又曰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詳本類後七十六。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瘨,芳草發狂)。


素問腹中論○王氏,日多飲數溲,謂之熱中,多食數溲,謂之消中,多喜曰瘨,多怒曰狂,○瘨癲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7:38 | 只看該作者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


高梁,厚味也,芳草,辛香之品也,石藥,煆煉金,石之類也,三者皆能助熱,亦能銷陰,凡病熱者,所當禁用,熱中消中者,即內熱病也,惟富貴之人多有之,通評虛實論曰,凡治消癉,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蓋富貴者,以肥甘為事,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氣積成熱,則轉為消中消渴之病,故於高梁芳草之類,皆不得不禁也。


(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芳美者,氣熱而散,悍急者,性剛而烈也。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


脾者,陰中之至陰也,陽勝則傷陰,故二熱合氣,必致傷脾,○慓,音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8:08 | 只看該作者

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曰更論


脾傷者畏木,故至,甲乙日更論,蓋謂其必甚也,○愚按消癉消中者,即後世所謂三消證也,凡多飲而渴不止者為上消,消穀善饑者為中,消溲便頻而膏濁不禁者為下消,如氣厥論之云肺消鬲消,奇病論之云消渴,即上消也,脉要精微論云癉成為消中,師傳篇云,胃中熱則消穀,令人善饑,即中消也,邪氣藏府病形篇云,腎脉肝脉微小,皆為消癉肝腎在下,即下消也,莧劉河間三消論曰,五藏六府四肢,皆稟氣於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潤養之,然消渴之病,本濕寒之陰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盛故也,治當補腎水陰寒之虛,瀉心火之實,除腸胃燥熱之甚,濟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結,津液生而不枯,氣血和而不濇,則病自巳,若飲水多而小便多,名曰消渴,若飲食多,不甚渴,小便數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飲水不絕,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腎消,一皆以燥熱太甚,三焦腸胃之腠理脉絡,怫鬱壅滯,雖多飲於中,終不能浸潤於外,榮養百骸,故渴不止而小便多出,或數溲也,又張戴人云,三消之說,當從火斷,火之為用,燔水則消而為炭,煉金則消而為汁,煆石則消而為灰,煎則消而為鹽,乾汞則消而為粉,熬錫則消而為丹,故澤中之潦,消於炎暉,鼎中之水,乾於壯火,蓋五藏心為君火正化,腎為君火對化,三焦為相火正化,膽為相火對化,得其平則烹煉飲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則燔灼藏府,津液竭焉,夫一身之心火,甚於上為膈膜之消,甚於中為腸胃之消,甚於下膏液之消,甚於外為肌肉之消,上甚不巳則消及於肺,中甚不巳則及於脾,下甚不巳則消及於肝腎,外甚不巳則消及於筋骨,四藏皆消盡,則心始自焚而死矣,故素問有消癉,消中,消渴,風消,膈消,肺消之說,消之證不同,歸之火則一也,此三消從火之說,二公言之詳矣,又按袖珍方云,人身之有腎,猶木之有根,故腎藏受病,必先形容憔悴,雖加以滋養,不能潤澤,故患消渴者,皆是腎經為病,由壯盛欴時不自保養,快情恣慾,飲酒無度,食脯炙丹石等藥,遂使腎水枯竭,心火燔盛,三焦猛烈,五藏渴燥,由是渴利生焉,此又言三消皆本於腎也,又何柏齊曰,造化之機,水火而巳,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水為濕為寒,火為為燥,火性炎上,水性潤下,故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則易交也,交則為既濟,不交則為未濟,不交之極,則分離而死矣,消渴證,不交而火偏盛也,水氣證,不交而水偏盛也,制其偏而使之交,則治之之法也,觀此諸論則凡治消者,在清火壯水,二者之間,但察三焦虛實,或滋,或瀉,隨所宜而用之,若干盡矣,然以予之見猶有說焉,如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其傳為風消,此以陽明為十二經之海,土衰而木氣乘之,故為肌肉風消也,氣厥論曰,心移寒於肺為肺消,飲一溲二死不治,此言元陽之衰,而金寒水冷,則為肺腎之消也,邪氣藏府病形篇曰,五藏之脉微小者,皆為消癉,此言寸口之弱見於外,以血氣之衰而消於內也,又如氣交變大論曰,歲水太過,上臨太陽,民病渴而妄胃,五常政大論曰,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火上從,民病嗌乾善渴,至真要大論曰,太陽司天,寒淫所勝,民病嗌乾,渴而欲飲,是皆以陰抑陽,以水制火,必以溫劑,散去寒邪,其疾自愈,諸如此者,總皆消渴之類也,夫消者,消耗之請,陽勝固能消陰,陰勝獨不能消陽乎,故凡於精神血氣,肌肉筋骨之消,無非消也,予嘗治一薦紳,年逾四旬,因案牘積勞,致成大病,神困食咸時多恐懼,上焦無渴,不嗜湯水,或少飲,則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從來,且半皆濁液,最後延余診視,因相告曰,自病以來,通宵不寐者巳半年有餘,即間有矇矓似睡之意,必夢亡人凶喪等事,鬼魅相親,其不免矣,余曰,不然,此以思慮積勞,損傷心腎,元陽既虧,則陰邪勝之,故多陰夢,陽衰釗氣虛,陽不帥陰,則水不化氣,故飲水少,而溺濁多也,陽氣漸回,則陰邪自退,此正內經所謂心移寒於肺,飲一溲二之證耳,病本非輕,所幸者,脉猶帶緩肉猶未脫,胃氣尚存,可無慮也,乃以歸脾之屬去,白朮、木香,八味之屬,去丹皮澤瀉,一以養陽,一以養陰,山入間用至三百餘劑,計人參二十餘斤而後全愈,此非神消於上,精消於下之證,乎可見消有陰陽,不得盡稱為火證姑紀此一消者之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8:44 | 只看該作者

脾癉膽癉


素問奇病篇○六十一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癉熱病也,五氣五味之所化也。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故五味入胃,釗津液在脾,脾屬土,其味甘,脾氣通於口,故令人口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9:09 | 只看該作者

此肥美之所發也


肥甘太過,故發為病。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肥者,味厚助陽,故能生熱甘者,性緩不散,故能留中,熱留不去,人必傷陰,其氣上溢,故轉變為消渴之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19:34 | 只看該作者

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蘭草性味甘寒,能利水道,辟不祥,除胷中痰癖,其氣清香,能生津止渴,潤肌肉,故可除陳積畜熱之氣。


(○帝曰,有病口若,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膽癉)。陽陵泉,足少陽膽經穴,口苦者病在膽,故病名膽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20:01 | 只看該作者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夫謀慮在肝,無膽不斷,故肝為中之將,而取決於膽也,又足少陽之脉上挾咽,足厥陰之脉,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是肝膽之脉,皆會於咽,故咽為之使○使,上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20:27 | 只看該作者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


數謀慮不決,則肝膽俱勞,勞釗必虛,虛則氣不固,故膽氣上溢而口為之若,膽募在肋,本經之日月也,膽俞在背足太陽穴也,并前陽陵泉者共六穴,皆可以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20:52 | 只看該作者

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治,當作論,即靈蘭秘典論也,詳藏象類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21:57 | 只看該作者

類經十七卷


(張介賓類註)。


(疾病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6:24:34 | 只看該作者

胎孕


六十二附保嬰法。


(帝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素問腹中論。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脉也)。


身有病,謂經斷惡阻之類也,身病者脉亦當病或斷續不調,或弦濇細數,是皆邪脉,則真病也,若六脉和滑而身有不安者,其為胎氣無疑矣,又胎脉義詳脉色類二十三。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為何也)。


素問奇病論○婦人懷孕,則身中有身,故曰重身瘖聲啞不能出也,○瘖,音音。


(岐伯對曰,胞之絡脉絕也)。


胎懷九月,兒體巳長,故能阻紹胞中之絡脉。


(帝伯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脉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


胞中之絡,衝任之絡心,胞絡者,繫於腎而上會於咽喉,故胞中之絡絕則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十月子生而胞絡復通,則能言矣,故不必治。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


疹,疾也,不當治而治之,非損不足,則益有餘,本無所病反以成疾,故當察其形證,然後因而調之。


(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也)。


妊娠九月,則身重疲勞,養胎力困正虛羸不足之時,必不可用鍼以復傷其氣,○鑱,音鑱。


(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胎元在胞而刺之,則精氣必泄,精泄則胎氣傷,而病獨專於中是益其有餘,故疹成也,○愚按胎孕之道,中古有巫方氏,所撰顱顋經云,一月為胎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始成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四月陰靈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藏也,六月六律定六府也,七月晴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至羅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氣足,萬象成也,又五藏論,有稱耆婆者,論云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生,七月遊其魂,兒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兒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受氣足,又孫真人曰,凡身在胎,一月胚,二月胎,三月有血脉,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諸骨具,七月毛髮生,八月藏府具,九月穀入胃,十月百神備則生矣,生後六十曰曈子成,能咳笑應和人百五十曰任脉成,能自反覆,百八十曰髖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曰掌骨成,能扶伏,三百曰髕骨成,能行也,若不能依期者,必有不平之處,又巢元方病源論曰,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陰脉養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脉養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養之,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感而變,欲子端正莊嚴,常口談正言身行正事,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賢能,宜看詩書,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四月始成其血脉,手少陽脉之,五月始成其氣,足太陰脉養之,六月始成其筋,足陽明脉養之,七月始成其骨手太陰脉養之,八月始成膚革,手陽明脉養之,九月始成手髮,足少陰脉養之,十月五藏六府關節人神皆備,此其大略也,臨川陳氏釋之曰,嘗試推巢氏所論,妊娠脉養之理若足厥陰者肝脉也,足少陽者膽脉也,此一藏一府之經也,餘皆如此,凡四時之令,必始春木,故十二經之養始於肝膽,所以養胎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包絡也,手少陽三焦也,屬火而王夏,所以養胎在三月四月足太陰脾也,足陽明胃也,屬土而王長夏,所以養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陰肺也,手陽明大腸也,屬金而王秋,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陰腎也屬水而王冬,所以養胎在九月,至十月,身於母腹之中受足諸藏之氣,然後待時而生,此二家之說皆為有理然十二經中,惟手少陰心脉,手太陽小腸脉及足太陽膀胱脉,皆不言養胎者蓋九月之養在腎則膀胱亦在其中矣,惟心與小腸為表裏,心為五藏六府之主,雖其尊而無為,然藏氣所及,則神無不至,小腸切近胞胎丙火所化,則氣無不至,所以皆不主月,而實無月不在也,胎孕之道,無出此矣,第胎有男女則成有遲速,體有陰陽,則懷分向背故男動在三月,陽性蚤也,女動在五月,陰性遲也,女胎肖母而懷,故母之腹軟,男胎面母而懷,故母之腹鞭,此又男女胎女胎之有不同者也,至若既生之後,兒之壽夭其因有二,蓋一則由於稟賦,一則由於撫養,夫稟賦為胎元之本,精氣之受於父母者是也,撫養為壽夭之本,居處寒溫,飲食得夫者是也,凡少年之子,多有羸弱者,慾勤而精薄也,老年之子,反多強壯者慾少而精全也,多飲者子多不育蓋以酒亂精則精半非真,而濕熱勝也,多慾者子多不育,以孕後不節,則盜泄母陰,奪養胎之氣也,此外如饑飽勞逸,五情六氣,無不各有所關,是皆所謂稟賦也,至於撫養之法,則俗傳有云,若要小兒安,須帶三分饑與寒,此言殊為未當,夫欲其帶饑者,恐飲食之過耳,過則傷脾而積聚生,誠不善也,故但當防其放肆無度,疊進而驟,脾及化則未有不病者,使飲食勻調節其生冷,何病之有若云帶饑,則不可也,然此不過欲防於未然,謂與其過飽,寧使略饑,其猶庶幾者也,至若寒之一字,則大有關係矣觀經云聖人避風如避箭,則風寒之為害也不小,彼嬰兒以未成之血氣,嫩薄之肌膚,較之大人,相去百倍,豈可令其帶寒耶,予見新產之見,多生驚風抽搐等病,蓋其素處腹中,褁護最密,及胞胎初脫,極易感邪,而收生者,遲慢不慎,則風寒襲之,多致不救者此也,及其稍長每多發熱,輕則為鼻塞欬嗽,重則為小兒傷寒,或幼科不識,一概呼為變蒸,誤藥致斃者此也,或寒氣傷藏,則為吐為瀉,或因寒生熱,則為驚為疳,種種變生,多由外感,雖稟體強盛,不畏風寒者,亦所常有,但強者三之一,弱者三之二,傷熱十者十之三,傷寒者十之七,矧膏梁貧賤,氣質本自不同,醫家不能察本,但知見熱攻熱,嬰兒不能言,病家不能辨,徒付之命,誠可嘆也,又有謂小兒為純陽之體,故多宜清涼之治者,此說尤為悞人,按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後天癸至,夫天癸者,陰氣也,小兒之陰氣未至,故曰純陽,原非陽氣有餘之謂,特稚陽耳,稚陽之陽,其陽幾何,使陽本非實,而誤認為火,則必用寒涼,妄攻其熱,陰既不足,又伐其陽,多致陰陽倛敗,脾腎俱傷,又將何所藉賴,而望其生乎,又王節齊曰,小兒無補腎法,謂男至十六而腎始充滿,既滿之後,妄用虧損則可用藥補之若受名之時,稟之不足,則無可補,稟之原足,又何待於補也,嗚呼,此何說耶,夫小兒之陰氣未成,即腎虛也,或父母多慾,而所稟水虧,亦腎虛也,陰既不足而不知補之,陰絕則孤陽亦滅矣,何謂無可補耶,此義惟薛立齋獨得之,予因得子之遲,且屢獲治子之效,因憐人之誤,故筆諸此,以為艱於嗣者之一助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01:30 , Processed in 0.46876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