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9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2: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85


象曰。


井甃無咎。


修井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井甃以細事成大用。


乃修井之所需。


修猶作也。


又整理之。


補葺之也。


人之修井。


如修其身。


身有未修。


必受其害。


井有未修。


必見其敝。


則行之所重。


用之以大。


無甃之井。


如未修之身。


身之未修。


將何以齊家治平。


井之不修。


將何以養民利物。


泉流為其本。


而井不得無閑。


如江河之岸。


池沼之堤。


皆以防水之汎流而潰決者。


惟有甃以維護之。


則井不敝。


而泉不渫。


汲不浸。


而人不涉險。


故修井在坎之始。


以坎險易陷也。


人道之宜。


自免于咎。


工器之備。


自增其利。


為井如是。


為道為德。


何莫不然。


故釋文特以修井。


明爻辭無咎之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2:3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86


九五。


井洌寒泉。


食。


宣聖講義此井九五爻辭也。


九五全卦正位。


有乾飛龍在天之象。


而以卦為坎。


一陽陷兩陰中。


下為巽。


九二為應。


重剛不協。


故以沉陷象井之寒泉。


以剛應為洌。


洌清香也。


氣清。


味甘質潔白。


洌如?雷。


陽從陰化也。


故曰寒泉。


以卦為井。


宜有甘泉。


九五正位。


宜得甘泉。


徒以陽之深陷。


雖甘而不免于寒。


寒與溫對。


由體言。


則寒遜于溫。


由用言。


則寒勝于溫。


蓋寒泉宜于食。


溫水宜于濯。


坎主水。


為寒地。


當歲之冬。


亦寒時。


故洌寒之泉。


九五得之。


而宜于食也。


此食字與初三不食正相對。


不食明其不當位。


不宜食。


食則當于位。


宜于時矣。


而全卦僅九五一爻得食。


可見食之匪易。


人生固不能無食。


而不能不擇食。


必以宜食始食。


不宜則飢渴至死。


亦不食也。


井之養。


以民得所養。


而亦養其君。


九五之食。


君食也。


必民已得食。


始能甘其食。


若民無食。


雖食不甘。


九五中正之德。


故得食而甘。


雖寒而不戾于太和。


雖泉而仍保其清潔。


此剛中而當位。


卑已而勿辱。


卹民而有恩。


膏澤下于民。


則民奉其食。


如為井者得洌寒泉以食也。


六四修井未得食也。


九五洌泉。


始得其食。


而見聖人先民後己。


先事後食之道。


不獨于汲井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2: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87


象曰。


寒泉之食。


中正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九五得正位。


居中以御下。


即九三所稱之王。


王正位。


而行中道。


其德及乎眾。


則治道之成。


而王亦享其福祿。


如修井者。


得寒泉之甘以為食也。


此食字包有食報之意。


所謂于食有福。


非徒食之福。


乃食福也。


福者德之報。


食者功之果。


有食即得報。


即受享其功果也。


井自初至五。


前皆不得食。


非不得食。


不能食其福耳。


九五有中正之德。


始克享受寒泉之食。


可見食之不易。


必先自明其德。


自勉其力。


德日昭。


力日積。


則必食其報。


而食字亦包人己上下言。


我已食矣。


人亦食之。


上已食矣。


下亦食之。


此乾以美利利天下者也。


九五乾主位。


故天下皆得食王之食。


此九三所謂福也。


食雖指井泉。


而井所得者。


不止泉飲。


凡可以養民利物者。


皆井之功。


皆寒泉也。


民得其養。


物得其利。


皆食也。


皆如食寒泉之甘美也。


故釋文特以中正二字。


明食之由來。


謂非其德位不能食。


德位中正。


斯得其食。


一人得食。


上下無不食。


此方能稱九五之食。


以其稱中正之德也。


井以養為用。


養以食為先。


九五食養已至。


天下皆樂其生。


安其業。


則洌寒泉。


何異乎天之霖雨。


地之江河。


其利其功。


不可限量。


而九五何為哉。


順天之道。


盡地之利。


養人民之生而已。


故無為而成。


井之道以成。


國天下以治以平。


則更何憂乎困窮。


何虞乎民食之不足。


物力之不充。


又何患乎府庫之匱。


財用之竭哉。


民皆得食。


則垂拱而治。


物皆得用。


則天下康寧。


此中正之道。


以其位昭其德也。


習易者。


當于中正二字細思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3:2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88


上六。


井收勿暮。


有孚元吉。


宣聖講義此井上六爻辭也。


上六居終極之地。


為井道之窮。


井至此已將終之時。


用亦隨之而盡。


故曰井收。


收猶閉也。


罷也。


歇也。


井之為用。


原無窮盡時。


而卦爻則有窮盡。


不曰井廢。


而曰收。


猶農業之秋也。


農以秋收為一年工作之終。


亦功績之成。


則事業可暫罷休。


而施措亦告結束。


收其器具。


歇其工作。


如收業然。


且古時井之所在。


為市之所在。


市就井地。


便農民之交易。


利居眾之取捨。


有無相換。


生息乃全。


故收字兼市言。


即收市也。


井收市亦閉。


來汲者既散。


至市交易者。


亦歸其家。


井固不必復張。


市場亦不須再設。


而井之利已著。


市之用亦昭。


上六大終。


本坤代成之德。


故有收成之占。


在初爻井位未明。


井道方始。


尚無收穫可言。


故曰無禽。


言無成就。


無禽獲也。


至九五。


井道大彰。


井用全見。


故曰食。


言食其功績所得也。


過九五以上。


又非當位。


不復如九五之食。


而積之已久。


致之已盈。


則曰收。


言如農事既成。


五縠畢登。


存之倉庫。


儲以備平日之需。


是收字不徒指市井休息。


且兼指井之功。


利既備。


收獲已多。


更宜臧于府庫。


留為日用。


則收者。


收臧之也。


凡井所得之利。


皆有其物。


皆可儲臧。


以為久遠之計。


亦如水泉在井。


可瀦之待時需也。


既曰收臧。


應及時為利。


若過時不臧。


將耗于無用。


或敝或損。


皆失井收之旨。


故曰勿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3:4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89


原文訛幕字。


暮猶遲也。


緩也。


勿遲緩言不及時收。


則暴棄之咎不免。


猶穀物既。


熟宜及時收儲。


勿使濫費。


毋俾損害。


以重民生。


而惜物力也。


又暮字包日暮言。


則以井包市。


古者日中為市。


便于民眾汲飲。


而不誤其工作。


則有定時開放之制。


且以市之所在。


人眾聚集。


品類不齊。


易為宵小潛蹤。


盜賊竊發。


故定于日中。


恐天晚為匪人之利也。


故曰勿暮。


亦古時無明燈電器。


一至日暮。


即黑暗不見。


賊匪肆行之時。


良民易遭其害。


故日中為市。


實防杜其禍。


凡?害無論天?人禍。


發于光天化日者。


少而易防。


固不獨盜竊也。


此勿暮二字。


包收市之時。


及收臧之計。


而以井言。


則重在民之勞績。


物之功利。


宜早為保存。


勿使遲晚。


凡易辭皆從象來。


以坎錯離。


離有日昃之嗟。


故不宜暮。


且上位窮極易變。


不可長久。


亦以早時為得。


有孚元吉者。


以上六既在上位。


柔以就剛。


故有孚。


且與中孚應。


九五上六初六九二九三亦大類中孚。


而非真孚。


故曰有孚。


以有合耳。


既為井道之成。


實即民物之利。


故占元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4: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90


象曰。


元吉在上。


大成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爻辭稱元吉。


而在上位。


上乃窮極之地。


宜變與井道反。


何以占吉。


則以井道至此大成。


井道在下。


而下卦多不宜于行。


上卦卻漸利。


至九五始食其報。


至上六始為大成。


故以在上占元吉也。


元吉在上。


與履上六大有慶也同義。


皆本卦用。


必至上始著耳。


井以養民為本。


民養其上為用。


九四以下。


皆養民之時。


亦勞民之時。


至九五始得民之養。


至上六。


則上下皆得養矣。


故曰大成。


大成猶泰成。


亦與泰卦應。


泰以九三六四孚既濟。


而平陂往復。


于食有福。


井亦以中爻九三六四。


與泰同。


而三五受福得食。


是井之成。


與泰相似。


故爻稱有孚。


即陰與陽有所孚合也。


以有孚而得占元吉。


則元吉者。


井道之終。


元與貞相往復。


貞之盡。


元之始。


故曰貞下啟元。


貞者地道。


元者天道。


上六元吉。


即明示地能承天。


下能奉上。


人能合乎天德。


而上能得乎民心也。


天與民歸。


非大成而何。


是要在九五之中正耳。


有九五之中正。


乃孚上六之元吉。


有在上之勤施不輟。


乃得井道之食報無窮。


上六原窮。


以其善積。


故無窮。


此爻辭稱收。


而釋文曰成。


收即成也。


收成者。


食報也。


不自修積。


將何收成。


此貴在六四之修也。


上六與九三應。


剛柔內外亦孚。


宜其占元吉矣。


窮而不窮。


則困自不困。


此井之所繼困而稱不窮。


觀夫元吉在上。


亦可見不窮之義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4: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釋爻辭-91


宗主附注井卦上六。


占元吉。


為易卦中少見之例。


以上為窮地。


窮必變。


而前各卦。


如履大有頤大畜等卦。


亦以吉占。


而皆為剛爻。


如履上九。


視履考祥。


其旋元吉。


釋曰。


元吉在上。


大有慶也。


大有亦稱吉。


頤上九則曰由頤厲吉。


大有慶也。


是履頤兩卦之上九。


皆與大有上九相通。


故釋文曰大有慶。


明其位雖極而德正明。


德明于上。


澤沛于下。


故天下皆有慶。


書所謂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者也。


然此數卦。


皆以陽在上。


若井上六。


則陰也。


何以亦如履稱元吉在上。


後人多有疑焉。


要知履之元吉在上。


與井原無不同。


雖一剛一柔有殊。


而上位不異。


前已將初上爻不分陰陽。


詳加論證。


則以初上無位。


雖有位而用不明。


猶無位也。


故乾傳上九曰。


貴而無位。


高而無民。


可見上爻亦同初之勿用。


位不足稱也。


位兼時言。


位不易而時有變。


全卦至上爻。


時已盡矣。


如一歲之終。


故不得稱位。


猶歲已盡。


不得復稱時。


為其德用已窮也。


必待斗轉星移。


曆紀更始。


一歲之首。


為時之春。


方著其用。


是上位用之不明。


即剛柔之不復分。


初如嬰孩不分男女。


上如年老亦不分男女。


為已失男女之用。


則雖有男女之名。


無男女之實。


故初上不必以九六之殊。


有疑其占之異同也。


井之上六。


正與履上九同。


皆為德至道凝之日。


功成行滿之時。


故履為大有慶。


井為大成。


慶以情言。


成以事言。


皆全體成熟之象。


如農事之收成也。


蓋卦占元吉為至吉。


元者。


始也。


義如第一。


多屬二五正位或中爻。


而在初或上爻者。


則例外也。


必以卦用所關。


時位所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5: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2


然後見之。


明其必至是時是位。


始得之也。


履之上九以禮治之既成。


井之上六。


以民生之既遂。


一關于教。


一關于富。


皆治平之本。


既有庶眾。


必先富之。


此井養所宜重也。


既臻富裕。


必先教之。


此禮教所宜尊也。


履以禮教定民志。


井以食養安民生。


其德及于民。


其功垂于後。


位益崇。


德益大。


時益永。


澤益宏。


故必至上位。


方占元吉。


元吉在上。


則天下無不吉矣。


此明天人之合。


福祿之增。


感應之昭。


生育之極。


所謂位天地育萬物者也。


而必以人代天工。


始克見之。


即以剛柔言。


剛出于乾。


柔本于坤。


履重性行。


故法天者多。


井重物利。


故法地者多。


是以皆稱元吉。


以乾坤合其德。


天地同其道也。


而與人事亦有所關。


則視夫在上位者。


能致力于民否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5: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3


宗主疏述一困井二卦往來。


即顛倒一卦成兩卦也。


在周易序卦。


困與井所關甚大。


亦如損益往來。


互成其用。


傳曰。


升而不已必困。


故升後受之以困。


困于上者必反下。


故困後受之以井。


是困由升變。


井由困來。


困窮之極。


變為井。


而坎由下上。


兌反為巽。


傳曰。


困。


德之辨也。


井德之地也。


又曰。


困窮而通。


井居其所而遷。


又曰。


困以避怨。


井以辯義。


觀此可見井與困實相反。


而互濟其用。


困本窮困。


不得有作為。


而內剛外柔。


不得排其難。


以舒其志。


故曰德之辨。


蓋以之試人之貞操。


辨行之邪正。


所謂疾風知勁草。


亂國識忠臣。


不有外患。


不足以辨其所持。


不因多?。


不足以練其性行。


此憂患為成德之本。


險阻為試能之機。


而困乃以窮而通。


不為困困。


且得亨也。


此所謂避怨者也。


蓋處安樂。


多尊榮。


怨謗必叢集之。


惟自居艱苦。


履卑辱。


不獨無怨謗。


且多加慰勉焉。


若井則以困之極。


而自謀其出路。


知其難。


而務安于狹隘。


故曰德之地。


言為人所歸宿之地。


安身立命之處也。


因其無願于外。


則雖坐井而自寬舒。


因知多險阻之時。


則雖入井。


而更寧貼。


此井能解困。


且為困之變所必至者也。


故曰井以辯義。


言辨其時宜。


遵乎中道。


不求于物。


有存于心。


雖居于卑窪。


而不以湫隘為憂。


雖屈于狹隱。


而仍能順守其正。


故曰井居其所而遷。


言居而能不為居所囿也。


有其安宿。


則能奮發其精神。


始于卑下。


則可期望夫高遠。


如大學安安而能遷者也。


惟能安于所安。


方能遷進于善。


此井為通異乎困之窮也。


困之通。


惟君子能之。


井之通。


則凡人可逮及之。


困以窮極之變而通。


井則以安安之遷而通。


是所憑者殊。


而所行者亦別也。


細繹二卦彖辭。


自能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6: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4


井彖以汲井未備繘。


而羸其瓶為凶。


是言民不得養。


物不得生之象。


非僅汲水不得之故。


井以存水潤物資生為用。


井有水而不得充其用。


與有器而不能收其功。


皆人之過。


非井之咎。


井困相反。


一窮一通。


困于上而通于下。


故井位在下。


猶民眾屬下位也。


下位者國之本。


上位賴以為保。


為尊榮。


為安富。


故裕國先裕民。


富上先足下。


此治世之道也。


困以不得于上。


反而就下。


兩陽由外而內。


先固其本。


以養其民眾。


育其物利。


以求其最小最簡之養。


則先井。


井之為用大。


而為之甚易。


取利宏。


而得之不難。


以其本于天然。


因于土宜。


合于人力。


而充其物利。


四者俱備。


故井道者。


民。


得養而不窮。


物得裕而不費。


困以井解。


上以下安。


故井道至平常。


而功偉大。


井象至簡陋。


而用寬宏。


而在能適其時宜。


發其原力。


備其用具。


充其功行。


故彖辭但以無繘羸瓶占凶。


以見所失雖小。


所關必大。


若非如此。


則不足以繘瓶為人之凶也。


繘瓶細物。


所值無多。


有無強弱。


何與人之吉凶。


而竟稱凶者。


為其失不在物。


而在民生。


不為汲。


而為養民。


不為水之盈虛。


而為民生物利之窮通豐歉也。


生之本。


養之源。


民之所依以存。


物之所因成利。


則不可以其細而忽之也。


卦坎在巽上。


是水已出。


其用已昭。


而猶不善處之。


則自悖井之道也。


見其利而忘其害。


貪于前而罔卹于後。


此所以凶也。


故井道天時。


而用在人事。


人合天德。


斯為得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6: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5


井字四正四方。


而延其橫直。


永成方正均勻之界線。


故井道如之。


由下而上。


由近而遠。


推至無盡。


不離其界。


而井之為物。


以掘土深入。


取地中之泉。


資汲飲灌溉之利。


而其取汲之法。


必假木之力。


入水之中。


攝水使上。


凡井所需。


如桶。


如轆轤。


如桔?。


如其他汲水之物。


以及瓢勺瓶罍之器。


繩索之屬。


皆為所必備者。


此井卦以巽入坎。


而象其義。


巽者木也。


風也。


入也。


而坎。


水也。


深陷也。


以巽木之入。


取深陷之水。


而上之。


則井之義備矣。


而卦爻卻本二五兩剛。


居中得位。


以馭群眾。


九三六四。


同乎既濟。


以喻其效。


故井道足以濟困窮。


養民而利物。


原為民生之源。


而彖辭以汲至亦未繘。


井為未有功。


羸其瓶為凶。


是有戾井之用。


何也。


則以井之用本有功。


以其人之未慎。


遂無功。


井之道本非凶。


而以其器之未良。


遂占凶。


是猶有善策而不善施。


有良方而不善用。


則守成者。


負創業之苦心。


在位者。


昧民下之情志也。


故曰汲至。


亦未云云。


言及汲而未使繘及井之泉。


可見只知汲。


不備汲之具。


只知井有水。


不求出水之方。


故未有功。


是人自失之。


非井也。


而羸其瓶者。


只圖得水。


而忘水之量。


只思有持。


可以酌水。


而忘所持之不宜。


是其占凶。


亦器與人之咎。


非井也。


井道不改。


則何時何地。


皆有功。


皆不罹于凶。


惟人之不臧。


器之不適。


斯無功而凶。


蓋易明示井道之利害。


在夫用井者。


即喻民志之安危。


在夫治民者。


民無生而亂者。


苟得其治。


天下無不平。


惟有不問民之情。


不省物之性。


剛愎自用。


閉戶造車。


則何以服民心。


而成物利哉。


彖辭之舉無功及凶者。


正以卦剛中在位。


易于剛愎之咎耳。


譬之井而枯竭。


是廢井也。


不得以其名而予之。


故剛中之德。


指人而非井。


然井果乖于汲飲灌溉之道。


則為井者之過。


井無知也。


二五在中。


固重人道。


以井而喻人。


非謂井即人也。


觀于象辭即自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7: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6


井象辭稱勞民勸相。


此君子治國之要。


民生在勤。


勤則不匱。


井困往來。


井以解困。


困解即不匱矣。


故必先勤其民。


勞民者。


勤之且慰之也。


勤勞其民。


使有生業。


有成就。


有依存。


而慰勞之。


則使樂其生業。


志其成就。


安其依存。


則使民無二心。


父子祖孫。


世世其業。


農耕工藝。


各得其所。


則夥無游民。


國無曠土。


地無棄材。


民無飢寒窮窘之苦。


斯皆勞民之效也。


勸相者。


孟子所謂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


則百姓親睦。


禮運所謂。


民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孤獨鰥寡。


廢疾有養。


貨惡其棄于地。


不必藏于己。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為己。


是謂大同。


則民人皆相保。


而無離心。


親疏近遠。


莫不相愛。


而如其分。


婚喪慶弔。


莫不相及。


而如其情。


故居則安其家。


出則樂其群。


有無相通。


憂樂相共。


財不富于一人。


物不私于一家。


則貧富不爭。


利不為己。


害不委人。


則恩怨泯跡。


此即均無貧。


和無寡。


安無傾者也。


在上勸之。


下民效之。


一道同風。


莫不井井。


則井道之成。


亦治之極也。


井以養民。


民以養君。


故必先重民生。


而培其本。


民生依井。


國強在民。


故有井則有民。


有民則有國。


勞之而不怨。


取之而不仇。


則上下和。


而遠近安。


民物肥。


而倉庫實。


此教養之道。


莫不本于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8:1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7


有其國土者先庶之。


民已庶矣。


先養之。


民有養矣。


先教之。


此教本于養。


養本于眾。


而皆本于井。


井兼富庶。


而行教養。


故上從水。


明生之源。


下從風。


明教之化。


中互家人。


明親族之和樂。


中爻既清。


明民物之阜康。


剛得中而柔來協。


下有本而上有助。


故君子勞民勸相。


斯井道之成。


人道之立。


治道之著。


三者皆備。


斯不困窮矣。


井初爻辭。


以井泥不食。


舊井無禽。


釋井卦之初。


其用未昭。


位在下而時未至。


故釋文明示其義曰。


井泥不食。


下也。


舊井無禽。


時舍也。


蓋井非以泥食民者。


今地位低窪。


抵于井底。


無水而徒泥之存。


則何以為民之食。


是失井之用。


由于下位也。


而下位勿用。


無論剛柔皆同。


故乾初九亦以潛龍勿用。


為其位在下。


猶言不足為用之意。


如草木初有根芽。


不得明其功用。


功用不明。


則何雌何雄。


何剛何柔。


舉不可辨。


故不得以陽與陰。


爭執其異同。


物之初生。


無論動植及人。


皆不分陰陽男女。


非體不分。


用不明耳。


卦爻之分在于用。


勿用之時。


自無剛柔之異。


必待其用已著。


為剛為柔之道已殊。


方可辨其孰得孰失。


孰利孰害。


故卦爻之用。


必至二爻始明。


而井之初六。


上應六四。


重陰之象。


尤易與陽混。


坤上六陰疑于陽必戰。


即重陰反疑為陽。


為其極則變。


變則反。


反則陰陽不復如前分明。


此窮也。


而其初始亦然。


則以尚未分陰陽之先。


亦成相疑之象。


是極以變而反。


初以稚而同。


反則為變。


同則為和。


和者生之原。


變者化之機。


如嬰孩之初生也。


無男女之分。


及其老也。


生機已斷。


亦無男女之分。


則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9: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8


故年老不生子。


而婦人無月經。


亦如未成年男女。


皆失其陰陽之用。


不復有剛柔之殊也。


無禽者。


不用則不得。


無用則無功。


禽亦由用來。


井不成用。


則無水可食。


阱不成用。


則無得可言。


故曰時舍也。


言當止則止。


當捨則捨。


以時為辨。


舍字與師逐鹿無虞。


惟入于林中。


君子幾不如舍。


舍字一義。


言舍鹿而弗追。


射希得之也。


以地不宜追獲。


故見幾而止。


不如其己。


此則初爻在下。


井空無水。


井凝惟泥。


則無可得。


亦無能得。


且舊井。


廢井也。


有陷入之危。


以非有所為而設之險。


是見危知止。


則不涉于險。


故貴知止。


舍止也。


以初爻合上九二反連上六互成艮卦。


艮止也。


原巽為入。


巽入則有陷入之憂。


艮止則有知避之智。


是在人之何去何從也。


故曰時舍。


時止而止。


則免于害。


時止而強進。


則必罹于?。


時捨而捨。


則雖無利亦無害。


時拾而必求有取有獲。


則必于貪欲之咎。


而成阱中之禽。


是在慎于所用。


勿用而求用。


何啻入井以泥為食。


投阱以禽為圖乎。


此皆戾夫乾初二爻之義。


而不知地之不宜。


時之不至。


德之未大。


施以未普。


將貿貿焉。


以得失為懷。


則何以免于咎戾哉。


故釋文就乾初二爻文。


以釋井初爻。


蓋亦有深意寓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09:4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99


井卦九二爻。


以井合射鮒。


與甕敝漏二語。


明示九二之用。


為不當于位。


則井卦各爻大同。


皆如彖辭所稱。


汲至亦未繘井。


羸其瓶凶。


不克充井之用。


失養民之道。


乖利物之功。


則時世所為。


人事之咎也。


譬之井田之制。


行之數千年。


三代聖治。


未聞有改革者。


而至秦孝公則竟廢之。


是非井田不良。


乃時世使之必變易也。


井道亦然。


井以養民利物為主。


而後世反因以勞民殃物。


又豈井之不良。


亦時世之敝也。


故井道久則必革。


此井卦之下繼以革也。


革則先去其利。


而徒見其害。


重變易不克依成規。


尚新奇不甘仍舊貫。


故改革之際。


無不亂者。


其意固為撥亂反正。


其行則將以亂濟亂。


此歷來改革所不免者。


而孰能如湯武革命。


順天應人哉。


湯武聖人。


于其未定之先。


猶不免有干戈之禍。


此古昔聖人不敢輕言改革也。


惟時世所至。


不得不革。


不得不亂。


亂則思革。


革則益亂。


此井道不可改。


而其敝害。


亦終不可免。


故有乖戾之行。


凶危之慮。


雖井亦無以逃避。


是井道之敝。


敝于時世。


井用之乖。


乖于人為。


人不自乖。


則器胡不備。


時不先敝。


則人胡不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10: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100


故未繘者時也。


亦人也。


射鮒者人也。


亦時也。


瓶羸者物也。


亦人也。


甕漏者。


人也。


亦物也。


皆相因而至。


豈井所及料哉。


井之道未變也。


井之用未易也。


而徒人事之非。


時世之殊。


則何咎于井。


更何疑于井之辭。


辭指其所之。


即示其所變易耳。


不變則不有此辭。


所謂吉凶悔吝生乎動。


不動則何有吉凶悔吝可言。


此九二雖正位。


而行仍乖戾。


器仍敝壞。


位不能與時爭。


爻上下乃相拒。


所謂無與是也。


上下異其情志。


而利害牴牾。


君民異其好惡。


而公私糾葛。


有養而不得養。


有利而不為利。


皆同于無用之初。


則井道不可久矣。


不然。


往來井井。


奚有射鮒之行。


敝漏之甕。


見于九二正位哉。


非其時而為之。


則反時為?。


故曰大畜時也。


無亡?也。


得其時則?亦時。


此井之養。


不如頤之養。


為頤能養正。


井則剛中過甚。


遂失其正。


失正則偏。


偏則害矣。


故順以往者。


家人之正。


逆以來者。


睽之乖。


觀于中互。


即見其所同異矣。


井九三爻以內卦之末。


重剛而臨外六四爻。


剛柔相得。


上接九五。


而與上六應。


上下相和。


雖剛在柔中。


如困之被揜。


而剛多在下。


有升之飛揚。


是以九二九三雖不吉。


無相與。


而可用。


有其時。


九三又合既濟。


溝通內外。


率群下以求于上。


而終受其福。


此井道之大。


為民物所依存生息者也。


井在下而志于上。


猶益卦損上益下則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11:2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101


若用損卦。


損下益上則凶。


故全卦以利物養民為旨。


物之利。


即國之利。


民得養。


即上得養。


倉庫之財。


皆民物所出。


君上之食。


皆民物所供。


是無民。


即無君。


無井。


即無民。


故九三井渫不食。


為我心惻。


為我者。


為民也。


亦為其上也。


民不得食。


上安能自飽。


有泉而任其渫。


若有食而任其廢棄。


有財而任其虛糜。


則用違其材。


器違其用。


如瓶羸而甕漏。


不足以達汲引之功。


何貴乎有井。


何重乎有民。


財物不先及民。


則民無所用。


飲食不先足民。


則民無以生。


將有民如無民也。


則有國奚以為國。


有君奚以為君哉。


此爻以慨商紂之昏庸。


徒暴歛其民。


而不省民之生。


徒耗散其物。


而不培物之力。


則如井之渫。


將何成井之用。


故曰求王明。


始受福。


王之不明。


將何福之求。


此忠君愛上之誠。


求冀王明。


而復撫其民。


育其物耳。


一求字。


何等悲惋。


人不得其願。


則呼天。


如舜不得于父母。


則號泣于旻天。


為哀其親。


而欲其悟也。


故曰求王明。


求其明而不昏耳。


九三處下位。


不敢直干于君。


則不得不出于求請。


知其危。


傷其暴棄。


不覺心惻。


而難自已。


始為哀求。


而冀其省悔。


非忠孝之至者。


不得與于斯。


忠孝其君親。


悲憫其民物。


則不徒惻乎心。


而必求之。


必號泣之。


視民如傷之文王。


于此求字足以見其心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11: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102


宗主疏述二井養之義。


前已詳講。


而人生之養。


莫先于食。


全易所講食養者。


以噬嗑與頤兩卦為本。


此義已見前。


頤為養正。


而卦象以兩陽包四陰。


明食養之義。


必自口腹。


所謂觀頤自求口實是也。


噬嗑則以三陽分錯三陰中。


以頤中有物。


象人口腹得食。


故噬嗑者。


一般人之食。


頤者。


君子之食。


因食為養。


則噬嗑者。


小民之養。


頤者。


君子之養。


而井亦以養稱。


且爻中歷舉食字。


如井泥不食。


井渫不食。


井洌寒泉食。


皆以食為重。


食即養也。


蓋井亦小民之養。


故取農民為喻。


農業為生之首。


古昔無工商。


惟農為民業。


農民因有所需。


而不能自作。


于是以所有易所無。


而日中為市之制興。


此即商業之濫觴。


原無以商為業者。


不過集中一地。


以物易物。


所謂物物交換是也。


此種易物之市即自噬嗑始。


日中為市。


即由民之食養所必需。


而其所在地。


則井所在處。


故曰市井。


言人居以井為最適中。


而汲飲又人家所必至者。


就汲為市。


取物既便。


擇物亦宜。


故古之市即井旁。


井旁列置之物。


即民家以所有易所無者。


而其象。


則全取噬嗑卦。


傳已言及之。


惟市所在。


即井所在。


則未指明。


不知井即市場。


市井原一地。


則因井亦以食養為用者。


井卦所稱食養。


非僅指水。


所謂食不食。


非僅指一人一家。


皆包括民生日用。


必需者言。


故井養之義通于天下。


而其為市。


則以噬嗑與井原相錯對。


所謂體與用也。


水風為井。


火雷為噬嗑。


此先後天卦位。


相對或相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12: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103


而八宮卦序亦正對也。


坎與離。


震與巽。


體即用。


用即體。


體在此。


用在彼。


原相通也。


如乾與坤。


陽與陰。


後天不能獨生存者。


則體井者用噬嗑。


體噬嗑者用井。


皆相交易。


而人法之。


以成市井之制。


市即井也。


故井上六爻稱勿暮。


(暮誤幕)即言收市勿暮。


亦即日中為市之義。


以日中民當食時。


如有所需。


則攜所餘者往井。


以易所不足。


故至日昃即罷。


不待暮也。


卦以離不取日昃。


而井之汲。


亦非暗中所能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9:13:0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井卦-疏述-104


井養之義。


前已述及。


與火雷噬嗑。


皆民食之原。


民生之本。


而井卦各爻所稱之食。


及九五寒泉。


九三受福。


亦均指人民得食而言。


詩所云民之質矣。


日用飲食。


見天保章。


為古今頌人福壽之詞。


天之所保。


即民之福祿。


即日用飲食不匱。


故井九五之福。


即民人之得食。


而九五之食。


亦即天之所保。


福食原一事也。


天之所保。


亦王之所賜。


九三求之于王而受福。


九五得之于天而有食。


亦一也。


而天無形。


不足。


以指其所保何在。


則書所謂天聽自我民聽。


天視自我民視。


則天之心。


即民之心。


天之所保。


即民之所奉。


則九五王食。


亦民之食也。


民已有食。


而食其王。


則王亦有食。


故所食比之寒泉。


以其情甘而潔白。


民所心悅誠服。


供其勞力。


出其財物。


以與其上。


得之不易。


故喻于甘泉。


取之不竭。


享之彌甘。


而來自井下。


即猶民物之得自民人也。


民人樂事其上。


甘供其食。


不以為苛。


不招其怨。


則猶井泉香甘而寒洌。


飲之食之沁于心脾。


無不知適。


無不暢達。


此惟九五得之。


以其中正之位。


中和之德。


克受天之保。


民之奉耳。


故九三之福。


為王下施。


九五之食。


為民上奉。


一施一奉。


上下克諧。


帝力何有。


國用何憂。


故九五之有食。


天之福也。


天既施其民。


復福其君。


民既得其福。


亦以奉其君。


君民皆得食。


皆受其福。


故福食原不可分。


福雖多種。


自食為首。


故俗稱火食曰福食。


明食之必由福致。


無福則無食。


無食則無生。


生之不全。


命之不保。


尚何福之可言。


故有食即有福。


即天之所保。


細讀詩天保章。


自知其義。


而易泰九三亦明示曰。


于食有福。


九三六四。


一進一退。


一剛一柔。


成陂平往復之象。


即天人契合。


因果感應之情。


天以福賜人。


人以善答天。


善斯得福。


而首見于食。


故曰于食有福。


此與井九三受福。


九五得食之義正相應。


亦以天之所施。


成民之福。


民之所報。


為上之食。


以成天人上下互相報施之例。


此所謂往來井井者也。


往來即往復。


亦即泰九三無往不復。


往來相互以成既濟。


上下互助。


居民共生。


原無二道。


往者如是。


來者亦然。


施者如是。


報者亦然。


此所謂井井也。


亦即語云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之意。


欲望食報。


必先自施。


欲望其來。


必先自往。


禮曰太上貴德。


其次務施報。


禮尚往來。


尤可證明。


井養之道。


首重施報。


厚往來。


觀于初六釋文。


舊井無禽時舍也句。


恰與乾九二德施普也同詁。


更可見井。


首即重德施。


施即舍也。


時舍即時捨。


時而施之也。


時而施之。


自時得其報。


故夫子講時字。


包食報食福之義。


施之于前。


則食報于後。


施自初六始。


而食報僅見于九五。


可見食報匪易。


不時施之。


安望食報之日。


此古人明德不少已也。


德積而道凝。


施勤而報至。


在上者可忽此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9 03:49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