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88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6:4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25


上六。


冥升。


利于不息之貞。


宣聖講義此升上六爻辭也。


上六全卦之終。


坤之上爻。


陰極之象。


故曰冥。


以全卦大用為升。


至上六升亦極。


故曰冥升。


冥幽暗也。


與明反。


陽曰明。


陰曰冥。


豫上六曰冥豫。


亦以至極陰之位。


無光明之時。


而冥升之義。


則猶夜行之意。


暗中驀進。


不知不覺。


而順其勢。


進于幽冥。


升于暗昧之行也。


既為暗昧。


則不利于行。


既為幽冥。


則不宜于進。


故爻辭以不息為利。


貞為本。


不息者。


不生息。


不發育也。


息與消對。


不息即消。


貞者。


靜守而不移。


執節而不失。


乃四德之末。


坤之道也。


貞以為守則宜。


為進則悖。


卦內貞外悔。


上六外之極位。


反以貞稱。


可見其情已窮。


進已阻。


惟有守耳。


貞與利對。


利主其外。


貞主其中。


利而曰貞。


是由外入于內也。


上六之用。


既窮則變。


變則復于下而為初。


升之初六柔。


則所利者。


惟從內之貞而返于始。


所謂不息也。


言升至極。


反為降。


進至終。


反為退。


生者反為不息。


升者反為無行。


此上六冥升之道。


貴在順時之消。


而無求進益耳。


不息又不加多。


不繁殖之意。


俗稱利金為息。


亦所生殖者也。


而不息。


在事物為損。


損與益反。


不息既無益。


亦不富也。


然在道功。


則以損為尚。


為道日損。


老氏言之矣。


損而又損。


則純乎靜一。


故不息誠也。


至誠無息。


與自強不息。


皆指道言。


不息則久。


久則悠遠。


悠遠則博厚。


博厚則高明。


博厚配地。


高明配天。


悠久無疆。


此中庸至誠之功。


亦上六之兼義也。


蓋上六坤也。


博厚者也。


升中兩陽乾也。


高明者也。


坤順承乾。


始成其升。


升至于極。


反歸于道。


故坤德之至。


方同于不息之乾行。


健以順。


動以靜。


高明以博厚。


故升而為冥。


明而為暗。


乃利成不息之貞。


此義至精微。


後人無喻之者。


性命之原。


中和之至。


生息之本。


動作之根。


皆必以不息之貞。


為其機。


為其基。


不息始生息。


貞始啟元。


地始承天。


柔始成剛。


故純亦不已。


剛者至柔。


升者至止。


天地之先者。


至靜至一。


道之始如是。


其終也亦如是。


有出于無。


而還于無。


生息成于不息。


而終于不息。


此精粗一貫者也故。


人生之前無我。


既死又何我哉。


一瞬不息。


則呼吸不續。


而人死。


一息既續。


則生命永存。


而身安。


此不息與息相倚伏也。


貞與元相始終也。


不息之貞。


開生息之元。


天地復生。


性命復具。


本末之象。


即卦六爻初上之情。


初為之始。


上為之終。


元推至貞。


貞返于元。


上下周流。


終始不已。


此天道也。


人物亦如之。


故消息盈虛。


本乎天行。


冥升之道。


本乎不息之貞。


讀者于此。


可以悟道矣。


象曰。


冥升在上。


消不富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上六全卦上位。


而為陰極。


故曰冥升在上。


消即不息。


而不富者不有也。


富有也。


豐裕也。


生息繁庶曰富。


不息則不生育。


是不富也。


此卦爻之用已窮也。


富與窮對。


進益之用已盡。


則萬物同竭。


生機既絕。


則財富同消。


此上六不息。


猶冬令閉藏。


?地枯槁。


無生物也。


不息而貞。


則生者自絕。


升而冥。


則明者自滅。


純陰而暗。


既寒而窮。


則物皆盡。


尚何富裕可言。


故俗稱貧窘為寒苦。


亦以無所生息也。


消即損也。


息即益也。


損則日寡。


益則日富。


此升上六以用之窮。


陽之消。


而不富也。


升以至高至于天為限。


天上空虛。


何物可有。


冥邈無物。


自成不富之境。


故修道者。


必敝蓰財物。


成佛者。


必空諸萬象。


虛無之旨。


即不富之義。


冥升之道。


即無我之功。


由有還無。


由實還虛。


即由富而貧。


由益而損。


此升用之極。


反入于冥。


而進益之窮。


反為消不富也。


宗主附注升後為困。


困與井往來。


升與萃往來。


此四卦又成往來之象。


蓋以四陰兩陽。


變為三陰三陽。


坤易為坎。


而交錯之。


困以坎兌合。


井以巽坎合。


皆以坎為主。


坎後天居坤位。


代坤之道。


而用有殊。


萃升以坤上下而異。


困井則以坎上下而分。


是萃升秉坤厚之德。


而困井見坎險之情。


一厚一險。


其為用遂相反。


厚本于仁。


險本于智。


仁者利于物。


智者害于生。


為天道盈虛。


時令生殺。


相往復也。


陽得勢者。


生之機。


陰得時者。


殺之道。


春夏則萬類盛育。


秋冬則萬物凋殘。


此其驗也。


故消與息。


若寒與暑。


升與困。


若成與敗。


升至上六。


其氣已盡。


其用亦窮。


故爻辭曰不息。


釋文曰消。


消即不息。


不息即殺。


生息之道。


以陽為根。


消殺之道。


以陰為本。


此升上六冥升。


與豫上六冥豫同義。


豫而曰冥。


可見豫之用絕。


升而曰冥。


可見升之道窮。


豫絕而成隨。


升窮而為困。


其變甚相似也。


雖陰陽由不均而平均。


而功用卻反由息而消。


由暢而窒。


此天道之忌過也。


過則失其中和。


過于陽者。


極則變沉淪。


過于陰者。


極則變散漫。


此皆往復之例也。


故升後為困。


困即升之反。


升揚者反困沉。


升騰者反困阻。


是陽升已極。


反困于內也。


細繹其交代之跡。


自能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7: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26


宗主附注升為上進。


言地中之木。


必向上生。


以其生性然也。


又如地內之風。


必向外揚。


以散其塵沙。


物質然也。


故升有飛揚分散之用。


不獨向上已也。


巽為柔木。


而其偃也。


隨風所靡。


即草上之風也。


風行善變。


草亦隨之。


坤土也。


風自土出。


則塵埃散空。


雖在地中。


終難久窒。


此升卦可狀風塵擾攘之象也。


地雖不動。


而風擾之。


土雖不飛。


而木撼之。


此由靜而動。


由下而上。


由合而散之象也。


則以萃之聚于先。


必有升之發于後。


眾以聚稱。


物以分散。


升之至者。


力益微。


高之極者。


勢益薄。


以上卦純陰。


可見其用之匪易也。


物合而分。


人聚而散。


陽生之德不著。


陰殺之令乃昭。


此升之後必困也。


困由升致。


發揚之後必遇困窮。


亦理數之常。


而往來之例也。


升者在道功中為有成。


擬于禪家阿那含。


金剛經稱為不來。


易傳亦曰升不來。


皆有上升于高空。


而不來塵寰之意。


此則修靜工夫已有成者。


亦必先能薈萃其精氣。


化育于真元。


而後能飛昇也。


故萃卦彖無元。


升則首稱元亨。


萃九五稱元永貞。


皆明示元為道之結晶。


必先聚歛加以烹鍊。


方成此元。


亨即烹鍊其元?。


而永貞即正定。


永在定中。


如如不動也。


修道者。


于萃升二卦。


可以得證道成真之訣焉。


不獨為人事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7: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總釋象例-27


困卦坎下兌上宣聖講義困卦。


困以坎合兌。


兌在坎上。


澤之用。


亦本乎水。


坎水而在澤下。


澤而漏水。


是失澤之義。


澤失水。


則為澤之窮。


故名困。


困。


窮也。


然坎在其下。


有水不自登于澤。


以其性潤下。


不若巽風之能升也。


卦雖有水。


而終為無水。


此象稱為澤無水也。


卦三陰三陽。


一陽在內。


兩陽在外。


而皆為陰所包。


亦有被困之象。


易以陽為重。


明君子之道也。


陽困即君子之窮。


為其被群小所窘而不克展其用。


故曰困。


坎陷也。


已為陽陷之義。


兌悅也。


而一陰居兩陽之上。


陽上下皆為陰所厄。


是困之稱。


為陽也。


由升之變。


兩陽志升。


上為純陰。


雖順成其升。


終以至極。


變為冥升。


而成陽消之象。


至困則陽竟困于陰。


而隨坎以陷。


此升後繼以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8: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總釋象例-28


升二陽四陰。


困則陰陽平均。


似有勝于升。


故辭稱固亨。


則雖外困而中亨也。


中亨者上下正位皆剛。


九二九五相應。


秉乾之道。


剖坤之象。


而得中正之位。


是以亨也。


而中互風火家人。


則孚于內外正位。


為家道之正。


家正可以推之國天下。


觀家人卦彖辭。


即明其用矣。


中爻六三九四。


悖既濟之義。


而類于未濟之情。


是內外位正而志乖。


道同而情戾。


以巽與離有同居而異其趨向之漸。


如睽革也。


三陰配于三極。


初與二。


三與四。


五與上。


互成一剛一柔。


而孚于道。


不以位言。


則可和協。


若拘于位。


則順與戾半。


而中爻尤失協濟之用。


此所以為困也。


困而不已。


將相怨尤。


是則如家道之乖。


而有反目之象。


故爻有不見妻之辭。


亦本家人卦之占。


而有通于大小畜之義耳。


蓋夫妻之和。


為家道之正。


若羼于利害之念。


涉于得失之心。


則恆易乖違。


以中藏離。


離麗也。


不能麗則離。


此反目之機。


分途之肇。


必由物為之崇。


物過乎中。


則失其和。


故聖人必先格物。


而後能收修齊之功。


困以木在中。


木生之方。


孚于春。


物之始育。


此天下之困。


必因物之不足。


用之不充。


生之不全。


則中相詬誶。


遂如夫妻反目。


此常人之困。


不得自解。


惟君子則能解焉。


解困必因夫時。


必伸其陽。


發其生机。


暢其生趣。


必在春時。


春雷一震。


雨澤乃沛。


萬物孳息。


蟄藏皆出。


此雷水解。


必以震易兌。


而解困頓也。


一陽振奮而直上。


群陰無以阻之。


水中生陽突升。


萬物亦隨之自育。


此解困之義。


即以兌變震也。


陽雖似減而得時。


陰雖若橧而失勢。


二五相應。


柔以成剛。


此其時惟歲之春。


故困者天數。


解亦天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8: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總釋象例-29


而君子則盡人以俟天。


順時以進道。


此困之亨。


惟君子能之。


困字之形。


亦如其義。


而木被囚。


乃為生之被困。


凡不自由而有所拘束者。


字多從口。


如囹圄之屬。


圈圍之類。


明有力為之阻。


如物在圈中也。


然困必因外物。


而必以險陷。


或闕短所關。


則卦之坎與兌所取象也。


坎如坑阱。


兌為缺口。


皆示其不圓成。


有傾側之意。


卦之用亦如之。


陰以悅剛為柔掩。


則中多憂慮。


而行多艱阻。


此困之亨。


必以貞而後見。


貞則善守。


有守則善用困之義。


故全卦必師慎懼之訓。


存警惕之心。


方不為困所困。


故惟君子能亨。


剛中之德。


不失其貞。


是以能亨。


不求于外。


無忤于物。


是以能貞。


此用困要道所必知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8:5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彖-30


宗主附注困以兌合坎。


內險而外悅。


有如小人口蜜腹劍。


心與行違。


言與思戾。


謂己為智。


而利人之愚。


處物以欺。


而希人之蔽。


是謂之困。


猶錮閉而圖囿之也。


然困人者。


終自困。


被困者。


終將反其困。


是智者亦愚。


明者亦蔽。


故卦名困。


謂無不困也。


困又窮也。


進而被阻。


行而不前。


如羝羊之觸藩。


童牛之在梏。


不得出入。


無可升揚。


則惟困以終。


而莫能解。


在卦澤水困。


與雷水解。


同一坎也。


而震兌異用。


同一險陷也。


而悅澤與震奮異行。


兌澤不得戾于水。


故為所困。


震雷足以出于水。


故成其解。


雷自雲氣之發。


其源亦水所蒸騰。


其勢勃焉。


其動愕然。


故超出江湖。


而震于空際。


此解之必以震也。


澤以儲水為用。


無水無所成名。


其情依依。


其性濡滯。


故困之義。


必取兌也。


兌為少女。


柔不抗剛。


弱不拒強。


順乎坎陷。


而進徬徨。


此困以兌在外。


乃與坎相係。


如物之被拘人。


之被繫。


情若依戀。


行則障蔽。


內陷已深。


外展莫遂。


困窮之象。


乃為升之蔽。


升極則降。


高極易墜。


以坤之柔。


乃易為兌。


以巽風之善變。


乃改為坎險之多害。


坎後天以生化之功。


履坤貞之位。


視巽若敵。


視兌則近易。


以原中男而挈弱妹。


中互風火家人。


亦有二女同居之概。


益以為損。


否以易泰。


陰陽雖均。


剛柔交代。


乃成困厄之情。


與井而相對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9: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彖-31


困。


亨貞。


大人吉。


無咎。


有言不信。


宣聖講義此困卦彖辭也。


困上兌下坎。


成困窮之象。


坎水在下而不升。


兌澤在上而自決。


是水不復儲于澤中。


互失其用。


而坎以險陷于內。


兌以說澤于外。


外柔中剛。


剛為柔揜。


乃成困。


如被圍困也。


然困者時也。


而困之道。


以變則通。


是困之不可以免。


困而有時。


解困亦有時。


如天之冬。


困時也。


春則解矣。


地之凍。


困時也。


溫則解矣。


當解則解。


天下同解。


當困則困。


萬物同困。


故困以亨。


言通于一切也。


困本非亨。


當時之困則亨。


如冬令閉藏。


不藏者為逆。


藏者為順。


此困之亨。


言如其時而困也。


又困有內外之異。


外困而內亨者。


亦亨也。


如冬寒陽德潛藏。


生機內息。


反育其本。


培其根。


以為春之榮。


夏之盛。


是困于今。


而亨于後。


根本既固。


枝葉必繁。


是困而反亨。


亨于無形。


困于有形。


君子不謂之困。


故以亨稱。


孤臣孽子。


處心積慮。


以蓄其勢。


敗國辱身。


臥薪嘗膽。


以勵其心。


而後發為英華。


鬱為武勇。


以快其志。


而致其功。


是雖困而實成其亨。


故困者因。


而亨為果。


因者末。


而亨為基。


何患乎困哉。


愈困且愈亨。


不困則無亨。


困之甚者亨亦大。


如人歷患難。


閱艱苦。


動心忍性。


激越前進。


磨兌發鉶。


奮勉自強。


則困之至。


亨亦至焉。


此困而占亨。


謂困之道有亨也。


而必本于貞。


不貞不能亨。


為不貞不能處困也。


困窮也。


阨也。


人之恆情。


快志則強。


攖心則弱。


有勢則自喜。


失勢則自悲。


皆不能處困。


以忘貞也。


貞者四德之末。


丁時之冬。


冬令閉藏。


則天自貞。


貞以為守。


不餒其氣。


不洩其精。


不伐其神。


不折其性。


故中心常亨。


外物不能侵。


真元永存。


妄相不能害。


此貞之德。


足以固本而立根。


順時而善道。


是聖人用藏之義。


處窮之行。


所謂獨善其身。


遵養時晦。


居易俟命。


不失其中者也。


故能保合太和。


協于乾健。


因失安貞。


致其坤順。


乾亨坤貞。


天地合德。


則何憂于困哉。


此困之亨貞相互成用也。


大人吉。


亦以能合健順而孚亨貞。


君子之謂也。


君子有德且有位。


稱大人。


傳所謂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者也。


能如此則雖困而不失其吉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9:3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彖辭-32


無咎亦由是占。


既占吉。


自無咎。


困時安能無咎。


雖能亨貞。


而稱大人。


始免耳。


有言不信者。


兌主口舌說言。


今兌在外。


是有言也。


內懷險詐。


則不信矣。


但有其口。


而無其中。


安能信乎。


坎下而不平。


心險而口悅。


是口有蜜。


腹有劍。


言困未嘗以信。


則不信亦困時。


人之恆情。


處困窮。


而有求于人。


在困阨。


而有愬于眾。


不易得人之信也。


故詩曰。


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


楚騷曰期不信兮。


吉予以不閒。


皆困窮之世態。


而為處困之君子所宜知。


言者心之聲。


坎下陷。


心不能衡。


徒騰口說。


曷克以昭信哉。


此困彖辭揭出困窮之道。


心自口始。


言而不謹。


無益于行。


尚口之人。


不利于事。


兌之所以為不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0:0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彖辭-33


彖曰。


困剛揜也。


險以說。


困而不失其所亨。


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


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


尚口乃窮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困以坎在內。


而一陽陷兩陰中。


兌在上。


亦兩陽在一陰下。


陽為陰所蔽。


故曰剛揜。


言柔揜剛。


且坎剛兌柔。


柔外剛內。


亦成被揜之象。


又揜者障也。


遮蓋也。


澤之用。


在土防水溢。


而水在其下。


是水被土揜也。


五行原相制。


今兌在外。


水不復留。


僅存澤之外貌。


故彖曰澤無水。


坎險而兌悅。


內險外說。


情志不諧。


內外難協。


是謂之困。


以其窮也。


凡物皆以用為利。


失其用豈非窮乎。


然困窮而彖稱亨。


則以通于一切。


得時義也。


以困而亨。


是困于物。


不困于道。


窮于用。


不窮于體。


故曰困而不失其所亨。


其唯君子乎。


言君子始能以困亨也。


君子本于道。


不移于物。


握其本。


不囿于用。


故困不失所亨。


所字指則亨有限也。


言非大亨以正也。


困之亨不可久也。


貞大人吉。


此貞字省一。


應屬亨下。


而今屬大人言。


則以占吉必由貞也。


貞大人吉。


以在位之君子。


能貞乃吉。


然推之眾人。


亦無不吉。


此所以為亨也。


蓋時之困。


惟貞能保其亨。


貞而亨。


固在位者吉。


不在位者亦以貞免咎。


此下有無咎也。


所以無咎而吉者。


則本卦九二九五。


剛中之德。


剛中則寡欲。


而不失其守。


不以困而自危。


不以亨而自恣。


故能守其位。


而吉而無咎。


此君子之行。


亦即本乾行健之義。


自強不息也。


九二九五。


乾之本德。


內外之道。


升沉之宜。


故無不吉。


而免于咎。


此由人道言曰貞。


由天道言曰剛中。


貞出于剛中。


不剛則失其守。


不中則失其正。


守正不二。


斯處困之道。


得亨之由。


理數所不易者也。


處亨而無驕淫之心。


處困而無恚恨之意。


是素其位不願乎其外之君子。


則剛中之道。


貞固之行所昭也。


故必稱大人。


以其德也。


此大人亦可謂之大丈夫。


所謂富貴不淫。


貧賤不移。


威武不屈者也。


亦所謂中立不倚。


獨行不懼者也。


故非剛中以貞固者。


不能及焉。


有言不信者。


本兌之用。


而無坎之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0:3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象辭-34


騰口說而忘誠正。


是言不信。


惟尚于口辯。


而其用已窮。


為兌在外。


困窮之時。


口舌何裨于事。


辯論何益于行。


明困時無可說也。


說既不見信。


說者亦不以信期。


是逐末而失本也。


言為心聲。


言出而心不至。


將何以為信。


如要盟。


如迫警。


雖若可憑。


實不能信。


困窮之際。


惟有自貞。


兌在外而易窮。


是以有言猶不言也。


以卦象判卦之用。


由卦用定人之行。


此彖辭本旨。


既在困中。


自非平時可比。


故辭述其用。


以使後人知所取法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0: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象辭-35


象曰。


澤無水困。


君子以致命遂志。


宣聖講義此釋困卦象辭。


明人道也。


坎在兌下。


兌在坎外。


水與澤相睽。


乃成澤中無水之象。


前已言及。


升卦巽在坤下。


而稱地中生木。


此何以不曰澤中有水。


則以木性上升。


雖生于地中。


仍長出地面。


故稱為升。


水性潤下。


在澤之下。


勢必流滲以涸。


以內外言。


外有澤而水在內。


明非澤中之水。


則將汎濫以盡。


故曰無水。


若易其上下。


則為水澤節。


而水在澤中矣。


不過澤決口。


水易流。


宜自節約耳。


澤而無水。


乃成困窮之象。


言其用窮也。


澤以水用。


無水是不克充其用。


故比于困窮之時。


物不得展其技。


人不得展其才。


非困而何。


水之在澤。


如物之儲以備用。


如財之貯以供時需。


今無儲貯。


豈非窮乎。


窮則困矣。


人生必賴物以為生。


必利用財物以為用。


必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必節留有餘。


以防將來之不足。


此經濟之道。


民生之原。


苟無存留。


其困立至。


此困卦以澤無存水而得名也。


困者有時所為。


有人之過。


如年荒世變時也。


奢費怠勤人也。


皆不免于困。


而君子先自責焉。


天命靡常。


人事有定。


故居易俟命。


素位而不願乎外。


盡己所能。


以謀其有餘。


約己之欲。


以給其不足。


故恆免于困。


以其窮于時。


不窮于人也。


人事之于困窮。


亦有道焉。


則憂道不憂貧。


謀行不謀物。


物之不足。


吾心自足。


用之有窮。


吾志不窮。


則時之困。


無傷于人。


而人之困。


不見于時。


為心所安。


志所在。


不在彼在此。


則困亦不害矣。


故處困必以君子為法。


君子守己而安其分。


本道而昭其德。


見危授命。


而不苟免。


見得思義。


而不強求。


命自天。


而我不忮不畏。


物自物。


而我不貪不輕。


是以能守貞而無卹于得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1: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象辭-36


明分而無計于安危。


此所謂致命遂志者也。


致命。


則一身之外。


更何存于心。


遂志。


則本分之外。


更何動于我。


故憂樂如一。


利害無二。


行不務于外。


則中常寧。


言不苟于人。


則性常定。


命既致于道。


則道以外。


無干于己。


志既遂其初。


則志所存。


不誘于物。


故困不足困。


而窮且通。


則象辭稱亨。


釋又所謂困而不失所亨者也。


惟以不自困處困。


則困亦亨。


惟以亨仍不失其貞。


則困亦貞。


此致命之要。


遂志之本也。


命受于天。


困亦天也。


則困無傷于情。


此性命之正。


足以解其困也。


志發于己。


窮亦己所覺。


不以窮而動其志。


則窮何害于我。


此中和之德。


能常定其志也。


則皆由卦剛中之德致之。


乾之本也。


行健之義。


自強不息之誠。


乃能逮之。


否則未有不為困而困。


為窮而窮。


而窮者既不能致命。


命亦無所託。


既不克遂志。


志亦無可持。


則惟隨外物以存亡。


徇情欲以得喪而已。


安能困而亨哉。


故致命遂志。


善用困者。


即所謂貞也。


貞不失守。


則外物不能移。


貞不戾行。


則情欲不能誘。


故君子處困必志于貞。


明其本德也。


且致字遂字有甚深意義。


不致則無以自立其命。


不遂則無以自定其志。


是致之有道。


遂之有方。


致則命自我立。


不為天所奪。


遂則志自我定。


不為物所污。


是能反困為亨。


因窮以達者也。


則君子之道。


豈為時所弄。


人所害哉。


故處困之時。


必求其亨。


而必志于貞。


貞則亨。


亨則不困。


而人道則以致命遂志為先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1: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37


宗主附注困卦象辭稱君子以致命遂志。


此義甚微。


以文王作易辭時。


正當被囚羑里之日。


商王紂暴虐無道。


臣民人人自危。


文王又為讒臣搆陷。


身幽囹圄。


前途吉凶莫卜。


故以易見志。


如明夷卦。


內引箕子為偶。


亦以地火明夷。


明入地中。


天下同暗。


前途茫茫。


無所適從。


特揭蒙難之義。


示順受其正之道。


以處明夷之世。


困卦亦然。


被困則身不得自由。


道窮則行不得自主。


故以致命遂志之義。


明剛中守貞之道。


以處困阨之時。


其旨一也。


困之象以剛為柔揜。


明為暗障。


亦如明夷。


澤成無水之象。


時當易陷之秋。


果不有道以自持。


將不知困于胡底。


故彖首揭亨貞二字。


示困之必以貞而亨。


方免于咎。


更以致命遂志一語。


示處困必以剛中自持。


守己不失。


方脫于害。


故致命者。


言本受于天者。


仍聽之天。


而無所惜。


危難如是。


安詳亦如是。


不為禍而自餒。


不為險而苟避。


此致命即置生死度外。


不以外來害?移其中也。


遂志者志發于心。


心不二志。


初時如是。


其終亦如是。


不以物欲而動其心。


不以利害而易其操守。


此遂志即始終不渝。


不為時勢易其節也。


故明夷為順以避難之道。


困為正以禦害之道。


不為權變。


一為常經。


皆不外夫道之所合。


時之所宜。


所謂無可無不可也。


趨吉避凶。


人之常情。


持正執一。


道之大法。


二者不可少一。


蓋不知權變為不智。


不知正經為不義。


智圓而義方。


處明夷之時。


本坤順之德。


希離光之明。


故順以就之。


處困之時。


本悅澤之情。


知險陷之害。


則貞以待之。


順者有宜。


貞者有道。


非強為也。


皆依卦象以行。


故困之道。


不為困困。


方能解困。


困者外也。


而我以剛中解之。


困者時也。


而我以貞操應之。


是致命者足以保命。


遂志者不害其志。


此禍中求福。


危中求安者也。


故能困中求亨。


亨而不困。


則貞以成之。


困而不亨。


則剛中以禦之。


是以困不失所亨。


此君子獨立不懼。


遯世無悶者也。


何哉。


九二九五。


剛中不改。


足以抗包圍之群陰。


而不為坎險所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1: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38


初六。


臀困于株木。


入于幽谷。


三歲不覿。


宣聖講義此困初六爻辭也。


初六坎之初。


坤之初六。


為卦之下。


柔而在下。


如地中幽邃之處。


而在人身。


則以臀喻之。


臀在身後。


以前後猶內外上下。


卦在下者。


亦稱內或後。


在上者。


亦稱外或前。


以六爻自初始。


漸進而向前。


故下為後。


如人之臀。


又臀位于幽獨之所。


字從殿。


殿後之義。


亦在後也。


然臀亦稱尾。


尾猶顛也。


初六稱臀。


則屬于後。


且為污濁暗昧之地。


如人便溺所出。


以爻為坎之下。


水下洩之道也。


而爻辭應為臀困。


非全體之困。


不過臀之困。


即身之困。


未有困其臀。


而身得自由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2: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39


此乃明所困在身後耳。


株木者。


言非所困而困焉。


臀困株木。


如豕困柵中。


株木所以拘繫之也。


株木者。


非林木。


而地低窪。


若喻以囚拘。


如畜類被幽禁。


則甚合。


以初六柔也。


地下而性幽暗。


非山林廣大之以。


故因其困而入于幽谷。


言無可逃也。


仍本坎陷之義。


有如墜入陷阱之象也。


株根也。


幹也。


以其不扶疏地上。


且深陷入幽谷中。


幽暗也。


深也。


與明反。


而義同冥。


升上六稱冥升。


困初六稱入幽谷。


是由冥升而來入也。


幽谷既非明朗。


又非淺易。


則入者茫茫然不知其他。


故曰三歲不覿。


言不得見也。


三歲者久也。


不限于三。


凡自二以上者皆三。


如俗所謂第三者。


在第二外也。


初六以坤履霜堅?之象。


為陰始凝之時。


陽德不加。


暗然而陷。


故爻辭如此。


明其困于下也。


困以剛中而亨。


初六未得九二之照臨。


故有幽谷不覿之占。


然卦自北方始。


而稱臀。


可見其面方向外。


則其後背之陷。


尚不足為全體之害。


故不及吉凶。


言徒困于幽暗。


不易見天日而已。


何以不易。


則為株木之困。


如畜之初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2: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40


象曰。


入于幽谷。


幽不明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初六雖在下。


而志于上。


雖陰降。


而情樂近陽以升。


故雖困。


惟其臀。


雖入谷。


惟幽暗而已。


爻辭初與上。


多不關大用。


以無位也。


柔而在下。


非無可作為。


故惟困于幽深。


而苦于不明。


三歲不見。


如人盲目不見光明。


初六辭旨。


為示困之始。


在不得光明。


所謂剛揜也。


剛為柔揜。


況爻又為柔乎。


如居暗室不得燈。


則永夜無所見。


而又困于所繫。


欲去亦不易。


是以成幽困之象。


欲得脫去。


必因九二之剛。


故曰入。


明其無所覿而陷入焉。


此困之由外物來。


而內無所恃。


故不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3:1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41


九二。


困于酒食。


朱紱方來。


利用亨祀。


征凶。


無咎。


宣聖講義此困卦九二爻辭也。


九二內卦中位。


坎之主爻。


乾之九二也。


剛中在內。


原為見龍在田德。


施普及之時而。


在坎則一陽陷兩陰中。


成坎險內陷之象。


今合上兌卦成困之九二。


更有剛被柔揜*之情。


故不離于困。


惟以剛得中。


而上應九五。


內外同剛。


以與柔搘拄。


故困而有爵秩之降。


言困仍能進也。


酒食者。


自九二至九四互離。


水火相交。


烹調之用。


而坎亦有尊酒二簋之語。


明其有關于食事。


酒食雖備。


而困于時。


遂不得醉飽。


徒有酒食之名。


而無甘旨之實。


此所謂困也。


若在平民。


則蔬食飲水。


若在上位。


則醴酒薄肴。


不過供具而已。


且在困窮之日。


並非頤養之時。


得食已難。


當茲坎陷之時。


又非鼎食之際。


則果腹亦不易。


此困于酒食。


不獨指不甘旨。


及不豐備也。


在九二為酒食而困。


即有亦不能安享。


即多亦不容甘飫。


則困之時義使然。


凡食以頤為養生之正。


以噬嗑為得食之基。


今困九二徒以互離。


有與噬嗑近。


故以酒食占。


而不免為所困也。


朱紱者。


朱綬乃爵賞之物。


方來者。


言其有位可得之。


九二得九五頒賜也。


故曰方來。


以二五正應。


方能得焉。


然非困之得。


乃困之遇。


困而得位。


斯遇此賞。


而酒食且困。


朱綬又奚榮。


食飲且不充。


官秩卻何貴。


不過九五方以此羈糜下位。


好爵令名。


補其食祿之匱。


希賜厚賞。


償其苦阨之情。


假以名。


使其不離。


加以秩。


範其不安。


此九二因中位而得占加官進爵也。


利用亨祀。


則如萃之用禴。


仍祀事祈報之旨。


祈祜而報恩。


為在位者所必重。


九二以時。


王之寵命。


當思神祖之恩施。


此利用亨祀。


乃在位者之志。


九二九五皆然。


且當困窮時。


前途尚不卜。


故有禱于祖。


祈于神。


以乞祐而保安。


則猶人之恆情。


人窮則呼天。


急則呼毋。


為無可奈何。


惟以命聽諸上帝及所生而已。


此困九二九五。


皆以祀為利之義。


不獨不忘本始也。


然酒食既困。


則亨祀亦難備禮。


此姤之不克豐備時也。


而所關禍福。


則不得以物不足。


而失其禮。


以儀不具。


而忘其誠。


此亨祀之利。


與九二之受祿相應。


皆言以禮示其情。


以尊敬之心。


致其契悅之意。


此則本上兌卦之用也。


征凶者。


不易進取。


九二剛得中。


而被揜。


守則有餘。


進則不足。


故占征凶。


亦與方來二字對。


來者彼來。


征者我往。


如升之不來。


與萃為反。


困以貞自守。


不宜輕進。


進必有凶。


而以本爻得中正之位。


有剛健之德。


故占無咎。


以中而剛。


不為物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3: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42


象曰。


困于酒食。


中有慶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九二雖困于酒食。


而得中位。


剛中之德。


而有朱紱之慶。


酒食之困。


其小焉者。


爵秩之加。


斯吉慶之大者。


而以剛德自強。


守貞不易。


不忘本始。


亨祀以誠。


則受神之福。


且受上之賞。


是中位之慶。


酒食之困。


何足為患。


利用亨祀。


乃吉慶之本。


不悖于孝享之德。


不戾于神祖之命。


則雖困亦亨。


況有朱紱之來。


無咎之占。


是因僅屬酒食細事。


何足為憂。


亨字與享通。


亨以成禮。


祀以成祜。


人神之契。


福祿無疆。


則困于一時。


將亨于其後。


故困而亨。


仍以敦本返始為重。


剛中之德。


乾之道也。


祭祀之禮。


本乎天道。


故能敬天不違。


孝先不二者。


雖困又何害焉。


此亦君子致命遂志所重。


亨祀以致其誠。


祭祀以培其本。


則命聽于天。


志達于神。


神祖所祐。


百祿是總。


則困已不困。


貞而能亨者矣。


剛中以成貞。


孝享以致亨。


則貞且亨。


斯君子處困之要。


毋以九二困于酒食。


而有疑于征凶也。


釋文特以中有慶。


明告九二之困不足慮。


貴在充其剛中之德。


致其亨祀之禮。


而達于君子貞亨之行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4: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43


六三。


困于石。


據于蒺藜。


入于其宮。


不見其妻。


凶。


宣聖講義此困六三爻辭也。


六三下卦之終。


中爻之始。


與九四接。


成未濟之象。


剛柔互失其位。


則行止皆戾于道。


故爻辭占凶。


困于石者。


以柔乘剛。


而坎之終爻。


上介于兌之下。


兌下為剛。


柔與剛不能匹。


以中互離之中爻。


首末兩陽。


反坎為離。


變柔為剛。


故有困于石。


據于蒺藜之象。


石剛。


而蒺藜介于剛柔之間。


困于石則不得出。


據于棘荊之內。


更不易進退。


是六三之時。


如大壯羝羊觸藩。


不能退不能進之情。


然非大壯也。


柔之揜剛。


已無由進。


又前後為剛所斷。


柔亦無由退。


是困之所遇。


皆失其宜之所為。


又較初之困于株木有異。


初見阻于九二。


故曰株木。


三則前有九四。


後有九二。


故曰石曰蒺藜。


明其不可據而據焉。


其困窮可知。


如人失路。


而走入荊棘之中。


榛莽之內。


又為石所遮斷。


是行不可。


止不能也。


入其宮不見其妻者。


兩陽之間。


如中宮而自入之。


亦如初之入幽谷。


不過初在下為谷。


三在中為宮耳。


其境雖殊。


其困一也。


而以全卦中互風火家人。


反為睽。


家人變睽。


故曰不見其妻。


以剛過多。


柔被壓。


不得與齊妻齊也。


陽與陰匹配相得者為夫妻。


六三前後兩陽。


不得諧合。


故不見其妻。


如小畜之夫妻反目。


亦以剛遇柔難與匹也。


宮中為內。


如家中以妻為主。


今家道乘而成睽。


六三又不與九二協。


故入宮而妻不見。


困之所為。


是有家而難齊也。


自二至五。


皆中互之象。


九二以酒食之困。


即婦道之乖。


婦主中饋。


惟酒食是議。


困窮之日。


巧婦無坎。


則易起勃谿。


而夫婦不和。


家道失正。


故循至六三。


遂不見其妻。


明處困之不易。


固窮之難。


婦女之見。


共富貴則安。


共貧賤則詬誶。


亦人恆情。


不得以君子安貧樂道責之婦女。


故困卦特以家道之困。


示夫妻乘離之由。


雖不必有之。


實情勢所難免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44: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困卦-釋爻辭-44


象曰。


據于蒺藜。


乘剛也。


入于其宮。


不見其妻。


不祥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六三柔加于剛。


而介在九二九四兩陽之中。


故有據于蒺藜之象。


剛柔不相協。


則動靜兩難。


行止均不易。


不見其妻。


乃不得配偶。


互相乘違。


是家人之反。


即家道之乖。


為人道不祥之兆。


祥以和召致。


語曰和氣致祥。


乖氣致戾。


今夫妻失和。


即無以召致祥福。


而成乖戾之害。


由爻辭困于石據于蒺藜言。


是行之戾。


由入于其宮不見其妻言。


是止之戾。


行止皆不可。


此六三之困。


為全卦最甚也。


故占凶。


較之初二雖困。


而仍占無咎。


可以見六三之不利矣。


蓋困卦六爻皆困。


而三陽之困。


猶善于三陰。


以陽困而得中也。


陰困則無守。


惟有順乎陽而得諧協者。


可免咎。


六三則以原居多凶之地。


又介于兩陽之間。


乃離之中。


離以麗為祥。


離為戾。


今一柔不能與二剛麗。


遂成乖離。


此所以不祥。


而獨占凶也。


若九四則雖同不當位。


而有與下相終之情。


此陽德之勝也。


困之中爻。


孚于未濟之象。


而反家人為睽之情。


以致行止俱非。


動定難措。


蓋家人巽在離上。


而睽則離在兌上。


由全卦言。


本互家人。


由下而上言。


則反為睽。


且上卦原為兌。


是以得睽之用多。


六爻初上無位。


則人道最困窮者。


為三四兩爻。


而四幸以陽志在下與初應。


故得免。


惟三以陰與上應。


皆為陰柔。


且反坎為離之中。


柔不得剛之協。


故為全卦最困之位。


爻稱困于石。


據于疾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9 02:29 , Processed in 0.45311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