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38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9:2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4


則為天者自然元亨。


為人者先以利貞。


知陽之長。


善保用之。


知陰之弱。


善育存之。


剛于中而不過。


健于己而不伐。


先明遯退之情。


始推壯止之義。


蓋止者留也。


言留以有為也。


留陽之毋過。


則剛德永康。


留陰之僅存。


則柔道可協。


而人事可濟天時。


物類克孚數命。


豈非大壯之所志哉。


讀者勿徒用其壯。


而忘其所止也。


大壯乾在內。


震在外。


二卦同秉陽剛之德。


主持發生之力。


其氣壯甚。


其勢嚴甚。


陽為大。


而進為壯。


升進以時。


義無反顧。


此所以與遯為反對也。


然以內互澤天夬。


外互天風姤。


與山天大畜。


是其用包有夬姤大畜之象。


而以夬為大壯之進。


一陽上進。


變兌則為夬。


按之時令。


大壯二月。


夬三月。


夬更進則為乾。


四月也。


皆以陽上升為用。


夬者快也。


缺也決也。


言陽行至順速。


而其距乾猶缺一間。


而與陰成決絕之勢也。


大壯既內互夬。


則亦應含此三義。


既感其至之快速。


則當行以紆徐。


既知其道之有缺。


則當志于自足。


既明其與陰之決絕。


則當推其留戀之意。


和協之情。


而勿太過。


故大壯天道。


而利貞人道。


本乎天者易過。


則變大壯為大過矣。


及諸人者致中。


則可因大壯而就于中孚。


此用大壯者所當先知也。


震主迅動。


而得乾健為之基。


其勢至疾。


其力至充。


則天道自然所至也。


有過必有不及。


天道不平。


視時自復。


復則平矣。


人道則無時不求其平。


切勿自干于過。


故當用壯之日。


己存自弱之心。


弱以成其壯。


則永保其強。


壯以行乎壯。


則終變為弱。


此春秋遞嬗。


而寒暑代遷。


天道之往復也。


永致其中和。


還守其柔弱。


人道之止至善也。


故大壯分天人。


而易教先反己。


讀者要明傳所稱大壯則止之義。


方不悖夫聖人垂教之深意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9: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5


宗主疏述大壯昔亦作太壯。


古大太二字原通用。


凡稱大至極者曰太。


如太極太一太初太素太古等。


皆言其至極無以加也。


大壯亦然。


卦為震乾合。


震為長子。


以乾視之為諸子中最大者。


今反居乾上。


猶長子已成立。


能代父經理外事。


則必年富力強之時。


故謂之壯。


若以爻言。


則為陽壯。


因大壯四陽在內。


由下而上。


一往直前。


氣充勢盈。


故謂之壯。


陽固可名壯。


以其剛也。


而大壯又剛之甚者。


故名大壯。


譬之生物。


方長未已。


體質肥偉。


精力滿盛。


則稱為壯。


人生二十曰弱。


三十曰壯。


亦以其年齡正盛。


體力方剛。


任事不勞。


作業不倦。


有同卦之四陽正長有進無退。


其氣既沛然直上。


其志更堅持突前。


非如臨之始大。


又不似夬之將衰。


故名大壯。


謂其壯恰至極。


較泰之平均更進一步。


而不及夬之老大。


陽者上達。


由夬再進。


則歸于純乾。


乾為老陽。


陽之至尊而至純者。


不得與其他論強弱。


故雖有天行健之稱。


而不得謂為大壯。


是大者承乾之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9:5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6


邁諸卦之上。


而駸駸乎有同于乾也。


蓋震本奮迅之用。


出于坤有志乎乾。


今以乾在其內。


是又體乾而用坤。


坤為萬有之母。


震為眾生之先。


萬物皆以坤育。


以震出生。


震雷一動。


天下同春。


乾為純陽為其根。


則其生化無垠。


而世界繁庶無比。


故震合乾而名大壯。


則又狀物之盛多矣。


雷天易位為無妄。


無妄無物。


以乾在震上。


震生之。


乾成之。


生于地者成于天。


故曰元妄。


即無物也。


純乎性情之精。


返于虛靈之真。


更何物乎。


物與無妄。


同歸于天而已。


故無妄古名毋忘。


或毋亡。


言毋忘所生。


或毋亡而不知所歸耳。


若大壯則與無妄反。


存于天者生于地。


畜于精者施于物。


由真境而化生世界。


由無有而造成繁榮。


斯謂之大壯。


大壯卦四陽在下。


與遯卦相對且反。


以遯四陽在上也。


而與無妄大畜為類似卦。


皆四陽二陰。


陰陽分明不雜。


不似其他四陽二陰卦也。


惟大過卦四陽連互于中。


頗與相近。


而二陰分列初終。


則有不同。


然以卦為圓象。


終而復始。


則大過亦可作大壯與遯卦之變體。


大壯二陰在上。


遯二陰在下。


中互艮巽震兌四卦。


皆與乾合。


遯則互乾巽。


大壯則互兌乾。


以二至五相互成卦。


各不同也。


而一則為姤。


有陰陽相遇之象。


一則為夬。


有陽與陰決之意。


故在遯本不求合。


而其變則反有遇。


在大壯本便于亨達。


多所包被而其變則反成決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0: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7


而不克相容。


此正與變有殊用。


以其時位辨之也。


聖人示天道于未然。


定人事之先預。


故于辭中指其趣。


如遯本宜退。


而有亨利之辭。


大壯本宜進。


而有利貞之語。


且傳更明示大壯則止四字。


以見大壯于時為大。


而不能忘其小。


于位為高。


而不能忽其卑。


于行為進。


而不能志于止。


正皆順天道之易變。


而定人事因應之方也。


蓋遯于前者。


必亨于後。


進于此者。


必止于彼。


元亨利貞。


相環成用。


春夏秋冬。


相旋成時。


遯猶秋冬。


而有亨利之占。


大壯猶春夏。


而重利貞之德。


此由二卦彖辭。


可以見天道靡常。


人事必預之旨也。


大壯之對卦為風地觀。


上下易位為地風升。


以陽與陰爻對。


先天八卦方位。


乾坤震巽皆相對。


故大壯有與觀升二卦相應者。


陽之用以陰。


剛之用以柔。


大壯陽剛特盛。


故宜取升觀二卦之用為輔益。


在時令大壯二月卦。


觀則八月卦。


一春一秋。


互相照映。


如日與月晝夜代明。


此大壯雖秉春和盛茂之時。


亦含秋冬清寧之象。


蓋本末表裏不同也。


故大壯彖辭獨稱利貞。


即明乾為體。


坤為用。


剛為道。


柔為德也。


以二月春雷初振。


萬物向榮。


陽之所生。


必賴陰以成之。


此河圖之例。


亦生化之大則也。


人多昧于此義。


謂大壯因雷天之奮迅。


宜升騰之無涯。


而傳乃曰止。


殊與數不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0: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8


不知大壯之止。


乃天道也。


四時異氣。


各有中和。


即二五八十一四仲月也。


仲月居一時之中。


為一氣之最中和者。


二月仲春。


節當春分。


春方及半。


天地和凝。


前乎此則猶寒。


後乎此則已溫。


是春令之至正。


春德之至平。


如一室之中央。


一日之中午。


不偏不頗。


乃均乃勻。


人道法天也者。


必依此為準繩。


而推其德用。


達于無垠。


故謂之止。


止猶正也。


中止也。


無進無退。


不弛不張。


悠然自足。


闇焉自章。


此中庸之道。


獨往復而勿徬徨。


斯稱之為止。


謂天道立而人道建。


萬物存榮。


而文質至美善也。


凡恰好不過者。


方可以止。


若有未盡。


不得止也。


大壯既當盛時。


易瀕侈泰。


苟不知止。


必以過而受其害。


蓋大小過以失中而稱。


大壯又類乎大過。


而況其變也。


知止不殆。


不過何害。


大學所謂止于至善。


以其知所止耳。


愈進不已。


其敝也反為退。


愈升不已。


其敝也反為沉。


皆不善于止也。


而所至反其行。


故大壯志于壯。


而人道則先利貞。


利貞者性情也。


反求諸己也。


知止而克止也。


易道四德。


元亨為行。


利貞為止。


明此義矣。


自無疑于大壯之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0:5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9


大壯。


利貞。


宣聖講義此大壯彖辭也。


乾卦四德。


元亨利貞。


而大壯祇云利貞者。


以乾在內。


陽剛在下。


有類于泰。


泰以坤上乾。


大壯震上乾。


震出于坤。


其卦為陽。


其用則陰。


故大壯卦稱利貞。


言本坤德也。


利貞于時為秋冬。


于地為西北。


于道為恬靜。


于令為收藏。


于德為義信。


蓋純人道之本。


而法乎坤以同于乾也。


乾既在內。


不得如重乾兼主外事。


而卦用又依震之迅奮。


合乾之剛健。


其用過強。


其名大壯。


強必有弱。


壯必有衰。


以志乎中和。


則惟利貞之先。


蓋剛動于始者。


必柔靜于終。


壯強于前者。


必衰弱于後。


藏有秋冬。


始有春夏。


令有收藏。


始有生長。


為之先者。


亦為之繼。


在其後者。


亦居其前。


氣數循環。


無一時之息。


去來者道。


往復者理。


大壯之先也。


由復而臨而泰。


是其進以漸也。


大壯之後也。


由乾而姤而否。


是其退亦以漸也。


君子察其既往。


知其將來。


明其已盛。


知其將衰。


鑒于進之駸駸。


乃期其行之徘徊。


懼于數之倏忽。


乃志于艱貞幹固之才。


推夫作始之匪易。


乃洄溯乎既植之根荄。


故以元亨之立致。


而先勉利貞之克諧。


物之榮者反其寂。


道之放者歸之懷。


愈減則愈益。


愈明則愈晦。


止者行之機。


沉者升之背。


利則無往不亨。


貞者還元可待。


是以守己不失。


反己不昧。


純柔以履至剛。


因利以避于害。


則大壯之所重。


而人道別有貴也。


夫聖人抱道于躬。


行止不離。


畜物于家。


精窳不移。


為有所固守勿失。


乃順夫天道而無為。


陽雖盛于春夏。


而有秋冬之繼。


物雖見其強壯。


而有衰老之至。


惟返躬而立誠。


乃至善而無忮。


此大壯彖辭。


惟稱利貞二字。


讀者覽于卦爻。


當知立辭微義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1: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0


大壯壯字。


有壯碩偉大之意。


且兼有莊嚴廣穆之象。


蓋以陽德主生。


善育。


既多生殖。


復能廣育。


萬物皆備。


萬類同榮。


如日中天。


無物不被其蒸煦。


而欣欣向榮也。


生機既盛。


儀表自雄。


如人少之時。


丰度翩翩。


威儀至好。


此即陽德所見于物也。


又如春夏之際。


花木齊開。


芬芳悅人。


山林壯美。


大地一新。


亦即陽德所敷。


無物不同壯美。


不獨乾大生之用。


且以震勇振之力。


故天地人物。


皆以壯為難能可貴。


而易則取震乾之合。


稱為大壯。


為四陽漸長。


陰不與爭。


而陽上四爻。


既近天界。


又居人爻。


天人合德。


且包地位。


比較三陽開泰。


又進一層。


故名大壯。


而繼泰卦之後。


泰稱后以財成萬物。


及翩翩不富以其鄰。


可見泰已有壯之美盛。


較之大有近似。


而壯則與大有異曲同工。


大有為離合乾。


與大壯乾居震下。


及大畜之乾居艮下。


三卦皆以乾稱名。


皆陽在下。


能生多育。


物富力強。


而稱大。


大有為人言。


大畜為己言。


大壯則兼人己包物我而言也。


蓋大有明物之豐盈。


足比于豐歲。


大畜明畜之眾庶。


足比于家之富饒。


大壯則明人物之盛強。


足比于人之年少。


時之當春。


內外充盈。


形神偉麗。


而三卦之取義。


莫不由乾之在內。


惟乾能以美利利天下。


惟乾大生。


故三卦皆以乾而見其有畜且壯也。


陽者稱大。


泰亦大也。


臨之稱大大之始。


泰則大之中。


至壯則大之極。


謂大壯恰當大時。


而猶未過也。


大有大畜亦然。


若大過則過矣。


過則不得為壯。


君子必期毋過。


大壯之辭曰利貞。


蓋欲人戒于過。


而時中耳。


彖曰。


大壯。


大者壯也。


剛以動故壯。


大壯利貞。


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1: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1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大壯卦以陽盛得名。


大指陽言。


壯指盛言。


故曰大者壯也。


與大過卦辭大者過也一意。


皆以陽稱大。


而陽又正在其壯旺時也。


大過四陽在中。


大壯四陽在下。


皆多于陰。


其勢正盛。


得位乘時故稱大。


臨以二陽漸長。


亦稱大。


則以二陽在下。


其氣勃興。


其勢突前。


足迫眾陰也。


大壯固以陽壯稱。


且因陽之漸升。


由泰而進。


如物由生而長。


由弱而強。


故曰大者。


壯也。


言前已大。


今愈壯矣。


大猶外形。


壯則內實。


既有偉岸之?。


又具強盛之精。


其內充盈。


其外洪廓。


內外皆盛。


其名大壯。


則以下乾上震。


乾為剛。


震為動。


內剛外動。


其勢莫犯。


其進莫禦。


其前無與敵。


其至無與抗。


故曰剛以動。


故壯。


言徒剛不得稱壯。


徒動不得為壯。


必剛以動。


方名壯也。


亦因大壯乾主于內。


震奮于外。


本其行健之道。


發為振動之行。


合成雷鳴于天之象。


則其稱壯。


固有由矣。


大壯既以剛動。


雷震天驚。


無物不興。


生陽發越。


無物不亨。


則宜以元亨稱。


而彖辭曰大壯。


利貞。


何也。


是聖人立戒明教之微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1:4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2


見盛者不可過。


而強者不能久。


天道尚消息盈虛。


天數終則有始。


故以大壯之壯。


而特重利貞也。


謂元亨者天道。


大壯所固有。


利貞者人道。


大壯所宜先。


調盈濟虛。


裒多益寡。


此本泰祇平之道。


而求永致中和。


故申之曰大者正也。


正指貞言。


以大壯利貞四字。


合詮之則為大正二字。


蓋大壯已大。


而利貞克正。


正且大矣。


則生生不絕。


物物恒春。


則天道有常。


至德永平。


則乾健受于坤順。


雷動協夫巽行。


則無過不及。


而履乎正大光明。


則天地之情可見。


人物之數可知。


循環以返求諸己。


順變以達乎無為。


則大壯為明天道。


而利貞實人事之師。


因其壯。


而念其未衰。


見其壯。


而思其將衰。


陰陽互為消長。


大道乃若輪迴。


其進也即其所止。


其弱也即強之階。


其剛動也。


即柔以靜。


其大正也。


即至行達於毫微。


蓋一平一陂。


一往一復。


天地之情。


去而又續。


惟人道志乎至中。


不求其過。


乃無不足。


故以利貞為辭。


俾學者無矜無忽耳。


釋彖辭末語有深意。


後人多未能明解。


蓋大者正也。


即與上大者壯也。


正相對。


即同大過卦。


大者過也。


恰相應。


以大過陽之過。


大壯陽之盛。


盛則過。


惟有就于正。


始免于過。


而長保其壯。


故震乾合德。


乾居震下。


以剛在內。


九二中位。


而與上六五相應。


內剛外柔。


則陽不至過。


異乎大過之二五皆剛矣。


大壯既以九二主內。


六五主外。


則與地天交泰之象同。


又與道體剛用柔之例合。


是即就正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2: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3


言陽雖盛。


而不失其正也。


然凡卦陽以九五為正。


而此反稱六五為正。


抑又何也。


則以大壯原異純乾。


乾以九五正位。


六爻皆剛故也。


大壯四陽兩陰。


實已兼坤之德。


類泰之象。


陽與陰合。


為後天大則。


合而後生。


和而後長。


今四陽勢盛。


已難與陰協。


不似泰之平勻。


則其用恒易過。


茍至于過。


則非大過。


即成遯。


以陽日升。


四陽升一爻。


則成大過。


升兩爻。


則成遯。


皆不得中和。


而將悖乎天地交合之情。


違乎陰陽生化之道。


是以聖人為防其過。


且鑒于遯。


乃因兩陰在外。


柔主外正。


足見天地之情。


尚志于諧協。


陰陽生化之道。


不乖于中和。


故以利貞二德。


明大壯之大用。


在能以大就正也。


由四德言。


即以亨返貞之意。


亦如春風甫和。


生機漸鬯。


止仲泰天氣。


雷動而物茁。


日暖而花開。


卻不忘冬令培育之功。


坤地煦養之德。


雖溫而非熱。


雖生而非長。


其氣雖盛于內。


而其外未達繁榮之極。


其勢雖發于下。


而其成未臻豐滿之時。


此不以亨稱。


而先志于貞也。


貞足兼利。


地道所光。


春月之陽。


自地雷復始。


由臨而泰而大壯。


仍係地下一線之陽。


逐漸升騰發越。


則德重利貞。


乃不忘本之意。


不獨人道當如是。


即以天地之情論。


亦不以既長者忘所生。


既壯者忘其稚。


則四陽雖盛。


不陵六五正位。


而兩陰雖衰。


仍抱涵濡初衷。


蓋陰爻主降。


是其志也。


志見乎情。


情見乎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2:5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4


此以大而就正。


以陽盛而從六五之正位。


實足見天地之情。


為生化之本。


在泰卦三陽既平。


性情均至。


故為交泰。


明其和合自然。


若大壯則已判多寡。


分強弱。


而其求合之志。


相慕之情。


則猶可見。


是即因六五正位足見之也。


大過九五。


不能見。


大壯進而至夬。


亦不能見。


皆以其徒自盛。


而忘生化之本。


交合之情耳。


在一陽來復。


辭稱見天地之心。


則以陰多于陽。


如母育子。


不可以情稱。


惟大壯本泰已合之後。


雖成父子之象。


無復夫婦之擬。


而其和協之情。


猶未消失。


是即所謂正大之效。


乾大而坤正。


九二大于內。


六五正于外。


正大既協。


兩情克諧。


此大壯彖辭以利貞稱也。


讀者宜體會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3: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象辭-15


宗主附注大壯卦爻既與各卦辭相關。


而最要者夫子所講彖辭大者壯也。


大者正也。


二句之義。


實全易各卦。


以大稱者。


如大有大畜大過。


皆以陽盛得名。


而臨雖無大名。


其用亦以大稱。


則亦以陽長也。


至于泰卦之稱名。


固不異于大。


古大。


太。


泰。


三字原一義。


而字形不同。


則地方或時世殊也。


泰即太也。


太即大也。


陽自地出。


其初為復。


其進為臨。


復不得稱大。


臨則可謂大。


進至于泰。


則已大矣。


謂陽由震之一爻。


漸進漸長。


以至于乾。


三陽具備。


是其盛已至矣。


故不獨稱大。


且稱太焉。


古文稱大之極。


則曰太。


如太初。


太古。


太上。


太鴻。


太素。


太一。


皆極大也。


亦皆可作泰。


泰自太變。


後人恐太大字形易混。


乃別作泰。


實即太字。


而以卦言。


陽極于乾。


凡有乾卦。


或中互乾象者。


皆可得大之稱。


如大壯大有。


乾在離下也。


山天大畜。


乾在艮下也。


而大過雖非乾之合。


卻中互重乾。


則以四陽在中。


由二至四。


三至五。


皆為乾也。


大壯之象。


亦以乾在震下。


陽由泰更進一爻。


遂成大壯。


故曰大者壯也。


言乾自稱大。


震之一陽又連于乾。


是大且壯也。


與大過以重乾包于二陰之內。


成大者過也之象。


正相印證。


大過陽固大。


而失于不得本末之固。


遂為大過。


與小過相類耳。


然大壯前稱大者壯也。


而後又出大者正也。


則以陽盛而不過。


下有其本。


上協于陰。


九二六五。


交得其正。


故有大正之稱。


由體言曰大壯。


由用言。


曰大正。


二者非不同。


乃體用之別耳。


正如大有為陽能有陰。


大畜為陽能畜陰。


皆得相孚相協之用。


是大壯為陽能正陰。


以成其壯。


陽正而陰從之。


上下翕合。


內外同壯。


此所以名大壯。


而用為大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3: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6


象曰。


雷在天上大壯。


君子以非禮弗履。


宣聖講義此大壯全卦象辭也。


大壯震上乾下。


為雷在天上之象。


雷天皆陽。


亦皆氣也。


而天則本來居上。


雷則自地上升。


是雷在天上。


猶曰雷上于天。


與需卦之雲上于天同意。


顧不曰雷上于天。


而曰雷在天上者。


則以雷雖自雲出。


雲有水氣。


終成雨雪而降于地。


是雲原屬下也。


故曰上。


若雷則以雲中所含之電。


電發為雷。


其聲也。


電流為火。


其光也。


光與聲雖異乎氣。


而憑氣以行其行也。


隨所之而即逝。


不似雨雪必降于地。


天亦氣也。


雷在天上正其所居。


蓋天空無非氣也。


雷鳴成聲。


電行成光。


皆在空中。


是雷在天上。


非如雲之自下上而終降也。


雷行于空。


聲既赫然。


光復閃然。


為天威之所見。


天以雷伸其威勢。


壯其神功。


神威之施。


無物不畏。


是則雷在天上。


乃見天之莊嚴。


神之雄偉。


莊嚴雄偉。


故名大壯。


謂雷天合德。


乃天神之壯。


亦即陽氣之壯也。


陽氣為天神之體。


亦天神之德。


施于天下。


天下皆得其威力以同壯。


是天神之壯。


即萬物之壯。


因萬物莫不賴此威力以生化也。


春雷一動。


萬物同榮。


其動也必在天上。


若在地中。


不得動也。


動則為災。


惟其動于天空。


乃克成其生化之用。


則以雷鳴之後。


雨澤繼之。


潤物之功。


雷雨共之。


故雷動以時。


天神之威德乃顯。


天恩同沛。


人物之生機乃昭。


天人相通。


生息無間。


其壯也。


其大壯也。


為其以雄偉之力。


成雄偉之觀。


以莊嚴之威。


致莊嚴之果。


始終莫不壯也。


惟壯矣。


大壯矣。


雄偉者易成衰憊。


莊嚴者易至頹唐。


是天道靡常。


而人事宜慎。


故在大壯之際。


亟思保全之方。


則君子必自警惕。


而先非禮弗履之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3: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7


蓋大壯乾主于內。


震持于外。


乾有乾乾之訓。


震有虩虩之思。


皆不外以其極盛。


則懷其將衰。


鑒其至充。


則憂其過滿。


故朝乾夕惕。


以求無咎者。


乾之君子也。


震來虩虩恐懼戒慎者。


震之人道也。


大壯以之。


則先自惕自戒。


而一言以蔽之。


曰非禮弗履。


古者聖人首畏天命。


篤恭神明。


而于月令。


春雷發聲之時。


通告上下。


戒其容止。


莫非明天神之威德。


重禮教之防閑君主以下。


至于庶民。


皆以敬天為先。


守禮為要。


禮始祭祀。


而特先祀天。


為報本也。


天雷初鳴。


生機始見。


尤為懷德畏威之日。


返本報恩之時。


不獨憚其莊嚴。


敬其雄偉已也。


人物既生。


而有身。


則必思生之所自。


身之所育。


父母養之。


而非得天賦之性命。


不克生也。


生必本陽氣。


陽氣者天之一體。


神之本德。


陽氣周布。


生息無垠。


此人物所同也。


非禮弗履。


包一切言行。


言猶曰。


凡不合于禮者。


皆不為也。


履猶作也。


行步曰履。


人有所動作。


或曰行。


或曰履。


一也。


非僅指步履也。


又履字與天澤履有相關連。


履卦以上天下澤定名。


分尊卑上下。


為禮所本。


故履者行也立也。


或行或止。


無不由禮。


有禮則安。


無禮則危。


非禮之事。


君子所戒。


而不明示于履。


乃見于此者。


大壯雷天之威。


自當有所警惕。


有所戒懼也。


中庸首章所稱戒慎恐懼。


亦推大壯象辭之義。


而溯源見性明生之道。


以志于中和位育之功也。


夫大壯乘時之盛。


因位之宜。


既大且壯。


最易干非禮之愆。


瀕大過之害。


則以處艱危易。


處安泰難。


君子知其弊。


則先憂其憂。


後樂其樂。


故于大壯之曰。


先戒慎于其行止焉。


而象辭所稱。


亦猶申彖辭利貞之義為重。


在返己而就正。


以成其大壯也。


正則自無非禮之履矣。


全卦之用。


一正字足以概之。


惟正始克中和。


惟利貞始克達元亨。


惟以非禮弗履。


始克全大壯之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4: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8


宗主附注大壯以乾之健主於內。


震之動持於外。


譬之家有嚴父。


主其家政。


一切規模。


全依先人之訓。


上下和睦。


男女齊正。


當其年老。


又得克家長子。


繼承父業。


為之奔走于外。


父命不違。


行止不悖于孝道。


則其家必興。


門庭光大。


安富尊榮。


此即大壯之象。


既大且壯。


德足以為世法。


勢足以令眾服。


則一言足以動鄉里之視聽。


一事足以立族戚之楷模。


是其所成。


必能化俗移風。


垂教作則。


不獨善其身家已也。


故大壯不必自有作為。


不待已居顯要。


為其積之已厚。


本根早固。


如大木盤根錯節。


培植有素。


則垂蔭必廣。


風聲必大。


此乃理數自至。


不求而得者也。


故大壯與大畜相類。


大有相通。


大畜比于家之富饒。


大有比于年之豐稔。


皆生育優美。


營養暢通之象。


而以遠大者言。


則天地生成之功。


以近細者言。


則人物發育之事。


正如大畜。


良馬童牛豬豕。


無不隨所畜而壯盛。


依所求而良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4: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彖辭-19


觀大壯爻辭。


亦數以羊為象。


即可見壯即肥也。


畜之肥腯。


即人之偉岸。


事之豐盈。


推而言之。


天地生化之繁榮。


萬物生殖之蕃衍。


皆大壯也。


皆天地之德也。


而君子法之。


則位育之道。


中庸稱位育。


端在致中和。


大壯以乾在震下。


上以六五為正位。


而彖辭獨言利貞。


以柔用剛。


皆無非因大壯之易過。


而特求其中和。


有六五主全卦正位。


則四陽不偏盛而得中矣。


四陽安于下。


而讓兩陰在其上。


一升一降以相協。


則得和矣。


此中和之致。


即由陽能自反以就正。


不徇已以大過。


是即反大過以成中孚之旨。


故初爻稱其孚。


而象辭則以非禮弗履自勉。


于釋彖辭更明揭正大二字。


可見天地之情。


此皆聖人以易明教之心。


讀者切勿隨意念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5: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爻辭-20


又曰大壯與夬皆屬乾前之卦。


而大壯四陽稱壯。


夬五陽反不以壯稱。


卻名為夬。


此中意義。


大可深思。


蓋壯雖以陽盛見稱。


實則陽之盛極反成衰。


如夬以五陽名夬。


則明其有缺也。


對乾言為缺一爻。


對陰陽平勻言。


為缺二爻。


以缺則非全。


又不得平和也。


惟泰為平。


惟既濟為和。


惟乾坤為全。


此夬之不得與數卦同論也。


而大壯則雖較泰多一陽。


較乾少二陽。


卻以四陽連居于內。


兩陰調協于外。


陰雖不勻。


而無忌妒之心。


腸雖過中。


而有和平之志。


則以一卦六爻。


初二為地爻。


即坤位。


五上為天爻。


即乾位。


今大壯初二地位。


反為陽。


五上天位。


反為陰。


是天地交泰。


水火既濟之象。


可見乾雖盛而未嘗有陵坤之志。


剛雖過而未嘗忘和柔之情。


即本泰之祇平。


既濟之交和為用耳。


其名壯者。


不在天地。


而在人爻。


則以三四皆陽。


乃成剛過之象。


然中爻向難獨用。


必本于二五之交和。


二五苟和。


中爻縱過亦不為害。


以卦原分上下。


中爻不附于上下之一爻。


則為全卦言。


不得以中爻而棄其也四爻之情志也。


大壯既以天地同志。


陰陽孚情。


則中爻雖盛。


仍不能悖夫交協之道。


此象辭以利貞為用。


而釋彖以大正為言。


既重利貞。


則雖過而不失其和。


既先大正。


則雖盛而不乖于中。


此大壯以中爻之剛稱名。


而以天地交協之情明用。


雖似大過。


而仍歸于中孚。


此壯之所以稱。


有非夬之所擬也。


夬以過而名缺。


正見過必有失之理數。


欲其無缺。


先期無過。


大壯之克稱壯者。


亦以其善于補缺。


而自蓋其過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5:1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爻辭-21


初九。


壯于趾。


征凶。


有孚。


宣聖講義此大壯初九爻辭也。


初九在全卦之下。


即乾之初爻。


以上合震。


異于乾之潛龍。


而以震之迅奮。


應乾之剛健。


陽德既盛。


其道已行。


故曰壯于趾。


凡初爻多稱趾。


明所始也。


如噬嗑與賁。


及後夬與艮諸卦。


初爻皆曰趾。


猶人之所立處。


人體雖壯。


必先有其趾。


以為立身之基。


行步之始。


如賁之賁其趾。


始見所賁不離足下。


足下既賁。


諸體隨之。


則猶木之有根也。


大壯已壯矣。


而所始先壯于趾。


亦見壯之有本。


如人之健。


必先有健步之足。


若足痿不克立。


不良于行。


雖有肥碩之軀。


終無所用之。


為其不得稱壯也。


且趾字從止。


立也立而後行。


未有不能立而行者。


亦未有行不先立者。


大壯以壯為用。


必先有所立。


以壯其本。


則猶物之茂盛。


必有其基。


事之繁昌。


必樹其礎。


壯于趾者。


壯之基礎也。


震以動為用。


今壯于趾。


是有所行進之備。


而以初爻在下。


猶乾勿用之時。


雖可以行。


而不得即行。


故占征凶。


言徒壯于趾。


未及其他。


則未克大用。


宜于立守。


不宜于行進。


則不強行。


行則凶。


征猶遠行也。


征凶猶不利遠行。


蓋以初九之壯。


非遠大之期。


勇于下者。


易懦于上。


盛于近者。


恒衰于遠。


強于細者。


輒弱于大。


此勢理當然。


不可以其可行而肆志為之也。


故非不行。


不可征也。


如小兒纔能自立。


不得責以遠大之行。


非其時也。


時則為宜。


非時為凶。


初九之凶。


以其位之下。


時之早耳。


然壯于趾。


已諧乾行健之德矣。


是有孚也。


有孚謂雖孚而未全孚。


則以初九雖本乾之剛健。


卻上合震之躁動。


則恐干于躁進之害。


而忽于勿用之時。


故明示其征凶。


且以有孚。


指所由凶也。


凡卦爻稱孚。


皆切中孚言。


即包含中和之意。


今初九在下。


去中爻遠。


上應九四為剛應剛。


過剛則折。


是所謂孚。


不過有孚于健動之德。


而非協于中和之道。


甚或以其健動。


致干躁愎之咎。


故有孚二字。


雖明其有合。


而戒其勿進。


仍不外彖辭利貞。


象辭非禮弗履之旨。


總為大壯已壯。


慎毋太過。


過則反非壯矣。


大過與大壯。


其異即在此初爻。


初爻克長保其剛健之德。


則全體成其壯。


若初爻因剛而折。


因健而撓。


則變成大過矣。


過壯之辨。


端在此爻之善用。


以地位既降。


時勢宜潛。


則雖有乾震合德。


終以戒懼為重。


觀于震之震來虩虩之辭。


則可見大壯初九之必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5: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爻辭-22


象曰。


壯于趾。


其孚窮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象辭之義也。


窮指初九時位言。


凡卦多以上爻為窮。


以位極也。


而大壯初九。


非位之窮。


乃時之極。


則以乾與震合。


震兩陰在上。


欲降不得。


而初九與九四應。


重剛不協。


故曰孚窮。


言不與陰孚。


而與陽應。


陽與陰協乃真孚。


如鳥之孵雛。


必雌雄和合。


今初九不得陰之諧協。


雖有孚而時不適。


是所孚者。


已極之陽。


故曰孚窮。


初與四應。


二與五應。


三與上應。


乃六爻正應之位。


大壯九二與六五。


九三與上六。


皆一陰一陽。


相和相得。


惟初九與九四。


二爻皆剛。


雖應不協。


是為過剛。


過剛正如極位。


故亦曰窮。


且壯于趾。


其下已盛其上反窮。


盛于下而弱于末。


壯于趾而衰于外。


則不稱也。


不稱亦猶窮。


謂不及猶過也。


初九原盛。


易于進取。


而以位之下。


時之非。


欲通不通。


不通亦猶窮。


謂窮與通相反也。


大壯彖言利貞。


不言元享。


正以其不得逕通。


不似泰之亨也。


亨與貞。


一為外達。


一為內守。


大壯宜守。


況在下者乎。


壯于趾者。


為固其立足地耳。


欲以之推行于外。


則必有待夫時。


有需于人事之合。


則必以陽就陰。


以剛就柔。


則必如九二之應六五。


九三之應上六。


相調相得。


以濟于平。


則與泰之祇平。


既濟之相濟。


中孚之致中和無殊。


此初九爻剛未充也。


故爻辭言其征凶。


釋文解為孚窮。


凶則不可以行。


窮則不可以進。


初九雖壯于趾。


亦惟自立自守而已。


既不得進。


復不宜行。


則所孚者。


亦惟鑒于過剛而自柔。


戒于躁動而自靜。


以保其壯。


則雖時有未至。


待之可也。


地有未當。


易之可也。


故至九二。


則變吉矣。


易數重在善用時以順變。


大壯初九之辭。


尤可以明于此旨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15:5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釋爻辭-23


宗主附注大壯與夬姤二卦。


為進退卦。


即以大壯四陽。


變夬五陽。


言陽自升進也。


而姤則與夬為顛倒之象。


一陰反下。


變上六為初六。


是陽更進。


而陰反退。


進于上則為乾。


退于下則為巽。


故巽卦為進退。


言陽進而陰退也。


然以卦言。


則又為陰進陽退。


蓋卦以下位為本。


自下上者為進。


自上下者為退。


陰日進。


則陽日退。


正如震卦陽起自下。


陰乃曰上。


是震為陽進陰退。


退以讓有力乘時者進也。


震進則成兌。


以至于乾。


三爻皆陽。


巽進則成艮。


以至于坤。


三爻皆陰。


故震為陽之進。


巽為陰之進。


由下爻言。


姤以巽承乾。


尤見陰之得地乘時。


陽不克與爭。


迫而日退。


以迄于剝。


則僅一陽居上。


與夬之一陰在上者正對。


故姤夬為對應卦。


又為往復卦。


與剝復二卦相似。


剝復一在坤前。


一在坤後。


乃陽氣消息往來之機。


夬姤一在乾左。


一在乾右。


乃陰氣上下起伏之紐。


此四卦為全易六十四卦總樞戶。


凡卦皆自此來去出入也。


以其旁夾乾坤。


統轄進退。


變化之中組。


交替之要道。


如人咽喉。


為出入之衝。


鼻管司呼吸之竅也。


故大壯與夬為進。


而與姤為退。


此夬姤兩卦辭。


皆有關夫大壯也。


夬以陽進。


進必自下。


故初爻壯于趾。


明其來自大壯也。


而姤為陰進。


陰進則陽退。


退則自消。


進則自息。


消于上者息于下。


故姤一陰在初爻。


而辭稱女壯。


明姤與大壯相反。


大壯為男壯。


姤則女壯。


亦即陽與陰盛衰之辨也。


讀者細繹二卦辭。


當自如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12:23 , Processed in 2.06334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