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3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5:2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恒卦-釋爻辭-60


六五。


恒其德貞。


婦人吉。


夫子凶。


宣聖講義此恆六五爻辭也。


六五居外卦正位。


為震卦中爻。


以柔履剛。


以陰加陽。


乃用貞靜之德。


作恒久之行。


原無可議。


唯以在外卦。


本屬陽之正位。


陽而從陰。


乃成女以代男之象。


故爻辭既明其德恆貞。


而所占則為婦人吉。


夫子凶也。


夫婦分主內外。


道異動靜。


用殊剛柔。


今六五以夫從婦道。


剛隨柔用。


是失其主從之分。


乖于唱婦之序。


故在婦女為吉。


而在夫子則反凶。


凶由數言。


非指德也。


數由時位言。


非指理也。


蓋六五時位所限。


數為之移。


如易以六二。


則正常矣。


六二為陰之正。


女之主。


今乃見于五爻。


是以陰服陽。


女率男也。


故德雖貞。


道雖恒。


男子不可用也。


然恒貞非皆不宜于男。


特以五爻之時位不宜耳。


果非正位當時。


則恒貞固美德懿行。


何有不宜。


唯以五之正位乘時。


如一國之君。


一家之主。


而不克自昭其德。


自弘其用。


乃反從婦女之所為。


是悖道而亂分也。


悖道則為逆。


亂分則為昏。


昏且逆焉。


不凶何待。


故六五之恒貞。


唯婦人之吉。


以婦者從夫者也。


因其貞以服事夫。


成其恒以匹配男。


則固女子常行。


家人美德。


而為恒卦大用之所見也。


則其占吉不亦宜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5:5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恒卦-釋爻辭-61


象曰。


婦人貞吉。


從一而終也。


夫子制義。


從婦凶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貞德本于坤。


為女子之行。


女子從一而終。


故以恒貞占吉。


從一即不二也。


而終即代終也。


皆秉坤元之德。


見貞靜之道也。


故女子以適夫為其終身之行。


非如男子以生為始也。


男子本乾健之德。


有大生大始之道。


包乎陰而領其行。


率乎女而正其家。


為一家之主。


婦人所仰望者也。


制義二字。


定制合夫天道。


義理適乎人情。


慱曰利者義之和也。


是義即利。


利之與貞。


一內一外。


男本于利。


以制其外。


女本于貞。


以固其內。


此乾坤至德。


天地大序。


人所法也。


故曰制義。


猶曰主利。


猶曰主外也。


制定也。


法也。


定于利之行。


法于外之用。


即遵夫陽之德。


剛之道也。


既以制義為本。


則不得有棄所持。


而反履女子之守。


是不得師婦之貞。


而從婦之命。


果若自違其制。


而從婦人之道。


其凶必至。


謂其自失所守。


制者所以守也。


男守其利。


以和于外。


女守其貞。


以占于中。


中外合德。


人道以全。


家道以大。


此恒六五爻辭。


著明其吉凶。


為辨別其持守也。


非謂貞之為凶。


利之為吉。


乃謂男以利為用。


女以貞為德耳。


釋文明揭其旨。


以示夫婦之道各不同。


而吉凶亦隨以異。


推而言之。


則如女子忘其貞守。


而效男子以利和于四方。


其為凶亦與此爻同。


故曰吉凶非由德言。


乃以時位定其數耳。


六五時位宜于女子之貞吉。


而男子則當取乾九五之利見為大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6: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恒卦-釋爻辭-62


宗主附注恒以一德而雜。


為其不一而求一也。


唯一始久。


唯久始恒。


愈雜則變愈亟。


愈變則時愈暫。


此二者相背馳。


即形而上形而下之所分也。


天地能恒久者。


以其德不二也。


不二始不息。


不息始悠久無疆。


傳曰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而聖人則之。


抱一以配覆載之德。


成位育之功。


故曰天地之道。


貞夫一者也。


言貞乃一。


女子從一而終。


乃名為貞。


而于易之咸恒。


寓其教焉。


咸發其端。


恒致于成。


皆夫婦之道所著。


人倫所始。


人道所本。


利貞之發于性情也。


貞靜之啟于坤元也。


皆不離于恒。


傳所謂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


故受之以恒。


可見恒以一德云者。


正以其造端于夫婦。


而推本于女貞也。


貞而一。


則亨達于天下。


此人情所同。


人性所正。


必由恒以致之。


性一而情雜。


情之不約。


則愈雜愈變。


而愈促其期。


聖人鑒于情之易紛。


乃以恒一其德。


而先勗之以貞。


貞而後利。


利而後亨。


此一家一姓之常德。


而莫不由女貞以發之。


女之克貞。


以和其夫。


孝其親。


睦其族。


而後成其利。


利者義之和也。


夫婦和。


家族睦。


義之著也。


利之見也。


由一姓之好。


推之鄉黨。


由一家之齊。


推之國天下。


則所謂亨也。


詩曰宜其家人。


而後可以教國人。


大學以治平必本于齊家。


孟子稱天下之本在國。


國之本在家。


皆謂家道成。


而後國天下以平以治。


莫非由利貞以達亨也。


亨則恒久無已。


故恒之用首于貞。


成于亨。


貞又發于女子。


合于夫婦。


此恒為人道之始。


家道之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6: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恒卦-釋爻辭-63


上六。


振恒。


凶。


宣聖講義此恒上六爻辭也。


振者動也。


升也。


由震之用。


而有振恒之象。


然上六時之窮。


位之盡。


不得動咸升。


故占凶。


以進無可進。


退又不能。


用無可用。


守又不可。


故其凶也。


亦時地之所為耳。


象曰。


振恒在上。


大無功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謂振恒之凶。


乃由在上位。


上位高不得自亢。


尊不得自崇。


雖六為柔。


而上為極。


亦如坤之上六。


有逼迫相爭之意。


而其終兩敗俱傷。


故釋文稱為大無功。


謂其位大而無可為。


勢大而無可用也。


陰固以降為主。


而上位不甘自卑。


震固以進為用。


而極位不獲更前。


此所以雖名振。


恒而不免于凶。


為其大而無功。


徒欲求之何益于事。


且必受其害矣。


故上者下之。


高者卑之。


道底于均。


德志于平。


方為成功之業。


吉利之占。


今上六不克自反以孚巽順。


而本震奮迅以振恒稱。


則其為凶可以知矣。


大者指其所志之大。


而見其時地不許。


雖行無功。


茍知無功而克自反。


以振而就順。


以震而合巽。


則庶免于上六之凶乎。


此在人之善用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6:5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恒卦-釋爻辭-64


宗主附注恒以上震下巽。


剛外柔中。


為已成道之體。


超乎有形之上也。


故與易本例。


剛中柔外者不同。


蓋易主後天。


以人道為本。


人道先利貞。


後元亨。


取坤之德。


敬以直內。


義以方外。


直方大。


不習無不利。


必含陽翕陰。


內剛以守。


外柔以行。


所謂道功也。


而此道功在修持時言。


非既成之後也。


在人世言。


非象外之境也。


故必有守以自固。


有行以和物。


物我兩利。


方得孚于道。


若恒則不然。


震出于坤而在上。


巽化于乾而在下。


是以柔守而剛行也。


則不宜于人世。


不和于物。


不孚于後天之道。


故在爻言。


初為浚恒。


而上為振恒。


下者益深。


上者益升。


兩不相協。


皆占為凶。


謂其于人道不利也。


而恒則固如是。


下巽柔以自降。


不深將自困。


上震剛以自揚。


不振將自亡。


是本其固有之德。


而達其上下察之用。


所謂魚躍鳶飛。


各盡其道。


了無滯礙者也。


而人世則不能行。


下者必求其升。


上者必求其降。


升降既協。


物我乃和。


故恒卦初上二爻。


雖皆占凶。


而仍以恒稱。


可見浚之與振。


非恒之凶。


實人事之不宜耳。


慎者取法天地。


依乎日月之行。


則乎山川之德。


皆超夫後天生化之物。


達于無為無思之境。


乃能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7: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總釋象例-65


遯卦艮下乾上宣聖講義遯卦上乾下艮。


天在山上。


乾為純陽。


艮為少陽。


而合成上剛下止之象。


剛宜進。


在上則無可前。


止宜守。


在下則已難久。


唯有順時自退。


以達其隱遯之用。


以卦爻四陽二陰。


陽聚于上。


陰併于下。


上下不均。


內外異志。


是不可為之時。


不宜為之地。


不得為之勢。


不易為之情。


故名曰遯。


謂其宜及時勇退。


如人之逃逋。


唯恐不速也。


卦名多指陽言。


如剝興否。


皆以陽在外。


不得展其用。


不能久于其位。


則乘時之消。


而辨其行止。


以定君子之出或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7:5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總釋象例-66


故剝與否。


皆不宜君子。


君子自退以獨善其身。


今遯亦然。


遯以陽在外易消。


雖較剝否為勝。


而內卦一陽不抵二陰之排擠。


亦終隨上之三陽以同消。


是以不宜君子。


亦與剝否同。


既不宜于行。


復不宜止于其所。


則唯潛身引退。


以孚于陽之消。


見世運之在遯也。


雖然乾純陽也。


居上位。


有其地。


宜可為也。


何以君子必退。


則以艮之二陰在內也。


陰居內正位。


以應上之九五。


陽不得與陰和。


正如否之天地不通。


生化隔絕。


雖有其地。


而無其時。


雖有其君。


而無其輔。


雖有九五正位。


而不得如乾之飛龍在天。


則以下無九二之見龍在田。


為之匹也。


況初二均柔。


重陰以壞其本。


正如花木枝杪雖榮。


根幹先窳。


欲其久茂。


不可得矣。


故君子于此。


應自退以善其身。


而任彼陰柔之漸進也。


夫遯以退為用。


而不曰退者。


蓋本天道消息。


有進必有退。


有往必有復。


而進退非一時之事。


往復非一舉之功。


其來也以漸。


其見也以徐。


故謂之氣機。


言氣動而自至也。


遯者自退也。


而外形不見其退。


以所退者微也。


日退日多。


積而後見。


正如月自望後。


日減日虧。


而初未見其減幾分。


虧幾許。


待至下弦。


則餘其半。


晦則盡其全。


如斯之退。


是遯也。


非退。


而其終則退矣。


氣之進退。


亦猶月之圓缺。


進而至于望。


則極。


退而至于晦。


則窮。


極則變。


窮則復。


此循環之象。


亦天道推遷之大則也。


遯之為遯。


正本此例。


當遯之初。


以陽將消。


其氣已搖。


其數已減。


物隨之潛改。


事隨之默易。


此即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8: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總釋象例-67


雖屬退逃。


而未著退逃之跡。


故名遯。


明其變有必至。


其所由來者漸也。


傳曰。


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遯。


蓋因恒之久。


而非有形者所能終持。


則必因極而變。


因窮而復。


則前之恒者。


至此成遯矣。


由卦爻言之。


恒上震變而為乾。


下巽變而為艮。


一陰之進。


一陽之升。


恒乃為遯。


震長男也。


復則返于乾父。


巽長女也。


變則艮為少男。


是消長之所推移。


而升降之有變易也。


天地不外此例。


人物莫逃斯行。


故遯之繼恒。


時為之也。


譬之人世。


恒者無為之治。


而遯則將亂之時。


以靜極則動。


動則將紛爭而難一。


陽極則陰。


陰盛則將推剛而自謀。


遯者陰之得時。


陽之失勢。


正如小人漸進。


君子且受傾軋排擠之虞。


欲其不遯。


不可得矣。


故遯者。


始于極盛之治。


發于初亂之時。


因于倖進之萌芽。


瀕于相爭之境域。


陽不得久與陰抗。


剛不得再與柔諧。


于是自退以全身。


歸隱以善其道。


故遯者隱也。


退也。


逃避也。


而唯知機之哲能用焉。


傳所謂君子見幾而作。


不俟終日。


即本坤靜之德。


而順成遯隱之道耳。


遯為六月卦。


而其象正為陽盛將消。


以六月夏季。


陽已極盛。


盛者必衰。


極者必變。


是遯之為卦。


本陽德之初消。


明時用之宜退。


故遯為退。


猶減也。


褪也。


言自此日漸退消耳。


而君子因之以推其善讓之德。


明其高蹈之志。


則早為退休之圖。


不使有將來欲走不能。


欲留不可之慮。


此遯之用。


乃在大用之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8:3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總釋象例-68


而當至盛之後。


人方流連而忘返。


我則見幾而豫謀。


蓋本于天道好還。


往必有復。


時令自轉。


息必有消。


正如六月之陽。


因時之將秋。


而先有引退之象。


以伏其火。


而伸其土。


育其金。


此夏秋間天道。


歲歲可徵者也。


至遯之為象。


有最要者。


人多未知。


即乾艮二卦。


原為先後天同位。


後天之乾。


居先天艮位。


以純陽易?陽。


以老父加少男。


是有自變而退之義。


與地風升卦相類。


以坤後天位。


即巽先天位也。


坤以代巽。


母以替女。


故陰自變而卦名升。


今遯以乾替艮。


而又與艮合。


且居艮上。


其例與升皆同。


遂以老陽自休。


比于艮之少男。


是陽變而自退也。


一升一遯足見陰陽之換替。


先後天德用之有殊也。


故升遯二卦。


關乎天道時令。


係乎人物生化。


行止進退。


有別于他卦者也。


升反為觀。


遯反為大畜。


亦先後同位。


而以上下不同。


德用亦異。


蓋觀坤在下。


大畜艮在上。


其所居與先後天之次序相反。


則其德用與升遯恰殊。


升之于觀。


為陽易陰。


遯之于大畜。


為退易進。


大畜志在發展。


遯則志于退藏。


此因上下卦位之異也。


然以乾艮本先後天同位。


其致用必相恰。


亦如同人。


大有。


師。


比。


有相聯繫。


相因應者也。


雖艮巽為隅位卦。


與離坎不同。


而皆為陽或陰。


則一也。


則遯之取名。


實由乾之自遯。


而讓艮成其德也。


艮止也。


乾以大生大始。


乘龍統天。


而效艮之善止善藏。


寂然不動。


則可見其取名致用之由來矣。


遯四陽在上。


陽升以迄乎盡。


故有類否。


剝。


前已言之矣。


而其對為臨。


其反為大壯。


皆與遯有通用處。


以臨為坤兌。


與乾艮先天對位。


大壯為震乾。


恰為遯之倒置。


陰陽位異。


剛柔道殊。


內外用分。


升降數別。


此中主客之志。


人己之情。


智者先辨焉。


故遯者以陽言。


在人事則明君子之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8:5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總釋象例-69


宗主附注恒卦之後。


繼之以遯。


在序卦傳云。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遯。


此言天地之道能久。


而物則否。


物者隨形生滅。


有一定之期。


偕時消息。


有必變之數。


如花草以春而華。


以秋而凋。


如人畜由生而長。


由老而衰。


皆不得悖乎生化之例。


違乎興衰之時。


此所謂物不可久居其所者也。


如人之高年。


度盡百歲。


即不能復留人世。


唯修道者。


可以延年不老。


長生久視。


然此乃真人之倫。


固已超物。


而與道通用。


與天同德。


非物所能擬。


則能悠久無疆。


以益天地而共恒存者。


乃先天之體也。


唯至誠無息者至焉。


常人則猶與物齊論。


生死興衰。


概隨數以行。


偕時以化。


此不能利用恒。


而必因時以變。


則不免由恒而遯矣。


由恒而遯。


正如花草由春而秋。


由繁而謝。


其間無一時不變。


無一息不化。


此變化無形。


洎乎其成。


方見其跡。


此即遯之易恒也。


又如人之生。


一呼一吸。


息息不停。


舊者以新。


來者以往。


不見其變化之跡。


而漸漸由壯而衰而老。


豈非恒後為遯之象乎。


故遯者。


變化之機。


消歇之紐。


不可見。


而終有其形。


不可知。


而漸換其象。


正如風雷之易為天山。


陰陽自相乘除加減而已。


則遯者化機之大例。


與恒之為道體者。


有形上下之別焉。


讀易者。


要從傳所釋恒久。


遯退。


之義。


細推繹之。


方知周易下經。


純本後天之序。


人物生化之例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9:2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總釋象例-70


遯亨。


小。


利貞。


宣聖講義此遯卦彖辭。


明全卦德用也。


遯以上乾下艮。


外剛內止。


在卦為陽盛子外。


陰長于內。


乾之德已老。


不及艮之潛藏。


剛之用且衰。


不及陰之退守。


在四德有乾之亨。


而無其大。


具利貞之用。


而不克進展。


故彖辭稱為亨小利貞。


小字連上貫下。


言亨不大。


利亦不克宏遠也。


蓋以乾始而亨。


今以艮在內。


則不能大亨。


謂所亨者有限。


由艮止也。


然艮固善退止。


本坤之德。


先利貞。


而未能隨時利物。


故為小利。


而貞則其本德也。


艮止之所宜者。


唯此貞。


為必先固其內耳。


內有其貞。


外不足以盡其利。


此所以為止也。


為有限也。


德之貞者。


恒得其利。


遯既貞矣。


自有所利。


唯以不能推之至盡。


乃稱小利焉。


亨已小矣。


利亦小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7:59:4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彖-71


是凡為外者皆不足。


為己則有餘。


此遯之所以為退也。


夫艮止之用。


由內言。


固無不足。


由外言。


則有所不充。


以其止則宜退。


退則其用有所限。


退字限字皆從艮。


可見艮之用于外之不足矣。


況遯卦以艮在內者乎。


良本少陽。


今合乎乾之純陽。


陽從而上。


其下無以繼。


是其德宜自反。


道宜自潛。


潛則有所蓄于中。


反則有所存于己。


此遯之大用。


因陽之將消。


而先求于退藏隱遯者也。


故占亨小利貞焉。


亨小小利。


中略一小字。


若分釋之。


亨之小。


為乾用已老。


利之小。


為艮用有限。


而貞則求全德也。


若合釋之。


則遯之用。


本乾艮之合德。


而得此四字之占。


是在讀者細玩味之。


遯之亨。


因用而亨。


非時之亨。


如君子因時而遯。


則能亨其身。


以及于道。


此非乾之所謂亨也。


故亨下小字。


明亨之不大耳。


而小利則以時言。


時可小利。


而不能大用。


則由天道之所限也。


利固與亨同稱。


卻與亨不類。


亨之小。


以人言。


利之小。


以天言。


故亨小與小利。


當連續而分別讀之。


一明天時。


一明人道。


合而觀之。


則可以盡易辭之旨。


明遯卦之用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0: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彖-72


彖曰。


遯亨。


遯而亨也。


剛當位而應。


與時行也。


小利貞。


柔浸而長也。


遯之時義矢大矣哉。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小利貞下脫一柔字。


應為柔浸而長也。


遯以乘時自退。


故亨。


言亨由遯至。


不遯則無亨。


故釋之曰遯而亨也。


明指亨之與他卦有別。


然他卦之亨。


亦由乾得。


遯以乾艮合成。


其亨雖同而實異。


為乾不得勢。


而從艮止之用。


是遯之亨以善止也。


止與行對。


他卦之亨。


必利于行。


遯之亨。


則利于止。


此所以釋為遯而亨也。


乾在上。


得九五正位。


是剛當位。


以下有六二。


是應也。


乾順艮止之義。


而志于遯。


是與時行。


此二句明釋遯亨之由來。


謂遯本乾之得位。


依艮之時行。


故曰剛當位而應。


與時行也。


應字有二義。


一言卦爻之相應。


以上下相得也。


一言事勢之相宜。


以時地相孚也。


上下相得。


剛以從柔。


則乾下順艮以同止。


時地相宜。


勢必自退。


則遯與時行以自藏。


而皆不外乎時之用也。


乾剛在上。


不若艮之柔克。


九五當位。


不及六二之時中。


此遯之大用。


在于知止善退。


先幾自潛。


小利貞者。


因亨之不宜于行。


而宜于止。


行為大亨。


止則小利。


亨利皆不大。


是其所具四德。


唯貞為備。


以貞原無待于外也。


則由柔之浸長。


陽且失時柔長則剛消。


陰進則陽退。


一消一長。


行止別焉。


一進一退。


大小異焉。


此遯之占小利貞。


實由下卦柔浸長也。


蓋遯為六月卦。


六月雖盛暑。


而令屬太。


陽位乎戊己。


德為濕土。


介夏之末。


居秋之先。


其時暑已潛伏。


陰已漸滋。


稱為伏日。


正猶遯之義。


伏以暑氣之伏。


遯以陽德之遯。


皆時為之也。


時若不伏。


則陰無以育。


時若不遯。


則德無以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0: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彖辭-73


此六月之令。


恰與遯之用相應。


而為時之所為。


天道見于時。


人道諧諸時。


人順天以自退。


乘時以自保。


則遯之義也。


故遯之用存乎時。


而釋文稱其時義大矣哉者也。


遯與臨對。


臨為剛浸長。


當十二月。


為冬之將春。


遯則柔浸長。


當六月暑季。


為夏之將秋。


一由陰而陽。


一由陽而陰。


君子順時之令。


因時之德。


而定其行止。


決其進退。


此遯之關時義。


實人道之所本。


辭贊其大。


正謂人道之應天時。


有其豫為之計。


不獨天時變易已也。


即以天時論。


一年四時。


周而復始。


唯夏之于秋。


交移代謝。


有異于他季。


蓋夏為火令。


秋為金令。


五行金火為仇。


兩不相得。


非秋與冬。


為金生水。


冬與春。


為水生木。


春與夏。


為木生火。


皆相生相得者比也。


苟六月若無伏日。


則火徒灼金。


秋安能承其令哉。


故必有伏。


以伏火之焰。


而消陽之威。


俾土德可以生金。


暑後可以成秋。


此天道之妙用。


時令之神機也。


而遯卦彖辭。


遯以天在山上。


剛外柔內。


剛自下順柔。


則進者為退。


行者為止。


陽盛者漸為陰。


剛甚者漸為柔。


此遯之微義也。


艮于後天為少陰。


以陽自高。


而陰日長。


與兌成反對之象。


陰日以盛。


陽不克與爭。


漸為陰所迫。


以還于坤靜之象。


此艮雖在先天為少男。


而後天則隨坤母以變。


正如兌以少女而隨乾父以成者相同。


此消長之機。


升降之道。


各有自至也。


天山遯。


天不自主。


乃順山之性。


以同止于下。


正如君子因時之非。


不克自進。


乃轉而退休于野。


以遂其宜止之德。


達其勇退之行。


正法六月之陽。


自潛伏以待秋也。


讀者于此。


宜細繹卦爻升降之數。


陰陽消長之機。


而鑒于夏秋交替之時。


天人順變之道。


方明于卦之名遯。


彖辭占亨小利貞之由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0:4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彖辭-74


宗主附注遯為乾艮合。


以天加山上。


為高出陵空之象。


故比于人超然物表。


獨往獨來。


悠然世外。


無牽無罣。


此遯世之士。


足與蠱上九爻辭所稱。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者相媲。


蓋垢為乾巽。


亦天在上也。


而上九因極則變。


陽曰消而變為陰。


亦猶遯也。


遯之下艮。


一陽二陰。


垢之下巽。


二陽一陰。


巽之陽多于艮。


而其為消則同。


以皆在陰之上也。


陰先竊其根氣。


奪其本位。


雖欲不消。


不可得也。


故凡下爻為陽者。


不問其上陰之多寡。


皆為陰之消。


若其下為陰者。


不間其上陽之多寡。


皆為陽之消。


為已失其本根也。


陽日消者。


極于剝。


陰日消者。


極于夬。


而陽之息。


始于復。


陰之息。


始于垢。


此二者消息之機。


而人道應之。


君子用陽。


小人用陰。


當陽之息。


君子道長之時。


當陽之消。


君子道晦之日。


此義已見剝復二卦。


而垢與遯。


亦由陽之消。


而見君子之宜退隱也。


故遯者自退以就于山林。


自下以藏于草野。


斯即天下有山之象所應也。


天高而以山為基。


則欲不自藏。


將無地以側其身。


此遯之大用。


與時偕行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1: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象辭-75


又曰遯為四陽二陰卦之首。


凡四陽二陰者。


皆從遯變出。


如臨為二陽四陰卦之首。


凡二陽四陰者。


皆從臨變來。


以臨為十二月卦。


主陽之長。


繼復之後。


遯則為六月卦。


主陰之息。


承姤之餘。


二者恰相對。


猶復與姤。


泰與否。


相反相應。


一則陽消陰息。


一則陽長陰衰。


天地之道。


依是消息長衰。


而分生殺榮枯之數。


此凡習易者。


不可不知。


故遯之為用。


實與臨反。


因臨而知歲之將春。


因遯而知時之將冷。


升降有度。


往復有紀。


不外由六爻剛柔辨之。


臨變為泰。


陽之升也。


遯變為否。


陰之進也。


皆由少變而多。


弱變而強。


至泰否則皆平均矣。


上下內外。


分明齊一。


此陰陽各半之象。


乾坤異用之時。


泰為正月。


春令初行。


否為七月。


秋風始至。


是春與秋。


為二氣中和之侯。


天地平調之時。


而遯與臨發其端焉。


故觀遯則知陰之必長。


柔之必勝。


生者必殺。


繁者必凋。


不待至霜雪寒冷之日。


而已知冬景之且至矣。


君子見幾而作。


因陽衰而知正氣不長。


生機將歇。


早蓄其氣。


豫保其真。


以待春回。


再圖進展。


此遯之亨利。


必本于貞。


而彖辭以柔浸長釋之也。


柔以育剛。


陰以蓄陽。


正君子之所務。


乃明哲保身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1: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象辭-76


象曰。


天下有山遯。


君子以遠小人。


不惡而嚴。


宣聖講義此遯卦象辭。


申彖辭之義。


明人道之應乎天時。


而定其行止也。


天在山上。


本乾艮之合。


而異于大畜之天在山中。


則以艮在下。


本先天之象。


失交互之用。


非後天所宜。


不良于行。


故名曰遯。


以天道言。


陽在陰上。


升降背馳。


陽雖多而失勢。


不得與陰爭。


乃成退避之象。


此遯之稱。


由天時也。


以人道言。


陽正陰邪。


陽善陰惡。


陽秉于性。


陰徇于情。


陽為陰所排。


而漸退。


正如君子為小人所勝。


而不可復留。


是遯之稱。


以人事也。


因天人之宜于遯。


故君子順時自退。


避世自修。


而不與小人競逐于名利之場。


縱橫于是非之地。


是以君子獨善其道。


無與世爭。


以孚時宜。


既不與爭。


則唯求其勿溷。


既不志用。


則唯希夫自全。


君子于此時。


仍以遠小人為先。


而不著于形色。


故曰君子以遠小人。


不惡而嚴。


遠者自離去之。


非我斥人。


我自遁也。


惡指爭訐攻詆。


或以惡聲。


或以惡行。


謂相詬誶。


相觸迕也。


嚴者堅其畛域。


明其壁壘。


不與混同。


不相隨和。


而自求清靜。


情甘退講。


俾人不我污。


則雖欲浼我。


亦不可得。


是言邪正分明。


善惡區別。


不少假借。


而各行其是也。


為本卦象。


四陽在上。


二陰在內。


兩不交混。


各成一系。


如泰與否。


大小往來。


明辨不差。


升降進退。


各隨其類。


即拔茅茹。


以其彙之喻也。


然泰否三陰三陽。


兩者平均。


界限甚明。


其得失亦易判。


遯則四陽二陰。


陽眾陰寡。


而陰得勢。


陽難與爭。


唯連類自退。


偕時自潛。


故遠小人。


而不為抵斥之謀。


嚴壁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1:4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象辭-77


而不作攻擊之想。


為陰正得時。


小人方起。


上且不能去之。


天且不能違之。


則自遠以全吾身。


即足保道育德。


自嚴以明吾行。


即足以安善存良。


故不惡者知其無益。


不以賈禍耳。


自來邪正水火。


善惡冰炭。


施之以甚。


報之更厲。


摧彼未克。


害己尤速。


是不惡者。


正求自全之道。


而嚴者。


正期自保之行。


無非順時體天。


以立于不敗之地。


因勢應變。


以致其久亨之圖。


此彖辭有亨小利貞之占。


而君子即以之行夫亨小利貞之道。


而竟獲其亨小利貞之福也。


且遯卦象。


以艮在內為全卦之本。


艮者止也。


傳稱為成終始。


以其能全始全終也。


乾主大始。


艮全終始。


今乾在外。


不克大用。


則唯順艮之德。


以止于下。


而成其退藏之用。


艮在先天為少男。


在後天則為陰卦。


以八卦方位言。


艮先天居坤之右。


而在後天乃移坎之左。


恰與坤對。


且本先天震位也。


震為後天之首。


主東方木德。


艮為土。


與坤同屬中央。


土。


在先天。


為生成之末。


在後天。


反為五行之母。


以一切皆生化于土。


存託于地也。


艮實主其全。


故後天八卦。


艮震相連。


東北與東。


地域接近。


為其成用之相須也。


以艮能代坤。


司土政。


則乾艮之合。


猶先天之乾坤。


而遯之象。


乃有類于否。


以時令言。


遯為六月。


否為七月。


亦先後間耳。


而其反復卦為大壯。


則為乾震之合。


震在乾上為大壯。


于時為二月。


恰與遯相對相應。


一為夏令交秋之季。


一為春風正盛之時。


此二卦本一卦也。


一反復而成二卦。


如物之正反面耳。


故大壯為盛。


遯為衰。


大壯為繁榮。


遯為消歇。


而遯以艮止。


主全卦之用。


大壯以震動。


隨乾剛之行。


上下既殊。


行止以別。


此遯卦象。


實由艮之二陰。


主其大用也。


陰既為主。


陽乃不得不退聽其令。


此遯之象辭。


君子以遠小人為志也。


遠者去之務遠。


避之務速。


更無暇以論是非。


辨曲直。


則所謂不惡而嚴者。


正時勢之宜。


恰如否之君子道消。


而偕其同類以自退也。


習易者宜合否卦辭參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2: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象辭-78


宗主附注天山遯與山天大畜。


一正一反。


即大畜乾在下。


陽之極盛。


遯則艮在下。


陽之已衰。


艮雖少男。


而在後天為陰之長。


陰在初二爻也。


故大畜為進。


遯為退。


大畜為長。


遯為消。


大畜為君子。


及時成其德業。


遯則為君子先時保其身名。


大畜為小人隨世運以同化育。


遯則小人乘世勢而躋顯榮。


二者皆相反。


不外陰與陽消長盛衰之別而已。


且天之與山。


一虛一實。


一動一定。


山在下而天在上。


為先天之位。


若依後天言。


則虛者宜實其體。


定者宜動其行。


則天在山上。


為無為之時。


無可為之象。


反之山在天上。


而後陰陽乃交。


剛柔乃孚。


正如泰與否之異。


天在地上。


而卦反為否。


地在天上。


而卦斯名泰。


可見後天之陰陽。


與先天之行大異。


先天無為。


故貴定位。


後天有行。


故重互交。


此遯以乾上于艮。


為不可用之時。


而君子知幾先退。


以成其高尚之事。


如蠱上九之所稱也。


進退行藏之道。


恰依夫時而人道應之。


遯之為遯。


亦以人道名。


若非人道。


則不得謂之遯。


蓋陽雖退。


陰固進。


剛雖老。


柔固興。


不得以一面名其卦。


周易本人道為主。


故出處皆以君子為法。


此遯專為君子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2:2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79


初六。


遯尾厲。


勿用有攸往。


宣聖講義此遯初六爻辭也。


遯初六即艮初爻。


位在下。


地宜潛。


如乾之潛龍勿用。


艮雖二陰。


而上承乾。


且艮在先天為少男。


以陽為用。


而艮德為止。


止則勿用。


況在遯之下位乎。


故爻辭如此。


遯尾厲三字三句。


以爻秉卦德而用遯。


因在下而象尾。


遯而在下。


其德必厲。


如乾之若厲。


言危厲須自勵也。


全卦多剛。


唯初二為柔。


柔則弱。


猶大過棟橈。


以本末弱也。


本弱如尾。


猶根與末或梢也。


故稱尾。


且以卦陰陽言。


陰行本降。


自上而下。


至初位為極。


正如木之梢。


物之尾。


蓋陽以上為巔。


陰以初為末。


卦雖自下起。


用仍從其行之次序數也。


而此尾字。


乃明初六之遯。


猶極稚弱之時。


細微之象。


不足以大稱。


遯卦與大壯往來。


大壯以乾為始。


故稱大壯。


遯則以艮為初。


故初六稱遯尾。


尾與幹別。


尾垂于後。


止于下。


皆體初六地位為喻。


既下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12:25 , Processed in 5.000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