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55|回復: 15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尚論後篇】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5-1-18 13:3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尚論後篇



書名 尚論後篇


作者 喻昌


朝代


分類 經論


品質 0%



引自:http://jicheng.tw/jcw/book/尚論後篇/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99 金幣 +99 龍幣 +99 學習 +99 收起 理由
巨門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41:20 | 只看該作者

卷一


尚論春三月溫證大意


仲景書詳於治傷寒,略於治溫,以法度俱錯出於治傷寒中耳,後人未解義例,故 春溫一證,漫無成法可師,而況觸胃寒邪之病少,感發溫氣之病多,寒病之傷人 什之三,溫病之傷人什之七,古今缺典,莫此為大,昌特會內經之旨,以暢發仲 景不宜之奧,然僭竊無似矣,厥旨維何,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一大 例也,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此一大例也,既冬傷於寒,又冬不藏精,至春 月同時病發,此一大例也,舉此三例,以論溫證,而詳其治,然後與三陽三陰之 例,先後同符,蓋冬傷於寒,邪藏肌膚,即邪中三陽之謂也,冬不藏精,邪入陰 臟,即邪中三陰之謂也,陽分之邪淺而易療,陰分之邪深而難愈,所以病溫之人, 有發表三五次,而外證不除者,攻裡三五次,而內證不除者,源遠流長,少減復 劇,以為在表也,又似在裡,以為在裡也,又似在表,用溫熱則陰立亡,用寒涼 則陽隨絕,凡傷寒之種種危候,溫證皆得有之,亦以正虛邪盛,不能勝其任耳, 至於熱證,尤為十中八九,緣真陰為熱邪久耗,無以制亢陽,而燎原不熄也,以 故病溫之人,邪退而陰氣猶存一線者,方可得生,然多骨瘦皮乾,澤枯肉爍,經 年善調,始復未病之體,實緣醫者於此一證,茫然不識病之所在,用藥不當,邪 無從解,留連展轉,莫必其命,昌之目擊心傷者久之,茲特出手眼,以印正先人 之法則,祈以永登斯人於壽域,後有作者,諒必不以為狂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48:42 | 只看該作者

溫證上篇


謹將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定為一大例


冬傷於寒,藏於肌膚,感春月之溫氣而始發,肌膚者,陽明胃經之所主也,陽 明經中久鬱之熱,一旦發出,而外達於太陽,有略惡寒而即發熱者,有大熱而全 不惡寒者,有表未除而裡已先實者,有邪久住太陽一經者,有從陽明而外達於太 陽者,有從太陽復傳陽明,不傳他經者,有自三陰傳入胃腑者,有從太陽循經傳 三陰,如冬月傷寒之例者,大率太陽陽明二經,是邪所蟠據之地,在太陽則寒傷 營之證,十不一見,在陽番明則讝語發斑,衄血畜血,發黃脾約等熱證,每 每兼見,而凡發表不遠熱之法,適以增溫病之困阨耳,況於治太陽經之證,其法 度不與冬月相同,蓋春月風傷衛之證或有之,而寒傷營之證則無矣,且由陽明而 達太陽者多,不盡由太陽而陽明少陽也,似此則溫證之分經用法,比之傷寒大有 不同,而世方屈指云某日某經,某日傅經已盡,究竟於受病之經,不能摸索以求 良治,所謂一盲而引眾盲,相將入火坑也,冤哉生命,古今誠莫控制矣。


按溫熱 病,亦有先見表證,而後傳裡者,溫熱自內達外,熱鬱腠理,不得外洩,遂復還 裡,而成可攻之證,非如傷寒從表而始也,蓋傷寒從表而始,故誤攻而生變者多 溫證,未必從表始,故攻之亦不為大變,然鬱熱必從外泄為易,誤攻而引邪深入, 終非法也。


按溫熱病表證間見,而裡病為多,故少有不渴者,法當以治裡為主, 而解肌兼之,亦有治裡而表自解者,其間有誤攻裡而致害者,乃春夏暴寒所中之 疫證,邪純在表,未入於裡故也,不可與溫熱病同論。


(一)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原文] 昌按溫者,春令之氣也,冬夏秋雖有氣溫之日,不加春令之正且久也,不惡寒 三字內有奧義,蓋時令至春,則為厥陰風木主事,而與太陽之寒水,不相涉矣, 故經雖從太陽,而證則從春令而不惡寒也。 


再按溫病,或有新中風寒者,或有表氣虛不禁風寒者,衛虛則惡風,營虛則惡 寒,又不可因是遂指為非溫病也,然即有之,亦必微而不甚,除太陽一經,則必 無之矣。


(二)形作[似也]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非傷寒矣],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讝 語,弱者發熱,[所以渴也],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原文] 風性弱緩,故脈亦弱,弱者發熱,即內經諸弱發熱之義也,脈既浮,當以汗解 之,使汗出而愈,取解肌不取發汗之意。


按溫熱病,原無風傷衛寒傷營之例,原 無取於桂枝麻黃二方也,表藥中,即敗毒散參蘇飲等方,亦止可用於春氣未熱之 時,若過時而發之,溫病暑病,尚嫌藥性之帶溫,況於桂麻之辛熱乎,然仲景不 言桂麻為不可用者,有二說焉,一者以剔出桂麻,則三陰絕無表藥也,一者以桂 麻用之不當,在冬月巳屢致戒,春月更無可贅也,後之紛紛訾議桂麻之熱者,未 嘗計及於冬不藏精之治耳,惟知春夏有不得不用也,誰知仲景立方之神哉。


(三)脈浮熱甚,反炙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躁吐血。


[原文] 脈浮熱甚,邪氣勝也,邪氣勝則實,反炙之,是實以虛治也,血隨火炙,而妄 逆在所必至矣,咽躁者火勢上逼,枯涸之應耳,若是少陰見證,當不止此一端, 故不入冬不藏精一例。


(四)病加桂枝證,[似乎中風],頭不痛,項不強,[則太陽無外入之邪,而非中 風],寸脈微浮,[則邪自內出而不當過表],胸中痞鞭,[痰涎塞隔],氣上衝,咽 喉不得息者,胸中有塞也,當吐之,宜瓜蒂散,病人有寒復發汗者,胃中冷必吐 蚘。[原文]


昌按仲景不日病似中風證,而曰病加桂枝證者,恐後人誤以治溫一例,混入太 陽中風之例而滋擾,故更換其名也,吐法多用梔豉湯,此用瓜蒂散者,取其吐頑 痰而快膈,湧風涎而逐水也,有痰而誤發汗,徙亡津液,胃中容虛,蚘失所養, 故悖逆而上出也。


(五)病人手足厥冷,[似涉厥陰],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非厥陰也],心中 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原文]


按此證乃痰邪自內而作,即四證類傷寒之瘧證者也,仲景云,病人身大熱,反 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表實裏虛],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 在皮膚,熱在骨髓也,[畏虛裏實],此以互合之表裡言,設合臟腑而統言之,則 皆謂之表矣。


(六)病在陽,[表未罷熱未除],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其熱被卻不得去, 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熱邪為水寒所制],服文蛤散,[鹹寒 利水],若不瘥者,與五苓散。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兩寒相搏],與三物小陷胸 湯。


白散亦可服。


[寒結重者,原文]


按病在陽,則不兼陰可知,正合第一例也。


(七)病人臟無他病,[裏氣和也],時發熱,[或然或不然],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胃氣不和也,先其時,[未發熱之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原文]


(八)病常自汗出,[無時不然],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 共營氣,和諧故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原文]


按臟無他病,但衛氣不和,亦陽病而陰不病之例也。再按春溫之證,由肌肉而 外達於皮膚,則太陽胱膀經之邪,傅自陽明胃經,與冬月外受之風寒,始先便中 太陽而傷其營衛者,迥乎不同,故此但言衛氣,不與營和,其無太過可知也,既 衛不與營和,當用麻黃,乃但用杜枝者,可見溫證中發汗之法,皆用解肌,蓋久 鬱之邪,一解肌則自散,若大汗而重傷傷津液,反變起矣,此先聖用法之大關也。


(九)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 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榖,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原文] 昌按發汗而令陽微,誤之甚也,陽微則胃中虛冷,而脈反數者,不過客熱之微, 溫其胃而客熱不留,斯脈不數矣。


再按此但言胃中之陽微,與不藏精之真陽微弱 者不同。


(十)病人煩熱,[太陽也],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 脈實者,[陽明],宜下之,脈浮虛者,[太陽]宜發汗,下之,宜承氣湯,若汗之 宜桂枝湯。[原文]


(一一)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 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原文]


昌按此一條垂戒,雖在溫證項下,然不顓為溫證而設,所以不言證而但言脈也, 脈見微數,則是陰虛而陽熾,重以火力追逐其血,有筋骨焦傷已耳,今世之灼艾 者,不識亦辨脈之微數否耶,其為陰虛火勝之人,漫用灸法者何耶。


(一二)病人耳聾無聞者,以重發汗虛故也。[原文]


此與傷寒耳聾,為少陽邪盛者迥異,益見溫證禁過汗也。


(一三)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躁屎,故使大便鞭也。 [原文]


(一四)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躁屎也,宜 大承氣湯。[原文]


(一五)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躁屎也,宜大承氣湯。 [原文]


昌按仲景治溫證,凡用表法,皆用桂枝湯,以示微發於不發之意也,凡用下法, 皆用大承氣湯,以示急下無所疑之意也,不知者鮮不以為表在所輕,而裡在所重, 殊大不然,蓋表裡無可軒輊,所以然者,祇慮熱邪久據陽明,胃中津液先傷,故 當汗而惟恐過於汗,反重傷其津液,當下而惟恐不急於下,以亟存其津液也。


(一六)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 此為逆也,若先下之,治不為逆。[原文]


觀此則溫證此傷寒太陽經之變證為差減,而汗下之次第,亦為不同矣。


(一七)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和者,必自愈。[原文]


觀此則病溫之人,素無內傷,及不藏精之類者,為易愈也。 春溫上篇諸方[傷寒論共二百九十七法,前四卷已我明三百六十七法,茲篇得三 法]


解肌法 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升麻葛根湯、葛根柴胡湯、葛根蔥白湯、葛根黃連黃芩 湯、[附方]人參敗毒散、參蘇飲、海藏大羌活湯。 


解肌後,病不去,反惡寒者,虛也。


芍藥甘草附子湯[脈細身倦者方可服]。 解肌後,身疼痛脈沉者。桂枝加芍藥人參新加湯。 解肌後,汗出過多,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湯。


 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解肌後,煩渴脈洪大。


白虎加人參湯。


 解肌後,腹脹滿。


厚朴生薑人參湯。


 解肌後,不惡寒,但惡熱者。


調胃承氣湯。


 解肌後,惡熱無下證。


知母石膏湯。


 解肌後,脈微數,小便不利微熱煩渴。


五苓散。


 解肌後,胃乾,煩不得眠,欲飲水,少少與之。


吐法 瓜蒂散、梔豉湯[傷寒內著有顓論]。


 清熱諸方 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蒼朮湯、白虎加桂枝湯、玄參升麻湯、升麻梔子 湯、竹葉石膏湯、竹葉湯。 和解諸方 小柴胡湯、小柴胡加桂枝湯、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瓜蔞湯、小柴胡去人參加五味 子湯、小柴胡加芒硝湯。 疏風諸方 荊芥散、獨活湯、金匱風引湯、續命湯減麻黃附子。 分利諸方 五苓散[脈浮而大是表,其人發渴小便赤,卻當下,用此。]、豬苓湯[汗多者不可 與陽明,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與之]、天水散、辰砂天水散[分利兼 清鎮]、牡蠣澤瀉散[治腰以下有水氣]。


 開結諸方 三物小陷胸湯、三物白散。


下法 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大柴胡湯[脈浮大是表,其人心下痞卻當下,若煩渴燥 熱,小便赤色,噦嘔不止,心下微煩者,俱常兩解]。


 下後,脈促胸滿。


桂枝去芍藥湯。


 若微寒。


去芍藥加附子湯。


 誤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


梔子乾薑湯[三湯取其溫以散表]。 


下後,利不止,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湯[取其涼以解表]。 


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未欲解者。


梔鼓湯。 


下後,心煩,腹痛,臥起不安者。


梔子厚朴湯[取其吐以散邪]。 


下後,心中懊惱而煩,有躁屎者。


大承氣湯[取其仍從下解]。 


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利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瀉利不止,為 難治。


麻黃升麻湯[取解錯雜之邪]。 


下後,傷血脈澀。


葦歷苦酒湯,[取其壯陰大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使陰氣弱, 其人亡血病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陰陽既虛氣血俱弱,故其熱不可止息。]、 葶藶梔子湯[二方取其酸苦湧滑以助陰]。


 解毒諸方 黃連解毒湯、黃連湯、黃連阿膠湯、黃連瀉心湯、黃連龍骨湯、黃睦犀角湯、 黃連橘皮湯、黑膏。


 養血生津 酸棗仁湯、芍藥甘草湯、阿膠散、大青龍湯、炙甘草湯、五味子湯。 


補中 黃耆建中湯、小建中湯、理中湯、溫中湯、治中湯。


 涼血滋陰 犀角地黃湯。


 搐鼻出水 瓜蒂散。


 刺鼻出血 乾粟幹篛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5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伍智毅 於 2015-1-18 13:52 編輯

溫證中篇


謹將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分為一大例 人身至冬月,陽氣潛藏於至陰之中,內經教人於此時若伏若匿,若已有得,重藏 精也,苦伏者,若抱雛養蟄,不遑食息也,苦匿者,若逋逃隱避,不露蹤跡也, 苦已有得者,韜光剷采,絕無缺望也,此何如鄭重耶,故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見病所由來,為一定之理,必然之事,其辭甚決,蓋以精動,則關開而氣泄,冬 月關開氣泄,則寒風得入之矣,關屢開,氣屢泄,則寒風屢入之矣,而腎主閉藏 者,因是認賊作子,而賊亦無門可出,彌甚相安,及至春月,地氣上升,肝木用 事,肝主疏泄,木主風,加是吸引腎邪,勃勃內動,而劫其家寶矣,然邪入既深, 不能遽出,但覺憒憒無奈,其發熱也,全在骨髓之間,自覺極熱,而捫之反不烙 手,任行表散,汗出而邪不出,徒傷津液,以取危困,其候比之冬傷於寒一例, 則倍重矣。


按冬不藏精之例,乃內經之例,非仲景之例也,非仲景之例,言之未 免為悖,然觀仲景之論溫證第一條,始不勝慶幸,而仲景已起發其端,昌可言之 無罪矣,其曰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 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 微發黃色,劇如驚癇狀,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此一段 至理,千古若明若昧,未經剖晰,全不思既名溫病,即是時行外感,何又汗之下 之火之,俱為逆耶,蓋熱邪久蓄少陰腎中,精水既為素傷,重加汗下火劫陰之法, 乃為逆耳,其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鼾,語言難者,一一皆少陰之本證也,膀 胱為腎之府,故少陰證具,若被下則膀胱之陰亦傷,而直視失溲者,腎精不上榮, 腎氣欲外奪也,若被火劫,則陰愈虧而邪愈無制,甚則如驚8259狀,而時為瘈 瘲也,一逆再逆,言汗下火之誤,可一不可二,非汗而又下,而又汗之為再誤也, 由此觀之,冬不藏精之溫證,顯然昭著矣,昌之比例以分其治,而仲景之道愈明 矣,奚罪耶。


再按仲景之論誤下,有結胸及痞挾熱騖溏臟寒不禁等證,從未說到 小便不利,直視失溲,於此言之者,謂腎以膀胱為府,素不藏精之人,誤下則膀 胱益虧,以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其變亦倍重於膀胱也,況於風邪內熾,津液 乾燥,大便雖通之未必通,徙令膀胱受累,而小便自遺,試觀好色之人,多成癃 淋,可類推矣,今之醫者,亦講於誤下而絕膀胱之化源,立取危困之理耶。


再按 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此語將冬不藏精之溫證,形容殆盡,蓋凡外感之邪, 發汗已,則身熱自退,乃風溫之證,發汗已,身始灼熱者,明明是先熱在骨髓, 發汗已,然後透出肌表也,至於風溫二字,取義更微,與內經勞風之義頗同,勞 風者,勞其腎而生風也,然則冬不藏精之人,詎非勞其腎而風先內熾歟,故纔一 發汗,即帶出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語難,諸多腎經之證,設不發,則諸證尚隱 伏,不盡透出也,夫腎中之風邪內熾,而以外感汗下,及火攻之法治之,甯不促 其亡耶,後人不知風溫為何病,反謂溫證之外,更有風溫濕溫溫毒溫疫四證,觀 其言曰,重感於風,變為風溫,則是外受之邪,與身重鼻鼾多眠少語之故,絕不 相涉,可知是夢中說夢也,尚論及此,聊以自慊耳,客有難昌者曰,內經論冬傷 於寒,寒毒藏於肌膚,感春月之溫氣始發,故名曰溫病,未嘗言寒毒感藏於骨髓, 今謂冬不藏精者,寒邪藏於骨髓,或未盡然耶,昌應之曰,此正內經之言,非余 之臆說也,黃帝問溫瘧,舍於何臟,岐伯曰,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 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 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者陰虛 而陽盛則熱矣,衰則邪氣復反入,入則陽虛,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 瘧,由是觀之,溫瘧且然,而況於溫病乎,客始唯唯。


昌按熱邪久伏腎中,其證 與第一例自不相同,其發熱也,皆從骨內鬱蒸而出,皮間未熱,而耳翰上下,已 先熱矣,始發之時,多兼微寒,不似第一例之全不惡寒,以少陰居北方寒水之位 也,及至大熱灼肌,多不惡渴,不似第一例之大渴,以熱邪初動,而陰精尚足持 之也,其後則不惡寒而惡渴,與第一例之證,渾無別矣,然雖無別,究竟表裡不 同,標本互異,始先用藥深入腎中,領邪外出,則重者輕,而輕者即愈矣,奈何 其義隱而不彰,即以叔和之明,未嘗抽引其緒,為後人旁通一線,昌何人斯,顧 敢恣譚無忌,然而遠囂三十餘載,驅逐睡魔,晝夜不敢倒身,因是冥悟一班,即 取仲景少陰傷寒之例,推演為治溫之例,未嘗以己意混入一字也,引例如左。


(一)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原文]


昌按脈沉,病在裡也,而表反發熱,則邪雖在表,而其根源實在裡,在裡之邪, 欲其盡透於表,則非顓經之藥不可故,取附子細辛以匡麻黃,為溫經散邪,千古 不易之正法,奈何後人全不知用,明明見脈沉身重,嗜臥倦語之證,即知為風溫, 又知為冬不藏精,尚且漫用三陽經之表藥屢表不應,十中不能活一,復諉之傷寒 偏死腎虛人,是則是矣,但不知果行溫經散邪,而人死耶,抑未行溫經散邪,而 人死也噫,業傷寒者之託顓門,真是操刀之凶人,甯但為芄蘭之童子已哉。


(二)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裡證,故微發 汗也。[原文]


昌按麻黃主散邪,附子主溫經,二者,皆大力之藥也,前證發熱脈沉,則表裡 俱急,惟恐二物不勝其任,更加細辛之辛溫,取其為少陰引經之藥,而又有辛散 之能,以協贊二物,共建奇功也,云無裡證,非是并脈沉嗜臥等證俱無也,但無 吐利躁煩嘔渴之證耳,似此則表裡俱不見其急,而麻黃附子二物,尚恐其力之太 過,故不用細辛以助之,而反用甘草以和之也,謹并製方之意,嘔心相告,凡治 冬不藏精之溫證,始發二三日間,請決擇於斯二方焉。


(三)病發熱頭疼,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宜四逆湯。[原文]


昌按此一段文義,可得仲景治冬不藏精之奧旨,病發熱頭疼,證見於表矣,而 脈反沉,則病又在裡矣,兩有可疑也,既發熱頭疼,勢必先治其表,若不瘥,則 治表無益矣,凡治表者皆治其陽也,陰病治陽,豈惟無益,將見陰中之真陽,因 之外越,而身體反加疼痛,一團陰寒用事矣,此所以當用四逆湯,而急回其在經 之陽也。


再按若不瘥三字甚活,蓋發熱頭疼,表之原不為誤,但一切三陽經表藥, 俱不對證,惟麻黃附子細辛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二方,始為少陰經對證之表藥, 而又不敢必人之能用,所以不說誤表,而但說若不瘥,正見表藥中原有瘥法也。


(四)少陰病,脈沉細而數,其病在裡,不可發狂。[原文]


按脈細而數,裡熱也,發汗則虛其表,且亡其津液,內熱愈熾。


(五)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原文]


昌按前段云,脈沉細數則為熱,此云脈微則為虛,熱而發汗,則陰易亡,虛而 發汗,則陽易亡,故兩戒之也,然則脈不微數者,一概禁汗,不為懲噎廢食耶, 況於不藏精之證,邪發之初,未必即見微數之脈,惟可用麻黃附子二方,而不知 用,馴至脈微且數,則汗下溫三法,皆不可行,而陰絕陽離,有立而待斃耳。


(六)少陰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 也。[原文]


昌按少陰少血,強責其汗,是劫奪其血也,小便難者,源先竭也。


再按少陰病, 強汗則小便必難,誤下則小便不利,直視失溲,可見腎以膀胱為府,臟病而府未 有不病,臟傷則府先告絕也,傷寒證中云,直視讝語,循衣撮空,小便利者, 其人可治,則是少陰之臟氣,絕與不絕,全於小便之利與不利,窺其中藏,孰謂 冽彼之下泉,非回枯澤槁之善物哉。


(七)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 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原文]


昌按邪在陰者,多自利,自利則邪氣湧,正氣而脫者多矣,其候必脈緊數,而 四肢逆冷,今脈緊去而但微,則陰邪已散,手足溫,則真陽未傷,雖有心煩下利 之危意,而可直決為必愈,蓋陰陽不相乖亂,則別無死法也,然非腎氣素旺,受 邪原輕者,不易得之數矣。再按此與邪在陽,脈數而熱,得汗而脈和,身涼數去, 為欲愈之意同,然陽病輕,而從汗解則易,陰病重,而從利解則難,所以仲景於 陽邪內陷,下利不止之證,惟用逆流挽舟之法,挈裡邪還之於表,則利不治而自 止也,此段見陰邪從陰分解散,原屬順便,但少陰臟氣,堪為主人送出客邪,尚 恢乎有餘地則善也,而不藏精者,日為床褥作主人,安望重關設險以待暴客乎。


(八)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原文]


按膀胱為腎之府,腎邪傳膀胱,則裡熱達表,故一身手足盡熱也,太陽多血, 為熱所亂,則血出於二便,然比之少陰少血,誤動其血,而從口鼻耳目出者,則 天淵矣。


再熱邪雖從便血而解,經年調理,陰氣難復,況既開血一竇,漫無止期, 何如一身手足方熱之頃,預識勢所必至,而亟圖之於早耶,奪膀胱熱,用桂枝大 黃入四苓散。


(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虛故引水自救, 口燥舌乾證具,小便色反白者,下焦虛,有寒也,勿認為熱以致誤。[原文]


此一段因仲景原文難解,昌會其意而言之也。按冬不藏精之證,此一段最肖, 仲景早已欲人辨識之矣。


(十)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無也],陽也,[無妨以為之外護也], 此用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原文]


按冬不藏精之證,此一段更肖,少陰為水臟,吐利者陰盛而水無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53:31 | 只看該作者

春溫中篇諸方


[茲篇得十二法] 溫經散邪一法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二方之意前已論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54:32 | 只看該作者

溫經一法


附子湯。


治得病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


治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附子溫經散寒,人參補氣回陽,芍藥收陰,茯苓及朮,制水燠土。


 急溫一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56:11 | 只看該作者

四逆湯


治寒邪深入於裡者。


治膈上有寒飲乾嘔者。


陰邪深入,則微陽必遭埋沒,陰邪上干,則微陽必致飛騰,故宜急溫,恐少遲則不及也。


急溫則無取於回 護矣,然以甘草為君,以乾薑附子為臣,正長駕遠馭,俾不至於犯上無等,無回 護中之回護也。


通陽一法 白通湯。


治陰寒下利,蔥白為君,乾薑附子為臣,以在經之陰極盛,格拒其陽於 外而不納,故取用於蔥白以通陽氣,而使陰氣自斂,見睍曰消之義也。 


白通加豬膽汁湯。治下利脈微,及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呼吸存亡之際,恐陽藥 不能直達,故加入尿豬膽汁之陰,以為向導,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58:57 | 只看該作者

通脈四逆湯



治下利清穀,裡虛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 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即前四逆湯,而倍乾薑加蔥白 也。



不惡寒,面色赤而外熱者,加蔥白以通陽氣,腹中痛者,真陰不足,去蔥加 芍藥,嘔者加生薑。咽痛者,去芍藥,少加桔梗。


利止,脈不出者,陽氣未復, 去桔梗加人參。 



溫胃一法 吳茱萸湯。


治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 



桃花湯。


治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


胃虛土 寒,不能制水,而下焦滑脫,故用乾薑粳米之辛甘,以佐赤石脂也。


灼艾助陽一法 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即宜服附子湯,并用灸法以助陽。


吐利,手足不逆冷者, 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數更衣反少者,陽虛 而氣下墜,血少而勤弩責也,宜灸頂門之百會穴,以升舉其陽也。 


溫經鎮水一法 真武湯。


治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或欬,或小便利,或 嘔者,真武北方司水之神也,陰邪熾盛,水泉泛溢,得真武,則可以鎮攝而安其 位也。 


和陰一法 黃連阿膠湯。


治心煩不寐者。


少陰本欲寐,反心煩不寐,熱甚而裏不和也,芩 連除熱,雞子黃阿膠少佐芍藥以和血,而生不足之真陰也。 


急下一法 大承氣湯。


治二三日,口燥咽乾者,二三日病始發,便有腎水枯竭之象,不急下 將何救耶。


治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燥者,腎中之邪,搏水而變青, 熱之極也,心下痛者,水氣上逆也,水氣上逆而口反乾燥,則枯涸有立至矣,故 當急下。


治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腹脹不大便,胃實可知,水臟受病,加以土實, 則水必竭,故當急下。


 清解一法 四逆散。


治四肢微逆,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肢 微冷,則熱未深,故用柴胡解之,枳實泄之,甘草和之,而最要加芍藥以收其陰 也,欬者,加五味子乾薑,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 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煮汁煎散。


 分利一法


豬苓散。


治下利不止,欬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取其水穀分,則利自止,利止,則嘔渴心煩,不待治而自愈,然不藏精,而膀胱之氣不化者,又在所禁。 


清咽一法 甘草湯、桔梗湯、半夏湯。


治風挾痰熱者, 苦酒湯。


治咽中生瘡,話聲不出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5-1-18 13:59:47 | 只看該作者

溫證下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22:14 | 只看該作者

溫證下篇

謹將冬傷於寒又兼冬不藏精春月同時病發定為一大例 昌按冬既傷於寒,冬又不藏精,至春月兩邪同發,則冬傷於寒者,陽分受邪, 太陽膀胱經主之,冬不藏精者,陰分受邪,少陰腎經主之,與兩感傷寒證中,一 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之例,纖毫不差,但傷寒證自 外,入內,轉入轉深,故三日傳遍六經,溫證,自內達外,既從太陽之戶牖而出, 勢不能傳遍他經,表裡只在此二經者為恆也,若更挾外邪,從大腸少陰經中,二 日傳陽明太陰,三日傳少陽厥陰,則臟腑之邪交熾,不俟六日即死矣,蓋太陽少 陰邪發之日,正已先傷,外邪復入,正氣又傷,即與再傳無異,臟腑之氣幾何, 決無所供三傳之理也,但既是溫證,表裡橫發,重復感受外邪者,十中無一,所 以溫證兩感之例,原有可生之理,昌冶金鑑一則,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汗之,次 以附子瀉心湯下之,兩劑而愈,可見仲景法度,森森具列,在人之善用也,今人 見熱煩枯躁之證,而不敢用附子者,惡其以熱助熱也,熟知不藏精之人,腎中陽 氣不鼓,精液不得上升,故枯躁外見,纔用附子助陽,則陰氣上交於陽位,如釜 底加火,則釜中之氣水上騰,而潤澤有立至者,仲景方中,輒用附子一枚,今人 一錢,亦不敢用,總由其識之未充耳,昌亦非偏重溫也,以少陰經之汗下,與他 經不同,如治金鑑,先以溫法及汗法一藥同用,次以溫法及下法一藥同用,而收 功反掌,蓋舍二法別無他法也,設汗藥中可不用溫,下藥中可不用溫,是與治傷 寒陽邪之法,全無差等矣,昌之分溫證為三例者,道本自然,其不以牽強穿鑿, 取後世之批議也明矣。再按冬傷於寒,又不藏精,春月病發,全似半表半裡之證, 乃以半表半裏藥用之,病不除而反增,所以者何,此證乃太陽少陰,互為標本, 與少陽之半表半裡,絕不相涉也,然隨經用藥,箇中之妙,難以言傳,蓋兩經俱 病,從太陽汗之,則動少陰之血,從少陰溫之,則助太腸之邪,仲景且謂其兩感 於寒者,必不免於死,況經粗工之手,尚有活命之理耶,所云治有先後,發表攻 裡,本自不同,此十二字祕訣,乃兩感傳心之要,即治溫萬全之規,聖言煌煌, 學者能參透此關,其治兩感之溫證,十全八九矣。

表熱裡寒者,脈雖沉而遲,手足微厥,下利清穀,此裡寒也,所以陰證亦有發熱 者,此表解也,表寒裡熱者,脈必滑,身厥舌乾,所以少陰惡寒而踡,此表寒也, 時時自煩,不欲厚衣,此裡熱也。
[原文]

按此段文義論溫證,全以少陰腎與太陽膀胱分表裡,昌所謂太陽與少陰,互為標 本者,得此而為有據矣,其云所以陰證亦有發熱者,此表解也,言當先從表解也, 即麻黃附子細辛湯之例也,脈滑表寒也,身厥舌乾裡熱也,惡寒而踡,宜行溫散, 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又宜涼解,用藥如此繁難,正與兩感證中,治有先後,發 表攻裡,本自不同之義互見,正欲學者之以三隅反也,又云,少陰病,惡寒而踡, 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又云,手足溫者可治,雖不出方,大段見陰陽不甚乖 離,尚可調其偏以協於和之意,設惡寒而踡,更加下利,手足逆冷,則無陽而偏 於陰矣,更加脈不至,不煩而躁,則陽去而陰亦不存矣,所以用藥全在臨時較量, 果其陰盛陽微,即以溫為主,果其陽盛陰微,即以下為主,果其陰陽錯雜,溫下 兩有所礙,則參伍以調其偏勝為主也,當從表解之義,前已申明,然亦必邪勢正 熾,陰陽尚未全虧,方可溫經散邪,若夫滋蔓難圖,任行背水之陣,必無僥倖矣, 此等處,皆是危疑關頭,雖仲景之聖,不敢經出一方,以膠治法之圓機,所貴明 理之彥,師其意而自為深造耳。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原文]

觀此一條,而認脈辨證之機,亦甚昭著矣,陽微陰浮為欲愈,則病發之時,陽盛 陰緊可知也,陽盛則治先腑,陰緊則治先臟,又可知也,既盛且緊,則參之外證, 以分緩急,又可知也,倘陽已微,而陰不浮者,更當治其陰,亦可知也,倘陰巳 浮,而陽不微者,更當治其陽,亦可知也,此昌之尚論,每於仲景言外,透出神 髓,以自慊也。仲景用桂枝,以和營衛而解肌,此定例也,不但為太陽經中風之 本藥,即少陰經之宜汗者,亦取用之,其最妙處,在用芍藥以益陰而和陽,太陽 經之營衛,得芍藥之酸收,則不為甘溫之發散所逼,而安其位也,至若少陰則更 為陰臟而少血,所以強逼少陰汗者,重則血從耳目口鼻出,而厥竭可虞,輕亦小 便不利,而枯涸可待,用藥自當比芍藥之例,而倍加陰以益陽,昌每用桂枝,必 加生地,以佐芍藥之不逮,三十年來,功效歷歷可紀,蓋得比例之法也,仲景於 冬月太陽中風之證,而用桂枝為例,不為春月之病溫者設也,春月病溫用桂枝, 勢必佐之以辛涼,而不藏精之溫,屬在少陰,不得不用桂枝之溫解之,以少陰本 陰標寒,邪入其界,非溫不散也,豈惟桂枝,甚則麻黃附子,在所必用,所貴倍 加陰藥以輔之,如芍藥地黃,豬膽汁之類是也,今人未達此理,但知惡藥性之溫, 概以羌活柴葛為表,則治太陽而遺少陰,屢表而病不除,究竟莫可奈何,而病者 無幸矣,紛紛為仲景解嘲之說,然乎否耶。

謹定擬冬傷於寒冬不藏精之證名曰兩感溫證

按傷寒少陰證,乃從三陽經傳入者,此證乃少陰與膀胱經,一臟一腑,自受之邪, 故三陽傳入之例,多不合,惟兩感之例,一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其例吻 合,然仲景又不立治法,但曰,治有先後,發表攻裏,本自不同,是則一藥之中, 決無兼治兩經,籠統不清之法矣,而治有先後,於義何居,昌嘗思之,傳經之邪 先表後裡,直中之邪,但先其裡,溫證之邪,裡重於表,兩感之邪,表裡不可預 擬,惟先其偏重處,假如其人,陰水將竭,真陽發露,外見種種躁擾之證,加以 再治太陽之邪,頃刻亡陽而死矣,是必先溫其在經之陽,兼益其陰,以培陽之基, 然後乃治其太陽之邪,猶為庶幾也,此則與少陰宜溫之例合也,又如其人,平素 消瘦,兼以內鬱之邪,灼其腎水,外現鼻煤舌黑,種種枯槁之象,加以再治太陽, 頃刻亡陰而死矣,是必急下以救將絕之水,水液即回,然後乃治太陽之邪,猶為 庶幾也,此則與少陰宜下之例合也,又如其人,邪發於太陽經者,極其勢迫,太 熱惡寒,頭疼如劈,腰脊頸項,強痛莫移,胸高氣喘,種種危急,溫之則發斑發 狂,下之則結胸讝語,計惟有先從太陽經桂枝之法解之,解已,然後或溫或 下以去其在陰之邪也,此則當用太陽經之表例,而與其少陰可汗之例略同也,詎 非先後攻發之可預擬者耶,但兩感傷寒之攻裡,單取攻下,原不兼溫,而兩感溫 證之裡,亡陽之候頗多,不得不兼溫與下而並擬之也,此又變例而從病情者也。

 按太陽少陰兩感之溫證,其例雖與兩感傷寒,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相合,其實比 傳經之邪,大有不同,蓋傷寒之邪,三日傳遍六經,故為必死之證,而溫病乃內 鬱之邪,始終只在太陽少陰二經,不傳他經者為多,是則非必死之證也,惟治之 不善,乃必死耳,倘用汗下溫法,先後不紊,則邪去而正未傷,其生固可必也, 又有邪未去而正先亡,惟藉他經供其絕乏,久之本臟復榮,亦以得生者,總宜分 別視也。按亡陽一證,在傷寒則誤發太陽經汗,與誤發少陰經汗者多見之,他經 汗誤則不然,可見兩感之溫證,為太陽少陰雙受之邪,合溫經散邪,而單用汗藥 者,其亡腸真在頃刻間耳,蓋陽根於陰,深藏北方腎水之底,素不藏精之人,真 陰既耗,則真陽之根,淺而易露,若不以溫經之法,嘿護其根,而但用甘溫發散 之藥,是以陽召陽,隨感即赴,不待蓋覆,而淋漓不止矣,可不懼哉。

按亡陰一 證,在傷寒則邪傳陽明,當下而不下,致津液暗枯,邪傳少陰,當下而又不下, 致腎水暗枯,其亡也以漸,尚有急下一法可救,若在不藏精之溫證,則腎水已竭 之於先,而邪發之日,陰邪必從下走,勢自下利奔迫,是下多尤足亡陰,而又絕 無補法,可以生陰,金匱云,六腑氣絕於外者,其人惡寒,五臟氣絕於內者,則 下利不禁,臟者陰也,陰氣欲絕,詎非亡陰之別名乎。

神哉仲景之書,既詳不藏 精之證,又出不藏精之治,特未顯然挈示,後人不維其義耳,即如桂枝一湯,本 為太陽中風設也,而汗下和溫,已具於一方之內,至於溫法,尤為獨詳,如加附 子,加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加桂心茯苓蜀漆紅花等類,豈太陽表證中所宜有乎, 惟病有不得不先溫經,又不得不兼散邪者,故以諸多溫經之法,隸於桂枝項下, 一方而兩擅其用,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同意,凡遇冬不藏精之證,表裡之邪交熾, 陰陽之氣素虧者,按法用之,裕如也。

春一溫下篇諸方[茲篇得十五法,連前共三十法,合前四巷共足三百九十七法。] 

桂枝領邪一法。

桂枝加生地湯。 

清表溫中一法。

桂枝加人參湯。 

清陽瀉火一法。

桂枝加大黃湯。

 脈浮先表一法。

桂枝湯。

先溫後表一法。

治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

先用四逆湯,急救其裡,救後清 便自調,但身痛者,隨用桂枝湯急救其表,此見下多,則陰邪亦從陰解,故溫後 但解其陽邪,不必兼陰為治。

溫經止汗一法。桂枝加附子湯。

 汗後惡寒一法,芍藥甘草附子湯[收陰固陽表虛]。 

下後惡寒一法。

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陽虛]。 

汗後惡熱一法。

調胃承氣湯[胃中乾實]。 

汗後裡虛一法。

桂枝新加湯[汗後身疼痛,脈沉遲]。 

汗後發悸二法。

桂枝甘草湯[治心下悸,欲得人按]。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臍 下悸]。 

汗後腹脹一法。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晝夜靜躁一法。

汗下後表虛惡寒,裡虛脈微細,日輕夜重者,以救陰為主,宜 桂枝加紅花湯。

日重夜輕,身無大熱者,以救陽為主,宜乾薑附子湯。 

誤汗變逆一法。

本脈浮而證見汗出心煩,微寒腳攣之候,纔服桂枝湯,即便厥 冷,咽乾煩躁吐逆者,乃陽虛而陰獨盛也,先與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俟厥愈 足溫,更與芍藥甘草湯,行陰寒凝滯之血,以伸其腳,若陽虛陰盛,其變愈大者, 但用四逆湯以溫經回陽,而不兼陰為治也。 

附辨溫證合偶感之客邪以明理而闢謬 諸家方書,謂溫證之外,復有四證,一曰,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者,變為溫 瘧,一曰,陽脈浮滑,陰脈濡弱者,更遇於風,變為風溫,一曰,陽脈濡弱,陰 脈實大者,更遇溫熱,變為溫毒,一曰,陽脈濡弱,陰脈弦緊者,更遇溫氣,變 為溫疫,據其援脈以辨證,而為治溫者推廣其端,似乎新奇可喜,詎知辭不達意, 徒足炫人,所以後人一得之長,迥不及於古人,此等處,關係病機最鉅,昌不得 不并明其理焉,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各主一氣者,其常也,然天氣不可以長 拘,所以夏氣亦有清涼之時,冬氣亦有燠熱之時,凡此皆謂之客氣也,本溫證而 重感於寒,其病即兼冬氣,而為溫瘧,本溫證而重感於熱,其病即兼夏氣而為溫 毒,本溫證而重感於時行不正之氣,其病即兼不正之氣而為溫疫,原無所變也, 乃謂某病忽變某病,不令人炫而且駭乎,又且長夏之濕氣,春分後早已先動,最 能與溫氣相合,而為濕溫之證,何以四證內,反不並舉,又且溫瘧一證,內經明 說是冬月邪入骨髓,至春夏始發,何以妄說春月重感於寒,又且更遇於風,變為 風溫一證,頭上安頭,夢中說夢,尤為無識,蓋春月厥陰風木主事,與時令之溫, 不得分之為兩,凡感而病者,皆為風溫之病也,即如初春之時,地氣尚未上升, 無溼之可言也,天氣尚微寒,無毒之可言也,時令正清和,無疫之可言也,而所 以主病者,全係於風,倘除風溫,另為一證,則所以病溫之故,為何故耶,試觀 仲景於冬月之病,悉以傷寒之名統之,其感發之風寒,栗烈之寒氣,總為一寒, 則春月之風寒,風熱,風濕,總為一風并可知也,夫風為定體者也,在八方則從 八方,在四時則從四時,春之風溫,夏之風熱,秋之風涼,冬之風寒,此自然之 事也,仲景於溫證篇首,即特揭風溫之名,以綱眾目,其晰義之精為何如耶,顯 明道理,一經後入之手,便將風與溫,分之為二,況於精微之奧乎,茲特辨之, 以見治溫之法,原為切近平易,而非有奇特也。 

溫瘧主治 溫瘧病,脈尺寸俱盛,先熱後寒者,宜小柴胡湯。

先寒後熱者,宜小柴胡加桂枝 湯,但寒不熱者宜柴胡加桂薑湯,但熱不寒者,宜白虎加桂湯。

有汗多煩渴,小 便赤澀,素有瘴氣,及不服水土,吐甚者,宜五苓散。

溫毒主治 溫毒為病最重,溫毒必發斑,宜人參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

玄參升麻湯。

黑膏[清 氣,涼血。] 

溫疫主治。

人參敗毒散。

 溫疫病陽脈濡弱,正虛也,陰脈弦緊,邪實也,正虛邪實,則一團外邪內熾,莫 能解散,病固纏身為累,而目前不藏精之人,觸其氣者,染之尤易,所以發表藥 中,宜用人參,以領出其邪,寓意草中,論之已悉,茲不復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25:22 | 只看該作者

卷二


尚論四時


冬 天干始於甲,地支始於子,故尚論四時以冬為首,凡春夏秋三時之病,皆始於冬 故也,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者,法天之閉藏,與民休息,俾無 夭札也,然而高人踏雪空山,而內藏愈固,漁父垂釣寒江,而外邪不侵,以藏精 為禦寒,乃稱真禦寒矣,內經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諄諄垂誡,後世紅爐煖閣, 醉而人房,反使孔竅盡開,內藏發露,以致外寒乘間竊入,所以傷寒一證,最凶 最多,伸景於春夏秋三時之溫熱病,悉以傷寒統之者,蓋以此也,吾人一日之勞, 設不得夜寢,則來日必加困頓,農夫一歲之勞,設不為冬藏,則來年必至缺乏, 況乎萬物以春夏秋為晝,以冬為夜,至冬而歸根伏氣,莫不皆然,豈以人為萬物 之靈,而顧可貿貿然耶,特首揭之,且以動良士之瞿瞿也。


春 天地之大德曰生,德流化溥,而人物生焉者也,春秋首揭春王正月,雖重王道, 而天德人理,統括無餘,春於時為仁,仁者人之心也,故生而勿殺,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心上先有一段太和之意,然後與和風甘雨,麗日芳時,百昌庶類,同 其欣賞,一切乖戾之氣,不驅自遠,更何病之有哉,乃縱肆輩日飲食於天地之陽 和,而不禁其暴戾恣雎之習,此其心先與兇惡為伍,凡八風之邪,四時之毒,咸 得中之,及至病極無奈,乃始忍性以冀全生,究屬勉強以冀而非自然,如石壓草, 逢春即芽,如木藏火,逢鑽即出,惟廓然委順,嗒然喪我者,病魔潛消,而精氣 漸長,猶為近之,故法天地之生以養生者,為知道也。風者,善行易入之物,為 百病之長,大率風之傷人,先從皮毛而入,以次傳入筋骨臟腑,內虛之人,與外 風相召,如空谷之應響,大塊之噫氣,未動而已先覺,若星搖燈閃,可預徵者, 故體虛之人,避風如避箭石,偶不及避,當掙弩以捍其外,熱湯以溉其內,使皮 毛間津津潤透,則風邪隨感即出,不為害矣,然外雖避風,而內食引風之物,其 招致尤為不淺,善治風者,必權衡於風入之淺深,逐節推引而出,然亦須兼治痰, 痰不堵塞竅隧,則風易出也,至於痰熱積盛,有自內生風之候,則與外感之風, 迥隔天淵,若以外感法治之,加羌防之屬,則內愈虛,風愈熾,每至不起,與內 傷病以外感藥治,其誤同也。


夏 熱者,天時之氣也,暑者,日之毒也,濕者,地之氣也,夏月時本熱,加以地濕 上騰,是以庶類莫不繁茂然而三氣相合,感病之人為獨多,百計避之不免,亦惟 有藏精一法可恃耳,昌謂夏月藏精,則熱邪不能侵,與冬月之藏精,而寒邪不能 入者,無異也,故春夏秋三時之病,皆起於冬,而秋來二時之病,皆起於夏,夏 月獨宿,兢兢隄防,金水二臟,允為攝身之儀式矣,每見貴介髫齡之子,夏月出 帷納涼,暗中多開慾竇,以致熱邪乘之,傷風咳嗽,漸成虛怯尪瘦等病者甚多, 有賢父兄者,自宜防之於早矣。


人之居卑隩,觸山嵐,冒雨暘,著汗衣,臥冰蕈, 飲涼水,食瓜果,受內鬱,皆能使濕土受傷,若以秋瘧但為受暑,遺卻太陰濕土 受傷一半,至冬月咳嗽,反以為受於濕,而以燥治之,不成千古一大誤耶,夏月 汗多真陽易散,津少真陰易消,為內傷諸病之始。


秋 金繼長夏濕土而生,其氣清肅,天香遍野,地寶垂成,月華露湛,星朗淵澄,酷 熱之後,得此高秋薦賞,與嚴寒之後,而得陽春敷和,同為一歲不可多得之日, 蓋金性剛,金令嚴,繁茂轉而為蕭竦矣,燠熱轉而為清冷矣,以故為時未幾,而 木萎草枯,水落石出,時愈冷則愈躁,以火令退氣已久,金無所畏而得以自為也, 故躁金之令,不可傷,傷之則水竭液乾,筋急爪枯,肝木暗摧,去生滋遠,故凡 肝病之人,宜無擾無伐,以聽木氣之歸藏,木氣歸藏,躁金即能萎其枝葉,而不 能傷其根本,及秋金纔生冬水,早已庇木之根,以故木至春而復榮者,榮於冬月 之胎養也,夫生中有殺,殺中有生,亦自然而然之理,人在氣交之中,能隨天地 自然之運,而為節宜,則不但無病,而且難老,豈舍此而更有延年之術哉,若夫 躁金自受之邪,為病最大,以夏火之剋秋金為賊邪,故暑熱濕之令,金獨傷之, 暑熱濕之病,金獨受之,古人於夏月,早以淡泊滋味,惡其濕熱傷肺,且不欲濁 滯礙清道也,然形寒飲冷,尤為傷肺,雖夏月之乘涼,亦不可過,況入秋已深, 尚啖生冷,冒風露而無忌,甯不致肺之病耶,故夏三月所受之熱,至秋欲其散, 不欲其收,若以時今之收,兼收其熱,則金不生水,而轉增躁,安得不為筋脈短 勁,濁渴枯損之導,為冬月欬嗽之根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26:20 | 只看該作者

論治病必本於四時


飧泄病,既謂春傷於風,夏生飧泄矣,又曰長夏兼病洞泄寒中,又曰逆秋氣者, 冬必飧泄,其言錯出無定,人不易會不知病名雖同,而其因風因濕因寒,則各不 相同,故治病不本於四時,無能治也。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解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從來解說不明,昌謂風邪傷人,必入空竅,惟腸胃為最, 所飧之食,由胃入腸,胃空而風居之,少頃糟粕去,腸空而風亦居之,風既居於 腸胃,則其導引之機,如順風揚帆,不俟脾之運化,食入即出,以故飧已即泄也, 不知者以為脾虛,完穀不化,用長夏洞泄寒中,及冬月飧泄之法,反以補脾剛躁 之藥,助風性之勁,有泄無已,每至束手無策,倘知從春令治之,仍以桂枝領風, 從解肌而出,一二劑可愈也,識此意者,雖三時之傷於風者,亦可會而通之。


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解 自二月以至七月,地氣動,則濕用事,自八月以至正月,地氣靜,則燥用事,所 以春夏多病瘧者,可知傷熱傷暑,未有不傷濕者也,所以秋冬有欬嗽者,傷風傷 寒,未有不兼傷躁者也。


秋傷於燥冬生欬嗽解 秋月之金,生冬月之水,然金必寒,始能生水,水必冷,始不為痰,故冬月之欬 嗽,必由於秋令之燥也,然而夏月化土之氣,不先傷於肺,則秋月何躁之有,昌 故謂秋冬二時之病,皆始於夏,夏月藏精則熱邪不能侵也,夫池沼之間,暑且不 到,豈有內藏之泓然真水,而暑熱之邪得傷其肺者哉,故火邪不能爍金,而金始 冷也,金寒則氣清而不上逆,水冷則質清而不成痰,更何欬嗽之有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28:47 | 只看該作者

論內經四時主病之脫誤


內經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欬嗽,冬 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冬二季,風寒之病,可無疑矣,其夏傷於暑,秋必痎瘧一 語,釋云暑汗不出,至秋涼氣相薄,而為寒熱往來之瘧,蓋以經文,原有當暑汗 不出者,秋風成瘧之說,故引之而為註,不知於理欠通也。


夫夏月之暑,合於長 夏之濕,始為秋時之瘧,所以瘧證名曰脾寒,由傷於長夏之濕土為多,若謂專屬 傷暑,則人之深居靜攝,未嘗傷暑,秋亦病瘧者,又謂何所傷耶,至秋傷於濕, 冬生欬嗽一語,釋云秋傷於濕,濕蒸為熱,熱者火也。


至冬寒與熱搏,當為欬嗽 之證,則牽強不通之極矣。


夫濕無定體者也。


春夏曰風熱之濕,秋冬曰涼寒之濕, 惟夏月之暑熱濕三氣相合,始可名之為熱,豈有至秋之涼,而反蒸為熱之理,況 乎濕者水類,所以水就濕也。


躁者火類,所以火就躁也。


指躁為濕,是指火為水 矣。


顛倒不已甚乎。


今為正經文之脫簡,增人一語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 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於躁,冬必欬嗽,則六氣配四時之旨,燦 然中天矣。


加長夏之濕,而秋病之源始清,易秋月為躁,而諸家指為熱火之訓, 亦不謬,請再以素問之旨明之,素問云,天有春夏秋冬之四時,金木水火土之五 行,以生長化收藏,而寒暑燥濕風火之六氣,從茲而生焉。


蓋春屬風木主生,夏 屬熱火主長,長夏屬濕土主化,秋屬躁金主收,冬屬寒水主藏,可見造物全賴濕 土生化之一氣,而木火金水,始得相生於不息,雖土無正位,四季之中,各分旺 一十八日,然無長夏十八日之土,則相生之機息矣。


故長夏之土,為生秋金之正 土,春秋冬之分隸者,不得與之較量也。


此義既明,則秋月躁金主收之義始明, 而冬月之欬嗽,為傷秋金之躁,不為傷秋之濕也,亦自明矣。


再觀素問云,逆春 氣則傷肝木,不能生夏時之心火,至夏有寒變之病,逆夏氣則傷心火,心火不能 生長夏之脾土,脾土不能生秋時之肺金,至秋有痎瘧之病,逆秋氣則傷肺金,肺 金不能生冬時之腎水,至冬有飧泄之病,逆冬氣,則傷腎水,腎水不能生春時之 肝木,至春有痿厥之病,是則三時之病,當更互言之,而秋之病瘧未嘗更也。


其 必以心火脾土並言,則長夏之傷於濕,誠為經文當日必有之言,而非昌之臆說也 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33:30 | 只看該作者

論春秋冬各主一氣夏月兼主三氣之理原為天地自然之運


內經云,彼春之溫,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明乎溫熱寒涼,循序漸進, 自然而然者,乃天運之常也。


後之俗子,輒以風寒暑濕,分隸四時,此緣經文, 脫誤秋傷於躁一段,傳習至今而不察耳,曷不曰,風寒暑躁猶為近耶。


蓋濕土無 定位,寄旺於四季,各一十八日,風寒暑躁之內,不言濕而濕自在也。


然亦但倣 洛書五數,居中縱橫各得之理以立言,若論天時自然之運,如環無端,豈有甫終 一運,重轉土運十八日,五運而為八轉者乎,此其道,惟以六氣之配而始明,蓋 三百六十日,五分之各得七十二日,則為五運,六分分之各得六十日,則為六氣, 自小雪至大寒六十日,屬太陽寒,水之氣,自大寒至春分六十日屬厥陰風木之氣, 自春分至小滿六十日,屬少陰君火之氣,自小滿至大暑六十日,屬少陽相火之氣, 自大暑至秋分六十日,屬太陰濕土之氣,自秋分至小雪六十日,屬陽明躁金之氣, 此則水木火土金相生,不息之義也。


可見冬季大寒後十八日之土,即從太陽寒水 之氣為用,故能生厥陰之風木,而春季穀雨後十八日之土,早已屬少陰君火之所 生,而不從風木為同類,又加仲夏少陽相火,重生其土,至長夏大暑後,其土之 盛為始極,而為生金之正土矣,未立夏之前,氣已從火,既立秋之後,氣上從土, 火土之氣,共管一行八十日,分歲之半,昌所謂夏月三氣相合,與冬春秋之各主 一氣,迥乎不同者,正以天時自然之運而知之也。


豈故為牽強其說以欺人哉,但 君相二火之分,即與濕土合司其化,所以夏月暑熱中有濕,濕中有暑熱,自春非 分至秋分,有極濕之時,有極熱之時,又有濕熱交蒸之時,雖云長夏建未之月, 濕土主事,其實已行半年之久矣,夫春分後,土膏地溽,濕行半年,不謂之濕, 直至秋後,土乾地躁,反謂之濕,昔賢以訛傳訛,其因仍茍簡為不少矣,可無論 歟。


熱濕暑三氣,同於夏月見之,真所謂同氣相求也。


蓋熱而益之以暑,則熱為 甚酷,爍石流金,亦云僅矣。


然但為乾熱已也。


得陰涼尚可避之,若加以濕而與 炎威相會,盡大地為蒸籠,礎磉流膏,蟣虱悉出衣表,無可避也。


必俟金風動而 暑始退,惟風動勝濕故也。


三氣相兼之義,益可見矣,夏日較他時獨永,而南方 離明之位,天星獨密,造化活潑之妙,非圓機之聖人,曷足以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35:36 | 只看該作者

論逆四時之病為自取其殃


四序之中,當溫而溫,當熱而熱,當涼而涼,當寒而寒,以生以長以化,以收以 藏,四時極正之氣,民物原無痾疹,乃有違天而召戾,不可救藥者甚多,內經云, 逆冬氣則傷腎,奉生者少,逆春氣則傷肝,奉長者少,逆夏氣則傷心,奉收者少, 逆秋氣則傷肺,奉藏者少,其逆四季土旺之氣則傷脾,奉化者少,言外自寓造物 不與人忤,而人自逆之也,逆之之情,久而靡錮,如暴戾忿恨之人,始焉但覺肝氣有餘,終歲擾亂,一旦不足,則尪羸無似,更有何氣可奉他藏耶,所謂違天者 不祥,人不可以不知也。


四序之中,有與病相鄰者,善保生者,宜默杜其機,如 春氣在頭,頭間之氣,倍旺於他部,氣旺則血充,血充則易至於溢出,故春病善8748鼽 ,其所損也多矣。


內經云,上者下之,誠知春氣之在頭也。


每日引而歸 諸丹田氣海之內,且氣機雖發揚,而吾心不可無蕭瑟之應,不則微用苦降之藥, 以通其氣,凡此皆所謂嘿杜其機者也,若俟鼽8748淋漓,尚不知其所來,則無 具甚矣。


[鼽音求,鼻間窒塞也,8748音忸,鼻間出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44:09 | 只看該作者

論四時制勝之道


素問云,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甚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可見凡人感 受四時偏勝之氣而成病者,原各不同,感風氣勝者,則體從之而動焉,如振掉搖 動之類是也。


感熱氣勝者,則體從而腫焉,凡癰腫之類是也,此與寒傷形,形傷 腫之腫不同,與熱傷氣,氣傷痛之意直互見,感躁氣勝者,則體從之而乾焉,如 津液枯涸,皮毛躁熯之類是也。


感寒氣勝者,則體從之而浮焉,即所謂寒傷形, 形傷腫者是也,感濕氣勝者,則體從之而濡瀉焉,脾惡濕喜躁,濕氣太過,則土 不勝水,而濡瀉之病作也,六元正經,又謂甚則水閉跗腫,亦見土不勝水,則不 能外輸膀胱,而內則為水閉,及水氣泛溢四肢,而外則為跗腫,所以較之濡瀉為 尤甚也。


然而風與躁相鄰,風躁又未有不熱者也,濕不與躁為鄰,其成為寒濕, 或為熱濕,則各隨其體之積累所造焉,但春夏秋三時,俱屬風躁熱,惟冬時方屬 寒,則受病者之熱濕多而寒濕少,又屬可推矣。


春屬東方木,木太過以西方金制 之,始得其平,故怒多則傷肝,惟悲始能勝怒,以肺金主悲也,風多則傷筋,惟 躁始能勝風,以肺金性躁也,酸多則傷筋,惟辛始能勝酸,以肺金味辛也。


夏屬 南方火,火太過以北方水制之,始得其平,故喜多則傷心,惟恐始能勝喜,以腎 水主恐也。


熱多則傷氣,惟寒始能勝熱,以腎水性寒也。


苦多則傷氣,惟鹹始能 勝苦,以腎水惟鹹也。


長夏屬中央土,土太過以東方木制之,則得其平,故思傷 脾,惟怒勝思,肝主怒也,濕傷肉,惟風勝濕,木主風也。


甘傷肉,惟酸勝甘, 木味酸也。


秋屬四方金,金太過以南方火制之,則得其平,故憂傷肺,惟喜勝憂, 心主喜也。


躁傷皮毛,惟熱勝躁,心主熱也。


辛傷皮毛,惟苦勝辛,火味苦也。


 冬屬北方水,水太過,以中央土制之,則得其平,故恐傷腎,惟思勝恐,脾主思 也。


寒傷血,惟熱勝寒,火勝水也。


鹹傷血,惟甘勝鹹,土味甘也。


夫四時一有 太過,即以所勝制之,內而七情,外而六氣五味,皆可用之,調其偏以協於和, 可見道本自然而然,推之無窮無極,總不出其範圍,雖有智者,莫加毫末也。


後 世識不及古,反舍正路不由者何耶。


問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 味,此何解也。


曰二語者藥之權衡也,形充於血,陰之屬也。


陰不足者,本當益 陰,然益陰而陰未能生,必溫以氣之陽而陰始生,以陽為陰之主也,精麗於氣, 陽之屬也。


精不足者,本當益陽,而陽未能生,必補以陰之味,而陽始生,以陰 為陽之基也,二者皆藥石之權宜,亦陰陽互根之妙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46:40 | 只看該作者

真中合小兒-論傷寒真中陰經


論傷寒真中陰經 


人之陽氣素弱,加以房室過損,腠理久疏,胃氣久薄,瀉利無度者,一旦感受風 寒之邪,正加怯懦之夫,盜至全不爭鬥,開門任其深入,拱手以聽命而已,所以 其後全不發熱者為多,蓋發熱則尚有爭鬥之象,邪不得直入無忌也。


然豈是從天 而下,大都從胃口而入,胃為五臟六腑之源,深入其中,可以徑奔三陰而從其類, 以故吐嘔四逆唇青等候,亦從胃而先見也。


失此不治,勢必腹痛下利不止,漸至 卷舌囊縮而死矣。


有魄汗林漓而死者,孤陽從外脫,亦風邪為多也。


有全不透汗, 渾身青紫而死者,微陽為陰所滅,亦寒邪深寬也。


此證陰霾已極,以故一切猛烈 之藥,在所急用,不可一毫回互,設用藥而加躊躇,轉盼天崩地裂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47:50 | 只看該作者

論真中風


傷寒證,太陽經之中風者,乃風寒暑濕之風,自外而入者也。


真中風之風,乃人 身自有之風,平素蘊蓄,而一旦內出者也。


素問云,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 可見真中風之病,乃人之數擾其陽所致,數擾其陽,惟房室一事為最,房室過勤, 縱陰不走,而陽氣則已動,動而不已,必漸積於空隙之所,而手微麻,足或微痺, 舌或微蹇,風信已至,而擾其陽者方未已一旦乘虛橫發,與大塊噫氣,林木振響, 黃沙蔽天,白浪翻海者,初無少異矣。


其人安得不卒倒乎,迨至卒倒,而世醫方 引風寒暑濕之風為治,一誤再誤,外風入而與內風交煽,任憑軀偉體堅,經年不 能少減,而成廢人者比比,甚有不旬日而告斃者矣,可勝嘆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51:02 | 只看該作者

論真中風大法


風既自內而生,還須自內而熄,欲自內而熄,何物是熄風之藥,養血乎。


風亦與 之俱養,補氣乎,風亦與之俱補,實腠理乎。


風亦與俱實,將何所取耶,養血補 氣,自不可少,而實腠理之藥,斷不可用,進而求之於法,然後不患於無藥也。


蓋天地間之風,得兩則熄,所以素問又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以雨治風, 不言治而治在其中,以故內風之人,腠理斷不可實,實則汗不能出也。


氣血不可 不補,虛則不足供汗之用也。


要使元氣足以拒風於腠理之間,務如大病捚後之人, 飲湯則汗,食粥則汗,如此旬日,以聽風之自熄,然後為當,其妙全在助陽而通 血脈,不取驅風散邪為義,與荊防柴葛之經藥,絕不相干,世傳以羌防等藥,發 散一食頃者,此但可治偶感之風耳,以治內風,不去百分之一,豈有經年積累之 風,而取辦一藥,且僅攻皮膚之理哉。


中風病,多見於富貴之人,而貧賤絕少, 貧賤之人,非無房室也。


以其勞苦奔走,身中之氣,時為蒸動,纔有微風,便從 汗解,而富貴之人,身既安逸,內風已熾,尚圖乘風納涼,沐浴飲水,以解其熱, 致陽氣愈遏不舒,加以濃酒厚味之熱,挾鬱陽而為頑痰,阻塞經絡,一旦卒然而 中,漫不知病所由來,古今成方雖多,辨證全不清切,盍觀平人飲醇食82d4, 積至無算,全不見其熱者。


陽氣有權,嘿為運出耳,陽氣遏鬱無權,勢必轉蒸飲 食之物為痰,痰與風相結,迨發之時,其體盛之人,病反加重,蓋體盛則陽多, 陽多則風與痰俱多也。


孰知其風為本,而痰為標耶,孰知其陽氣為本,而風痰為 標耶,風痰為標,可汗可吐,而或者見其昏迷舌蹇,以為邪入心臟,用牛黃清心 之類,驅風散痰,致陽氣愈遏,而成不治甚多,夫陽遏在內之人,臟腑有如火烙, 平素喜生冷,臨病又投金石,覆轍相尋,明哲罔悟,亦獨何耶。


陽氣為本,勢必 絕慾而不更擾其陽,病根始拔,然而陽氣素動,習慣漸近自然,多不樂於安養, 風痰纔得少息,往往思及慾事,略一舉動,復從本及末,蔓而難圖矣,古今無人 深論及此,惟善保生者,見體中痰多風熾,無俟病發,預欲絕慾可矣,甚哉。


人 於天地自然之氣機,日用不知也。


天時蒸動之時,欲求涼風而不可得,風氣乾燥 之時,欲求微雨而不可得,是以多濕之人惡蒸動,多風之人惡乾燥者,內邪感之 而益動也。


故濕病喜燥藥而忌汗藥,風病喜汗藥而忌燥藥,充其義以為調攝,則 居四達之衢,而披襟向風,起呼吸即通帝座之想者,即治濕之良方也。


處奧隩之 室,而整冠振衣,凜天威不違咫尺之懼者,即治風之良方也。


人茍知此,不誠可 以卻痰而延年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52:52 | 只看該作者

闢小兒驚風論


小兒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藏府血脈,俱未充長,陰則不足,陽實有餘, 不比七尺之驅,陰陽交盛,惟陰不足,陽有餘也。


故身內易於生熱,熱盛則生痰 生風生驚,亦所時有,彼當日若以四字立名,曰熱痰風驚,則後人不炫,乃以四 字難呼,節去二字曰驚風,遂貽後人以多論,以其頭搖手勁也。


而曰抽掣,以其 卒口噤,腳孿急,目邪心亂也。


而曰搐搦,以其脊強背反也。


而曰角弓反張,不 知小兒之腠理未密,易於感冒風寒,凡寒中人,必先入太陽經,太陽經之脈,起 於目內皆上額交巔入腦,還出別下項夾脊抵腰中,是以病則筋脈牽強,乃生出抽 掣等不通各名,而用金石重藥鎮墜,以致外邪深入難痊,間有體堅證輕而愈者。


遂以為奇方可傳,誤矣,又方書有云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以助驚風之說,不思 小兒不耐傷寒,初傳太陽經,早已身強多汗,筋脈牽動,人事昏沉,勢已極於本 經,藥又亂投,不能待於傳經解散耳,豈為無傷寒乎。


況小兒易於外感,易於發 熱,傷寒為更多耶,是即世所云驚風也。


所以小兒傷寒要在三日內即愈為貴,若 待其經盡而解,必不能矣,又剛痙無汗,柔痙有汗,小兒剛痙少柔痙多,人見其 汗出不止,神昏不醒,遂名之曰,慢驚風證,而以參耆朮附藥,閉其腠理,以致 邪熱不得外越,以為大害,所以凡治小兒之熱,但當攻其出表,不當固其入內, 仲景原有桂枝法,若舍而不用,從事東垣,內傷為治,又誤矣。


又新產婦人,去 血過多,陰虛陽盛,故感冒與小兒無別,乃遂相傳為產後驚風,尤可笑也。


然小 兒亦實有驚病,以小兒氣怯神弱,凡卒遇怪異形聲及驟然跌仆,皆生驚怖,其候 面青糞青,多煩多哭,其神識昏迷,對面撞鐘放銃,全然不聞,不此熱邪塞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54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