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經風傷衛方】
辨中風證用桂枝湯解肌大綱總法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甘草[二兩炙味甘平]、生薑[三兩切味辛溫]、大棗[十二枚味甘溫],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僅)(僅),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 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宜桂枝湯。[原文]
風之傷人也。
頭先受之,故令頭痛,風在表則表實,故令發熱,風為陽,氣亦為陽,同類相從,則傷衛外之氣,衛傷則無以固衛津液,故令汗出,其惡風者,衛氣不能衛也。
其脈緩者,衛氣不能鼓也。
上件皆太陽證,故曰太陽中風,桂枝辛甘,辛則能解肌,甘則能實表,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故用之以治風,然恐其走泄陰氣,故用芍藥之酸以收之,佐以生薑甘草大棗,此發散而兼和裡之意,是方也。
惟表邪乃可用之,若陽邪去表人裡,裡作燥渴,二便祕結,此宜承氣之時也。
而誤用之則反矣。
昌按承氣之誤,庸者固然,而工者誤在微細,仲景諄切,不似此項,逐條本文,詳玩始獲。
凡桂枝湯病證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溫和,或手足指稍露之則微冷,覆之則溫,渾身熱微煩,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若病者無汗,小便不數,既手足溫和,或手足逆,身冷,不惡寒,反惡熱,或飲酒後,慎不可行桂枝湯也。
脈緊必無汗,有汗不可誤作桂枝證,此脈與證,仲景說得甚明,後人看不透,所以不敢用此方,假今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也。
則洒淅惡寒也。
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
此謂元氣受病而然也。
又曰,陽微則惡寒,陰微則發熱,醫既汗之,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此謂醫所使也,大抵陰不足,陽往從之,故陽內陷而發熱,陽不足陰往乘之,故陰上入陽中則惡寒,舉此二端,明白易曉,何憚而不用桂枝湯哉。仲景治表虛製此湯,桂枝味辛熱,發散助陽,體輕,本乎天者親上,故桂枝為君,芍藥甘草佐之,如陽脈濇,陰脈弦,腹中急痛,乃製小建中湯,以芍藥為君,桂枝甘草佐之,一則治其表虛,一則治其裏虛,故各有主用也。
以桂枝易肉桂,治傷寒腹痛,神品藥也。
如夏中熱,腹疼少加黃芩去桂,痛立止,桂於春夏二時為禁藥。
按經云,桂枝入咽,陽盛則斃,春夏發者,為禁藥也,桂能動血,血熱者為禁藥也,木得桂而死,肝不足者,為禁藥也。
桂枝湯有禁用三法[仲景本文并昌論]汗後水氣上逆有禁更汗增滿一法[本文并昌論]中風病主用桂枝湯解肌和營衛七法[本文并昌論]。或問桂枝湯發字之義,曰一桂枝耳,或云發汗,或云當得汗解,或去當發汗,更發汗,宜桂枝湯者數方,是用桂枝發汗也。
復云無汗,不得用桂枝,又曰汗家不得重發汗,又曰發汗過多者,都用桂枝甘草湯,是閉汗也,一藥二用,如何說得,仲景發汗,舉本草出汗之義,相通為一,答曰,本草云,桂味辛甘熱,無毒固為百藥之長,通血脈,止煩出汗者,是調血而汗自出也。
仲景云,藏無他病,發熱自汗者,此衛氣不和也。
又曰,自汗者為營氣和,營氣和,則外不諧,以衛氣不與營氣和諧也。
營氣和則愈,故皆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營衛既和則汗自出矣,風邪由此而解,非桂枝能於腠理發出汗也。
以其固閉營血,衛氣自和,邪無容地而出矣,其實則閉汗孔也。
昧者不解閉汗之意,凡是病者,俱用桂枝湯發汗,若與中風自汗者合,效如桴鼓,因見其取效而病愈,則曰此桂枝發出汗也。
遂不問傷寒無汗者,亦與桂枝湯,誤之甚矣,故仲景言無汗不得服桂枝,是閉汗孔也。
又曰發汗多,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是亦閉汗孔也。
又曰汗家不得重發汗,若桂枝湯發汗,是重發汗也,凡桂枝條下言發字,當認作出字,是汗自然出也。
非若麻黃能開腠理,而發出汗也。
本草出汗二字,上文有通血脈一句,是非三焦衛氣皮毛中藥,是為營血中藥也。
如是則出汗二字,當認作營衛和自然汗出,非桂開腠理,而發出汗也。
故後人用桂治虛汗,讀者當逆察其意,則可矣,噫,神農作於前,仲景述於後,前聖後聖,其揆一也。
不解肌,或誤汗,病邪入裡,用五苓兩解表裡二法。
一法水逆用之,多服煖水,汗出愈。
一法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