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尚論後篇】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53:56 | 只看該作者

謹論小兒治法大綱


小兒冬月,深居房帷,觸犯寒邪者恆少,而知識未開,天癸未動,又無不藏精之 事,然亦有溫證三例可互推者。


經云,水穀之氣感,則害人六府,小兒或啖乳而 傳母熱,或從飲食而中外邪,皆從陽明胃經先受,繇陽明而外達太陽,即與溫證 之第一例頗同,而平素脾氣受傷者,邪氣入胃,復乘其脾虛而客之,即與溫證之 第二例頗同,既陽明胃與太陰脾,相連之一臟一腑,交合為病,正傷寒兩感證中, 二日陽明,與太陰受之,則有腹滿身熱,不欲食,讝語之證,與溫證之第三 例,分經雖不同,而兩感則頗同也。


後人造為小兒八歲已前,無傷寒之說,不思 小兒冬月登山入水者,尚有之。


豈遂謂無寒可傷耶,即冬月不令受寒,豈遂謂無 寒可傷耶,即冬月不令受寒,豈春月并不受時行外襲之氣耶,其後又因無寒傷之 說,凡一切外感,俱妄立驚風之名,擅用金石重墜,反領外邪深入,以成不痊之 證,昌寓意草中,已略辨其端,但未詳其治也。


試觀中風卒倒之人,邪中脾之大 絡,則昏迷不醒,然則邪熾太陰脾經,勢必傳於大絡,其讝妄而不知人者, 夫豈驚風之謂耶,祇有慢脾風一說,似乎近理,然不以外感之名統之,則用藥茫 無措手,茲特比入春溫之例,庶推之以及四時,而治悉無忒,後之赤子可登春臺, 昌所以乞靈於越人,而大暢仲景之旨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56:38 | 只看該作者

小兒溫證第一例


繇陽明而太陽,自內達外,皆是表證,但表法原取解肌而不取發汗,況於小兒肌 膚嫩薄,腠理空虛,斷無發汗之理,仲景於太陽之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 用桂枝加葛根湯,極得分經之妙,桂枝湯主太陽,葛根湯,主陽明,以類推之, 太陽證多,陽明證少,則用桂枝湯加葛根,陽明證多,太陽證少,則用葛根湯加 桂枝,圓機在乎臨證,然頸項肩背,正二陽所轄之地,不明經絡者,見其几几然, 牽強不舒,加以目睛上竄,手足反張,諸多太陽見證,而驚風之名,自此始矣。


詎知仲景曰,身熱足寒,頭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 噤,背反張者,痙病也,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剛痙,發熱汗出,不惡寒者, 名柔痙,又曰太陽病,發汗過多因致痙,可見不解肌而誤發汗者,必有此變,又 可見汗沾衣被,旋復內滲者,必有此變,當解肌而不當發汗之說,又顯然矣。


然 則小兒之解肌,不更當從乎輕劑耶,小兒服桂枝,不必啜熱稀粥,并不可急灌, 逼其大汗也。


凡小兒發熱嘔吐者,倘未佈痘,即須審諦,不可誤用溫胃之藥,里 中一宗侯高年一子,恣啖不禁,每服香砂平胃散極效,一夕痘發作嘔,誤服前藥, 滿頭紅筋錯出,斑點密攢筋路,所謂瓜籐斑也。


上饒某公一姪,病發作嘔,乃父 投以藿香正氣散,一夕舌上生三黑疔,如尖粟形,舌下四黃疔,如牛奶形,蓋痘 邪正出,阻截其路,故生變若此,因述以垂誡。


解肌清熱三法 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桂枝加括蔞湯。 攻裡救胃一法 調胃氶氣湯。 


大承氣湯。


治痙病胸滿,臥不著席,腳孿急,齗齒者。 


昌變調胃誤攻邪陷一法 桂枝加芍藥湯。


治下後腹滿時痛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57:15 | 只看該作者

小兒溫證第二例


繇陽明而太陰,自表入裡,仲景云,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結鞕,可見脾氣虛衰,不能為胃行津液,必致吐 利兼見,此俗子藉口慢驚之源也。


詎知外感之邪入乘其虛,上吐下利者,即籗亂 之意,正氣既虛,兒因畏怯則有之,豈是心虛發驚,肝木生風之候耶。


此等認證 一差,用藥不合,萬無生理,蓋脾經之證,自有脾經之顓藥,況於屬在外感,仍 以散邪為先,所以誤下,則心下結鞕,正謂邪雖已入太陰,而陽明未盡除者, 恐有表證相礙也。


解肌之法 桂枝湯。


脈浮者用之,太陰之脈,尺寸俱沉細,今見浮則邪還於表,仍用解肌 之法,送出其邪為當也。 


四逆湯。


自利不渴者用之,燠土燥濕。 


理中湯。


濁氣上干於胃,腹脹滿者用之。 


桂枝加大黃湯。


大實痛者用之,然芍藥大黃,亦當倍滅,以小兒胃薄易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1:57:56 | 只看該作者

小兒兩感溫證第三例


胃與脾一腑一臟,表裡雙受,則在表者為陽邪,然既已入於胃,即當愛惜津液, 即不得已而解肌清熱,不可輕動其汗,所最難者,要在急溫急下,審諦不差,蓋 胃實兼以脾實,則二火交熾,水穀之陰立盡,其口燥咽乾鼻煤。[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04:46 | 只看該作者

會講刺熱篇溫論述上古經文一段


上堂師嘉言老人第一會語錄 上古醫旨,其時首春,其證首溫,先師祖僦貸季所傳,先師岐伯地之者也。


首引 太陽之脈色榮觀骨,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 過三日,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


榮未交,曰,今且得汗, 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凡十五句七十字,岐黃之庭,宗旨曉然,至後世 則內經且闕,況上古乎。


所以釋者極悖理,吾徒會講,首析其義焉,凡人有病, 其色必徵於面,而熱病尤彰,內經本篇,謂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 先亦,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是五藏熱 病,色且先徵矣。


然五臟隱深,其色不宜外見,纔見微色,隨刺俞穴,蚤瀉其熱, 名曰治未病,待病治之遲矣,靈樞謂赤黑色,忽見天庭,大如拇指者,不病而卒 死,劇則刺,非能挽矣。


惟太陽經脈色,顯而易見,初起熱徵於面,此時漫無凶 咎,太陽脈色,榮飾於顴,乃久邪內伏,其春發溫,必始太陽經脈,紅赤熱色, 先見兩顴,加以采飾,熱之先徵也。


榮飾之色,止顴骨一處,不交他處,病之淺 者也古經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


少需聽其自解,此真訣也。


大凡溫病, 熱自內出,經氣先虛,雖汗之多,未汗解,故云,今且得汗,待時而已,太陽經 氣虛者,必待午末正陽,杲日當空,群陰見睨,太陽經邪不留而盡出也。


少陽經 氣虛者,必待寅卯初旭,出震繼離,煥然一新,少陽經邪不留而盡出也。


註謂肝 病待甲乙解,心病待丙丁解,此五藏經文,與三陽經,全不相涉,至於與厥陰脈 爭見者死,咸謂外見太陽赤色,內應厥陰弦脈,此則如隔千山矣。


秦漢以後,始 分二十四脈,弦謂少陽可也,厥陰亦可也。


大浮滑數,入陽弦可,沉濇弱微,入 陰弦亦可也。


弦脈陰陽兩屬,安得指為死脈,且三日之促耶。


古義斷不其然,上 古理脈色而通神明,謂上帝之所貴也。


先師之所傳也。


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 求其要,則其要也。


色以應日者,舉頭見日,隨處長安,晶光萬道,人身之色, 無幽不燭,同也。


脈以應月者,千江有水千江月,地脈潛通,人身之脈,環會貫 通,同也。


脈榮顴骨,即色榮顴骨,纔一見之,表裡兩符,豈非日月合璧耶,如 太陽顴骨,色脈同時解散,并不成溫熱病矣。


病則色脈同時俱見矣。


太陽榮顴骨, 少陽榮頰前,厥陰榮頰後,少陰榮兩頤,乃至十二經脈色,大絡小絡,隨病彰灼, 一瘡一痤,色脈不相離也。


道在下合五行休王,上副四時往來,何吾人自小之耶, 所以太陽厥陰,陰陽同時,並交榮飾,此纔名為爭見,若只面呈一部,豈爭見乎。


爭見赤紫滯晦,傳經勢重,已為主死,爭見青黑剋賊,十死不救矣,蓋太陽水而 生厥陰木,則發榮滋長,光華畢達,固有善無惡也。


厥陰木而孕太陽水,則子藏 母腹,勾萌盡斂,亦嘿庇其根也。


今外邪入而真藏逼見於面,夫是以死耳,其熱 病內連腎,身內百司庶職,惟腎獨為政府,安則宅神根本,危則顛覆濁亂,生死 出入,莫不繇之,太陰厥陰,祇稟其成,難干之矣,然不曰少陰而曰腎者,少陰 傳走經脈,腎則顓主內藏,經謂過在少陰,甚則入腎,同一義也。


太陽厥陰爭見 主死,牽連腎氣在內,以少陰為厥陰母,木勢垂危,求救腎水,腎水足供,尚可 母子兩全,腎水源流並竭,不母子俱斃乎,可見神去則藏敗,藏敗則爭見黎黑, 豈脈色不由根心也哉。


釋謂木之生數三,故死期不過三日,以生數定死期,謬甚, 果爾水數一,土數五,其死主一日五日耶,內經明為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 胡以生數妄解乎。


下文無期不滿三日,反誤古脫,增入五字駭觀,總因死陰之屬, 不審其義,故擅複之耳,少陽之脈色也六字,亦擅增入,少陽之脈色,榮頰前, 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謂右頰前見赤 色,未交他處,待汗自已,若兩頤黑色,與少陽赤色,爭見則死也。


少陰經敗甚, 必入腎,腎藏發露,泉之竭矣,無陰以守之矣。


少陽相火,少陰真火,上下交焚, 項刻俱為灰燼,誠劫災也。


傳經勢重,間有回天之手,至於腎內枯槁無救,頰頤 紫黑,已見惡痕,縷縷不散,此獨陽無陰,如大火聚,安得紫府丹臺,授以太陰 神水乎,吾徒同志,濬洌彼之泉自固,慶古經之法傳心,無負此番提命可矣。 


會講素問評熱論病文經文一段 上堂師嘉言老人第二會語錄 岐伯先師論溫勝義微妙,今始深解之也。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 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骨 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


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


汗者精 氣也。


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


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 立而傾也。


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 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此段 論溫獨創穀氣之旨,榖氣化為精,精氣勝,乃為汗,身中之至寶至寶者也。


榖氣 為疾病之總途,生死之分界,萃萬理為一言,誰能外之,內經謂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是則藏精之人,外邪不入,身如藥樹,百病不生矣。


即 不然者,冬藏已敵春溫,積貯為命,主張蚤計在是,胡乃泥沙擲之耶,泥沙擲之, 茲後則腎虛甚而溫死矣。


尺熱甚而溫死矣,榖氣既餒,轉輸不給,關門閉而水穀 難通,大事去矣,況腎虛尺熱,外感傳經而入三陰,熱上加熱,一呼脈三動,一 吸脈三動而躁,準平人十二時脈,更增四時,三日促為二朝,再促則脫而不續矣。


所以狂言失志,脫精則死,以此故也,上古中古,兩大聖神,如出一手,倒說豎 說,變化生心,萬理淵源,爛然生色,千代以後,乃至傳為土苴,不諭不議,奈 之何哉,吾徒七十有五,始知理障稍盡,矩則昭然,茲時不言,更待何年耶,岐 伯先師問陰陽交,交者死,黃帝願聞其說,岐伯但發榖氣之妙,至陰陽交一言而 終,不更再舉,向者胸為疑府,今乃知穀氣之旨既明,即陰陽交與不交,了然定 矣。


吾徒嚼舌多年,今轉饒舌,而且細舉之矣,上古營未交,證之輕者,營交陰, 重且死者,中古冬傷於寒,春必病溫,證半輕者,冬不藏精,腎虛尺熱,苴且死 者,聖神心印,妙義天開,變化錯縱,愈出愈奇,上古太陽(小腸膀胱)與厥陰 (心肝)為偶,少陽興少陰(心腎)為偶,而陽明太陰,雖不言之而其相偶,更 定位也。


中古太陽與少陰,一腑一臟獨主其重,蓋太陽主外,少陰主內,太陽司 陽經之溫,少陰司陰經之溫,太陽交少陰,少陰交太陽,陰陽交而死矣。


然掌上 意珠,不敘其文,若隱若顯,俟之後人,何乃竟成絕學耶,岐伯先師,妙翻千古 變證,若相杵而實相成,賢智不識其旨,況庸人乎,謂二陽搏,其病溫,死不治, 不過十日死,乃陽經營未交之輕證,而舉為死不治,必有其說,言二陽搏,雖未 入陰,病溫至極,必死不治,稍延不過十日死,較三日死陰之屬,少饒其期耳, 二陽者,手大腸,足胃,手經足經,並主陽明,金土燥剛,亢熯陰絕,胃榖腸津, 水穀將絕,乃至腸胃如焚矣。


縱延多日,究竟不得不死矣,至上古足陽明胃,足 太陰脾,一陽一陰,雖不相錯而相偶,然吾徒營未交,待時汗已,經氣虛者,辰 已經旺,汗乃盡解,必然之理也。


門人有蓄疑義,脾胃以膜相連耳,脾胃營交相 連,直是易易,所以上古故不言之也。


予不然,傷寒傳經,如膽藏肝葉,豈不直 入相合,然必少陽膽,乃傳太陰,再傳少陰,乃傳厥陰,遶經而走,不能直截合 膽也,今陽明胃,乃傳少陽膽,少陽始傳,太陰遶經傳次亦然,固知陽明太陰, 交與不交,各分疆界矣,兩顴頰後,營交相爭,部位不遠,頰前與頤,營交相爭, 部位不遠,額中鼻準,營交相爭,部位不遠,必至營交不分,乃為死也。


至於太 陽少陰,陰陽正交,吾徙更深言之,內經兩感證,一日太陽少陰,二日陽明太陰, 三日少陽厥陰,三日死,由是論之,溫證微不相同矣,溫證一日,太陽而交少陰, 有十分交者,有五分交者,有一二分交者,所以溫證太陽少陰,本經與病相持, 即十日半月,總為一日之期,不傳二日三日之促,而驟死者,蓋以穀氣平時,覺 不相同,營衛平時,覺不相等,病之精津不枯,穀氣不盡,熱勢少衰,肌膚漸積, 微汗兩交,忽為兩解,病醫相成者多有之矣。


半月一月,待斃無醫,穀氣不得不 盡者,非天也人也。


然醫之手眼,審機決擇,一日已前,圖而又圖,邀非倖邀, 生機可待,此為超醫,至一日已後,二日陽明太陰,三日少陽厥陰,穀氣精血, 傳經立盡,盡則死矣。


岐伯先師曰,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


又曰今見三死, 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然則陰陽交,交者死,予向以為一言而終,隨病隨死之 候,幾誤一生,牆面惶汗,常慄然之矣。


立志奇男子,冬至閉關,儲蓄內富,豈 非第一義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07:38 | 只看該作者

會講傷寒論中論溫證一段


上堂師嘉言老人第三會語錄 上古中古,首重溫證,民生最賴之矣。


周秦以降,如扁鵲越人,起家數輩,各樹 偉義,經緯裁成,後代宗匠,至於溫證,絕不言之,由是論溫,駸傳駸失,乃至 人去書存,幾千百年,黯然無色矣。


漢末張仲景,前聖後聖同符一楑,其著傷寒 論,雖述實為創也,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功遠紹軒岐,於中溫證一 法,劃然天開,步步著實,繹傷寒家,成朱十餘輩,義例多獲,獨溫詮從不知為 何事,予步趨仲景先師,至老不輟,諸公會講,大舉溫證以建當世赤幟,俾仲景 寒灰火傳,蓋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玩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之 說,知冬寒久鬱,太陽經受,肌表營衛主之,與冬月驟病,發熱惡寒,且不渴者, 證則不同,故春月寒鬱既久,發熱而渴,不惡寒,自內出外矣。


與上古營未交, 待汗自解同義,其證不過十之一二耳,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證, 少陰冬不藏精,與太陽病隨時忽至,勢則病之八九矣。


風溫興風傷衛又不同,中 風其脈浮弱,獨主太陽,風溫其脈尺寸俱浮,兼主太陽少陰,腎水本當沉也。


風 溫載之,從太陽上入,根本撥而枝葉繁矣,春月木長勢強,吸汲腎水,已為母虛, 加以風溫之病,俄頃少陽相火,厥陰風木,風火熾然,能無殆乎。


故若發汗已四 字,包括錯誤,見醫末病之先,及得病之頃,須診足太陽足少陰,一腑一臟,此 千古獨傳妙訣也。


診之辨其有無伏氣,有伏氣者,冬寒太少二經,久伏身中,時 當二月,其脈先見露矣,發則表熱太陽,與裡熱少陰,將同用事,恣汗無忌,灼 熱反倍,是為風溫,風溫表裡,俱見浮脈,其證自汗身重,腎水病也,多眠腄鼻 息鼾,語言難,腎本病也,腎中之候,同時薦至,危且殆矣,古律垂戒云,風溫 治在少陰,不可發汗,發汗死者,醫殺之也。


詎意發熱之初,不及脈理,輕易發 汗,蚤已犯此大戒,生命可輕試手乎。


既腎中風邪外出,以陽從陽,熱無休止矣。


被下者,小便不利,傷其膀胱氣化,直視失溲,太陽藏府,同時絕矣,被火微發 黃色,劇如驚8259,時瘈瘲,火熱亂其神明,擾其筋脈也。


傷寒燔鍼灼艾,仲 景屢戒,至溫證尤當戒之,被火微發黃色一段,亂其神明,擾其筋脈,重證莫重 於此,稍輕誤火,少陰脈系,咽喉乾痛,乃至唾血,亦多死者,如之何,一逆發 汗,已是引日待斃,再促,聖神莫挽矣。


故治溫病,喫緊在未發汗前,辨其脈證 補救備至,防危可也。


發汗已後,凶咎卒至,又何所措其手足哉,上古論溫,榮 交已後,其病內連腎,中古論溫,顓論穀氣,腎中精勝,乃汗則生,腎中虛甚, 更熱則死,其旨至矣,盡矣,仲景先師,出其不盡之藏,論腎更視膀胱以緯之, 小便傷膀胱氣化,甚則直視失溲,謂太陽入絡膀胱命門穴中者,藏精光照,兩目 直視,則光絕矣。


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太陽氣絕者,其足 不可屈伸,是則太陽之脈,其終也有五大證,戴眼,反折瘈瘲,色白絕汗,太陽 關係,豈不最操其重哉,所以中風暴證,多絕膀胱,人不識者,故風溫扼要膀胱, 若腎藏將絕,寧不膀胱先絕乎。


因是吾徒,尚論太陽春溫受證,雖不類夫風溫, 然陽熱勢極,腎吸真陰上逆,地道不通,亦成太陽死證,蓋由誤發其汗,致少陰 隨之上入,大類內經風厥同也,內經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裡也。


得熱則從之,從之則厥也。


瀉陽捕陰,是則能治風厥多不死者,然而中風風溫風 厥,太陽纔涉三風見證,總當回護陰之根底,勿使陰不內守,勿使陽不上厥,百 凡封蟄不露,乃可需其正汗,風始熄也。


必能若此,乃為瀉陽補陰之妙,若陽邪 狂逞,少水不能勝火,虛風洞然,果何為哉,諦思一方,其方茍非設誠通神,孰 能定此,吾徒尚論溫證於後四卷之一,內取裁其方,然未刻也。


又十餘年,諸公 大舉會講溫證,當為之刻之矣。


閱末語,則老人之欲刻此書,以仁天下也久矣, 具同心者其能已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10:52 | 只看該作者

會講溫證自晉至今千年絕學一段


上堂師嘉言老人第四會語錄 仲景先師,叔季天生聖人,其道加日月之明,無斁之矣。


叔和何如人也。


以為得 統而學聖人之徒,今且譚從前英賢,過信叔和之弊,叔和為晉太醫令,一時醫流, 既以淺陋,更甚荒唐,如西晉崔文行所傳解散溫法,用桔梗細辛白朮烏頭四味, 後世奉為靈寶,更增附子,名老君神明散,更增熒火,名務成子熒火丸,托老君 務成子售欺,妖妄極矣。


後代朱肱活人書,具載其方,確信以為有見,時疫為寒 疫,故用陰毒傷寒,所以久宗之耳,及以毒攻毒,受劫必死,朱肱復改聖散子, 仍用附子,而表裡香躁同之。


東坡學士在黃州,見其隨施輒效,載之集中,後世 又以過信坡公,殺人多誤,詎知坡公集中,朱肱已三改其方,始用敗毒散,不用 熱藥,厥功少減前罪,然雖改易其方,不識聖神心法,竟無益矣。


朱肱論傷寒註 釋,頗合聖矩,但其論溫,傳派不清,違悖聖言,未可枚舉,如仲景謂太陽病發 熱,不惡寒而渴者為溫病,朱肱謂夏至以前,發熱惡寒,頭疼,身體痛,其脈浮 緊者,溫病也。


仲景所言者,冬月感寒,至春始發之溫病,朱肱所言者春月病溫, 重感於寒之變病,茍朱肱立百法以治正病,外立一法以治變病,於理甚融,乃千 百年從未論溫正病,所以其法其方,咸入室操戈也。


叔和云,更遇溫熱,變為溫 毐,朱肱即云,初春發斑,欬嗽為溫毒,吳綬謂傷寒壞證,更遇溫熱,變為溫毒, 乃以溫毒為壞證,亦宗叔和序例,恢舊壞證而治之也。


朱肱吳綬,塤篪迭奏於叔 和之庭,正乎,邪乎,潔古傷寒名家,惑叔和變法,則亦不為正矣。


趙嗣真謂仲 景所云,重感異病,變為他病者,即索矩所謂二氣三氣,雜合為病也。


朱肱謂仲 景云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汪機謂仲景云,遇溫氣為溫病,遇溫熱為溫毒,不 知仲景幾會有是言哉,巢氏病源,宗序例四變,用崔文行解散法,龐安常亦然, 治法初用摩膏火灸,二日法鍼,解散取汗,不解,三日復汗之。


更不解,四日用 藜籚丸,微吐愈,不愈,改用瓜蒂散吐之。


解尚未了了者,復一法鍼之,七日熱 已入胃,乃以雞子湯下之。


巢龐比匪極矣,後安常自撰微言,有和解因時法,於 春分夏至前後,一以和解為主,增一味減一味,即名一方,豈始崔文行蜂螫蟄手 耶。


然只定不移,移則蹶矣,李思訓亦用和解,海藏謂二公當宋全盛,其法明哲 莫踰,然欲汗不敢,欲下不敢,遷延渺法,無可奈何矣。


大率委置聖言,傅會多 口,幾千年來,祖孫父子,一派相承,盈庭聚訟,各逞其端而未已也。


丹溪究心 雜證,不事仲景,遇外感宗東垣補中益氣,兼行解散,終非正法,況惑異氣之說, 決擇不精,然既外感不習,獨主雜證,何由登峰造極耶,東垣不解傷寒正治,蓋 一生精神在內傷也。


乃從內經深入至理,發出冬溫春溫二義,真千百年之一人也。


云冬傷於寒者冬行秋令也,當寒而溫,火盛而水虧矣,水既已虧,則所勝妄行, 土有餘也。


所生受病,金不定也。


所不勝者侮之,火太過也。


火土合德,濕熱相 助,故為溫病,又云,春月木當發,生陽巳外泄,孰為鼓舞,腎水內竭,孰為滋 養,生化之源既竭,木何賴以生乎。


身之所存者熱也。


時強木長,故為溫病,此 二則溫證,從內經立說,入理深譚,不闢叔和,叔和自妄,蓋時強木長,腎水不 足供其吸取,故為溫病,較叔和三月四月,不為寒折,病熱猶輕,五月六月為寒 所折,病熱則重,盛夏寒折,倒見不成事理,東垣一則冬溫妙義,一則春溫妙義, 幾千年來獨步悟入,偉哉偉哉,賢關首肯此老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12:53 | 只看該作者

會講溫證正名辨脈之要一段


上堂師嘉言老人第五會語錄[論濕溫] 仲景先師祖素問熱病作傷寒論,以傷寒皆為熱病也。


然於冬月正病,獨詳之矣。


而春溫夏熱,則但述大意,比類一二,惟風溫濕溫二證,春司風溫,夏司濕溫, 獨主其重,千古不易也。


前第三會,巳論風溫之戒矣。


今舉濕溫言之,傷寒濕溫, 其人常傷於濕,因而中暍,濕熱相薄,則發濕溫,若兩脛逆冷,腹滿叉胸,頭目 痛,若妄言,治在足太陰,不可發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聾不知痛所在,身青面 色變,名曰重暍,如此者,醫殺之也。


然風溫二律,指為醫殺,叔和當時凜斧鉞, 不敢干也。


何乃插入重感異氣,變出四證,誑惑後人,謂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 者,變為溫瘧,陽脈浮滑,陰脈濡弱,更遇於風,變為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 大,更遇溫熱,變為溫毒,陽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溫氣,變為溫疫,予既自 任仲景之徒,當再折其妄,蓋溫瘧風溫,溫毒溫疫四變,總由不識仲景風溫濕溫 二大證耳,風溫為少陰證,微分太陽厥陰,即溫瘧亦該少陰統屬,素問謂冬感於 寒,藏之骨髓,遇大暑,內灼髓空而發溫瘧,此正理也,若重感於寒而變瘧,無 是事也,至於濕溫一大證,從不言及,是則夏月竟無著落矣。


詎知溫濕包疫證在 內,濕溫至盛,長幼相似,則疫矣,疫亦暑濕之正法也,其外感發瘧,證之輕者 也。


今脈反加重,而證變輕,何以得此耶。


至溫毒則證之重者,三陰更重,切出 脈狀洪數實大有之,其人元氣實盛,可堪大汗大下,外邪立解,何至發為溫毒乎。


且陽毒若此,其陰毒又何脈耶,謂陽脈濡弱,陰脈弦緊,變為溫疫,濡弱本名濕 溫,而弦緊乃傷寒定脈,一濕一寒,何從主之,叔和至夏暑為病最重,內經原無 其說,楊上善云,輕者夏至前溫病,甚者夏至後暑病,不知何見,予謂初春寒芽, 或謂柔折可也,至盛夏時強木長,謂之疫寒,斷不其然,第四會東垣老人,片言 而折矣。


蓋春月風溫,多死在三日,夏月濕溫,多有可愈者,安得反重之耶。


至 於脈法微妙,顯然易徵,傷寒之脈,浮大而緊,中風之脈,浮緩而弱,春溫浮而 且弱,風溫弗舉,風溫尺寸俱浮,風火洞然,中暍弦細芤遲,暑傷其氣,濕溫沉 弱濡緩,濕流其經,至於痎瘧,俱是脈合火土主之,脈之應病,步步著實,自然 之理也。


叔和左更遇,右更遇,左變為,右變為,饐喉結舌面厚三寸,韓氏微旨, 本欲懲艾,而見齷齪,和解因時,聽病自愈,政如用小柴胡湯,誠亦一法,第守 此將三百九十六法,盡為贅龐,其可乎哉。


風溫濕溫天大二證,乃風溫之治,朱 肱用五方,葳蕤湯,知母乾葛湯,防己湯,括葽根湯,葛根龍膽湯,其風火相熾, 頃刻危亡,全不知矣,至於濕溫君火心太陰脾,從不識正法若何,但施邪術而已, 真見則安在哉。


吾徒品騭溫證,列眉如炬,諸公目擊勝義,千里同風,是所望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14:40 | 只看該作者

會講論古今粹美同堂悅樂一條


上堂師嘉言老人第六會語錄 人無古今,性有完缺,吾生所賦,一隙微明而已。


然靜裡索照,覺無極太極以來, 雖未生人,先具人理,人理者,天地之心也,向著陰病諭,少摹開闢一斑,而劫 初上帝以為之君,其臣以為之教,創著上經中經下經三卷,中古遼邈,全書未睹, 而岐伯先師,私淑先師祖,時舉黃帝,相授一堂,內經以後,十不徹一,況古經 論溫哉,然上古榮未交前,及榮交後,生死燎然,但溫旨莫能幾及,絕世知識, 明明見莫問,問莫究豈不世界空擲人理乎,吾徒神酣上古,志觀玉京,繪為空中 樓閣之想,步虛陟降,游焉息焉。


自覺目光心朗,溫證開先,即使拱壁以先駟馬, 不若晤言一室,求志千古矣,此吾徒一大暢也,岐伯先師論運氣曰,尺寸交者死, 陰陽交者死,各有其義,惟論溫曰,陰陽交交者死也,一言而終,更不再舉,吾 徒何從得之,然溯上古前聖,徐覺榮交末交,兩端,而生死定之也。


仲景後聖, 徐覺溫與風溫兩端,而生死定之也,今始陰陽交,交者死,論溫比類列眉,岐伯 先師,從前大呼疾聲,向不悟則不聞耳,悟則豈論岐伯先師,即吾徒交與未交, 自炯兩目,胃為腎關同一機軸,溫證纔一見之,而意中已先覺矣,此吾徒一大暢 在,先師仲景宮牆,吾徒步趨,垂老彌任,忽發未刊之旨,意謂冬寒春溫夏熱, 分之三時,覺三大綱建鼎足焉。


冬月太陽寒水,繼以厥陰風木,則統傷寒中風兩 證,為一大綱,以傷寒該中風,天然不易也。


春月厥陰風木,繼以少陽相火,則 出溫證風溫兩證,為一大綱,以溫病該風溫,天然不易也。


夏月少陰君火,繼以 太陰濕土,則出暍濕兩證,為一大綱,以暍病該濕溫,天然不易也,精微之蘊, 聲臭盡泯,叔和以後,歧路羊腸,蓁披鳥道,多少沉淪,天意未喪,乃至吾世履 視昭然,此吾徒一大暢也。


仲景先師以前無方,以後其方充棟,大率禁方失傳, 寢成邪僻,所以有晉溫疫,疑鬼疑神,相沿未已,亦以後人莫得仲景之方耳,吾 徒傷寒論方,取裁溫證諸方,尚論篇末,刻後四卷之一載之,逐一發明其義,無 方乃有定方,此吾徒一大暢也。


晉唐宋元以後賢者,和解因時,銖銖兩兩無可奈 何,猶可言也。


不肖者蕩檢踰閑,妄行汗下,生命施手,不可言也。


幾千年來, 獨東垣老人二則,譚言微中,域外偉觀,異時同調,此吾徒一大暢也,嗣後諸君 精參,各出一則二則,豎義警切,蘊理新硎,應接不暇,吾徒一大暢大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16:37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一問


一問,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而有曰,病人苦發熱,身體疼,病 人自臥,其脈沉而遲者,知其差也。


曰沉曰遲,非陰脈乎,豈亦有陽病見陰脈而 愈耶。


答,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此二語乃傷寒脈法,喫緊大綱, 至其比例詳情,自非一端可盡,如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是陰 病我得陽脈也。


如讝言妄語,脈沉細者死,脈短者死,脈濇者死,是陽病惡 見陰脈也,又如太陽蓄血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 者,下血乃愈,此亦陽脈見陰脈,仲景復推出可生之路,見六七日,太陽之表證 仍在,自當現大浮數動滑之脈,設其人脈浮而沉,自當比動敗變遲之條,而證成 結胸,今乃反不結胸者,明是陽邪不結於太陽之經,而結於太陽之府也。


膀胱之 府,果真蓄血,勢必發狂而成死證,計惟急下其血,庶結邪解而乃可愈耳。


今人 但疑抵當湯,為殺人之藥,而孰知亟奪其血,正所以再生其人乎。


又如厥陰下利, 寸脈反浮數,此陰病得陽脈,本當愈者,設其人尺中自濇,則是陽邪陷入陰中, 其浮數之脈,為血所持而不露也。


然陽邪既陷入陰,寸脈不加浮數,則陽邪亦屬 有限,令寸脈反浮數,其在裡之熱,熾盛難除,更可類推,故知其必圊膿血,而 成半死半生之證也。


合兩條論之,上條可愈之故,全在陰脈見,脈既轉陰,陽邪 原有限也,下條難愈之故,全在陽脈見,陽邪既從血下出,陽邪不盡,血必不止, 萬一血盡而陽邪未盡,能免脫陰而死乎。


可見陰病陽病二語,特舉其大綱,至微 細聽人自會耳,大綱云者,謂證屬於陰,其脈反陽,必能鼓勇以卻敵,證屬於陽, 其脈反陰,必難嬰城以固守,故得濇弱弦微之脈者,其人氣血精津,未病先虧, 小病且難勝,況能勝傳經之熱病哉,尊問疑陽病見陰脈,亦有愈者,茲正大徹之 關,但所引病人苦發熱一段,此不過驗病之法耳,謂病人苦發熱身體疼,到診脈 時,其人安臥,則不見有發熱身疼之苦矣。


加以脈沉而遲,表邪又未入裡,其從 外解無疑,所以知其差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18:04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二問


二問,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者,名曰傷寒,餘時則非傷寒也。


其 有曰,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其人身體苦疼重者,須發其汗,非傷寒如何。 


答,冬月傷時令之寒,春月傷時今之溫,夏秋傷時今之暑濕熱,此四時之正病也。


然夏秋亦有傷寒,冬春亦有傷暑傷濕,乃四時之客病,所謂異氣也,此段叮嚀, 仲景特於濕家不可發汗之外,另豎一義,益以夏月得洪大脈,是心火之本脈,其 人身體苦疼重,又似濕土之本病,恐後學誤遵濕家不可發汗之條,故以此辨析之 耳,見濕病雖夏月,脈必濡弱,不能洪大,且額上有汗,非如傷寒病腠理閉密, 即在夏月,亦必無汗之比也,又見洪大,既為夏月本脈,斷無當暑汗不出,而身 體疼重之理也。


兩相比照,則其疼重,仍係太陽經傷寒無疑,但在夏月受邪原微, 見證亦稍輕,今人難辨,故於脈法中,析此大疑,以昭成法,可見不但冬春正病, 有汗為傷風,無汗為傷寒,即夏秋正病,有汗為傷暑傷濕,無汗仍為傷寒,參脈 辨證了然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19:16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三問


三問,陽病從寅而解於戌,陰病從亥而解於寅,是陽得陽解,陰得陰解,而有曰 陽病解於夜半,陰病解於日中,何也。


答,陽得陽解,陰得陰解者,此從其經氣 之王也。


如少陽王於寅卯辰,太陽王於己午未,陽明王於申酉戌,太陰王於亥子 丑,少陰王於子丑寅,厥陰壬於丑寅卯,是也。


各經皆從其王,少陰獨從其生者, 少陰腎中,內藏真陽,子時一陽生,葭管灰飛,蚤已春回暘谷,丑時二陽,寅時 三陽,陽進陰必退,陽長陰必消也。


且天一生水,子水生地,即是王地,故少陰 欲解獨從之。


也然三陽之解,從寅卯而始,三陰之解從寅卯而終,寅為生人之首, 卯為天地之門戶,亦陰陽加環之理也。


但三陽之王時九,各不相襲,三陰之王時 五,逐位相連,可見陽行健,其道長,故不相及,陰行鈍,其道促,故皆相躡也。


 於此見仲景析義之精,以述為作矣。


至陽病解於夜半,陰病解於日中者,內經之 旨,取陽見陰,陰見陽,兩相和協之義也。


然而陰陽之和協與否,惡從知之,故 陽病必於陽王之時,先現欲解之機,然後夜半而輕安也。


陰病必於陰王之時,先 現欲解之機,然後日中而輕安也。


先聖後聖,寧非一揆也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0:22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四問


四問,汗多則熱愈,凡桂枝麻黃二湯,俱取微似有汗,不令汗多,汗少則便難, 少則津液未竭,何為便難也。


答,太陽病,非汗不解,然汗法中,每伏亡陽漏風, 種種危候,所以服桂枝麻黃湯,但取微似汗,慮夫陽氣素薄之人,得藥而汗出不 止也。


至於陽明胃經,為津液之府,邪熱內入,津液隨即外越者最多,不但陽氣 虛,不可過汗,即陽氣素實,亦不可過汗,所以陽明致戒云陽明實,因發其汗出 多者,亦為太過,太過為陽絕於裡,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從前不解陽絕為何 事,不知正指津液內竭而言,即無陽之互文也。


所云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 乃脈法後段,推原所以當下之故,謂服藥得汗,腠理既開,兩三日內,仍覺漐漐 微汗,則邪服而熱除,不傳裡矣,若汗纔得而腠理隨閉,則熱邪不服而傳裡,熱 既傳裡,津液必耗而便難,故宜攻下以存津液,觀下文復云,脈遲尚未可攻,又 戒其勿誤攻,以重傷津液也,要知此三語,總頂屬府者,不令溲數,而為陽明病 下註腳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1:39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五問


五問,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節內云,脤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既曰無陽,不可發汗,方中桂枝麻黃石膏生薑,能不發汗耶。


 答,太陽病,風傷衛,則用桂枝湯解肌,寒傷營,則用麻黃湯發汗,風寒兩傷營 衛,而加煩躁,則用大青龍湯,峻發其汗,此定法也。


於中復有最難用法一證, 如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謂風多寒少也。


風多則麻黃湯為不可用,寒少 則桂枝湯必不能去寒,加以脈見微弱,其人胃中復無津液,是汗之固萬萬不可, 欲不汗其微寒終不外散,雖有桂枝二,麻黃一之法,施於此證,尚不中竅,何者 桂枝二麻黃一,但可治熱多寒少,而不可治脈微弱故耳,於是更改麻黃一,為越 婢一,示微發於不發之中,越婢者,不過麻黃石膏二物,形容其發散之柔緩,較 女婢尤為過之,正可勝微寒之任耳,所以然者,以石膏能解陽明之熱,熱解則津 液復生,而不名無陽,適得天然妙合之法也。


此仲景之精義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3: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伍智毅 於 2015-1-20 12:25 編輯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六問


六問,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 青龍湯主之,既寒去欲解,不用藥可矣。


必用小青龍湯,何也。


答,傷寒心下有 水氣,欬而微喘,此水寒相搏,而傷其肺也。


傷寒故發熱,水停心下故不渴,內 水與外寒,相得益彰矣。


今服湯已而渴,明是表藥之甘溫,克勝其外襲之寒,所 以知其證為欲解,然尚未解也。


何以故,外寒為內水所持,開解最難,故必更用 小青龍湯,逐其寒從外出,水從下出,斯一舉而開解無餘耳。


倘不其然,縱外寒 漸散,其水氣之射肺中者,無 缺p62


由得解,所以熱雖少止,喘仍不止,故用麻黃發肺邪,杏仁下肺氣,甘草緩肺急, 石膏清肺熱,即以治足太陽膀胱經藥,通治手太陰肺經,亦為天造地設之良法也。


倘更誤行桂枝,寧不壅塞肺氣而吐癰膿乎。


必識此意,然後不可更行桂枝之戒, 愈覺深切著明耳。 


缺七、八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4:59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九問


九問,血弱氣盡一節,有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


高指表耶, 下指脅耶。


答,高不指表,下不指脅,要知此乃為婦人經水適來適斷之詞,經水 適斷之後,寧非血氣弱盡乎。


因少陽熱邪,盡入血室,逼其經血妄行,致成此證, 蓋少陽膽,藏於厥陰肝葉之內,藏府相連,與太陽陽明兩陽,各為一區,卻與少 陰太陰相連者迥殊,所以太陽陽明之府邪,不能襲入於藏,而少陽之府邪,與藏 相連,漫無界限,有熱邪之在脅者,迫血妄行,必痛連腹中,見經血雖止,而腹 痛猶不止耳,高指脅也。


下指腹也,邪在兩脅,已搏飲上逆,痛在腹中,又濁氣 上干,所以其證嘔逆特甚,但不可因其痛在腹中,遂指為取陰見證,誤用吳茱萸 等湯治嘔,桂枝大黃等湯治痛,仍用小柴胡湯,治其府不治其臟,迺為不誤,此 是喫緊叮嚀,言外見藏府同治,必領府邪入藏,而成兩感,水漿不入,形體不仁, 有必至矣,仲景不能盡所欲言,但以小柴胡湯主之一語,砥柱狂瀾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6:30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十問


十問,小柴胡湯法,去滓,復煎,必有其義。


答,用小柴胡湯,必去滓,復煎, 此仲景法中之法,原有奧義,蓋少陽經用藥有汗吐下三禁,故但取小柴胡湯以和 之,然一藥之中,柴胡欲出表,黃芩欲入裡,半夏欲驅痰,紛紜而動,不和甚矣。


 故去滓,復煎,使其藥性合而為一,漫無異同,俾其不至僨事耳,又和非和於表, 亦非和於裡,乃和於中也。


是必煎至最熟,令藥氣併停胃中,少頃隨胃氣以敷布 表裡,而表裡之邪,不覺潛消默奪,所以方中既用人參甘草,復加生薑大棗,不 厭其複,全藉胃中天真之氣為斡旋,所謂大力者負之而走耳,試即以仲景印仲景, 三黃附子湯中,以其人陽邪入陰而熱熾,非三黃不能除熱,其人復真陽內微而陰 盛,非附子不能回陽,然必各煎後,乃得以各行其事,而復煎以共行其事之義, 不亦彰彰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8:11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十一問


十一問,太陽病,外證未解而復下之,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 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此理中加桂枝也。


設遇此證,解表用桂枝可也。


協 熱利而用理中,人所不敢,仲景神門,必有妙義者歟。


答,太陽經表邪未解而誤 下,以致協熱而利,心下痞鞕,設腹中利止,則裡邪可從裡解,乃利下不止, 是裡邪漫無解期也。


設胸中結開,則表邪可從表解,乃心下痞鞕,是表邪漫 無解期也。


此際欲解表裡之邪,全藉中氣為敷布,夫既上下交征不已。


中氣且有 立斷之勢,其能解邪開結乎。


故舍桂枝人參湯一法,更無他法可用者,若以協熱 之故,更清其熱,斯殆矣,愚每用此法,病者得藥,腹中即響若雷奔,頃之痞 鞕開,下利止,捷於反掌,可見握樞而運,真無為之上理矣。 


按瀉心湯中,治痞鞕下利,用甘草乾薑人參,各有其義,從未有用朮之法也。


此因下利不止,恐其人五藏氣絕於內,不得已而用朮,故不曰桂枝理中湯,而更 其名曰桂枝人參湯,豈非謂表邪未盡,不可以用朮立法耶,後來陶節菴,製疏邪 實表湯,以代桂枝湯,竟推重白朮為君主,坐令外感內傷,混同用藥,此等微細 關頭,不可不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8:47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十二問


十二問,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寒字誤耶,浮滑之脈, 不應有寒也。


答,脈滑為裡熱,浮滑則表亦熱,所以仲景白虎湯證,又云熱結在 裡,表裡俱熱,可為互證矣.


寒字勿泥,即謂外感之寒入裡,而生其在裡之熱亦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12:29:29 | 只看該作者

答杭州程雲來傷寒十六問-十三問


十三問,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與 調胃承氣湯,鞕滿似重於心煩,何心煩可下,而鞕滿不可下也。


答,心下 正胸膈之間,而兼太陽,故鞕滿為太陽陽明之候,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 者死,至於心煩一證,乃津液內耗,大率當調其胃,然尚有重傷津液之慮,若不 由吐下所致,是津液未虧,反見心煩者,其為邪熱灼胃審矣,當用調胃承氣,夫 復何疑,然曰與,亦似少少和胃,以安津液之法,非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36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