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素問】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14:29 | 只看該作者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氣至之謂至,氣分之謂分,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所謂天地之正紀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氣始於前,冬夏氣始於後,余已知之矣。


然六氣往復,主歲不常也,其補瀉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隨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


大要曰:少陽之主,先甘後咸;


陽明之主,先辛後酸;


太陽之主,先咸後苦;


厥陰之主,先酸後辛;


少陰之主,先甘後咸;


太陰之主,先苦後甘。


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帝曰:善。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經言盛者瀉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污,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帝曰:愿聞病機何如?


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諸氣■郁,皆屬於肺。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諸熱瞀螈,皆屬於火。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諸病■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


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


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14:53 | 只看該作者

帝曰:善。


五味陰陽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帝曰:非調氣而得者,治之奈何?


有毒無毒,何先何後?


愿聞其道。


岐伯曰:有毒無毒,所治為主,適大小為制也。


帝曰:請言其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


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緩之,散者收之,損者溫之,逸者行之,驚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


帝曰:何謂逆從?


岐伯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15:06 | 只看該作者

帝曰:反治何謂?


岐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


氣調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氣令調,則其道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從內之外者,調其內;


從外之內者,治其外;


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內而後治其外;


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


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


帝曰:善。


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15:22 | 只看該作者

岐伯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


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


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


此勝復相薄,盛衰之節,瘧亦同法。


帝曰: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復起,奈何治?


岐伯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帝曰:善。


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氣,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


不治五味屬也。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


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下三品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15:37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三品何謂?


岐伯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


帝曰:善。


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微者調之,其次平之,盛者奪之,汗之下之,寒熱溫涼,衰之以屬,隨其攸利,謹道如法,萬舉萬全,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帝曰:善。


至真要大論:


熠(羊入切)(土渾切)膨(普盲切)痤(殂禾切)(如悅切)(匹搖切)(之力切)脆(須醉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16:20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三卷

 

第七十五篇著至教論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


雷公對曰:誦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


愿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


帝曰:善。


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裡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


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


曰:不知。


曰:夫三陽天為業,上下無常,合而病至,偏害陰陽。


雷公曰:三陽莫當,請聞其解。


帝曰:三陽獨至者,是三陽並至,並至如風雨,上為巔疾,下為漏病。


外無期,內無正,不中經紀,診無上下,以書別。


雷公曰:臣治疏愈,說意而已。


帝曰:三陽者,至陽也,積並則為驚,病起疾風,至如霹靂,九竅皆塞,陽氣滂溢,干嗌喉塞。


並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


此謂三陽直心,坐不得起,臥者便身全,三陽之病。


且以知天下,何以別陰陽,應四時,合之五行。


雷公曰:陽言不別,陰言不理,請起受解,以為至道。


帝曰:子若受傳,不知合至道以惑師教,語子至道之要。


病傷五臟,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別,是世主學盡矣。


腎且絕,惋惋日暮,從容不出,人事不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25:49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六篇示從容論

 

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誦書者,若能覽觀雜學,及於比類,通合道理,為余言子所長,五臟六腑,膽胃大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子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雷公曰:臣請誦《脈經?上下編》甚眾多矣,別異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別試通五臟之過,六腑之所不和,針石之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以對,請問不知。


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當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愿聞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余真問以自謬也。


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編以對,何也?


夫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容得之。


若夫三臟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問之何也?


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臟之發也?


脈浮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復問所以三臟者,以知其比類也。


帝曰:夫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於腑,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則求之於臟。


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熟,五臟消爍,傳邪相受。


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


沉而石者,是腎氣內著也。


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


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


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


若言三臟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於此有人,四肢解惰,喘咳血泄,而愚診之,以為傷肺,切脈浮大而緊,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輕,此何物也?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眾多,與此病失矣。


譬以鴻飛,亦沖於天。


夫聖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


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


四肢解惰,此脾精之不行也。


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


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


若夫以為傷肺者,由失以狂也。


不引比類,是知不明也。


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臟壞決,經脈旁絕,五臟漏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也。


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


是失吾過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類《從容》,是以名曰診輕,是謂至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27:14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七篇五過論

 

黃帝曰:嗚呼遠哉!


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云,視深淵尚可測,迎浮云莫知其際。


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經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五過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所對。


帝曰: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


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


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


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洒洒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


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


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


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為工而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


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


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


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為攣。


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


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余緒,切脈問名,當合男女。


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


嘗富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


故傷敗結,留薄歸陽,膿積寒炅。


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肢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


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


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治病之道,氣內為寶,循求其理,求之不得,過在表裡。


守數據治,無失俞理,能行此術,終身不殆。


不知俞理,五臟菀熟,癰發六腑。


診病不審,是謂失常,謹守此治,與經相明,《上經》、《下經》,揆度陰陽,奇恆五中,決以明堂,審於終始,可以橫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27:41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八篇征四失論

 

黃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黃帝曰:夫子所通書受事眾多矣,試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對曰:循經受業,皆言十全,其時有過失者,請聞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


將言以雜合耶?


夫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


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專,志意不理,外內相失,故時疑殆。


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不適貧富貴賤之居,坐之薄濃,形之寒溫,不適飲食之宜,不別人之勇怯,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語者,馳千裡之外,不明尺寸之論,診無人事。


治數之道,從容之葆,坐持寸口,診不中五脈,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遺師其咎。


是故治不能循理,棄術於市,妄治時愈,愚心自得。


嗚呼!


窈窈冥冥,熟知其道?!


道之大者,擬於天地,配於四海,汝不知道之諭,受以明為晦。


著至教論:


恤(音戌)


示從容論:


砭(方驗切)


五過論:


沮(七余反)憚(音但)


征四失論:


佚(音逸)葆(音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29:01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四卷

 

第七十九篇陰陽類論

 

孟春始至,黃帝燕坐,臨觀八極,正八風之氣,而問雷公曰: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何臟最貴?


雷公對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脈之主時,臣以其臟最貴。


帝曰: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子所言貴,最其下也。


雷公致齋七日,旦復侍坐。


帝曰: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游部,此知五臟終始。


三陰為表,二陰為裡,一陰至絕作朔晦,卻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業未能明。


帝曰: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


所謂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二陰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


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


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並,繆通五臟,合於陰陽,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脈,頌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不知陰陽,不知雌雄。


帝曰: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


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脈■而動,九竅皆沉。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巔疾為狂。


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游於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別離。


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乾燥,病在土脾。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並絕,浮為血瘕,沉為膿■。


陰陽皆壯,下至陰陽,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合歲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29:20 | 只看該作者

雷公曰:請問短期。


黃帝不應。


雷公復問。


黃帝曰。


在經論中。


雷公曰:請聞短期。


黃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於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征,皆歸出春。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水。


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


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


三陽獨至,期在石水。


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29:49 | 只看該作者

第八十篇方盛衰論

 

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


何者為從?


黃帝答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


問曰:有餘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


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征,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日。


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


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


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借借,得其時則夢見兵戰。


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


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


此皆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合之五診,調之陰陽,以在《經脈》。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


陰陽氣盡,人病自具。


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並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章。


至陰虛,天氣絕;


至陽盛,地氣不足。


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


陰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後至。


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


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久。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世不殆。


起所有餘,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


是以形弱氣虛死;


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


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


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30:22 | 只看該作者

第八十一篇解精微論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曰:臣授業傳之,行教以經論,從容形法,陰陽刺灸,湯藥所滋。


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


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請問其所以然者,卑賤富貴,人之形體所從,群下通使,臨事以適道術,謹聞命矣。


請問有HT■愚仆漏之問,不在經者,欲聞其狀。


帝曰:大矣。


公請問: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經有也。


復問:不知水所從生,涕所從出也。


帝曰:若問此者,無益於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


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


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


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


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


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


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


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


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雷公曰:大矣。


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


不泣者,神不慈也。


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


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且子獨不誦不念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


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


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


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


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盲。


是以沖風,泣下而不止。


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


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陰陽類論:


(音廉)


方盛衰論:


菌(祛倫切)


解精微論:


HT■(士銜切)湊(粗勾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30:49 | 只看該作者

後序

 

家大人未供奉內藥院時,見從德少喜醫方術,為語曰:世無長桑君指授,不得飲上池水,盡見人五臟,必從黃帝之脈書、五色診候,始知逆順陰陽,按奇絡活人;


不然者,雖聖儒無所從精也。


今世所傳內經素問,即黃帝之脈書,廣衍於秦越人、陽慶、淳於意諸長老,其文遂似漢人語,而旨意所從來遠矣。


客歲以試事北上,問視之暇,遂以宋刻善本見授曰:廣其傳非細事也,汝圖之。


從德竊惟吳儒者王光庵賓,嘗學內經素問於戴原禮,可一年所,即治病輒驗,晚歲以其學授盛啟東、韓叔陽,後被荐文皇帝,召對稱旨,俱留御藥院供御,一日入見便殿,上語次偶及白溝之勝,為識長蛇陣耳。


啟東以天命對,是不但慷慨敢言,抑學術之正見於天人之際亦微矣。


秦太醫令所謂上醫醫國,殆如此耶。


故吳中多上醫,實出原禮,為上古自來之正派,以從授是書也。


家大人仰副今上仁壽天下之意甚切,亟欲廣其佳本,公暇校讎,至忘寢食,予小子敢遂翻刻以見承訓之私云。


嘉靖庚戌秋八月既望武陵顧從德謹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4 16:31:13 | 只看該作者
本書上傳完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52 , Processed in 0.2031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