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素問】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3:12 | 只看該作者

岐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縮■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


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帝曰:捫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3:24 | 只看該作者

帝曰:善。


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3:48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篇腹中論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對曰:名為鼓脹。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


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奈何?


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骨一■茹二物並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4:07 | 只看該作者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


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挾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


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


論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


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


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芳草發狂。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愿聞其說。


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熱氣■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4:23 | 只看該作者

帝曰:善。


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


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


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


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


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脹而頭痛也。


帝曰: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4:53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一篇刺腰痛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中。


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前三■,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


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KT■KT■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


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下間,去地一尺所。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陽、筋之間,上■數寸,衡居為二■出血。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在蹺上■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KT■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KT■KT■然,目KT■KT■欲僵仆,刺足太陽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


上熱,刺足厥陰;


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


上熱,刺足太陰;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


大便難,刺足少陰。


少腹滿,刺足厥陰。


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


引脊內廉,刺足少陰。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數,發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舉痛論:


泣而(音澀)絀急(上丁骨切)


腹中論:


■昨則切)■茹(上力居切,下音如)脖、上蒲沒切,下鳥郎切)喑(音陰)


刺腰痛論:


厭(於艷切)髁(苦瓦切)、音遼)、踵(丑用切)蠡溝(上盧啟切,又落戈切)、嘿(音黑)小錘(直垂切)漯(他合切)擷(虎結切)眇(亡表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5:29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二卷

 

第四十二篇風論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愿聞其說。


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癘者,有榮氣熱■,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


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


飲酒中風,則為漏風。


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


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


外在腠理,則為泄風。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5:49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


愿聞其診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瘥,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帝曰: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6:17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三篇痹論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


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


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


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


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


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


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


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滿喘而嘔。


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


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脾痹者,四肢解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


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淫氣喘息,痹聚在肺;


淫氣憂思,痹聚在心;


淫氣遺溺,痹聚在腎;


淫氣乏竭,痹聚在肝;


淫氣肌絕,痹聚在脾。


諸痹不已,亦益內也。


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6:47 | 只看該作者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


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針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帝曰:榮衛之氣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


帝曰:善。


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凡痹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


帝曰: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7:19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四篇痿論

 

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


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


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


此之謂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


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


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帝曰:何以別之?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穀,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


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


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帝曰: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8:13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五篇厥論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


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


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夫酒氣盛而■悍,腎氣有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帝曰:善。


愿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


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仆。


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


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不可以運。


太陰之厥,則腹滿■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


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


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內熱。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太陰厥逆,■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言,治主病者。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


死不可治。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治主病者。


風論:


癘(音利)潰(胡對切)腦(奴皓切)


痹論:


肓(音荒)


痿論:


■必亦切)髖(音寬)尻(枯熬切)、音總)臏(音牝)


厥論:


譫(音詹)僵(居良切)仆(音赴)髦(音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4:59:44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三卷

 

第四十六篇病能論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帝曰:善。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恆陰陽》中。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


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


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帝曰:善。


有病身熱解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


《金匱》者,決死生也。


《揆度》者,切度之也。


《奇恆》者,言奇病也。


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


恆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


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0:11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七篇奇病論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


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系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


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石也。


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


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


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0:30 | 只看該作者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膽癉。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微細如發者,此不足也。


其病安在?


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裡,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顛疾者,病名曰何?


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顛疾也。


帝曰:有病■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


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帝曰: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0:59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八篇大奇論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肺之雍,喘而兩■滿。


肝雍,兩■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癇螈筋攣。


肝脈小急,癇螈筋攣。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


脾脈外鼓,沉為腸■,久自已。


肝脈小緩為腸,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下血,血溫身熱者死。


心肝■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


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干而死。


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熟,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1:27 | 只看該作者

第四十九篇脈解

 

太陽所謂腫腰■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痛也。


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


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所謂甚則狂顛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顛疾也。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故為喑也。


內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


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


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KT■KT■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KT■KT■無所見也。


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


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


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


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厥陰所謂■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疝少腹腫也。


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所謂■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癃疝也。


所謂甚則嗌干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干也。


病能論:


解(音介)惰(徒臥切)撮(子括切)


奇病論:


■鋤銜切)疹(丑刃切)、音畜)


大奇論:


焰(弋念切)瞥(蒲滅切)揣(初委切)


脈解論:


■音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2:05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四卷

 

第五十篇刺要論

 

黃帝問曰:愿聞刺要。


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


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


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溯溯然寒栗。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體解■然不去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2:36 | 只看該作者

第五十一篇刺齊論

 

黃帝問曰:愿聞刺淺深之分。


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謂,愿聞其解。


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無傷脈者,至脈而去,不及肉也。


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


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針入皮中,無傷肉也。


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


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此之謂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3 15:03:06 | 只看該作者

第五十二篇刺禁論

 

黃帝問曰:愿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


刺脊間中髓,為傴。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


無刺大怒,令人氣逆。


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膝髕出液,為跛。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刺掖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刺■腸內陷,為腫。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30 , Processed in 0.4218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