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1)】

 關閉 [複製鏈接]
8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0:03 | 只看該作者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痺,傳為脉痿


本病,古經篇名,血失則大經空虛,無以滲灌肌肉,榮養脉絡,故先為肌肉頑痺而後傳為脉痿者,生於心也。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欲不遂也,意淫於外,入房太甚,陰氣傷也,故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宗筋者聚於前陰,精傷於,內氣陷於下,故為白淫,即令之所謂帶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0:47 | 只看該作者

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下經,古經也,肝主筋,故使內而筋痿者,生於肝也。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


漸,有由來也,以水為事,從事於卑濕之所也,相,並也,脾主肌肉頑痺而為肉痿, ○潰,蚤四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1:17 | 只看該作者

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脉,病生於脾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


遠行勞倦,最能生熱,陽盛則內伐真陰,水不勝火,故主於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1:39 | 只看該作者

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熱甚則精髓乾涸,故骨枯而為痿,病生於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2:06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何以別之


此下辨五痿之色證也。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脉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蠕,音軟,微動貌,又曰蟲行貌。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此下言治痿之法也,論言者,即根結篇曰,痿疾者耳之陽明,見經絡類三十。


(岐伯曰,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閏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陽明,胃脉也,主納水穀,化氣血,以資養表裏,故為五藏六府之海,而下潤宗筋,宗筋者,前陰所聚之筋也,為諸筋之會,凡腰脊谿谷之筋,皆屬於此,故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3:25 | 只看該作者

衝脉者經脉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


經脉之海者衝脉為十二經之血海也,故主滲灌谿谷,衝脉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夾臍上行,陽明脉脉夾來臍旁,去中行二寸下行,故皆會於宗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3:49 | 只看該作者

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脉而絡於督脉


宗筋聚於前陰,前陰者,足之三陰陽明少陽,及衝任督蹻,九脉之所會也,九者之中,則陽明為五藏六府之海,衝為經脉之海,此一陰一陽,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也,會於氣街者,氣街為陽,明之正脉,故陽明獨為之長,帶脉者,起於季脉圍身一周,督脉者,起於會陰分三岐為任衝而上行腹背,故諸經者,皆聯屬於帶脉支絡於督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4:12 | 只看該作者

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至弛縱宗筋縱則帶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為用,此所似當治陽明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脉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巳矣,帝曰善)。


諸經之所溜為滎,所注為俞,補者所以致氣,通者所以行氣,上文云獨取陽明,此復云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蓋治痿者,當取陽明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經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陽明厥陰之滎俞,脉痿者取陽明少陰之滎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然筋脉肉骨,則各有所受之時月,如木病者在筋,火病者在脉,土病者在肉,金病者在皮毛,水病者在骨,知所受之淺深以調虛實,知時氣之盛衰以和逆順,則病可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7:05 | 只看該作者

腸澼


素問通評虛車論○七附痢疾治法。


(帝曰腸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滯下也,利而不利之謂,便血,赤利也,身熱者,陽勝陰敗故死,寒則營氣未傷故生,○澼,音匹。


(帝曰腸澼下白沬何如,岐伯曰,脉沈則生脉浮則死)。


白沬,白利也,病在陰而見陰脉者為順故生見,陽脉者為逆故死。


(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岐伯曰,脉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下膿血者,兼白赤而言也懸絕者,謂太過則堅而摶,不足則微而脫,皆胃氣去而真藏見也,實正虛,勢相懸絕故死,滑因血盛,大以氣血氣未傷故生。


(帝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脉不懸絕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懸濇者曰死,以藏期之)。


以藏期之者,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肺見丙丁死,脾見甲乙死,腎見戊巳死也, ○愚按腸澼一證,即今之所謂痢疾也,自仲景而後,又謂之滯下,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膿或血,有痛者,有不痛者,有裏急後重者,有嘔惡脹滿者,有噤口不食者,有寒熱熱往來者,雖其變態多端,然總不外乎表裏寒熱,而尤於虛之實之辨更為切要,知此六者,庶不致殺人矣若以表裏言之,如論疾診尺等篇曰,春傷於風,夏為後泄腸澼,不病始生篇曰,虛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間,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糜,是皆由於外邪,此即時氣相傳之屬也,凡邪因表者,必有表證,但兼其表而行散之,表邪解而痢自愈,如無表證,則必由口腹悉屬內傷,但傷於內者極多,因於表者則間或有之,此內外之不可不辨也,若以寒熱言之,則古以赤者為熱曰者為寒,至劉河問而非之曰,如赤白相兼者,豈寒熱俱甚於腸胃,而同為痢乎,蓋瀉白者肺之色心,青者肝之色也,黃者脾之色也,赤者必之色也,至若色黑,亦言為熱者,由火熱過極,則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或言痢色青白為寒者,誤也,若果為寒,刖不能消穀,何由反化為膿乎,又曰,若完穀不化而色不變,吐利腥穢,澄徹清冷,小便青白不濇,身涼不渴,脉遲細而微者,寒證也,凡穀消化者,無問色及他證,便為熱也,故其言治,則曰苦能燥濕寒能勝熱,或微加辛熱以佐之,又云,治諸痢者,黃連黃柏為君,以至若大寒,正主濕熱之病,又曰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是皆河間之說也,及至丹溪,則因之曰,赤痢乃自小腸來,白痢乃自大腸來,皆濕熱為本,自二子之言出,則後世莫敢違之,雖二家方書,非無從溫之治,然亦不過備立言之缺略,而其大意,則專以濕熱為主,故今之醫家,悉遵其訓,一見痢證,無分寒熱虛車,咸謂欲清其火,非芩連梔柏不可,欲去其積,非大黃芒硝不可,欲行血者,必用桃仁紅花之類,欲利水除濕者,必用五苓益元之類,欲調氣行滯者,必用木香檳榔枳實朴之類,欲和血涼血者,必用當歸生也芍藥地榆之類,朝更夕改,不過如此,及至瀕危,猶云濕熱未除,積滯未盡,舉世皆然,可勝其害,茲以愚見,則大有不然,夫瘧痢發於夏秋,本因溽暑,豈云非熱,但炎蒸之令,出乎天也苟能順天之氣,焉得為病,惟因熱求涼,而過於縱肆,則病由乎人耳,故凡風寒之中於外者,其邪在經,病多為瘧,生冷之傷於內者,其邪在藏,病多為痢,表裏俱傷,則瘧痢並作,未有不中於寒,而為瘧為痢者,此致病之本,其為寒為熱可知也,若暑濕之鬱,久則成熱,所似痢多熱證此固自然之理,然有偶因果,過傷生冷,未及鬱積,隨觸而痢者,豈鬱熱耶,又有素慎口腹,或中雨水之陰寒,或因飲食之相犯者,皆能致痢,是又何熱之有哉,至於年有衰邁,稟有素弱,則尤易於梁,此等極多,豈皆熱證,且凡病痢者,必有膿血,使無膿血,焉得為痢,葐傷其藏府之脂膏,動其腸胃之脉絡,故或寒或熱,皆能膿血,若謂膿必因熱,豈痢疾絕無寒證耶,使必待元穀不化,痢色不變,及澄徹清冷等證,始認為寒,則其陽巳盡去,脾巳盡敗,幾於危矣,豈無其漸,而遽玉是哉,不知玫此之始,即寒證也,矧痢因於濕,濕生於土,夫五行之理,熱因火化,寒因水化此陰陽之不易者也,惟濕土寄王於四者之中,故從乎火,則陽土有餘,而濕熱為病,從乎水則陰土不足,而寒濕生災,若但言濕熱,而不言寒濕,豈非醫家之誤乎,至以白赤刀寒熱,此自古法,本不為謬,而河間乃謂白者屬肺,赤者屬心,蓋言白主於氣,赤主於血,是亦理也,若以愚見言之,則赤中豈必無白,白中豈必無赤,赤白相兼者,豈真寒熱同病乎,但其清濁微熱多,白痢亦有熱證,然終是寒多,其有白而熱者,則脉證必熱,赤而寒者,則脉證必寒,亦易辨也,若謂白必屬肺,恐白痢非無血化,赤必屬心,恐血痢不離釆氣也,觀局方之治痢則例用溫熱,河間之治痢,則專用苦寒,何其相去之遠耶,未色各有所偏,皆失中和之道矣,此寒熱之不可不辨也,再以虛言之如頭疼身熱,筋骨酸痛者,表邪之實也,滿惡食急痛拒按者,裏邪之實也煩渴引飲,喜冷畏熱者,陽邪之實也,舉按滑數來往有力者,脉息之實也,火土之勝,而見敦阜赫曦之化者,時氣之實也,舍此之外,則無可言實多屬虛矣,今有以口渴為實熱者,不知凡係瀉痢,必亡津液,液亡於下,則津涸於上,焉得不渴,故當以喜熱喜冷,分虛實也,有以腹痛為實者,不知痢出於藏,則腸胃必有損傷,膿血切膚,安能無痛,故當以痛之緩急,按之可否,藏之陰陽腹之脹與不脹,分虛實也,有以小水之黃赤短少為實熱者,不知水從痢去,溲必不長,汁以陰亡,溺因色變故當以便之熱與不熱,液之涸與不涸,分虛實也,有以裏急後重為實熱者,但知濕熱壅於大腸,因而重墜,不知氣陷則倉廩不藏,陰亡則門戶不攝,故當以病之新久,質之強弱分虛實也,若邪正不明,則禍如反掌此虛實之不可不辨也,再以治法言之,則當必求其所感之邪,所受之藏,以明致病之本,其他所變,皆為標也,如因於濕熱者,去其濕熱則愈,因於積滯者,去其積滯則愈,因於氣者調其氣,因於血者和其血,新感而實者,可通因通用,久病而虛者,當以塞因塞用,是皆常法,無待言矣,第見今人之病痢者,虛常六七,而今之治痢者,補無一二焉,若氣本陷矣,而復行其氣,後重不將甚乎,中本虛矣,而再攻其積,元氣不將竭乎,濕熱傷血,自宜調血,若過用陳,血愈傷矣,津亡作渴,自宜止泄,若專於滲利,津愈耗矣,使必待血清痛止而後補,則事巳無及矣,此無他,特以本未未明,故但據見在者為有形之疾病,而不知可慮者在無形之元氣也,夫元氣既虛不補將何以復諸當補者,自有所據,請盡禾之,凡脉息微弱者可補,知其非實邪也,形體虛羸者可補,知其不可攻也,口腹素慎者可補,知其本無所積也,胷鬲寬快者可補,知其中無留滯也,因病後而感者可補,以元氣之所傷也,因攻伐而愈劇者可補,以攻所不當攻也,後重之可補者,陷則升而補之,熱則涼而補之,腹痛之可補者,滑泄則濇而補之,虛寒則溫而補之,凡陽邪盛,則陰虛者病非純美甘涼之劑,不足以養藏氣,陰邪勝則陽虛者病,非辛甘溫厚之劑,不足以回元陽,是皆用補之法也,然尤有其要則在脾腎二藏,不可不辨,如衛生寶鑑曰,太陰主瀉,傳於少陰為痢,此正言脾腎也,蓋瀉因於脾,其邪猶淺,傳於腎而為痢,病則甚矣,夫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未有久痢而不亡陰者,亦未有陰亡而腎不虛者,欲治痢而不治陰,非其治也,故如四君,歸脾補中,不全之類,皆治脾虛之劑,非為不善,若病在化源,勢屬危急,使非大補命門,以復腎中之陽,以壯脾土之母,則真陰何由以復,門戶何由以固,所謂川源不能實,漏杷不能滿,將何益於事哉,近惟薛立齊獨得其義,欲相資藉當并察其醫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8:57 | 只看該作者

伏梁


素問腹中論○七十三。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


不否同。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伏,藏伏也,梁疆梁硬之謂。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裏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死)。


按抑也切按之者,謂過於妄攻也,故必致死。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方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


此病連居三陰衝帶之間,裏大膿血而伏於腸胃之外,其上下左右,皆有根系,故下行者,能下膿血上行者能迫胃脘,○脘管完二音。


(此久病也難治)。


此非一朝夕所致者,延積既久,根結曰深,故不易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9:18 | 只看該作者

居齊上為逆,居齊下為從


居齊土則漸逼心肺,故為逆,在下者其勢猶緩,故為從,○按邪氣藏府病形篇曰,心脉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又經筋篇曰,手少陰之筋病,內急心承伏梁,故五十六難曰,心之積名曰伏梁,圯上大如臂,上至心下,其義本此二篇,然觀本節云齊上為逆,齊下為從,下節云環齊而痛,病名伏梁,是又不獨以心積為伏梁也,蓋凡積有內伏而堅強者,皆得名之,故本篇獨言伏梁者,其總諸積為言可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29:39 | 只看該作者

勿動亟奪


動,動大便也,奪奪土鬱也,皆下之之謂,言勿得妄攻,而數奪其胃氣,不及於病徒傷無益也,○亟,激氣二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0:20 | 只看該作者

論在刺法中


謂宜以鍼治之,今亡其義,○按伏梁一證,即令之所謂痞塊也,欲治之者莫妙於灸,法詳圖翼十一卷。


(○帝曰,人有身體脾股胻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


此亦在衝脉之分而結於臍腹者也,衝脉之在上者,出頏顙循背裏,在中者俠臍腹在下者伏行股足之間故其為病如此,○此下三節與奇病論文重者,茲不復載。


(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


風根,即寒氣也,如百病始生篇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即此謂也,肓之原在臍下即下氣海也,一名下肓,九鍼十二原篇謂之脖胦者即此,今病在衝脉則與大小腸相附而當氣海之間,故其為病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0:48 | 只看該作者

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濇之病


不當動而妄下之則反傷其陰,陰傷則積氣愈壅於下,而水道為之不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2:55 | 只看該作者

息積


素問奇病論○七十四。


(帝曰,病脇下滿,氣逆二三歲,巳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積)。


積不在中,而在脇之下者,初起微小,久而至大,則脇滿氣逆,喘促息難,故名息積,今人有積在左脇之下,俗名為痞者,其即此證,惟小兒為尤多,蓋以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為陽明宗氣所出之道也,若飲食過傷脾不及化,則餘氣留滯而結聚於此,其根正在脇間陽明病劇則上連於肺,此其所以為息積也。


(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積不在胃,故不妨於食,治此者,舍灸不可,惟喘者忌灸,恐助火邪,羸者忌刺,恐寫胃氣,故必漸次積為導引,久久行之以開其滯,仍用藥餌以和其氣,二者並行斯病可愈,若專恃於藥,而不積為導引,則藥亦不能獨治之,可見治此者之有不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33:36 | 只看該作者

疹筋


素問奇病篇○七十五。


(帝曰人有尺脉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尺脉數甚陰邪有餘而水不足也,筋急而見,筋脉拘急,而形色外見也,筋者之合陰氣不足則肝失所養故筋急而見。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疹筋者,病筋也,脉要精微論曰,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故尺脉數甚,則候當在腹,腹者太陰陽明之所布,今其肝邪外見而腹為脹急,乃木賊傷脾之病也,若其色見白黑,則陽氣內虧病為尤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1:50 | 只看該作者

風邪五變


靈樞五變篇全○風厥汗出○消癉○寒熱○留痺○積聚○。


七十六 。


(黃帝問於少俞曰,余聞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復還,或留止,或為風腫汗出或為消癉或為寒熱或為留痺,或為積聚疔邪淫溢,不可勝數,願聞其故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


癉,音丹又上去二聲。


(少俞曰,夫天之生風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無,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殆危也,天非求人而人自犯之,所有少病多病者,亦在乎人之慎與不慎耳。


(黃帝曰,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願聞其故,少俞曰,善乎哉問請論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礪刀,削斵材木,木之陰陽尚有堅脆,堅者不入脆者,脆者皮弛,至其交節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耶)。


此借木之材質以方人之稟賦也,○礪音利,斵音卓,脆音翠,弛音矢解弛也。


(夫木之蚤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久曝大旱,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入陰淫雨,則薄皮多汁者,皮潰而漉,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杌傷,秋霜疾風,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於人乎)。


此言木之凋殘,各有所因,以方人之疾病,亦無不所致之也,○萎,音威,蔫音煙,物不鮮而色敗也,潰,音會,壞爛也,漉,音鹿,水濕貌,杌音兀,木之無枝者也。


(黃帝曰以人應木奈何,少俞荅曰,木之所傷也,皆傷其枝,枝之剛脆而堅未成傷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為病也)。


木有堅脆,所以傷有重輕,人有堅脆,所以病有微甚,故雖同時遇風,而有受有不受,此病之所以異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


風邪逆於腠理,而汗出漉漉不止者,病名風厥,又詳義見本類前三十。


(少俞荅曰,肉不堅腠理疎,則善病風,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荅曰,膕肉不堅,而無分理者麤理,麤理而反不緻者腠理疎此言其渾然。者。)。


膝灣曰膕即足太陽經委中穴也膕中為谿谷之大會,故其理麤而皮不緻者,此言其渾然者,膝灣曰膕即足太陽經委中穴也,膕中為谿谷之大會,故其理麤而皮不緻者,可以驗通身腠理之疎也,○膕音國緻,立致密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荅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癉)。


消癉詳義見前六十。


(黃帝曰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少俞荅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弱也)。


性氣剛暴而肌肉弱者乃易於傷,故善病消癉。


(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荅曰此人薄皮膚而曰堅固以深者長衝直揚其心剛)。


皮膚薄者肌肉必弱目堅固而視直揚者,其心必剛,衝者,目光突露之謂。


(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胷中畜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此言其暴剛,而冗肉弱者也)。


怒則氣逆,氣逆則血留,故鬱而為熱而成消癉,○臗,寬同。


(○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荅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骨屬腎,肉屬脾,皆至陰之所在也,陰不足則陽邪易以人之,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少俞荅曰,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


目下頰骨曰顴,周身骨骼大小,可驗於此也,○顴,音權,骼,音革。


(皮膚薄而其肉無,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


 肉之結聚而堅者也,懦懦然,柔弱貌,地氣陰濁,天氣清明,質色有餘,而神色不足,是地不與天同色也,故殆然污然,其狀有異,肉有堅脆,色有不同,於此可驗強弱也,○,渠久切,懦儒糯軟三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7:07 | 只看該作者

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髓為骨之充,陰之精也,故髓不滿者當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痺者,少俞荅曰,麤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痺)。


肉不堅則風寒濕邪,易以入也。


(黃帝曰,痺之高不有處,乎少俞荅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人之上下左右,虛實有不同,故當各視其部。


(○黃帝曰,人之善丙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荅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稸積留止,大聚乃起)。


皮膚薄者,肉不堅也,不潤澤者,血不足也,淖澤者濕滯多也,此其腸胃薄惡,氣稟之有虧也,故或中外邪,留而不去,或腸胃寒溫有不以次,皆足致邪,而大聚起矣,義詳百病始生篇,見本類前二,○淖,音稸,稸,畜同。


(○黃帝曰,余聞病形,巳知之矣,願聞其時)。


此總結五變,而問其凶吉之期也。


(少俞荅曰,先立其年,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


先立其年,則本運六氣,各有所主,故知其時,凡病遇生王,則時之謂也,故可以起,起言愈也,如逢衰克,則時之下也,病當危殆矣,六元正紀大論亦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詳運氣類十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7:30 | 只看該作者

雖不陷下,當年有衝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雖非衰克陷下之時,而年有所衝則氣有所通,其病亦因而起,此非上節之所謂起也,如水火相衝,火當畏水,金木相衝木當畏金,然火勝則水亦病,木勝則金亦病,故者以金形之人,而反病於丁壬年者,有以木形之人,而反病於甲巳年者,足謂因形生病,五變之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8:47:55 | 只看該作者

病成而變何謂


成言病之本,變言病之標,標本不同,是謂之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21:37 , Processed in 0.62497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