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溫】
沈裕昆妻,偶發脘痛,范某予逍遙法,痛頗止,而發熱咽痛,邀顧聽泉診視之,知感溫邪,予清散法,痛已止而熱不退。
七日後,目閉鼻塞、耳聾肢搐、不言語、不飲食。
顧疑險證,愿質之孟英。
而沈之兩郎,皆從王瘦石學(醫),因請決於師。
瘦石亦謂孟英識超,我當為汝致之。
時已薄暮,乃飛刺追邀。
比孟英親視:
其外候如是,而左手診畢即縮去,隨以右手出之。
遽曰:
非神昏也。
繼挖牙關、察其苔色;
白滑。
詢知大解未行。
曰:
病是風溫,然不逆傳膻中,而順傳胃腑。
證無可恐。
聽泉學問勝我,知證有疑竇,而虛心下問,豈非胸襟過人處!
但溫邪傳胃,世所常有,而此證如此駭人,乃素有痰飲盤踞胃中,外邪入之,得以憑藉,苔色之不形黃燥者,亦此故耳。
不可誤認夫溫為熱邪,脈象既形弦滑以數,但令痰飲一降,苔必轉黃。
此殆「云遮霧隱」之時,須具溫太真燃犀之照,庶不為病所欺。
昔人於溫證,僅言逆傳,不言順傳,後世遂誤執傷寒在足經,溫熱在手經,不知經絡貫串,豈容界限?
喻氏嘉言,謂傷寒亦傳手經,但足經先受之耳,吾謂溫熱亦傳足經,但手經先受之耳。
一隅三反,既有其逆。
豈無其順?
蓋自肺之心包,病機漸進而內陷,故曰逆。
自肺之胃腑,病機欲出而下行,故曰順。
今邪雖順傳,欲出未能,所謂「胃病則九竅不和」,與逆傳神昏之犀角地黃湯」證,大相徑庭。
郭云台云:
「胃實不和,投滾痰而非峻」。
可謂治斯疾之真詮。
遂書小陷胸合蠲飲六神東加枳(實)、(濃)朴,以蘆菔煮水煎藥,和入竹瀝一杯,送下礞石滾痰丸四錢。
沈嫌藥峻,似有難色。
孟英曰:
既患駭人之病,必服駭人之藥。
藥不瞑眩,厥疾勿瘳,盍再質之瘦石聽泉乎?
沈頷之。
王、顧閱方,僉以為是。
且云:
如畏劑重,陸續徐投可也。
翌日,孟英與聽泉會診,脈症不甚減。
詢知昨藥分數次而服。
孟英曰:
是因勢分力緩之故也。
今可釋疑急進,病必轉機。
聽泉深然之。
黎明,果解出膠韌痰穢數升,各恙即減,略吐言語,稍啜稀粥,苔轉黃燥,藥改輕清,漸以向安,嗣與育陰柔肝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