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6:45 | 只看該作者

先天根本論


夫玄黃未兆,天一之水先生,胚體未成。


兩腎之元先立。


蓋嬰兒未成,先結胞胎,其象中空,一莖直起,形如蓮蕊。


一莖,即臍帶。


蓮蕊,即兩腎也。


而氤氳一點元陽之為命者,寓於中焉。


水生木而後肝成,木生火而後心成,火生土而後脾成,土生金而後肺成,五臟既成,六腑隨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


《仙經》曰:借問如何是玄牝,嬰兒初生先兩腎。


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脈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源,而人資之以始者也。


故曰:腎水者,先天之根本也。


一點元陽,則寓於兩腎之間,是為命門。


蓋一陽居二陰之間,所以位乎北,而成乎坎也。


人非此火,無以營運三焦,腐熟水穀。


《內經》曰:少火生氣。


《仙經》曰:兩腎中間一點明,逆為丹母順為人。


夫龍潛海底,龍起而火隨之。


元陽藏於坎腑,運用應於離宮,此生人之命根也,乃知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火之源,本於天上,故曰:水出高源;


又曰:火在水中。


夫水火者,陰陽之征兆,天地之別名。


獨陽不生,獨陰不長。


天之用在於地下,地之用在於天上,則天地交通,水火混合而萬物生焉。


古之神聖,察腎為先天根本,故其論脈者曰: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傷寒危篤,寸口難稽,猶診太谿,以下腎氣。


夫精也者,水之華也。


神倚之,如魚得水,氣依之,如霧覆淵。


神必依物,方有附麗,精竭神散,勢之自然,方其為嬰孩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勃然作,精之至也。


純純全全,合於天方,溟溟清清,合於無淪,年十六而真精滿,始能生子,精泄之後乾破而為離,真體已虧,不知節嗇,則百脈空虛,不危何待!


世有以固精采補者,是大不然,男女交接,必擾其腎,外雖不泄,精已離宮,必有真精數點,隨陽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煙焰,豈能復返於薪哉!


是故貴寡欲。


然損精傷腎,是非一端。


若目勞於視,精以視耗:耳勞於聽,精以德耗:心勞於思,精以思耗:體勞於力,精以力耗,隨事節之,則精與日俱積矣,是故貴節勞,腎司閉藏,肝主疏泄,二臟皆有相火,其系皆上屬於心。


心,君火也。


怒傷肝。


而相火動,則疏泄者用事,而閉藏者不得其職,雖不交合,精已暗耗矣,是故貴息怒。


酒能動血,飲酒則身面俱赤,是擾其血也。


數月不近色,精已凝濃,一夜大醉,精隨薄矣,是故宜戒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6:55 | 只看該作者

先天根本論


《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然膏粱之味,未必生精,恬澹之味,最能益精。


《洪范》論味,而曰嫁穡作甘。


世間之物,惟五穀得味之正,澹食五穀,大能養精。


吳子野云:芡實本溫平,不能大補,人謂之水中丹者,何也?


人之食芡也,必枚嚙而細嚼之,未有多嘬而急咽者也。


舌類齒唇,終日囁嚅而欠無五味,腴而不膩,是以致玉池之水,轉相灌注積其功,雖過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淡食而徐飽者,大有益於脾腎。


《經》曰:胃為水穀氣血之海,化榮衛而潤宗筋;


又曰:陰陽總宗筋之會,而陽明為之長,故胃強則腎充而精氣旺,胃病則精傷而陽事衰也。


《靈樞》曰:生之來謂之精。


此先天元生之精也,《素問》曰:食氣入胃,散精於五臟。


此水穀日生之精也。


然日生之精,皆從元精所化,而後分布其臟,盈溢則輸之於腎,故曰:五臟盛乃能瀉。


若飲食之精,遇一臟有邪,則一臟之食味,化之不全,不得與元精俱藏而時自下矣。


故腎之陰虛,則精不藏;


肝之陽強,則氣不固。


若陰邪客於竅,與所強之陽相感,則精脫而外淫矣。


陽強者,非真陽之強,乃肝之相火強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7:06 | 只看該作者

先天根本論


夫五臟俱有火,惟相火之寄於肝者,善則發生,惡則為害,獨甚於他火,其陰器既宗筋之所聚,凡人入房,強於作用者,皆相火充其力也。


若遇接內,與陰氣合,則三焦上下內外之火,翕然下從,百體玄府悉開,其滋生之精盡會於陰器以躍出,豈止腎所藏者而已哉!


有年老彌健,或問其故,曰曾讀《文選》,石慍玉而山輝、水含珠而川湄,於斯二語,悟得葆精之道。


故足於精者,百疾不生;


窮於精者,萬邪蜂起。


先哲洞窺根本,力勉圖全,遇症之虛者,亟保北方,以培生命之本。


水不足者,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六味丸是也;


火不足者,益火之元,以消陰翳,八味丸是也。


只於年力方剛,尺脈獨實者,微加炒枯知柏,抑其亢炎。


奈昧者,遂為滋陰上劑,救水神方,不問虛實而概投之,不知知母多則腸胃滑,黃柏久則腸胃寒,陽明受賊,何以化榮衛而潤宗筋?


髓竭精枯,上嘔下泄,而幽潛沉冤,此皆守河間「有熱無寒」之論,丹溪「陽常有餘」之說,貽禍如此其烈耳!


致《求正錄》云:朱劉之言不息,則軒岐之澤不彰,誠斯道之大魔,亦生民之厄運也。


雖其言未免過激,然亦補偏救弊之一片苦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7:16 | 只看該作者

後天根本論


夫人HT 地一聲之後,命曰後天。


後天之振本,脾胃是也。


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易》曰:至哉,坤元!


萬物資生,是以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脾胃者,即後天元氣也。


《針經》曰:榮出中焦,衛出上焦。


然衛為陽,益之必以辛;


榮為陰,補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榮衛通。


《經》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7:27 | 只看該作者

後天根本論


又曰:食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濁氣歸心,淫精而脈,脈氣流經,氣歸於肺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是知水設入胃,洒陳於六腑而氣至焉,和於五臟而血生焉,行於百脈,暢於四肢,充於肌肉,而資之以為生者也,故曰:安穀者昌,絕穀者亡。


蓋嬰兒既生,一日不再食則飢:七日不食,則腸胃竭絕而死矣。


人之有脾胃,猶兵家之有餉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脾胃一敗,百藥難施。


上古聖人,見土為後天之根本,故其著之脈者曰: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是以傷寒當危困之候,診衝陽以察胃氣之有無,衝陽應手,則回生有日;


衝陽不應,則坐而待斃矣。


東垣先生,深窺經旨,獨著《脾胃論》,以醒提聾 ,其言胃中無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旺。


能食而肥,脾胃俱虛。


不能食而瘦,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飢肉削,或曰血實氣虛,則體易肥,氣實血虛,則體易瘦也。


凡七情戕其內,六氣攻其外,皆足以致虛,惟飲食與勞倦兩端,其關尤大。


《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又曰: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7:37 | 只看該作者

後天根本論


夫飲者,水也,無形之氣也。


《經》曰:因而大飲則氣逆,或為喘咳,或為水腫,或為嘔吐之類。


食者,物也,有形之歸也。


《經》曰:因而飽食,經脈橫解,腸 為痔。


或為脹滿,或為積聚,或為諸痛,或為吐利之類,此所謂飲食傷也。


《經》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又曰:勞則氣耗。


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


有所勞倦,皆損其氣。


氣衰則虛火旺,旺則乘脾,脾主四肢,故困熱無氣以動,懶於言語,動則喘之,表熱自汗,心煩不安,此所謂勞倦傷也。


蓋人受水穀之氣以生,所謂清氣、營氣、衛氣,皆胃氣之別名也。


胃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皆受灌輸,若起居失度,飲食夫節,未有不傷脾胃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7:48 | 只看該作者

後天根本論


脾胃一傷,元氣必耗,心火獨炎,心火即下焦陰火,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火與元氣,勢不兩立,一勝則一負,陰火上衝,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脾胃之氣下陷,穀氣不得升淳,是春生之令不行,無陽以護其營衛,乃主寒熱。


《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


又曰:溫能除大熱,最忌苦寒,反傷脾胃。


東坦於勞倦傷者,立補中益氣湯,純上甘溫,兼行升發,使陽春一布,萬物漸榮,易老於飲食傷者,立積術丸,一補一攻,不取速化,但使胃強不復傷耳,此皆炎黃之忠,藎後進之標的也。


羅謙甫用發其旨,故去脾虛少食,弗可克伐,補之自然能食,是則更有法焉。


東方之仇木宜安,恐木實則侮土而厥張也。


西方之子金宜顧,恐子虛則竊母以自救也。


若夫少火,實為生氣之元,故中央之上,虛者則有補母之論存焉。


許學士云:腎虛不能化食,譬如釜中,水穀下無火力,何能熟耶?


嚴用和云:房勞過度,真陽衰弱,不能上蒸脾土,中州不運,以致飲食不消,脹滿痞塞,須知補腎,腎氣若壯,丹田火盛,上蒸脾土,土溫自治矣。


統而論之,脾具坤順之德,有乾健之運,坤德或慚,補土以培其卑監,乾健稍弛,益火以助其轉運,此東坦、謙甫,以補土立言,學士用和,以壯火垂訓,土強則出納自如,火強是轉輸不怠,火為土母,虛則補其母,治病之常經也。


世俗一遇,脾胃虛滯,便投曲、卜、查、芽、香、砂、根、朴,甚而黃連、山梔,以為脾胃良方,而夭枉者,不可勝數矣。


不知此皆實則瀉子之法,因脾胃有聚實火,元氣未衰,邪氣方張,用破氣之劑,以瀉肺金,主氣之臟,若虛而代之,則愈虛,虛而寒之且遏絕真火生化之元矣,有不敗其氣,而絕其穀乎!


最可異者,以參、朮為滯悶之品,畏之不啻砒毒,獨不聞《經》云:虛者補之,勞者溫之;


又曰:「塞因塞用」乎?


又不聞東坦主脾胃之氣,實則枳實、黃連瀉之:虛則白朮、陳皮補之乎?


又不聞丹溪云:實火可瀉,芩連之屬;


虛火可補,參之屬乎?


且飲食初傷,壅成濕熱,元氣未敗,黃連、查、曲,暫其宜也。


但上喜暖而惡寒,過劑則脾陽愈弱,而轉化愈難矣。


至若病稍日久,元氣必虛,陽氣不充,陰寒為祟,反服黃連,無異於入井而反下石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7:57 | 只看該作者

後天根本論


《經》曰: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始受熱中,未受寒中,則始宜清熱,終宜溫養,灼然有辨,豈無先後次第乎!


且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觀既濟之象,曰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隨之象曰,君子以向晦入晏息。


頤之象曰,君子以節飲食。


豈非明飲食勞倦之足以傷生耶,故養生家,尤亟於養氣,行欲徐而穩,言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聲欲低而和,常於動中習靜,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氣中,久久自有聖賢氣象。


《長生秘典》曰:內勞神明,外勞形質,俱足夭折,惟房勞較甚,為其形與神交用,精與氣均傷也。


又曰:久立久坐,久行久臥,皆能傷人,元氣勝穀氣,其人瘦而壽;


穀氣勝元氣,其人肥而夭。


泰西水曰:飲食有三化,烹者糜爛,名曰火化;


細嚼緩咽,名曰口化;


蒸變傳送,名曰胃化。


一化得力,不勞於胃。


《醫說》云:飲食到胃,俱以溫和為妙,不問冷物熱物,但細嚼緩咽,自能溫矣。


《秘典》曰:食飽之後,解帶摸腹,伸腰徐行,作噴以通其秘,用呵以去其滯,令飲食下行,方可就坐。


飽坐發痔,曲腰而坐成中滿。


醉後勿飲冷,飽余勿便臥,食後勿怒,怒後勿食,冷熱之物,不宜五食。


《尊生編》云:飲以養陽,食以養陰,食宜常少,亦勿令虛,不飢強食,不渴強飲,則脾勞發脹。


朝勿令飢,夜勿冷飽,淡食則多補,五辛善助火。


《調食法》云:寧少毋食多,寧飢毋食飽,寧遲毋食遠,寧熱毋食冷,寧零毋食頓,寧軟毋食硬,此六者調理脾虛之要法也。


語云:修養不如節勞,服藥不如忌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8:09 | 只看該作者

後天根本論


斯言雖鄙,頗切理要,誠能如此謝攝,則土強而臟腑俱安,後天之根本不損,營衛中和,長有天命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8:20 | 只看該作者

雜症大小合參卷二

 

太極圖說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周子懼人之不明,而制為太極圖。


無極而太極,無極者,未分之太極也。


太極者,已分之陰陽也。


一中分太極,中字之象形,正太極之形也。


一叩伏羲之奇,一而圓之,即是無極,既曰先天太極。


天尚未生,盡屬無形,何為伏羲畫一奇?


周子畫一圈,又涉形跡矣。


曰:此不得已,而開示後學之意也。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亦具有太極之形,在人身之中,可不究心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8:29 | 只看該作者

太極圖


陽水陰水相火真水命門圖說 命門在人身之中,對臍,附脊骨,自上數下,則為十四椎,自下數上則為七椎, 《內經》曰:七節之旁有小心,此處兩腎所寄,左邊一腎屬陰水,右邊一腎屬陽水,各開一寸五分,中間是命門所居之宮,既太極圖中之白圈也。


其右旁一小白竅,即相火也。


其左旁之小黑竅,即天一之真水也。


此一水一火,俱屬無形之氣,相火稟命於命門,真水又隨相火,自寅至申,行陽二十五度;


自酉至丑,行陰二十五度,日夜周流於五臟六腑之間,滯則病,息則死矣。


人生男女,交媾之時,先有火會,而後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


人生先生命門火,此褚齊賢發前人之所未發,世謂父精母血非也。


男女俱以火為先,男女俱有精,但男子陽中有陰,以火為主,女子陰中有陽,以精為主,謂陰精陽氣則可,男女合此,二氣交聚,然後成形,成形俱屬後天矣。


後天百骸俱備,若無一點先天火氣,盡屬死灰矣。


然元陽君主之所以為應事接物之用者,皆從心上起經綸,故以心為主。


至於棲真養息,而為生生化化之根者,獨臟於兩腎之中,故尤重於腎,其實非腎,亦非心也。


(李時珍曰:命門,為藏精系胞之物,其體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節,兩腎中央,系著於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腦,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腑,人物皆有之。


主人生物皆由此出,男女媾精,皆稟此命火以結胎,人之窮通壽夭,皆根於此。


兩腎俱屬水,左為陰水,右為陽水,以右為命門,非也。


命門在兩腎中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2:58:37 | 只看該作者

陽水陰水相火真水命門圖


命門左邊小黑圈是真水之穴,命門右邊小白圈是相火之穴,此一水一火俱無形,日夜潛行不息。


骨度部位圖 仰人骨度部位圖 伏人骨度部位圖 改正內景之圖 改正內景之圖 心系七節,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以腎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3:58 | 只看該作者

太極圖說


《內經》無命門之名。


命門始於越人《三十六難》,而曰腎有兩,左為腎,右為命門,男子藏精,女子系胞。


夫右腎既藏男子之精,則左腎將藏何物?


女子之胞,何獨偏系於右耶?


蓋命門居兩腎之中,而不偏於右,即婦人子宮之門戶也。


子宮者,腎臟藏精之府也,當關無氣海之間,男精女血,皆聚於此,為先天真一之氣,所謂坎中之真陽,為一身生化之源,在兩腎中間而不可偏於右。


兩腎屬水,有陰陽之分,命門屬火,在二陰之中。


《脈經》以腎脈配兩尺,但當云左尺主真陰,右尺主真陽,而命門則為陽氣之根,隨三焦相火,以同見於右尺則可耳。


若謂左主於腎,而右為為命門,此千古傳說之偽也。


衝任皆起於胞中,而上行於皆裡,即子宮也,為男子藏精之所,惟女子於此受孕,因名為胞,舊圖有精道循脊背,過肛門,且無子宮命門之象,皆誤也。


今改正之。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生氣之源,其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為臟之長,為生氣之源,為心之蓋。


是經多氣少血,其合皮也,其榮毛也,開竅於鼻。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二耳,凡八葉,主藏魄。


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臟虛如蜂巢。


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龠。


寅時氣血注於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4:14 | 只看該作者

肺圖


肺者,市也,百脈朝會之所也。


凡飲食入胃,不敢自專地道,卑而上行,朝於肺,肺乃大道,下濟而光興。


大腸為傳道之官,變易出焉,上受胃腑之糟粕,下輸於廣腸,舊穀出而新穀可進,故字從內。


易,又暢也,通暢水穀之道也。


回腸當臍,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廣腸傅脊,以受回腸,乃出滓穢之路,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右八分合之一,是經多氣多血。


《難經》曰:大腸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


按:回腸者,以其回疊也;


廣腸者,回腸之更大者;


直腸,又廣腸之本節也,下連肛門,是為穀道,後陰一名魄門,總皆大腸也。


卯時氣血注大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4:25 | 只看該作者

胃者


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水穀氣血之海也。


胃大一尺五寸,徑二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之穀,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兩滿。


是經常多氣多血。


《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辰時氣血注於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4:36 | 只看該作者

大腸圖


大腸上口即小腸下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4:47 | 只看該作者

胃圖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宣播正諸脈。


胃者,匯也,號為都市,五味  匯聚,何所不容?


萬物歸土之義也。


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曰幽門。


脾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形如刀錢,與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當十一椎下,聞聲則動,動則磨胃而主運化,其合肉也,其榮唇記,開竅於耳,是經多氣少血。


《難經》曰:脾重二斤三兩,廣扁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與智。


滑氏曰:掩乎太倉。


華元化曰:脾主消磨五穀,養於四傍。


已時氣血注於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5:48 | 只看該作者

脾圖


遺篇《刺法論》曰: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脾者,卑也。


在胃之下,裨助胃氣以化穀也。


脾胃屬土,俱從田字,胃俱正中,田字亦中,脾處於右,田亦偏右。


心包絡一經,《難經》言其無形。


一滑伯仁曰:心包絡一名手心,主以臟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其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脂膀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


此說為是,言無形者非。


又按《靈蘭秘曲論》下,「十二官獨少心包,一官而多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一段,今考心包藏居膈上,經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上,代君行事,貴臣使也。


此一官即心包無疑矣。


戌時氣血注心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5:59 | 只看該作者

心包絡圖


包絡者,護衛心主,不使濁氣干之,正猶君主有當城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著脊之第五椎。


是經常少血多氣,其合脈也,其榮色也,開竅於舌。


《難經》曰: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汗三合,主藏神。


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其中有竅,多寡不同,以導引天真之氣,下無透竅,上通乎舌,其有四系,以通四臟,心外有赤黃裹脂,是為心包絡,心下有膈膜與脊脅周旋,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也。


午時氣血注於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6:11 | 只看該作者

心圖


心者,惺也。


言心氣旺則惺惺而運其神明也。


卮言曰心,深也,言深居高拱,相火代之行事也。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後附於脊,前附於臍上,左回疊積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二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之大半。


小腸上口,在臍上二寸,近脊,水穀由此而入,復下一寸,外附於臍,為分水穴,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滲入膀胱,滓穢而入大腸。


是經多血少氣。


《難經》曰:重二斤十四兩。


未時氣血注小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2:57 , Processed in 0.3125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