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禮註疏】

 關閉 [複製鏈接]
128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9:57:0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教,教瞽蒙也。

 

風,言賢聖治道之遺化也。

 

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

 

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

 

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

 

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

 

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

 

鄭司農云:「古而自有風雅頌之名,故延陵季子觀樂於魯時,孔子尚幼,未定《詩》、《書》,而因為之歌《邶》、《鄘》、《衛》,曰『是其《衛風》乎』,又為之歌《小雅》、《大雅》,又為之歌《頌》。

 

《論語》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時禮樂自諸侯出,頗有謬亂不正,孔子正之。

 

曰比曰興,比者,比方於物也。

 

興者,託事於物。」

 

○興,虛應反,注皆同。

 

治,直吏反,下「治功」皆同。

 

鋪,普吳反,又音孚。

 

為之,於偽反,下「為之」、「為作」皆同。

 

邶,步內反。)

 

疏「教六」至「曰頌」

 

○釋曰: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

 

但就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也。

 

○注 「教教」至「於物」

 

○釋曰:鄭知此「教」是教瞽蒙者,按下《瞽蒙職》云「諷誦詩」,故知教者,教瞽蒙也。

 

云「風,言賢聖治道之遺化也」者,但風是十五國風,從《關雎》至《七月》,則是總號,其中或有剌責人君,或有褒美主上。

 

今鄭云言賢聖治道之遺化者,鄭據二南正風而言,《周南》是聖人治道遺化,《召南》是賢人治道遺化,自《邶》、《鄘》已下是變風,非賢聖之治道者也。

 

云「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者,凡言賦者,直陳君之善惡,更假外物為喻,故云鋪陳者也。

 

云「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

 

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者,謂若《關雎》興後妃之類是也。

 

云「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者,謂若《鹿鳴》、《文王》之類是也。

 

云「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者,凡言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謂若《清廟》頌文王之樂歌之類是也。

 

鄭司農云「古而自有風、雅、頌之名」已下,後鄭從之,故不破。

 

若然,此經有風、雅、頌,則在周公時,明不在孔子時矣。

 

而先鄭引《春秋》為證者,以時人不信《周禮》者,故以《春秋》為證,以與《春秋》同,明此是周公所作耳。

 

按襄二十九年,季劄聘魯,請觀周樂,為之歌《邶》、《鄘》、《衛》、《小雅》、《大雅》及《頌》等。

 

先鄭彼注云:「孔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自衛反魯在哀公十一年,當此時,《雅》、《頌》未定,而云為歌《大雅》、《小雅》、《頌》者,傳家據已定錄之,言季劄之於樂,與聖人同。

 

與此注違者,先鄭兩解,雖然,據此經是周公時已有《風》、《雅》、《頌》,則彼注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9:57:3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以六德為之本,(所教詩必有知、仁、聖、義、忠、和之道,乃後可教以樂歌。

 

○知,音智。)

 

疏注「所教」至「樂歌」

 

○釋曰:凡受教者,必以行為本,故使先有六德為本,乃可習六詩也。

 

按《大司徒職》云:「以鄉三物教萬民,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又按《師氏》以三德教國子,至德、敏德、孝德,此既教瞽蒙故,取教萬民之六德以釋之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9:57:59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以六律為之音。

 

(以律視其人為之音,知其宜何歌。

 

子貢見師乙而問曰:「賜也聞樂歌各有宜,若賜者宜何歌?」

 

此問人性也。

 

本人之性,莫善於律。)

 

疏注 「以律」至「於律」

 

○釋曰:鄭云「以律視其人為之音,知其宜何歌」者,則大師以吹律為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

 

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為音。

 

或合宮聲,或合商聲,或合角徵羽之聲。

 

聽其人之聲,則知宜歌何詩。

 

若然,經云以六律為之音,據大師吹律,共學者之聲合,乃為音,似若曲合樂曰歌之類也。

 

云「子貢」已下,《樂記》文,師乙,乃魯之大師,瞽之無目知音者也,故子貢不自審,就師乙而問之。

 

云「此問人之性」者,謂子貢所問,問人之性。

 

性,即性睹見於聲氣,故云「本人之性,莫善於律」也。

 

引之者,證以律為音,本人性所宜之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9:58:24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擊拊,瞽乃歌也。

 

故書「拊」為「付」,鄭司農云:「登歌,歌者在堂也。

 

付字當為拊,書亦或為拊。

 

樂或當擊,或當拊。

 

登歌下管,貴人聲也。」

 

玄謂拊形如鼓,以韋為之,著之以糠。

 

○拊,音撫。)

 

疏「大祭」至「擊拊」

 

○釋曰:謂凡大祭之時,大師有此一事。

 

言「帥瞽登歌」者,謂下神合樂,皆升歌《清廟》。

 

故將作樂時,大師帥取瞽人登堂,於西階之東,北麵坐,而歌者與瑟以歌詩也。

 

「令奏擊拊」者,拊所以導引歌者,故先擊拊瞽乃歌也。

 

歌者出聲謂之奏,故云奏也。

 

○注 「擊拊」至「以糠」

 

○釋曰:鄭云「擊拊,瞽乃歌也」者,見經云「令奏擊拊」,故知擊拊乃歌也。

 

「先鄭云,樂或當擊,或當拊」者,先鄭之意,擊拊謂若《尚書》云「擊石拊石」,皆是作用之名,拊非樂器。

 

後鄭不從者,此擊拊,謂若下文鼓朄乃擊應鼙之類,彼朄鼙是樂器,則知此拊亦樂器也。

 

「玄謂拊形如鼓,以韋為之,著之以糠」者,此破先鄭拊非樂器。

 

知義如此者,約《白虎通》引《尚書大傳》云「拊革,裝之以糠」。

 

今《書傳》無者,在亡逸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9:59:16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

 

(鼓朄,管乃作也。

 

特言管者,貴人氣也。

 

鄭司農云:「下管,吹管者在堂下。

 

朄,小鼓也。

 

先擊小鼓,乃擊大鼓。

 

小鼓為大鼓先引,故曰朄。

 

朄讀為道引之引。」

 

玄謂鼓朄言擊朄,《詩》云「應朄縣鼓。」

 

○朄,音胤。

 

道,音導。

 

引之引,並音胤。)

 

疏「下管」至「鼓朄」

 

○釋曰:凡樂,歌者在上,匏竹在下,故云「下管播樂器」。

 

樂器,即笙簫及管皆是。

 

聲出曰播,謂播揚其聲。

 

令奏鼓朄者,奏即播,亦一也。

 

欲令奏樂器之時,亦先擊朄導之也。

 

○注「鼓朄」至「縣鼓」

 

○釋曰:鄭云「鼓朄,管乃作也」者,亦如上注擊拊瞽乃歌。

 

云「特言管者,貴人氣也」者,以管簫皆用氣,故云貴人氣。

 

若然,先鄭云「登歌下管,貴人聲」,此後鄭云「特言管者,貴人氣」,不同者,各有所對。

 

若以歌者在上,對匏竹在下,歌用人,人聲為貴,故在上。

 

若以匏竹在堂下,對鍾鼓在庭,則匏竹用氣,貴於用手,故在階間也。

 

後鄭云「鼓朄猶言擊朄」者,此上下文拊與鼓皆言擊,則此鼓謂出聲,亦擊之類也。

 

《詩》云「應朄縣鼓」,《周頌•有瞽》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9:59:49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饗亦如之。

 

疏 「大饗亦如之」

 

○釋曰:此大饗,謂諸侯來朝,即《大行人》上公三饗、侯伯再饗、子男一饗之類。

 

其在廟行饗之時,作樂與大祭祀同,亦如上大祭祀師瞽登歌,下管播樂器令奏,皆同,故云「亦如之」。

 

凡祭祀、大饗及賓射,升歌、下管,一皆大師令奏,小師佐之。

 

其鍾鼓,則大祝令奏,故《大祝》云「隋釁逆牲,逆屍,令鍾鼓,右亦如之」。

 

若賓射及饗,鍾鼓亦當大祝令之,與祭祀同也。

 

其小祭祀及小賓客,文不見,或無升歌之樂。

 

其外祭祀山川社稷,皆準大祭祀令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0:15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射,帥瞽而歌射節。

 

(射節,王歌《騶虞》。)

 

疏注「射節王歌騶虞」

 

○釋曰:言射節者,謂若《射人》所云樂以《騶虞》九節,《貍首》七節,《采蘋》、《采蘩》五節之類,則大師為之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0:45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

 

(大師,大起軍師。

 

《兵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

 

商則戰勝,軍士強;

 

角則軍擾多變,失士心;

 

宮則軍和,士卒同心;

 

徵則將急數怒,軍士勞;

 

弱則兵羽,少威明。」

 

鄭司農說以師曠曰:「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將,子匠反。

 

卒,子忽反,下同。

 

呼,火故反。

 

數,所角反。)

 

疏注 「大師」至「無功」

 

○釋曰:《兵書》者,武王出兵之書。

 

云「合音,商則戰勝,軍士強」者,商屬西方金,金主剛斷,故兵士強也。

 

「角則軍擾多變,失士心」 者,東方木,木主曲直,故軍士擾多變,失士心。

 

「宮則軍和,士卒同心」者,中央土,土主生長,又載四行,故軍士和而同心。

 

「徵則將急數怒,軍士勞」者,南方火,火主熛怒,故將急數怒。

 

「羽則兵弱,少威明」者,北方水,水主柔弱,又主幽暗,故兵弱少威明也。

 

先鄭引師曠曰者,按襄公十八年,楚子使子庚帥師侵鄭,《左傳》曰:「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役徒幾盡。

 

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注云:「北風,夾鍾無射以北,南風,姑洗南呂以南。

 

南律氣不至,故死聲多。」

 

吹律而言歌與風者,出聲曰歌,以律是候氣之管,氣則風也,故言歌風。

 

引之者,證吹律知吉凶之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1:17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喪,帥瞽而廞,作柩,諡。

 

(廞,興也,興言王之行,謂諷誦其治功之詩,故書「廞」為「淫」,鄭司農云:「淫,陳也。

 

陳其生時行跡,為作諡。」

 

○行,下孟反,下同。)

 

疏 「大喪」至「柩諡」

 

○釋曰:大喪言「凡」,則大喪中兼王後。

 

雖婦從夫諡,亦須論行乃諡之。

 

言「帥瞽」者,即帥瞽蒙歌王治功以詩。

 

「廞作<匚舊>諡」者,<匚舊>,即柩也,古字通用之。

 

以其興喻王治功之詩,為柩作諡。

 

故云廞作柩諡,是以《瞽蒙職》云「諷誦詩」,誦作諡時也。

 

○注「廞興」至「作諡」

 

○釋曰:云「廞,興也」者,先鄭以從古書,「廞」作「淫」。

 

淫,陳也。

 

《周禮》之內,先鄭皆從「淫」為「陳」,後鄭皆為「興」,引之在下者,以無正文,亦得為一義故也。

 

凡作諡,謂將葬時,故《檀弓》云:「公叔文子卒,其子戌請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曾子問》云:「賤不誄貴,幼不誄長,天子稱天以誄之。」

 

引《公羊說》製諡於南郊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1:43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凡國之瞽蒙正焉。

 

(從大師之政教。)

 

疏注「從大師之政教」

 

○釋曰:大師是瞽人之中樂官之長,故瞽蒙屬焉而受其政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2:31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小師掌教鼓鞀、、、塤、簫、管、弦、歌。

 

(教,教瞽蒙也。

 

出音曰鼓。

 

鞀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

 

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

 

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飴餳所吹者。

 

弦,謂琴瑟也。

 

歌,依詠詩也。

 

鄭司農云:「如漆筩,中有椎。

 

木虎也。

 

塤,六孔。

 

管,如篪,六孔。」

 

玄謂管如篴而小,亻並兩而吹之,今大予樂官有焉。

 

○搖,音遙,本亦作搖。

 

飴,以之反。

 

餳,辭盈反,李音唐。

 

筩,音動。

 

椎,直追反。

 

六空,音孔。

 

篪,音馳。

 

篴,音狄。

 

亻並,薄令反。)

 

疏注 「教教」至「有焉」

 

○釋曰:鄭知教瞽蒙者,按瞽蒙所作樂器,與此所要者同,明此教,教瞽蒙也。

 

鄭知此經鼓非六鼓之鼓者,按《鼓人》云「掌教六鼓」,《視了職》云「掌大師之縣」,又云「賓射皆奏其鍾鼓」,則六鼓鼓人教之,視了擊之,非此小師教。

 

又瞽蒙所作不言鼓,明此鼓既在鞀已下諸器之上,是出聲為鼓也。

 

後鄭解鞀,依漢法而知。

 

「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先鄭云「塤,六孔」者,按《廣雅》云「塤象秤錘,以土為之,六孔」,故二鄭為此解也。

 

云「簫,編小竹」 者,按《通卦驗》云「簫長尺四寸」。

 

注云:「簫,管形象鳥翼。

 

鳥為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

 

《廣雅》云:「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禮圖》云:「簫長尺四寸,頌簫長尺二寸。」

 

此諸文簫有長短不同,古者有此製也。

 

云「管,如今賣飴餳所吹者」,先鄭云:「管如篪,六孔。」

 

按《廣雅》云:「管象簫,長尺,圍寸,八孔,無底。」

 

八孔者,蓋傳寫誤,當從六孔為正也。

 

云「弦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者,謂工歌詩,依琴瑟而詠之詩,此即《詩傳》云「曲合樂曰歌」,亦一也。

 

故鄉飲酒之屬,升歌皆有瑟,依詠詩也。

 

若不依琴瑟,即《爾雅》「徒歌曰謠」也。

 

先鄭云「狀如漆筩,中有椎。

 

木虎也」者,《書》云「合止敔」。

 

注云:「,狀如漆筩而有椎,合之者,投椎其中而撞之。

 

狀如木虎,背有刻,所以鼓之以止樂。」

 

《爾雅》注云:「,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

 

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玄謂管如篴而小,並兩而吹之,今大予樂官有焉」者,觀後鄭意,以不與諸家同,故引漢法大予樂官為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3:00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祭祀登歌,擊拊,(亦自有拊擊之,佐大師令奏。

 

鄭司農云:「拊者擊石。」

 

○令,力呈反。)

 

疏注「亦自」至「擊石」

 

○釋曰:鄭知小師亦自擊拊,不共大師同擊拊者,見大師下管鼓朄,此小師下管別自擊應鼙,不同,明擊拊亦別可知。

 

但小師佐大師耳。

 

引先鄭拊為擊石者,先鄭上注巳解拊與擊同,後鄭不從,今引之在下者,以無正文,引之,或得為一義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3:23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下管,擊應鼓,(應,鼙也。

 

應與朄及朔,皆小鼓也。

 

其所用別未聞。

 

○鼙,薄西反。)

 

疏注 「應鼙」至「未聞」

 

○釋曰:鄭知應是應鼙,及有朔鼙者,按《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以是知應是應鼙。

 

彼又云「一建鼓在西階之西,朔鼙在其北」,是知有朔鼙也。

 

知皆小鼓者,擊鼓者即事之漸,先擊小,後擊大,故《大射》云:「應鼙在其東,朔鼙在其北,鼙者皆在人右。」

 

鄭彼注云:「便其先擊小,後擊大。」

 

既便其事,是鼙皆小鼓也。

 

云「其所用別未聞」者,此上下祭祀之事,有應,有朄,無朔。

 

《大射》有朔,有應,無朄。

 

凡言「應」者,應朔鼙,祭祀既有應,明有朔,但無文,不可強定之,故云用別未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3:4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徹,歌。

 

(於有司徹而歌《雍》。)

 

疏注「於有」至「歌雍」

 

○釋曰:鄭知徹祭器歌《雍》者,見《論語•八佾》云:「三家者以《雍》徹,孔子云:『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以三家無辟公助祭,又無天子之容,則諸侯亦不得用,惟天子得用之,是天子之容,則徹器用徹詩,故云歌《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4:44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饗亦如之。

 

疏「大饗亦如之」

 

○釋曰:其大饗,饗諸侯之來朝者,徹器亦歌《雍》。

 

若諸侯自相饗,徹器即歌《振鷺》。

 

故《仲尼燕居》云「大饗有四焉」,云「徹以《振羽》」,《振羽》當為《振鷺》,是其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5:0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大喪,與廞。

 

(從大師。○與,音預。)

 

疏注「從大師」

 

○釋曰:知從大師者,見《大師職》云「廞作柩諡」,此言與,謂與在廞中,明從大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5:32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凡小祭祀小樂事,鼓朄。

 

(如大師。鄭司農云:「朄,小鼓名。」)

 

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

 

(和,錞於。

 

○和,戶臥反,同。

 

錞,音淳,本或作淳。)

 

疏注「和錞於」

 

○釋曰:鄭知和是錞於者,見《鼓人》云「金錞和鼓」,故知和是錞於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5:54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瞽蒙掌播鞀、、、塤、簫、管、弦、歌。

 

(播謂發揚其音。)

 

疏「瞽蒙」至「弦歌」

 

○釋曰:此八者,皆小師教此瞽蒙,令於作樂之時,播揚以出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6:38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諷誦詩,世奠係,鼓琴瑟。

 

(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

 

故書「奠」或為「帝」。

 

鄭司農云:「諷誦詩,主誦詩以剌君過,故《國語》曰『瞍賦蒙誦』,謂詩也。

 

杜子春云:『帝讀為定,其字為奠,書亦或為奠。

 

世奠係,謂帝係,諸侯卿大夫世本之屬是也。

 

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係,述其德行。

 

瞽蒙主誦詩,並誦世係,以戒勸人君也。

 

故《國語》曰:「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休懼其動。」

 

玄謂諷誦詩,主謂廞作柩諡時也。

 

諷誦王治功之詩,以為諡。

 

世之而定其係,謂書於世本也。

 

雖不歌,猶鼓琴瑟,以播其音,美之。

 

○奠,音定。

 

係,戶計反,注同。

 

剌,七賜反。

 

瞍,素口反。

 

行,下孟反。

 

怵,敕律反,北本作休。)

 

疏「諷誦」至「琴瑟」

 

○釋曰:諷誦詩,謂於王喪將葬之時,則使此瞽蒙諷誦王治功之詩,觀其行以作諡,葬後當呼之。

 

云「世奠係」者,奠,定也。

 

謂辨其昭穆,以世之序而定其係。

 

係,即帝係,世本是也。

 

鼓琴瑟者,詩與世本二者,雖不歌詠,猶鼓琴瑟而合之,以美之也。

 

○注「諷誦」至「美之」

 

○釋曰:按上注云「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別釋之。

 

此總云「闇讀之不依詠」者,語異義同。

 

背文與以聲節之,皆是闇讀之,不依琴瑟而詠也。

 

直背文闇讀之而已。

 

故雖有琴瑟,猶不得為曲合樂曰歌,是以鄭云「雖不歌,猶鼓琴瑟以播其音美之」也。

 

若然,誦則以聲節之,兼琴瑟則為歌矣,而得不為歌者,此止有諷,而言誦者,諷誦相將,連言誦耳。

 

先鄭云「諷誦詩,主誦詩以剌君過」,並引《國語》,皆是諫諍人君法度。

 

鄭不從,而為廞作柩諡時者,以其與世係連文,皆是王崩後事,不得為諫諍,是以《大師》廞作柩諡,此瞽蒙諷詩,事相成故也。

 

子春與先鄭同,但兼解世係耳。

 

帝係據王,即經係也,諸侯卿大夫謂之世本,即經世也。

 

云「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係」者,《小史職》云:「奠係世,辨昭穆。」

 

故知小史次序之。

 

云「述其德行」者,取義於《國語》云「為之昭明德」是也。

 

子春之意,與先鄭同為諫諍之事,後鄭亦不從也。

 

《國語》者,按《楚語》云:「莊王使士傅大子箴,辭,王卒使傅之。

 

問於申叔時,申叔時曰: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之。

 

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休懼其動。」

 

注云:「先王之係世本,使知有德者長,無德者短。」

 

子春引之者,證帝係、世本之事。

 

後鄭云「世之而定其係,謂書於世本」,以世與係為一事用之。

 

又對文言之,王謂之帝係,諸侯卿大夫謂之世本。

 

散則通。

 

故云書於世本,世本即帝王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07:09 | 只看該作者

周禮註疏 卷二十三


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

 

(役,為之使。)

 

視了掌凡樂事播鞀,擊頌磬、笙磬。

 

(視了播鞀又擊磬。

 

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

 

在西方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

 

《大射禮》曰:「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麵,其南笙鍾,其南鎛,皆南陳。」

 

又曰:「西階之西,頌磬東麵,其南鍾,其南鎛,皆南陳。」

 

○頌,眾家不音,當依字,戚音容。)

 

疏「視了」至「笙磬」

 

○釋曰:按《序官》,視了三百人,皆所以扶工。

 

以其扶工之外無事,而兼使作樂,故云「掌凡樂事」,則「播鞀」已下至職末,皆是也。

 

○注「視了」至「南陳」

 

○釋曰:云「視了播鞀又擊磬」者,按小師教鼓鞀,注云:「教,教瞽蒙。」

 

《瞽蒙》云:「掌播鞀」,今視了亦掌播鞀,但有目,不須小師教之耳,故鄭云「視了播鞀又擊磬」,是視了兼掌鞀也。

 

云「磬在東方謂之笙,笙,生也。

 

在西方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者,以東方是生長之方,故云笙。

 

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

 

謂之頌者,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頌。

 

言「或作庸」者,《尚書》云「笙庸以間」,孔以庸為大鍾,鄭云:「庸即《大射》頌,一也。」

 

引《大射》者,證東方之磬為笙,西方之磬為頌之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9:41 , Processed in 0.26561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