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心悟】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39:38 | 只看該作者

陰證有三說

 

世人論傷寒,輒曰陰證,而不知有三說也。有傳經之陰證,陰中之熱證也。


有直中之陰證,陰中之寒證也。


有房室之陰證,陰中之虛證也。


既犯房室而得熱證,則灼熱極甚;


犯房室而得寒證,則陰寒極甚。


熱之甚,清劑宜輕;


寒之甚,溫劑宜重。


斯無弊耳,乃世人混稱夾陰,而醫者漫不加察,反從而和之。


噫,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0:06 | 只看該作者

論疫

 

時疫之症,來路兩條,去路三條,治法五條,盡矣。


何謂來路兩條?


疫有在天者,有在人者。


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自人受之,皆從經絡而入,或為頭痛、發熱、咳嗽,或為頸腫、發頤、大頭天行之類,斯在天之疫也。


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鄉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氣、穢氣相傳染,其氣息俱從口鼻而入,其見症,憎寒壯熱,胸膈滿悶,口吐黃涎,乃在人之疫以氣相感,與天無涉。


所謂來路兩條者此也。


夫在天之疫,從經絡而入,宜分寒、熱,用辛溫、辛涼之藥以散邪,如香蘇散、普濟消毒飲之類,俾其從經絡入者仍從經絡出也。


在人之疫,從口鼻而入,宜用芳香之藥以解穢,如神朮散、藿香正氣散之類,俾其從口鼻入者仍從口鼻出也。


至於經絡、口鼻所受之邪,傳入臟腑,漸至潮熱譫語,腹滿脹痛,是為毒瓦斯歸內,非疏通腸胃無由以解其毒,法當下之。


其大便自行者,則清之。


下後而余熱不盡者,亦清之,須令臟腑之邪從大便出也。


所謂去路三條者此也。


夫發散、解穢、清中、攻下,共四法耳,而謂治法有五,何也?


大抵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虛受邪,必須以補法駕馭其間,始能收效萬全,如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古人所用參蘇飲、人參白虎湯、人參敗毒散、黃龍湯、四順清涼飲,方內有人參、當歸,其意可想而知矣於前四法中加以補法,乃能左右咸宜,縱橫如意,邪氣退而元氣安、所謂治法五條者此也。


熟此五法,而融會貫通,其於治疫也,何難之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0:38 | 只看該作者

六氣相雜須辯論

 

世間之病,人皆曰傷寒最難,而非難也,難莫難於六氣之相雜而互至耳。


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


然冬月致病只三字,風、寒、火是也。


春兼四字,風、寒、濕、火是也。


夏兼五字,風、寒、暑、濕、火是也。


秋只四字,風、寒、燥、火是也。


其有非時之燥濕,則又天之變氣也。


大抵氣愈雜則其治愈難,吾姑即夏間之五氣而明辨之。


五氣既明,則其少者不煩言而已解。


假如脈浮緩,自汗頭痛,發熱而惡風者,傷風也;


脈浮緊,無汗頭痛,發熱而惡寒者,傷寒也。


此隨時感冒,雖在暑月,亦必有之。


亦有納涼飲冷,臟受寒侵,遂至嘔吐痛瀉,脈沉遲,手足厥冷,口鼻氣冷,此乃夏月中寒之候,反因避暑太過而得之也。


至於暑症,乃夏月之正病,然有傷暑、中暑、閉暑之殊。


傷暑者,病之輕者也,其症汗出、身熱而口渴也;


中暑者,病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悶不醒,蒸熱齒燥,或煩心喘喝、妄言也;


閉暑者,內伏暑氣,而外為風寒閉之也,其頭痛身痛,發熱惡寒者,風寒也口渴煩心者,暑也。


其有霍亂吐瀉而轉筋者,則又因暑而停食、伏飲以致之也。


然停食、伏飲,濕氣也,或身重體痛,腹滿脹悶,泄利無度,皆濕也。


風寒暑濕,四氣動而火隨之,是為五氣,所謂夏兼五字者以此。


然而各字分見,其為治也易,五字互見,其為治也難。


假如風暑相搏,名曰暑風,其症多發搐搦。


暑濕相搏,名曰濕溫,其症頭痛自汗,譫語,身重腹滿,足脛寒。


風熱相搏,名曰風溫,其症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語言難出。


濕氣兼風,名曰風濕,濕氣兼寒,名曰寒濕,其症骨節煩疼,不能自轉側。


復有風寒挾濕,發為剛、柔二痙,其症口噤,身反張。


更有濕熱相攻,發為五痿,其症四肢痿廢,不能自收持。


此皆五氣相兼而互見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1:00 | 只看該作者

又況冬月傷寒,伏藏於筋骨之間,至夏感熱氣而發者,名曰熱病。


天行不正之氣,發作非時者,名曰疫氣。


更有病氣相傳染,沿門合境皆病者,斯為在人之疫為害尤多。


夫此熱病、疫病,傳之臟腑,大便不通,則燥氣隨之,是五氣之中,復兼六氣矣。


更有體虛、勞倦、注夏等病,紛紜交錯於其間,若不明辨親切,孟浪投劑,傷生非淺。


奈何醫者一見發熱,不問是暑、是濕,概行表散,散之不效,隨用和解,解之不去,隨用清涼,涼之不效,繼以補益,其中有幸全者,則引為己功,而傾危乍至,則委之天數。


豈知致病之初,認證投藥,取效甚易,及其日久病深,敗證悉具,雖有善者,亦莫如之何也已!


予不自揣,特著此論,先指夏間五氣而發明之,庶紛紜錯雜之症,不至混淆,則觸目洞然,施治如法,亦救世之一端耳。


嗟乎!


五氣既明,多者已辨,則三氣、四氣之雜至者,不難辨矣。


況傷寒一症,表裡可分,傳中可別,上、中、下三焦可憑,而又何難乎?


我故曰:傷寒非難而難於六氣之相雜而互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1:23 | 只看該作者

論中風

 

中風之症,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殊。


中腑者,中在表也,即仲景所謂太陽中風,桂枝湯之類是也。


外顯六經之形證,即如傷寒三陽、三陰傳變之證也。


其見證既與傷寒同,則其治法亦與傷寒傳變無異矣。


中臟者,中在裡也。


如不語,中心;


唇緩,中脾;


鼻塞,中肺;


目瞀,中肝;


耳聾,中腎。


此乃風邪直入於裡,而有閉與脫之分焉。


閉者,牙關緊急,兩手握固,藥宜疏通開竅,熱閉、牛黃丸,冷閉、橘半薑汁湯。


其熱閉極甚,胸滿便結者,或用三化湯以攻之。


脫者,口張、心絕,眼合、肝絕,手撒、脾絕,聲如鼾、肺絕,遺尿、腎絕。


更有發直、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出如珠,皆為脫絕之證。


此際須用理中湯,加參兩余,以溫補元氣。


若寒痰阻塞,或用三生飲加人參以灌之,庶救十中之二三。


中血脈者中在半表半裡也,如口眼?斜,半身不遂之屬是也,藥宜和解,用大秦艽東加竹瀝、薑汁、鉤藤主之,而有氣與血之分。


氣虛者,偏於右,佐以四君子湯。


血虛者,偏於左,倍用四物湯。


氣血俱虛者,左右並病,佐以八珍湯。


此治中風之大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1:46 | 只看該作者

中風寒熱辨

 

或謂:寒邪中臟,一於寒也;


風邪中臟,而有寒、有熱,何也?


愚謂寒、陰邪也,陰主靜,故其中人特為寒中而已矣。


風、陽邪也,陽主動,善行而數變,故其中人,或為寒中,或為熱中,初無定體也。


然其所以無定體者,亦因乎人之臟腑為轉移耳。


何者?


其人臟腑素有鬱熱,則風乘火勢,火借風威,熱氣拂鬱,不得宣通,而風為熱風矣。


其人臟腑本屬虛寒則風水相遭,寒氣冷冽,水凍冰凝,真陽衰敗,而風為寒風矣。


為熱風,多見閉證,理宜疏導為先;


為寒風,多見脫證,理宜溫補為急。


夫同一中臟,而寒、熱之別相隔千裡。


其中所以為熱、為寒之故,舉世皆不求解,則三化湯之寒,三生飲之熱,何以同出於書而屹然並立?


是以醫道,貴精思審處而自得之,有非語言所能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2:13 | 只看該作者

中風不語辨

 

或問:不語,有心脾腎三經之異;


又風寒客於會厭,亦令不語,何以辨之?


愚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若心經不語,必昏冒全不知人,或兼直視、搖頭等症,蓋心不受邪,受邪則殆,此敗症也。


若胞絡受邪,則時昏時醒,或時自喜笑。


若脾經不語,則人事明白,或唇緩,口角流涎,語言謇澀。


若腎經不語,則腰足痿痹,或耳聾遺尿,以此為辨。


至若風寒客於會厭,不過喊風聲啞之屬,口能收,舌能轉,樞機皆利,但不發音耳,可用辛散而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2:56 | 只看該作者

中風類中辨證法

 

中風者,真中風也。


類中風者,似中風而非中風也。


然真中有兼類中者,類中有兼真中者,臨證最難分別,不可無法以處之。


大法中風之證,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分,前論已詳言矣。


惟類中與真中,最宜分別,不可不審。


真中風者,中於太陽,則與傷寒外感傳經相符。


若中血脈,必有偏枯?斜之證,中臟雖為在裡,亦必兼有經絡偏枯之證。


若類中者,寒則厥冷、嘔瀉而暴痛也;


暑則赤日中行而卒倒也;


濕則痰涎壅盛而閉塞也;


火則面赤、煩渴、唇燥而便閉也;


食則因於過飽,而胸脹滿悶也;


氣則因於盛怒而閉塞無音也;


惡則因登塚入廟,冷屋棲遲,而卒然頭面青黯也;


虛則面色?白、鼻息輕微也。


見證各殊,與真中之偏枯、?斜自是不同。


其間或有相同者,乃真中、類中相兼也。


症既相兼,必須一一辨明,察其多寡兼並之處,辨其標本緩急之情,審度得宜,用古人經驗良方,隨手而起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3:21 | 只看該作者

雜症主治四字論

 

雜症主治四字者,氣、血、痰、郁也。


丹溪治法,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郁用越鞠丸,參差互用,各盡其妙。


薛立齋從而廣之,氣用補中,而參以八味,益氣之源也。


血或四物,而參以六味,壯水之主也。


痰用二陳,而兼以六君,補脾土以勝濕,治痰之本也。


郁用越鞠,而兼以逍遙,所謂以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解也。


用藥之妙,愈見精微以愚論之,氣虛者,宜四君輩,而氣實者,則香蘇、平胃之類可用也。


血虛者,宜四物輩;而血實者,則手拈、失笑之類可用也。


尋常之痰,可用二陳輩,而頑痰膠固致生怪症者,自非滾痰丸之類不濟也。


些小之郁,可用越鞠、逍遙輩,而五郁相混,以致腹膨腫滿,二便不通者,自非神佑、承氣之類弗濟也。


大抵尋常治法,取其平善,病勢堅強必須峻劑以攻之,若一味退縮,則病不除。


而不察脈氣,不識形情,浪施攻擊,為害尤烈。


務在平時將此氣、血、痰、郁四字,反復討論,曲盡其情,辨明虛實寒熱,輕重緩急,一毫不爽,則臨證灼然,而於治療雜症之法,思過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4:29 | 只看該作者

入門辨證訣

 

凡看症之法,先辨內傷、外感,次辨表、裡,得其大概,然後切脈、問症,與我心中符合,斯用藥無有不當。


口鼻之氣,可以察內傷、外感。


身體動靜,可以觀表裡。


口鼻者,氣之門戶也,外感、則為邪氣有餘,邪有餘,則口鼻之氣粗,疾出疾入。


內傷、則為正氣虛弱正氣虛,則口鼻之氣微,徐出徐入。


此決內外之大法也。


動靜者,表裡之分也。


凡發熱,靜而默默者,此邪在表也。


若動而躁,及譫語者,此邪在裡也。


而裡證之中,復有陰陽之分凡病患臥,須看其向裡、向外睡,仰睡、處長睡,伸腳、蜷腳睡。


向裡者陰也,向外者陽也,仰者多熱,復者多寒,伸腳者為熱,蜷腳者為寒。


又觀其能受衣被與否。


其人衣被全覆,手腳不露,身必惡寒,既惡寒,非表證即直中矣。


若揭去衣被,揚手露腳,身必惡熱,既惡熱,邪必入腑矣。


此以身體動靜並占其寒熱也。


然又有陽極似陰,其人衣被全覆昏昏而睡;


復有陰極似陽,假渴煩躁,欲坐臥泥水中。


此乃真熱假寒、真寒假熱之象,尤不可以不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4:53 | 只看該作者

 

《內經》曰:脈以應月,色以應日。


色者,視之易見者也。


如傷風闕庭必光澤。


傷寒,闕庭必暗晦。


面青黑為寒,為直中陰證。


紫赤為熱,為傳經裡證。


若已發汗後,面赤色盛,此表邪出不徹也,當重表之。


又陰盛隔陽,合面赤色,是為戴陽之候,宜急溫之,以通陽氣大抵黑色見者多凶,為病最重,黃色見者多吉,病雖重可治。


經云: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吉。


蓋黃屬土,今惡症雖見,土猶未絕,故可救。


若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難治也,言無土色則胃氣已絕。


凡天庭、印堂、年壽等處,黑色枯槁者凶,黃色明潤者吉。


然人有五色,不能齊等。


經云: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


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


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


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潤澤,五色之不欲者,皆惡其枯槁也。


經又云: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言五色固不宜枯槁,若五色之精華盡發越於外,而中無所蓄,亦非宜也。


大抵五色之中,須以明潤為主,而明潤之中,須有蘊蓄,若一概發華於外,亦凶兆也。


察色之妙,不是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5:14 | 只看該作者

 

經曰:五色決於明堂。


明堂者,鼻也。


故鼻頭色青者,腹中痛。


微黑者,有痰飲。


黃色者,為濕熱。


白色者,為氣虛。


赤色者,為肺熱。


明亮者,為無病也。


若傷寒鼻孔干燥者,乃邪熱在陽明肌肉之中,久之必將衄血也。


病患欲嚏而不能者,寒也。


鼻塞濁涕者,風熱也鼻息鼾睡者,風溫也。


鼻孔干燥,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深也。


鼻孔出冷氣,滑而黑者,陰毒冷極也。


凡病中鼻黑如煤,乃大凶之兆。


若見鼻孔煽張,為肺氣將絕之證也。


凡產婦鼻起黑氣,或鼻衄者,為胃敗肺絕之危候,古方用二味參蘇飲加附子以救之,多有得生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5:39 | 只看該作者

唇口

 

唇者,肌肉之本,脾之華也。


故視其唇之色澤,可以知病之深淺,干而焦者,為邪在肌肉。


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


唇口俱赤腫者,肌肉熱甚也。


唇口俱青黑者,冷極也。


口苦者,膽熱也。


口甜者,脾熱也。


口燥咽乾者,腎熱也。


口噤難言者,或為痙,為痰厥,為中寒,不相等也。


又狐惑症,上唇有瘡,為狐,蟲食其臟;


下唇有瘡,為惑,蟲食其肛也。


若病中見唇舌卷,唇吻反青,環口黧黑,口張氣直,或如魚口,或氣出不返,或口唇顫搖不止。


皆難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5:59 | 只看該作者

 

耳者,腎之竅。


察耳之枯潤,知腎之強弱。


故耳葉紅潤者生,枯槁者難治。


薄而白,薄而黑,薄而青,或焦如炭色者,皆為腎敗。


若耳聾及耳中痛,皆屬少陽,此邪在半表半裡,當和解之。


若耳聾、舌卷、唇青,此屬厥陰,為最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6:21 | 只看該作者

 

目者,五臟精華之所注,能照物者,腎水之精也。


熱則昏暗,水足則明察秋毫。


如常而了然者,邪未傳裡也。


若赤、若黃,邪已入裡矣。


若昏暗不明,乃邪熱在內,消灼腎水,腎水枯竭,故目不能朗照,急用大承氣湯下之。


蓋寒則目清,未有寒甚而目不見者也。


凡開目欲見人者,陽證也。


閉目不欲見人者,陰症也。


目瞑者,將衄血也。


目睛黃者,將發黃也。


至於目反上視,橫目斜視,瞪目直視,及眼胞忽然陷下者,為五臟已絕之證也。


凡雜病,忽然雙目不明者,此氣脫也。


經云:氣脫者目不明。


此氣虛也,丹溪用人參膏主之。


經又云:脫陰者目瞀。


此血脫也。


邪熱則下之,血虛則補之,以救腎水也,然此證已為危險之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6:43 | 只看該作者

 

舌者,心之竅。


凡傷寒症,津液如常,此邪在表而未傳裡也。


見白胎而滑,邪在少陽,半表半裡之間也。


見黃胎而干燥,邪已入裡,胃腑熱甚也,宜下之。


見黑胎芒刺,破裂干枯邪熱盛極,腎水枯涸,至重之候也,宜急下之。


若舌黑津潤,不破裂干燥,此直中寒證也宜急溫之。


夫寒證舌黑,本色也。


而熱症反赤為黃,反黃為黑者,何也?


蓋熱極反兼水化若燔柴然,火變成炭,至危之候也。


凡舌腫脹,或重舌、木舌、舌生芒刺,舌苔黃燥,皆熱甚也。


凡舌硬、舌強、舌短縮、舌卷、神氣昏亂、語言不清者,皆危症也。


又陰陽易病,吐舌數寸者,危惡已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7:05 | 只看該作者

 

大抵病患身輕,自能轉側者,為輕。


若身體沉重,不能轉側者,為重。


然中濕、風濕、感寒,皆主身重疼痛,須以兼症辨之。


若陰證身重,必厥冷而蜷臥,無熱惡寒,閉目不欲向明,懶見人也。


又陰毒身痛如被杖,身重如山而不能轉側也。


大抵熱則流通,身輕無痛寒則凝塞,故身重而痛也。


若手足抽搐,角弓反張者,痙也。


若頭重視身,此天柱骨倒而元氣敗也。


若頭搖而不止,髪直如妝,頭上攛,皆絕證也。


凡病中循衣摸床,兩手撮空,此神去而魂亂也。


凡病患皮膚潤澤者生,枯槁者危。


若大肉盡脫,九候雖調,猶難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7:21 | 只看該作者

 

凡看傷寒,欲知邪之傳與不傳,先看目舌,次問病患胸前痛脹否。


若不痛滿,知邪氣在表。


若脹滿未經下者,即半表半裡證也。


已下過而痛甚者,恐成結胸也。


故胸者,可以知邪之傳與不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7:41 | 只看該作者

 

腹者,至陰也。


乃裡證之中,可以辨邪之實與不實也。


既問胸前明白,次則以手按其腹若未痛脹者,知邪未曾入裡,入裡必脹痛。


若邪在表及半表半裡,腹焉得痛脹乎?


若腹脹不減及裡痛不止,此裡證之實,方可攻之。


若腹脹時減,痛則綿綿,此裡證猶未實也。


但可清之。


故腹者,可以知邪之實與不實也。


若直中腹痛,則不由陽經傳來,此為冷氣在內,脈必沉遲,急當溫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0:48:02 | 只看該作者

小腹

 

小腹者,陰中之陰,裡證之裡,可以知邪之必結實也。


既問胸腹,後以手按其小腹,蓋小腹藏糟粕之處,邪至此,必結實。


若小腹未硬痛者,知非裡實也。


若邪已入裡,小腹必硬痛。


硬痛而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蓄血證也,宜桃仁承氣攻之。


若小腹繞臍硬痛,小便數而短者,燥糞證也,當以大承氣攻之。


若小腹脹滿,大便如常,恐屬溺澀而不通,宜利其小便凡看病,先觀形色。


次及耳、目、口、鼻、唇、舌、身體,次問胸腹及小腹,則病證病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48 , Processed in 0.2499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