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連丸】 (方見《時方》) 張景岳謂痢症是夏月畏熱貪涼,過傷生冷,至大火西流,新涼得氣,則伏陰內動,應時而為下痢。
初起宜抑扶煎、佐關煎溫藥以調之導之,久痢用胃關煎,溫補命門真火,以扶脾土,則痢自止。
景岳此說雖偏,不可盡信,而陰臟之人,素多寒病,一有不慎,即患此症,不可不知。
余每於此症初起,察其脈遲而細,手足俱冷,腹痛而裡急後重者,以乾薑二錢、附子一錢、吳萸一錢、當歸三錢、炙甘草一錢、大黃、白芍各一錢五分溫通之,久痢每以八味丸與補中益氣湯間服收功。
粟殼、訶子、赤石脂、肉豆蔻兜澀之藥,不可早服。
久痢亦不可廢。
又噤口痢,乃胃中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噤口之證。
亦有誤服澀熱之藥,而邪氣停於胃口者,用人參、石蓮子等分,煎服強呷,但得一口下咽,虛熱即開。
更以二味為末,頻頻服之。
《種福堂》用五穀蟲三錢,微炒研末,以米湯送下。
又休息痢,流連年余不愈,愈而又作,是兜澀太早,余邪未淨。
宜巴豆仁一錢,研去油淨,當歸一兩、萊菔子五錢炒,同研為末。
以冬蜜為丸,如桐子大,每空心以開水送下三丸至七丸,以竭其余邪,自愈。
張石頑曰:血色鮮紫濃濃者,屬熱。
若瘀晦稀淡如瑪瑙色者,為陽虛不能制陰而下,非溫理其氣,則血不清。
理氣如爐冶分金,最為捷法。
設不知此,概行疏利之法,使五液盡隨寒降而下,安望有寧止之日哉!
以伏龍肝二兩,取其溫暖土臟,煎湯代水。
煮參、朮、苓、草、薑、桂等藥,多取奇效。
五色痢是精氣受傷、五液不守之患。
宜益火消陰,實脾堤水,兼分理其精氣。
即噤口不食者,亦不出此法。
又曰:丹溪治噤口痢,多用石蓮子。
今此物真者絕無,余常用藕汁煮熟,稍加糖霜頻服。兼進多年陳米稀糜,調其胃氣取效,此即石蓮子之意也。
又曰:休息痢,服補中益氣數劑不應,反下鮮紫血塊者,此久風成飧泄。
風氣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
三奇散倍防風,加羌、葛、升麻,其一切利水破氣藥,皆為切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