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六】
火,陰虛火動難治,火鬱當發看何經,輕者可降,重者則從其性而升之。
實火可瀉黃連解毒之類,虛火可補,小便降火極速,凡氣有餘便是火,不足者是氣虛,火急甚重者必緩之。
以生甘草兼瀉兼緩,參朮亦可,人壯氣實火盛顛狂者。
可用正治,或硝黃冰水之類,人虛火盛狂者。
以生薑湯與之。
若投冰水正治立死,有補陰即火自降,炒黃柏,生地黃之類,凡火盛者不可驟用涼藥,必兼溫散。
可發有二,風寒外來者。
可發鬱者。
可發氣從邊起者。
乃肝火也。
氣從臍下起者。
乃陰火也。
氣從腳起入腹如火者。
乃虛之極也。
蓋火起於九泉之下多死(一法),用附子末津調塞湧泉穴,以四物湯加降火藥服之妙,陰虛證本難治,用四物湯加炒黃柏降火補陰,龜板補陰,乃陰中之至陰也。
四物加白馬脛骨降陰中火,可代黃連黃芩,黃連,黃芩,梔子,大黃,黃柏降火,非陰中之火不可用,生甘草緩火邪,木通下行瀉小腸火,人中白瀉肝火,須風露中二三年者。
人中黃大涼治疫病,須多年者佳,中氣不足者味用甘寒,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亦治痞塊中火邪。
入方。
左金丸。
治肝火,一名回令丸。
黃連(六兩一本作芩),吳茱萸(一兩或半兩)。
右為末,水丸或蒸餅丸,白湯下五十丸。
附錄,諸熱瞀瘈,暴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啑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瘍,暴死,五志七情過極,皆屬火也。
火者有二,君火,人火也。
曰相火,天火也。
火內陰而外陽主乎動者也。
故凡動皆屬火,以名而言,形質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動而見故,謂之相腎肝之陰,悉其相火,東垣曰,相火元氣之賊火,與元氣不相兩立,一勝則一負,然則如之何,則可使之無勝負乎。
周子曰,神發知矣。
五性感動而萬事出,有知之後,五者之性為物所感不能不動,謂之動者。
即內經五火也。
相火易起,五性厥陽之火,相扇則妄動矣。
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君火之氣,經以暑與熱言之。
相火之氣,經以火言之。
蓋表其暴悍酷烈有甚於君火者也。
故曰相火元氣之賊,周子又曰,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亦曰,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
此善處乎火者。
人心聽命於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靜,彼五火將寂然不作而相火者。
惟有裨補造化而為生生不息之運用爾,何賊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