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濟陰綱目(1)】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00:13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三●第四章赤白帶下門●第十四節論白濁白淫


大全云:婦人小便白濁白淫者,皆由心腎不交養,水火不升降,或因勞傷于腎,腎氣虛冷故也。


{據此宜屬寒今皆主熱。}


腎主水而開竅在陰,陰為溲便之道,胞冷腎損,故有白濁白淫。


李氏曰:白淫蓋緣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發為筋痿,久為白淫。


謂白物淫如白精之狀.不可誤作白帶,過服熱藥。


又有日夜流津,如清米泔,或如黏膠者,謂之白崩,與白淫大同,多憂思過度所致誠難治療。


用平補鎮心丹。


因思傷脾胃者,四七湯下白丸子或歸脾湯。


痞悶少食者,沉香降氣湯。


因勞傷腎氣,心腎不交者,金鎖正元丹小菟絲子丸威喜丸。


{此素問語以症白淫之所自筋痿者宗筋也惟久為淫縱者有之若婦人則無宗筋,豈其竅道一也究其所因似亦不悖故此數方與治久濁同法。}


薜氏曰:前證若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


脾胃虧損,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脾經鬱結,歸脾加黃檗山梔。


肝經怒火,龍膽潟肝湯,虛則用加味逍遙散,宜與帶下參看主治。


{怒火有虛實,實者瀉之,故用龍膽,虛者補之,故用逍邈,以逍遙有歸芍養血也。}


(驗案)一婦人善怒,或小腹痞悶,或寒熱往來,或小便頻數,時下白淫,藥久不愈,面青口苦,予以為積憤而不能發散所致,用龍膽潟肝湯而愈,用加味逍遙散八珍湯而安。


{若論積憤,當用木鬱達之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01:0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三●第四章赤白帶下門●第十五節,脈法

 

脈經云: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為陰中痒,痛則生瘡,弦則陰中掣痛。


婦人帶下,脈浮惡寒者不治。


{帶下不治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10:3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三●第四章赤白帶下門●第十六節,帶下門彙方

(治濕熱帶下)清白散,治白帶。

 

{得丹溪法,然配四物似與瘦人多火者相宜。}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生地黃,黃柏鹽水炒,樗根皮酒炒,貝母各一錢,乾薑炒黑甘草各五分{黃柏清下焦之熱,樓皮燥下部之濕,乾姜從火,甘草和中,若貝母者,必有所兼症也。}

 

右剉,加生姜一二片,水煎。

 

肥白人多濕痰,加白朮半夏。

 

赤帶,加酒炒條芩荊芥。

 

久下,加熟地黃牡蠣。

 

氣虛,加人參黃耆。

 

腰腿酸痛,加鹿角膠,或只以二陳湯加蒼白朮。

 

如升膀胱之濕,加升麻柴胡蒼白朮。

 

{非升膀胱之濕蓋氣陷之濕也。}

 

解帶散,治血氣不調,濕熱白帶,四肢倦怠,五心煩熱,痰鬱嘈雜。

 

{此大家法。}

 

當歸〔身酒洗〕,香附子〔醋炒各一錢五分〕,白芍藥〔酒炒〕,白朮〔土炒各一錢二分〕,蒼朮,白茯苓,陳皮〔去白〕,牡丹皮〔各一錢〕,川芎,玄胡索〔各八分〕,甘草〔炙四分〕,右剉一劑,加生姜水煎,空心服。

 

{以下四方皆丹溪獨造,均以清濕熱為主,故用椿皮黃柏,然芍藥收肝火,良姜為從,治而燒灰之法獨超于諸方,奇哉。}

 

樗皮丸,治赤白帶,有濕熱者。

 

芍藥〔五錢〕,良薑〔三錢燒灰〕,黃糪〔二錢俱燒成灰〕,椿根皮〔一兩五錢〕,右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勝濕丸,治赤白帶,因濕熱勝而下者。

 

{此方加蒼朮以燥中宮,地榆以溫下部,枳殼寬氣于上,滑石利濕于下,乾姜從而燥濕也,用二兩者非。}

 

蒼朮〔盬炒〕,白芍藥,滑石〔炒各一兩〕,椿根皮〔炒一兩乾姜煨二錢〕,地榆〔五錢〕,枳殼〔炒〕,甘草〔各三錢〕,右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一百丸。

 

蒼麴樗皮丸,治帶下。

 

{主子胃中濕熱故立方如此。}

 

椿根皮〔二兩〕,芍藥〔一兩半〕,蒼朮,神麯〔炒〕,麥皮〔麯炒〕,黃檗〔炒各一兩〕,滑石,枳殼〔各半兩〕,右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側柏樗皮丸,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而脈數者。

 

{以脈數為用黃連側柏,不用蒼朮為其燥性多也,燒白芷入陽明而有濇止之能,白朮補中氣而有培土之妙,其他不言喻矣。}

 

椿根皮〔炒二兩〕,香附子〔醋炒〕,白芍藥,白朮〔炒各一兩〕,側柏葉〔酒蒸〕,黃連〔炒〕,蕢柏〔炒各半兩〕,白芷〔燒存性三錢〕,右粥丸,桐子大,米飲下七十丸。

 

按椿根皮性涼而燥,濕熱盛者宜之。

 

後一方有黃連香附木香,故可治七情所傷。

 

苦棟丸,治赤白帶下甚妙。

 

{下部痛者尤宜。}

 

苦棟〔碎酒浸〕,蘹香〔炒一方〕,大茴香,當歸〔各等分〕,右為末,酒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瘀血加桃仁。

 

血海寒加桂。

 

如腰腿疼,四物湯四錢加羌活防風各一錢,煎湯送下。

 

四神丸,治帶下。

 

{此方溫燥非有熱所宜。}

 

香附〔四製八兩〕,蒼朮〔泔浸牡蠣粉炒〕,椿根〔皮蜜水炒〕,砂仁〔炒各二兩〕,右為末,黃米煮飯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酒下。

 

已上諸方俱輕劑萬安散,治女人赤白帶下,或出白物如脂,或有臭濁污水,並神效。

 

{此利氣溫行之劑與寒濕相宜。}

 

小茴香〔炒香〕,木香〔各二錢半〕,黑牽牛〔一兩另取頭末〕,右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二錢,臨臥服。

 

取盡惡物為效,未盡間日再服二錢,後以白粥補之,忌熱毒物。

 

大聖萬安散,治女人癥瘕癖氣,腹脹胸滿,赤白帶下,久患血氣虛弱,痿黃無力,並休息赤白痢疾,並皆治之,其效不可具述,孕婦不可服,天陰晦不可服。

 

{二方皆燥熱下氣導水之藥,惟真寒濕者宜之。}

 

白朮,木香,胡椒〔各二錢半〕,陳皮〔去白〕,黃耆,桑白皮,木通〔各五錢〕,白牽牛〔炒取頭末二兩〕,右為末,每服二錢,用生姜五片,水一鍾半,煎至一鍾去姜,調藥臨臥服,須臾又用姜湯或溫白湯,飲三五口催之,平明可行三五次,取下惡物及臭污水為度,後以白粥補之。

 

服藥不可食晚飯及葷酒等物。

 

宣明導水丸,治濕熱鬱于下焦之分,赤白帶下不止,燥熱煩渴。

 

{清熱滲濕導滯妙在氣血兩分。}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頭末〕,滑石〔各四兩〕,右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滾水下,隨證加減。

 

已上諸方俱重劑(治濕痰帶下)滲濕消痰飲,治濕熱痰積,滲入膀胱,白帶不止。

 

{曰:滲入下焦則可,曰:入膀胱則不可。

 

總治中州之濕,蓋中焦清則無濕下流,故帶自止,豈有滲入之理。}

 

白朮,蒼朮〔炒〕,半夏〔姜湯泡七次〕,橘紅,白茯苓,白芷,香附〔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右剉,水煎服。

 

有熱加黃芩,血虛加芎歸,氣虛加參耆,久不愈加升麻柴胡升提之。

 

蒼柏樗皮丸,治肥人白帶是濕痰。

 

{此去中焦之濕,清下部之熱,亦丹溪方也。}

 

蒼朮,黃柏,樗根皮,南星,半夏,海石,川芎,香附,乾姜〔炮各等分〕,暑月〔去乾姜加滑石〕,右為末,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小胃丹,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及濕痰熱痰。

 

並治婦人結痰白帶,惟胃虛少食者忌用。

 

{是導水之猛劑,古人能用之,今則不能也。}

 

甘遂濕麵裹煨熟,一方麵裹長流水煮晒乾,芫花好醋拌經宿,瓦器內燒黑不可焦。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淨晒乾,各半兩〕,黃檗〔炒一兩大黃濕紙裹煨勿令焦,切焙乾再以酒潤,炒熟焙乾一兩半〕。

 

右為末,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津液嚥下五七丸,或白湯送下。

 

取膈上濕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

 

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

 

{白朮膏為丸乃今人所製,有獨創之妙可法。}

 

補藥方,治痰結白帶,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嚥下數丸,侯鬱開,卻服此補藥之。

 

{此亦丹溪方,乃扶脾胃養肝陰清熱,而葵花之用取其傾心向日之意,蓋花性陰,而用陽一入氣分,一入血分,皆使其從陽而升,帶自止也。}

 

白朮〔二兩〕,黃芩〔五錢〕,紅白葵花〔二錢五分〕,白芍藥〔七錢五分〕,右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四物湯下。

 

一方有蒼朮,無黃芩。

 

(治風邪帶下)胃風湯,治風邪入于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帶下五色。

 

{此方與十全大補湯少甘氏熟地,為以其甘緩滯胃生濕,故勿用也,然無風藥,而云:治風邪入胞,與名胃風何也。}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肉桂〔各等分〕,右剉,每服八錢,入粟米一撮,水煎服。

 

腹痛加木香。

 

五積散去麻黃亦可用。

 

小柴胡湯,治風邪帶下五色。

 

{小柴胡少陽藥,其曰:治風邪豈肝膽熱而生風耶。}

 

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右剉,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色青屬肝,加山梔防風。

 

色赤屬心,加黃連山梔當歸。

 

色白屬肺,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

 

色黃屬脾,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

 

色黑屬腎,用六味地黃丸。

 

蒼柏參芎散,治婦人上有頭風鼻涕,下有白帶。

 

{此又丹溪先生方也。}

 

辛夷,川芎,蒼朮,蔩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酒炒〕,{以芩荑川芎面治頭風,以蒼柏星半滑牡而治帶,平正無奇,令人可法。}

 

右水煎,食後服。

 

地榆散,治漏下五色,一十二帶,兼治嘔吐下血。

 

{此下部濇劑,然以三兩醋煎,自得單方用法,果能治十二症,亦一家病也。}

 

地榆三兩剉碎,以醋水各半升,煮十餘沸。

 

去汫,食前稍熱服一合。

 

本草注云: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陰蝕,五曰:子臟堅,六曰:子門澼,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日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五定。

 

(治虛損帶下)衛生湯,治帶下不止,脈微弱腹痛。

 

{以下皆以正氣為本,此亦建中法。}

 

黃耆〔三兩〕,當歸,白芍藥〔炒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右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

 

一方下苦棟丸三十粒,虛者加人參一兩。

 

{以腹痛故兼苦楝丸。}

 

補中益氣湯,治勞役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陽氣下陷,白帶下,久不止。

 

{讀東垣先生書,方知立方之旨,讀立齋先生書,又知善用東垣之方。}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當歸,陳皮〔各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右作一服,水煎服。

 

六君子湯,治胃虛有痰,飲食減少,中氣不和,時時帶下。

 

{補中湯有升柴,以升下陷之氣,此方有茯苓半夏,以燥中宮之痰。}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去自〕,半夏〔湯泡七次各一錢〕,右剉一服,加生薑二片,水煎服。

 

歸脾湯,治思慮過傷心脾,以致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時常白帶,不止。

 

{本方補心血以榮脾補其母也,調肝氣以和下,去其賊也,母補賊去,則脾氣健矣,故曰:歸脾,昔真人云:補脾不愈當先補心,此方其近之。}

 

方貝血崩門勞傷條。

 

加味八珍湯,治婦人氣血兩虛,赤白帶下。

 

當歸,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人參,白朮,山藥〔炒〕,杜仲〔酒炒〕,白茯苓,香附〔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右加烏梅一箇,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

 

肥人加半夏,瘦人加黃柏。

 

飽悶去人參加砂仁。

 

腹痛去人參加小茴香玄胡。

 

冬月加煨乾姜。

 

日久元氣下陷,加升麻柴胡升提之。

 

{為總司考也,其山藥杜仲烏梅,又補帶脈之不足,而加減法,亦皆得理宜法之。}

 

當歸澤蘭丸,治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久無子者。

 

{平而當理,亦可為調經聖藥宗之。}

 

香附子〔用極大子杵去毛一斤,分四分〕,童便〔浸四兩〕,酒浸〔四兩〕,醋浸〔四兩〕,米泔〔浸四兩,各浸一宿,取出晒乾〕,當歸〔酒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酒洗〕,生地黃〔各二兩〕,艾葉,澤蘭葉,白朮〔各一兩半〕,黃芩〔一兩〕,右為末,醋糊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湯或酒下。

 

止帶丸{補氣調血,強腰益腎,濕燥不偏,與氣虛白帶相宜,乃補寒中正法。}

 

當歸〔酒洗〕,川芎,白朮,人參,山藥,杜仲〔姜汁酒炒去絲〕,香附,破故紙〔酒炒〕,牡蠣〔火煆〕,椿根〔皮酒炒〕,續斷〔各等分〕,青黛〔減半〕,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腹痛加玄胡索小茴香,肥人加薑製半夏,瘦人加酒炒黃柏,冬月加炮乾姜少許,夏月加黃柏。

 

{加法亦正。}

 

嚴氏當歸煎,治赤白帶下,腹內疼痛,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要思何以四物中不用川芎,又以何物而治腹痛,又不欲食,而何為不理脾胃,豈立方者漫言歟,須知用藥當求病原,所以為之至治。}

 

當歸〔酒浸〕,赤芍藥〔炒〕,白芍藥〔炒〕,熟地黃〔酒蒸炒〕,阿膠〔炒〕,續斷〔酒浸〕,牡蠣〔煆各一兩〕,地榆〔半兩〕,右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蓰蓉菟絲丸,治赤白帶下,此藥不熱不寒,得其和平,助陰生子。

 

{蓯蓉蒐絲覆盆蛇床五味艾藥,是溫補下元之藥,牡蠣烏賊燥濕治帶,防風升肝氣以勝濕,黃芩清內熱以除濕,歸芍川芎調血脈以滋榮,惟下虛者宜之。

 

要知古人之方自有獨解,不然何以男子藥而補婦人耶。}

 

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蒸〕,覆盆子,蛇床子〔各一兩二錢〕,當歸〔酒洗〕,白芍藥〔炒〕,川芎〔各一兩〕,牡蠣〔火煆〕,烏賊骨〔各八錢〕,五味子,防風〔各六錢〕,黃芩〔五錢〕,艾葉〔三錢〕,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鹽湯下,早晚各進一服。

 

補宮丸,治婦人諸虛不足,久不妊娠,骨熱形瘦,崩中帶下,並宜治之。

 

{此方以鹿霜白芍補血,以山藥朮苓補氣,以芷薇而治崩中淋露,以牡賊而燥濕治帶,此又別是一種意見,然不用芎歸地黃者,慮血藥濕潤也,變局如此,可不因事制宜。}

 

鹿角霜,白芍藥,白朮,山藥,香白芷,白茯苓,白薇,牡蠣〔煆〕,烏賊魚骨〔各等分〕,右為末,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湯下。

 

丹溪方,治白帶屬真陰虛者。

 

{丹溪治帶主于熱生濕,其意以腎主閉藏,而下焦者,腎主之,然濕從中焦生,故其方如此,宜考本草而熟思之,應變無窮,可為執方者一洗塵。}

 

龜板〔炙〕,枳子〔各二兩〕,黃檗〔炒一兩〕,香附子,山茱萸,苦參,樗皮,貝母〔各半兩〕,白芍藥〔七錢半〕,乾姜〔炒二錢半〕,右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千金方,治帶下脈數者,陰虛有熱也。

 

枸杷根〔一斤〕,生地蔩〔五兩一方五斤〕,右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右二方補腎水,真陰虛者宜之。

 

補真固經湯,一婦白帶漏久,服諸藥不效,診得心胞尺脈極微,其白帶流而不止。

 

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水枯。

 

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不已,久下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俱亡,枯乾不能滋養筋骨,以本經行經藥為引用為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而滋益津液。

 

以辛熱之氣味,補其陽道,生其血脈。

 

以苦寒之藥,泄其肺而救其上熱。

 

傷氣,以人參補之,以 微苦溫之藥,佐而益元氣,名曰:補真固經湯。

 

{凡東垣立方必原脈證原藥,然後沉思審處,且又引前言為證,故治病多效,今不能,然何怪乎病之不廖也,此方以用參姜益陽,李仁莖花潤燥,柴胡升清氣于下,陳皮和胃氣于中,生芩後煎,妙其清涼不滯也,非深思者不能主,此方名曰:補真,蓋以真氣為主耳,服法亦妙,不可不知。}

 

人參,乾姜〔各一錢〕,生黃芩〔另剉〕,郁李仁〔去皮尖研〕,柴胡,甘草〔炙各一錢〕,橘皮〔不去白五分〕,白葵花〔十六朵去萼〕,右除黃芩外,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

 

候少時,以早膳壓之。

 

助陽湯,治白帶下,陰戶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冰。

 

{此治重在陰中如冰,痛控于心,故用良萎為君,干姜為佐,不用參朮者,痛無補也,柴防足以勝濕升陽,葵李可以潤枯濕燥,甘陳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能與前方參之,自有見解。}

 

柴胡〔一錢二分〕,良姜〔二錢〕,防風,郁李仁,乾姜,甘草〔各一錢〕,白葵花〔七朵〕,陳皮,生黃芩〔各五分〕,右剉散,只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

 

右二方,用葵花郁李仁之滑以潤燥,蓋枯涸滯著者宜之。

 

(治虛寒帶下)元戎四物湯,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前方中多以氣分藥內加濕燥之味,此又以血藥中加桂附,要知不同之故脈上探討,蓋人之病有氣血之殊,故立方之師亦因事制宜也。}

四物湯四錢桂,附子炮各五分右剉,水煎,食前服,一方四物加懷香桂。

 

玉仙散,治赤白帶下。

 

乾姜〔焙黃〕,白芍〔炒〕,香附〔炒焦各一兩〕,生甘草〔五錢〕,{干姜用一兩是大劑大法,後方止用四分之一又相徑庭矣,均宜法之。}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水白酒調下。

 

一方只用白芍酒炒二兩,乾姜炮半兩,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

 

延胡苦楝湯,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延胡苦楝以治痛,肉桂附子以溫寒,熟地治臍下之虛,黃柏從其性之所喜。}

 

延胡索,苦楝子〔各二分〕,黃柏〔一分〕,附子,肉桂〔各三分〕,甘草〔炙五分〕,熟地黃〔一錢〕,右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

 

桂附湯,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多悲不樂者陰晦之象也,故宜桂附以助陽,陽和則不悲,而有樂矣,少以知檗為治者,恐桂附上也,亦用熱遠熱之意,少食似腹脹何以加白芍,不思飲食,何以加五味思之。}

 

肉桂〔一錢〕,附子〔三錢〕,黃檗,知母〔各五分〕,右作一服,水煎,食遠熱服。

 

如少食常飽,有時似腹脹,加白芍藥半錢。

 

如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二十個。

 

如煩惱,面上麻木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耆一錢,人參七分,甘草二分,升麻五分。

 

此補陽氣盛極虛,用黃柏等為引用,又升降陰陽藥也。

 

當歸附子湯,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良姜干姜大治臍下冷痛,鹽柏引之就下,蝎稍直至痛所,升柴引左右清氣上升,鹽柏引諸濁陰下降。}

 

當歸〔二錢〕,良姜,乾姜,附子〔各一錢〕,柴胡〔七分〕,升麻,蝎梢〔各五分〕,甘草〔炙六分〕,炒黃鹽〔三分〕,黃柏〔少許〕,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為丸亦得。

 

東垣回陽丹註云:必用炒黃鹽,無則不效,蓋寒疝之要藥也。

 

酒煮當歸丸,治頹疝白帶下注,腳氣,騕以下如在冰雪中,居火坑以厚衣重蓋猶冷,小便不止,與白帶長流而不禁固,肌肉消瘦,面白目青,巟巟無所見,身重如山,行步奇側,腿膝枯細,大便閉結,心下痞悶,懊儂,飲食不下,面垢背寒,小便遺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陽真氣俱竭,故噦嘔不止,胃寒之極也,其脈沉緊而澀,按之空虛。

 

若脈洪大而澀,按之無力,猶為中寒之證,況按之空虛者乎。

 

按之不鼓,是為陰寒之極也,其空虛,乃氣血俱虛之極也。

 

{帶脈為病,男子七疝女子瘕聚,此以瘕疝在女子豈與男子同,歟嘗聞女子脈形如茄,突出陰戶是亦疝也,故云:然諸症皆寒獨便閉心下痞,懊脈似熱。

 

凡緊脈不拘浮沉,均以為寒,按之不鼓無問大小,皆以為虛診者當須識此。

 

既曰:血氣俱虛,而本方中曾無一味氣藥,而血藥又止一味當歸,豈真陽已竭,即甘溫之味,亦未易為力也,芍地能滯陽氣故亦不用。}

 

當歸〔一兩〕,懷香〔半兩〕,黑附子〔炮去皮臍〕,良姜〔各七錢〕,右四味,剉如麻豆大,以好酒一升半同煎,煮至酒盡為度,炭火焙乾,同為細末,入後藥。

 

炒黃鹽,丁香〔各半兩〕,全蝎〔三錢〕,柴胡〔二錢〕,升麻根,木香,苦楝子,甘草〔炙各五分〕,玄胡索〔四錢〕,右同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宿食消盡,淡醋湯下。

 

忌油膩冷物酒麵。

 

{妙在前四味用酒煮又以酒糊丸者,峻補其下,使真陽之氣生于九淵上,于九天也,其後九種,或引之于降或佐之于升,有關結透關之妙,非精識病源,究心藥石者,不能到也,然其力量博大,非善用者不敢此方,以四物合成劑,又以艾葉暖其下,茯苓滲其濕,牡丹清其瘀,宜乎子宮溫而懷妊矣。}

 

煖宮妙應丸,治婦人赤白帶下,及子宮虛冷無子者。

 

{此三十六疾之類,此大熱之劑,非真寒者不可服。}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艾葉,茯苓,龍骨,牡丹皮,赤石脂,牡蠣〔各等分〕,右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艾醋湯下。

 

鶴頂丸,治帶下之證有三,未嫁之女,月經初下,止而即得,或浴之以冷水,或熱而扇,或當風,此室女病帶下之由。

 

有嫁之婦,陰陽過多,即傷胞絡,風邪乘虛而入,胞經觸冷,遂成穢液,與血水相連而下。

 

產後帶下,由亡血失氣,傷動胞絡,門開而外風襲,肌體虛而冷風入,冷風與熱氣相連,故成液而下,冷則多白,熱則多赤,冷熱相交,赤白俱下。

 

當歸〔七錢半酒浸〕,附子〔炮去皮半兩〕,龍骨〔鹽泥包煆〕,吳茱萸〔湯泡去涎〕,赤石脂〔火煆醋淬〕,乾姜〔炮各半兩〕,牡蠣〔一兩二錢鹽泥包煆〕,艾葉〔一兩以醋半盞煮乾〕,右為細末,研勻,醋糊和丸,如桐子大,以赤石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用艾葉食鹽烏梅煎湯下。

 

白蘞丸,治室女衝任虛寒,帶下純白。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正當氣旺之年,豈可輕用溫熱之劑,獨以純白二字推之,便得虛寒之真,故可用鹿茸耳。}

 

鹿茸〔酒蒸焙二兩〕,白蘞,狗脊〔去毛製各一兩〕,右為細末,艾煎醋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神仙聚寶丹一名琥珀硃砂丸,治婦人血海虛寒,外乘風冷,搏結不散,積聚成塊,或成堅癖,及血氣攻注,腹脅疼痛,小便急脹,或虛鳴,嘔吐涎沫,頭旋眼花,腿膝重痛,面,色痿黃,肢體浮腫,月候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帶下赤白,崩漏不止,驚怖健忘,小便頻數或白,時見虛熱,盜汗羸瘦。

 

此藥不問胎前產後室女,並皆治之,常服安心去邪,逐敗血,養新血,令有子。

 

{經曰:氣有是動,血為所生病,據此所言,病症先由血海虛寒,故氣不能溫,又為風冷外乘故致血結不能散,非溫行不可,故此方乃於血中行氣,氣中行血,所謂氣行血流自無病也。}

 

當歸,木香,琥珀,沒藥〔各一兩〕,滴乳香〔二錢半〕,麝香,辰砂〔各一錢〕,右各另研為細末,合一處研勻,水丸如龍眼核大,每用一丸,溫酒磨下,不拘時。

 

胎息不順,腹內疼痛,一切產難,酒童便磨下。

 

產後血暈,敗血奔心,日噤舌強,或惡露未盡,發渴面浮,煎烏梅湯,和童便磨下。

 

室女月候不調,溫酒磨下半丸。

 

產後血氣不謂,童便磨下。

 

茱萸浴湯,治下焦虛冷,臍腹疼痛,帶下五色,月水崩漏,淋瀝不斷。

 

{夫醫者意也,凡風寒由外而襲內,以致下魚生寒證者,以此方熏而散之,所謂摩之浴之,開之發之也。}

 

吳茱萸〔湯泡〕,杜仲〔妙去絲〕,蛇床子,五味子,丁皮〔各一兩〕,木香,丁香〔各半兩〕,右剉,如麻豆大,每用半兩,以生絹袋盛,水三大碗,煎數沸,乘熱薰下部,通手淋浴,早晚二次薰洗。

 

{此茱萸湯至下四方皆外治法,于上熱下寒難服溫補之孳者宜之,蓋以人功挽回造化,今罕知此,亦有病者不能言,醫者無以應,徒自待斃而已。}

 

坐藥龍鹽膏,治帶下。

 

玄胡索〔五錢〕,厚朴〔三錢〕,當歸,茴香,炒黃鹽,酒防己,肉桂,紅豆,龍骨〔各二錢〕,川島頭〔炮〕,丁香,木香〔各一錢半〕,良姜,木通〔各一錢〕,全蝎〔五枚〕,枯礬,右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綿裹留絲在外,納陰戶內。

 

勝陰丹,為上藥力小,再加三錢,內加行性熱藥。

 

羌活,柴胡〔各二錢〕,大蒜〔一錢〕,破故紙,三奈子,川島頭,大椒〔各五分〕,甘松〔三分〕,升麻,枯白礬〔各二分〕,全蝎〔二個〕,麝香〔少許〕,右為細末,同前法製用。

 

回陽丹{此東垣先生所製。}

 

全蝎,升麻,甘松〔各二分〕,草烏頭,羌活〔各三分〕,大椒,三奈子,蓽撥,枯礬〔各五分〕,大蒜,破故紙〔〔各二錢〕,水蛭〔三條炒焦二錢〕,川烏頭,柴胡〔各七分〕,虻蟲〔三個去翅足炒〕,炒黃鹽〔一錢,必用之藥去之則不效〕,右為細末,依前製如指尖大,用綿裹,納陰戶中,覺臍下煖為效。

 

如聖丹,治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

 

枯礬〔四兩〕,蛇床子〔二兩〕,右為末,醋為丸如彈子大,用臙脂為衣,綿裹放陰戶中,定坐半日,熱極再換。

 

大抵月水不通,赤白帶下,多因子宮不潔,服藥難效,下取易痊,且速效而不傷臟氣也。

 

一方用枯礬川烏各等分,煉蜜丸,如彈子大,綿裹納陰戶中,治帶下絕產。

 

(治帶下滑脫)側柏地榆湯,治赤白帶下,以致不能成孕。

 

{主閉藏者腎,若滑脫者腎氣不固也,牡蠣鹹寒而益腎,蛇床辛溫而吐氣,其清而燥澀者,則柏葉地榆烏賊。

 

其溫而補氣者,則黃氏蓯蓉,若白芷行陽明于血海,殭蠶散結氣以消痰。}

 

黃耆,側柏葉,地榆,烏賊魚骨,白殭蠶,牡蠣〔用鹽泥固濟〕,火煨〔透去泥,研各一錢〕,白芷,肉蓯蓉〔酒浸〕,蛇床〔各一錢二分〕,右剉,加生姜三片,水煎,半飢時服。

 

白芷散、治赤白帶下。

 

{螵蛸澀氣,胎髮澀血,白芷行陽明之氣而散濕,以助溫升之用。}

 

白芷〔二兩〕,海螵蛸〔二個煆〕,胎髮〔一團煆〕,右為細末,空心酒溫調下二錢。

 

伏龍肝散,治赤白帶下,久患不瘥,尪悴乏力,六脈微濡。

 

{火土之性而生燥,燥則足以培土,梁上塵得土氣之飛揚而上升,升則土氣不陷,而濕不生,棕櫚為止脈之用,腦麝少入取其能散,然於久病尪悴之人恐非補劑不可。}

 

棕櫚不拘多少燒熾,急以盆蓋,陰冷存性,伏龍肝於灶直下取赤土,炒令煙盡,屋梁上懸塵炒令煙盡去火毒,右各等分研勻,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三錢,溫酒或淡醋湯下,患十年者,半月可安。

 

馬蹄丸,治白帶不絕。

 

{馬蹄得乾金在下之健體而入肝殭,蠶得燥金之則氣而制木,餘糧赤石脂以固血之脫,龍骨烏賊以固氣之脫,蓋肝主疏泄,而藏血疏泄者氣脫,氣脫則血不藏,以金平之,而健其升,以血澀之而固其氣,宜其為治漏之要藥也。}

 

白馬蹄,禹餘糧〔各四兩〕,龍骨〔三兩〕,烏賊魚骨,白殭蟲,赤石脂〔各二兩〕,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不止,加至三十丸。

 

固真丸,治白帶大下不止,臍腹疼痛,其寒捫之如冰,陰中亦然,目中溜火上壅,視物眼巟巟無所見,齒皆惡熱飲痛,須得黃連末擦之,其痛乃止,惟喜乾食,大惡湯飲。

 

此病皆寒濕乘其胞內,故喜乾而惡濕:肝經陰火上溢走於標,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腎水侵肝而上溢,故目中巟巟無所見:齒惡熱飲者,是少陽陽明經中伏火也,當大瀉寒濕,以丸藥治之。

 

故曰:寒在下焦,治主宜緩,大忌湯散,以酒製白石脂白龍骨,以枯其濕,以炮乾姜大辛熱瀉寒水,以黃檗之大寒為因用,又為嚮導。

 

故云:古者雖有重罪不絕人之後,又為之伏其所主,先年其所因之意,又瀉齒中惡熱飲也,以柴胡為本經之使,以芍藥半錢導之,恐辛熱之藥太甚,損其肝經,故微瀉之,以當歸身之辛溫,大和其血脈,用藥之法備矣。

 

白石脂〔燒赤水飛研細焙干〕,柴胡〔各一錢〕,白龍骨〔二錢〕,酒煮〔晒乾,水飛為末〕,當歸〔酒洗三錢〕,乾姜〔炮四錢〕,黃檗〔酒洗〕,白芍藥〔各五分〕,右為細末,水煮稀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宿食消盡,煎白沸湯放溫送下,無令胃中停住,待少時,以早膳壓之,是不令熱藥犯胃。

 

忌生冷硬物,與酒濕麵{服藥有法亦有期,讀此又得一種經緯。}

 

一方,治赤白帶下,不問遠年近日,並皆治之。

 

{大溫下元之寒濕,惟久病虛寒者宜之,若為丸服之更佳,恐其僭上也。}

 

龍骨〔半兩〕,舶上〔硫黃三錢〕,右為細末,每服半錢,空心無灰酒下。

 

茅花散,治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

 

{此方自是血崩藥當入血崩證。}

 

茅花〔一握〕,棕櫚皮〔三寸〕,嫩荷葉〔三張〕,甘草節〔二一寸〕,右為細末,空心酒調半匙下。

 

雙白丸,治白帶如神。

 

{燥濕滲濕。}

 

石灰〔一兩〕,白茯苓〔二兩〕,右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水下。

 

白附子丸,有婦經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此與前伏龍肝散兼服愈。

 

白附子〔四兩〕,附子〔二兩〕,黃狗骨頭〔四兩燒灰〕,{妙在狗骨頭灰蓋有溫濕之能耳。}

 

右為細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地榆膏,治赤白帶下骨立者。

 

此血涼劑,濕熱勝而滑脫者宜之地榆〔一斤〕,用水三升,煎至一半,去渣,再煎如稠湯,絞淨,空心服三合,日二服。

 

(治白濁白淫)加味四七湯,治婦女小便不順,甚者陰戶疼痛。

 

{此方治四氣七情,故以為名,然以半夏為君,則知內外二因,皆能冷氣鬱而生濕生痰也,香附治內,紫蘇治外,其餘又兼內外,以佐其成功,然不有琥珀為之通竅燥濕,則亦不能為效也。}

 

半夏〔湯洗七次一兩〕,厚朴〔姜汁製〕,赤茯苓,香附子〔炒各半兩〕,紫蘇,甘草〔各二錢〕,右咬咀,分四帖,每服水二鍾,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加琥珀末一錢,調服。

 

鎖精丸,治小便白濁或白帶淋瀝。

 

破故紙〔炒〕,青鹽,白茯苓,五味子,右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空心鹽湯或酒下三十丸。

 

固精丸,治下虛胞塞,小便白濁,或如泔,或如凝脂,或小便無度,腰重等症。

 

{夫坎者水也腎主之,而坎中之一陽乃腎中之真氣,氣固則水旺,水旺則氣溫,氣溫則下元煖而先天不虛,若白濁久而如泔如脂,或小便無度,皆氣脫也。

 

氣脫則下焦無火,而水不溫矣。

 

安得水升而火降哉,此方能固脫溫氣歛藏真火,誠治虛寒要藥,於男子亦宜用。}

 

牡蠣〔煆粉〕,桑螵蛸〔酒炙〕,龍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絲子〔酒蒸焙〕,韭子〔炒各等分〕,右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內金鹿茸丸,治婦人勞傷血脈,胞絡受寒,小便白濁,日夜無度,臍腹疼痛,腰膝無力。

 

{按鹿茸蓯蓉黃氏附子,有益精益氣溫腎之功,內金牡蠣螵蛸龍骨有固澀禁便之用,五味遠志生津液而入腎,以補正氣其為補下無疑,男女俱可服。}

 

鹿茸,黃耆,雞內金,肉蓯蓉,五味子,龍骨,牡蠣,遠志肉,桑螵蛸,附子〔各等分〕,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或米飲任下。

 

金鎖正元丹,治真氣不足,呼吸短氣,四肢倦怠,腳膝痠軟,目暗耳鳴,遺精盜汗,及婦人白濁白淫等證。

 

{肉蓯蓉男得之而助陽,女得之而孕育,巴戢補髓添精,葫蘆巴治虛冷補骨脂起陽衰,五倍子燥陰濕,茯苓陽中之陰,硃砂鎮心之主,寓降火升水之妙龍骨固脫,故為下元真氣不足者所服也。}

 

肉蓯蓉〔洗焙〕,紫巴戟〔去心〕,葫蘆巴〔炒各一斤〕,補骨脂〔酒浸炒十兩〕,五倍子〔半斤〕,茯苓〔去皮六兩〕,硃砂〔三兩另研〕,龍骨〔二兩〕,右為末,入藥研勻,酒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威喜丸,治丈夫元氣虛憊,精氣不固,餘瀝常流,小便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濁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

 

{味之淡者莫過於蠟,而淡之滲者莫過於茯苓,蓋淡者天之陰,天氣降則水生,水生則火有制,而又以豬苓煮茯苓者欲共滲之速,以蠟為丸者,欲其降之深也,亦忌使性之句,戒助肝氣也。}

 

黃蠟〔四兩〕,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塊,用豬苓二錢半,同於磁器內煮二十餘沸,出日乾,不用豬苓〕。

 

右以茯苓為末,熔黃蠟杵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囗生津,徐徐嚥服,以小便清為度,忌米醋只吃糖醋,尤忌使性氣。

 

烏金散,治身熱口燥,氣塊築痛,下黃水如葵汁。

 

{紫金皮通血中之氣而散血,百草霜止葵汁之水而除黃氣通血行,塊痛自止,妙在甘草等分,不然何以能治身熱口燥也。}

 

百草霜〔炒〕,紫金皮〔米泔浸服炒黃〕,粉草〔炙各等分〕,右為末,每服二錢,艾湯或醋湯,空心調下。

 

心嘈,豬血入鹽酒下。

 

白帶,用鯉魚一尾,去腸不去鱗,將油髮一團,入魚肚內,黃泥固濟,炭火內煆存性,去泥,研魚為末,每用一錢,以陳酒調,同前藥服。

 

一方,治婦人久積虛寒,小便白濁,滑數不禁。

 

{此方簡切久服彌佳。}

 

鹿茸屑〔炒黃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16:0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一節,論婦女虛勞與男子不同


準繩云:勞倦所傷,用補中益氣湯調治,乃暴病也。

 

失治而有發熱潮熱,盜汗咳嗽,諸證出焉,謂之虛勞。

 

又復失治,而有皮聚毛落,飲食不為肌膚,骨髓中熱,經閉不行,諸證出焉,謂之瘵骨蒸熱。

 

至於傳尸之疾,別自一種,其源不起於勞倦,其流或至於滅門,余於雞病首冊,則既條分而備列矣。

 

然男以精為主,女以血為主,其致病既殊,其施治亦異,故應別著方法,而陳氏良方分勞瘵.骨蒸勞.氣虛勞.風勞.冷勞.熱勞.客熱等門,未免惑亂,後人靡所適從,今釐正如左,醫者更參雜病虛勞傳尸勞二門而用之,則無道少之患矣。

 

{補中益氣是治勞倦內傷之劑,乃初治法非久病勞瘵骨蒸所宜。}

 

{精血雖殊而虛勞形症不遠,治亦不異宜與雜症參看,按血風勞者肝血虛而風熱成勞也,風勞冷勞因虛乘襲日久變成勞熱氣虛者,氣不足熱勞者血不足至骨蒸勞瘵大都難治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16:43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二節,論初病大法


保命集云:治婦人虛勞,局方中謂首尾六合,如大聖散熟地黃丸,是治無熱虛勞也。

 

中道藥牡丹煎丸,空心食前;人參荊芥散,臨臥食後,是治有熱虛勞也。

 

戴氏曰:有病後血虛者,有本體血虛者,其人往來寒熱,或五心發熱,言語無力,面色痿黃,頭目昏暈,變生諸疾,芎歸湯加羊肉少許,或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養榮湯服之。

 

血虛而氣旺者宜抑氣湯,即香附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22:4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三節,論無熱虛勞
 

大全云:婦人冷勞,屬血氣不足,臟腑虛寒,以致臍下冷痛,手足時寒,月經失常,飲食不消,或時嘔吐,惡寒發熱,骨節痠疼,肌膚羸瘦,面色痿黃也。

 

{無熱虛勞乃陽虛症其病自上而下損之,宜溫補惟東垣元禮立齋先生,獨得其治宜宗之氣虛易補宜早為妙,不比有熱虛勞之難療理也。}

 

{有熱無熱可以占氣,血虛實矣。

 

立齋證治方法可補前論不足。}

 

薛氏曰:前證有內外真寒,有內外真熱,有內真熱而外假寒,有內真寒而外假熱者。

 

若飲食難化,大使不實,腸鳴腹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黃嶇吐,畏貝風寒,此內外真寒之證也,宜用附子理中湯以日陽,八味地黃丸以壯火。

 

若飲食如常,大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菖冷,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寒,此內外真熱之證也,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消陽,l;味地黃丸以壯水。

 

若飲食如常,大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畏貝風寒,此內真熱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湯六味丸。

 

若飲食少思,大使不實,昋酸曖氣,胸腹痞滿,手足逆冷,面赤嘔吐,畏貝風寒,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亦用附子理中湯與八味丸,當求其屬而治之。

 

經曰:益火之頨,以消陰蘙,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熱藥治之,則舊疾末去,新病復生矣。

 

夫所謂饜者,猶生也,謂心腎也。

 

求其屬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於心腎也。

 

火之頨者,陽氣之桹,鄎心是也。

 

水之主者,陰氣之根,即腎是也。

 

非謂火為心慷為肝,水為腎主為肺也。

 

(驗案)一婦食少作嘔,囗吐痰涎,面黃腹痛,月經不調,手足逆冷,此內外俱寒之證,以六君加香附木香治之而愈。

 

{以內外俱寒而不用附子理中何也}一婦忽嘔吐酸水,內熱作渴,飲食不進,惟喜冷水,面色青赤,投之以藥,入囗即吐,此內外真熱之症,積十餘日,以黃連一味,煎湯飲之,徐加白朮茯苓,仍加陳皮當歸炙草,至月餘,始進米飲稀粥,調理而愈。

 

{以內外真熱不用三黃解毒而以一味黃連者瀉火之源也,其餘加白朮等藥者,抑恐苦寒傷胃耳。}

 

一婦內熱作渴,大使秘結,畏惡風寒,手足逆冷,此內真熱而外假寒,先用黃連解毒湯,後用六味丸而愈。

 

{有熱渴便祕二症故雖逆冷亦是假寒,然亦有可下者,後用六味丸求其屬也,然須以脈有力無力分虛實。}

 

一婦初患痰喘熱渴,醫以降火散氣治之,肌日削而氣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熱囗腐,腹脹神昏,絽食幾死,此虛熱無火,投以壯火生土之劑,隨服隨效。

 

越數歲,夏初,坐則頭墜,不能起祝,臥則背冷,覺風透體,煩熱暈眩,陔嘔痰湧,手足麻冷,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之證也,遂以大補薑附之劑投之,不三匹服而大勢己平,仍以前藥加減而愈。

 

{此得熱因寒用之法從之。}

 

韓恚治其嫂年三十餘,十八胎,九殰八夭,會家難作,騖憂過甚,遂昏昏不省人事,囗唇舌皆瘡,或至封喉,下部虛脫,白帶如注,如此四十餘日,或時少甦,至欲自縊,悲不能堪,醫或投涼劑解其上,則下部疾愈甚,或投熱劑,及以湯藥蒸其下,則熱暈欲縃,此亡陽證也,急以鹽煮大附子九錢為君,制以薄荷防風,佐以芎歸薑桂之屬,水煎,入井水冷與之,未盡劑,斢睡通宵,覺即能識人,或曰:此何謂也,日方書有之,假對假,真對真爾,上乃假熱,故以假冷之藥從之,下乃真冷,故以真熱之藥反之,斯上下和而病解矣。

 

﹂繼以女金丹,錯綜以三二方,不但去其疾,且調治元氣,無何,連生二子。

 

{此案係重出然不刪去者存之以備遺亡也。}

 

{明是上實下虛得熱因寒用。}

 

以上論及治驗,有無當於虛勞者,而實治寒與熱變通之大法爾,不可不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24:4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四節,論有熱虛勞
 

大全云:婦人熱勞,由心肺壅熱,傷於氣血,以致心神煩躁,頰赤頭疼,眼澀厝乾,囗舌生瘡,神思昏倦,四肢壯熱,飲食無味,肢體痠疼,心忪盜汗,肌膚日瘦,或寒熱往來,當審其所因,調補氣血,其病自愈矣。

 

薛氏曰:熱勞乃壯火食氣,虛火煎熬真陰之所致也。

 

{肚火食氣是言實火非同勞熱之火可補。}

 

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是無火也,當治其心。

 

{太僕所論乃真水真火,此根有生中來。

 

故當求屬以衰之,竊謂以下諸症,或肝或脾或肺而心腎者甚少,總以分氣分血主治卻與求屬之意不同。}

 

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

 

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

 

竊謂前證,若肝脾血虛,用四物參朮。

 

肝脾鬱怒,小柴胡合四物湯。

 

脾胃氣虛,補中益氣湯。

 

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

 

肝經風熱,加味小柴胡湯。

 

心經血虛,天王補心丹。

 

肺經氣虛,人參補肺湯。

 

肝經血虛,加味四物湯。

 

{此下十二節分經症虛實定方確有見解。}

 

大抵午前熱屬氣分,用清心蓮子飲。

 

午後熱屬血分,用四物湯參朮牡丹皮。

 

熱從左邊起,肝火也,實則四彷湯龍膽山梔,虛則四物參朮黃蓍。

 

熱從臍下起,陰火也,四物參朮黃柏知母酒拌炒黑五味子麥門冬肉桂,如不應,急用加減八味丸。

 

不時而熱,或從腳心起,此無根虛火也,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主之。

 

(驗案)一婦經行不調,飲食少思,日哺熱甚,此肝脾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加山茱萸山藥牡丹皮麥冬五味而愈,吹牛秋,寒熱如瘧,仍用前藥而愈。

 

一婦生育多胎,月經不調,兩足發熱,年餘,其身亦熱,勞則足痠痛,又年許,后腫裂痛,又半年,后裂貝血,形體瘦倦,飲食無味,月水不行,此氣血俱衰之證,彼誤用通經丸等藥,復傷氣血,遂致不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25:4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五節,論瘭骨蒸熱


準繩云:五勞六極七傷諸證治,己見薙病虛勞門,茲不贅敘。

 

婦人致此,多因陘行胎產,或飲起居七情,重傷肝脾之所致。

 

又或矢於調攝,或過於攻伐而成,與男子治法,稍有不同,故彙集古禁,力專治婦人者於此,若欲究其源流,更當稽之彼籍。

 

良方云:骨蒸勞者,由積熱附於骨而然也,亦口傳尸.殗碟.伏連.無辜。

 

其名不一。

 

此病皆由脾胃虧塤所致,其形羸瘦,腹脹泄痢,肢體無力。

 

傳於腎,則淊汗不止,腰膝冷痛,夢鬼交侵,小便赤黃。

 

傳於心,則心神忪悸,菖怒不時,頰后赤色,乍熱乍寒。

 

傳於肺,則胸瞞短氣,陔嗽吐痰,皮膚甲錯。

 

傳於肝,則兩目昏暗,膀下妨痛,閉戶念怒,五臟既病,則難治療。

 

{此至脈之病也夫腎主骨骨至于蒸真陰竭矣腸何以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26:4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六節,論血風勞


大全云:婦人血風勞證,因氣血素虛,經候不調,或外傷風邢,內挾宿冷,致使陰陽不和,經絡痞澀,腹中堅痛,四肢痠疼,月水或斷或來,面色痿黃羸瘦。

 

又有因產後未滿百日,不謹將護,臟腑虛腫,百麻枯竭,遂致勞損,久不瘥,寒熱,休作有時,飲食減少,肌膚瘦瘁,遇經水當至,郋頭目昏眩,胸背拘急,囚跂疼痛,身體煩熱,足重面浮,或經水不通,故謂之血風勞氣也。

 

{肝熱生風故病名血風曰:勞者病久血虛月候不行而發熱不止也。}

 

{此是肝腎之陰不足當從至脈主治。}

 

薛氏曰:東垣云: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脾主國肢,故因熱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頂不安,當病之時,宜安心靜坐存養其氣,以甘寒瀉其熱氣,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其中氣。

 

經言勞者溫之,溫之。

 

要略云:平人版大為勞,以黃蓍建中湯治之。

 

(驗案)一婦人勞則足踉熱痛,此足三陰血虛,用聖愈湯而痊,後遍身瘙癢,誤搬風藥,潑熱抽搐,肝版洪數,此肝冢血虛,火盛而生風,以天竺黃膽星為丸,用四物麥冬五殊芩連炙草山梔柴胡煎送而愈。

 

一婦素清苦,勤於女工,因感風邪,自用表散之劑,反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形氣虛甚,其脈或浮洪或微細,其面或青白或痿黃,此邪去而氣血愈虛也,用十全大補湯三十餘劑漸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兼治半載而痊。

 

{此所謂風勞也當從攢脈治此下諸方於虛損初病者宜酌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9 14:37:3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四●第五章,虛勞門●第七節,虛勞門彙方


治虛勞平補諸方增損四物湯,治婦人氣血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氣,兼治產後下血過多,榮衛虛損,陰陽不和,乍寒乍熱。

 

{夫血病治血氣病治氣人所易也,而血病補氣氣病補血人未盡知,故四物復有增損之法,蓋以地黃滯氣而損脾非四肢怠惰乏力少氣者所宜,故當損而人參甘草所以益脾也,故當增共炮姜既能溫中又能引血以歸氣此增損之妙也。}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乾薑〔炮〕,甘草。

 

右服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熱服。

 

六神湯,治脾氣不和,榮衛不足,怠惰困倦,不嗜飲食,服之補養真氣,進美飲食,充澤肌膚。

 

{按充肌澤膚者衛氣也氣不可熱此方以黃氏益衛氣,而又以地骨皮清衛熱,則無壯火食氣之虞,又以四物引衛氣以歸四臟而生血,則又有少火生氣之用,如是則榮衛足而困倦去矣,其曰:脾不和不嗜食亦為氣不足之病氣足則愈也宜知之。}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黃蓍,地骨皮。

 

右為粗末,短服五錢,水煎,空心溫服。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寧,或五心煩熱。

 

{聖愈湯重在血虛心煩四字,然去白芍而用生地者所以涼心生血也,川芎之用豈為火鬱宜散歟不若以麥門冬易之。}

 

人參,川芎,熟地,生地。

 

右水煎服。

 

加減大建中湯,治婦人胎前產後一切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疳痛,往來寒熱,自汗,口乾,真渴。

 

芍藥〔二兩〕,當歸,川芎,黃蓍,肉桂,白朮,炙草。

 

右為末,每舨二錢五分,加薑棗水煎,食前服。

 

{按前三方一用參姜以溫中一用黃脈地骨,以益衛清熱一以參脈並用,而中外兩補均以四物加減為血分居多,此名建中又重在氣也然桂之色可以通榮,血桂之氣味可以通衛氣,故本經以之通血脈又同脈朮,甘草姜棗等則建中之功尤大矣以其兼中土也。}

 

當歸建中湯,治婦人一切血氣不足,虛損羸乏。

 

當歸〔四兩〕,白芍〔舛〕,肉桂〔去皮〕,甘草。

 

右忺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蕞一枚,水煎,空心服。

 

雙和散,治一切大病之後,虛勞乏力,補血益氣。

 

{雙和者專和榮衛而非建中意也,然即大建中湯以白朮易熟地而分兩亦殊,要知古人不執方不泥法,讀之令人有言外之意。}

 

黃蓍,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藥,肉桂,甘草。

 

右玖咀,每朋四錢,加生薑三片,棸二枚,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形神勞倦,或飲食矢節,以致脾胃虛損,清氣下陷,發熱頭痛,四肢倦怠,心煩肌瘦,日漸羸弱。

 

{夫形勞者氣傷於外,神勞者氣傷於內,飲食不節者中氣受傷,傷則水穀衰少後,天氣病而上下二焦亦無所養,故以甘溫之劑以益上中之氣,而又妙在升榮,以舉下陷之陽使榮衛和而氣血益也,氣益則何病之有。

 

故東垣先生一生得力盡在于此,其本方加減法更妙詳之。}

 

黃蓍,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

 

右作一服,水煎,食遠稍熱服。

 

八珍湯,治脾胃虧損,氟血俱傷,蓋人之生,以脾胃為主,脾胃一虛,諸臟夫所,百病生焉,即四君子合四物湯,加苣棗熊服。

 

歸脾湯,治脾經失血少寐,發熱盔汗,或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鷩悸,或心脾傷痛怠惰嗜臥,飲食不思。

 

方見血崩門勞傷條。

 

黃蓍散,治勞氣食後身疼倦,夜間盜汗,此因失血榮衛損也。

 

{夫腎液入心為汗,而汗者陽之氣也。

 

陽氣者衛氣也,衛氣晝行陽則為氣,為汗行陰則為液,為血若盜汗者為行陰之氣,反竊而外出以行陽也。

 

此方用黃氏益陽氣而固表,防風為之使歸芍地黃引氣藥以歸陰,甘草從中以和榮衛,故諸症愈矣。}

 

黃蓍,防風,當歸,白芍,乾地黃,甘草,青皮。

 

右每服五錢,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

 

桔梗引子,治心不足,解勞倦,益血。

 

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桔梗,甘草〔炙各一兩〕,青皮〔半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劫勞散,治心腎俱虛,勞嗽二三聲無痰,遇夜發熱,熱週卲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劣黃瘦,飲食減少,夜臥恍惚,神氣不寧,睡多異夢,比藥能治微嗽有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矢治使成羸劣疾。

 

{人身以氣血為用五臟以心腎為主,心腎者氣血之父母,此方以三物補氣,以三物補血,以三物止嗽消痰斂肺似矣,然半夏性燥損血用之何,居蓋氣以黃氏為君,血以白芍為君,而又以熱地阿膠潤燥五味人參生津,則又何害于燥然,以之治微嗽有唾則可若以之治紅線則非今人所敢及也,幸斟酌之況同人參黃氏,尤未敢輕用。}

 

}白芍藥〔六兩〕,黃耆〔蜜炙四兩〕,人參〔去蘆〕,白茯苓,半夏〔泡湯七次〕,甘草〔炙〕,當歸〔去蘆酒洗〕,五味子,阿膠〔炒〕,熟地黃〔洗淨焙乾各二兩〕。

 

右玖咀,每服三錢,生薑七片,棗三枚,水煎溫赧,日三。

 

補肺湯,治勞嗽,五臟虧損,哺熱接熱,盜汗皂汗,唾痰喘嗽。

 

{有謂嗽忌參氏痰忌熟地而此方概用之非得知也,此即八珍意而諫皮茯苓之取舍當思之。}

 

人參,黃蓍〔炒〕,紫苑,五味子〔炒各五分〕,熟地黃,桑白皮〔炒各一錢〕。

 

右剉,水煎,入蜜少許,食後服。

 

補方丸,治婦人虛損諸疾。

 

白朮,熟地〔各一兩〕,當歸,白芍藥〔炒〕,川芎,黃蓍,人參,陳皮〔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水下。

 

人參丸,養陰生血補虛。

 

{此亦八珍意也以為丸故去甘草以淡滲,故去茯苓而諸角膠之用,非以其為氣血之屬,而補督脈充腦隨乎。}

 

人參,白朮,鹿角膠〔炒〕,當歸,芍藥,川芎,熟地黃〔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舨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七補丸,治婦人氣血虛弱,衝任不和,腹中經結,狀若懷孕,月候尚來,未分經脈,宜服此方。

 

{四物阿膠可以補任脈之虛,白朮白芷可以調衝脈之氣,以其經結如孕經脈未分故製方如此。}

 

當歸,川芎,芍藥〔各三錢〕,熟地,白朮,白芷,阿膠〔炒各二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飲下。

 

十補丸,治婦人諸虛百損,榮衛不調,形體羸瘦,面黃背倦,口苦舌乾,心忪多汗,血衰氣盛,寒熱往來,一切血崩帶下,墮胎落孕,此藥皆治,孕婦服之,尤有神效。

 

{此即十全大補湯加肉蓯蓉也,本草以蓯蓉為黑司命能治男子絕陽不興,婦人絕陰不產,故加之然丸方用甘草者甚少而此,乃如方用之又不以蜜丸而以酒調山藥為糊者,欲使丸無太緩之能功有十全之驗也。}

 

熟地黃,肉蓯蓉,人參,黃蓍〔去蘆蜜炙〕,當歸〔酒浸〕,川芎,白芍藥〔洗〕,白茯苓,白朮,肉桂,甘草〔半兩〕。

 

右為細末,用好酒調山藥末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米湯或溫酒下。

 

滋陰百補丸,治婦人勞傷氣血,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尪羸乏力。

 

{此方不惟理氣補虛而且善調經種子,然有甘草而又以蜜為丸者,為以香附益母為君,故無傷于甘丸而緩也。}

 

香附,益母草〔半斤〕,當歸〔酒洗六兩〕,川芎,熟地黃〔薑汁炒〕,白朮〔各四兩〕,白芍藥〔炒三兩〕,玄胡索〔炒〕,人參,白茯苓〔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短服五六十丸,砂仁湯或酒或醋湯白滾水任下,空心服。

 

羊乳丸,治虛勞羸瘦。

 

{此方以黃氏補上焦元氣而配以地骨之苦寒是補氣不補火,以熟地補下焦之水,而配以山茱之溫澀是補水而又生肝,柴胡散結熱之氣,秦艽利一身之機,方以羊乳名者以參氏有羊肉之功也。}

 

黃蓍〔蜜炙〕,地黃〔酒浸蒸〕,秦艽,山茱萸肉,柴胡,地骨皮〔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短服五十丸,煎人參湯下,不拘時候,日進三服。

 

六味丸一名地黃丸一名腎氣丸,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懆舌痛,齒牙不固,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發熱等證,其功不能盡述。

 

{此方原名腎氣丸為以腎中有生氣也,腎為坎命門同之命門之氣,宜藏而不宜泄,故曰:慳臟以其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也,本方以地黃滋腎陰,以山茱山藥茯苓澤瀉,補四臟之氣降而歸腎,而丹皮以瀉陰中伏火火去而氣生精長,所以四臟皆有廩而生,生不窮也。

 

名曰:腎氣豈無謂乎,若八味者又溫生氣于陰之中以補火生土也,故下元虛而腹痛漩溺者宜之。}

 

熟地黃〔半斤杵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右各另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如桐子大,每腲七八十文,空心食前滾湯下。

 

八味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大使不實,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益陰腎氣丸,治諳臟虧損,援熱哺熱,潮熱盜汗,或寒熱往來,五心煩熱,或囗乾作渴,月經不調,或筋骨痠倦,飲食少思,或頭目不清,痰氣上壅,咳嗽哺甚,胸膈痞悶,或小便赤數,兩足熱痛,或腳足痿軟,肢體作痛等症,此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劑。

 

{按腎氣丸立自仲景主作納氣歸元故名之,今加益陰二字乃添蛇足也,豈立方之旨哉。

 

若五味猶能斂氣生津生地尚可涼血瀉火,或少佐之。

 

庶幾近理而當歸之用殊失之矣,或曰:當歸味辛可以潤腎燥殊,不知辛溫之味,乃流行之物非所以納氣也。

 

蓋腎為水藏而陰生,所謂水深土厚也。

 

動則氣散而水溢,所謂失藏其用也。

 

觀水歸冬旺而反涸,長夏火旺而水行,可想命名之義矣。

 

辛溫之物加于納氣丸中宜乎否乎。}

 

熟地黃〔八兩杵膏〕,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白茯苓,牡丹皮,澤瀉〔各三兩〕,當歸,五味子〔炒各二兩〕,生地黃〔酒浸杵膏〕。

 

右為末,入二膏,加煉蜜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舨五十尢,空心淡鹽湯下。

 

烏雞煎丸,治婦人百病,血氣虛勞,赤白帶下等證。

 

{雞巽木也烏骨白毛金水相生木無火燥之義,于婦人所宜者肝木為用,而陰生陽長也,但此方所配諸藥雖以氣血為主,然參氏同官桂則溫補太過苟非血虛氣弱者不可。}

 

黃蓍,當歸〔各六兩〕,香附子〔四兩〕,白茯苓〔三兩〕,人參,官桂,熟地黃,生地黃,地骨皮〔各二兩〕。

 

右為烏骨白雞一隻,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蓍末和煖麴丸雞頭實大,喂雞眼生眵,弔死,去腸肚及毛,洗淨撻碎骨,入前藥並納雞腹內,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乾,並研為末,用汁打糊丸,如桐子大,短服五十丸,盥湯下。

 

人參鱉甲丸,治婦人一切虛損,肌肉瘦瘁,盜汗心忪,咳嗽上氣,經脈不調,或作寒熱,不思飲食。

 

{此方謂治虛損者為氣血不足也,故用參而肌肉瘦故用酥蜜以潤之,且酥蜜同杏仁甘桔又可潤肺下氣而除嗽也,然氣不足則寒而心忪血不足則熱而盜汗,故又于補氣血之中一加柴胡地骨黃連以除熱,一加肉桂木香以溫寒,赤芍散血中之瘀,杏仁破氣中之滯,胡連虌甲青蒿童便搜骨蒸之熱,而以麝香為引者,是欲內外通而結熱散也又何不足之有。}

 

人參,當歸,赤芍藥,杏仁,甘草〔炙〕,桔梗〔去蘆〕,柴胡〔各一兩〕,地骨皮,宣黃連,胡黃連〔各七錢半〕,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兩〕,麝香〔另研五分〕,鱉甲。

 

右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研爛絞汁,童子小便五升,同熬至二升,次入真酥三兩,白沙蜜三兩,再熬成膏冷,力下眾藥末,搜和令勻,丸如桐子大,短服五十丸,溫酒送下無時。

 

艾煎丸,治婦人諸虛。

 

{此方調氣調經行血養血凡艾附丸可以此作祖。}

 

杜艾葉,大當歸〔各二兩〕,香附子〔四兩〕。

 

右醋煮半日,焙乾為末,再用醋煮糊丸,艾醋湯下。

 

蓍味丸,補虛敗。

 

{此補氣祕方也妙在用黃氏以鹽水漏炙,用秫米以作糊丸以其能開胃也,五味為佐,惟虛而吸吸短氣者宜之。}

 

黃蓍〔四兩鹽水浸火炙〕,北五味〔二兩〕。

 

右為末,秫米糊丸,空心鹽酒下。

 

治無熱虛勞附子理中湯,治真陽不足,飲食難化,大使不實,腸鳴腹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

 

{此方只在理中二字上體認仲景原作,大丸為煎和渣同服理中妙處全在于此,今矢其意深可惜也如大便不實者還宜遵之。}

 

白朮,人參,乾薑〔炮〕,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右剉,每服四錢,加生薑十片,水煎服。

 

黃蓍建中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羸乏少力,此藥大生氣血,補益榮衛。

 

{理中者理土中之寒,建中者溫血中之寒,當歸建中則溫榮以行血黃氏,建中則溫衛以行血曰:大建中則氣血俱溫俱行矣,用者須得此意。}

 

黃蓍〔三錢〕,白芍藥〔炒四錢〕,肉桂〔一錢半〕,甘草〔炙二錢〕。

 

右玖咀,作一服,加薑棗水煎,食前服。

 

加味黃蓍湯,治陽虛惡寒。

 

{裏氣足則外氣充,外氣固則內氣足,此方內外相長而以肉桂通經脈于表裏之間,則陽虛之寒釋矣,其加附子又兼溫內也。}

 

黃蓍〔二錢〕,人參,白朮,甘草,肉桂〔五分〕。

 

右剉,水煎服,甚者,加附子。

 

十全大補湯,治婦人冷勞最妙。

 

方貝經閉血枯條。

 

渾身碎痛引子,治婦人勞倦。

 

{主渾身之經絡者肝也,而肝所以藏血以榮週身之箏,則一身之碎痛當以肝為主,而生血之本以脾為主,為脾統諸經之血也,防風行肝氣于週身,白芷行陽明于血海,甘朮益中土以生血,歸芍榮肝木于週身,附子溫內而通所不通,篙本行上而散至巔頂,茯苓滲下而內達九淵,虎骨續斷其搜筋骨諸邪而定痛者,歟其曰:治勞倦者,必每因勞倦而渾身痛者也。}

 

虎骨〔五錢〕,防風,藁本,白芷,茯苓,甘草〔炙〕,白朮,當歸,白芍〔炒〕,續斷,附子〔各二錢〕。

 

右為粗末,加薑棗煎,不拘時服。

 

木香丸,治婦人冷勞,經胝不調,臟腑氣滯,四肢疼痛,飲食無味,漸加羸瘦。

 

木香,琥珀,吳茱萸〔泡〕,當歸,牡丹皮,赤芍藥,三稜,附子〔炮〕,延胡索,川芎,乾薑,人參,桂心〔各半兩〕,北柴胡,鱉甲,白朮,厚朴,熟地黃,陳橘皮。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岳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戊己丸,治新婚男子女人,素稟虛寒滑泄,飲食無味,肌肉不生,多睡少寐,終日昏蒙,夜多異夢,畏寒喜熱,喫食嘔吐清水,狀如翻胃,此藥養脾開胃,滋血氣,長肌肉,添精益髓,補煖丹田。

 

{此方補氣補血破氣破血溫氣行血通氣養血非真冷勞氣滯血寒血凝者不可妄服。}

 

茴香,白庥苓,香附子,胡椒〔五兩〕,人參,甘草,白朮〔二兩〕,硃砂〔半兩細研〕。

 

右為細末,生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短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日三服。

 

恟砂丸,治婦人冷勞,心腹積聚,腹臃疼痛,四肢羸瘦不食。

 

{此方全在破血散結,雖曰:治冷勞然實為心腹積聚日久以致瘦瘁也,大概病根于冷而至于瘦,故云:然若非真確安敢妄用。}

 

氅甲〔醋炙〕,桃仁〔去皮尖〕,木香,五靈脂〔炒〕,當歸,恟砂。

 

右為細末,用恟砂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有熱虛勞)逍遙散,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搜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肢體羸瘦,漸成骨蒸。

 

{此治肝脾血虛木鬱不達而發熱者最當引用門冬,所以除五心之煩引用滯荷,清肌骨之熱一開表一清裏具見不同,皆因病而藥之也加法俱平正亦可法。}

 

當歸〔酒洗〕,白芍藥〔酒炒〕,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

 

右剉散,水一盞半,生薑三片,麥門冬二十粒去心,煎七分,不拘時服。

 

一方用薄荷少許,無麥冬。

 

熱甚,加牡丹皮梔子炒。

 

骨蒸,加知母地骨皮。

 

陔嗽,加五味子紫苑。

 

吐痰,加半夏貝母瓜蔞仁。

 

飲食不消,加山查神麴。

 

發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胸中作熱,加黃連梔子。

 

心慌,加遠志酸棗仁。

 

吐血,加阿膠生地黃牡丹皮。

 

自汗,加黃蓍酸棗仁。

 

久瀉,加炒黑乾薑。

 

遍身痛,加羌活防風川芎,以利關節。

 

手足顫掉,加防風荊芥薄荷。

 

氣惱胸膈痞悶,加枳實青皮香附。

 

怒氣傷肝,眠目昏花,加龍膽草黃連梔子。

 

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子。

 

經閉不通,加桃仁紅花蘇木。

 

左腹血塊,加三稜蓬朮桃仁紅花。

 

右腹氣塊,加木香檳榔。

 

黃蓍散,治婦人勞熱羸瘦,四肢煩疼,心躁囗乾,不欲飲食。

 

人參,黃芩,當歸〔各七錢半〕,赤茯苓,赤芍藥〔炒〕,黃耆,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地骨皮〔各一兩〕,柴胡〔一兩半〕,甘草〔炙一錢半〕。

 

右取咀,短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子芩散,涼心肺,解勞除熱,使榮衛順,血不絕。

 

{較前方少四味,而赤芍又不同即可以得其補瀉之意矣,以竹葉小麥為引者,重在心肺之意。}

 

黃蓍〔一兩〕,人參,白芍藥,白茯苓,子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半兩〕,苦梗〔二兩半〕,右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薑三片,煎至一盞半,入藥末三錢,重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知母散,治婦人勞熱,磴瘦壯熱,四肢煩疼,咽喉不利,少思飲食。

 

{此方較前黃氏散無參氏歸茯地骨,而加知母射干升麻其重在咽喉不利也,然參氏有肺熱還肺之戒,故不用而知母射干又瀉火動大便亦宜思之,若少思飲食,從咽喉不利來則可用從脾胃不足來則不可輕用臨症自考。}

 

柴胡,生地黃〔各一兩〕,知母,黃芩炒,赤芍藥〔炒〕,射干,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七錢半〕,甘草〔炙微赤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二十七張,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半夏散,治婦人熱勞,煩渴囗乾,體瘦無力,四肢疼痛,或時寒熱,痰逆嘔吐,不思飲食。

 

{今人以半夏大腹之類性燥為勞熱大忌,而古方乃以半夏立名以治熱勞豈非異哉,且曰:治煩渴口乾尤異也,如秦艽可治肢節之疼,半夏可治痰逆之嘔,虌甲同柴胡以治寒熱,烏梅同參麥以治口乾,若大腹皮者又監制參氏之滯氣也,雖異何疑轉而思之又怪夫今之不古者多矣}黃耆,北柴胡,鱉甲,大腹皮,半夏,知母,苦梗,人參,赤茯苓,秦九,赤芍藥,麥門冬,烏梅肉,甘草。

 

右為粗末,短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秦艽散,治心經有熱,血脈凝滯,五心煩倦。

 

秦艽,麥門冬,當歸,生地黃,地骨皮,鬱金,蘇木。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紅花少許,同煎至七分,溫服。

 

若經脈調,不用紅花,忌酒與熱物,此方可服一年。

 

鱉甲地黃湯,治熱勞,手足煩心,怔忡悸悶,婦人血室有乾血,身體羸瘦,不為肌肉。

 

{此方以地黃當歸麥門以滋榮血脈,以四君石斛以清胃補脾,柴胡虌甲秦艽以治骨蒸勞熱,亦八物湯之加減若然以肉桂為佐,我不敢信以為熱勞法也即以為法須審其脈症何如。}

 

鼇甲〔醋炙〕,熟地黃,當歸,柴胡,白朮,茯苓,麥門冬〔去心〕,石斛,秦艽,人參,肉桂,甘草〔炙〕。

 

右剉,每服四錢,生薑四片,烏梅半個,水煎溫服。

 

胡黃連散,治婦人熱勞,體瘦,經脤不通,四肢疼痛,囗乾煩渴,不得眠臥,飲食減少。

 

鱉甲,天靈蓋〔酥炙黃〕,柴胡,生地黃,地骨皮,黃蓍,大黃〔微炒〕,犀角屑,當歸,胡黃連,青蒿,黃芩,赤芍藥,木香,麝香。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一錢三分,桃柳心各七莖,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犀角散,治婦人熱勞,心胸煩熱,不思飲食,四肢多疼,經脈澀滯。

 

{此較前方大同小異而力量自是懸別。}

 

}犀角散,黃芩,甘草〔炙各半兩〕,赤芍藥,虎仗,茯苓,地骨皮,麥門冬〔去心〕,枳殼,當歸〔各七錢半〕,柴胡,紅藍花,鱉甲。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去滓,溫服無時。

 

紅藍花散,治婦人熱勞,四肢羸瘦,經脈不通。

 

{赤芍虎杖土瓜根皆破血通經腹皮,枳殼寬胸理氣,其他不過清心涼血解熱而已。}

 

柴胡〔一兩半〕,紅藍花,生地黃,赤芍藥,當歸,鬼箭羽,虎杖,大腹皮,麥門冬〔去心〕,土瓜根,地骨皮,枳殼,甘草。

 

右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鱉甲散,治婦人熱勞,發渴壯熱,四肢煩疼,漸漸黃瘦,心胸躁悶。

 

{按此四方大同小異,而柴胡赤芍地骨虌甲則常同,而參氏大黃枳殼大腹之類,則互有去取靳輸者自有運斤之妙臨症之際宜審症。}

 

鱉甲,柴胡,麥門冬,知母,川大黃〔微炒〕,地骨皮,赤芍藥,黃蓍,人參,黃芩,桑白皮,甘草。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五寸,豆鼓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阿膠丸,治勞嗽,出血咯血,發熱哺熱,口渴盜汗。

 

阿膠〔炒〕,生地黃,卷柏葉,山藥〔炒〕,大薊根,五味子〔炒〕,雞蘇,柏子仁〔炒〕,人參,防風,麥冬。

 

右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麥門冬煎湯下。

 

豬肚丸,治婦人熱勞羸瘦。

 

北柴胡,赤茯苓,人參,黃蓍,黃連,地骨皮,木香,桃仁,鱉甲。

 

右為細末,用好豬肚一枚,淨洗,將藥末入豬肚內,以線縫合,蒸令爛熟,於磁器內研如膏,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粥飲下三十丸,午食前再服。

 

(治骨蒸勞瘵)加味四物湯,治婦人骨蒸。

 

{此方以四物生四臟之陰,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熱,其加白朮者以土為萬物之母也,大意如此。}

 

當歸,白芍藥〔炒〕,川芎,生地,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

 

右咬咀,每服六錢,水煎服。

 

一方加白朮。

 

黃連散,治婦人骨蒸勞熱,四肢昏沉,背膊疼痛,面色痿黃,漸漸無力。

 

{夫腎之餘氣結而成骨,心火上爍久則為蒸,此方以黃連木通犀角麥門導心熱`,柴鱉地骨清骨熱,知芩救腎之母,龍膽瀉心,知母白朮甘草和諸藥而保脾,如是則壯火去而少火生,水日旺而骨蒸去矣,又何勞熱之有。}

 

黃連〔去鬚〕,知各〔一兩〕,鱉甲,柴胡,木通,麥門冬〔去心〕,白朮,地骨皮,黃芩,犀角屑,龍膽草〔去藤〕,甘草。

 

右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生薑一錢,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無時。

 

青蒿散,治婦人骨蒸勞熱,四肢煩疼,日漸羸瘦。

 

{前方有茷通犀麥,此方有氏蒿桑梔,此又何也,然梔連龍膽所以清水火之熱,桑地知母所以瀉肺金之熱,柴胡虌甲青蒿解骨蒸勞熱,然肺寫則氣傷于上,火去則土無以生,故用黃氏白朮甘草者,所以發巨橋之粟以保赤子于干戈之地也。}

 

青蒿,鱉甲,柴胡〔一兩半〕,黃連〔去鬚〕,黃耆,桑白皮,白朮〔各一兩〕,梔子仁,知母,地骨皮,甘草〔炙各半兩〕,龍膽草。

 

右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一錢三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

 

{柴胡散,治婦人骨蒸勞熱咳嗽,胸膈痰壅,腹脅妨悶,不欲飲食。

 

此方重在咳嗽痰壅腹脅妨悶上,故用大黃半夏。

 

然大黃半夏為今人所擯,豈古人之不如今人歟,善用者當自得之,嗟乎閱古人之方我於今人之病深有慨焉。}

 

柴胡,桑白皮,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各一兩〕,川大黃,枳殼,百合,秦久,紫苑〔洗〕,黃芩,赤芍藥,知母,木通〔各七錢半〕,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甘草〔炙各半兩〕,鱉甲。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一錢三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無時。

 

河車丸,治勞嗽,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

 

柴河車,揀參〔一兩〕,白茯苓,乾山藥〔二兩〕。

 

右為細末,入河車汁,加麴糊為丸,如桐子大,以少麝香末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米飲溫酒監湯任下,空心服,嗽甚者,五味子煎湯下。

 

黃蓍丸,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贏嗽,疼痛,口乾心躁,不得眠臥。

 

{此方補氣益精養血安神清肺熱解勞熱寬胸陽為主,而鬱李杏仁雖能潤燥,然大便滑者不宜。}

 

黃耆,麥門冬,茯神〔去木〕,北柴胡,生地黃,甘草〔各一兩〕,酸棗仁〔炒〕,郁李仁,枸杞子,杏仁〔去皮尖麩炒黃〕,人參〔去鬚〕,黃芩〔各七錢半〕,百合,枳殼,赤芍藥,知母,秦久〔各半兩〕,鱉甲〔製二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清粥吞下三十丸,無時。

 

地黃煎丸,解勞生肌進食,活血養心。

 

{按骨蒸方中未有不用柴胡虌甲者,而此方以諸汁熬膏以潤肺除熱消痰為主,然恐滯膈損脾,故又佐以參朮山孳茯苓麝香之類以疏啟中氣,而柏子遠志又所以養脾之母而潤心也,如肌膚燥濇而氣血兩虛者請嘗試之何如。}

 

生地黃汁,杏仁汁,生薑汁,藕汁〔各五升〕,薄荷汁,鵝梨汁〔各一升〕,法酒〔二升〕,沙蜜〔四升,右共合一處,慢火火熬成膏,入後藥。〕

 

北柴胡〔三兩〕,木香,人參,茯苓,柏子仁,山藥,遠志肉,枳實〔麩炒〕,白朮〔各一兩〕,秦九,苦梗〔各二兩〕,麝香〔半兩研〕,熟地黃〔洗焙酒蒸四兩〕。

 

右為細末,以前膏和丸,如桐子大,食後甘草湯下二三十丸。

 

(治傳尸勞)天靈蓋散,治婦人傳尸骨蒸,四肢無力,每至晚間即熱,兩頰紅色,飲食不下,心神煩躁。

 

{傳尸者彼此傳染相續而亡其症亦大相類,然以為傳尸有蟲形變不一故多難治,此方以天靈蓋祛伏尸,安息香逐邪崇,阿魏桃仁檳椰祛蟲,其餘諸藥則補氣血,清骨熱消痰而已別無所奇,而其妙則在童便桃枝柳蔥姜而已。}

 

天靈蓋〔酥炙〕,安息香,地骨皮,當歸,人參,山梔子仁,貝母〔去心〕,黃連,桃仁,檳榔〔各一兩〕,生乾地黃,氅甲〔醋炙〕,北柴胡,赤茯苓,麥門冬〔各一兩半〕,阿魏〔半兩〕。

 

右為粗末,短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大盞,柳桃枝各七寸,生薑五片,蔥白五寸,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益母草丸,治婦人骨蒸勞瘦,月候不通,心神煩熱,四肢疼痛,不能飲食。

 

益母草,青蒿〔各二斤〕,桃枝,柳枝〔各一握長一尺〕。

 

以上四味剉細,用童子小便一斗,於銀鍋內煎至三升,絞去滓,煎成膏。

 

柴胡,赤芍藥,犀角屑,鱉甲〔製三兩〕,桃仁〔製淨五兩〕,天靈蓋〔酥炙微黃〕,硃砂〔細研水飛過〕,木香,甘草〔炙各一兩〕,麝香〔半兩細研〕。

 

右為末,用前膏和搗五七百忤,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烏梅甘草湯下,無時。

 

獺肝丸,治婦人骨蒸勞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

 

{與前方小異而此重在獺肝。}

 

獺肝〔一具〕,鱉甲〔醋炙〕,北柴胡〔各一兩半〕,川升麻,桃仁〔製〕,天靈蓋〔酥炙〕,犀角屑,梔子仁,地骨皮,知母〔各一兩〕,黃耆〔七錢半〕,甘草〔半兩〕,麝香〔二錢半研〕,硃砂。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無時。

 

治婦人骨蒸傳尸勞瘦方。

 

麝香〔七錢半〕,犀角屑,木香,白朮,鬼箭羽〔各一兩〕,虎頭骨〔酥炙黃色〕,天靈蓋〔醋炙黃色〕,雄黃〔另研〕,桃仁〔去皮尖麩炒黃〕,硃砂。

 

右為細末,入研藥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此藥辟疫亦可。

 

(治血風勞)人參荊芥散,治婦人血風發熱,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忪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

 

{血風勞者若血虛肝熱生風而成勞者乃內熱勞症,其有外邪乘者又為外致之病,當兩分看此方以十全大補去黃氏白芍而加荊芥防風,蓋荊芥乃行散肝中結血,即火鬱發之之意,而桂心之用乃古方之常當自斟酌。}

 

人參,荊芥穗,生地黃,北柴胡,鱉甲〔醋炙〕,酸棗仁〔炒〕,枳殼〔製〕,羚羊角〔別鎊〕,白朮〔各七錢半〕,當歸,川芎,防風,桂心,甘草〔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錢,生將薑三片,水煎熱服。

 

地骨皮散,治婦人血風,氣體虛弱,寒熱發渴。

 

{前方兼治心此方兼治肺,而官桂之用意非氣熱所宜于血風二字不知將何以解。}

 

地骨皮,桑白皮,枳殼,前胡,黃耆〔各一錢半〕,人參,白茯苓,白芍藥,五加皮〔各一錢〕,柴胡〔二錢〕,官桂,甘草〔各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大效油煎散,治血風勞氣,攻注四肢,腰背疼痛,嘔逆醋心,不思飲食,日漸羸瘦,面色痿黃,手足麻痺,血海冷敗,神效。

 

{此方以川烏姜桂等藥為主是真治血中有風也,故其出症皆屬之風冷攻注等病也,其煎法以生麻油漏錢豈非入肝潤燥歟,若謂煎不可攪吃不可吹又不知其深意也。}

 

五加皮,烏川炮,芍藥,海桐皮,牡丹皮〔各一兩〕,川芎,桂心,乾薑〔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麻油浸錢一文,同煎至六分溫服。

 

常服以油浸二錢,煎藥時不可攪,吃藥時不可吹。

 

(治血風勞方){此又治在風熱清而血自旺也可為良法第恐人不自悟耳。}

 

荊芥穗〔二兩〕,白芍藥,牡丹皮,防風,地骨皮,白芷,黑豆,甘草〔各一兩〕,川芎〔二錢半〕,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薑三片,棗一枚,蔥白一寸,煎至八分,溫服無時。

 

萬全逍遙散,治血風勞,五心煩躁,心多怔忡,恍惚憂懼,頭目昏重,夜多盜汗。

 

人參,黃蓍,白朮,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各等分〕。

 

{既治血風何為盡用氣藥,況以氣藥而欲治以下諸症似亦不能,愚謂此方非治血風勞乃治氣虛症也用者審之。}

 

右為散,每服三錢,入甘草一寸同煎,溫服。

 

熟乾地黃散,治婦人血風勞,冷氣攻心,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飲食減少,日漸羸瘦。

 

{既治冷氣當同前方入無熱虛各條內,然以風名而有風藥,以冷名而有熱藥,以勞名而有治勞藥,以血藥補血散血,以氣藥補氣行氣,用平胃以和脾胃,而除心腹之疼,用羌桂以通經而除四肢之病,蓋以錯雜之邪而用錯雜之藥,今之所謂良醫概如此。}

 

熟乾地黃,柴胡,黃蓍,蒼朮,牛膝〔各一兩〕,鱉甲〔醋炙黃二兩〕,白芍藥,當歸,薑黃,琥珀,厚仆,川芎,陳皮〔去白各七錢半〕,木香,羌活,桂心〔各半兩〕。

 

右為散,每服四錢,加生薑半分,水煎熱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10:1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 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一節,論婦人諸積形狀


準繩云:大全良方分玄癖諸氣、疝瘕、八瘕、腹中瘀血、癥痞、食癥,凡七門。

 

{外有腸覃石瘕疝瘕三症亦當與此條參看。}

 

玄者在腹內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故,故名曰:玄。

 

癖者,僻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故名曰:癖疝者,痛也。

 

瘕者,假也,其結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動也。

 

八瘕者,黃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鱉瘕。

 

{按七門之中,而瘕有八,其疝氣或聚或散,玄癖之與痛俱見,不痛則隱,亦可與癖並稱,則八瘕之外又,有三積矣。

 

又男子為七疝,女為瘕。

 

則疝與瘕亦可同經,男與女亦有同病,是瘕不止于八也,痞一癥二日,血曰:食而不言及痰飲何也,蓋痞氣之中未嘗無飲,而血癥食癥之內未嘗無痰,則痰食血又未有不先因氣病而後形病也,故消積之中,當兼行氣消痰消痰之藥為是。}

 

積在腹內,或腸胃之間與臟氣結搏堅牢,雖推之不移,名曰:癥,言其病形可徵驗也,氣壅塞為痞,言其氣痞塞不宣暢也。

 

傷食成塊,堅而不移,名曰:食癥。

 

瘀血成塊,堅而不移,名曰:血癥。

 

若夫腹中瘀血則積而末堅,末至於成塊者也。

 

大抵以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

 

至夫疝與玄癖,則與痛俱,痛即現,不痛即隱,在臍左右為玄,在兩肋之間為癖,在小腹而牽引腰脅為疝,恐學者一時難了,未免淆亂,故總敘而條析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11:3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 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二節,論婦人八瘕所因
 

病源曰:八瘕者,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之所生也。

 

腎為陰,主開閉,左為胞門,右為子戶,主定月水生子之道。

 

胞門子戶,主子精神氣所出入,合於中黃門,玉門四邊,主持關元,禁閉子精。

 

臍下三寸,名曰:關元,主藏魂魄。

 

婦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從止。

 

然婦人經脈俞絡合調,則月水以時來至,故能生子而無病。

 

婦人榮衛經絡斷絕不通,邪氣便得往來,入合於臟。

 

若生血未盡而合陰陽,即使婦人血脈攣急,小腹重急,支滿胸脅,腰背相引,四肢痠痛,飲食不調,結牢惡血不除,月水不時,或月前月後,因生積聚,如懷胎狀,邪氣甚盛者,令人恍惚,多夢,寒熱,四肢不欲動,陰中生氣,腫內生風,甚者小便不利,苦痛如淋狀,面目黃黑,歲月久,即不復生子也。

 

黃瘕者,婦人月水始下,若新傷墮,血氣末止,臥寢未定,五臟六腑虛羸,精神不足,因向大風便利,陰陽開闔,關節四邊,中於風濕,氣從下上,入於陰中,稽留不去,名為陰虛,則生黃瘕。

 

黃瘕之聚,令人苦四肢寒熱,身重淋露,臥不欲食,左脅下有氣結牢,不可得抑。

 

若腰背相引痛,月水不利,令人不產,小腹急,下引陰中如剌,不得小便,或時寒熱,下赤黃汁,令人無子,當刺關元氣衝,行以毒藥,瘕下即愈。

 

青瘕者,婦人新產,未滿十日,起行,以浣洗太早,陰陽虛,玉門四邊皆解散,子戶未安,骨肉皆痛,手臂不舉,飲食未腹,內臟吸吸,又當風臥,不自隱蔽,若居濕席,令人苦寒,洒洒入腹,煩悶沉淖,惡血不除,結熱不得散,則生青瘕。

 

聚在左右脅下,藏於背膂,上與肩胛,腰下攣急,腹下有氣起,喜唾,不可多食,四肢不欲動搖,手足腫面目黃,大小便難,其後月水為之不通利,或不復禁,狀如崩中,此自過所致,令人少子,療之當刺胃管,行以毒藥有法,瘕當下即愈。

 

燥瘕者,婦人月水下,惡血未盡,其人虛憊,而以夏月熱行疾步,若舉重移輕,汗出交流,氣血未平,而卒以盡怒,致腹中猥咽不洩,經脈攣急,內結不舒,焨懣少力,氣上達,胸膈背膂,少腹壅急,月水與氣俱不通利,而反以飲清快心,月水橫流,溢入他臟不去,有熱則生燥瘕之聚。

 

大如半杯,上下腹中,苦痛連兩脅,下上引心而煩,害飲食欲嘔吐,胸及腹中不得太息,腰背重,喜臥盜汗,足痠削,久立而痛,小便失時,忽然自出,若失精,月水閉塞,大便?難,病如此者,其人少子,療之以長鍼,按而剌之法度,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

 

血瘕者,婦人月水新下,未滿日數而中止,因飲食過度,五榖氣盛,溢入他臟,若大飢寒,吸吸不足,呼吸未調,而自勞動,血下未定,左右走腸胃之間,留絡不去,內有寒熱,與月水合會,為血瘕之聚。

 

令腰痛,不可俛仰,橫骨下有積氣,牢如石,小腹裏急苦痛,背膂疼,深達腰腹下攣,陰裏若生風冷,子門僻,月水不時,乍來乍不來,此瘕令人無子,療之,瘕當下即愈。

 

脂瘕者,婦人月水新來,若生未滿三十日,以合陰陽,絡脈分,胞門傷,子戶失禁,關節散,六臟六腑,津液流行,陰道潤動,百脈關樞四解,外不見其形,子精與血氣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為脂瘕之聚。

 

令人文滿裏急,痺引少腹重,腰背如剌狀,四肢不舉,飲食不甘,臥不安席,左右走腹中切痛,時瘥時甚,或時少氣頭眩,身體解亦,苦寒惡風,膀胱脹,月水乍來乍去,不如常度,大小便血不止,如此者,令人無子療之當剌以長緘,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

 

狐瘕者,婦人月水當日數來,而反悲哀憂恐,若似遠行,逢暴風疾雨雷電驚恐,衣被沉濕,罷倦少氣,心中恍惚未定,四肢懈惰振寒,苦寤寐氣絕,精神游亡,邪氣入於陰裏不去,則生狐瘕之聚。

 

食人子臟,令人月水閉不通,小腹瘀滯,胸膈腰背痛,陰中腫,小便難,胞門子戶不受,男精不藏,氣盛令人嗜食,欲嘔喜唾,多所思,如有身狀,四肢不舉,有此病者,終身無子,其瘕有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療,以長鍼急持刺之行以毒藥有法,瘕當下即愈。

 

蛇瘕者,婦人月水已下新止,適閉未復,胞門子戶勞傷,陰陽未平,榮衛分行,若其中風,暴病羸劣,飲食未調,若起行當風,及涉泥塗,因衝寒太早,若坐濕地,名陰陽亂腹中虛,若遠行道路,飲汙井之水,食不潔之食,吞蛇鼠之精,留絡不去,因生蛇瘕之聚。

 

上食心肝,長大其形如膝,在臍上下,還疔左右脅,不得吐氣,兩股脛間苦疼,少腹多熱,小便赤黃,膀胱引陰中攣急,腰目俱痛,難以動作,喜發寒熱,月水或多或少,有此病者,不復生子,其瘕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治,療之有法,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

 

鱉瘕者,婦人月水新至,其人劇作罷勞,汗出衣服潤濕,不以時去之,若當風睡,足踐濕地,恍惚覺悟,蹠立未安,顏色未平,復見所好,心為之開,魂魄感動,五內脫消,若入水浣洗沐浴,不以時出,而神不守,水精與邢氣俱入,至三焦之中幕,玉門先閉,津液妄行,留絡不去,因生鱉瘕之聚。

 

大如小柈,令人小腹內切痛,惡氣左右走,上下腹中苦痛,苦存若亡,持之躍手,下引陰裏,腰背亦痛,不可以息,月水不通,面目黃黑,脫聲少氣,有此病者,令人絕子,其瘕有手足,成形者殺人,未成者可治,療有法度,以長針按療之,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18:59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三節,論婦人癥痞

 

大全云:婦人癥痞,由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積於腹中,牢固不動,有可徵驗,故名曰:癥。


氣道壅塞,故名曰:痞。


得冷則發,冷入子臟則不孕,入胞絡則月水不通。


薛氏曰:前證若脾胃虛弱,用六君子加芎歸。


若肝脾虛弱,用補中益氣及歸脾湯。


若肝火鬱滯,佐以蘆薈丸六味丸,外貼阿魏膏。


患者須慎七情六淫,飲食起居,治者不時審察病機而藥之,庶幾有效。


{薛氏之說可為病久虛贏者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0:4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四節,論食癥


大全云:婦人食癥,臟腑虛弱,月候來時,食生冷之物,脾胃既虛,不能消化,與臟氣相搏結棸成塊,日漸生長,盤牢不移,故謂之食癥也。


薛氏曰:前證若形氣弱,須先調補脾胃為主,而佐以消導。


若形氣充實,當先疏導為主,而佐以補脾胃。


若氣壅血滯而不行者,宜烏藥散,散而行之。


脾氣虛而血不行者,宜用四君芎歸,補而行之。


若脾氣鬱血不行者,宜用歸脾湯,解而行之。


若肝脾血燥而不行者,宜用加味消遙散,清而行之。


大抵食積痞塊之證為有形,蓋邢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當養正闢邪,而積自除矣。


雖然,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胃氣未虛,或可宜用,若病久虛弱者,不可輕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2:13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五節,論血癥

 

大全云:婦人寒熱失節,臟腑氣虛,風冷在內,飲食不消,與血氣相結,漸生顆塊,盤牢不移動者是也。


皆因血氣勞傷月水往來,經絡痞塞,惡血不除,結聚所生。


久而不瘥,則心腹兩脅苦痛,害於飲食,肌膚羸瘦。


問癥一也,何以知是血癥?


曰:血外之證,瞀悶煩躁,迷忘驚狂,痰嘔汗多,骨熱肢冷其畜在下焦者,必臍下結急,外熱內痛,尺脈洪而數也,桃仁靈脂生地黃牛膝大黃甘草祛逐之。


{有以左畔為血癥者凡肝之都皆可為血病。}


薛氏曰:前證多兼七情,虧損五臟,氣血乖違而致。


蓋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脾統血,肝臟血,故鬱結傷脾,恚怒傷肝者,多患之。


腹脅作痛,正屬肝脾二經證也。


潔古曰:「養正積自除」,東垣云:「人以胃氣為主」,治法當主於固元氣,而佐以攻伐之劑,必需之歲月,若期速效,投以峻劑,反致有誤。


{此說甚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4:1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六節,論腹中瘀血


大全云:婦人月經否塞不通,或產後餘穢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為風冷所乘,血得冷則成瘀血也。


血瘀在內,則時時體熱面黃,瘀久不消,則為積聚癥癖矣。


薜氏曰:前證若鬱結傷脾,用加味歸脾湯。若恚怒傷肝,用加味逍遙散。


若產後惡露,用失笑散。若肝脾虛損,用六君子加柴胡,以補元氣為主。


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為主。


大凡腹中作痛畏手按者,此內有瘀血,若形體如常,屬病氣元氣俱實,用桃仁承氣湯直下之。


若痛而肢體倦怠,飲食少思,此脾胃受傷,屬病氣有餘,元氣不足,用當歸散調和之。


若痛而喜手按腹,形體倦怠,飲食少思,此形氣病氣俱不足,用六君炮薑芎歸純補之。


若痛而大便不實,飲食難化,此脾腎虛寒,用六君炮薑肉果溫補之。


若痛而作嘔少食,此脾胃虛弱,用六君炮薑蒮香。


若痛而嘔吐不食泄瀉,用六君薑桂。


若兼手足逆冷自汗,更加附子,此證多有因攻伐而致者。


{立齋專重脾胃,故其言如此,然亦一偏之見,但攻削之藥不得其竅反致傷氣,以致不救,故不如善守之為愈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5:1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七節,論疰玄癖


大全云:玄者,在腹內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大者茹臂,次者如指,因氣而成,如弦之狀,名曰:玄也。


癖者,為僻側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故曰:癖也。


二者皆陰陽不和經絡痞膈,飲食停滯,不得宣流,邪冷之氣,搏結不散,得冷則發作疼痛。


夫玄癖癥瘕血氣塊硬,發作則痛,甚則欲死。


究而言之,皆血之所為。


僕嘗治一婦人,血氣剌痛,極不可忍,甚而死一二日方省,醫巫併治,數年不愈,僕以蔥白散烏雞丸遂安。


又嘗治一婦人,血氣作楚,如一小盤樣,走注剌痛,要一人扶定,方少止,亦用此二藥而愈,尋常小小血氣,用此二藥,亦有奇效,故錄於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6:4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八節,論疝瘕


大全云:婦人疝瘕,由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氣血勞傷,臟腑虛弱,風冷入腹,與血相結所生。


疝者,痛也。


瘕者,假也。


結聚浮假而痛,推移乃動也。


婦人之病,有異於丈夫者或因產後血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非獨因飲食失節,多挾於血氣所成也其脈弦急者生,虛弱小者死。


尺脈濇而浮牢,為血實氣虛,其發腹痛,逆氣上行,此為胞中有惡血,久則結成血瘕也。


{巢氏止言胞門傷,而此宜指胞中惡血,亦本病源來。}


薛氏曰:子和云:遺溺閉癃,陰痿脬痺,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


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後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


{女子亦有疝男子亦有瘕。}


(驗案)一婦人小腹痞脹,小便時下白帶,小水淋瀝,此肝經濕熱下注,用龍膽瀉肝湯而愈。


一婦人小腹脹痛,小水不利,或胸乳作痛,或脅肋作脹,或氣逆心吻,余以為肝火而血傷脾,用四物柴胡青皮玄胡索木香而愈。


一婦人小腹痞悶,小便不利,內熱體倦,懶食,用八珍湯加柴胡山梔龍膽草治之而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7:4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九節,論腸覃


李氏曰:腸覃乃寒氣客於大腸,與胃相搏,大腸為肺傳送。


肺主氣,氣得熱則行,得冷則凝凝則清氣散,而濁氣結為瘕。


覃延日久不已,瘜肉乃生,始如雞卵,久如懷胎,按之堅,推之移,月事時下,或多或少,氣病而血未病也,宜二陳湯加香附以開之,或香粉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0 01:29:4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1)●卷之五●第六章積聚癥瘕門●第十節,論婦人癓瘕並屬血病

 

準繩云:古方有五積六聚七癥八瘕之名。

五臟之氣積,名曰:積,故積有五。


六府之氣聚,名曰:聚,故聚有六。


雜病準繩,言之詳矣。


{癥瘕積聚並起于氣,故有氣積氣聚之說,然謂瘕屬血病者,氣聚而後血凝也,其來食來痰,又各隨所積而變見矣,夫痰與血食皆賴氣以為之行化,故氣行物生,氣病物病,此百病所以皆生于氣,而破血消痰消食之劑,必用氣藥者以此。}


若失七癥八瘕,則婦人居多。


七者火數,屬心,蓋血生於心,八者木數,屬肝,蓋血歸於肝,雖曰:強分,理似不混。


夫癥者,堅也,堅則難破。


瘕者,假也,假物成形。


古人將婦人病為痼疾,以蛟龍等為生瘕,然亦不必如此執泥。


婦人癥瘕並屬血病,龍蛇魚鱉肉髮蝨瘕等事,皆出偶然。


但飲食間誤中之,留聚腹臟,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猶永徽中僧病噎者,腹中有一物,其狀如魚,即生瘕也。


與夫宿血停凝,結為痞塊,雖內所感之不同,治法當以類相從,所謂醫者意也。


如以敗梳治蝨瘕,銅屑治龍瘕,麴蘗治米瘕,石灰治酒瘕,如此等類,學者可以理解也。


{敗梳敗篦同用,蓋取義耳成未必盡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6:42 , Processed in 0.40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