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介賓)景岳全書〕】
六十四卷 存林日蔚紀略曰。先外祖張景岳公名介賓。字會卿。先世居四川綿竹縣。明初以軍功。世授紹興衛指揮。卜室郡城會稽之東。生穎異。讀書不屑章句。韜鈐軒歧之學。尤所淹貫。壯歲游燕冀間。從戎幕府。出榆關。履碣石。
經鳳城。渡鴨綠。居數年無所就。親益老。家益貧。翻然而歸。功名壯志消磨殆盡。盡棄所學。而肆力於軒岐。
探隱研神。醫日進。名日彰。時人比之仲景東垣云。苦志編緝內經。窮年縷析。匯成類經若干卷問世。世奉為金匱玉函者久矣。
全書者。
博采前人之精義。考驗得之玄微。以自成一家之書。首傳忠錄。統論陰陽六氣。先賢可否。凡三卷。次脈神草。擇諸家珍要精髓。以測病情。凡二卷。著傷寒為典。雜證為謨。婦人為規。小兒為則。
痘疹為詮。外科為鈐。凡四十卷。采藥味三百種。人參附子熟地大黃。為藥中四維。更推參地為良相。黃附為良將。凡二卷。創藥方分八陣。曰補。曰和。曰寒。曰熱。曰固。曰因。曰攻。曰散。名新方八陣。凡四十卷。集古方分八陣。名古方八陣。凡八卷。別輯婦人小兒痘疹外科方。總皆出入古今八陣。以神其用。凡四卷。共六十四卷,名景岳全書。是書也。
繼往開來。功豈小補哉。以兵法部署方略者。
古人用藥如用兵也。
或云。公生平善韜鈐。不得遂其幼學壯行之志。而寓意於醫。以發泄其五花八門之奇。余曰。此蓋有天焉。
特老其才救世。而接醫統之精傳。造物之意。夫豈其微歟。是編成於晚年。力不能梓。授先君。先君復授日蔚。余何人斯。而能繼先人之遺志哉。是歲庚辰攜走粵東。告方伯魯公。公曰。此濟世慈航也。
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捐俸付剞劂。
閱數月工竣。不肖得藉慰先人。以慰先外祖於九原。先外祖可不朽矣。
外孫林日蔚汝輝敬跋。四庫全書提要曰。景岳全書六十四卷。明張介賓撰。是書首為傳忠錄三卷。統論陰陽六氣。及前人得失。次脈神草三卷。錄診家要語。次為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痘疹詮。外科鈐。凡四十一卷。又本草正二卷。探藥味三百種。以人參附子熟地大黃。為藥中四維。更推人參地黃為良相。大黃附子為良將。次新方二卷。
古方九卷。皆分八陣。曰補。曰和。曰寒。曰熱。曰固。曰因。曰攻。曰散。又別輯婦人小兒痘疹外科方四卷終焉。其命名皆沿明末纖佻之習。至以傷寒為典。雜證為謨。既僭經名。且不符字義。尤為乖謬。其持論則謂金元以來。河間劉守真立諸病皆屬於火之論。丹溪朱震亨立陽有餘陰不足。及陰虛火動之論。
後人拘守成方。不能審求虛實。寒涼攻伐。動輒貽害。是以力救其偏。謂人之生氣。以陽為主。難得而易失者惟陽。既失而難復者亦惟陽。因專以溫補為宗。頗足以糾鹵莽滅裂之弊。於醫術不為無功。至於頌其說者。
不察證候之標本。不究氣血之盛衰。概補概溫。謂之王道。不知誤施參桂。亦足戕人。則矯枉過直。其失與寒涼攻伐等矣。
大抵病情萬變。不主一途。用藥者從病之宜。亦難拘一格。必欲先立一宗旨。以統括諸治。未有不至於偏者。
元許衡魯齋集。有論梁寬甫病證書曰。近世諸醫。有主易州張氏者。
有主河間劉氏者。
張氏用藥。依準四時陰陽。
而增損之。
正內經四氣調神之義。醫而不知。此妄行也。
劉氏用藥。務在推陳致新。不使少有怫鬱。正造化新新不停之義。醫而不知。此無術也。
然而主張氏者。
或未盡張氏之妙。則瞑眩之劑。終不敢投。至失幾後時。而不救者多矣。
主劉氏者。
或未悉劉氏之蘊。則劫效目前。陰損正氣。貽禍於後日者多矣。
能用二家之長。而無二家之弊。則治庶幾乎。
其言至為明切。夫扶陽抑陰,天之道也。
然陰之極至於龍戰。陽之極亦至於亢龍。使六陰盛於坤。而一陽不生於復。則造化息矣。
使六陽盛於乾。而一陰不生於?。則造化亦息矣。
素問曰。亢則害。承乃制。聖人立訓。其義至精。知陰陽不可偏重。攻補不可偏廢。庶乎不至除一弊而生一弊也。
〔劉氏(奎)景岳全書節文〕未見按上見於劉嗣宗溫疫論類編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