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指歸】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7:16 | 只看該作者

治法解

 

腸實瀉之大腸主出糟粕,邪氣有餘,壅滯不通,則為實,故用瀉,下分兩法。

 

熱:

 

熱結於腸,大便不通,寒以下之。

 

大黃(蕩滌腸胃,下燥結,去瘀熱。)

 

芒硝(潤燥軟堅,蕩滌實熱。)

 

芫花(蕩滌留癖飲食,寒熱邪氣。)

 

牽牛(瀉氣分濕熱,通大腸氣秘。)

 

巴豆(開竅宣滯,斬關奪門。)

 

郁李仁(下氣行水,破血潤燥。)

 

石膏(清熱降火。)

 

氣:

 

氣實則壅,行氣破氣,則滯自下。

 

枳殼(破氣行痰,消痞脹,寬腸胃。)

 

木香(泄肺氣,實大腸,治瀉痢後重。)

 

橘皮(理氣燥濕,下氣消痰。)

 

檳榔(瀉氣行痰,攻堅去脹,治大便氣秘。)

 

腸虛補之大腸多氣多血,氣血不足則虛,故用補,下分五法。

 

氣:

 

補氣不外下文升陽降濕二法。

 

此所謂氣,疑指風言。

 

蓋風為陽氣,善行空竅,風氣入腸,則為腸鳴、瀉泄諸證。

 

故藥只舉皂莢一味,正以其入腸而搜風也。

 

皂莢(辛溫性燥,入肺、大腸,搜風除濕。)

 

燥:

 

燥屬血分,金被火傷,則血液枯燥,養血所以潤燥也。

 

桃仁(行血潤燥,通大腸氣秘。)

 

麻仁(潤燥滑腸。)

 

杏仁(潤燥消積,通大腸氣秘。)

 

地黃(瀉丙火,清燥金,補陰涼血。)

 

乳香(消氣活血,通十二經。)

 

松子(治大便虛秘。)

 

當歸(補血潤燥,滑大腸。)

 

肉蓯蓉(補精血,滑大腸。)

 

濕:

 

土為金母,脾虛濕勝,則水穀不分,下滲於大腸而為瀉泄。

 

燥脾中之濕,所以補母也。

 

白朮(補脾燥濕。)

 

蒼朮(燥胃強脾,除濕散郁。)

 

半夏(和胃健脾,除濕化痰。)

 

硫黃(大熱純陽而疏利大腸,治老人虛秘。)

 

陷: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胃中清陽之氣陷入下焦,升而舉之,如補中益氣、升陽除濕之法是也。

 

升麻(升陽氣於至陰,引甘溫藥上行。)

 

葛根(輕揚升發,能鼓胃氣上行。)

 

脫:

 

下陷不已,至於滑脫,澀以止之,所以收斂正氣也。

 

龍骨(澀腸固精。)

 

白堊(澀腸止利。)

 

訶子(收脫止瀉,澀腸斂肺。)

 

粟殼(斂肺澀腸。)

 

烏梅(斂肺澀腸。)

 

白礬(性澀而收,燥濕止血。)

 

赤石脂(收濕止血,固大小腸。)

 

禹餘糧(重澀固下。)

 

石榴皮(澀腸止利泄。)

 

本熱寒之大腸屬金,惡火。

 

肺火下移大腸,每多無形之熱,故宜寒之。

 

清熱:

 

實熱則瀉,虛熱則清。

 

前言其實,此言其虛,省文也。

 

秦艽(燥濕散風,去腸胃熱。)

 

槐角(苦寒純陰,涼大腸。)

 

地黃(瀉火清金,涼血止血。)

 

黃芩(寒勝熱,瀉肺火。)

 

本寒溫之金寒水冷,每多下利清穀,故用溫。

 

溫裡:

 

溫裡亦所以補虛,前補虛條中未之及,亦省文也。

 

乾薑(去臟腑沉寒痼冷。)

 

附子(大熱純陽,通十二經絡,治一切沉寒。)

 

肉果(澀大腸,止冷痢虛瀉。)

 

標熱散之不言標寒者,邪入陽明,已變為熱,且手陽明經脈在上,非寒邪所干。

 

解肌:

 

陽明主肌肉,已非在表,不可發汗,第用解肌之法。

 

石膏(體重瀉火,氣輕解肌。)

 

白芷(散風除濕,通竅表汗,為陽明主藥。)

 

升麻(表散風邪,亦入手陽明。)

 

葛根(開腠發汗,解肌退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7:26 | 只看該作者

胃經第三

 

(是經起於頭維穴,終於厲兌穴。)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 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HT 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 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

 

氣盛則身以前皆熱。

 

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

 

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栗。

 

胃中寒則脹滿。

 

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經絡解

,鼻莖也。

 

腮下為頷。

 

頷中為頤。

 

腮前為發際。

 

發際前為額顱。

 

股內為髀。

 

髀前膝上起肉處為伏兔。

 

伏兔後為髀關。

 

挾膝筋中為臏。

 

脛骨為 。

 

足面為跗。

 

足陽明受手陽明之交,起於鼻之兩旁迎香穴,上行而左右相交於 中,過太陽睛明之分,下循鼻外,歷承泣、四白、巨 ,上入齒中,還出挾口兩吻地倉,環繞唇下,左右相交於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歷下關,過客主人,循發際,經頭維,會於額顱之神庭。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歷水突、氣舍,入缺盆,行足少陰俞府之外,下膈,當上脘、中脘之分,屬胃絡脾。

 

其直行者,從缺盆而下,下乳內廉,循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下挾臍,歷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諸穴,而入氣街中。

 

其支者,自屬胃處起胃下口,循腹裡,過足少陰肓俞之外本經之裡,下氣街中,與前之入氣街者合,乃下髀關,抵伏兔,歷陰市、梁丘,下入膝臏中,經犢鼻,下循足面之衝陽、陷谷,入中趾外間之內庭,至厲兌穴而終也。

 

其支別者,自膝下三寸循三裡穴之外別下,歷上廉、條口、下廉、豐隆、解谿、衝陽、陷谷,以至內庭、厲兌而合也。

 

又其支者,別跗上衝陽穴,別行入大趾間,出足厥陰行間穴之外,循大趾下出其端,以交於足太陰也。

 

胃之經脈有二,一上行至頭,一下行至足。

 

絡脈有四,伏行胸腹者二,旁行脛足者二。

 

其實上下二脈雖不同行,而中有絡脈以相連貫,則仍一脈也。

 

伏行二絡,一起於胃,一止於胃,仍是一脈。

 

至氣街而合行於脛足,絡與經又仍一脈也。

 

下二絡,一交於太陰,一旋分而旋合。

 

其旁行之路雖殊,而結穴正自井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7:32 | 只看該作者

胃經諸穴歌

 

足陽明,四十五。

 

自承泣四白而數,巨 有地倉之積,大迎乘頰車之夥。

 

下關頭維及人迎,水突氣舍與缺盆。

 

氣戶兮庫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

 

不容承滿,梁門關門。

 

太乙滑肉,天樞外陵。

 

大巨從水道歸來,氣街入髀關之境。

 

伏兔至陰市梁丘,犢鼻目三裡而行。

 

上巨虛兮條口,下巨虛兮豐隆。

 

解谿衝陽入陷谷,下內庭厲兌而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7:40 | 只看該作者

分寸歌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四白目下方一寸,巨 鼻孔旁八分,地倉夾吻四分迎,大迎頷下寸三分,頰車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下橫骨內,各去中行寸半明,氣戶璇璣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庫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頭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卻去中行須四寸,以前穴道與君陳,不容巨闕旁三寸,卻近幽門寸五新,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上下一寸無多少,共去中行三寸尋,天樞臍旁二寸間,樞下一寸外陵安,樞下二寸大巨穴,樞下四寸水道全,樞下六寸歸來好,共去中行二寸邊,氣街鼠鼷上一寸,又去中行四寸專,髀關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陰市膝下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記,膝臏陷中犢鼻存,膝下三寸三裡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條口位,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豐隆系,卻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邊綴,解谿去庭六寸半,衝陽庭後五寸換,陷谷庭後二寸間,內庭次趾外間現,厲兌大趾次趾端,去爪如韭胃並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7:49 | 只看該作者

病證解

 

陽明多氣多血,曰血所生病,舉血以概氣也。

 

振寒,所謂寒栗鼓頷,經病也。

 

善呻、數欠,腑病也。

 

顏黑、脈起於面,經病也。

 

惡人與火,胃熱盛也。

 

聞木音而驚,土畏木也。

 

閉戶獨處,陰薄陽也。

 

上高而歌,陽盛則四支實也。

 

棄衣而走,熱盛於身也。

 

賁響腹脹,火盛與水相激也,皆腑病也。

 

 厥,脈行於 ,經病也。

 

以上皆本經自病也。

 

狂,胃熱乘心,與上登高棄衣同。

 

瘧,兼少陽病也。

 

溫淫汗出,胃主肌肉,內熱則腠理開也。

 

鼽衄,脈行鼻外也。

 

口 ,脈挾口也。

 

唇胗,脈環唇也。

 

頸腫,脈循頤,出大迎也。

 

喉痹,脈循喉嚨也。

 

大腹水腫,脈循腹裡也。

 

膝臏腫痛以下,皆經脈所行之地。

 

以上本經病居多,或合他經而並見也。

 

身前寒熱,脈行於身之前也。

 

消穀脹滿,腑病也。

 

溺色黃,胃熱下入膀胱也。

 

其有未備者,另詳本草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7:57 | 只看該作者

本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胃屬土,主容受,為水穀之海。

 

本病(臟腑之病) 噎膈反胃,(有火則噎膈,無火則反胃。

 

中滿腫脹,同經。)

 

嘔吐,(聲物俱出,胃寒熱皆然。)

 

瀉痢,(濕熱下行於腸。)

 

霍亂腹痛,(脾胃俱病。

 

消中善飢,同經。)

 

不消食,(脾不為胃用。)

 

傷飲食,(胃病累脾。)

 

胃管當心,痛支兩脅。

 

(木克土,兼少陽病也。)

 

標病(經絡之病) 發熱蒸蒸,身前熱,身後寒,(同經。)

 

發狂譫語,(必兼登高棄衣諸證,身熱四肢實,故屬標病。)

 

咽痹,(咽,胃系也。)

 

上齒痛,(脈入齒。)

 

口眼 斜,(脈挾口,且過睛明穴也。)

 

鼻痛鼽衄,(同經。)

 

赤。

 

(脈起交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8:07 | 只看該作者

治法解

 

胃實瀉之胃主容受,然太實則中焦阻塞,上下不通,故用瀉,下分二法。

 

濕熱:

 

熱盛則濕者化而為燥,故用下法。

 

大黃(蕩滌腸胃,下燥結,去瘀熱。)

 

芒硝(潤燥軟堅,蕩滌腸胃。)

 

飲食:

 

重者用下,輕者用消。

 

巴豆(去臟腑沉寒,下冷積。)

 

神麯(化水穀,消積滯。)

 

山楂(消食磨積,化油膩滯。)

 

阿魏(入脾胃,消肉積。)

 

 砂(消食破瘀,治肉積。)

 

鬱金(下氣破血。)

 

三棱(破血消積。)

 

輕粉(劫痰涎,消積滯。)

 

胃虛補之土喜沖和,或熱或寒,皆傷正氣、耗津液,故用補,下分二法。

 

濕熱:

 

氣虛濕勝,濕勝熱生,去濕即所以去熱,熱去而正氣自生。

 

蒼朮(燥胃除濕。)

 

白朮(燥濕和中。)

 

半夏(除濕化痰。)

 

茯苓(滲濕行水。)

 

橘皮(導滯消痰。)

 

生薑(調中暢胃,開痰下食。)

 

寒濕:

 

脾中之陽氣不足。

 

則胃中之津液不行。

 

補陽乃以健脾,亦以燥胃,故寒去而濕出,乃能上輸津液,灌溉周身。

 

乾薑(逐寒邪,燥脾濕,除胃冷。)

 

附子(補真陽,逐寒濕。)

 

草果(健脾暖胃,燥濕祛寒。)

 

官桂(補命門火,抑肝扶脾。)

 

丁香(溫胃補腎。)

 

肉果(理脾暖胃,逐冷祛痰。)

 

人參(補陽氣,扶脾土。)

 

黃 (補中益氣,壯脾強胃。)

 

本熱寒之不言本寒者,治寒濕之法,已見上條也。

 

降火:

 

土生於火,火太過則土焦,降心火乃以清胃熱。

 

石膏(足陽明經大寒之藥。)

 

地黃(苦寒入心。

 

瀉丙火。)

 

犀角(瀉心火,清胃熱。)

 

黃連(瀉心火,濃腸胃。)

 

標熱解之邪入陽明則病在肌肉,寒變為熱,故不言標寒。

 

解肌:

 

陽明主肌肉,邪及肌肉,已不在表,故用解不用發。

 

升麻(表散風寒,足陽明引經藥。)

 

葛根(入陽明經,開腠發汗。)

 

豆豉(發汗解肌,調中下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8:15 | 只看該作者

脾經第四

 

(是經起於隱白穴,終於大包穴。)

 

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 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16:48:25 | 只看該作者

經絡解

 

核骨,足大趾本節後內側圓骨也。

 

腓腹為 。

 

髀內為股。

 

臍上為腹。

 

咽,胃系也。

 

舌本,舌根也。

 

足太陰脾受足陽明之交,起於足大趾端之隱白穴,循趾內側白肉際大都穴,過核骨後,歷太白、公孫、商丘,上內踝前廉之三陰交,上 內,循 骨後之漏谷上行,交出足厥陰之前,至地機、陰陵泉,上循膝股前廉之血海、箕門,迤邐入腹,經衝門、府舍,復循腹結、大橫,會下脘,歷腹哀,過期門之分,循本經之裡,下至中脘之際,以屬脾絡胃,又由腹哀上膈,循食竇、天溪、胸鄉、周榮,曲折向下至大包,又自大包外曲折向上,會中府上行人迎之裡,挾喉,連舌本,散舌下而終。

 

其支者,由腹哀穴別行,再從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於膻中之裡心之分,以交於手少陰心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2:11 | 只看該作者

脾經諸穴歌

 

足太陰,脾中州,二十一穴隱白游。

 

赴大都兮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

 

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可即,步陰陵之泉而血海箕門是求。

 

入衝門兮府舍軒豁,解腹結兮大橫優游。

 

腹哀食竇兮接天溪而同派,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2:20 | 只看該作者

分寸歌

 

大趾內側起隱白,節後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後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陰陵泉,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衝門期下尺五分,府舍期下九寸判,腹結期下六寸八,大橫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門肝經穴道現,巨闕之旁四寸五,卻連脾穴休胡亂,自此以上食竇穴,天溪胸鄉周榮貫,相去寸六無多寡,又上寸六中府換,大包腋下有六寸,淵液腋下三寸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2:28 | 只看該作者

病證解

 

舌本強,脈連舌本也。

 

食則嘔,脾不能化食也。

 

胃脘痛,脈絡胃也。

 

腹脹,脈入腹也。

 

善噫,脾氣厥逆於胃也。

 

得後與氣則快,脾氣下泄也。

 

身體重,脾主肌肉也。

 

以上或經病、或絡病、或臟病,皆脾經自病也。

 

舌本痛,甚於強也。

 

體不能動,甚於重也。

 

食不下,不但嘔也。

 

心煩、心痛,脈注心中,亦合心經病也。

 

溏瘕泄,脾不實也。

 

水閉,脾病連腎也。

 

黃膽,脾病本色外現也。

 

不能臥,腎病干脾也。

 

強立股膝腫、足大趾不用,皆經病。

 

以上合病也。

 

不言氣盛、氣虛,省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2:36 | 只看該作者

本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脾藏志,屬土,為萬物之母,主營衛,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臟腑之病) 諸濕腫脹,痞滿,(即經中腹脹,得後與氣則快,不能臥,食不下諸證。)

 

噫氣,(同經。)

 

大小便閉,(即水閉。)

 

黃膽,(同經。)

 

痰飲,(脾不為胃行津液。)

 

吐瀉霍亂,(脾胃同病。)

 

心腹痛,(同經。)

 

飲食不化。

 

(脾不健運。)

 

標病(經絡之病) 身體膚腫,重困嗜臥,(同經。)

 

四肢不舉,(脾主四肢。)

 

舌本強痛,足大趾不用,(同經。)

 

九竅不通,(脾為萬物母,主營衛,脾病則諸臟俱病,九竅在外,故為標病。)

 

諸痙項強。

 

(脈行人迎,挾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2:48 | 只看該作者

治法解

 

土實瀉之脾胃俱為倉廩之官,而脾主運化,脾氣太實,則中央杼軸不靈,故用瀉,下分三法。

 

瀉子:

 

金為土之子,土滿則肺氣壅遏,瀉肺氣所以消滿。

 

訶子(泄氣消痰,開胃調中。)

 

防風(瀉肺,散頭目滯氣。)

 

桑皮(瀉肺行水,下氣消痰。)

 

葶藶(下氣行水,大能瀉肺。)

 

吐:

 

經云:

 

在上者因而越之。

 

痰血食積壅塞上焦,涌而去之,其勢最便,故用吐法。

 

胃實不言吐者,胃主容受,脾主消化,積雖在胃,而病生於脾也。

 

豆豉(能升能散,得鹽則吐。)

 

梔子(苦寒瀉火,吐虛煩客熱。)

 

蘿卜子(長於利氣,能吐風痰。)

 

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

 

瓜蒂(吐風熱痰涎,上膈宿食。)

 

鬱金(行氣破血,輕揚上行,同升麻服能吐。)

 

齏汁(吐諸痰飲宿食。)

 

藜蘆(吐上膈風涎。)

 

苦參(瀉火燥濕,祛風逐水。)

 

赤小豆(行水散血,清熱解毒。)

 

鹽湯(能涌吐。)

 

苦茶(瀉熱清痰,下氣消食,濃茶能引吐。)

 

下:

 

下法不止去結除熱,凡驅逐痰水皆是也。

 

蓋脾惡濕,脾病則濕勝,土不足以制水,每生積飲之證,故與腸胃、三焦下熱結之法稍異。

 

大黃(瀉血分實熱,下有形積滯。)

 

芒硝(蕩滌實熱,推陳致新。)

 

青礞石(體重沉墜,下氣利痰。)

 

大戟(瀉臟腑水濕。)

 

續隨子(下積飲,治水氣。)

 

芫花(去水氣,消痰癖。)

 

甘遂(瀉隧道水濕。)

 

土虛補之土為萬物之母,而寄旺於四時。

 

土虛則諸臟無所稟承,故用補,下分三法。

 

補母:

 

土生於火,益心火所以生脾土也。

 

桂心(苦入心經,益陽消陰。)

 

茯苓(安心益氣,助陽補脾。)

 

氣:

 

氣屬陽,陽氣旺,則濕不停而脾能健運。

 

人參(大補元氣,益土生金。)

 

黃 (補中氣,壯脾胃。)

 

升麻(升陽氣,補衛氣,脾胃引經藥。)

 

葛根(升胃氣,兼入脾經。)

 

甘草(補脾胃不足。)

 

陳皮(調中快膈,脾胃氣分之藥。)

 

藿香(入脾經去惡氣。)

 

葳蕤(補中益氣,治風濕。)

 

砂仁(和胃醒脾,快氣調中。)

 

木香(疏肝和脾,三焦氣分藥。)

 

扁豆(調脾暖胃,消暑除濕。)

 

血:

 

脾統血,喜溫而惡寒。

 

寒濕傷脾,則氣病而血亦病。

 

甘溫益脾,則陽能生陰,所以和血而補血也,與他臟養血之法不同。

 

白朮(甘溫和中,同血藥用則補血。)

 

蒼朮(甘溫辛烈,燥胃強脾。)

 

白芍(瀉肝安脾,為太陰行經藥。)

 

膠飴(溫補脾,甘緩中。)

 

大棗(甘溫補中,入脾經血分。)

 

乾薑(辛溫燥濕,能引血藥入氣分而生血。)

 

木瓜(伐肝理脾,調營衛,利筋骨。)

 

烏梅(酸澀而溫,脾肺血分之藥。)

 

蜂蜜(甘溫補中,調和營衛。)

 

本濕除之不言寒熱者,實兼寒熱也,下分二法。

 

燥中宮:

 

脾惡濕,燥濕所以健脾。

 

脾喜溫,故只言寒濕,不言濕熱,且濕去而熱自除也。

 

白朮(苦燥濕。)

 

蒼朮(除寒濕。)

 

橘皮(理氣燥濕。)

 

半夏(除濕化痰。)

 

吳茱萸(燥脾除濕。)

 

南星(燥濕除痰。)

 

白芥子(溫中開胃,利氣豁痰。)

 

潔淨府:

 

水乃濕之原,行水乃以除濕,故治濕必利小便。

 

木通(通膀胱,導濕熱。)

 

赤茯苓(利濕熱,赤勝於白。)

 

豬苓(利濕行水。)

 

藿香(去惡氣則正氣通暢,氣化則小便利。)

 

標濕滲之脾之經絡受傷者,不止於濕。

 

外感之濕中人,不止脾之一經。

 

脾專言濕,舉一以概其余也。

 

以濕屬脾,從其類也。

 

開鬼門:

 

濕從汗解,風能燥濕。

 

葛根(解肌開腠。)

 

蒼朮(發汗除濕。)

 

麻黃(辛溫發汗。)

 

獨活(搜風去濕。)

 

(以上所舉四藥,或入陽明。

 

或入太陽,或入少陰,非專入脾經也。

 

蓋濕與熱合,傷在肌肉,則用陽明藥。

 

濕與風合,傷在皮膚,則用太陽藥。

 

濕與寒合,傷在筋骨,則用少陰藥。

 

濕土於五行寄旺,故兼諸經藥也,推之他經,濕在太陽,則用麻黃;

 

濕在陽明,則用葛根、蒼朮;

 

濕在少陰,則用獨活。

 

觸類引伸,方得作者本旨,不可泥看,余仿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3:02 | 只看該作者

心經第五

 

(是經起於極泉穴,終於少衝穴。)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循 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 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3:25 | 只看該作者

經絡解

 

心系有二,其一上通於肺;

 

其一由肺葉而下,曲折向後,並脊裡細絡相連,與腎相通,正當七節之間,蓋心通五臟系也。

 

手腕下胛為銳骨。

 

手少陰經受足太陰脾之交,起於心,循任脈之外,屬心系,下膈,當臍上二寸之分,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出任脈之外,上行而挾咽,系目系。

 

以上二脈,一下行,一上行,皆伏行於內者也。

 

其直者,出行於外,亦經脈也。

 

從心系上至肺臟之分,出循腋下,抵極泉穴,自極泉下循 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兩經之後,歷青靈穴,下肘內廉,抵少海,自少海而下,循臂內後廉,歷靈道、通裡,至掌後銳骨之端,經陰 、神門,入掌內廉,至少府,循小指端之少衝而終,以交於手太陽小腸。

 

蓋心為君主之官,尊於他臟,故其交經授受,不假支別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3:37 | 只看該作者

心經諸穴歌

 

手少陰,九穴成,極泉青靈少海深,自靈道通裡而達,過陰 神門而迎,抵於少府,少衝可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4:17 | 只看該作者

分寸歌

 

少陰心起極泉中,腋下筋間脈入胸,青靈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後五分容,靈道掌後一寸半,通裡腕後一寸同,陰 腕後方半寸,神門掌後銳骨隆,少府節後勞宮直,小指內側取少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4:31 | 只看該作者

病證解

 

嗌干,脈上行挾嗌也。

 

心痛,本臟之腑。

 

其余心痛,皆包絡痛也。

 

渴而欲飲,心火內炎也。

 

目黃,脈系目系也。

 

脅痛,脈出腋下也。

 

 臂後廉痛,脈循 臂後廉也。

 

掌中熱痛,脈入掌內也。

 

心為五臟之主,邪不能干,除真心痛外,所載皆經絡中病。

 

此下即有本病,亦包絡之病,非本臟病也。

 

況經絡相連,病證多同,故《內經》雖各詳經絡,而本草所載,兩經合一。

 

今遵《內經》,仍各分一經。

 

至於標本用藥,俱載包絡經中,心經不必另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5-6-12 21:44:47 | 只看該作者

小腸經第六

 

(是經起於少澤穴,終於聽宮穴。)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上 抵鼻,至目內 ,斜絡於顴。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 、肘、臂外後廉痛。

 

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28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