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34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7:50 | 只看該作者

刺瘧篇第三十六篇

 

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

 

風瘧,因風病瘧也。

 

瘧發則汗出惡風,風傷太陽之肌腠也。

 

太陽,三陽也。

 

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所以治太陽之風瘧也。

 

 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附髓病,以 針,針絕骨,出血,立已。

 

附,舊本訛附,今改。

 

髓 痛甚,因風而 痛也。

 

按之不可,痛在骨也。

 

髓藏於骨,故名曰附髓病。

 

《經脈》論云,膽足少陽之脈,直下抵絕骨之端,是主骨所生病者。

 

故以 針,針少陽之絕骨,出血,立已。

 

身體小痛,刺至陰。

 

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

 

身體小痛,不若 病甚也,痛不在骨,在太陽之通體,故刺太陽經之至陰。

 

不言出血者,以諸陰之井,無出血。

 

至陰之穴,交於涌泉,陰可知矣,且當間日一刺。

 

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

 

間日一刺,其瘧亦必間日而作,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故瘧不渴,間日而作者,刺足太陽少陽之上,火氣主之,故渴而間日作者,刺足少陽。

 

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

 

五十九刺,見水熱穴論,溫瘧汗不出,是邪氣藏於腎,不能外出之陽,故為五十九刺,以瀉少陰腎臟之熱,而發越於外。

 

凡此,皆刺瘧之法,所以承上編而申明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7:57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五臟六腑,主十二經脈,一氣營運,環轉不息,臟腑不和則氣厥,氣厥則寒熱相移,寒熱相移,此皆得之氣厥,故帝問寒熱相移,伯舉而論之,終言得之氣厥也。

 

黃帝問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者何?

 

五臟六腑,一氣營運,寒熱相移,由於氣厥,帝故問之。

 

岐伯對曰;

 

腎移寒於脾,癰腫,少氣。

 

脾,舊本誤肝,今改。

 

五臟之氣,以腎為本。

 

如腎藏受寒,轉移於脾,脾主肌肉,故癰腫,癰腫則腠理的能外通皮毛,內合三焦,故少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06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脾臟受寒,轉移於肝,肝血凝聚,則癰腫。

 

癰腫則筋不柔和,故筋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12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肝移寒於心,狂,膈中。

 

肝臟受寒,轉移於心,心者,火也,寒逆於心則狂,申明狂者由寒氣之隔於中,故曰隔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20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心臟受寒,轉移於肺,則為肺消。

 

申明肺消者,消渴欲飲,飲一溲二也。

 

水精不布,下而不上,故死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26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肺移寒於腎,為涌水。

 

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寒於大腸,疾 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肺臟受寒,轉移於腎,則為涌水,申明涌水者,土虛水泛,土虛則按腹不堅,水泛則水氣寒於大腸,疾行則腸鳴而濯濯有而,如囊之裹漿,此為涌水之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33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承上文移寒,而復論移熱也,脾臟受熱,轉移於肝,肝氣熱則驚,肝血熱則衄,故為驚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39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肝移熱於心,則死。

 

肝臟受熱,轉移於心,心者火也,火烈自焚,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46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心臟受熱,轉移於肺,膈之上,心肺也,故傳為膈消,消,消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8:53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肺移熱於腎,傳為柔 。

 

肺臟受熱,轉移於腎,腎主骨,骨屬屈伸,故傳為柔 。

 

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 ,死不可治。

 

腎臟受熱,轉移於脾,脾者,土也,虛則清濁不分,故傳為虛腸 ,虛而腸 ,死不可治。

 

按陰陽別論云,心之肺,謂之死陰。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

 

肝之心,謂之生陽,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故心移寒於肺,肝移熱於心,腎移熱於脾,皆言其死,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01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

 

溺,鳥去聲。

 

承上文五臟寒熱相移,而論六腑之移熱也。

 

胞者,血海也。

 

膀胱者,胞中之室。

 

如胞移熱於膀胱,熱入膀胱則癃,血入膀胱則溺血。

 

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07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小腸居大腸之上,小腸受膀胱之熱,不能化物而傳於大腸,則膈腸不便,熱氣上蒸,則為口糜。

 

糜,腐爛也。

 

小腸移熱於大腸,為 瘕,為沉痔。

 

,音伏,義同痔字,簡脫今補。

 

小腸清濁,兼收小腸受熱,移於大腸,則精汁凝聚,而為伏瘕;

 

火熱下行,而為沉痔。

 

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

 

亦,作 ,下同。

 

大腸與胃,皆屬陽明燥氣,大腸移熱於胃,上熱而燥,故善食而瘦。

 

 者,懈。

 

土氣不濡,灌溉不力,善食而瘦,又謂之食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15 | 只看該作者

氣厥論第三十七篇

 

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

 

胃者,五穀之府。

 

膽者,中精之府,胃移熱於膽,膽受火熱,精汁不布,亦善食而瘦,亦曰食 。

 

膽移熱於腦,則辛 鼻淵。

 

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 ,瞑目。

 

,音滅,余篇仿此。

 

鼻兩旁曰 ,鼻血曰衄。

 

血污曰 。

 

膽藏精汁,腦為髓海。

 

膽移熱於腦,腦受火熱,則兩 辛 而鼻淵。

 

申明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

 

鼻淵不止,則傳為衄 ,衄 則三陽經脈皆虛,故瞑目。

 

蓋陽明之脈起於鼻 中,太陽少陽之脈,起於兩目 也。

 

故得之氣厥也。

 

五臟寒熱相移,及六腑移熱,皆由氣厥所致,故曰得之氣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21 | 只看該作者

咳論第三十八篇

 

咳,肺病也。

 

形寒飲冷,則為肺咳,而五臟六腑,皆能為咳。

 

五臟則關於肺,六腑則聚於胃,而治各有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28 | 只看該作者

咳論第三十八篇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凡咳皆出於肺,故為此問。

 

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肺朝百脈,五臟六腑之氣,皆出於肺,故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37 | 只看該作者

咳論第三十八篇

 

帝曰:愿聞其狀。

 

愿聞五臟六腑之咳狀。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 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

 

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皮毛先受邪氣,則外寒;

 

飲食寒氣則入肺,則內寒,外內合邪,因而客之於肺。

 

是為肺咳。

 

此言形寒飲冷而為肺咳也。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五臟之氣,合於四時,其受病也,各以其時,當其主氣之時而受,至非其主氣之時,各傳以與之而為咳。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為咳, 甚則為泄為痛。

 

治,猶主也。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主時。

 

主時而感於寒則受病,微則手太陰受寒而為咳,甚則足太陰受寒,而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申明五臟,各以其時受病之意。

 

咳病屬肺,故先舉其秋,肝心脾腎雖先受之,皆傳於肺而為咳。

 

脾為陰中之至陰,寄王四時,乘至陰,即其王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47 | 只看該作者

咳論第三十八篇

 

帝曰:何以異之?

 

五臟皆傳於肺而為咳,諸臟未悉其狀,故問何以異之?

 

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肺出音聲,以司呼吸。

 

故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喘久而唾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咽腫、喉痹。

 

心脈起於心中,上挾咽,復從心系,上肺,氣通於喉,故心咳之狀,咳則心病,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而喉痹。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 下滿。

 

肝脈布脅肋,上注肺,故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 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 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脾者地氣也。

 

肺者天氣也。

 

天氣左旋下交於地,地氣右旋上騰於天,故脾咳之狀,咳則右 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右 肩背,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腰者腎之外候,故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水氣上逆而咳涎,凡此申明五臟咳狀之各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29:56 | 只看該作者

咳論第三十八篇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

 

安所受病?

 

因五臟而問六腑之咳,從何受病。

 

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長蟲,蛔蟲也。

 

諸病由腑及臟,咳病由臟及腑,故五臟久咳,乃移於六腑也。

 

五臟咳病,皆歸於肺,故五臟先舉其肺,六腑咳病皆歸於胃,故六腑先舉其胃,胃者脾之腑,故脾咳不已則胃受之。

 

咳而嘔,胃氣逆也。

 

嘔甚則長蟲出,胃中冷則吐蛔也。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膽者肝之臟,故肝咳不已,則膽受之,咳嘔膽汁,膽氣上逆,嘔出苦涎也。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

 

矢屎通,舊本誤失,今改。

 

大腸者肺之臟,故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咳而遺矢,大腸失職也。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先氣,氣與咳俱失。

 

小腸者,心之腑,故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咳而失氣,下氣泄也。

 

下氣泄則咳平,故氣與咳俱失。

 

失,猶散也。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

 

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溺,鳥去聲。

 

膀胱者,腎之腑,故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咳而遺溺,膀胱不約,水氣泄也。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靈樞?本俞》論云:三焦者中瀆之府也;

 

屬膀胱,故腎咳不已,始則膀胱受之,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

 

三焦之氣不能自下而中,故咳而腹滿,不能從中而上,故不欲食飲也。

 

凡此皆五臟久咳移於六腑,其狀如此。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此結上文之意,六腑以胃為本,五臟以肺為先,故承上文五臟六腑之咳而言,此皆聚於胃,關於肺。

 

聚於胃則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

 

關於肺,則氣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30:03 | 只看該作者

咳論第三十八篇

 

帝曰:治之奈何?

 

聚胃關肺,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

 

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帝曰:善。

 

關肺而治臟者,治其俞,五臟之俞,皆在於背,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是也。

 

聚胃而治俞者,治其合。

 

六腑之合,皆在於肘 之中。

 

如胃合於三裡,膽合於陽陵泉,大腸合於曲池,小腸合於小海,膀胱合於委中,三焦合於天井是也。

 

若臟腑兼病,治浮腫者,治其經。

 

經者,臟腑相通之經脈也。

 

舉浮腫,則涕唾氣逆,皆在其中,得其治俞治合治經之意,而推展之,治咳不難矣,帝故善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30:11 | 只看該作者

舉痛論第三十九篇

 

人身經脈流行,氣機環轉,上下內外,無有已時,寒氣客之,稽遲不行則痛,諸痛各不同形,百病皆生於氣,帝舉以問,伯一一以對,是為舉痛論也。

 

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

 

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今余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 己,如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

 

厭,棄也,棄其非而從其是也。

 

言天必驗於人,言古必合於今,言人必棄於己,不惑於道而知要數之極,所謂至明也。

 

今人不能,故以為問,言而可知,問而知之也,視而可見,望而知之也,捫而可得,脈而知之也,或言或視或捫,皆今有驗於己,如蒙昧未明者發之,疑惑未決者解之,其道可得而聞乎?

 

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

 

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是何道之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7:42 , Processed in 0.32812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