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正義 卷十二】
陳子曰:「古之君何如則仕?」
(陳臻問:古之君子謂何禮可以仕也)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
迎之致敬以有禮,言將行其言也,則就之;
禮貌未衰,言弗行也,則去之。
其次,雖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禮,則就之;
禮貌衰,則去之。
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饑餓不能出門戶,君聞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從其言也。
使饑餓於我土地,吾恥之。』
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所去就,謂下事也,禮者,接之以禮也;
貌者,顏色和順,有樂賢之容。
禮衰,不敬也;
貌衰,不悅也。
其下者,困而不能與之祿,則當去。
矜其困而問之,苟免死而已。
此三就三去之道。
窮餓而去不疑也,故不言去,免死而留,為死故也。
權時之宜,嫌其疑也,故載之也)
疏「陳子」至「己矣」。
○正義曰:此章指言士雖正道,亦有量宜,聽言為上,禮貌次之,困而免死,斯為下矣。
備此三科,亦無疑也。
「陳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則仕」,陳臻問孟子:古之君子何如則可進為之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孟子答之,曰古之君子為仕,所去、就有三也。
下文孟子解之者是也。
自「迎之致敬」至「死而已矣」,是解所去、就有三矣。
言國君迎接之,致其敬以有禮,言將行用其言也,則就而仕之,是所謂行可之仕也。
如禮貌接之以禮,又有樂賢之容未衰,而言弗得行也,則當退而去之,以其為道而仕,道不行則去矣。
其次國君雖未行用其言,然而接之致敬以有禮,則就而仕之,是所謂際可之仕也。
及其國君接之不以禮,又無樂賢之容,是其禮貌衰也,是則退而去之,以其為禮而仕,禮既衰則去矣。
其下朝旦無以食,夕昏又無以食,以至饑餓睏乏不能出其門戶,國君聞之,乃曰吾大為之君者,不能使之得行其道,又不能聽從其言,而使饑餓於我之土地,吾羞恥之也。
如此,國君有以周賜之,亦可以受之而不辭也。
無他,免其餓死而已矣。
以其為貧而仕,是公養之仕也。
是以昔之孔子去、就如是,此孟子答陳臻之問,所以執此而詳悉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