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4:11 | 只看該作者

臍痛1個月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徐X X,男,58歲,農民,1985年12月15日診。


患者肚臍中隱痛1個月餘,雖整天疼痛不止,卻不加重,喜溫喜按。


曾自取陳艾煎湯薰洗,蔥白搗爛和鹽炒熱敷臍上,可取效於一時,但旋又隱痛如故。


乃就醫,先眼烏梅丸湯劑2帖不效,改服附子理中湯2帖,似覺減輕,但數日後又隱痛如故,遷延至今。


此明係寒證,但何以內服、外用溫熱藥物療效均不佳?


細詢其得病之由,言平素便畏寒涼,今秋曾守護柑橘園10餘日。


夜間茅屋透風,又頻起巡查,衣履較單薄,頗感涼意。


有一夜,因不慎失火,茅屋化為灰燼,驚懼交加,臥床數日,便覺肚臍中隱隱作痛,如此而已。


患者面色少華,手足逆冷,腸鳴便溏,舌淡苔白滑,脈沉遲。


揆度其臍痛之病機,確係腎陽虛衰,寒凝神闕,乃借鑒陳鼎三——江爾遜經驗,用真武湯加胡蘆巴治之:熟附片30g(先煎1小時),白朮15g,茯苓15g,白芍 12g,生薑15g,胡蘆巴30g:服3劑,肚臍中隱痛消失,手足轉溫,腸鳴、便溏均止。


隨訪1年,臍痛未復發。


學員 本例臍中隱痛,病情雖不重,但臨床少見,教科書也未寫上,而老師出一真武湯取得佳效,更是我始料不及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4:27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我也有同感。


但難以理解的是,本例臍痛,從病因、病性、體質、舌脈等綜合分析,應屆於脾腎陽虛,何以眼附子理中湯療效不佳呢?


[老師]肚臍是神闕穴所居之地。


神闕穴中痛,方書有稱為「當臍痛」者,屬於少陰腹痛範疇。


患者年近花甲,素畏寒涼,其腎陽不足可知;


又得之餐風飲露,大驚卒恐之後,且伴手足逆冷,腸鳴便溏,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確係腎陽虛衰,寒凝神闕。


當然,如僅僅根據伴見的一派虛寒症狀、舌脈,籠統地辨證為「脾腎陽虛」未嘗不可,但本例疼痛的確切部位卻不支援這一辨證結論。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按部位來劃分,從胃脘至臍為大腹,屬太陰脾;


本例痛在臍中,不在大腹部,因而不涉及或主要不涉及太陰脾臟。


而附子理中湯溫補脾腎,是以溫補脾陽為主,兼溫腎陽,沒有緊扣本例的確切病機,所以療效不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4:42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


看來治療腹痛時要確切地辨明部位,這一點教科書上沒有充分強調,請老師再指點一下。


[老師]大家知道,中醫所稱的腹部,指的是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


具體歸屬是:從胃脘至臍為大腹,屬太陰脾;


臍中及臍下小腹屬少陰腎;


臍旁左右屬衝脈;


臍下小腹兩旁為少腹,屬肝。


治療腹痛時如不確切地辨別部位,就不知到底病在何臟腑何經脈,遣方選藥時就不可能成竹在胸,穩操勝券,而有「慮其動手便錯」之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4:58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真武湯是溫陽利水之方,治療陽虛水腫。


但本例臍痛,並無陽虛水腫症侯,何以要選用此方?


[老師]說真武湯可以治療陽虛水腫是對的,但如把真武湯的主治範圍僅僅局限於陽虛水腫,就有「劃地為牢」之嫌了。


嚴密地說,真武湯是治療腎陽虛衰、水氣為病之方。


水氣為病,外溢則為水腫,上衝則為頭眩或喘咳,內停則為腸鳴便溏(本例便是)。


當然,本例的主症——臍痛,不是水氣為病,而是腎陽虛衰,寒凝神闕。


為什麼要選用真武湯呢?


因為真武湯中附子配芍藥,不僅能溫腎陽、祛寒凝,更能入陰破結,斂陰和陽,完全契合少陰腹痛的基本病機。


清•吳儀洛《成方切用》稱真武湯為「治少陰傷寒腹痛」之方,是很有見地的。


臨床實踐早已證明,真武湯不僅可以治療腎陽虛衰,水氣為病,還可以擴大運用於腎陽虛衰,寒凝內痛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5:12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乙


為什麼還要重加胡蘆巴30g呢?


[老師]這是江老的老師陳鼎三先生的經驗,也是有文獻記載的。


如《本草綱目》謂胡蘆巴性味「苦,大溫,無毒」,主治「元臟虛冷氣」。


「元臟」就是腎臟。


陳老及江老平生治療陽虛寒凝的當臍痛,都用真武湯原方重加胡蘆巴一味,無不應手取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5:28 | 只看該作者

進修生甲


我由此產生兩點疑問:第一,既然老師斷言真武湯可以擴大運用於陽虛寒凝內痛之證,那麼,本例臍痛只用真武湯,而不加胡蘆巴,療效將如何?


第二,如果用真武湯療效不甚佳,又不加胡盧巴,而加用同樣可以治療「元臟虛冷氣」的其他大溫藥物,如肉桂、仙茅、小茴、丁香等,療效又將如何呢?


[老師]據江老臨床體驗,治療陽虛寒凝臍痛,用真武湯重加胡蘆巴,見效快,且不易復發,其療效優於單用真武湯。


至於不加胡蘆巴,而用其他溫腎祛寒藥物療效又將如何,請大家今後有機會時進行驗證。


這裏附帶說一句:若不是臍中痛,而是臍下小腹痛之屬陽虛寒凝者,單用真武湯即可奏佳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5:45 | 只看該作者

高熱,神識昏蒙


長春中醫學院教授 肖永林 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周世民 宮X X,男,61歲,吉林省集安縣人。


1983年7月來診。


該患於半月前發病,始覺惡寒,發熱,嗣後惡寒漸解而發熱日重,體溫達39.5℃左右,曾於當地醫院治療10餘日,病勢不減,且漸漸出現神志昏蒙,間有譫語之症。


經人介紹,求為診治。


詢其發病過程及證悄,言於20餘日前,先感覺身體疲乏無力,身重肢倦,食欲不佳,於半月前,忽一日覺惡寒,頭重而痛,全身酸痛,體溫38.5℃o又有胸悶噁心,脘腹脹滿,不饑不渴,即入院治療。


因患者本人即是老中醫,當地縣領導與醫院都很重視,曾用各種中西藥物治療。


西藥以靜脈給抗生素為主;


中藥大抵以清熱解毒,養陰涼血之劑為主,雖一再用藥,而病情不見好轉。


又細問其各種證情的變化,開始1?


日有惡寒,後即解除,而發熱漸重,達39.5℃,上午較輕,下午加重,夜熱更甚。


發熱雖高,但不覺燥熱、口渴。


每於體溫升高時,可有汗出,汗後體溫稍降,可致38℃左右,過2?


小時體溫升高後,又有汗出,1日內能出幾次汗。


始覺全身酸痛,頭部重痛,近些日疼痛大減,而頭仍昏重。


近三四日來於午後及夜間時有神識不清,譫語,曾用安宮牛黃丸數丸,每次服藥後半小時左右,體溫可下降至37℃左右,但2小時後體溫反而更高;


大便尚可,不燥不溏;


小便量少而色黃;


雖數日不欲食,而脘腹脹滿猶不稍減。


患者舌體淡胖,苔白黃而膩,脈象濡緩。


據其發病過程,臨床表現,所用藥物及服藥後之情況,特別是現有的症狀、舌象、脈象等情況綜合分析,此病屬於濕溫,證為濕熱並重。


擬以化濕清熱之法為主,稍佐清心開竅之品。


為其疏方:杏仁10g,厚朴15g,菊花10g,白蔻仁10g,半夏)5g,梔子15g,連翹15g,滑石15g,竹葉 10g,鬱金15g,菖蒲15g。


水煎,日1劑,分3次服。


2劑後體溫下降至37.5℃,下午至38℃。


各種證情均有明顯好轉,神志昏蒙,譫語減輕。


又服前方2劑,體溫降至36.5℃,下午37?


7.5℃。


舌苔已大體退淨。


病情基本好轉,唯胃納欠佳。


用下方以善後:白蔻仁5g,藿香葉5g,薄荷葉5g,荷葉10g,蘆根15g,竹葉5g。


加溫水適量浸泡1小時左右,放火上輕煎至有香氣出為止,泌出藥液,再加水煎1次。


合併2次之藥液,分3次服。


2劑後,熱退身和,胃中脹滿全無,納食漸加,舌象正常。


於次日返回家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6:07 | 只看該作者

醫生甲


請老師談一下辨治此證之要點。


[老師]對於溫熱病之治療,首先要辨明其病是屬於溫熱類溫病,還是屬於濕熱類溫病,其次是辨清其證的性質。


溫病中包括多種溫病,區別開各種溫病固然重要,而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辨明其為溫熱與濕熱兩類。


因這兩類溫病從病因、病機、病位、病證及治則、用藥等方面都有原則的區別,因而在診治溫熱病時,這一點十分重要。


從該患的證情來看,其病為濕熱類溫病無疑。


更確切地講,此病為濕溫病,證屬氣分證。


濕溫的氣分證,有濕有熱,治療時,當以辨明濕與熱的孰多孰少為首務。


即其證是屬濕重於熱,熱重於濕,還是濕熱並重,此患之證情,屬於濕熱並重,因而在治療時採用化濕清熱之法,從而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總之,首先辨明其為濕熱類溫病的濕溫,證屬氣分,其次辨明其證為濕熱並重,這是辨證上的要點。


既然證屬濕熱並重,則應按濕熱證之治療法則用藥,而不應以治療溫熱之方法、藥物來治療濕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6:26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老師說此患之病是濕溫病,證屬濕熱並重,依據是什麼呢?


[老師]此病發於7月份,正是夏暑(小暑在7月7日前後,大暑在7月23日前後)濕熱偏盛之季。


此時所患之溫病,不是暑溫(包括暑溫類證)即是濕溫。


吳鞠通說,「暑兼濕熱,其偏於暑之熱者為暑溫;


偏於暑之濕者為濕溫」。


但暑溫發病急劇,而濕溫發病緩慢。


暑溫起病即以陽明燥熱證為主,多無衛分證;


而濕溫始病乙太陰濕熱證為主,多有衛分證。


此患者未病之前即已有數日身體不適,食欲不佳。


發病後又有一二日之衛分證。


當衛分證解除後,雖體溫不斷升高而熱象並不顯露,如不渴,不煩躁,面目不紅赤,口唇不焦乾,舌苔無燥裂起刺等都說明此病為濕溫而非暑溫。


濕溫邪在氣分,其證有濕有熱。


若濕重於熱者,雖熱勢稽留而外顯一派濕象,如舌淡胖,苔白膩,小便不黃赤,若是熱重於濕者,則又以陽明經熱證為主。


而此患之舌苔已變黃,小便短黃,則非濕重之證可知;


而又無陽明燥熱煩渴之象,故此證為濕熱並重無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6:44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丙


老師在前面講,應按濕熱證之治療法則用藥,而不應誤以治療溫熱之法來治療濕熱,能講得詳細些嗎?


[老師]濕熱病之發熱,為濕阻氣機,濕熱鬱蒸而致。


有時雖然體溫很高,但卻表現出一派氣滯濕阻之象。


所謂「濕處熱外,熱蘊濕中」,即形象地說明了這種狀態。


欲清此熱,必先化濕。


欲祛濕邪,必先暢氣。


欲暢氣機,必開泄上焦,宣通中焦,滲利下焦之法同用。


而藥物必以辛溫芳香,苦溫燥濕,淡滲利濕之品為主。


如蔻仁、陳皮、半夏、藿香、菖蒲之辛香;


杏仁、厚朴之苦溫;


苓、澤、通、滑、薏、竹之淡滲往往配合應用,使三焦之氣機通暢,則水濕自無容留之地。


濕邪去則熱無所依而勢孤,往往不清之而自退。


此即治濕熱蘊結,濕重於熱之法。


如病證已轉化為濕熱並重,則在此基礎上,再加苦寒燥濕泄熱之品,如黃芩、黃連、梔子等味,以泄熱降火,即所謂「辛開苦泄」(或曰「辛開苦降」)之法。


既去其濕,又清其熱,此治濕溫氣分證,濕熱並重之法。


若不識濕熱鬱於氣分之機理,而一見高熱,便直用寒涼。


寒之而熱不去,則用滋陰。


或見脘腹脹滿而用攻下,皆為誤治。


蓋「熱者寒之」,「治熱以寒」,乃治陽熱實火;


之法。


故溫熱類溫病的氣分證、邪熱熾盛時,必以此法直折火勢;


熱盛最易灼陰,或配陰柔,以濟不足之陰;


陰傷常易燥結,或伍瀉下,以通燥熱之結,皆為正治之法。


但濕熱類溫病的氣分證則不然,以上寒涼、滋陰、瀉下等法皆不可用。


蓋因其發熱乃由濕阻氣機,氣鬱化熱,濕熱蘊結而致。


濕為陰邪,黏膩淹滯,非用辛溫剛燥宣散等陽藥以暢之化之,則濕邪不去,濕邪不去則與熱相結而愈鬱愈熱。


若誤用寒涼以清之,則是以陰寒之藥治陰濕之邪,必有寒涼遏伏,氣機鬱阻,陰濕愈盛之患;


若誤用滋陰之品,則為以濕助濕,而濕邪愈重;


若誤用瀉下之品,則脾陽受傷而濕邪愈留。


此患者初時所用之藥,大體不外此類,故病勢漸至加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7:04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此患已出現神昏譫語,老師為何不用安宮丸、至寶丹等藥?


[老師]溫病中出現神昏譫語,證情不同,治療方法也因之而異,不能一見高熱、神昏譫語便使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藥。


因為安宮牛黃丸與至寶丹等皆係涼開之品。


所謂涼開,是說這類藥物具有芳香開竅之功,而性偏寒涼;


又有清心解熱之能,所以只適用於溫熱病中,由於熱邪傳入心包而致神昏竅閉之證。


此患者之神識昏蒙,時有譫語,不屬涼開藥之適應證,故不用之。


即或應用,也屬藥不對證。


此患者曾服用過數丸安宮丸,不僅神昏譫語未見減輕,而發熱等症反而加重,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7:20 | 只看該作者

醫生甲


老師說,溫病中出現神昏譫語證情不同,能否講一下這一問題。


[老師]溫病中出現神昏或譫語,大抵有以下幾種情況,在溫熱類溫病中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7:34 | 只看該作者

熱閉心包


為熱邪上犯,煎津成痰,痰熱阻閉心包,症見灼熱,神昏譫語,或昏憤不語,舌蹇肢厥,舌絳鮮澤。


治宜安宮、紫雪、至寶等清心開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7:49 | 只看該作者

熱入營血


症見身熱夜甚,心煩不寐,時有昏譫,舌絳無苔,為熱入營分,若見失血或發斑,而見昏狂譫妄,則為熱入血分。


治宜清營泄熱,或涼血散血,兼用清心開竅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8:02 | 只看該作者

胃熱乘心


為陽明經、腑證而出現神昏譫語者,其舌苔或黃或灰或黑,必焦燥,或起刺,或有裂紋。


宜白虎、承氣輩清之、下之,則胃熱去而神自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8:20 | 只看該作者

蓄血證


即陽明腑實又兼腸內出血,不能順利便出,蓄積而成。


症見大便色黑而不易,小腹滿硬,小便自利。


宜桃仁承氣之類瀉燥結而化瘀血。


又有熱入血室,晝日明瞭,夜則譫妄之證。


濕熱病中出現昏譫,多為濕熱鬱蒸,上蒙心包而致,症見神識昏蒙,時清時昧,似清似昧,舌苔或黃或黃白相兼,而必垢膩,治宜化濕清熱而開竅,常用菖蒲鬱金湯之類。


暴吐、暴瀉、虛脫湖南中醫學院教授 熊繼柏 男患,27歲,農民。


病人大吐大瀉,昏倒不起。


由於病人家住邊遠山區,交通不便,且離醫院較遠,餘遂急奔病人家中搶救。


詢其病情:家人訴患者當日下午冒著烈日酷暑在田間搶收早稻,因口渴之極,在田邊水池中舀喝了2碗生水,須臾便覺腹中疼痛,旋即上吐下瀉,竟昏倒在田間。


該地鄉村醫生給服了半包人丹,1瓶十滴水,2瓶藿香正氣水。


入暮時,患者又復吐瀉頻頻,上則嘔吐如噴,下則泄水如注,請醫生給予針劑注射、服藥,可是不論藥與水,下嚥即吐,不能取效。


察其病態:病人兩目深陷,面部肌肉陷下,腹部凹陷癟小,面色灰黯,口唇淡紫,聲低息微,口張氣短,時時嘔逆,大便失禁,泄水不止。


且全身冷汗淋漓,畏寒肢冷,舌色淡白,脈微細無力。


析其脈證:乃陰液將竭,陽氣欲脫之危侯。


病人生命危在頃刻,已來不及抬送醫院,當時又沒有條件進行輸液,只得完全依靠中藥進行搶救,於是急擬2方。


第一方:烏梅30g,乾薑15g。


第二方:高麗參30g,黑附片60g,炙甘草15g。


首先用第一方的2味藥煎成濃汁候冷,每次給病人喂服l湯匙,1小時之內連服5次,須臾嘔吐之勢稍定,藥水已能入胃,旋即濃煎頻飲第二方,半小時服1次,每次服3湯匙。


約3小時左右,患者氣色轉佳,四肢轉溫,汗瀉漸減,脈趨沉細,危機得到緩解。


此時患者但覺口渴欲飲,氣短不續。


天明之後,改擬附子理中湯合生脈散治之。


處方:吉林參15g,乾薑15g,焦白朮12g,附子15g,炙甘草10g,麥冬30g,五味子8g。


水煎服3劑,日服1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8:35 | 只看該作者

次診


3日後往視,患者吐瀉均止,並已進粥。


惟覺精神困倦,四肢乏力,食少,自汗。


其舌色已轉紅潤,脈象已趨細緩。


乃擬參苓白朮散3劑,善後收功。


處方:台黨參20g,焦白朮10g,茯苓12g,炙甘草6g,山藥15g,白蓮肉10g,炒薏米15g,桔梗6g,砂仁6g,炒扁豆15g。


服完3劑,病人即停進藥,其病亦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8:53 | 只看該作者

醫生甲


此病猝暴危急,請老師談一談在辨證時應把握住哪些關鍵?


[老師]對此病的辨證,關鍵在於把握兩點:此病發在炎暑季節,由於飲不潔淨的生水所起。


似此逢暑熱燔熾而猝然飲冷者,最易造成兩種病變,一是濕熱壅遏腸胃,二是中焦陽氣受損。


而本患者身不發熱,舌苔不見黃膩,脈不滑不數;


卻出現畏寒肢冷、舌淡、脈微。


這顯然不是濕熱阻遏,而是中陽受損,脾胃失司所致的上吐下瀉,此其一。


上吐下瀉,最應辨清虛實,凡「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實證必然表現實象,諸如發熱惡寒、胸悶腹脹、腹痛拒按、嘔吐酸苦、瀉下腐臭、肛門灼熱、小便黃赤、舌苔垢膩、脈象有力等。


而本患者卻見兩目深陷、面頰瘦削、腹部凹陷、口張氣短、聲低息微,更兼自汗肢冷,脈微無力,已呈一派虛衰之象。


且暴吐暴瀉,謂之「上爭下奪」,最易傷津耗氣,產生危侯。


《醫宗金鑒》曾指出,「嘔吐而見面色青,指甲黑,中痛不止,肢厥不回者凶;


泄瀉若見脈微細,手足寒,氣短少,水漿不入,大便失禁者凶」。


而本患所見即是虛脫兇險之象,此其二。


當務之急,必須固氣救脫,以挽生命於垂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9:11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請老師談一談,用中醫中藥搶救暴吐暴瀉的虛脫證,應當注意哪些關鍵問題?


[老師]暴吐暴瀉發生虛脫,在有條件的地方,必須首先採取輸液搶救。


可是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主要是指在邊遠山區,交通不方便,醫藥條件差的情況下,應當發揮和依靠中醫中藥的救治作用。


只要救治得法,完全可以取得速效,上述病案便是實例。


從本病的救治而言,應當抓住三個關鍵問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59:35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暴吐暴瀉


必須先治其吐。


夫「嘔吐者,胃氣上逆而不下也」。


嘔吐嚴重則飲食不能進,湯藥不能入。


凡嘔吐不能納藥食者,最難治療。


因為藥水入咽即吐,不能停留胃中,藥既不能入胃,又安能奏效?


因此必須先治其吐。


俟吐勢稍緩,使藥能入胃,再去治瀉,如此方能取效。


餘在數十年臨證中,每遇此種情況,必當辨別寒熱,先治其嘔吐。


若患者表現口苦、嘔惡、舌苔黃,屬熱證者,用烏梅30g,配以黃連10g,竹茹15g,酸苦並用,止嘔作用很強。


若患者表現嘔吐清水、口不甚渴、舌苔白,屬寒證者,用烏梅30g,乾薑10g,白豆蔻10g,酸辛並用,止嘔之效亦速。


方中烏梅,其味極酸,其性收斂,取其酸收以制胃氣之上逆,且烏梅生津,對於嘔吐而失津者,用之最宜,用大劑量烏梅止嘔,臨床屢試屢驗。


本案患者正是頻頻嘔吐,藥難下嚥,故先取烏梅、乾薑,酸溫並用以降寒濁,止嘔逆,冀其通關開噤,使藥能入咽,然後圖以正法。


這裏還需說明,凡治劇烈嘔吐,其服藥方法十分重要,需將藥物濃煎之後,待其冷熱適中,每次只能服用l湯匙(小兒酌減)。


服後不可隨即飲水或進食。


服藥後或即嘔吐者,過15分鐘可再進藥1湯匙,連服3-5次,吐勢就會逐漸控制。


俟其吐止能納,然後才能加大服藥量。


或有不知此者,明見病人吐藥而不能納,卻仍以大杯整碗湯藥強灌之,或者藥剛下嚥即飲水、吃水果者,每致傾囊吐出,愈服愈吐,終不濟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5:44 , Processed in 0.48438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