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倦傷脾】
心火乘土,而肺金受邪,脾胃一虛,肺氣先絕,肺者,氣之本,黃 補肺固表為君;
脾者,肺之本,人參、甘草補脾益氣,和中瀉火為臣;
白朮燥濕強脾,當歸和血養陰為佐;
升麻以升陽明清氣,柴胡以升少陽清氣,陽升則萬物生,清升則濁陰降;
加陳皮者,以通利其氣,生薑辛溫大棗甘溫,用以和營衛,開腠理,致津液諸虛不足,先建其中。
中者何?
脾胃是也。
《經》曰:勞者溫之。
溫能除大熱。
大忌苦寒之藥,以傷胃土耳。
大抵人年五十以後,降氣常多,升氣常少,秋冬之令多,春夏之令少。
若氣稟素弱,內傷元氣,清陽陷遏,並宜此藥活法治之。
脾為坤土,以應地氣,地氣升而發陳之令布,天氣降而肅殺之令行,勞倦傷脾,土虛下陷。
《經》曰:交通不表,名木多死,白露不下,菀稿不榮。
此言肅殺成否之象,人應之,則變症百出,未央絕滅。
東垣先生深達造化,故立溫和之利,溫和者,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但以升麻提脾之右陷者,從右而升;
柴胡提肝之左陷者,從左而升。
地既上升,天必下降,二氣交通,乃成雨露,此氣行而生氣不竭矣。
治勞傷者,可不如是耶!
古方黃 一錢,其余三分五分,立齋常用參 各錢半,白朮當歸各一錢,陳皮五分,升柴各三分,進退加減,神應無窮。
如病甚者,參 或三錢、五錢,隨症加用。
脾胃喜甘而惡苦,喜補而惡攻,喜溫而惡寒,喜通而惡滯,喜升而惡降,喜燥而惡濕,此方得之,但用之於脾胃中元陽之氣不足極當。
若用之於脾胃中元陰之氣不足,則恐不能相宜。
蓋氣藥多而血藥少,且有升提味辛之品,陰虛者,浮火易升,虛氣易逆耳。
古今稱補中益氣湯,為萬世無窮之利。
其義云河?
此發前人之所未發,繼仲景、河間而立,意深遠矣。
世人一見發熱,便以外感風寒暑濕之邪,非發散邪從何解?
又不能的見風寒暑濕,對症施治,乃通用解表之劑,如九味羌活湯、敗毒散、十神湯之類,甚有涼膈、白虎,雜然並進,因而致斃者多矣。
東垣深痛其害,創立此方,以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傷者多,外感者,間或有之。
縱有外邪,亦是乘虛而入,但補其中,益其氣,而邪自退,不必攻邪,攻則虛者愈虛,而危亡隨其後矣。
倘有外感而內傷不甚者,即於本方中,酌加對症之藥,而外邪自退,所謂仁義之師,無敵於天下也。
至於飲食矢節,勞役過度,胃中陽氣自虛,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此陽虛自病,誤作外感而發散之,益虛其虛矣。
為害豈淺哉!
又有一種內傷真陰而發熱者,與內傷陽氣相似,此當填補真陰,心肺在上,腎肝在下,脾胃處於中州,為四臟之主氣者,中焦無形之氣,所以蒸腐水穀,升降出入,乃先天之氣,又為脾胃之主,後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氣不行,是方蓋為此氣因勞而下陷於腎肝,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故用升麻使由右腋而上,用柴胡使由左腋而上,非藉參之功,則升提無力,所以補益後天中之先天也。
升而降,降而升,務使氣血和平而已,故陷而降,固不可有升無降,亦不可所謂有春夏而無秋冬,有生發而無收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