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虛去虛,補則有餘】
從治虛之法以去虛是補則有餘也。
(血氣巳調,形氣乃持余巳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持,定也度,入聲。
(岐伯曰,經脉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穀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
,夫血脉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
衛氣歸之不得復反,言其留聚不散也,○蝕音,食,萓音宜,萓莮草,鹿蔥也,殖,音植,泣,濇同。
(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寫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寫,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脉敗漏,薰於五藏,藏傷故死矣。)。
癰毒由淺至深,傷藏則恐,如下文所至,及下篇癰疽五逆等候,皆藏氣受傷之證。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曰名,岐伯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不寫,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寫則合豕膏冷食三日巳。)。
猛疽,言為害之急也,若膿巳寫當服豕膏,可以愈之,即豬脂之煉淨者也,觀萬氏方有治肺熱暴瘖者,用豬脂一斤,煉過,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項,濾淨冷定,不時挑服一匙即愈,若無疾服
,此最能潤肺潤腸,即是豕膏之屬。
(○發於頸,名曰天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脉,內薰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頸前頸也,色赤黑者其毒必甚,淵液,足少陽經穴,其發在頸,則連於肺系,下入足少陽,則及乎肝藏矣,故至於死。
(○陽氣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爍,其色不糸,項痛而如剌以鍼,煩心者死不可治。)。
陽氣大發,邪熱之甚也,色有不樂,傷乎神也,痛如刺以鍼毒之銳也,煩心者,邪犯其藏也,故不可治,○爍式灼切。
(○發於肩及臑,名曰疵癰,其狀赤黑,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藏,癰發四五日,逞焫之。)。
肩髆不軟白肉處曰臑,此非要害之所,故不及五藏,逞,疾也,焫,艾炷也,謂宜速灸以除之也,○臑儒輭二音,又奴刀,奴到二,切瘧,資子二,音焫,如瑞切。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疎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巳,勿裏之。)。
砭石欲細者,恐傷肉也,欲長者,用在深也,故宜疎不宜密,○砭,標兼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