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1)】

 關閉 [複製鏈接]
48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3:44 | 只看該作者

風傳五藏


素問玉機真藏論○二十九。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長義如前章。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客者,如客之自外而至,居非其常也,畢盡也,風寒客於皮膚,則腠理閉密故毫毛盡直,寒束於外,刖陽氣無所疎泄故鬱而為熱,斯時也寒邪初中在表,故可取汗而愈。


(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邪在皮毛,不亟去之,則入於經絡,故或為諸痺,或為不仁,或為腫痛,故當用湯熨灸刺之法,以去經絡之病。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日肺痺,發欬上氣)。


風寒自表入,藏,必先於肺,蓋肺合皮毛,為藏之長也宣明五氣篇曰,邪入於陰則痺,故肺受風寒則病為肺痺,而其變動為欬,欬則喘急,故為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日肝,痺,一名日厥,脇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在肺弗治則肺金乘木,故及於肝,是為肝痺,肝氣善逆,故一名日厥,厥在肝經故脇痛厥而犯骨故出食,可按若刺,則厥逆散而肝邪平矣。


(弗治,肝傳之脾,有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石浴)。


在肝弗治,則肝水乘土,風熱入脾,病名脾癉,其在內則腹中熱而煩心,在外則肌體出黃可按可藥可浴,在解其表裏之風熱耳。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日疝瘕,少腹寃熱而痛出白,一名日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在脾弗治,則土邪乘腎,病名疝瘕,邪聚下焦故小腹冤熱而痛,溲出白濁也,熱結不散,虧蝕真陰,如蟲之吸血,故亦名日蠱,○瘕,加駕二音。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日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當死。)。


腎邪克火則傳於心,心主血脉,心病則血燥,血燥則筋脉相引而急,手足攣掣,病名日瘛,邪氣至心,其病巳極,此而弗治,故不出十日當死,○瘛,音翅。


(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病當三歲死)。


若腎傳於心,未至即死而邪未盡者,當復傳於肺,而金火交爭,金勝則寒,火勝則熱,故發寒熱,三歲死者,凡風邪傳偏五藏,本當即死,其不死者,以元氣未敗,勢猶在緩,故肺復受邪,再一歲則肺病及肝,二歲則肝病及脾,三歲則脾病及腎,三陰俱敉,故當死也。


(此病之次也)。


此即順傳所勝之次第也。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


病有發於倉卒者隨氣為患不以次而入,亦不必依之以治其傳,上又於道傳順傳久外,而復有不次相乘者矣,○卒,猝同。


(或其傳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五志之發無常,隨觸而動,故生病亦不以其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5:09 | 只看該作者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喜則氣下故傷心,心傷而大虛,則腎氣乘之,水勝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5:31 | 只看該作者

怒則肝氣乘矣


怒則氣逆於肝而乘於脾木勝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5:54 | 只看該作者

悲則肺氣乘矣


悲則氣并於肺而乘人,於肝,金勝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6:15 | 只看該作者

恐則脾氣乘矣


恐傷腎而腎氣虛,則脾氣乘之,上勝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6:59 | 只看該作者

憂則心你乘矣


憂傷肺則心氣乘之,火勝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7:26 | 只看該作者

此其道也


或以有餘而乘彼,或以不足而被乘,皆乘所不勝此不次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7:49 | 只看該作者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藏惟五,而五藏之傳,又能各兼五藏,則有二十五變,傳者以此傳彼,乘者以強淩弱,故有曰傳曰乘之異名耳,本篇與藏象煩二十四章,同出一論,所當並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08:57 | 只看該作者

風厥勞風


素問評熱病論○三十。


(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


不為汗解,謂汗後熱煩不也散也。


(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畏裏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


風為陽邪,故汗雖出而身仍熱也,巨陽主氣,氣言表也,表病則裏應故少陰得熱,則陰分之氣,亦從陽而上逆,逆則厥矣,故名風厥,○按風厥之義不一,如本篇者言太陽少陰病也,其在陰陽別論者,云二陽一陰發病,名曰風厥,言胃與肝也,詳本類前六,在五變篇者,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肉不堅,腠理脉也,詳本類後七十六,俱當參辨其義。


(帝曰,治之奈何,岐白曰,表裏刺之,飲之服湯)。


陽邪盛者陰必虛,故當寫太陽之熱,補少陰之氣,合表裏而刺之也,飲之服湯,即脉度篇所謂虛者飲藥以補之之意。


(○帝日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


勞風者,因勞傷風也肺下者,在內則胸鬲之間,在外則四椎五椎之間也,風受於外則病應於內,凡人之因於勞者必氣喘,此勞能動肺可知, ○按王氏曰勞謂腎勞也,腎脉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腎勞風生,上居肺下也,此固一說,第勞之為病,所涉者多,恐不止於腎經耳。


(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


邪在肺下,則為喘逆,故令人強上不能俛首,風熱上壅則畏風羞明,故令冥目視。


(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風熱傷陰,則津液稠濁,故唾出若涕,肺主皮毛,衛氣受傷,故惡風振寒。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俛抑)。


風之微甚,證在俛抑之間也,故當先救之,然救此者必先溫肺,溫肺則風散,風散則俛抑安矣,若溫散不愈,鬱久成熱,然後可以清解,溫清失宜,病必延甚, ○俛,俯同。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風邪之病肺者,必由足陽膀胱經,風門肺俞等穴,內入於藏,太陽者水之府,三陽之表也,故當引精上行,則風從欬散,若巨陽氣盛,引精速者,應在三日,中年精衰年不精者,應在七日,當欬出青黃痰涕而愈,如下文者,是即引精之謂。


(欬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則死也)。


欬涕不出者,即今人所謂乾欬嗽也,甚至金水虧竭,虛勞之候,故死,○王氏曰,平調欬者,從咽而上出於口,暴卒欬者,氣衝突於蓄門而出於鼻,夫如是者,皆腎氣勞竭,肺氣內休虛,陽氣奔迫之所為,故不出則傷肺而死也,按王氏所謂蓄門者,義出營氣篇,詳經絡類二十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0:10:18 | 只看該作者

腎風風水


三十一附中風治法。


(帝曰,有病腎風者,面胕痝然,壅害於言,可刺不)。


素問評熱病論○胕,浮腫也,痝然,失色貌,壅,重濁不清心,腎脉循喉嚨挾舌本,病風則腎脉不利,故壅害於言語,○胕,音附,痝,音芒。


(岐伯日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


虛者本不當刺,若謂腫為實,以鍼寫之,則真氣愈虛邪必乘虛而至,後五日者,藏氣一周而復至其所傷之藏,病氣因而甚矣。


(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脉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欬,病名日風水,論在刺法中)。


腎主水,風在腎經,即名風水,論在刺法中,即水熱穴論也,詳鍼刺類三十八此節諸釋,俱如下文,惟熱從胷背上至頭,及手熱等義未之及,或脫簡也,此病以腎陰,不足而復刺之,則重傷真陰,乃成是病,蓋腎與膀胱為表裏,腎經自足上注胷中,膀胱經自頭項下行肩背,陰虛則陽勝,故熱從肩背上至頭而汗出也,手心主之,脉入掌中,腎水不足,則心火有餘,故又為手熱,○平人氣象論曰,面腫日風,足脤腫日水,詳本類後五十九。


(帝日願聞其說,岵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邪必因虛而入,故邪飲所湊,其氣必虛,經文止此二句,奈何後人有續之者曰,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此言大有不通,夫湊即邪之實也,又何心留而後實耶,留而實者,固然有之,愈留而愈虛者,尤為不少,倘執前言為成訓,則未免虛實誤用,斯上也,不惟為贅,且為害矣,當察之。


(陰虛者,陽必湊之,故氣時,熱而汗出也)。


陰虛則無氣,故為少氣時熱,陽主散而湊於陰分,故汗出。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少腹有熱,邪在陰也,故小便黃。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欬,上迫肺也)。


正偃,仰臥也,腎脉貫肝鬲入腩中,其支者注胷中,腎邪自下而上,則胃氣逆而不和,故正偃則欬甚而上迫於肺。


(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


目下腫如臥痋者,其腹必有水氣也。


(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欬出清水也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欬莖也)。


水邪留滯於藏,故為氣逆,氣逆則不得正臥,故驚而欬甚。


(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能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脉在足也)。


脾胃屬土,所以制水土,弱則寒水反侮之,故腹中鳴而食不下,胃主肌肉,其脉行於足,水氣居於肉中,故身重不能行。


(月事不來者,胞脉閉也,胞脉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胞即子宮,相火之所在也,心立主血脉,君火之所居也,陽氣上下交通,故胞脉屬心,而絡於胞中以通事,今氣上迫肺,則陰邪遏絕陽道,心氣不得下行,故胞脉閉而月事斷矣,凡如上文者,皆虛不當刺之病,可見誤刺之害為不小也。


(帝曰善)。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脉大脉,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素問奇病論○如有水狀,謂其痝然浮腫,似水而實非水也,脉大者陰虛也,脉緊者寒氣也,身無痛形不瘦者,邪氣在藏不在表也,風挾腎邪,反傷脾胃,故不能食。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


病生在腎,名為腎風,其非外感之風可知,然則五風有由內生者,皆此義也,所以風有內外之分,不可不辨,○愚按風之為病最多誤治者,在不明其表裏耳,蓋外風者,八方之所中也,內風者,五藏之本病也,八風自外而入,必先有發熱惡寒,頭疼身痛等證,此因於外者,顯然有可察也,五風由內而病,則絕無外證,而忽病如風,其由內傷可知也,然既非外感,而經日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何也,蓋肝為東方之藏,其藏血,其主風,血病則,無以養筋,筋病則掉眩強直之類,諸變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屬於風,謂之屬者,以五氣各有所主,如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類,其義同也,蓋有所中者謂久中,外感也,無所中者謂之屬,內傷也,故王安道有真中類中之辨,所當察也後世不明此義,不惟以類風者,認為真風,而且以內奪暴厥等證俱認為風誤亦甚矣夫外感者,邪襲肌表故多陽實,內傷者,由於酒勞倦七情口腹,致傷藏氣,故由陰虛凡藏氣受傷,脾敗者病在肢體,或多痰飲,腎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心病者,或在血脉,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營衛,或在聲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脇肋,此五藏之類風,未有不由陰虛而然者,惟東垣獨得其義曰,有中風者,卒然昏憤,不省目人事,此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人年逾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蓋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故多犯之豈非陰虛之病乎,夫人生於陽而根於陰。根本衰,則人必病,根本敗則人必危矣,所謂根本者,即真陰也,人知陰虛惟一,而不知陰虛有二,如陰中之水虛則病在精血,陰中之火虛則病在神氣,蓋陽衰則氣去,故神志為之昏亂,非火虛乎,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非水虛乎,今以神離形壞之證,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猶以風治,鮮不危矣,試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凡旱刖多燥燥則多風,是風木之化從乎燥,燥即陰虛之候也,故凡治類風者,專宜培補真陰,以救根本使陰氣復則風燥自除矣,然外感者非日絕無虛證,氣虛則虛也內傷者非日必無實證,有滯則實也,治虛者當察其在陰在陽而直補之,治實者但察其因痰因氣而暫開之,此於內傷外感及虛實攻補之間,最當察其有無微甚而酌其治也,甚至有元氣素虧,猝然仆倒,上無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證,尤與風邪無涉,使非大劑參熟,或七年之艾,破格挽回,又安望其復真氣於將絕之項哉,倘不能察其表裏,又不能辨其虛實,但以風之為名,多用風藥,不知風藥皆燥,燥復傷陰,風藥皆散,散復傷氣,以內傷作外感,以不足為有餘,是促人之死也,班氏云,不服藥為中醫者,正為此輩而發耳。


(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巳心仔痿者死)。


風生於腎,則反剋脾土,故不能食,腎邪犯心,則神氣失守,故善驚,驚後而心氣痿弱不能復者,心腎俱敗,水火俱因也,故死。


(帝日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46:14 | 只看該作者

酒風


素問病能論○三十二。
 

(帝曰,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此即前風論日所謂漏風也,酒性本熱,過飲而病,故令身熱,濕熱傷於筋,故解墯,濕熱蒸於膚腠,故汗出如浴,汗多則衛虛故惡風,衛虛則氣泄故少氣因酒得風而病,故日,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日澤寫木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澤瀉味甘淡,性微寒,能滲利濕熱,白木味甘苦氣溫,能補中燥濕止汗,麋銜即薇街,一名無心,草南人呼為吳風草,味苦平微寒,主治風濕,十分者倍之也,五分者減半也,合以三指,用三指撮合以約其數,而為煎劑也,飯後藥先,故曰後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47:07 | 只看該作者

賊風鬼神


靈賊風篇全○三十三。


(黃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


賊者傷害之名,凡四時不正之氣,皆謂之賊風邪氣,詳運氣類三十六,室穴者,古人多穴居也,非不離賊風邪氣,言雖避風邪而亦有病者何也。


(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脉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


凡嘗有所傷,謂故有所傷也,或傷於濕氣,留藏於分肉脉之間,或有所墮墜,惡血留而不去,或卒然喜怒不節,則氣有所逆,或飲食不其宜,則內有所傷,台寒溫不時,致腠理閉而衛氣不通,凡此五者,皆如下文之所謂故邪也。


(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痺)。


其開者,謂明露於風寒也,故邪在前,風寒繼之,二者相值,則血氣凝轡故為寒痺,痺論日寒氣勝者為痛痺也。


(其有熱刖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其或有因熱汗出而受風者,雖非賊風邪氣,亦為外感,必有因加而發者,謂因於故而加以新,新故合邪故病發矣。


(黃帝日,今夫子之所諸,皆病人所自知也,其母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鬼神之事,蓋自古惑之矣,故帝特以為問,在欲發明其義以示人也,○怵,出恤二音,毋,無同。


(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摶,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


故邪者,言其先有病邪,如上文之濕氣墮墜喜怒寒溫之類,留而末發之謂也,惡者惡其所憎也,慕者慕其所好也,故邪末發而新邪復觸之,則五志為邪所憑,血氣因而內亂邪正先後,兩氣相摶,而邪妄之病生矣,但病所從來者其機甚微,有非聞見可及,故人之鬼神為疑,不知跡似鬼神,而實非鬼神之所為也。


(黃帝曰,其祝而巳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巳也)。


祝者,巫呪之屬,即祝由也勝者,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勝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從生之由,而後以勝法勝之則可移精變氣祛其邪矣,病有藥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巳也,然則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機在勝之而巳,○鬼神祝由詳按,在論治類十六,當與此並觀,○祝,呪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0:02 | 只看該作者

厥逆


素問厥論○三十四。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


厥者,逆也,氣逆則亂,故忽為眩仆脫絕,是名為厥,○愚按厥證之起於足者,厥發之始也,甚至猝倒暴厥,忽不知人,輕則漸甦,重則即死,最為急候,後世不能詳察,但以手足寒熱為厥,又有以腳氣為厥者,謬之甚也,雖仲景有寒厥熱厥之分,亦以手足為言,蓋彼以辨傷寒之寒熱耳,實若內經之所謂厥也,觀大奇論曰,暴厥者不知與人,調經論曰,血之與氣,并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繆刺論曰,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俱竭,令人身脉皆重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厥,艾若此者,豈止於手足寒熱,及腳氣之謂耶,今人多不知厥證,而皆指為中風也,夫中風者,病多經絡之受傷,厥逆者,直因精氣之內奪,表裏虛實,病情當辨,名義不正,無怪其以風治厥也,醫中之害,莫此為甚,今將風厥二煩,並列於此,以便觀者之究正,○諸肩厥義,詳會通類疾病二十三。


(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凡物之生氣,自下而升,故陰陽之氣衰於下,則寒厥熱厥由之而生也。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


足下,足心也,熱為陽邪,而反起於陰分,故問之。


(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脉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足指之端曰表三陽之所起也足下足心三陰之所聚也,若陽氣勝則陰氣虛,陽乘陰位,故熱厥必從足下始,凡人病陰虛有,所以足心多熱也。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五指為陽氣之所起,寒為陰邪,反從陽分而上,故問之。


(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裏,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裏言內也,亦足下也,若陰氣則陽氣虛,陽不勝陰,故寒厥必起於五指,而上寒至膝,然其寒也,非從外入,皆由內而生也,故凡病陽虛者,必手足多寒,皆從指端始。


(○帝日寒厥何失而然也)。


厥之將發,手足先寒者是為寒厥。


(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前陰者,宗筋者,眾筋之陰器也,所聚也,如足之三陰陽明,少陽,及衝任督,蹻,筋脉皆聚於此,故日宗筋,此獨言太陰陽明之合者,重水穀之藏也,蓋胃為水穀氣血之海,主潤宗筋,又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故特言之,以發日下文之義。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


天人之道皆然也。


(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


質壯者有所持,當秋冬陰勝之時,必多情欲之用,以奪腎中之精氣,精虛下則取於足於上,故下氣上爭也,去者太過,生者不及,故不能復也,精溢則氣去,氣去則陽虛,陽虛則陰勝為邪,故寒氣因而上逆矣。


(氣因於中)。


氣即上文之精氣邪氣也,精氣之原,本於水穀,水穀之化,出於脾胃,故凡病為寒厥,為下氣上爭,為精氣溢下,皆氣因於史也,然水穀在胃,命門在腎,以精氣言,則腎精之化因於胃,以火土言,則土中陽氣,根於命門,陰陽顛倒,互有所關故上文云厥起於下,此云氣因於中,正則明上下相因之義。


(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曰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陽氣者,即陽明胃氣也,四支皆稟氣於胃,故陽虛於中,則不能滲營經絡,而手足寒也。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


厥之將發,手足皆寺者,是為熱厥。


(岐伯曰酒入於胃則絡脉滿而經脉虛)。


酒為熱穀之液,其氣悍而疾,故先充絡脉,絡滿而經虛者,酒能傷陰,陽盛則陰衰木,○酒之詳義,見經絡類六,反藏象類二十一。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支也)。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故酒入於胃,必歸於脾,濕熱在脾,則脾陰虛,陽獨亢而胃不和矣,脾胃俱病則精氣竭,故不能營其經絡四支也。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偏於身,內熱而溺赤也,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日衰,陽氣獨勝,故手足之為熱也)。


數醉若飽人房者,既傷其脾,復傷其腎,皆陰虛也,故手足為熱, ○按本篇寒熱二厥,一由恃壯秋冬奪於所用,故陽氣衰而為寒厥,一由數醉若飽入房,故精氣竭而為熱厥,二者皆因於酒色,致傷真元,乃為是病,故本篇首言其所由然,則厥之重輕,於茲可見矣。


(○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暴不知,猝然昏潰也。


(岐伯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


陰氣盛於上,則不守於下,故下虛,陰虛於下,刖脾腎之氣不化,故腹為脹滿。


(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重,并也,邪氣,氣失常也,陽氣盛於上,則下氣并而上行,并則逆,逆則亂,陽氣亂,則神明失守,故暴不知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3:16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經之厥


素問厥論連前肩○三十五。


(帝曰,願聞六經脉之厥狀病能也)。


能猶形也,前章言病厥之本,故此下復問其各經之狀。


(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仆)。


眴目眩亂也仆,猝倒也,足太陽之脉,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故為腫首頭重眴仆,其下行之支者合膕中,貫腨內故為足不能行,○眴,音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3:41 | 只看該作者

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


陽明,胃脉也,為多氣多血之經,氣逆於胃則陽明邪實,故為癲狂之疾,而欲走且呼也,其脉循腹裏,故為腹滿,胃不和則臥不安,故為不得臥,陽明之脉行於面,故為面赤而熱,陽邪盛,則神明亂,故為妄見妄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4:04 | 只看該作者

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脇痛則不可以運


厥在足少陽者,其脉入耳中,故暴聾,下加頰車,故頰腫而熱,下腋循胸過季脇,故脇痛,下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故胻不可以運,○胻,音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4: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21 12:24 編輯

太陰之厥,則腹滿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


足太陰之脉,入腹屬脾絡胃,故厥則腹滿脹,逆氣在脾,故後便不利,且令不欲佷而食則嘔,脾與胃為表裏,胃不和者臥不安,脾亦然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4:52 | 只看該作者

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


厥逆在足陰者,其脉循喉嚨,挾舌本,故口乾,腎脉絡膀胱,故溺赤,其直者從腎上貫肝鬲,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腹滿心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5:16 | 只看該作者

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胻內熱


足厥陰之脉抵少腹,挾胃,故厥則少腹腫痛而腹脹,其脉環陰器,故涇溲不利,陰縮而腫,肝主筋,為罷極之本,故足軟好臥而屈膝,其下者行足脛內側,故胻內為熱,○涇,音經,水名,溲,音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1:57:05 | 只看該作者

盛則寫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不盛不虛者,惟逆氣在經而經關於虛盛也,故但取其經而巳,義詳本類前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8 07:50 , Processed in 0.18358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