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上卷●經脈類●血寒經遲●理陰煎】 (見《新方八陣‧熱陣》)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
凡脾腎中虛等證,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
宜溫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
欲知調補,當先察此。
此方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惡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證。
又凡真陰不足,或素多勞倦之輩,因而忽感寒邪,不能疏解,或發熱,或頭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雖渴而不喜冷凍飲料,或背、心、肢體畏寒,但脈見無力者,悉是假熱之證。
若用寒涼攻之,必死。
宜速用此湯,照後加減以溫補陰分,托散表邪,連進數服,使陰氣漸充,則汗從陰達,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於時用者也。
神效,不可盡述。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炙甘草(一、二錢)
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 或加桂肉(一、二錢)
水二鐘,煎七八分,熱服。
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
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若風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見發熱身痛,脈數不洪,凡內無火證,素稟不足者,
但用此東加柴胡一錢半或二錢,連進一二服,其效如神。
若寒凝陰盛,而邪有難解者,必加麻黃一、二錢,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
此寒邪初感,溫散第一方。
惟仲景獨知此義,但仲景之溫散,首用麻黃、桂枝二湯。
余之溫散,即以理陰煎及大溫中飲為增減。
此雖一從陽分,一從陰分,其跡若異,然一逐於外,一托於內,而用溫則一也。
學人當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陰勝之時,外感寒邪,脈細惡寒或背惡寒者,乃太陽少陰證也,加細辛一、二錢,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錢,真神劑也。
或並加柴胡以助之亦可。
若陰虛火盛,其有內熱,不宜用溫,而氣血俱虛,邪不能解者,宜去薑、桂,單以三味加減與之,或只加人參亦可。
若脾、腎兩虛,水泛為痰,或嘔或脹者,於前方加茯苓一錢半,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
若泄瀉不止及腎泄者,少用當歸,或並去之,加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紙、肉豆蔻、附子之屬。 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
若腹有脹滯疼痛,加陳皮、木香、砂仁之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