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經注節解】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2:33 | 只看該作者

玉機真臟論


此言五臟脈法證治之大要也。


篇中精義凡八段:首段言五臟脈病,而論脾為孤臟,其義甚微;


第二段言五臟受傳之次,所謂死於其所不勝也;


三段言眾病皆始於風,以次傳入,變化無窮;


四段言真臟死期有遠近之不同;


五段言真臟脈之形象;


六段言真臟所以獨見之故,為篇中之要義;


七段言診視之法;


末段言五實五虛,死中求活之妙。


逐節不同如此,而名篇之意,單揭真臟,蓋真臟之脈,以別死生,醫家要務。


玉機云者,即金匱名篇之意,皆珍重之辭也。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


反此者病。


按:越人云: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來,濡弱而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2:52 | 只看該作者

蓋惟長則為弦


惟濡弱則弦而緩,弦緩故無病,反此則病矣。


後俱仿此。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


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氣余則病在於外,氣少則病在於中也。


按:呂廣云:實強者陽氣盛也,少陽當微弱,今更實強,謂之太過。


陽處表,故令病在外。


厥陰之氣養於筋,其脈弦,今更虛微,故曰不及。


陰處中,故令病在內也。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


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滿。


帝曰:善!


忽忽,不爽也。


眩謂目眩,視如轉也。


謂腋下,脅也。


忘當為怒字之誤也。


按:舊本作忘,注云是怒,今從之。


蓋肝主怒,故肝盛則善怒。


肝屬木而主風,故眩冒。


肝脈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故巔疾。


肝脈布脅,故脅滿,肝虛亦滿,凡滿不可即以為實也。


音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3:06 | 只看該作者

夏脈如鉤


何如而鉤?


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


反此者病。


按:越人云:夏脈鉤者,南方火也,萬物之所盛,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來疾去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3:24 | 只看該作者

夫鉤之為象


乃夏之平脈,經以盛衰為解,則似有病之脈。


越人以疾遲注之,理不誣矣。


然越人止言盛,經則言盛長,蓋盛則自無不長也。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


來盛去亦盛,是陽之盛也,心氣有餘,是為太過。


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按:新校正云:詳越人肝心肺腎四臟脈,俱以實強為太過,虛微為不及,與素問不同。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


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帝曰:善!


按:心為牡臟而主火,故太過則火盛而為病矣。


身熱膚痛者,火外灼也。


浸淫者,汗也,火逼肺而為汗也。


心虛則火動而煩,火動則上炎於肺而咳,下入大腸,轉魄門而為屁矣。


然此本言心,而何以病必及於肺?


蓋火病則無所制而亂動以刑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3:45 | 只看該作者

秋脈如浮


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


反此者病。


按:越人云:秋脈毛者,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蓋物之輕者莫如毛,而秋脈輕浮,故以名也。


然秋脈之所以輕浮者,以秋當溽暑之後,去濁而清,唯清故輕,唯輕故浮。


秋脈或言毛,此又言浮,同一理也。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


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


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帝曰:善!


按:旁虛中堅,內實之象,故為太過。


肺氣內實,必挾邪有火,故上逆而背痛。


背為陽,氣盛則並於陽。


慍慍者,氣凝滯而不散也。


肺虛則氣浮散而急促,故為喘為咳。


肺虛亦喘咳,世盡以實治者,非也。


見血者,氣浮血動也,病音注亦作喘息,誤矣,蓋氣下泄而多屁,故云下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4:07 | 只看該作者

冬脈如營


何如而營?


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濡,故曰營。


反此者病。


按:王本作沉以搏,甲乙經搏當作濡,濡古軟字,乃冬之平調脈。


若沉而搏擊於手,則冬脈之太過也。


今改從之。


又別篇腎脈並言石,而此言營,蓋兵之駐處曰營,又經營、營謀皆取固密之義,亦石之意也。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


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按:腎脈宜石,而彈石則擊指矣。


腎脈沉細而緩,乃為平脈,如數則陰虛矣。


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帝曰:善!


按:解解已辨於前,但太過之脈,病宜有餘,而此見證並屬不足,此何以故?


丹溪云:陰常不足。


蓋人自有生以後,火日動,水日虧,其所謂太過者,不過脈象之搏擊,正屬水虧火動,非真腎氣有餘,故脈似太過而證皆不足也。


如病飢者,水不制火也。


中清者,腎虛故寒也。


少腹滿者,腎氣溢而不藏也。


小便變者,溺色黃赤,水涸則濁,世盡以為熱而治之以寒涼者,非也。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


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


納水穀,化津液,溉灌於心肝肺腎也。


以不正主四時,故謂之孤臟。


按:四臟偏守一隅,脾則居中四應,不主四時,乃為四時之所宗。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按:土王四季,隨時而轉,其無病也,平平而已。


一有所苦,則形於脈而證見焉。


帝曰:惡者何如可見?


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


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按:脾脈太過,比之水流,當是浮洪脈也。


鳥喙,謂脾死脈,而止云不及,觀者得其大意而已。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


按:脾屬土而主四肢,濕勝則凝重而不可舉,脾雖濕土,常惡濕也。


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脾為孤臟以灌四旁,今病則五臟不和,故九竅不通也。


八十一難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


重謂臟氣重迭,強謂氣不和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4:48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


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


……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所謂逆者,次如下說。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


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


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


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


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


此皆逆死也。


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者之早暮也。


……朝主甲乙,晝主丙丁,四季土主戊己,晡主庚辛,夜主壬癸,由此則死生之早暮可知也。


按:此五行生克之定例也。


王本云死生之早暮,甲乙經云占死者之早暮,詳經文正言逆行死期,當以甲乙為是,從之。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按:生氣通天論風者百病之始,言百病皆起於風。


此云百病之長,言諸邪以風為最也。


其文雖殊,其義則同。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按:陰陽應象大論曰:善治者治皮毛。


此之謂也。


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熱中血氣,則痹不仁。


寒氣傷形,故為腫痛。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


按:宣明五氣論曰: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


肺在變動為咳,咳則氣上,故上氣也。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


肺金伐木,氣下入肝,故曰勿治行之肝也。


肝氣通膽,膽善為怒,怒者氣逆,故一名厥也。


肝脈布脅,故脅痛。


按:出食,注解不明。


蓋邪入於肝,則肝木盛而凌胃,故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5:05 | 只看該作者

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


肝應風木,勝脾土,土受風氣,故曰脾風,蓋為風氣通肝而為名也。


脾之為病,善發黃癉,故發癉也。


脾支別脈上膈注心,故腹中熱而煩心,出黃色於便瀉之中也。


按:出黃注單指便瀉,偏矣。


蓋黃為脾色,脾病則色見於外,凡身面發黃皆是也。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


按:邪氣入腎,聚而成形,故為疝瘕。


腎之腑,膀胱也,膀胱當少腹,熱結膀胱,氣不得出,若冤抑者然,故曰少腹冤熱而痛。


惟熱在膀胱,故又溺出白液也。


一名曰蠱,注言冤熱內結,消鑠脂肉,如蟲之食,日內損削,故名曰蠱,是也。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


腎不足則水不生,水不生則筋燥急,故相引也。


陰氣內弱,陽氣外燔,筋脈受熱而自跳掣,故名曰螈。


按:螈音熾,筋抽掣也。


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勿治,滿十日,法當死。


至心而氣極則如是矣,若復傳行,當如下說。


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


反傳於肺金,肺已再傷,故寒熱也。


三歲者,肺至腎一歲,腎至肝一歲,肝至心一歲,火又乘肺,故云三歲死。


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


按:以勝相傳,則有次第之可數。


若夫猝然而起,或暴感外邪,或真元脫竭,病雖有因,實非傳來,如傷寒之直中、中風之眩仆、雜病厥逆之類,但當考其致病之由,不必泥於相傳之次論治也。


或其傳化有不以次。


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5:14 | 只看該作者

憂恐悲喜怒,發無常分,觸遇則發,故令病氣亦不次而生。


按:此正解病之卒發者,五志之傷,蓄久忽發,初非循序而來也,故病不以次。


然猝發之病頗多,而經但以五志為言者,蓋以人之為病,苟非本於七情內傷,雖危不死也。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按:喜者心之志,過喜則心氣虛,心虛則火弱而水邪乘心矣。


怒則肝氣乘矣,按:怒者肝之志,盛怒則肝氣強急,必有乘脾之患矣。


悲則肺氣乘矣,按:悲者肝之志,悲則金氣急切,必有伐木之患矣。


恐則脾氣乘矣,按:恐者腎之志,恐極則腎弱,腎弱則水虛而土來制水矣。


憂則心氣乘矣,按:肺之志又為憂,過憂則肺傷,肺傷則金弱而火將乘之矣。


此五者,蓋言卒發為病也。


然細觀五者又是不同,精氣並而獨盛,因而乘其所勝者,肝與肺也。


過勞其氣,以致虛極,因而見乘於其所不勝者,心與腎與肺也。


注俱蒙混不確,學人所當詳審而分別之也。


此其道也。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


傳,乘之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5:33 | 只看該作者

五臟相並而各五之


五而乘之,則二十五變也。


然其變化,以勝相傳,傳而不次,變化多端。


按:以上臨下,以強凌弱曰乘。


邪之傳也,正謂乘其所勝而侮之,以其勢足相乘而後傳之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


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


此肺之臟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


真臟見,乃予之期日。


此心之臟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真臟見,十月之內死。


者肉之標,脾主肉,故肉如脫盡,如破敗,此脾之臟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


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


肩髓內消,謂缺盆深也。


衰於動作,謂交接漸微。


此腎之臟也。


按:王本來見,全元起及甲乙經俱作未見,於義較確,今從之。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脫肉,目匡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


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9:08 | 只看該作者

肝主目


故目匡陷及不見人,立死也。


不勝之時,謂於庚辛之月。


此肝之臟也。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按:人之所恃以生者,惟此一息之氣耳。


氣治則安,氣乖則病,倘或元氣虧竭,病起倉猝,眩仆厥絕,不省人事,此蓋由於五臟之氣,敗絕無余,故九竅閉塞,而脈亦為之壅閉也。


脈既不通,氣自不行而死矣。


此等最為猝暴,猶如墮溺之死,出於意外也。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呼五六至,其形肉雖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按:脈絕不來者,無脈者也。


一呼五六至者,數極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9:26 | 只看該作者

無脈則真氣絕


數極則本根脫,二者之象,亦猶卒至之類,無不立死,固無俟於形肉真臟等候為驗也。


注謂即是急虛卒至之脈,誤矣。


王本一息,按新校正云:人一息脈五六至,何得為死,息當為呼。


是也,今從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3 23:59:40 | 只看該作者

真肝脈至


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羽毛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5:23 | 只看該作者

真腎脈至


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


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


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按:楊上善云:無余物和雜,故名真也。


五臟之氣,皆胃氣和之,不得獨用。


如至剛不得獨用,獨用則折,和柔用之即固也。


如弦是肝脈、微弦為平和。


所謂微弦者,謂二分胃氣,一分弦氣也。


若三分並是弦而無胃氣,為真臟見也。


余準此。


楊說是矣,但以分數為喻,未免支離。


所謂胃氣者,和緩也。


弦而和緩,便是有胃氣。


若純是弦急,是名真臟也。


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


胃為水穀之海,故五臟稟焉。


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


按:手太陰者,手太淵,寸關尺也。


人非水穀不生活,故五臟必資胃氣以為養,水穀之氣行,而後五臟之得失,變見於寸口矣。


甲乙經曰:人以胃氣為本,脈亦以胃氣為本。


是也。


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


按:五臟分主四時,苟得胃氣,則合於時而順脈見,苟失胃氣,則逆於時而死脈出也。


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


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


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


帝曰:善!


按:邪氣勝故病甚,病甚則水穀不入於胃,而脈自無和緩之氣,於是賊邪之形獨見而為但代矣。


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


必欲先時而取之。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


氣盛形盛,氣虛形虛,是相得也。


色澤以浮,謂之易已。


……氣色浮潤,氣血相營,故易已。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


候可取之時而取之,則萬舉萬全。


按:此弱滑二字是好字面,弱者無強急之形,滑者無枯澀之意也。


脈實以堅,謂之益甚。


按:實堅者,強硬而無柔和之氣也。


純陽無陰,其病必日進矣。


脈逆四時,謂不可治。


……所謂逆四時者,……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


按:此言脈與時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6:02 | 只看該作者

病熱脈靜


泄而脈大;


脫血而脈實;


病在中,脈實堅;


病在外,脈不實堅者。


皆難治。


按:此言脈與證相反也。


但病在中二句,與平人氣象論不同。


彼云病在中脈虛,謂內有實積而脈反虛。


此則言原本已虛,而脈反強盛也。


彼云病在外脈澀堅,謂邪盛脈不宜沉澀。


此則言邪在表,脈不當無力也。


其言雖殊,總是虛實相反之意。


新校正反以為誤,則真誤矣。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愿聞其情。


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


帝曰:愿聞五實五虛。


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


實謂邪氣盛實。


然脈盛,心也;


皮熱,肺也;


腹脹,脾也;


前後不通,腎也;


悶瞀,肝也。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虛謂真氣不足也。


然脈細,心也;


皮寒,肺也;


氣少,肝也;


泄利前後,腎也;


飲食不入,脾也。


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


此其候也。


按:虛者所寶在元氣,實者所惡在賊邪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6:30 | 只看該作者

三部九候論


三部謂上中下,九候謂上中下各三候也,經旨如是。


後世則以寸關尺為三部,而分浮中沉取之,就脈辨證,能決死,黃帝問曰:……愿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死生,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按:九為奇數之終。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


按:九野注見前。


帝曰:何謂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


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


言必當諮受於師也。


上部天,兩額之動脈;


在額兩旁,動應於手,足少陽脈氣所行也。


上部地,兩頰之動脈;


在鼻孔下兩旁,近於巨之分,動應於手,足陽明脈氣之所行。


上部人,耳前之動脈。


在耳前陷者中,動應於手,手少陽脈氣之所行也。


中部天,手太陰也;


謂肺脈也,在掌後寸口中,是謂經渠,動應於手。


中部地,手陽明也;


謂大腸脈也,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合谷之分,動應於手也。


中部人,手少陰也。


謂心脈也,在掌後銳骨之端,神門之分,動應於手也。


下部天,足厥陰也;


謂肝脈也,在毛際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裡之分,臥而取之,動應於手也。


女子取太衝,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陷中是。


下部地,足少陰也,謂腎脈也,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太谿之分,動應手。


下部人,足太陰也。


謂脾脈也,在魚腹上趨筋間,直五裡下箕門之分,寬鞏足單衣沉取乃得之,而動應於手也。


候胃氣者,當取足跗之上,衝陽之分,動應手也。


按:本經所指,蓋合經脈穴道,二者並言,不徒專取寸關尺也,宜分別觀之。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脾臟與胃以膜相連,故以候脾兼候胃也。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


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經云腸胃同候,故以候胸中也。


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何以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


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


按:後三段不過復解前文,無深義也。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


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


……神臟五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以其皆神氣居之故也。


形臟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


按:此一節是上文三部九候之總結也。


為猶應也,九野為九臟,猶言九臟應九野也。


謹按上部三候,形臟居其三;


中部三候,神臟居其二,形臟居其一;


下部三候,則盡神臟也。


然其中有可疑者,前言中部地,手陽明也,注云大腸脈也。


乃岐伯復解,則又云地以候胸中之氣,注云手陽明脈當其處,按手陽明脈,自肩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雖有下膈二字,不可直言胸中,一疑也。


若言大腸所盤折之地,乃是當臍,又非胸中,二疑也。


後既總言形臟四,則胸中二字,必非差誤。


前言手陽明三字,三部中止言臟脈,並不及腑,而手陽明為腑脈,或是錯誤,亦未可知,三疑也。


前後不合,存之以俟後之識者。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帝曰:決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


形氣相反,故生氣至危。


危者言其近死,猶有生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7:09 | 只看該作者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


凡如是類皆形氣不相得也。


按:形盛謂肌肉未消,脈細謂小弱無力。


惟脈細故少氣,惟少氣故不足以息也。


此等脈證,多見於初病之人。


蓋由天稟素弱,故脈來無力。


苟能峻補,猶可以生,故但云危也。


若夫肌肉既脫而脈反浮大,為真原枯竭。


胸中多氣,為元氣脫根。


此等脈證,久病之人見之,死不旋踵矣。


然則新起之病,獨無之乎?


曰:有之,脈大氣浮,甚且喘促者,則為陰竭陽浮之證。


切忌補氣,急用斂陰。


如或不應,更加桂附,庶使氣納丹田。


俗醫不知此理,誤用利氣,速其死矣。


新病之與久病,其死皆同,惟形瘦與不瘦為異耳。


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參謂參校,伍謂類伍。


按:謂脈來至數不等也。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按:相失謂大小遲疾懸殊也。


三部之脈,半得半失,猶可以治。


若皆相失,則死也。


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


按:上下謂寸尺,左右謂兩手,蓋言兩手三部也。


每部三候,三六一十八,注以為十八診是也。


參舂謂頻動擊手,加杵米也。


脈法曰:人一呼脈再至,一吸脈亦再至曰平。


今所謂一呼一吸脈四至也。


三至曰離經,四至曰脫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盡,是一呼一吸脈十二至矣。


若兩手三部之脈至干不可數,是亦脈來十至以外之類,欲不死得乎。


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


中部之候相減者死。


按:中部謂兩關也,言尺寸之脈既失其常,即使關脈無病,猶之三部九候相失之類也,故亦曰死。


若兩關獨病,脈日減少,即使尺寸無病,是亦三部九候相失之類也。


上下一意,特互言之以暢其說,非有二也。


目內陷者死。


按:內陷謂眼珠深。


五臟之精皆上會於目,內陷則真精枯竭,故死。


注單指太陽,偏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7:20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


……脈見七診,謂參伍不調,隨其獨異,以言其病爾。


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上下若一,言遲速大小等也。


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


所謂後者,應不俱也。


……俱猶同也,一也。


按:此就一部而言也。


不俱謂脈來之數,後不應前也。


真臟脈見者勝死。


按:真臟脈見,死無疑矣。


然其死也,又必於勝已之日。


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足太陽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上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內,挾脊抵腰中。


其支者,復從肩,別下貫胂,過髀樞,下合中,貫循踵,至足外側。


太陽氣絕,死如是矣。


按:新校正云:按診要經終論載三陽三陰脈終之證,此獨紀足太陽氣絕一證,余應闕文也。


帝曰:冬陰夏陽奈何?


言死時也。


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


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


位無常居,物極則反也。


乾坤之義,陰極則龍戰於野,陽極則亢龍有悔,是以陰陽極脈,死於夜半日中也。


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


平曉木王,木氣為風,故木王之時,寒熱病死。


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


陽之極也。


病風者以日夕死。


卯酉沖也。


病水者以夜半死。


水王故也。


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辰戌丑未,土寄王之,脾氣內絕,故日乘四季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7:41 | 只看該作者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


亦謂形氣不相得也。


按:人之所以為人者,內而精神,外而形肉而已。


形肉消脫,則精神亦且渙散而無依。


當此之時,九候豈有尚調之理,經特甚言之耳。


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


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按:皆從者,脈至前後相合也。


脈見七診,前後不移,為病而已,必不至死。


然其所以不死者,惟風病脈多疾大,久病脈必遲小,非真如七診之脈與死為鄰也。


經,久也,謂病至逾月之久也,注作月經,誤矣。


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


……按:既犯七診,而九候錯亂,無有不死。


必發噦噫者,病劇氣亂故也。


噦,胃疾,吃忒也。


噫,心疾,氣厄於下,欲上出而取氣也。


其脈疾者不病,氣強盛故。


其脈遲者病,氣不足故。


脈不往來者死,按:氣血凝澀故也。


皮膚著者死。


按:著謂著骨,血肉干實故也。


著,直略切。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


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絡病者治其絡,求有過者。


按:王本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甲乙經無孫血二字,今從之。


身有痛者治其經絡。


按:王本血病身有痛,甲乙無血病二字,今從之。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


繆刺者,刺絡脈,左取右,右取左也。


留瘦不移,節而刺之。


……病氣淹留,形容減瘦,證不移易,則消息節級,養而刺之。


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生死之要,不可不察也。


……此復明前太陽氣欲絕及已絕之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4 00:08:10 | 只看該作者

五臟生成篇


新校正云:按此篇云五臟生成篇而不云論者,蓋此篇直記五臟生成之事,而無問答論議之辭,故不云論。


後不言論者皆仿此。


心之合,脈也;


火氣動躁,脈類齊同,心臟應火,故合脈也。


其榮,色也;


按:新校正云:王注以赤色為面榮美,未通。


大抵發見於面之色,皆心之榮也,豈專指赤色哉。


其主,腎也。


按:主者仆之所畏,心火畏腎水,故以腎為主也。


肺之合,皮也;


金氣堅定,皮象亦然,肺臟應金,故合皮也。


其榮,毛也;


毛附皮革故外榮。


其主,心也。


按:肺金畏心火。


肝之合,筋也;


木性曲直,筋體亦然,肝臟應木,故合筋也。


其榮,爪也;


爪者筋之余,故外榮也。


其主,肺也。


按:肝木畏肺金。


脾之合,肉也;


土性柔濃,肉體亦然,脾臟應土,故合肉也。


其榮,唇也;

口為脾之官,故榮於唇。


唇謂四際白色之處,非赤色也。


其主,肝也。


按:脾土畏肝木。


腎之合,骨也;


水性流濕,精氣亦然,骨通精髓,故合骨也。


按:腎為作強之官,骨為人身之干,又腎主精而藏於骨,故合骨也。


其榮,發也;


腦為髓海,腎氣主之,故外榮發也。


其主,脾也。


按:腎水畏脾土。


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


心合脈,其榮色。


咸益腎,勝於心。


心不勝,故脈凝泣而顏色變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2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