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玄機原病式】

 關閉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5:51 | 只看該作者

水液澄徹清冷

 

澄徹清冷:湛而不混濁也。

 

水體清淨,而其氣寒冷,故水穀不化,而吐利清冷,水液為病,寒也。

 

如天氣寒,則濁水自澄清也。

 

( ) :腹中堅硬,按之應手,謂之 也。

 

《聖惠方》謂:「 ,猶徵也。

 

」然水體柔順而今反堅硬如地,亢則害,承乃制也。

 

故病濕過極則為 ,反兼風化制之也;

 

風病過極則反燥,筋脈勁急,反兼金化制之也;

 

病燥過極則煩渴,反兼火化制之也;

 

病熱過極,而反出五液,或為戰栗惡寒,反兼水化制之也。

 

其為治者,但當瀉其過甚之氣,以為病本,不可反誤治其兼化也。

 

然而兼化者,乃天機造化,抑高之道,雖在渺冥恍惚之間,而有自然之理,亦非顯形而有氣也。

 

病雖為邪,而造化之道在其中矣。

 

夫五行之理,甚而無以制之,則造化息矣。

 

如風木旺而多風,風大則反涼,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

 

大涼之下,天氣反溫,乃火化承於金也。

 

夏火熱極而體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

 

因而濕蒸云雨,乃土化承於水也。

 

雨濕過極,而兼烈風,乃木化制其土也。

 

飄驟之下,秋氣反涼,乃金化承於木也。

 

涼極而萬物反燥,乃火化制其金也。

 

因而以為冬寒,乃水化承於火也。

 

寒極則水凝如地,乃土化制其水也。

 

凝凍極而起東風,乃木化承土而周歲也。

 

凡不明病之標本者,由未知此變化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6:30 | 只看該作者

水液澄徹清冷

 

澄徹清冷:湛而不混濁也。

 

水體清淨,而其氣寒冷,故水穀不化,而吐利清冷,水液為病,寒也。

 

如天氣寒,則濁水自澄清也。

 

( ) :腹中堅硬,按之應手,謂之 也。

 

《聖惠方》謂:「 ,猶徵也。

 

」然水體柔順而今反堅硬如地,亢則害,承乃制也。

 

故病濕過極則為 ,反兼風化制之也;

 

風病過極則反燥,筋脈勁急,反兼金化制之也;

 

病燥過極則煩渴,反兼火化制之也;

 

病熱過極,而反出五液,或為戰栗惡寒,反兼水化制之也。

 

其為治者,但當瀉其過甚之氣,以為病本,不可反誤治其兼化也。

 

然而兼化者,乃天機造化,抑高之道,雖在渺冥恍惚之間,而有自然之理,亦非顯形而有氣也。

 

病雖為邪,而造化之道在其中矣。

 

夫五行之理,甚而無以制之,則造化息矣。

 

如風木旺而多風,風大則反涼,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

 

大涼之下,天氣反溫,乃火化承於金也。

 

夏火熱極而體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

 

因而濕蒸云雨,乃土化承於水也。

 

雨濕過極,而兼烈風,乃木化制其土也。

 

飄驟之下,秋氣反涼,乃金化承於木也。

 

涼極而萬物反燥,乃火化制其金也。

 

因而以為冬寒,乃水化承於火也。

 

寒極則水凝如地,乃土化制其水也。

 

凝凍極而起東風,乃木化承土而周歲也。

 

凡不明病之標本者,由未知此變化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6:51 | 只看該作者

 

瘕:腹中雖硬,而忽聚忽散,無有常準,故《聖惠方》云:瘕,猶假也。

 

以其病瘕未成也。

 

《經》注曰: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內凝而成瘕也;

 

一云腹內結病也。

 

《經》曰:小腸移熱於大腸,為 瘕,為沉。

 

注曰:小腸熱已移入大腸,兩熱相搏,則血溢而為伏瘕也。

 

血澀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行,故云 瘕為沉。

 

「 」與「伏」同。

 

「瘕」一為「疝」,傳寫誤也。

 

然則《經》言瘕病亦有熱者也,或陽氣鬱結,怫熱壅滯,而堅硬不消者,非寒 瘕也,宜以脈證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7:05 | 只看該作者

 

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也。

 

寒主拘縮故也。

 

寒極而土化制之,故腫滿也。

 

《經》言「丈夫疝,」謂陰器連少腹急痛也,故言「婦人少腹腫,」皆肝足厥陰之脈也。

 

《經》注曰:「寒氣聚而為疝也。

又按《難經》言,五臟皆有疝,但脈急也。

 

注言:脈急者,寒之象也。

 

然寒則脈當短少而遲,今言急者,非急數而洪也,由緊脈主痛,急為痛甚,病寒雖急,亦短小也。

 

所以有痛而脈緊急者,脈為心之所養也,凡六氣為痛則心神不寧,而緊急不得舒緩,故脈亦從之而見也。

 

欲知何氣為其痛者,適其緊急相兼之脈而可知也。

 

如緊急洪數,則為熱痛之類也。

 

又《經》言:「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煩冤而痛,出白蠱。

注言:「少腹痛,溲出白液也,一作客熱內結,銷爍脂肉,如蟲之食,故名白蠱也。


然經之復言熱為疝瘕,則亦不可止言為寒,當以脈證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7:14 | 只看該作者

堅痞腹滿急痛

 

堅痞腹滿急痛:寒主拘縮,故急痛也。

 

寒極則血脈凝冱反兼土化制之,故堅痞而腹滿也。

 

或熱鬱於內,而腹滿堅結痛者,不可言為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7:25 | 只看該作者

下利清白

 

下利清白:水寒則清淨明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7:38 | 只看該作者

食已不飢

 

食已不飢:胃熱則消穀善飢,故病寒則食雖已而不飢也,胃膈潤澤而無燥熱故也。

 

或邪熱不殺穀,而腹熱脹滿,雖數日不食而不飢者,不可言為寒也。

 

由陽熱太甚而鬱結,傳化失常,故雖不食而亦不飢。

 

亦猶病熱雖甚,而無困倦,病愈而始困無力,由實熱之氣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8:05 | 只看該作者

吐利腥穢

 

吐利腥穢:腸胃寒而傳化失常。

 

我子能制鬼賊,則已當自實。

 

故寒勝火衰金旺而吐利腥穢也。

 

腥者,金之臭也;

 

由是熱則吐利酸臭,寒則吐利腥穢也。

 

亦猶飯漿,熱則易酸,寒則水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8:23 | 只看該作者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陰水主於清淨,故病寒則四肢逆冷,而禁止堅固,舒卷不便利也。

 

故冬脈沉短以敦,病之象也。

 

或病寒尚微,而未致於厥逆者,不可反以為熱。

 

或熱甚而成陽厥者,不可反以為病寒也。

 

然陰厥者,元病脈候,皆為陰證,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未嘗見於陽證也。

 

其陽厥者,元病脈證,皆為陽證,熱極而反厥,時復反溫,雖厥而亦煩渴譫妄,身熱而脈數也。

 

若陽厥極深,而至於身冷,反見陰脈微欲絕者,此為熱極而欲死也。

 

俗皆妄謂變成陰病,且曰陰陽寒熱反變而不可測也。

 

乃取陽主於生、陰主於死之說,急以火艾熱藥,溫其表裡,助其陽氣,十無一生。

 

俗因之以為必死之證,致使舉世大懼陰證,而疑似陰者,急以溫之,唯恐救之不及,而反招暴禍。

 

豈知熱病之將死者,鮮有逃於此證也。

 

殊不知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

 

陰陽以平為和,而偏為疾。

 

萬物皆以負陰抱陽而生,故孤陰不長,獨陽不成;

 

陽氣極甚而陰氣極衰,則陽氣怫鬱;

 

陰陽偏傾而不能宣行,則陽氣蓄聚於內,而不能營運於四肢,則手足厥冷,謂之陽厥。

 

故仲景曰:「熱深則厥亦深,熱微則厥亦微。

又曰:「厥當下之,下後厥愈。


為以除其裡之熱也。

 

故病熱甚則厥,又以失下則熱甚,而反為陰證,非反變為寒病。

 

夫病之傳變者,謂中外、上下、經絡、臟腑,部分而傳受為病之邪氣也。

 

非寒熱陰陽之反變也。

 

法曰:陰陽平則和,偏則病。

 

假令陽實陰虛,為病熱也,若果變而為寒,則比之熱氣退去,寒欲生時,陰陽平而當愈也,豈能反變之為寒病乎?

 

然雖《瘧論》言「陰勝則寒,陽勝則熱」者,謂裡氣與邪熱並之於表,則為陽勝而發熱也。

 

表氣與邪熱並之於裡,則為陰勝而寒栗也。

 

由表氣虛而裡氣熱,亢則害,承乃制,故反戰栗也。

 

大抵本熱,非病寒也!

 

或傷寒病,寒熱往來者,由邪熱在表而淺,邪惡其正,故惡寒也;

 

邪熱在裡而深,邪甚無畏,物惡其極。

 

故不惡寒而反惡熱也。

 

表裡進退不已,故為寒熱往來也。

 

此氣不並於表裡。

 

故異於瘧而寒熱微也。

 

皆熱傳於表裡之陰陽,而非病氣寒熱之陰陽反變也。

 

或病熱而寒攻過極,陽氣損虛,陰氣暴甚而反為寒者,雖亦有之,因藥過度而致之,非自然寒熱之反變也。

 

夫六氣變亂而為病者,乃相兼而同為病。

 

風熱燥同,多兼化也。

 

寒濕性同,多兼化也,性異而兼化者有之,亦已鮮矣。

 

或制甚而兼化者,乃虛象也。

 

如火熱甚而水化制之,反為戰栗者,大抵熱甚,而非有寒氣之類也。

 

故渴為熱在裡,而寒戰反渴引飲也。

 

又如以火煉金,熱極而反化為水。

 

雖化為水,止為熱極而為金汁,實非寒水也。

 

或燥熱太甚而腸胃鬱結,飲冷過多而痞隔不通;

 

留飲不能傳化,浸潤而寒極蓄於胃中。

 

燥熱太甚,鬱於胸腹而 脹滿,煩渴不已,反令胃膈冷痛,嘔噦漿水,而水漿難下。

 

欲止其渴而強飲於水,則滿、痛、嘔噦轉甚,而渴亦不止。

 

不強飲之,則煩渴不可以忍,令人煩冤悶絕,而但欲死。

 

若誤治之,即死不治,亦為難已。

 

每用大承氣湯熱服,下咽而腸胃鬱結痞隔,即得宣通,而留飲傳化浸潤,則寒濕散去,腸胃之外,得其潤澤,熱退而煩渴、滿痛、嘔噦遂止,須臾得利而已矣。

 

然而病諸氣者,必有所因,病本熱而變為寒者,實亦鮮矣。

 

大凡陽實則脈當實數,而身熱煩渴,熱甚則為陽厥,至極則身冷脈微,而似陰證,以致脈絕而死。

 

故陽病見陰脈者死,謂其脈近乎絕也。

 

病雖熱甚而不已,則必須厥冷而脈微,以至身冷脈絕而死矣。

 

或病本熱勢太甚,或按法治之不已者,或失其寒藥調治,或因失下,或誤服熱藥,或誤熨、烙、熏、灸,以使熱極而為陽厥者,以承氣湯之類寒藥下之,熱退而寒得宣通,則厥愈矣。

 

慎不可用銀粉、巴豆性熱大毒丸藥下之,而反耗陰氣,而衰竭津液,使燥熱轉甚,而為懊、喘滿、結胸,腹痛下利不止,血溢血泄,或為淋 發黃,驚狂譫妄。

 

諸熱變證不可勝舉;

 

由此為破 瘕堅積之藥,非下熱養陰之藥也。

 

古人謂治傷寒熱病,若用銀粉、巴豆之類丸藥下之,則如刀劍刃人也!

 

及嘗有陽厥,而尚不下,以至身冷脈微而似陰證,反誤以熱藥投之,病勢轉甚,身冷脈微而欲絕,唯心胸微暖,昏冒不知人事而不能言,主病者或欲以暖藥急救其陽,恐陽氣絕而死也。

 

答曰:此因熱極失下反又溫補而致之,若又以熱藥助其陽氣,則陰氣暴絕,陽氣亦竭而死,陽氣何由生也?

 

或又曰:何不急下之?

 

答曰:此陽勝伐陰,而陰欲先絕,則陽亦將竭矣。

 

於此時而下之,則陰陽俱絕而立死矣。

 

不救亦死。

 

但及於期則緩而救之,則當以寒藥養陰退陽,但不令轉瀉,若得陰氣漸生則可救也。

 

宜用涼膈,一服則陰氣可以漸生。

 

何以知之?

 

蓋以候其心胸溫暖漸多,而脈漸生爾。

 

終日三服,其脈生至沉數而實,身表復暖,而唯厥逆,與水善飲,有時應人之問,譫妄而舌強難言,方以調胃承氣湯下之,獲汗而愈;

 

所謂寒藥反能生脈,而令身暖者,由陽實陰虛,欲至於死,身冷脈微,今以寒藥養陰退陽,而復不至於死故也。

 

大凡治病,必先明其標本。

 

標,上首也,本,根元也。

 

故《經》言:先病為本,後病為標。

 

標本相傳,先以治其急者。

 

又言: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故病氣為本,受病經絡臟腑謂之標也。

 

夫標本微甚,治之逆從,不可不通也。

 

故《經》言:「知逆與從,正行無問,明知標本,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陰陽之逆從標本之謂道也。

斯其理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5-6-7 13:08:49 | 只看該作者
全篇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