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月球南極隕坑有水冰 化學反應活躍】
更新日期:2010/11/02 09:53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從美國航太總署(NASA)LCROSS(Lunar CRater Observation and Sensing Satellite)衛星、月球勘測軌道衛星(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LRO)等的觀測資料,科學家發現月球南極永夜的隕坑中的確有水冰的蹤跡。但經過將近一年的深入分析研究之後,科學家發現,其中還有水冰以外的重要物質,而且有完整的水文循環使化學反應相當活躍。
LCROSS兩個撞擊器於2009年10月9日撞擊月表Cabeus坑,激起數十億年從未被陽光照耀過的物質形成16公里高的羽狀塵柱(plume),LCROSS和LRO上的儀器觀察撞擊坑和羽狀塵柱中的物質。
撞擊之後,絕大部分純水冰漂浮在陽光照射得到的太空中,顯示月球過去的水冰可以從一地傳輸到另一地,或是經由化學過程而使冰大量累積。
除了水冰之外,羽狀塵柱中約有20%是所謂的「易揮發物質(volatiles)」,包含甲烷、氨、氫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這些易揮發物質原本凍結在酷寒的月坑中,一旦被陽光照射便可輕易加溫而揮發掉。
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易揮發物質,顯示羽狀塵柱中的物質來源廣泛,絕大部分應是來自彗星和小行星。
這讓在陰影中的隕坑仍有相當活躍的水文循環。
此外,儀器還偵測到鈉、汞(水銀),甚至可能有銀。科學家相信水和易揮發物質的混合物可能是某顆彗星撞擊後留下的殘餘物質。這些也是水冰與月壤有化學反應作用的證據之一。
LRO的先知者號(Diviner)可測繪水和溫度的分布狀況,中子偵測器(Lunar Exploration Neutron Detector)則可測繪氫原子的分布情形。
綜合這些資料,科學家發現隕坑內外都有水冰分布。由月壤中水冰和易揮發物質的比例,科學家認為月壤中在進行一中所謂的「冷結晶化學(cold grain chemistry)」,這種化學反應可在沒空氣的酷寒環境中維持長達數億年之久,因此如小行星、木星或土星的衛星、火星衛星、懸浮在星際間的塵粒和水星極區等,都可能存有這樣的化學反應。
若能瞭解反應過程和所需環境,未來太空任務就可定出最可能取得水的地點,經過萃取過程就可提供長期在此的探險者或其他生物所需。
甚至,若氫氣、氨和甲烷的含量夠豐富的話,燃料開發也不成問題了。
這對未來的太空探險者而言是一大福音。(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02/17/2g3yz.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