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4:14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

 

大筋 短,小筋弛長, 短為拘,弛長為痿。

 

,軟同,全篇仿此。

 

若因於濕,濕氣重著,故首如裹。

 

陽熱之氣,逢濕則滯,故濕熱不攘。

 

不攘者,不外拒於皮毛,不如因寒之乃浮,不如因暑之汗出也。

 

濕傷肌肉,不從肌肉而外出,則內入於筋骨之間,故大筋 弱而短,小筋弛縱而長。

 

大筋連於骨內, 短,則屈而不伸,故 短為拘。

 

拘,攣也。

 

小筋絡於骨外,弛長則伸而不屈,故弛長為痿。

 

痿,痿痹也。

 

此陽因而上,濕熱不攘,不能衛外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4:22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氣,猶風也。

 

《陰陽應象大論》云: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故不言風而言氣。

 

因於氣為腫者,風淫末疾,四肢腫也。

 

四維相代者,四肢行動,不能彼此借力而相代也。

 

四肢者,諸陽之本,今四維相代,則陽氣乃竭,此陽因而上,陽氣竭,而不能衛外者也。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 壞都, 乎不可止。

 

,音骨,余篇同。

 

陽氣者,由內而外,根於陰精,如煩勞則陽氣外張,陰精內絕,陰不交陽,故精絕。

 

辟積,重復也。

 

辟積於夏者,冬時受病,病不能愈,重復時日,至於夏也,夏月火盛,內亡其精,故使人煎厥。

 

煎厥,如火之焚而熱極也。

 

精氣不注於目,故目盲不可以視;

 

精氣不充於耳,故耳閉不可以聽。

 

潰潰,亂貌,潰潰乎若壞都,言耳目昏亂,神失其守,若國都之敗壞也。

 

 ,流貌, 乎不可止,言神氣散馳,流而不返,不可挽回而止之也。

 

此煩勞傷精,而神氣內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4:33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有傷筋,縱,其若不容。

 

陽氣者,自下而上,本於陰血,如大怒則逆氣上形。

 

形者,悻悻然見於其面也。

 

氣絕者,怒則氣上不接於下也。

 

血隨氣行,氣逆則血鬱於上,氣血皆逆,則使人薄厥。

 

薄厥,虛極而厥逆也。

 

血不養筋,則有傷於筋,筋傷則縱。

 

所謂縱者,轉動不能,其若不容者然。

 

此大怒氣逆而血不榮筋也。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見濕,乃生痤痱。

 

高梁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

 

勞汗當 風,寒薄為 ,郁乃痤。

 

痤,坐,平聲。

 

高梁,即膏梁,余篇同。

 

 ,音渣。

 

沮,猶濕也。

 

陽氣內通精血,復從中土,而外出於皮膚,故假汗出膏梁以明之。

 

汗者,水穀之精,從內出外,若汗出偏沮,則氣血不周於身,故使人偏枯。

 

若夏日汗出,而見水濕之氣,則皮膚濕熱生癤如痤,生疹如痱。

 

若膏梁濃味,傷其中土,因膏梁而變病,則足生大疔。

 

受如持虛,言疔從內以出外,如持虛器而受毒也。

 

若勞碌汗出而當風。

 

風,寒氣也。

 

故寒薄為 ,郁乃痤,言寒薄於皮膚而上行,則為 。

 

 ,赤鼻也。

 

寒鬱於皮膚而外泄,則為痤。

 

痤,小癤也。

 

此言陽氣加陰乃為汗,從中土而外出於皮膚也。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精,精粹也。

 

柔,柔和也。

 

上文煩勞精絕至目盲耳閉,而神氣散亂,故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所以申明上文陽氣不精而神無所養也。

 

上文大怒氣絕,至血菀而傷筋。

 

故曰陽氣者,柔則養筋,所以申明上文,陽氣不柔而筋無所養也。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陷脈為 ,留連肉腠。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榮氣 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4:44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俞,音輸,余篇同。

 

上文假汗出膏梁,以明陽氣從中土而出於皮膚,此假開闔,以明陽氣由闔而開,由開而闔,不但從內以出外也。

 

開闔者,外內之樞機,開則外出,闔則內入;

 

今開闔不得,則太陽之寒氣從之。

 

背為陽,主開;

 

腹為陰,主闔。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則背突胸窩,乃生大僂。

 

僂,傴僂也,此言陽氣之不能開闔也。

 

陷脈為 ,留連肉腠,言寒邪陷於脈,則肉腠或空或突,而如嶁,留連肉腠而難愈也。

 

俞氣化薄,言寒邪入於穴俞,則俞氣變化而內薄。

 

薄,泊也。

 

傳為善畏,及為驚駭,言薄心氣,則善畏,薄肝氣,則驚駭也。

 

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言寒邪入於肉,則榮血之氣不從肌肉以外出,但逆於肉理,而生癰腫也。

 

此陽氣不能由闔而開也。

 

魄汗未盡陽氣外虛也,形弱而氣爍,形體虛弱,而熱氣外爍也。

 

穴俞以閉,不能內入也,身汗而熱,內外不和,故發為風瘧,此陽氣不能由開而闔也。

 

上文言陽氣外出於皮膚;

 

此言陽氣更從內以出外,從外以入內,所以承上文而補其未盡之義也。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故 病久則傳化,上下不並,良醫弗為。

 

承上文風瘧之意,言風為百病之始,宜順天時而避之也。

 

六淫之氣,風居其首,故風者,百病之始也。

 

身心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四時之序也。

 

若不因時序,受大風苛毒而為病,必至從表入裡,由淺入深,故病久則傳化。

 

傳化,傳經變化也。

 

病久傳化,則上下陰陽不相交並,雖有良醫,弗能為也。

 

故陽蓄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病久傳化,其所由來者漸矣。

 

故陽蓄積病死,言亢陽蓄積,至病久弗為而死也。

 

而陽氣當隔,言亢陽之氣當與腑臟相隔也。

 

申明當隔者,若既病則當瀉,苟不亟瀉而正治之,猶粗工之敗乃事,不得云良醫弗為也。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收。

 

是故暮而閉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舊本,收訛閉,閉訛收,今改正。

 

治於既病之後,不若順於未病之先。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一日三時,人身陽氣之所主也。

 

平旦人氣生,寅卯辰平旦之時,主人身春生之氣也。

 

日中陽氣隆,己午末日中之時,主人身夏長之氣也。

 

日西陽氣已虛,氣門乃收,申酉戌日西之時,主人身秋收之氣也。

 

是故暮而閉拒,亥子丑暮夜之時,主人身冬藏之氣也;

 

暮夜閉拒,當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安靜以養微陽。

 

若不安靜,反如平旦日中日西三時之動作,則形乃困頓,虛薄而為病。

 

所以教人因時序,而養陽氣者如此。

 

此一節,論陽氣之內外出入,以明生陽之氣,上通於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4:59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藏,如字,亟,去聲。

 

陽生於陰,由靜而動。

 

故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精藏於陰而起亟,陰中有陽矣。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衛外,為陰之固,陽中有陰矣。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

 

薄,虛;

 

疾,急也。

 

陰不勝其陽,陽熱盛也,陽熱盛,則經脈流行,虛薄急疾,經脈薄疾,陽熱相並,則並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陽不勝其陰,陰寒盛也。

 

陰寒盛則五臟氣爭。

 

爭,彼此不和也。

 

五臟氣爭,則九竅不通。

 

蓋兩目者,肝之竅;

 

兩耳者,心之竅;

 

兩鼻者,肺之竅;

 

口者脾之竅;

 

前後陰者,腎之竅也。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如是,則 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陳,敷布也,上文陰陽不和而為病,是以聖人敷布陰陽,使周身之筋脈合約,通體之骨髓堅固。

 

陽主之氣,陰主之血,皆順而從之,能如是也,則內外調和,而邪不能害。

 

邪不能害,則耳目聰明,而氣立如故。

 

《五常政大論》云:「根於外者,命曰氣立」。

 

氣立如故,可以防御其外邪矣。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 為 痔。

 

因而大飲,則氣逆。

 

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強,腔,上聲。

 

氣立不如故,不能防御其邪,則風客淫氣,言風邪客於人身,而為淫亂之氣也。

 

風為陽邪,風客淫氣,則陰精消爍,故精乃亡。

 

風木之邪,內通於肝,故邪傷肝也。

 

因而飽食者,風邪未去而飽食也。

 

筋脈橫解者,肝主之筋,心主之脈,不循經上下,而橫散懈弛也,《經脈別論》云:食氣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故飽食而筋脈橫懈也。

 

腸為痔者,水穀之精,不榮筋脈,大腸積 ,濕熱下注而為痔也。

 

因而大飲,風邪未去而過飲也。

 

酒氣,先行肺主之皮毛,不由脾氣之散精。

 

脾肺不交,則氣逆也。

 

因而強力,風邪未去而強用其力也。

 

過勞傷精故腎氣乃傷。

 

腎主骨,故高骨乃壞,腰高之骨,不能動搖而敗壞也。

 

此風木之邪,始傷肝氣,因飽食大飲強力而病及五臟也。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10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上文云,陽者,衛外而為固,故復言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言陽雖衛外,復當藏密,乃能為陰之固也。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

 

上文言陰不勝其陽,又言陽不勝其陰,故復言兩者不和。

 

如陰不勝其陽,而陽氣勝,若春無秋矣;

 

陽不勝其陰,而陰氣勝,若冬無夏矣。

 

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上文云,聖人陳陰陽內外調和,故復言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上文云,陰者藏精而起亟,故復言若陽強不能密,則陰亦不能藏精起亟,而陰氣乃絕。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是必陰平和,陽秘密,則精神乃治。

 

若陰不平和,陽不秘密,而陰陽離決,則精氣乃絕。

 

既言陰氣乃絕,又言精氣乃絕者,所以申明陰不藏精而皆絕也。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

 

上文云,風客淫氣,故復言因於露風,乃生寒熱。

 

寒熱,淫氣也。

 

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

 

夏傷於暑,秋為 瘧。

 

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 厥。

 

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上文,風邪傷肝,而病五臟,此復言春傷於風,邪氣留連,至夏乃為洞泄。

 

夏傷於暑,至秋乃為瘧。

 

秋傷於濕,病肺,則上逆而咳;

 

病脾,則發為痿厥。

 

痿,痿 ;

 

厥,厥逆也。

 

冬傷於寒,至春必為溫病。

 

春夏秋冬,五臟之所主也,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不必飽食、大飲、強力,始傷五臟之氣,所以申明上文之意者如此。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承四時傷五臟之意,言五味亦傷五臟也。

 

五臟為陰,借五味以資生,故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五臟為陰,五味各走其道,太過則病,故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18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酸者,肝之味,過酸則肝氣以津。

 

肝氣以津,肝木盛也。

 

肝木盛,則脾土受制,故脾氣乃絕。

 

是酸味生肝,太過則傷脾矣。

 

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咸者,腎之味。

 

腎主骨,過咸則大骨氣勞。

 

大骨,腰高之骨,腎之府也。

 

氣勞,骨氣強盛,能任其勞也。

 

短肌心氣抑者,腎水盛,則心火受制,心氣不能從骨節而出於肌表,故短肌心氣抑。

 

是咸味生腎,太過則傷心矣。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24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甘者,土之味,脾胃之所主也。

 

過甘,則土氣盛,而水受制,水虛不能制火,故心氣喘滿。

 

水受土制,故色黑。

 

腎氣不衡,衡,平也,是甘味生脾,太過則傷腎矣。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32 | 只看該作者

生氣通天論第三篇

 

苦者,心之味。

 

過苦,則火克肺金。

 

肺者,天也,脾者,地也,天氣不降,則地氣不升,故脾氣不濡。

 

濡,灌溉也。

 

脾為濕土,胃為燥土,兩土相濟。

 

今脾氣不濡,則胃氣過燥,故胃氣乃濃;

 

濃,燥實也。

 

是苦味生心,太過則肺金受制,不與地氣相交矣。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沮,作阻,央,作殃。

 

辛者,肺之味,過辛,則肝木受制,不生心火,故筋脈阻弛。

 

筋者,肝所主,脈者,心所主也;

 

筋脈阻弛,則陰精不濡於筋,神氣不充於脈,故精神乃殃。

 

是辛味生肺,太過則傷肝矣。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五味貴得其平,不可太過,是故謹和五味,得其平矣。

 

五味,合五臟。

 

五味和,則腎主之骨以正,肝主之筋以柔,肺主之氣,心主之血以流,脾主之腠理以密,誠如是也;

 

則有形之骨,無形之氣,皆以精粹,可謂謹道如法,生氣通天,而長有天命矣。

 

此一節,言生陽之氣,本於陰精,互相資益,以明陰陽之氣,皆為生氣,可以上通於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42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金匱,藏書之器也。

 

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

 

天之陰陽四時,合人之陰陽臟腑,人之五臟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穀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

 

然此真言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輕泄,猶以此言藏之金匱者然,故曰金匱真言也。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

 

天有八風,四方四隅之風也。

 

經有五風,人身經俞五臟之風也。

 

帝欲詳明天人相應之理,故有是問。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八風發邪,天之八風,發為邪氣也。

 

以為經風,觸五臟八風之邪,以為人身經俞之風,更觸人之五臟也。

 

邪氣發病,邪風之氣傷人,則發而為病也。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邪氣發病,是以勝相加。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木勝土也;

 

長夏勝冬,土勝水也;

 

冬勝夏,水勝火也;

 

夏勝秋,火勝金也;

 

秋勝春,金勝木也。

 

所謂四時之勝而發病也,是知邪氣發病,乃以勝相加矣。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

 

所謂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而有四時之勝者,如東風生於春,即八風發邪,而有四時之勝也。

 

病在肝,觸五臟也,俞在頸項,以為經風也。

 

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

 

南風生於夏,八風發邪,而有四時之勝也。

 

病在心,觸五臟也,俞在胸脅,以為經風也。

 

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西風生於秋,八風發邪,而有四時之勝也。

 

病在肺,觸五臟也,俞在肩背,以為經風也。

 

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

 

北風生於冬,八風發邪,而有四時之勝也。

 

病在腎,觸五臟也,俞在腰股,以為經風也。

 

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中央為土,以應四隅,亦八風發邪,而有四時之勝也。

 

病在脾,觸五臟也,俞在脊,以為經風也。

 

此言八風發邪,則有四時之勝,觸五臟而為經風者如此。

 

故春氣者,病在頭。

 

所謂俞者,乃人身之經俞,非五臟之穴俞。

 

上文云,春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頭連頸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49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夏氣者,病在臟。

 

夏俞在胸脅,故夏氣者,病在臟。

 

臟者,藏也;

 

藏於胸脅之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5:56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秋氣者,病在肩背。

 

秋俞在肩背,故秋氣者病在肩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6:03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冬氣者,病在四肢。

 

支,肢同,余篇仿此。

 

冬俞在腰股,故冬氣者病在四肢,腰連於股,股屬四肢也。

 

故春善病鼽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6:11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鼽音求;

 

衄音忸,今訛衄,非。

 

余篇仿此。

 

春病在頭,俞在頸項,故春善病鼽衄。

 

鼽,鼻清水也,衄,鼻血也。

 

仲夏,善病胸脅。

 

夏病在臟,俞在胸脅,故仲夏善病胸脅,言仲夏所以別長夏也。

 

長夏,善病洞泄、寒中。

 

長夏屬土,病在脾,俞在脊,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

 

洞泄,脾虛也;

 

寒中,脊虛也。

 

秋,善病風瘧。

 

秋病肩背,俞在肩背,故秋善病風瘧。

 

風瘧者,寒栗而肩背振動也。

 

冬,善病痹厥。

 

冬病四肢,俞在腰股,故冬善病痹厥。

 

痹厥者,四肢腰股,行動不能,痿痹厥逆也。

 

此舉四時之病,而在於經俞也。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6:22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四時之氣,春生冬藏,故冬不按蹺,則冬藏而經俞不虛,是以春不病鼽衄,春不鼽衄,冬藏之力也。

 

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春不病頸項,則春生而經俞不虛,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並不飧泄而汗出也。

 

夫冬令屬水,不但不病痹厥,且不飧泄而汗出,所以申明水王於冬,其時無病,更宜藏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藏,如字,下藏精末藏之俱同。

 

精者,水之類。

 

承上文,不飧泄、汗出之意,而言精者,身之本也,故冬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所以申明四時之氣,而重其冬也。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上文言,春不病頸項,則夏秋冬皆無病。

 

此復言,若夏暑納涼,而汗不出者,至秋亦成風瘧,所以承上文而補其未盡之義。

 

此平人脈法也。

 

此冬藏春生,四時無病,乃平人脈法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人脈法,不離陰陽,陰陽之理,無有窮盡,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 陰,陰中之陰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所謂陽中有陽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陽極而陰生,故日中至黃昏,亦天之陽,乃陽中之陰也。

 

所謂陰中有陰者,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陰極而陽生,故雞鳴至平旦,亦天之陰,乃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應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6:31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天之陰陽,即人之陰陽,天之四時,即人之四時,故人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 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人應之則可言人之陰陽矣。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

 

臟者為陰,五臟是也,故肝心脾肺腎皆為陰;

 

腑者為陽,六腑是也,故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皆為陽。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

 

上文言人身之陰陽,未言陰中之陰,陽中之陽,故復明之。

 

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

 

為,去聲。

 

冬病在陰,腎也。

 

下文云陰中之陰,腎也。

 

夏病在陽,心也。

 

下文云陽中之陽,心也。

 

知冬病在陰,夏病在陽,則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矣。

 

春病在陰,秋病在陽。

 

春病在陰,肝也。

 

下文云陰中之陽,肝也。

 

秋病在陽,肺也。

 

下文云陽中之陰,肺也。

 

肝為陰中之陽,但曰在陰,所以明陰中之陽也。

 

肺為陽中之陰,但曰在陽,所以明陽中之陰也,知春病在陰,秋病在陽,則知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矣。

 

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凡此冬病夏病,春病秋病,皆當視其陰陽之所在,為施針石之治也。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

 

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6:37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人身背陽腹陰,故背為陽,而陽中之陽,心也。

 

背為陽,而陽中之陰,肺也。

 

心肺位居膈上,皆屬乎陽,而有分別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

 

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腹為陰,而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而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而陰中之至陰,脾也。

 

腎肝脾位居膈下,皆屬乎陰,而有分別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

 

五臟合六腑,故曰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

 

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天之陰陽,人亦應之,此言人之陰陽,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6:51 | 只看該作者

金匱真言論第四篇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承上文天人相應之意,問人之五臟應天之四時,各有收受之理乎?

 

岐伯曰: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 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是五方五色,收受於人之五臟矣,故肝開竅於目,而目復藏精於肝。

 

其病發驚駭,春時陽氣上升也。

 

其味酸,曲直作酸,東方木味也。

 

其類草木,與地之草木同類也。

 

其畜雞,巽為雞,東方木畜也。

 

其穀麥,麥生於春,五穀之長,肝之穀也。

 

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木之精氣,上為歲星也。

 

是以春氣在頭,而居上也。

 

其音角,木音也。

 

其數八,木之成數也。

 

肝主筋,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其臭臊,氣因木變,則為臊也。

 

此天地之五方五色五味五畜、五穀五星、五音五臭,而收受於人之肝臟也。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 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徵,音止,余篇同。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心屬火,受南方之赤色也,開竅於耳,藏精於心,心開竅於耳,而耳復藏精於心也。

 

心為君主,神通五臟,故病在五臟。

 

其味苦,炎上作苦,火之味也。

 

其類火,與有形之火同類也。

 

其畜羊,羊性內剛,火之畜也。

 

其穀黍,黍色赤,性溫,心之穀也。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火之精氣,上為熒惑星也。

 

心主脈,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其音徵,火音也。

 

其數七,火之成數也。

 

其臭焦,氣因火變,則為焦也。

 

此天地之五方五色、五味五畜、五穀五星、五音五臭,而收受於人之心臟也。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 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脾屬土,受中央之黃色也。

 

開竅於口,藏精於脾,脾開竅於口,而口復藏精於脾也。

 

脾脈連舌本。

 

《靈樞?經脈》論云:脾是動,則病舌本強。

 

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土之味也。

 

其類土,與有形之土同類也。

 

其畜牛,坤為牛,土之畜也。

 

其穀稷,稷色黃,味甘,脾之穀也。

 

其應四時,上為鎮星,土之精氣,上為鎮星也。

 

脾主肉,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宮,土音也,其數五,土之生數也。

 

其臭香,氣因土變,則為香也。

 

此天地之五方五色、五味五畜、五穀五星、五音五臭,而收受於人之脾臟也。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 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肺屬金,受西方之白色也,開竅於鼻,藏精於肺,肺開竅於鼻,而鼻復藏精於肺也。

 

肺主氣,氣為陽,背亦為陽。

 

《靈樞?經脈》論云:氣盛有餘,則肩背痛,故病在背。

 

其味辛,從革作辛,金之味也。

 

其類金。

 

與有形之金同類也。

 

其畜馬,乾為馬,金之畜也,其穀稻,稻色白而秋成,肺之穀也。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金之精氣,上為太白星也。

 

肺主皮毛,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其音商,金音也。

 

其數九,金之成數也。

 

其臭腥,氣因金變,則為腥也,此天地之五方五色、五味五畜、五穀五星、五音五臭,而收受於人之肺臟也。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 ,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 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腎屬水,受北方之黑色也。

 

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腎開竅於前後二陰,前後二陰復藏精於腎也。

 

腎主骨,骨連 : 者,肉之小會而近於骨,故病在 。

 

其味鹹,潤下作咸,水之味也。

 

其類水,與有形之水同類也。

 

其畜彘,彘,黑色,而支亥水之畜也。

 

其穀豆,豆性沉,形象腎,腎之穀也。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水之精氣上為辰星也。

 

腎主骨,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其音羽,水音也。

 

其數六,水之成數也。

 

其臭腐,氣因水變,則為腐也。

 

此天地之五方五色、五味五畜、五穀五星、五音五臭,而收受於人之腎臟也。

 

此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也。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一逆一從,陰陽表裡雌雄之紀, 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經脈之道,內通臟腑,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臟腑之氣,俱見於脈,一逆一從,診脈法也。

 

由舉而按,是為逆,從按而舉,是為從,逆從而謹察之,則臟腑陰陽表裡雌雄,相應之紀,眾人不知,己獨知之,可以藏之心意,而合心於精。

 

藏之心意,謂其理至微,難以語人也。

 

合心於精,謂藏之心意,合心而歸於精密也。

 

非其人勿教,人難得也,非其真勿授,真難遇也。

 

得人得真,自古難之,勿教勿授,自古秘之。

 

金匱真言,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7:00 | 只看該作者

陰陽應象大論第五篇

 

陰陽者,太極初開,始為一晝之所分也。

 

應象者,天地之陰陽,人身之陰陽,皆有形象之可應也。

 

天地之陰陽,應象於人身,人身之陰陽,應象於天地,五運五行,應象無方,此篇為《五營運大論》之提綱,故曰《陰陽應象大論》。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陰陽者,有名無形,本於太極,乃上天下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

 

天地之大,萬物生焉,故陰陽者,乃萬物之綱紀。

 

綱,大綱;

 

紀,散紀也。

 

變化之父母。

 

萬物之多,變化出焉。

 

物極,謂之變;

 

物生,謂之化;

 

變者,化之漸;

 

化者,變之成。

 

變化之道,本於陰陽,故陰陽者,變化之父母。

 

生殺之本始。

 

變化之父母,即生殺之本始。

 

殺,猶死也,化則生,變則死,本始,父母之謂也。

 

神明之府也。

 

陰陽主萬物變化生殺,是神明之府也。

 

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昭著之謂明。

 

府者,神明之所居也。

 

治病必求於本。

 

神明所居,乃陰陽之本,故治病必求於本。

 

如陰陽反作,病之逆從,必求於本之所在而治之。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5:47:18 | 只看該作者

陰陽應象大論第五篇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

 

陰陽者,萬物之綱紀,故陰靜陽躁,靜而有常,則為綱,躁而散殊,則為紀。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長,上聲,下同。

 

藏如字,下收藏同。

 

陰陽者,生殺之本始,故陽生而陰長,陽殺而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陰陽者,變化之父母,故陽化氣,陰成形,言陽化而為氣,陰變而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 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音真,余篇仿此。

 

治病必求於本,故寒極生熱,是熱之本於寒也。

 

熱極生寒,是寒之本於熱也。

 

寒氣為陰,故生濁,熱氣為陽,故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言輕清之氣,不從於上,而逆於下,則生飧泄之病矣。

 

濁氣在上,則生 脹,言重濁之氣,不從於下,而逆於上,則生 脹之病矣。

 

是陰陽相反,從逆失宜,故曰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知反作逆從而為病,則治病必求於本矣。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 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陰陽相通,上下相感,是神明之府也。

 

故清陽為天,光明者也,濁陰為地,神變者也。

 

地氣上為云,陰通於陽也,天氣下為雨,陽通於陰也。

 

天氣下為雨,而曰雨出地氣,從下而上,然後從上而下也,地氣上為云,而曰云出天氣,自上而下,然後自下而上也。

 

陰陽上下,既神且明,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是九竅神明之府也。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是外內神明之府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是表裡神明之府也。

 

下文云,清陽上天,濁陰歸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此之謂也。

 

此寒熱清濁之陰陽,而應象於人身之上下者如此。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水為陰。

 

在天為熱,在地為火,故火為陽。

 

陽主輕清,故陽為氣,陰主重濁,故陰為味。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

 

味歸形,五味歸於形藏也。

 

形歸氣,形藏歸於陽氣也。

 

氣歸精,陽氣歸於陰精也。

 

精歸化,陰精歸於變化也。

 

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申明氣歸精,乃精食氣也,味歸形,乃形食味也,精歸化者,化生精也,形歸氣者,氣生形也。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又申明形雖食味,而味亦傷形;

 

精雖食氣,而氣亦傷精;

 

雖氣化生精,而精化亦為氣;

 

雖氣生此形,而氣亦受傷於形。

 

形者,味也,不言形而言味者,以味歸形,形食味也。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為陰而重濁,故出下竅,氣為陽而輕清,故出上竅。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為陰,而陰中有陽,故味濃者為陰,若味薄,則為陰中之陽;

 

氣為陽,而陽中有陰,故氣濃者為陽;

 

若氣薄,則為陽中之陰。

 

味濃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濃則發熱。

 

申明味濃為陰者,味濃則下泄也,薄為陰之陽者,味薄則宣通也,氣薄陽之陰者,氣薄則發泄。

 

言雖發散,仍下泄也。

 

氣濃為陽者,濃則發熱,言既發散,且溫熱也。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2:39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