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卷之一
風門
(中風癱瘓癘風驚風附 傷風)
中風(附癱瘓癘風驚風)
脈脈訣云:浮為中風。又云:陽浮而滑。陰濡而弱者。為中風。寸浮而滑者為痰。微而弱者為虛。緩而澀者為血虛。微而遲或沉者為氣虛。浮大為風。浮數為熱。浮遲為寒。浮緩而澀為皮膚不仁。浮滑散大為癱瘓。浮弦急數為驚風發搐。大抵六經之脈。亦與傷寒同。但少瘥耳。
症內經曰:風之傷人也。
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偏枯。(半身不遂是也)或為癘風。或為驚搐。皆風之所為也。
抑考風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之異。中腑者。面如五色。惡風惡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後。或中身之前。皆易治。中臟者。唇吻不收。舌卷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眼昏耳聾。大小便閉皆難治。中血脈者。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吐涎沫。又有寒中熱中癱瘓癘風驚風之類。此皆屬濕熱。或痰火兼血虛也。
亦有氣中。因七情所傷。與中風相似。
若作風治。殺人多矣。
蓋中風者身溫。且多痰涎。中氣者身涼。而無痰涎。有此不同。丹溪云。真中風邪者甚少。若陰虛陽乏。痰火內熾。或內傷飲食。變為卒暴僵仆之病。類乎中風。則常有之。世醫不分。悉以風治。殺人多矣。
又云。真中風邪。西北人有。東南之人。只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
張仲景云。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經絡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 辟不仁。邪在於絡。肌膚不仁。在經則重不勝。入腑則不識人。入臟則吐沫難言。劉河間云。中風者。非為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之。
亦非外中於風。由乎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蒸熱拂鬱。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無知也。
或因喜怒思悲恐。五志過極。皆為火甚故也。
李東垣云。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
凡人年逾四旬。氣衰之際。或因憂喜忿怒傷其氣者多有之。若壯歲體肥。則間有之。亦是形盛氣衰所致。亦有賊風襲虛而傷者。說者謂昔人主乎風河間主乎火。東垣主乎氣。丹溪主乎濕。而有昔人三子各得其一之說。殊不知河間之論實具於火類之下。而不以風言。且別注中風論治甚詳。東垣謂自內傷氣。且曰亦有襲虛挾風。而分在腑在臟之異。丹溪謂因於濕熱。必曰外中者亦有。三子何嘗偏於火氣濕而言無中風也耶。愚謂風者乃六淫之一。流行於四時。浩蕩於天地。上下八方。無所不至。人居其中猶魚在水。水淡則魚瘦。氣乖則人病。體之虛者即感而傷之。但所受淺深不同。八方虛實有異耳。
治東垣云。中腑者多著四肢。有表症而脈浮。惡風寒。拘急不仁。或肢節廢。治宜汗之。中臟者。多滯九竅。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大便秘結。或氣塞涎上。不語昏危多致不救。治宜下之。中血脈則口眼歪斜。三者治各不同。若中血脈而外有六經。之形症則從小續命東加減以發其表。調以通聖辛涼之劑。若中腑而內有便溺之阻隔。肢不能舉。口不能言。此中經也。
宜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補血以養筋。癱瘓者。有虛有實經謂土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此膏粱之疾。非肝腎之虛。宜瀉之。令土平而愈。三化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脾虛亦令人四肢不舉。治以十全四物。去邪以留正也。
至於子和用汗吐下三法治之。蓋吐者如水鬱則達之。謂吐之令其條達也。
汗者風隨汗出也。
下者推陳致新也。
失音悶亂。口眼歪斜者。以三聖散吐之。如牙關緊急者。鼻內灌之。吐出涎沫。口自開也。
次用涼膈散調之。大抵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靜勝其燥。以養陰血為主。陰血旺則風熱無由而作矣。
須按此法治須少汗。亦須少下。多汗則傷其衛。多下則損其榮。故經有汗下之戒。尤宜審之。丹溪云。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或挾火與濕熱。治法以順氣、祛痰、清熱、疏風、發散、吐下、之類為先。
補養次之。更以傷、中、感三者辨別輕重為治乃妙。在左屬死血。四物加杏仁紅花之類。甚者桃仁承氣湯下之。在右屬痰與氣。二陳加南星貝母薑汁竹瀝之類。氣用烏藥順氣散。痰壅盛者。或口眼歪斜不能言語。皆用吐法。瓜蒂藜蘆 汁之類。詳輕重用之。氣虛卒倒。用參 補之。挾虛濃煎參湯。加竹瀝薑汁。血虛宜四物補之。挾痰亦加薑汁竹瀝。半身不遂。在左在右。治法如前氣血二藥。並加薑汁竹瀝。癘風是受天地間不正之氣。得之者。須分上下。氣受之則在上。血受之則在下。氣血俱受。則上下皆然。蓋皆不外乎陽明一經。陽明者。胃與大腸也。
治宜先瀉濕熱之劑清之。在血補血。在氣補氣。治用疏風散毒藥治之。婦人胎產驚風。乃血虛生內熱。熱則生風。因七情所觸而動也。
宜四物湯。隨症加減。益母丸。烏金丸。辟巽錠子。皆可選用。小兒驚風。有急有慢。慢驚屬脾虛。所主宜溫補。參朮湯。化下朱砂安神丸。急驚屬痰熱。宜涼瀉。以牛黃清心丸。或利驚丸主之。七情氣中者。憂愁不已。氣多厥逆。初得便覺涎潮雍塞。牙關緊急。宜以蘇合香丸灌之。使醒。然後隨證調之。辟巽錠子亦好。用者觸類而長之。思過半矣。
方 小續命湯治諸風中風。四時加減通用。
麻黃(一錢去節根) 人參(五分去蘆) 黃 (一錢) 當歸(一錢酒洗) 川芎(八分) 杏仁(八分去尖) 防己(八分) 附子(八分炮) 官桂(六分) 防風(一錢五分去蘆) 甘草(三分)
白芍藥(一錢)
上用薑五片。棗一枚。水二鐘。煎一鐘。去渣。食前熱服。
太陽經中風。有汗。加桂枝湯、無汗。加麻黃湯。
陽明經中風。加葛根湯。
少陽經中風。加羌活、柴胡(各一錢)、或小柴胡湯。
太陽經中風。加乾薑(八分)、倍附子。
少陰經中風。加桂枝(八分)、倍附子。
厥陰經中風。加連翹、羌活(各八分)
胎前中風。加荊芥穗、天麻、桑寄生(各一錢),去桂附。
產後中風。加荊芥穗(各一錢)、桃仁、紅花、澤蘭葉(各八分)。
中風無汗而拘急者。加羌活、白芷、蒼朮(各一錢),去桂附。
中風汗多而恍惚。加黃 (一錢)、茯神(一錢)、遠志(七分),去麻黃、杏仁、桂附。
四肢拘急疼。加大麻、秦艽、羌活(各八分)。
痰涎壅盛。加南星、半夏(各一錢五分)、薑汁(一盞)、竹瀝(二盞)。
春月。宜倍用麻黃、川芎。
夏月。宜加石膏、倍用黃芩。
秋月。宜倍用當歸,加生地黃(薑汁浸三日焙乾)。
冬月。宜倍用附子,加乾薑(七分)。
又方 防風通聖散四時通用。治諸風熱。
防風(一錢五分) 川芎(八分) 川歸(一錢) 白芍藥(一錢) 白朮(一錢二分) 麻黃(一錢二分) 石膏(一錢) 滑石(八分) 桔梗(八分) 連喬(八分) 黃芩(八分) 梔子(八分)
荊芥(七分) 薄荷(七分) 大黃(二錢看虛實) 芒硝(一錢)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薑三片。棗一枚。水二鐘。煎一鐘。食遠熱服。
風痰壅盛。加南星、半夏(各一錢五分)、天麻、白附子(各七分)。
熱痰。加二陳湯,入薑汁(半盞)、竹瀝(一盞)。
氣虛卒倒。加參 (各一錢五分),去麻黃、石膏、滑石、桔梗、連翹、梔子、薄荷、芒硝、大黃。
口乾有熱。加柴胡葛根、天花粉(各八分)。
頭痛。加用川芎、石膏(各一倍)、半夏(一錢五分)。
半身不遂。在右者。加痰藥、在左者。加血藥,並用薑汁竹瀝。能食者,去竹瀝,加荊瀝傳送。
抽搐。加天麻、白芷(各一錢)、僵蠶、全蠍(各七分)。
肢節寒濕疼痛。加羌活、蒼朮(各一錢)、桂(少五分)。
肌肉蠕動。加天麻、羌活、白芷(各一錢)、蠍梢(五分)。
七情所傷。成氣中者。中烏藥、枳殼、香附、紫蘇(各一錢),去麻黃、石膏、滑石、連翹、芒硝、大黃。
飲酒被風。頭痛如破。加黃連、葛粉、半夏、蒼朮(各八分),去麻黃、滑石、連翹芒硝、大風傷於肺。喘急咳嗽,加半夏、貝母、杏仁、金沸草、款冬花(各八分),去硝、黃、滑石。
利氣血。驅逐風邪。本方煎調羌活末、全蠍末(各一錢)。
諸風潮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秘結。邪熱暴甚。腸胃乾燥。寢汗切牙。目睛上攛。HT 語不安。轉筋驚悸。本方倍大黃、梔子、煎調茯苓末、全蠍末(各一錢)。
腰脅走注疼痛。本方加硝石、羌活末(各一錢)、煎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木香末(五分)。
打挾傷損。肢節疼痛。腹中瘀血不下。加當歸、大黃(倍用)、桃仁、煎調乳香、沒藥(各一錢)。
頭旋腦熱。鼻塞濁涕時下。加黃連、辛夷、薄荷、煎服(內經曰。膽多熱於腦。則辛 鼻淵濁涕下不已也。 )。
氣逆者。本方去活石、連翹、硝黃,加枳殼煎調木香末(一錢)。
小便淋閉。去麻黃,加木通、車前子(各一錢)、煎調木香末(五分)。
大便結燥。或秘。去麻黃、桔梗。加桃仁、麻仁、枳殼、倍當歸、生癮疹。或赤或白。加麻黃、蔥白(三根)、升麻(七分)、牛蒡子、連翹(各一錢)、出汗即愈。去芒硝、以其咸走血而肉凝、不得汗故也。
解利四時傷寒。內外所傷者。本方一兩、對益原散一兩、蔥白十莖、鹽豉一合、生薑半兩、水一大碗、煎五七沸、溫服一半、以筋探吐。吐罷。後熱服一半。汗出立解。
癘風。加牛蒡子、苦參(各一錢五分)、全蠍天麻、羌活、白芷(各八分)、蘄蛇肉(二錢),去冒風症。(右關弦而緩帶浮者是)本方去硝、黃、黃芩、連喬、石膏、活石、麻黃、桔梗、荊芥、薄荷,加人參、白茯苓、入粟米煎、好冒風湯也。
諸瘡瘍。清熱散毒。加牛蒡子、苦參、金銀花(各一錢)。
婦人吹乳。加金銀花、木通、貝母、蒲公英(各一錢二分)、穿山甲、青皮(各五分)、甘草節(六分)。
楊梅瘡與便毒。初起或誤服輕粉。用此散熱解毒。加木通、白蘚皮、五加皮、金銀花、皂角刺(各八分或一錢)、土茯苓(二兩)、芭蕉根(三錢)。
又方 開關散治諸中風。中痰中氣。牙關緊急。痰涎壅盛者。先用此散灌之。然後隨症用藥。
荊芥穗(一兩)、皂角(去皮弦子一錢五分)、麝香(一字另研)。共為末、每服方寸匕、薑湯調灌下。
又方 辟巽錠子治大人諸風。小兒急慢驚風。四時皆可用。
防風(五錢去蘆) 天麻(五錢) 膽南星(七錢) 白附子(炮五錢) 川烏(炮五錢) 乾薑(煨三錢) 川芎(五錢) 白芷(五錢) 白茯神(五錢去木) 人參(五錢去蘆) 白朮(五錢) 木香(五錢) 薄荷(五錢去梗) 僵蠶(二十一個) 全蠍(二十一個) 牛黃(三錢) 片腦(五分)
朱砂(一兩半另研為衣) 麝香(二錢)
上件除朱砂起。以下五樣。各另研。余藥為細末。用麻黃一斤。甘草四兩。蜜二兩。熬作膏子。稀稠得宜。將藥末和勻。印作錠子。金箔為衣。或丸。如龍眼大。蠟包尤好。藏久。每服用一錠。隨症依後引下。
治大人中風。中痰。中氣。厥症。並用薑湯調灌下。
左癱右瘓。荊芥湯下。
風狂顛癇。金銀湯下。
大人小兒。傷寒。傷風。傷濕。並薑蔥湯熱調下。得微汗即解。
破傷風。溫酒調下。
小兒急驚風。薄荷湯下。
小兒慢驚風。濃棗湯下。
婦人產後驚風。益母草湯下。
婦人產後。血暈昏迷。童便煎薑湯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68341&pid=325543&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