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斑痧疹癟辨論丹瘴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4 19:17: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斑痧疹癟辨論丹瘴附


斑痧疹癟辨論丹瘴附


夫痧即是疹,疹即是痧,本屬一類,因各處稱名不同耳。


如吳地稱為痧子,浙人稱為瘜子,川陝稱為疹子,山東稱為麻子是也。


古人論斑為陽明熱毒,點大而色鮮。


疹為太陰風熱,點細而色紅。


瘰為脾肺濕熱,連片而紅腫。


更有丹者,心肺火毒,遍體紅暈而兼斑疹也。


瘖者,肺胃濕熱,粒如水晶,不甚稠密也。


然考諸方書,斑也、疹也、丹也、瘰也,不外心脾肺胃之熱毒。


或斑中兼疹,疹中兼丹,丹中兼瘰,總無一種獨發之理。


然疹與瘰發,則搔癢無度,每兼腹痛。


惟瘜係肺胃濕熱,只在氣分,蒸逼隨汗外洩而成,本屬氣虛,理宜清氣,近時醫輩,竟以治痧之法治瘖,謬之甚焉。


殊不知斑、痧、疹、瘰,皆由風熱濕火蘊鬱而成,非發不愈,故用疏透。


至瘖則濕從熱化,氣隨汗泄,故宜清氣。


若見瘖而更以疏洩透汗,則氣液外洩,熱勢反增。


曾見汗泄一次,瘖發一身,醫為未盡,再汗再瘖。


一汗一瘖,蔓延無已,竟有不死不體之弊。


吁!


醫說有理,病聽欣然,一旦氣脫,亦不過付之數與命,誰言醫之咎耶?總之,斑宜清化,勿宜提透,痧宜透洩,勿宜溫散;


瘖宜清氣,勿宜壅遏,丹宜化毒,勿宜溫散,瘖宜清氣,勿宜疏散,斯為治法之大要。


至於經常權變,神而明之,存乎其神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3680&pid=726139&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23:49 , Processed in 0.2656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