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五】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五
夫以為疾病至急,倉卒尋按,要者難得,故重集諸可與不可方治,比之三陰三陽篇中,此易見也。
又時有不止是三陰三陽,出在諸可與不可中也。
諸不可汗、不可下,病證藥方,前三陰三陽篇中,經注已具者,更不復出;
其余無者,於此以後經注備見。
(醫統本作「於此已後,復注備見」)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澀反在下。
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
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
澀則無血,厥而且寒。
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寸關為陽,脈當浮盛,弱反在關,則裡氣不及;
濡反在巔,則表氣不逮。
衛行脈外,浮為在上以候衛;
微反在上,是陽氣不足;
榮行脈中,沉為在下以候榮;
澀反在下,是無血也。
陽微不能固外,腠理開疏,風因客之,故令汗出而躁煩;
無血則陰虛,不與陽相順接,故厥而且寒;
陽微無津液,則不能作汗,若發汗則必亡陽而躁。
經曰: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
動氣者,築築然氣動也。
在右者,在臍之右也。
《難經》曰:肺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肺氣不治,正氣內虛,氣動於臍之右也。
發汗則動肺氣,肺主氣,開竅於鼻,氣虛則不能衛血,血溢妄行,隨氣出於鼻為衄。
亡津液,胃燥,則煩渴而心苦煩。
肺惡寒,飲冷則傷肺,故飲即吐水。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93&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