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各地氣候應是呈現規律性的變動,如冬寒夏暑、春濕秋燥,或受緯度與地形影響,以致內陸乾旱、沿海多雨、高緯冰冷、赤道炎熱。
但若出現不同於過去規律的變動,就以「氣候變化」稱之。
大氣環繞地球運動,運行快速,所以各地天氣變化萬千。
但若取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等,就可以發現各地每日的天氣變化,是與當地週期性或特徵性氣候相關聯,如冬季時臺灣北部地區陰雨濕冷,但南部地區晴朗少雨。
這個規律起因於冬季多寒流,冷空氣挾帶著水汽,由東海海面爬上北部山區,易於形成大範圍的層雲與綿綿細雨。
可是東北季風無法攜帶水汽跨越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因此,背風的南部地區,每年9月至4月,空氣下沉、無雲、晴朗、少雨。
若南部降雨時間延長,或北部晴朗無雲時間延長,氣候的規律與特徵,就會出現變化。
如何能讓短暫的、異於過去氣候的天氣,延長到形成非常顯著的氣候變化?
關鍵就是與大氣緊密接觸的海洋,其占地球70%的面積,扮演關鍵的因素。
所以大氣與海洋間熱量、水汽與動能的交換,就能夠影響到大氣的變化。
譬如人人熟知的聖嬰-南方震盪現象,海溫數個月異於過去,就能影響這段期間全球各地的氣候。
大氣與海洋間的交互作用,促成的氣候變化,乃是在無外力干擾下,自然會出現的內部調節現象。
但若火山爆發,全球會因火山塵粒遮日而降溫,這就是外力干擾下的氣候變化。
至於如近百年來,人為排放大量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加強大氣溫室效應,影響氣候變化,亦屬外力之干擾。
臺灣位處大陸與海洋交界,除正常氣候變化外,更易於受海氣交互影響與颱風衝擊,而致天氣變動極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