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學甲慈濟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17:2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學甲慈濟宮

 

學甲慈濟宮始建於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是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福建省軍民追隨鄭成功渡臺墾居,由家鄉迎請慈濟宮「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元帥」三座神像一同渡海庇護眾生。

 

永曆15年(西元1661年)3月1日在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平安上岸,在學甲搭建草寮奉祀三尊大神,這便是慈濟宮的前身。

 

由於保生大帝神威顯靈,香火鼎盛,信徒便在康熙40年(西元1702年),集資重建華南宮殿式廟宇,名為「慈濟宮」。

 

後來多次修繕、增建,形成今日宏偉的規模。

 

慈濟宮廟體建築歷經乾隆9年(西元1744年)、嘉慶11年(西元1806年)、咸豐10年(1860年)、日治昭和4年(西元1929年)、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民國66年(西元1977年)、民國93年(西元2004年)等七次重要整建,目前主體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

 

廟宇巍峨壯麗,宮殿雕樑畫棟,石柱蟠龍,建築深具古色古香之歷史化藝術宮外尚有石獅等各一對分別左右,不但堂皇而且嚴肅。

 

咸豐10年(西元1860年)改建時,聘請名藝師「葉王」(本名葉麟趾)製作交趾陶,裝飾於壁堵、廟頂,成為鎮廟之寶。

 

西元1929年整修時,聘請汕頭剪黏名匠「何金龍」改以剪黏作品取代部分交趾陶作品。

 

正殿中有台灣書家「楊草仙」先生於90高齡時手書狂草「龍飛」、「鳳舞」四字,字長4尺。

 

另外廟前一對地下深9台尺、地上高達63台尺的紅檜木旗桿也極為著名,西元1953年由慈濟宮信徒捐建,採取直雙斗座,二斗二箍的形式。

 

西元2004年重建期間改立新旗桿,舊桿轉贈予佳里鎮(註1)蕭壟文化園區,園區為表尊重慈濟宮,降3台尺高度豎立。

 

學甲慈濟宮為「學甲刈香」及「上白礁祭典」的主辦廟宇。

 

於民國65年(西元1976年)以後增建有鐘樓鼓樓、大型金爐、宮殿式高樓保生賓館及慈濟文化大樓,高樓屋頂並建有自礁紀念亭。

 

頭前寮之昔年登陸地點則由政府建有「鄭王軍民登陸暨上白礁謁祖紀念碑」及宮殿式大型「礁亭」均古色古香雄偉壯觀。

 

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月19日經內政部評定為祠廟第三級古蹟,800餘年歷史的神像「保生二大帝」,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終年香火鼎盛。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祭典隊伍由長達三公里的「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09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2 04:2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