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1:39 | 只看該作者

所言五宜者

 

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


(脾病食甘,《素問》甘味補,苦味為瀉。平按:所言五宜者《靈樞》作五宜所言五色者。)


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


(心病食苦,《素問》咸味補,甘味為瀉。)


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藿;


(腎病食咸,《素問》咸味瀉,苦味為補也。黃卷,以大豆為之。)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肝病食酸,《素問》酸味瀉,辛味為補。)


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肺病食辛,《素問》辛味瀉,酸味為補。平按:《甲乙經》黍上無黃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2:06 | 只看該作者

五禁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五味所克之臟有病,宜禁其能克之味。)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飯牛肉棗皆甘;


(肝者,木也。甘者,土也。宜食甘者,木克於土,以所克資肝也。平按:《素問》無飯字。棗下《靈樞》、《素問》均有葵字。)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李皆酸;


(心者,火也。酸者,木也。木生心也,以母資子也。平按:食酸下《素問》有小豆二字。新校正云:《太素》小豆作麻。應依新校正補入。犬肉下《靈樞》有麻字。李下《素問》、《靈樞》均有韭字。)


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皆咸;


(脾者,土也。咸者,水也。土克於水,水味鹹也,故食咸以資於脾也。平按:栗下《素問》、《靈樞》均有藿字。《素問》此段在肺色白段之下。)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皆苦;


(肺者,金也。苦者,火也。火克於金也,以能克為資也。平按:杏下《素問》、《靈樞》均有薤字。)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皆辛。(腎者水也。辛者,金也。金生於水,以母資子。平按:桃下《素問》、《靈樞》均有蔥字。)


辛散,(肝酸性收,欲得散者,食辛以散之。)


酸收,(肺辛性散,欲得收者,食酸以收之。)


甘緩,(脾甘性緩,欲得緩者,食甘以緩之。)


苦堅,(心苦性堅,欲得堅者,食苦以堅之。)


咸濡,(腎咸性濡,欲得濡者,食咸以濡也。平按:濡《素問》作 ,下同。)


毒藥攻邪,(前總言五味有攝養之功,今說毒藥攻邪之要。邪,謂風寒暑濕外邪者也。毒藥俱有五味,故次言之。)


五穀為養,(五穀五味,為養生之主也。)


五果為助,(五果五味,助穀之資。)


五畜為益,(五畜五味,益穀之資。)


五菜為埤,(五菜五味,埤穀之資。平按:埤《素問》作充。袁刻作稗,恐誤。)


氣味合而服之,以養精益氣。


(穀之氣味入身,養人五精,益人五氣也。)


此五味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堅或濡,(五味各有所利,利五臟也。散收緩堅濡等,調五臟也。平按:《素問》五下無味字。)


四時五臟病,五味所宜。


(於四時中,五臟有所宜,五味有所宜。平按:《素問》病下有隨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2:2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少俞曰:五味之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


(力中反,淋也,篆字癃也。平按:?《漢書?高祖本紀》年老 病勿遺,作?,乃古文癃字也。)


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


(大貢反,心氣流泄疾。)


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歐;


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


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聞其故。


(五味各走五臟所主,益其筋血氣骨肉等,不足皆有所少,有餘並招於病,其理是要,故請聞之。平按:《靈樞》歐作嘔,下同。)


少俞對曰:酸入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澀,所敕反,不滑也。酸味性為澀收,故上行兩焦,不能與營俱出而行,復不能自反還入於胃也。)


不出則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即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濡,得酸即縮卷約而不通,水道不通,故?。


(既不能出胃,因胃氣熱,下滲膀胱之中,膀胱皮薄而又?,故得酸則縮約不通,所以成病為?。?,淋也。胞,苞盛尿也。平按:《靈樞》濡作懦。)


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走筋。


(人陰器,一身諸筋終聚之處,故酸入走於此陰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2:3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


少俞曰:咸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咸相得則血?,血 則胃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乾善渴。


(腎主於骨,咸味走骨,言走血者,以血為水也。咸味之氣,走於中焦血脈之中,以咸與血相得,即澀而不中,胃汁注之,因即胃中枯竭,咽焦舌乾,所以渴也。咽為下食,又通於涎,故為路也。?音俟,水?,義當凝也。平按:《靈樞》血?血?四字作凝凝二字,汁上有中字,舌下有本字。)


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血脈從中焦而起,以通血氣,故味之咸味,走於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2:48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


少俞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


(洞,通泄也。辛氣 悍,走於上焦,上焦衛氣行於脈外,營腠理諸陽。)


薑韭之氣熏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


(以薑韭之氣辛熏,營衛之氣非時受之,則辛氣久留心下,故令心氣洞泄也。)


辛者,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矣。


(辛走衛氣,即與衛氣俱行,故辛入胃,即與衛氣汗俱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3:01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歐,何也?


少俞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管,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歐。


(苦是火味,計其走血以取資骨令堅,故苦走骨也。苦味堅強,五穀之氣不能勝之,故入三焦,則營衛不通,下焦復約,所以食之還出,名曰變歐也。平按:《靈樞》管作脘。)


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齒為骨余,以楊枝苦物資齒,則齒鮮好,故知苦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


(人食苦物,入咽還出,故知走骨而出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3:1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何也?


少俞曰:甘入於胃,其氣弱少,不能上於上焦,而與穀留於胃中,甘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心。


(甘味氣弱,不能上於上焦,又令柔潤,胃氣緩而蟲動。蟲動者,穀蟲動也,穀蟲動以撓心,故令心?。?音悶。平按:《靈樞》弱少作弱小,於上焦作至於上焦,中下無甘字,心?作?心。)


其氣外通於肉,故曰甘入走肉矣。


(脾以主肉,甘通於肉,故甘走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3:32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所入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腎,淡入胃,是謂五味。


(五味各入其臟。甘味二種,甘與淡也。穀入於胃,變為甘味,未成曰淡,屬其在於胃;已成為甘,走入於脾也。平按:《靈樞》無所入二字。《素問》無淡入胃三字。新校正云:《太素》又云淡入胃。與此正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3:51 | 只看該作者

五走

 

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


(《九卷》此文及《素問》皆苦走骨,咸走血。此文言苦走血,咸走骨,皆左右異,具釋於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4:12 | 只看該作者

五裁

 

病在筋,無食酸;


病在氣,無食辛;


病在骨,無食咸;


病在血,無食苦;


病在肉,無食甘。


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裁,禁也。筋氣骨肉血等,乃是五味所資,以理食之,有益於身;從心多食,致招諸病,故須裁之。平按:《素問?宣明五氣篇》注,新校正云:按《太素》五禁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名此為五裁。楊上善云: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之,命曰五裁。按新校正所引《太素》經文,與此小異,所引楊注,乃本書經文,與此亦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4:35 | 只看該作者

壽限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中年而壽盡矣,見《靈樞》卷八第五十四《天年》篇。


自黃帝曰其氣盛衰至末,見《甲乙經》卷六第十二。


自黃帝問於岐伯曰人年老而無子者至末,見《素問》卷一第一《上古天真論》。


黃帝曰:人之夭壽各不同,或夭,或壽,或卒死,或病久,愿聞其道。


(問有四意:夭,壽,卒死,病久。平按:《靈樞》人之夭壽作人之壽夭,或夭或壽作或夭壽。)


岐伯曰:(答中答其得壽,余三略之。得壽有九:)


五臟堅固,(謂五臟形,堅而不虛,固而不變,得壽一也。)


血脈和調,(謂血常和,脈常調,得壽二也。)


肌肉解利,(謂外肌肉肉,各有分利,得壽三。平按:注上肉字恐是內字之誤。)


皮膚致密,(致,大利反。謂皮腠閉密,肌膚致實,得壽四。)


營衛之行,不失其常,(謂營衛氣,一日一夜,各循其道,行五十周,營衛其身,而無錯失,得壽五。)


呼吸微徐,(謂吐納氣,微微不粗,徐徐不疾,得壽六。)


氣以度行,(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以循度數,日夜百刻,得壽七。)


六腑化穀,(胃受五穀,小腸盛受,大腸傳導,膽為中精決,三焦司決瀆,膀胱主津液,共化五穀,以奉生身,得壽八。)


津液布揚,(所謂泣汗涎涕唾等,布揚諸竅,得壽九也。平按:注涎袁刻作液。)


各如其常,故能久長。


(上之九種營身之事,各各無失,守常不已,故得壽命長生久視也。平按:久長《靈樞》作長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4:48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者,何以致之?(問其得壽所由。)


岐伯曰:使道隧以長,(謂有四事得壽命長:使道謂是鼻空使氣之道,隧以長,出氣不壅,為壽一也。)


基牆高以方,(鼻之明堂,牆基高碩方正,為壽二也。)


通調營衛,三部三裡,(三部,謂三焦部也。三裡,謂是膝下三裡,胃脈者也。三焦三裡,皆得通調,為壽三。)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也。


(起骨,謂是明堂之骨。明堂之骨,高碩肉滿,則骨肉堅實,為壽四也。由是四事,遂得百歲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5:0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


(問其夭死。平按:《靈樞》自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至故中年而壽盡矣一段,敘次在形骸獨居而終矣之後。)


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夭者亦四:五臟皆虛,易受邪傷,為夭一也。)


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使道短促,鼻空又大,泄氣復多,為夭二也。平按:不長袁刻作不通,依原抄更正,《靈樞》亦作不長。)


又卑基牆,(鼻之明堂,基牆卑下,為夭三也。)


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血氣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脈小血少,皮肉皆虛,多中外邪,血氣壅塞,真邪相攻,引亂真氣,為夭四。平按:《靈樞》不實作不石,中風作中風寒。)


故中年而壽盡矣。


黃帝曰:善。


(黃帝聞夭壽之所由,故贊述之也。平按:故中年而壽盡矣《靈樞》作故中壽而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5:39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


(消息盈虛,物化之常,故人氣衰,時時改變,以至於死地,各不同形,故請陳之也。)


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


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


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鬢頒白,平盛不搖,故好坐。


(血,營血也。氣,衛氣也。大盛,內盛也。始疏,外衰。平按:《甲乙經》人生作人年,始疏作始開,頹落作剝落,髮鬢作鬢發。《靈樞》鬢作頗,頒作斑。又按:原抄平盛不搖,平字旁有丕彼悲反大也六字,疑平盛應作丕盛,別本作丕。)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六十歲,心氣始衰,喜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八十歲,肺氣衰,魄離,魄離故言喜誤。


九十歲,腎氣焦,臟枯,經脈空虛。


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肝為木,心為火,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此為五行相生次第,故先肝衰次第至腎也。至於百歲,五臟虛壞,五神皆去,枯骸獨居,稱為死也。平按:始減《靈樞》作始滅。喜憂悲《靈樞》作苦憂悲,《甲乙經》作乃善憂悲。又《甲乙經》惰作墮,皮膚枯作皮膚始枯故四肢不舉。魄離二字《靈樞》不重,《甲乙經》作魂離魄散。喜誤《靈樞》、《甲乙經》均作善誤。臟枯《甲乙經》作臟萎枯,《靈樞》臟上有四字,下無枯字。又《甲乙經》百歲上有至字,終下有盡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6:01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


將天數然?


(材力,攝養之力也。天數,天命之數也。平按:《甲乙經》無此一段及下岐伯曰三字。)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更齒髪長。


(腎主骨發,故腎氣盛,更齒發長。平按:更齒《素問》、《甲乙經》均作齒更。)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伏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天癸,精氣也。任衝脈起於胞中下極者也,今天癸至,故任脈通也,伏沖之脈起於氣街,又天癸至,故衝脈盛也。二脈並營子胞,故月事來以有子也。平按:天癸《甲乙經》作天水,下同。伏沖《素問》作太衝,新校正云:《太素》作伏沖,下同。與此正合。)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真牙,後牙也。長極,身長也。)


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


(身之筋骨體發,無不盛極。)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惰。


(陽明脈起於面,行於頭,故陽明衰,面與發始焦落。平按:始焦《甲乙經》作皆焦,惰作白,《素問》作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白。


(三陽,太陽、少陽、陽明也。三陽脈俱在頭,故三陽衰,面焦發白。平按:發白《素問》作發始白。《甲乙經》無此一段。)


七七,任脈虛,伏沖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


(任沖二脈氣血俱少,精氣盡,子門閉,子宮壞,故無子。平按:伏沖衰少《素問》、《甲乙經》作太衝脈衰少。)


丈夫年八歲,腎氣實,髪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


五八,腎氣衰,發惰齒?。


六八,陽氣衰於上,面焦,鬢發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發去。


(齒?者,骨先衰,肉不附,故令齒枯也。平按:寫《甲乙經》作瀉,下同。肌肉滿《素問》、《甲乙經》均作肌肉滿壯。陽氣衰於上《素問》作陽氣衰竭於上。腎臟衰《甲乙經》作腎氣衰。)


腎者生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瀉。


今五臟皆衰,(平按:《素問》、《甲乙經》生水均作主水,乃瀉均作乃能瀉。以下據《素問?上古天真論》及《甲乙經?形氣盛衰大論》補入。)


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6:5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卷(卷首缺)?陰陽

 

平按:此篇自傷腫上殘脫,篇目亦不可考。


故自黃帝曰以下至痛形,謹依《素問》卷二第五《陰陽應象大論》補入。


自傷腫以下至末,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見《甲乙經》卷六第七,惟編次小異。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濁氣在上,則生?脹。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云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之陽;


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濃則泄,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濃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寒傷形,熱傷氣。


氣傷痛,形(以上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補入。)傷腫。


(既迫痛傷形,即便為腫也。)


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


(先邪傷衛氣致痛後形腫者,謂衛氣傷及於形也。)


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邪先客於皮膚為腫而後壅衛氣為痛者,謂形傷及於氣也。)


風勝則腫,燥勝則干,(邪風客於皮膚,則為 腫也。邪熱燥於皮膚,則皮干無汗。平按:《素問》、《甲乙經》腫均作動,腫下為有熱勝則腫句。)


寒勝則?,(扶付反,檢義當腐,寒勝肉熱,肉當腐。平按:《素問》、《甲乙經》均作浮。)


濕勝則濡。(陰濕氣盛,則多汗也。平按:濡下《素問》、《甲乙經》均有瀉字。)天有四時五行,(天之用也。)以生長收藏,(四時之用。)


以生寒暑燥濕。(五行所生也。有本有風,謂具五者也。平按:濕下《素問》、《甲乙經》均有風字。)


人有五臟,(人之有也。)


有五氣,以喜怒悲憂恐。


(五氣,五臟氣也。喜怒等,心肺肝脾腎五志者。平按:有五氣《素問》作化五氣,《甲乙經》作化為五氣。喜上《素問》、《甲乙經》均有生字。)


故喜怒傷氣,(內傷者也。)寒暑傷形。(外傷者也。)故曰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內外傷已,生得堅固不道夭者,未之有也。平按:《素問》無故曰二字,此節以上有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十六字,《甲乙經》同。)


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故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傷,過多也。冬寒,陰也。人於冬時,溫衣熱食,腠理開發,多取寒涼以快其志者,寒入腠理,腠理遂閉,內行臟腑,至春寒極變為溫病也。平按:病溫顧本《素問》作溫病,趙府本《素問》仍作病溫。)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


(春風,陽也。春因腠理開發,風入腠閉,內行臟腑腸胃之中,至夏飧泄也。飧,水洗飯也,音孫,謂腸胃有風,水穀不化而出也。)


夏傷於暑,秋生?瘧;


(夏因汗出,小寒入腠,藏之於內,至□氣發,腠理外閉,風氣內發,以成 瘧。 音皆。平按:《素問》秋生作秋必。注氣發上原缺一字,玩經文應作秋,袁刻作夏。)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秋多雨濕,人傷受濕,濕從上下,至冬寒並傷肺,故成咳嗽也。愷代反,又邱吏反,謂逆氣也。平按:自此以下《素問》有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至陽在外陰之使也一段,其文甚長,中間新校正所引《太素》及楊注甚多,當在今本所闕七卷中,惜不可考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7:49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曰:法陰陽奈何?


(陰陽者,天地綱紀,變化父母,養生之道,法之以成,故問之。)


岐伯答曰:陽勝則身熱,(陽勝八益為實,陰勝七損為虛。言八益者:身熱,一益也,陰弱陽盛,故通身熱也。)


腠理閉,(二益也,陽開腠理,過盛則閉。)


而粗,(三益也,熱盛則腠理皮上粗澀也。平按:而粗《素問》作喘粗,《甲乙經》作喘息粗。)


為之俯仰,(四益也,熱盛上下,故身俯仰。平按:俯仰《甲乙經》作後悶。)


汗不出而熱,(五益也,陰氣內絕,故汗不出,身仍熱。)


干齒,(六益也,熱盛至骨,故齒干也。)


(平按:《素問》、《甲乙經》作齒干。)


以煩?,(七益也,熱以亂神,故煩悶也。平按:《素問》作冤,《甲乙經》作悶。)


腹滿死,(八益也,熱盛胃中,故腹滿也。前已七益,復加腹滿,故致死。平按:滿《甲乙經》作脹。)


能冬不能夏。(以其內熱,故能冬之大寒,不能夏之小熱。平按:二能字《甲乙》作耐。)


陰勝則身寒,(下言七損也:身寒,一損也,身苦寒。)


汗出,(二損也,無陽禁腠,故汗出。)


身常?,(三損也,?,冷也,身皮膚常冷也。平按:《素問》、《甲乙經》 作清,袁刻亦作清。)


數栗,(四損也,數數戰栗也。)


而寒,(五損也,戰而復寒也。)


寒則厥,(六損也,寒則手足逆冷也。)


厥則腹滿死,(七損也。前已六損,復加冷氣滿腹,冷氣滿腹,故致死也。)


能夏不能冬。


(寒人遇熱,故堪能也。平按:兩能字《甲乙經》均作耐。)


此陰陽更勝之變也,病之形能也。


(此是陰陽變極之理,亦是人之病所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8:1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曰:調此二者奈何?


(陰陽相勝,遂有七損八益,虛實不和,故謂調之。)


岐伯答曰:能去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也;


(損者損於身,益者益於病,若人能修道察同,去損益之病,則陰陽氣和,無諸衰老,壽命無窮,與天地同極也。平按:去《素問》、《甲乙經》均作知。)


不知用此,則蚤衰。


(人不修道,不去損益,則陰陽不調,是謂不道,不道早衰也。平按:注不道二字,原抄重,袁刻刪去,不合,仍依原抄。)


衰之節,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始衰時節,年四十也。六腑為陽氣,五臟為陰氣。人年四十,五臟陰氣自半已衰,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鬢頒白,行立之起,坐臥之居,日漸已衰也。)


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人年五十,脾氣衰,故體重。肝氣衰,故目不明。腎氣衰,故聽不聰也。)


年六十,陰痿,大氣衰,九竅不利,(人年六十,腎氣衰,精氣減,筋弛,故宗筋痿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為大氣也,其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今經脈大氣皆衰,故九竅不利。)


下虛上實,涕泣俱出。


(腰以上為陽,以居上也;腰以下為陰,以居下也。年六十者,精減陰痿,行步無力,即下虛上實也。神衰失守,故涕泣俱出。平按:出下《素問》有矣字。)


故曰知之則強,(知察於同,去七損八益,其身日強。)不知則老。


(人察於異,有損有益,故身速衰也。玄元皇帝曰: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此之謂也。)


故同名異邪,(道理無物不通,故同名也。物有方殊,故異邪也。平按:故同名異邪句《素問》作故同出而名異耳。注方殊,方字疑是萬字之誤。)


智者察同,愚者察異,(察,觀也。智者反物觀道,愚者反道觀物。)


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年老復壯,壯者益理。


(愚者觀物,有三不足:目暗耳聾,則視聽不足也;體重力衰,則身不足也;老者日衰,壯者日老,則壽不足也。智者觀道,神清性明,故三有餘也:視聽日勝,則耳目有餘也;身強體輕,則身有餘也;年老反同乳子之形,年壯更益氣色之理,則壽有餘。)


(平按:《素問》年老作老者,理作治。)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聖人,謂廣成子等也。忘物喪我,任物之動,即為無為之事也。平按:注無為袁刻作無物。)


樂恬?之能,(怡神適性,即樂恬之能也。)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聖人欲無欲之欲,志無求之志,故從快於虛無。不失其道,謂之守也。)


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虛無守者,其神不擾,其性不穢。性不穢故外邪不入,神不擾故臟腑□內,與虛無同道,與天地齊德,遂獲有餘無窮之壽也。故廣成子語黃帝曰:吾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自守,故人盡死,而我獨存。即其事也。斯乃聖人理身之道也。平按:注臟腑下原抄空一格,旁注安欣二字。)


天不足西北,故西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地不滿東南,故東方陽也,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夫天地者,形之大也。陰陽者,氣之大也。大形而生萬形,則大形以為父母,萬形為子也。故大形有所不足而生萬物,萬物不可足也。故人頭法天,則右耳目聰明不足也。手足法地,故左手足便強不足也。以其天陽不足西北,地陰不足東南故也。平按:《素問》西方作西北方,東方作東南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8:59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曰:何以然?


岐伯答曰:東方陽也,其精並上,故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


(東方是陽,陽氣上升,故上實下虛,則人左箱上勝下劣也。平按:《素問》陽也下有陽者二字,並上作並於上並於上六字,故上明作則上明。)


西方陰也,陰者其精並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


(西方是陰,陰氣下沉,故下實上虛,則人右箱下勝上劣也。平按:此段原抄無,謹據《素問》補於西方是陰注上。)


故俱感於邪,其在上也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故邪居之。


(非直左右陰陽虛處耳目手足有所不善,然左右俱感於邪,虛處獨甚,今人患手足左甚,耳目右甚,即其事也。則天地陰陽有所不全,人法天地,何取可具其全。非直人有不全,萬物皆爾,不可全也。故聖人法天則地,中順萬物,居不得已,安於不足,是謂攝生之大妙。平按:注已安下袁刻有居也二字,乃因原安字右旁有此二字,不宜混入正文。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氣之精,成人耳目。地有質之形,成人手足。)


天有八紀,地有五理,故能為萬物父母。


(天有八風之紀,紀生萬物,地有五行之理,理成萬物,故為父母也。平按:理《素問》作裡。物下《素問》有之字。)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故陰陽和也,稱為萬物;陰陽離也,號為天地也。)


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故能以生長化成收藏,終而復始。


(是故以天之動也,以地之靜也,以神明御之為綱紀也,三者備,故能為四時生長化成收藏終始者也。平按:紀上《素問》有綱字。化成二字《素問》無。)


唯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象人事以養五臟。


(人頭象天,故配天養頭,使七竅俱美,同七曜之明也。足以象地,故使五常安,同山岳雙鎮也。中身象於人事,人有五臟,余禽獸等有不具者,故象人事以養五臟,同真人。平按:中象象字《素問》作旁。注雙字原缺,原校作雙。)


天氣通於肺,(肺為四臟上蓋,是人之天,故天氣通肺也。)


地氣通於咽,風氣通於肝,(咽中入食,以生五臟六腑,故地氣通咽也。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風氣通於肝。平按:咽《素問》作嗌。)


雷氣通於心,(心能覺動四肢百體,故雷氣通心也。)


穀氣通於脾,(五穀滋味入脾,故穀氣通脾也。平按:穀《素問》作穀。)


雨氣通於腎。(雨者水也,故雨氣通腎也。)


六經為川,(三陰三陽六經之脈,流諸血氣以注腸胃,故為川也。平按:川袁刻作水,注同。)


腸胃為海,(夫海者,一則眾川歸之,二則利澤萬物。腸胃為彼六經所歸,又滋百節,故為海也。)


九竅為水注。


(聲色芳味,如水從外,流於上之七竅,注入經川,溲後糟粕之水,從內出下二竅也。有本為外注,理亦相似。平按:注經川,川字袁刻作水。)


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聲色芳味之氣,從外入內有養,故以地為陰也。糟粕溲後,從內出外得通,故以天為陽也。平按:《素問》水注二字不重。)


陽之汗,以天地雨名之,(陽發腠理出汗,同天地間雨,故汗名雨也。)


氣以天地之風,(前明人汗,以天地之雨為名;則人之氣,以天地之風為名也。平按:《素問》氣上有陽之二字,風上有疾字,風下有名之二字。)


暴氣象雷,(人身中氣,上下有聲,故象雷也。)


氣逆象陽。(無陰之陽即為災,故氣逆不和者,象於陽也。平按:氣逆《素問》、《甲乙經》均作逆氣。)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為家為國之道,不依天之八紀,地之五理,國有亡破之災,身有夭喪之害也。)


故風之至旁如風雨,(風,謂天之邪氣者也。邪氣至,觸身旁,傷人體者,如暴風雨入人腠理,漸深為病者也。平按:風上《素問》有邪字。旁《素問》、《甲乙經》均作疾。)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五臟半死半生。


(善者,謂上工善知聲色形脈之候,妙識本標,故療皮毛,能愈臟腑之病,亦療臟腑,能除皮毛之疾。故病在皮毛,療於皮毛,病在五臟,療於五臟,或病淺而療淺,或病深而療深,或病淺而療深,或病深而療淺,皆愈者,斯為上智十全者也。今夫邪氣,始入皮毛之淺,遂至五臟之深,上工療之有十,五死五生者,以其陰陽兩感深重故也。平按:五臟二字袁刻不重。五臟下《素問》有治五臟者四字。)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五臟;


(謂天降八正虛風,從衝上來,為損至深,故害五臟也。平按:害下《素問》有人字。)


水穀之寒溫,感則害六腑;


(天地之間,資生氣味,謂水穀也。六腑貯於水穀,節之失和,次害六腑也。平按:《素問》溫作熱,害下有於字。)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腎為水臟,主骨又深,少濕未能即傷。余之四臟,所主皮肉筋脈在外,感即先傷,未至六腑也。)


故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肝臟足厥陰脈實,肝腑膽足少陽脈虛,須瀉厥陰以補少陽,即從陰引陽也。若少陽實,厥陰虛,須瀉少陽以補厥陰,即從陽引陰也。余例準此。平按:故下《素問》有善字。)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謂以繆刺,刺諸絡脈;謂以巨刺,刺諸經脈。)


以我知彼,(謂醫不病,能知病患。)


以表知裡,(或瞻六腑表脈,以知五臟裡脈;或瞻聲色之表,能知臟腑之裡也。)


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寸口之脈,過五十動,然後一代,謂之過。不滿五十,謂之不及。見關格微病,得過失也。見微過而救人者,謂未病之病,療十十全,故無危殆。平按:得《甲乙經》作則。)


善診者按脈,(善,謂上工善能診候。診候之要,謂按脈。平按:《素問》按脈上有察色二字,《甲乙經》同。)


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候;


(按脈之道,先須識別五臟陰脈,六腑陽脈,亦須審量營氣為濁,衛氣為清,和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之別也。平按:部候《素問》、《甲乙》作部分,別本亦作部分。注和兩手,和字疑是知字傳寫之誤。)


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


(須看病患喘息遲急粗細,聽病患五行音聲,即知五臟六腑皮毛膚肉筋脈骨髓何者所苦,此謂聽聲而知者也。平按:《甲乙》音聲作聲音,知下有病字。)


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在;


(面部有五臟六腑五行氣色,觀乎即知病在何臟腑也,此謂察色而知也。平按:規上《甲乙》有視字。在《素問》作主,《甲乙》作生。)


按尺寸而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


(澀,所敕反,不滑也。人之兩手,從關至魚九分,為寸也;從關至尺一寸,為尺也;尺寸終始一寸九分,為尺寸也。凡按脈也者,按寸口得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氣,以知善惡,又按尺部,得知善惡,依此大經,竟無關部。關者,尺寸分處,關自無地。依秦越人,寸口為陽,得地九分,尺部為陰,得地一寸,尺寸終始一寸九分,亦無關地。華佗云:尺寸關三部各有一寸,三部之地合有三寸。未知此言何所依據。王叔和、皇甫謐等各說不同,並有關地,既無依據,不可行用。但關部不得言無,然是尺寸分處,自無其地,脾脈在中,有病寄見尺寸兩間,至下脈經之中,具定是非也。按脈之道,先別陰陽清濁,知部分,以次察聲色,知病所苦所在,始按尺寸,觀浮沉等四時之脈,以識病源也。平按:所生下《素問》有以治二字,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知病所在,以治則無過。下無過二字,續此為句。與此正合。注尺寸分處袁刻作寸尺分處。)


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此以診候知病源已,然後命諸針艾湯藥等法療諸病者,必有祛疾服靈之福,定無夭年損傷之罪,以其善診則無失也。平按:《甲乙》治下有則字,不作無。)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


(以其善診,病之始生,即以小針消息去之,不用毒藥者,此則其微易散者也。)


其盛,可待而衰也。


(病盛不可療者,如堂堂之陣,不可即擊,待其衰時然後療者,易得去之,如瘧病等也。平按:而衰也《素問》、《甲乙》作衰而已。)


故曰:因其輕而揚之,(謂風痹等,因其輕動,道引微針,揚而散之。)


因其重而減之,(謂濕痹等,因其沉重,燔針按熨,漸減損也。平按:注濕痹袁刻誤作滋痹。)


因其衰而彰之。


(謂癲狂等,取其衰時,彰瀉去之也。)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謂寒瘦少氣之徒,補其陽氣也。)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五臟精液少者,以藥以食五種滋味而補養之。)


其高者,因而越之;


(風熱實於頭胸,因瀉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寒濕實於腰足,引瀉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


(氣脹腸胃之中,可以瀉之。)其有邪者,?以為汗;


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冷也。邪,腸胃寒熱病氣也。或入臟腑,或在皮毛,皆用針藥,以調汗而出之也。平按HT 《素問》、《甲乙》作漬形二字,袁刻作清,今依原抄作?。)


其悍者,按而投之;


(?,芳照反,急疾也。悍,胡旦反。禁其氣急不散,以手按取,然後投針也。平按:投《素問》、《甲乙》作收。)


其實者,散而瀉之。


(諸有實者,皆散瀉之。)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夫物柔弱者,陽之徒也;剛強者,陰之徒也。陰經受邪,流入陽經為病,是為陰經為本,陽經為標。療其本者,療於陰經,即陽病療陰也。陽經受邪,準陰療陽也,即陰病療陽也。人陰陽二經,陰經若實,陽經必虛,陽經若實,陰經定虛,故陽虛病者宜瀉陰,陰實病者宜補陽也。)


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須定所病在氣在血,各守血氣病之別鄉,瀉乃用針刺去實血,補乃用針引氣,引皮補已,縱皮閉門,使氣不泄。掣,死曳反,引也。平按:氣虛《甲乙》作氣實。掣《素問》作??。注縱皮,縱字袁刻作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49:57 | 只看該作者

調陰陽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一第三《生氣通天論》。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也,(古,謂上古、中古者也。調陰陽而攝其生,則通天之義。上古中古人君攝生,莫不法於天地,故生同天地,長生久視。通天地者,生之本也。不言通地者,天為尊也。)本於陰陽。


(本於天地陰陽之氣。)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於天氣。


(在於天地四方上下之間,所生之物,即九州等也。九州,即是身外物也。九竅等物,身內物也。十二節者,謂人四肢各有三大節也。謂九州等內外物,皆通天氣也。平按:《素問》於作乎。)


其生在其氣三,(謂天地間九州等物,其生皆在陰陽及和三氣。平按:《素問》在作五,別本亦作五。)


謂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之本。


(陰陽分為四時和氣,人之縱志不順四時和氣攝生,為風寒雨濕邪氣傷也。此順三氣養生,壽之本也。平按:《素問》數上無謂字,壽下有命字,本下有也字。)


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蒼,天色也。氣,謂四時和氣者也。天地之和氣,清而不濁,靜而不亂,能令人志意皆清靜也。平按:《素問》靜作淨。)


夫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也。


(人能順清靜和氣,則臟氣守其內,腑氣固其外,則雖有八正虛風賊邪,不能傷也,斯因四序之和自調攝也。平按:《素問》順上無夫字,序下無也字。)


故聖人搏精神,或服天氣,通神明。


(搏,附也,或有也。聖人令精神相附不失,有服清靜之氣,通神令清,通性令明,故得壽弊天地而不道夭。平按:《素問》搏作傳,服天上無或字,通上有而字。)


氣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陰氣失和,則內閉九竅,令便不通,外壅肌肉,使腠理壅塞也。陽氣失和,則腠理開解,衛氣發泄也。此之失者,皆是自失將攝,故令和氣銷削也。平按:《素問》失上無氣字。衛原抄作沖,據本注應作衛,《素問》亦作衛。)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行,獨壽不章,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上而衛外者也。


(人之陽氣,若天與日,不得相無也。如天不得無日,日失其行,則天不明也。故天之運動,要藉日行,天得光明也。人與陽氣不得相無,若無三陽行於頭上,則人身不得章延壽命也。故身之生運,必待陽脈行身以上,故壽命章也。是以陽上於頭,衛於外也。平按:《素問》行獨二字作所則折三字,上而二字作而上二字。)


因於寒,志欲如連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連,數也。樞,動也。和氣行身,因傷寒氣,則志欲不定,數動不住,故起居如驚,神魂飛揚也。平按:《素問》寒下無志字,連樞作運樞,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連樞。)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如散。


(喝,漢曷反,呵也,謂喘呵出氣聲也。汗者,陰氣也,故汗出即熱去。今熱,汗出而煩擾也。若靜而不擾,則內熱狂言。如此者,雖汗猶熱。汗如沐浴,汗不作珠,故曰如散也。平按:《素問》如散作而散。)


因於濕首如裹攘,大筋濡短,小筋施長,施長者為痿。


(如,而也。攘,除也。人有病熱,用水濕頭而以物裹人,望除其熱,是則大筋得寒濕縮,小筋得熱緩長。施,緩也,絕爾反。筋之緩?,四肢不收,故為痿也。平按:《素問》裹下有濕熱不三字,濡作?,施作弛,小筋施長下有 短為拘四字,為痿上無者字。)


因陽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而竭。


(因邪氣客於分肉之間,衛氣壅遏不行,遂聚為腫。四時之氣,各自維守,今四氣相代,則衛之陽氣竭壅不行,故為腫也。平按:因陽氣為腫《素問》作因於氣為腫,而竭作乃竭。)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前厥,(辟,稗尺反。夏日陽氣盛時,入房過多,則陽虛起,精絕辟積,生前厥之病也。辟積,辟疊停廢之謂也。前厥,即前仆也。平按:前厥《素問》作煎厥。)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精絕則腎腑足太陽脈衰,足太陽脈起目內 ,故太陽衰者即目盲也。精絕腎虛,則腎官不能聽也。)


潰潰乎若壞都,滑滑不止。


(潰,胡對反。潰潰、滑滑,皆亂也。陽氣煩勞,則精神血氣亂,若國都亡壞,不可止也。一曰滑不正則。都,大也。言非直精神血氣潰亂,四肢十二大骨痿 不正也。平按:滑滑不止《素問》作 乎不可止。注滑不正則應作都骨不正,按原抄滑滑不止右偏,有滑滑不止都骨不正八小字。)


陽氣大怒,則形氣而絕,血宛於上,使前厥,有傷於筋縱,(陰並於陽,盛怒則衛氣壅絕,血之宛陳,上並於頭,使人有仆,故曰前厥,並傷於筋,故痿?也。平按:陽氣下《素問》有者字,而絕作絕而,宛作菀,使前厥作使人薄厥。)


其若不容,而出汗偏阻,使人偏枯。


(阻,壞也,慈呂反。容,緩也。陽氣盛者必傷筋痿緩,其若不緩,則冷汗偏出壞身。偏枯,不隨之病也,或偏枯疼者也。平按:而出汗偏阻《素問》作汗出偏沮。)


汗出見濕,乃生痤疽。


(若汗遍身,見濕於風,即邪風客於肌肉,壅遏營衛,傷肉以生痤疽也。痤,癰之類,然小也,俗謂之癤子。久壅陷骨者,為痤疽也。平按:《素問》疽作?。)


膏粱之變,足生大釘,受如持虛。


(膏粱血食之人,汗出見風,其變為病,與布衣不同,多足生大釘腫。膏粱身虛,見濕受病,如持虛器受物,言易得也。平按:《素問》膏作高,釘作丁。新校正云:按丁生之處,不常於足,蓋謂膏粱之變,饒生大丁,非偏著足也。又《素問》持虛下有勞汗當風寒薄為?郁乃痤十一字。)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衛之精氣,晝行六腑,夜行五臟,令五神清明,行四肢及身,令筋柔弱也。)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腠理有邪,開令邪出,則開為得也。腠理無邪,閉令不開,即闔為得也。今腠理開邪入,即便閉之,故不得也。寒邪入已,客於腰脊,以尻代踵,故曰大僂。僂,曲也,力矩反。)


陷脈為?,流連肉腠。


(寒邪久客不散,寒熱陷脈以為膿血,流連在肉腠之間,故為 。平按:流《素問》作留。)


輸氣化薄,傳為善畏,乃為驚駭。


(輸者各系於臟氣化薄則精虛不守,故善畏而好驚也。平按:《素問》輸作俞,乃作及。)


營氣不順,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脈肉營氣,為邪氣傷,不得循脈陰陽相注,故逆於肉理,敗肉即生癰也。平按:《素問》順作從, 作癰。注脈肉,肉字別本作內。)


魄汗不盡,形弱而氣爍,穴輸已閉,發為風瘧,故風者,百病之始也。


(魄,肺之神也,肺主皮毛腠理,人之汗者,皆是肺之魄神所營,因名魄汗。夏傷於暑,汗出不止,形之虛弱,氣之衰損,淫邪藏於腠理,腠理已閉,至秋得寒,內外相感,遂成風瘧而氣爍,故邪風者百病始。爍,式藥反。淫邪氣。平按:《素問》不盡作未盡。)清靜則肉腠閉距,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客,此因時之序也。(不為躁動,毛腠閉距,八風不能傷者,順四時之序調養,故無病也。苛,害也,音柯。平按:《素問》距作拒,客作害。)故人病久則傳化,上下不並,良醫弗為。(人病雖久,得有傳變,上下陰陽不並,至其所王,必當自愈,故良醫不為也。平按:《素問》病上無人字。)


故陽蓄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旦乃敗亡。


(故陽病者,蓄積不得傳化,有其死期者,陽脈當隔,脈有隔之時,當即瀉之,不急療者,必當死也。隔,格也。亟,急也。平按:旦乃敗亡《素問》作粗乃敗之,別本旦作且。注療者別本作療之。)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陽氣已虛,氣門乃開,是故暮而收距,毋擾筋骨,毋見霧露。


(夫陽者,生氣也。陰者,死氣也。故陽氣一日而主外,陰氣一夜而主內。一日外者分為三時:平旦人氣始生,為少陽也;日中人氣隆盛,為太陽也;日西人氣始衰,為虛陽也。陽氣虛者,陰氣即開也。陰氣開者,即申酉戌,少陰生也,故暮須收距,無令外邪入皮毛也;亥子丑時,即至陰也,故至陰時無擾骨也;寅卯辰,即厥陰也,故厥陰時無擾於筋,見霧露也,陰衰見濕,因招寒濕病。平按:《素問》開作閉。)


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不順晝夜各三時氣以養生者,必為病困迫於身。薄,迫也。)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極起者也;


陽者,衛外而為固者也。


(五臟藏精,陰極而陽起也;六腑衛外,陽極而陰固也。故陰陽相得,不可偏勝也。平按:《素問》極起作起亟。)


陰不勝其陽,則其脈流薄,疾並乃狂。


(陽勝,即人迎脈動,或停或速,是則陰並陽盛,發為狂病。平按:《素問》脈上無其字。)


陽不勝其陰,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陰勝,則臟氣無衛,故外九竅閉而不通也。平按:五臟上《素問》有則字。)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順,如是則外內調和,邪不能客,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故聖人陳陰陽,使人調內外之氣,和而不爭也。平按:《素問》順作從,外內作內外,客作害。)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


(風客淫情之氣,遂令陰盛,施精不已,故精亡也。肝脈循陰入肝,故精亡傷肝也。平按:注淫情,情字別本作精。)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


(?,音僻,泄膿血也。肝主於筋,亦生於血,肝既傷已,又因飽食,穀氣盛迫,筋脈解裂,廣腸漏泄膿血,名之為痔也。平按:腸 袁刻誤作傷?。)


因而一飲,則逆氣。(一者,大也。既已亡筋傷肝,又因大飲,則為逆氣之病也。平按:一《素問》作大。)


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亡精傷肝,復因力已入房,故傷腎也。腎以藏精主骨,腎傷則大骨壞也。高,大也。)


凡陰陽之要,陰密陽固,而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腠理密不泄者,乃內陰之力也。五臟藏神固者,外陽之力也。故比四時和氣,不得相無也。因四時和氣和於身者,乃是先聖法度也。平按:陰密陽固《素問》作陽密乃固。)


故強不能,陰氣乃絕,(陰氣衰者,可以補陰,更強入房瀉其陰,故陰氣絕也。平按:故強不能《素問》作故陽強不能密,袁刻於能下加一密字,與原抄不合。)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


(精亡肝傷,更得寒濕風邪,邪風成者為寒熱病也。平按:《素問》此段上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四句。後二句,本書見下文。)


是以春傷於風,邪氣流連,乃為洞泄;


夏傷於暑,秋為?瘧;


秋傷於濕,氣上逆而咳,發為痿厥,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冬傷於寒,春乃病熱。


(洞,大貢反,疾流也。肺惡寒濕之氣,故上逆咳也。至冬寒濕變熱,四肢不用,名曰痿厥。二氣離分不和,故精氣絕也。平按:《素問》流連作留連,春乃病熱作春必溫病。)


四時之氣爭,傷五臟也。


(風寒暑濕,四時邪氣爭而不和,即傷五臟也。)陰之生,本在五味。


(身內五臟之陰,因五味而生也。平按:《素問》生上有所字。)


陰之五官,陽在五味。


(五臟,陰之官也。謂眼耳鼻口舌等五官之陽,本於五味者也。故五味內滋五臟,五官於是用強也。平按:《素問》官作宮,陽作傷。)


是故味過酸,肝氣以津,肺氣乃絕;


(夫五味者,各走其臟,得中則益,傷多則損。故傷酸者,能令肝氣下流,膀胱胞薄,遂成於癃漏泄病也。肺氣克肝,今肝氣津泄,則肺無所克,故肺氣無用也。平按:肺《素問》作脾。)


味過於咸,則大骨氣勞,短肌氣抑;


(咸以資骨,今咸過傷骨,則脾無所克,故肌肉短小,脾氣壅抑也。)


(平按:《素問》肌下有心字。)味過苦,心氣喘滿,色黑腎不衛;


(苦以資心,今苦過傷心,喘滿嘔吐,則腎氣無力,故色黑而不能衛也。平按:《素問》苦作甘,腎不衛作腎氣不衡。)


味過於甘,脾氣濡,胃氣乃濃;


(甘以資脾氣,今甘過傷脾氣濡,令心悶胃氣濃盛也。平按:《素問》甘作苦,濡上有不字。)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英。


(辛以資肺,今辛多傷肺,肺以主氣,筋之氣壞,泄於皮毛也。心神克肺氣沮泄,神氣英盛,浮散無用也。平按:英《素問》作央,王注作久字解。新校正謂此論味過所傷,不宜作精神長久解,央乃殃也,此古文簡略,字多假借用也。其說為長。)


是故謹和五味,則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


(謂五味各得其所者,則咸能資骨,故骨正也;酸能資筋,故筋柔也;辛能資氣,故氣流也;苦能資血,故血流也;甘能資肉,故腠理密也。)


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謹,順也。如是調養身者,則氣骨常得精勝,上順天道,如先聖法,則壽弊天地,故長有天命也。平按:顧本《素問》氣骨作骨氣,趙府本仍作氣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29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