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卷之四十八●積熱門(附論)】 張子和云:李屏山素飲酒,一日得病,醫用酒症丸熱藥,後目睹天地,但見紅色,遂成龍火之證,卒不能救。
棠溪李濟之,常病目,及居省掾,每服補肝散,以致睛脹,但見窗檻橫排,幾至喪明,令涌泄五七次,繼服涼劑,方始如故。
丹霞朱僧人曾病三陽蓄熱,常居靜室,不敢見明,明則頭疼如錐,每置冰於頂上,不能解其物。
詢諸醫,莫能辨其病,後治之七日而愈。
其用汗吐下三法而已,後用涼物清鎮之,平復如故。
夫人陰平陽秘,神氣以寧。
蓋昧者徇情縱欲,因致積熱之證,非一朝一日故也,皆出於心熱,甚則能傷血,故出於心。
積熱者,熱毒蘊積於內也,或有體氣素實,一時感觸熱毒之氣,鬱積臟腑之間,或在心肺之內,令人口苦咽乾,涎唾稠黏,眼澀多淚,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熱燥相合,無所受制,故口舌上生瘡,小便秘澀,非傷寒之熱,非風證之熱,此乃積聚之熱也。 又有酒面煎爆,雄附峻補,皆能有熱,謂之積熱也。何哉?
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若偏者皆致成疾。過於熱者,積溫成熱,蘊積於內,遂成前證。
經云:偏勝則有偏害,偏害則有偏絕,不可不察也。
王安道曰:人之所賴以生者氣也。氣者何?陰陽是也。
夫陰與陽可以和而平,可以乖而否,善攝與否,吉凶於是系,不能善者故偏寒偏熱之病,莫逃乎乖否之余。
雖然寒也熱也,粗工為之,不難設積熱,良工猶弗能以為計。
且以積熱言之,始而涼和,次而寒取,寒取不愈,則因熱而從之。
從之不愈,則技窮矣。
王太仆故曰:益火之源以消陰氣,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又曰:取心者不必齊以熱,取腎者不必齊以寒。
吁:千言萬語之間,殆猶和璧之在璞也,積熱之病,由此來矣。
人處中和, 偏陰不可以無陽,偏陽不可以無陰,惟在冷暖得中而已。
矯枉過正,識者憂焉。
治法以三黃丸。
凡熱皆出於心,熱甚則能傷血,或以洗心散,四順清涼飲子之類,此皆前人立率處方,後之學人,不可將陰陽虛盛之熱,又有血分氣分之熱,陰盛格陽之熱,一例作積熱證治之,反誤多矣。
今聞積熱之方,條具於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