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卷之四十一●脹滿門(附論)】 《活人書》謂腹脹滿者,由陰陽不和,蓋天之陰陽寒暑也,人之陰陽氣血也,其有不和,必致偏勝,則寒暑不調,人之偏勝,則氣血乖和,氣血乖和,則變生百病。
夫脹滿者,豈不由偏勝之所致乎?
《六元正紀論》云:太陰所至為中滿,又云:濁氣在上則生 脹。
又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蓋心肺為陽居上,腎肝為陰居下,脾屬土。
居中州,亦陰也。
為倉廩之官,主納水穀,灌溉四臟。
經曰:飲食入胃,游溢清氣,上通於肺,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陰陽自和,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以成交泰,而為無病。
或六淫七情之侵擾,又飲食失節,房勞致損,俾脾土之陰傷,胃雖納穀,不能運化,則陽自升而陰自降,陰陽不和,則為否膈矣。
遂使清濁相混,氣道壅塞,氣化濁血,瘀郁為熱,熱留而久,氣化成濕,濕熱相搏,遂成脹滿,是曰鼓脹。
外雖堅滿,而脹中空無物,腹之虛大。
經曰:腹脹大,鼓之如鼓者,此之義也。又有單腹蠱脹者,蠱之一字,從蟲,似有蟲食於內之義,其謬固氣之盤結於腸間,固難治也。
《靈樞?脹論》云:五臟六腑皆有其脹,各各不同。
然脹者皆因厥氣在下,寒氣逆上,榮氣留止,真邪相攻,兩氣相搏,合而為脹。
或為臟腑之間,或為氣血之分,或為胸脅,或為皮膚,各有其病,各有其狀。
蓋營氣循脈,衛氣逆則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則為膚脹,此病皆由人之臟氣所致,或四氣七情之所乘襲。
至於飲食飢飽,致使三焦虛實而為脹者,治法不同。
設冬感寒胸中痞滿,脈來沉細為寒脹,治宜溫解寒邪;
夏月傷熱,胸腹堅滿,脈來虛弱為暑脹,治宜清熱除濕;
若飢飽傷脾,脾氣若虛,遲於克化,少有停滯,即為脹滿,脈浮滑者,為膨滿也,宜以消導所滯,其病自愈 ;
若其不升降,痞結胸中,三焦相混,大小便不通,卒然脹滿,脈來沉伏,為三焦脹也。
又有虛實之分,虛者皮膚殼殼然而堅,不痛而氣滿,治以升降氣道、溫補脾元即復矣;
實者內挾宿食,邪實於內,按之堅痛,當以疏氣滌實可也。
至以久病而脹,脾土已敗,最為危證,治難取效。
諸脹當推其原而療之,實者滌之,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熱者清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在血分則通其血,在氣分則行其氣,始可萬全,不致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