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卷之三十五●諸淋門(附論)】 《內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
《靈樞》又曰:足厥陰肝之經,病遺溺閉癃。
戴人分析為二:閉為小溲不行,癃為淋瀝而下,諸方謂之血淋證也。
《原病式》曰:淋小便澀痛也,因熱結膀胱,郁結不能滲泄故也。
以其熱甚,客於腎肝,陰分血受熱也。
下焦有熱,則熱鬱膀胱,膀胱為津液之府,胞為受納之司,故熱入膀胱,胞中外熱,陰絡內溢,故不得小便而溺血也。
諸方論有五淋之名,所感不一,病則大同小異,皆由熱鬱之所致。
或謂有冷淋者,誤也。
殊不知溲下淋瀝疼痛,忍之身必戰栗而增寒,故似乎冷。
若遂以為冷,此不明矣。
氣運變化之機,亢則害,承乃制,戰栗似寒,經屬於火,反兼水化之象,乃熱甚而鬱結不開,或熱出砂石者,或如脂膏者,亦非冷凝也。
是若熱在脬中,煎熬日漬,輕則凝如脂膏,甚則結如砂石。
且如湯瓶煎煉日久,熬成湯鹼,又如清水煎湯,熱甚則沸溢,自然混濁也。
《脈經》曰: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氣淋,熱結下焦,令人淋閉不通。
淋之為病,小便數而澀,小腹痛引臍中。
《原病式》又曰:淋小便澀而不通也為熱,遺尿不禁者為冷,豈知熱甚客於腎部,干於厥陰之經,郁結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神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漩溺遺失,不能收禁也。
經云:目得血而能視,臟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氣。
夫血隨氣運,氣血宣行,則其中神自清利,而應機能為用矣。
《靈樞》又曰:腎主二陰。
然水衰虛而怫,溲客其部,二陰郁結而痿痹,神無所用,溲便遺失而不能禁止,然則熱證明矣。
《痹論》云: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今風寒濕邪,客於胞中則不能化出,故胞滿水道不通,其證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是足太陽經。
其直上行者,交額入絡,腦氣下灌於鼻竅,則為清涕也。
嚴氏有五林之分:氣石血膏勞是也。
氣淋為病,小便澀,常有餘瀝;
石淋莖中痛,尿不得率出;
膏淋尿似膏出;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
血淋遇熱即發,甚則溺血,候其鼻頭色黃者,小便難也。
大抵此證,多由心腎不交,積蘊熱毒,或酒後房勞,服食熱燥,七情郁結所致。
癃閉淋閉皆一類也,世之所用黃芩、山梔、伏苓、瞿麥、通草、生地黃、郁李仁之類寒藥,治之則已,其方乃是也。
或謂患淋而服茴香、益智、滑石之藥而愈者,然則非冷歟?
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要藥也。
又云:足少陰腎脈澀,則病溲血。又論曰:熱在下焦則溺血。
詳此溲血者,諸方所謂尿血病也。
若此,與淋血同歟異歟?
淋痛而溲不痛,得無異乎?
本雖出於熱淋血者,腎虛有熱也。
法當補益,不痛為虛,宜補之謂也。
此則多因憂勞房室過度,腎虛有熱而致,陳無擇治之發灰散,發乃血之余,以屬補陰甚捷。
審此二說,切其所感之由,治之亦足以有考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