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秘與應用】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23:57:00 | 只看該作者

因此,證明古聖人的「三種脈診方法」,如在診察脈象難以確診的情況下,當「全部」採用以助診斷。


關於脈診診斷,歷代的前賢,對有關脈診的經驗甚多,恕不重述。


謹將筆者個人診脈的點滴經驗寫出來以供讀者在臨床實驗中驗證。


其歌訣如下:


瞑目凝神不可忘以神察脈細參詳


脈口人迎陰陽和不疾不徐為健康


春弦夏洪應生長秋浮冬石歸收藏


脈應四時天人合脈逆四季身受殃


色脈相得治易愈色脈相克醫難匡


左脈太過卻克右右脈太盛則制左


左脈不及或助右右脈不及反從左


陰脈上盛陽易陷陽脈上盛陰易潛


陰陽虛極重下陷左屬血虧右氣虛


陰陽現象皆浮越下虛火升炎上診


浮沉遲數須分辨緊緩大小滑波參


塞熱虛實各有象陰陽表裏為大綱。


由於胃經乃五臟六腑之海,而左右「人迎穴處」乃胃經脈部位,,故能診候六腑的脈象。


肺經為百脈朝會之所,故兩脈口部位能診候五臟的脈象。


察左、右脈口以診五臟之本;


察左右人迎以診六腑之標,以本為主,以標為次,標本主次以得,自有調治權衡陰、陽的治療法則。


如漢代醫聖張仲景,善於用藥物治病,也非常注重診察陰、陽雙方的脈象。


《傷寒論》原序云:「……人迎跌陽,三部不參」。


可見其也診斷人迎脈。


張仲景醫聖不僅診察人迎脈,並對診察「寸口與跌陽」的動脈也十分重視,因診候「跌陽動脈」也屬胃經之氣下達的部位,故「人迎與跌陽動脈」的診候,都是與足陽明胃經聯繫相關的。


以上是筆者的脈診觀點和實踐經驗,有待未來的科學研究證實其優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23:57:45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三、運用十二經脈機理診斷及藥物治療案例

 

(一)例一

 

耿XX男,15歲。


於1995年7月30日初診:病者患外感病已有30餘日,經用西藥與靜脈輸液治療月餘未愈,病情時輕時重,因日久不愈前來武當道教診所就醫。


症狀:頭微痛、時寒時熱,發熱時體溫達38.5℃,心煩不安嘔吐苦水,四肢酸軟、飲食甚少。


上午病輕,下午病重。


小便色黃,舌紅苔白兼青。


脈候:診得兩寸口的動脈弦小,顯象一倍的脈波寬度,並察覺到左、右脈口關、尺部有脈而寸部少脈,當脈波正運行時不能達到寸脈部位。


診得左、右人迎的動脈比兩寸口之脈略盛都是寸部盛於尺部。


憑弦小不強的脈波可證明病邪已不太甚、但正氣亦虛,正氣既虛即無能抗邪、故而使病邪留連日久不愈。


據時寒時熱和嘔吐苦水症狀以及動脈弦小、可證病邪處於足少陽膽經。


採用「小柴胡湯」加川芎調治。


處方:紅柴胡18克,黨參24克,黃芩i3克,制半下10克,甘草7克,生薑13克,川芎6克,大棗九杖,鮮車前草30克。


1995年8月3日二診。


經服上方二劑,嘔吐苦水減少次數,體溫減為38℃。


其他症狀同上,陰、陽的脈象如故。


但兩寸口的脈波力微增。


繼續進上方二劑。


1995年8月6日三診。


經眼前方四劑,頭痛、寒熱、嘔吐症狀平息,體溫37.5℃,青白舌苔消除,發現舌上乾燥乏津。


患者自述:飲食增加,還有點心煩並有口渴思飲。


診察兩脈口的脈波已運達寸部,但正運之時的脈波還顯虛而乏力。


診察左、右人迎動脈而寸勝、尺弱的懸殊減少,還存有不平之象。


病邪已祛,但精神不振津液有虧。


按上方減去黃芩、半下、川穹,另增養陰生津藥品調治。


處方:沙參20克,柴胡9克,麥冬20克,苡仁18克,甘草7克,生薑一片,大棗五枚。


1995年8月9日四診。


服上方三劑,口渴心煩消除,體溫:36.8℃。


診察脈口、人迎動脈已趨和平,但患者還感到四肢無力。


後用成藥:「補中益氣丸」調治,以培養中氣。


服用五日後,諸症悉除而全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23:58:10 | 只看該作者

體會:小柴胡湯乃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半下、生薑、大棗組成,主治邪在少陽證。


因患者有頭痛、小便黃,之症狀,故增加川芎與車前草。


筆者用柴胡的經驗是:若診到左寸口脈弦,現一倍寬度的脈波,反運時關、尺兩部脈波甚明;


正運時其脈波不能到達寸部,認為是肝氣難伸,常用柴胡以疏之。


前人用「逍遙散」治婦女鬱怒傷肝,亦是小柴胡湯變法。


此患者,亦採用柴胡、川穹、通調左側肝經以助左側正運機能;


用黨參、甘草、大棗等甘味益氣藥以補充右側脾經有助右側的正運機能;


用黃芩、半下、生薑之苦辛味以平息膽經逆上犯胃經之邪;


以鮮車前草清利小便。


經服藥四劑諸症消退而又增口渴,故減去黃芩、半下之苦燥藥及川穹,改換麥冬、苡仁、沙參等藥,以沙參代黨參補脾肺益肺陰,以麥冬、苡仁代半下、黃芩而降逆益生津。


這雖然調換成為運化生津的藥物性質,但對於左、右側臟腑陰陽之和解法的調治功能、依然未變改「小柴胡湯」方的運用機理。


得見前人論「小柴胡湯」義:言以「柴胡」為君藥以疏少陽膽經之邪。


按這種論點與我的治療觀點相矛盾。


根據現代醫學解剖認識:膽管的開口在於胃下十二指腸處,正常人的膽汁輸出十二指腸後,即會下行於小腸與大腸之間以幫助消化(因膽汁味苦而苦主下降原故、所以正常人不會有口苦)、如果因外感其病邪傳到足少陽膽經時,可能產生心煩、嘔吐、日苦等症,認為乃膽汁逆行於胃而上衝所致。


根據兩「人迎」的脈象,是寸部勝於尺部,由此證明膽經反運行有上盛之勢,但與膽經相配合運動的肝經,卻易導致反運,因而在正運行時受限,故左寸口的動脈正運時不能達到「寸部位」。


因此,認為小柴胡湯中的「柴胡」、為疏通肝經之藥。


因為其膽經脈已有上盛之勢,如果用柴胡再去升舉膽經、豈不是升上加升盛上更盛嗎?


故認為黃芩、半夏、生薑等藥人胃腑降逆止吐、而膽逆上衝之勢即隨之下降而平息。


因此,貧道認為:


「小柴胡湯方」乃是調治左、右升陰降陽的和解表裏之方,實為治療病邪傳到半表半裏之間,而正氣又虛的聖法。


以上分析,是筆者個人對「小柴胡湯」的運用及認識,是否正確、有待科學研究證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23:58:39 | 只看該作者

(二)例二

 

蔡XX,女,44歲,於1996年4月16日診。


病者患流行性感冒、經用西藥醫治10天未愈。


繼後則出現頭昏目眩、心慌短氣、多汗、欲吐不能吐、不思飲食、精神疲乏、小便短少色黃、舌質紅赤無苔等症。


脈候:診得左人迎動脈現沉象;右人迎動脈現浮象;


左脈口關、寸二部的動脈浮散而尺部的脈波比寸、關部窄小;


右脈口的寸部少脈而關、尺二部脈沉。


脈搏微數、均顯二倍的脈波。


並呈現有「促代」脈象,或是十幾動一促代、或二十幾動一促代。


細察「促代」的原因、而每次都是當左寸口動脈在反運動時產生促代;


當右寸口動脈在正運動時而產生促代。


結合症、脈診斷為左側面肝腎陽虛不能攝陽所導致上盛下虛、使肝風內動上升而生浮火於心,故友寸口動脈在反運之時、其反運的能量不足所產生「促代」脈象,所以病證表現。


頭昏目眩、心慌多汗。


再由於右側的脾土衰無能化生肺金即形成中虛不能續接肺氣、故右脈口在正運之時其正運的能量不足所產生「促代」脈象,所以出現短氣呼吸難續、不思飲食、欲吐難吐及精神疲乏等症狀。


處方:白芍20克,生地24克,山萸肉15克,茯神15克,石決明30克,沙參25克,白朮17克,山藥15克,知母15克,炒桅子12克,甘草9克。


每日煎一劑,服三次。


經服用上方五劑病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23:59:27 | 只看該作者

體會:此患者、為左側面正運太過;


右側面正運不及所形成的疾病。


凡是出現代脈、促脈、結脈等歇止脈象,多因於精、神、氣、血虧損運行失常態,故動脈當至不至而間歇。


此病例:根據她左、右側的脈象差異立法、調治左右兩側的氣血運動使之運行平和。


方解:用生地、白芍、山萸肉以滋養收斂左側的肝、腎之陰,佐以獲神、安鎮心神,石決明、潛左側浮陽,使左側面增加反運下達的機能運轉。


用山藥、白朮、沙參等補中益氣藥品,補充右側脾土以生肺金之氣、即能補助右側正運上升的機能運行。


用知母止汗,梔子清理浮陽,甘草調和諸藥。


此方調治的藥物功能:是反運行左側而正運行右側,共服用五劑、患者的症、脈均轉化正常而全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1:51 | 只看該作者

(三)例三

 

張XX男,6歲,江陵人。


於1986年3月15日就診。


症狀:家長敍述患兒近三月以來常發低燒,體溫在38℃左右之間。


伴有口渴喜飲,時而汗出,大便干、小便黃量少。


患病期間常注射「青黴素納」,體溫只能下降一會、繼續又發低燒而長久不愈。


脈候:左、右寸口與左、右人迎的脈象、均呈現浮緩略數;


望診:鼻干無阻塞、不流清涕;


觸診:腿涼足心熱,後頸下背部有汗。


綜合以上各症狀診斷為:不屬於外邪感染所引起的發熱,而屬下焦陰虛發熱。


由於陰虛內熱生則虛火上浮、故脈浮數汗出,陰虛則缺乏津液、故口渴小便少。


經云:「血少則便難」故陰血虧虛則大便干。


按各種症狀全屬陰液虧虛所致。


從錢氏「育陰退熱」經驗,用「六味地黃湯壯水以制陽光」。


處方:生地16克,山萸肉10克,懷山藥10克,伏苓8克,丹皮8克,澤瀉6克。


用藥五劑,兩天服一劑,一日服三次。


服完藥後,患兒的祖父告知:「經服三劑藥熱退;五劑藥服完諸症悉除而愈」。


體會:小兒持久發熱、應辨別外感發熱或陰虛發熱。


感染外邪發熱、脈象本浮,但易發高燒,並伴有頭痛、身痛、鼻塞、或流清涕,或咽喉疼痛及咳嗽等症,邪甚者、可導致昏迷驚厥。


但小兒陰虛發熱、脈象亦浮,只發低燒,常伴有自汗盜汗、舌乾口渴、虛火上炎、小便黃少等陽虛內熱的現象。


由於陽虛發熱或外感發熱其動脈皆能顯出浮象,故不論診得浮脈、沉脈皆要結合患兒的症狀而作出診斷,因外邪深入亦現沉脈、但伴有表證。


如屬下焦陰虛發熱為虛火上越,虛火上越陽勝者、不能用苦寒藥瀉陽,宜用補陰藥以制陽,使虛浮之火下降而歸藏於腎才能達到水、火相濟陰平陽秘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3:02 | 只看該作者

(四)例四

 

彭XX男,69歲。


住武當山紫霄村,於1996年2月6日就診。


症狀:患者近半月以來胃脘常有微痛兼脹滿,食後痛增。


觸診:按壓上、中脘部痛增。


三至四天排一次大使,便體乾燥。


舌苔黃燥,口乾喜涼飲。


脈候診得左、右寸口脈現沉象,尺部的脈搏比寸部力強,但右尺部要比左尺部的脈勝。


診察左、右人迎動脈浮、沉兩候皆大而有力,均顯有三倍寬度的脈波。


證屬胃腸燥實證。


處方:枳實12克,厚朴18克,蔞仁13克,麻仁12克,薤白10克,滑石18克。


三天後走訪:患者經服上方二劑,胃脘部疼痛脹滿減退,二日行一次大便已不乾燥。


復察左、右的陰、陽動脈都有緩解。


1996年2月18日復診:患者服藥病退數日、未繼續服藥治療,2月18日又復發胃脘脹滿兼有腹疼,按壓中脘痛增牽連臍下兩旁,已五天未有大便時而出現陣發性發熱心煩,舌見灰黃乾燥。


診察左、右寸口與人迎的動脈、亦類似上次的陰、陽差異現狀,但脈波的博力較以前更甚。


脈、症顯象俱實,確診手、足陽明經胃、腸道為實邪結聚,採用「大承氣湯」治療。


處方:製大黃15克,枳實14克,厚朴25克,芒硝10克,水煎服。


一劑藥服完,排瀉了三次大便。


患者的症狀消除。


復察患者寸口、人迎的四處動脈,已轉變為陰、陽平衡,隨訪二月病未再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3:15 | 只看該作者

體會:「大承氣易」主治陽明腑實證,非症、脈俱實。


不可輕投。


仲景醫聖云:「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若腹中轉矢氣者,有燥屎也,可以大承氣攻之。」


按此病例:先投潤燥通調法雖然在當時生效病證減輕,但數日以後其燥實病證比以前更甚,故採用「大承氣場」以攻除實邪。


方中的厚朴、枳實以消除胃腸道的痞滿;


大黃以清除胃腸道的結聚;


芒硝以理胃腸道的燥堅。


四藥共同起著通瀉胃腸道的積聚閉塞使燥熱去津液得以保全。


前賢謂:「通可去滯,瀉可去閉,使塞者利、閉者通而正氣得舒,故日承氣」。


治療疾病,應著重於求本。


五臟為本,六腑為標。


故調治疾病的方藥,應以本為主、以標為次。有時標、本兼治,有時專於調本,有時專於治標,各適其所宜。


所謂:「緩者治其本,急者治其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3:31 | 只看該作者

此病例由於胃腸道充實阻閉、而使周身的陰、陽氣機運行失調。


經日:「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說明是人體的生化之源。


故當消除胃腸道的閉塞症狀,以利周身十二經脈的正、負運行機能。


按「大承氣湯」乃主治陽明經胃腸道的治標之方,是強有下降通瀉功能的藥方,此患者經服此方使胃腸道通利病癒。


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未經服藥之前、左、右寸口的兩尺部是沉而有力脈象。


經服藥以後、其右、右兩寸口之尺部的沉而有力脈象、已轉變成寸、關、尺三部脈波平等。


由此可以證明,使陽面下降的藥物、能夠升舉陰面;


使陰面下降的藥物、能夠升舉陽面。


具有提升左側之陰面的藥物,即有降右側的陰經之功;


具有提升右側之陰面的藥物,就有降左側的陰經之力。


故貧道認為:左、右、陰、陽經脈的運動確是相互轉化聯繫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3:58 | 只看該作者

(五)例五

 

饒××,男,49歲,係湖北省咸甯地委會成員。


因前額兩旁「太陽穴和頭維穴」處患頭痛已十年有餘。


長年以來通過中、西醫採用各種方法治療未愈。


經人介紹干1994年4月27日前來武當山道教診所治療。


症狀:患者每月皆發頭痛數次,如飲酒或厚味飲食時更易導致頭痛。


日常痰多,頭腦昏悶不清。


發病期更甚,並伴有後項牽制不靈活。


舌大苔微黃滑膩,舌邊有齒痕。


脈候:左寸口的關、尺脈緊寸部澀象,右寸口的關尺二部脈象比「左寸口」的關、尺脈緩和,其右寸部衰微少脈。


左、右人迎動脈,皆是寸部脈大於尺部脈。


綜合脈候分析:左側面肝木生心火的陰經之氣及血脈、為寒氣滯導致鬱塞不暢;


右側面脾土卻化生肺氣不足。


由於左、右兩側之三陰經氣在正運動時不足受限,在反運動時卻通暢無阻,故而導致足三陽經的反運動上溢過甚、產生痰火而引起兩側頭痛與後項不靈。


病者由遠道而來治病,又沒有時間停留,暫時處方用「中藥」七劑歸家服藥。


並囑咐患者將原處方帶回,如服藥後有效、當繼續服藥。


處方:川芎15克、柴胡15克、黨參18克、白朮9克、桔梗10克、防風7克、茯苓24克、陳皮10克、制南星10克、前胡15克、法半夏13克、枳殼9克、黃芩15克、生薑15克


用溫開水泡汁、服藥時沖入藥內同服。


每一劑藥分三次服完,每日早、晚服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4:19 | 只看該作者

方解:用川芎、柴胡為君藥疏理左側的陰經,而使左側陰經的正運之力能伸能達。


用黨參、白朮、桔梗為臣藥以補助右側的陰經,以促進右側陰經之正運行的能量充足。


用「二陳湯」及南星、前胡、枳殼以化久年的結痰;


兼黃芩一味苦寒藥以清降陽經上盛之熱為反佐,並可協助化痰降逆而使「足三陽經」正運之機能下達。


用防風、川芎以至病所為使以治頭痛。


1995年10月份,饒同志介紹一位患「慢性結腸炎」的患者前來我處治病,並隨帶來了一封感謝信說:經過服用上方二十餘劑,其頭痛病癒。


至今一年半時間未再復發。


貧道認為:利用「十二經脈」的道理治病處方,就需要遵循左、右、陰、陽四方脈象的盛、衰調劑,使低者能以舉之、高者能以抑之,從而促進左右陰陽達到平衡,故在處方用意上必須有調正整體的用藥組方,才易於獲得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4:50 | 只看該作者

(六)例六

 

付XX,女,42歲,北閘公社五星大隊,干1968年12月19日初診。


其家屬敍述病因:患者由於孩兒喪亡而常持悲哀,在悲傷過度之時,由幻覺發現床上有「螞蟻」游走成群。


繼後發現有一個「女鬼」日夜都跟隨著她。


另外症狀:有精神不振,食量減少,小便頗多。


經多方醫治無效後,又認為是鬼妖作怪纏身,多次請巫醫送鬼驅邪、亦不能消除患者的幻覺現象。


經人介紹清我治療,見病人的體質發達,面色沉滯有恐懼感,形體畏寒悚然,舌質淡苔白滑。


問診時答言較少。


脈候:診得右側面寸口的寸部與人迎的「寸部」皆衰微少脈、而關、尺兩部的動脈沉小而遲,但陰、陽兩處的尺部脈波寬於關寸,可證右側面陰動脈、皆上升不足。


左寸口動脈、在正運時寸部澀而少脈;反運時尺部位沉遲脈象明顯。


左人迎動脈、在正運時尺部少脈;


反運時寸部位浮遲脈明顯。


唯有左人迎「寸部」呈顯二倍寬度的脈波。


分析脈、症病因:患者由於悲傷太過致肺氣受傷,經言:「悲傷肺」,故肺氣損傷則氣衰,肺主皮毛、故導致外表皮毛的「外衛之氣」不充。


據右人迎的寸部也少脈、可證陽經主表的「足太陽經氣」之外衛亦衰。


肺金位於西方、應在右側,故病人肺氣損傷則右側的陰、陽脈象皆趨向衰弱。


按左側面寸口的「寸部」在正運時澀而少脈,乃是氣虛血滯而血液不能流暢所致,但左側面之陰、陽動脈的運動狀況、主要表現在「正運衰於反運」。


綜合左右陰陽的脈象,其四處的寸部動脈顯象、就有「三處」衰弱不足、而只有左人迎「寸部」一處不弱,按陰、陽寸部之脈主上、主表,即確診上升的能量不足、故外表的陽氣多虛,特別是右側面的陽氣更虛。


經言:「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據此診斷病者的幻覺幻見、實乃陰氣盛陽氣衰所致。


治宜充實表陽之氣並調正左、右、陰、陽的機能運動。


處方:白朮18克、黨參20克、黃耆35克、桂枝13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巴天10克、益智仁9克、石菖蒲9克、遠志6克、沉香粉3克、杭菊花10克、廣木香6克、甘草7克、大棗十二枚、生薑三片。


施藥五劑,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5:09 | 只看該作者

方義:用白朮、黨參、甘草以補充右側陰經的脾肺之氣。


用黃耆、桂枝以補充足太陽經的外衛陽氣。


用當歸、川芎以協助左側陰經運行使血液上升。


用菖蒲、遠志、沉香為反佐藥而正化左側的陽經之氣下達。


用巴天、益智仁溫補培腎以制約小便頻多。


用杭菊、廣木香清腦醒神。


以甘草、生薑、大棗調和諸藥。


68年12月28日復診:經服完上藥三劑後,其「女鬼」的影形消失。


五劑藥服完,患者的飲食增加、小便減少、精神好轉。


復察陰、陽脈象,左、右的脈波增加了博力,但還呈現如以上的左、右、陰、陽不平形狀。


主症已去從緩調治,改用「歸脾丸藥」調整月餘、則病人恢復健康。


體會:從古到今的醫案中,發現奇奇怪怪病證甚多。


由於人體的陰陽變化非常復雜,所以人患奇異現象的病疾亦多。


由於出現的現象各人有所不同,醫者應根據病因與病證、並結合「四診」表現來決定其治療。


凡是醫治屬情志之內傷疾患、必須以喜、怒、優、思、悲、恐、驚七情為辯證論治依據。


例如此病、去迷信於鬼神的作法是無濟於事的。


由於人患疾病,多是體內陰陽運行失常而形成的,在醫治上、可以從明、陽之道的機理來糾正而使之達到平衡。


此病例因悲哀傷中所形成陰氣盛陽氣衰而致病,陰氣者猶如黑夜和陰雨的天氣,陽氣者猶如白日和晴朗的天氣。


故用補充陽氣的藥物使「陽光朗照」、則黑夜及陰霾現象便即消失。


運用祖國醫學理論治病,重在通辨宇宙的陰、陽造化之理及人體之內的陰、陽造化之機。


經云:「謹熟陰陽,無與眾謀」即指此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5:34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對歷代名方之分析

 

根據「十二經脈」陰、陽、正、負的道理、結合臨床實踐經驗,貧道簡要的分析了歷代十九個名方的主治病證、藥物作用以及對調整患者體內三陰三陽、左、右、正負運動的功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6:05 | 只看該作者

(1)四君子湯《蘭台軌范方》

 

治面色痿白。


言語輕微。


四肢無力。


脈來虛弱者。


若內傷虛熱。


或飲食難化。


須加炮薑。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各二錢。


加薑棗。


水煎服。


徐靈胎曰;「此補脾之主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6:30 | 只看該作者

君子湯

 

主治四肢無力、消化不良。


貧道認為此方的藥物作用主要是補助右側足太陰脾經的正運功能。


屬脾土衰弱不足以生肺金而致氣虛者宜之。


方中白朮為健胃之要藥,其性味苦、甘、溫,苦能燥濕,溫能補牌;


甘草性甘、平,甘人脾;


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入脾達肺,大補元氣;


茯苓性味甘淡,滲濕健脾。


此方四藥皆有甘味。


甘味能入脾,故為補脾之主方。


四藥合起來其藥性「甘溫和平」,故名之曰「四君子」。


大有補脾、益肺、健胃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00:07:11 | 只看該作者

(2)理中丸及湯《蘭台軌范傷寒方》


治霍亂頭痛發熱。


身疼痛。


寒多不用水者。


理中湯。


若大病瘥後喜唾。


久不了了。


胃上有寒者。


用理中丸。


人參、炙甘草、白朮、乾薑各三兩。


以上四味揭篩為末。


蜜丸如雞子黃大。


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


溫服之。


日三服。


夜二服。


腹中未熱。


益至三四九。


然不及湯。


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


用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徐靈胎日:「四逆乃溫下焦中焦之法,理中為溫上焦中焦之法,各有部位也。


理中丸及湯主治脾胃虛寒、寒霍亂腹疼嘔吐或久患虛寒腹痛、大便溏等證。


貧道認為其藥物作用主要是溫中散寒,具有正運右側脾經的功能。


理中丸適宜於長期患慢性脾胃虛寒證;


理中湯藥物發揮迅速,適宜患急性脾胃虛寒證。


人參、甘草、白朮為補脾健胃的良藥,佐大熱大辛的乾薑以溫中散寒,因脾土氣虛導致功能反潰而腹痛腹瀉者,宜服此方以升舉中宮脾土,故名「理中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23:19:14 | 只看該作者

(3)四物湯《蘭台軌范局方》

 

治一切血熱血虛血燥諸證。


當歸:熟地各三錢、川芎一線五分、白芍二錢酒炒。


以上四味。


水煎服。


徐靈胎曰:「此血病之主方。」


「四物湯」主治人體左側的肝經血虛、心血不足,或婦女的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等症。


貧道認為此方的藥物作用,具有補助左側足厥陰肝經的正運動功能。


方中熟地性味甘溫以滋補養血;


當歸性味辛甘合白芍歸經入肝,既可補肝養血,又可行血活血;


川穹其氣芳香辛溫,即能辛散溫通血液中的凝滯,為血中之氣藥。


此方四藥配伍,共合成補血養肝,使肝木的血液旺盛則生心血亦旺。


故「四物湯」是調治一切血病的主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23:19:42 | 只看該作者

(4)佛手散《普濟本事方》

 

治產後血虛頭痛。


胎動下血。


催生神效。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為散。


微煎分一至二次服完。


「佛手散」主治產後血虛頭痛、胎動下血,催生神效。


貧道認為此方長於補血行血,使血液運行上升,具有正運左側肝經的功能。


1.由於婦人產後失血,易導致血液迴圈不足而頭痛。


其川芎善於上行治頭痛,當歸長於補血行血,故此方治產後血虛頭痛。


2.因動作過度以動胎,或由血虛不足以養胎,而不足之血易於由下方子宮大出血流出可能導致墜胎。


故用當歸,川芎補血並升血,使下行之血轉化上升,則下血可止而胎動可安。


3.婦人十月懷胎,血液供養胎兒。


如血虛不足易導致難產,皆血少澀滯之故。


所以用此方補血行血,以增強血液迴圈流行,使澀滯轉變滑膩其胎兒能得到滑膩即可出生,故催生神效。


但是,當歸與川芎組合其性辛溫,溫能通辛易散並易上行。


故左脈口之寸部脈浮脈滑、脈大者忌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2 23:20:10 | 只看該作者

(5)小柴胡湯《蘭台軌范傷寒方》

 

治少陽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心煩喜嘔。


腹痛心悸。


頭汗出。


舌上苔白。


及婦人熱入血室等症。


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各三兩、半下半升洗、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以上七味。


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


去半下人參,加栝萎實一枚。


若渴者,去半下,加人參。


合前成四兩半。


栝萎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


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若脅下痞鞭。


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


溫覆取微汗愈。


若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徐靈胎曰:「此方加減法、須細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0:48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