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論】
男女均有此血氣,人皆曰婦人以血為本,何邪?
蓋其血勝於氣耳!
血藏於肝,流注子臟,而主其血者在心,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合精而為胞胎,獨非血乎?
血之所以流暢於經絡者,氣二脈男女均有。
任脈通,太衝之脈盛,故月候以時而行。
衝任者,血之海也;
月候者,經絡之余也。
經言其常,其來有期,無過不及,反此皆病,其不行則尤甚,百病生焉。
自其血氣和平,陰陽調順,則精血聚而胞胎成,胞胎已成,而心腎二脈其動也應手而疾。
蓋心之所主者血,腎之所主者精,精血交並而成之,精勝則為男,血勝則為女,此亦自然之理也。
自其血氣不調,陰陽愆伏,過於陽則經脈前期而來,過於陰則經脈後期而至,蓋血性得熱則宣流,得寒則凝澀。
陰氣乘陽,內寒血澀,故其來乍少;
陽氣乘陰,血熱流散,故其來乍多,過於不及,皆致病也。
然經脈不行,其候有三:一則血氣盛實,經絡遏閉,其脈滑實見之。(當通經疏利。)
一則形體憔悴,經絡涸竭,其脈虛弱見之。(當滋養血氣。)
一則風冷內傷,七情內賊,以致經絡痹滯,其脈浮澀見之。(解散風冷,去淤生熱。)
經脈不行,此諸病之所由生也。
是故血虛烘熱,盜汗筋攣,則為虛勞;
血少水涸,燥氣乘肺,則為干嗽;
宿寒留滯,血與氣搏,則為腹痛;
敗血結塊,時發寒熱,則為瘕症;
或風寒滯經,血化為水,流溢四肢,謂之血分;
或脾不制水,血與水並,浮脹肌肉,謂之虛腫;
或衝任氣虛,內欲過度,風邪冷熱諸氣入於胞門,穢液與血相兼而下,冷則多白,熱則多赤,冷熱不調,赤白相半,謂之赤白帶;
或衝任勞損,經海傷動,脾虛衛弱,不能約制,其血倏然暴下,謂之崩中;
亦有非時血行淋瀝不斷,謂之漏下。
崩之中復有淤血,時崩時止,謂之崩中漏下。(所下五色,各應五臟。五臟俱虛,五色俱下。婦人血海挾受風邪,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官桂主之。)
以至眩暈煩悶,嘔惡怔忪,迷亂多忘,發狂妄語,小便不禁,此婦人以血受病最多,而血之為病,遇然則產育一科可得聞乎?
曰:產前之病,其脈貴乎實;
產後之病,其脈貴乎虛。
產前為之順氣安胎,產後為之扶虛消淤,此其要也。
抑產育之後,血衰氣弱,宿淤未盡,飲食起居,梳臟加多,陽臟加少,無不效者。
若產難、若胎衣不下、若胎損腹中,則入醋夾煎;
或生料五積散加芎、歸、縮砂,煎之以水醋;
或局方黑神散,用乳香煎湯調下,皆其類耳。
外此,則有芎歸湯,佐以縮砂調理胎婦腹痛。
或胎動下血,更以炒阿膠並熟艾濟之。
至若胎婦喘咳則縮砂、川芎、炒阿膠等分,入生薑、烏梅、紫蘇梗最良。
胎婦艱食,則調氣散、枳殼散等分,入縮砂為妙。
大小產後,津液涸燥,滯血停留,易至大便秘結,枳殼散加炒桃仁,用蜜水同煎,入醋數沸可也。
縮胎之劑,枳殼、縮砂、烏藥所不可無;
安胎之劑,阿膠、縮砂、桑寄生又不可缺。
婦人多因怒氣傷胎,所以安胎尤莫先於順氣。
其於產後發熱,黑神散加川芎、荊芥,入生薑、蔥白尤佳。
產後消淤,黑神散須多服餌,至一臘以後,腹中略無疼痛,方可與四物、建中湯輩,服之太早則補住敗血,為害非輕。
若夫郭稽中所編《產寶方論》,邇來書肆別有經驗節本,辭簡理明,此可為產科公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