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血常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6:10: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血常規

 

拼音

 

xuèchángguī

 

概述血液常規檢查(血常規)是臨床上最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

 

它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數量等。

 

血常規用針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經稀釋后滴入特制的計算盤上,再置于顯微鏡下計算血細胞數目。

 

血紅蛋白也稱為血色素,遇鹽酸后變成褐色酸性血紅蛋白,然后再加蒸餾水,直到與標準比色柱顏色一致時,所讀到的液平面刻度,便是血紅蛋白的克數。

 

血常規檢查也要同時進行血涂片,以便在顯微鏡下觀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及用血細胞分類計數器進行白細胞各類細胞的觀察與分類計數。

 

我國正常成人的紅細胞數量為:男性(4.5~5.5)×1012/升;

 

女性(3.5~5.0)×1012/升。

 

而血中血紅蛋白的數量為:男性120~165克/升;

 

女性為110~155克/升。

 

臨床上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數量上的增減往往相并行。

 

生理上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增多,僅見于初生嬰兒,但以后可逐漸降至正常。

 

在嚴重嘔吐、腹瀉或出大汗等機體脫水狀態下,因血液濃縮,可引致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增多。

 

在一氧化碳中毒、高山病或潛水病等缺氧狀態下,因機體緊急總動員,紅細胞與血紅蛋白也可相應增多。

 

心力衰竭或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人,其血紅蛋白與紅細胞都可出現代償性增多。

 

而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數量的減少,則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

 

偏食及吃素等不良飲食習慣所致的營養不良性貧血更較常見,一般需補充營養、鐵劑及維生素B12等。

 

在鉤蟲病流行區,鉤蟲病病人會因長期腸道出血而引起貧血。

 

還有外傷后大失血、活動性胃潰瘍或食道靜脈曲張的大嘔血,支氣管擴張、空洞性肺結核病人的大咯血,以及子宮功能性反復出血和血友病病人、痔瘡病人、壞血病病人等長久而慢性的失血,也可引致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原因,是骨髓的造血功能發生了障礙。

 

正常情況下的紅細胞相對減少,有時也可見于老年人,但也常與營養狀況有關。

 

我國正常成人血中白細胞的數量為:(40~100)×109/升;

 

兒童(50~120)×109/升。

 

生理性的白細胞增多,可見于新生兒、飯后、劇烈運動后或妊娠與分娩階段。

 

而病理性白細胞增多,則常見于各種化膿性的球菌或桿菌的感染,如敗血癥、肺炎、腦膜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腎炎、急性膽囊炎及猩紅熱等。

 

白血病的主要表現是白細胞的無限增生。

 

而白細胞的減少,則常見于病毒引起的流感、麻疹、肝炎或傷寒、布氏桿菌病等某些桿菌性疾病。

 

也可見于粟粒性肺結核或敗血癥等嚴重感染及磺胺藥、砷、苯及放射性物質中毒時。

 

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白細胞隨紅細胞制造的減少而一同減少。

 

嚴重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病人,其各種血細胞普遍貧乏,白細胞當然不例外。

 

進行血涂片后,顯微鏡下可發現缺鐵性貧血病人的紅細胞大小與形態不均,細胞中心發白區域擴大。

 

若見到紅藍色較幼稚紅細胞增多,可判知其骨髓再生機能旺盛。

 

在正常狀態下,白細胞分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

 

其中,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約50%~70%,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約1%~4%,淋巴細胞約20%~35%,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都很少,分別為1%~6%、1%~4%、1%左右。

 

中性粒細胞的增多,為最常見、最重要的改變,見于大多數傳染性疾病與化膿性疾病,也見于中毒。

 

而中性粒細胞的減少,則常見于病毒所致的流感、麻疹、肝炎及某些桿菌性疾病。

 

血小板的正常數為(100~300)×109/升。

 

血小板減少常見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礙性貧血。

 

某些急性感染和中毒時,血小板也可減少。

 

而血小板增加,則見于急性出血停止后,或脾切除后,多為一時性增多。

 

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常用符號是:RBC代表紅細胞,WBC代表白細胞,Hb代表血紅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引用:http://big5.wiki8.com/xuechanggui_4099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13:42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