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6 05:19 編輯
【醫學百科●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
拼音
suǒgǔxiàjìngmàichuāncìzhìguǎnshù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是在穿刺基礎上插管,適用于需持續補液的病人,以使病人免遭頻繁穿刺淺靜脈之苦,必要時也可作采血化驗、插管加壓輸液或中心靜脈壓測定。
該靜脈口徑大,位置恒定表淺,為深靜脈穿刺之首選靜脈;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應用解剖學基礎鎖骨下靜脈是腋靜脈的延續,呈輕度向上的弓形,長3~4cm,直徑1~2cm,由第1肋外緣行至胸鎖關節的后方,在此與頸內靜脈相匯合形成頭臂靜脈,其匯合處向外上方開放的角叫靜脈角。
近胸骨角約有側,兩條頭臂靜脈匯合成上腔靜脈。
鎖骨下靜脈的前上方有鎖骨與鎖骨下肌;后方則為鎖骨下動脈,動、靜脈之間由厚約0.5cm的前斜角肌隔開;下方為第1肋1內后方為胸膜頂。
鎖骨下靜脈下后壁與胸膜僅相距5mm,該靜脈的管壁與頸固有筋膜、第1肋骨膜、筋斜角肌及鎖骨下筋膜鞘等結構相愈著,因而位置恒定,不易發生移位,有利于穿刺,但管壁不易回縮,若術中不慎易進入空氣導致氣栓。
在鎖骨近心端,鎖骨下靜脈有一對靜脈瓣,可防止頭臂靜脈的血液逆流。
鎖骨上入路操作的解剖學要點1·部位選擇穿刺點選在胸鎖乳突肌鎖骨頭的外側緣與鎖骨上緣相交角的尖部向外0.5~1.Ocm處。
從解剖角度上講,以有側鎖骨下靜脈穿刺為宜。
2·體姿參考一般情況較好的病人取仰臥位,肩部墊枕,頭后仰15。
并偏向對側。
穿刺側肩部略上提外展,鎖骨突出并使鎖骨與第1肋骨之間的間隙擴大,靜脈充盈,有利于穿刺。
大出血、休克病人應采用頭低腳高位,心功能不全者可采用半臥位。
3·穿經結構穿經皮膚、淺筋膜即達鎖骨下靜脈。
由于靜脈壁是擴張的,故易于穿入。
4·穿刺技術①針尖應指向鎖骨與胸鎖乳突肌交角尖部方向,即指向胸鎖關節處。
②進針的深度通常為2·5~4·Ocm,應隨病人胖瘦而定。
操作者要邊進針邊抽吸,見回血后再稍插入少許即可。
5·失誤防范(1)穿刺方向始終朝向胸鎖關節,不可指向后下方,以免損傷胸膜及肺。
(2)與頸內靜脈相同,鎖骨下靜脈離心臟較近,當右心房舒張時,其壓力較低,操作與輸液時要嚴防空氣進入發生氣栓。
鎖骨下人路氓作的解剖學要點1;部位選擇在鎖骨下方,鎖骨中點內側1~2cm處為穿刺點,也有在鎖骨上入路穿刺點向下作垂線與鎖骨下緣相交,英交點處作為穿刺點。
多選擇右側。
2·體姿參考采取肩墊枕的仰臥頭后垂位,頭偏向對側,也可將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時血液向針內回流,避免空氣進入靜脈發生氣栓。
穿刺側的上肢外展45度,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牽拉鎖骨。
據解剖所見,鎖骨上入路易損傷胸膜,而鎖骨下入路一般不易損傷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鎖骨下入路較上入路成功率高。
3·穿經層次穿刺針穿經皮膚、淺筋膜、胸大肌及鎖骨下肌達鎖骨下靜脈,其厚度為3~4cm。
4·進針技術針頭與胸部縱軸角度為45度,與胸壁平面角度呈15。
進針,導管欲達上腔靜脈左側需插入l5cm,右側則插入l2cm。
5·失誤防范(1)針尖不可過度向上向后,以免傷及胸膜。
(2)鎖骨下靜脈與頸內靜脈相會處恰為針尖所對,繼續進針的安全幅度不如鎖骨上入路大,故不可大幅度進針。
(3)防止空氣進入。
引用:http://big5.wiki8.com/suoguxiajingmaichuancizhiguanshu_48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