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陸性率】 陸性率(Continentality),乃為一地方或區域之氣候特徵,由於幅員廣大之地塊,其比熱(SpecificHeat)較低,而其傳導率(Conductivity)較海洋為小。
陸性率與海性率(Oceanicity)成對比。
陸性率係顯示氣候之相對酷烈性(Severity),因地塊之大小而反映出氣溫變幅(Amplitude)之大小,以百分指數(IndexorCoefficient)表示之。
陸性率較高之處,其周日與全年溫度變化較大。
在日間與夏季之溫度高,而在夜間與冬季之溫度低。
因之,在陸上較海上對於日射易於受熱而達其最高溫度,由於海與陸對於日射感應敏度上之差異,使在海洋與大陸上發生氣壓分布上之不同。
距離海岸之遠近,使內陸氣候相對乾燥、相對濕度、雲量與降水隨同減少;
相反的,日射與蒸發旺盛。
大陸上季節變化顯明,在冬季溫度低,大陸上空氣中水汽含量小,至夏季溫度遽增,空氣之絕對濕度,海陸上之差異幾微。
此所以內陸在夏季降水與雷暴較盛。
內陸之水汽端賴於風之傳送,在山嶺崎嶇之處,每受地形上之障蔽。
在山之陰與山之陽,雨量分布上形成迥然之差別。
陸性率推算之公式,各家略有差異。
一般習常所引用瓊生(Johansson,O.V.,一九三一)之公式如下:見方程式1上式其後經康樂德(Conrad,V.,一九四六)稍加修正,為sin(ψ+10°),以代sinψ。
各大洲各緯之陸性率(按瓊生氏)如下:見圖1其較為複雜之陸性率公式則為伊凡諾夫(Ivanov,N.N.,一九五九),其式如下:見方程式2式中AY為年溫度振幅AD為日溫度振幅D為飽和差φ為緯度按伊凡諾夫所釐訂陸性率標準如下:見圖2前列陸性率漂準中,伊氏以百分之一百為大陸性型類與海洋性型類氣候之分野,其極端之陸性率可達百分之二百以上。
(鄭子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155 |